《中药学》学习笔记:补气药之人参

合集下载

中药学——补虚药

中药学——补虚药

中药学——补虚药1. 定义以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又称补养药或补益药。

2.分类、特点及适应范围1)补气药特点:性味多甘温或甘平,主入脾、肺经功效:补气。

适应证:气虚诸证(尤对脾气虚、肺气虚证疗效最为显著,也用于心气虚,元气虚极欲脱)2)补阳药特点:味多甘、辛、咸,性多温热,主入肾经功效:温补肾阳。

适应证:肾阳不足诸证、脾肾阳虚、肺肾两虚等证。

3)补血药特点:多甘温,质润,主入心、肝、脾、肾经。

功效:补血养血。

适应证:各种血虚病证。

4)补阴药 :特点:多甘寒质润,主入肺、胃、肝、肾经。

功效:滋养阴液,兼润燥、清热。

适应证:阴虚诸证 (肺阴虚、胃阴虚、肝阴虚、肾阴虚等证) 3. 配伍应用1)根据人体气、血、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配合应用补虚药。

2)适当配伍健脾消食药顾护脾胃。

4. 使用注意1)注意邪正关系,防止“闭门留寇”。

2)不可滥用补益药。

(药皆有偏性、误补益疾)3)注意“虚不受补”的情况,应注意补而兼行,使补而不滞。

4)注意气血阴阳之间关系,配伍应用。

5)补虚药一般气味俱厚,如作汤剂,一般宜适当久煎,使药味尽出。

6)虚弱证一般病程较长,补虚药宜采用蜜丸、煎膏(膏滋)、口服液等便于保存、服用,并可增效的剂型。

5. 各类药功效第一节补气药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党参健脾益肺,养血生津。

太子参益气健脾,生津润肺。

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涩精止带。

白扁豆健脾化湿,和中消暑。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蜂蜜补中,润燥,止痛,解毒;外用生肌敛疮。

第二节补阳药鹿茸补肾壮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紫河车温肾补精,益气养血。

淫羊藿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人参:大补元气,固本培元

人参:大补元气,固本培元

人参:大补元气,固本培元
人参在人们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认为它能长精力,是大补元气的要药,更认为多年生的野山参药用价值最高。

人参性平,味甘,微苦,归脾、肺、心经。

主要含10多种人参皂甙,以及β-榄香烯、糖类、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等。

其功重在大补正元之气,以壮生命之本,进而固脱、益损、止渴、安神。

故男女一切虚证,阴阳气血诸不足均可应用,为虚劳内伤第一要药。

(1)大补元气。

用于气虚欲脱的重证。

表现为气息微弱、呼吸短促、肢冷汗出、脉搏微弱等。

(2)补肺益气。

用于肺气不足,气短喘促,少气乏力,体质虚弱。

(3)益阴生津。

治疗津气两伤、热病汗后伤津耗气。

人参用量的多少与服用什么种类的人参、什么情况下服用等因素有关。

红参性偏热,西洋参性偏凉,一次服用量不宜超过3克;生晒参性较平和,剂量可适当增大,一次可服用6克。

如较长时间服用,量宜减半。

如欲用于祛病补虚,或补虚救脱,量可增至2倍或3倍,甚至更多,但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切忌长时期连续服用人参。

一些特殊情况需常服人参者,可以10
日为一个周期,每日服用1~3克,在连续服用10日后停服一周,然后继续服用10日,如此反复进行。

另外,服用人参要避“实”,即体质壮实者,无须服用人参。

每日一药:人参

每日一药:人参

每日一药:人参
【歌诀】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荣养卫。

【注解】人参味甘微苦,性温。

甘温主补,最善补益元气。

本品峻补元气,益气固脱,为治疗元气虚脱、虚劳内伤的第一要药,可挽救大病、久病及大吐泻、大失血等原因所致的元气耗散、体虚欲脱的危候;还可补足五脏之气,治疗诸脏气虚证,如心气虚心悸不寐、脾气虚泄泻肢冷、肺气虚气喘息短、肝气虚惊悸不宁、肾气虚骨弱痿软等症。

这就是大补元气的含义。

元气充足则脾胃不虚,运化正常,能输精微,布津液,故本品又有生津止渴的功效,用于内热消渴及热病津伤口渴之症。

其大补元气兼补五脏之气,化生周身气血,外既能养卫气,内又可调营血,凡气血不足之症,均可应用。

提示:“每日一药”栏目旨在普及中药学知识,并非指导用药。

中医治病因人制宜,一药多用,用法用量千差万别。

具体用药需由医生定夺,切勿自行用药。

常用补虚药之人参

常用补虚药之人参

能补益正气,增强体质,以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虚证为
主的药物,称为【补虚药】又称【补益药】
补气药之人参: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

归脾、肺经。

功效主治:本品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宁神益智,生津止渴。

主要适用于
以下病症:
1.气虚欲脱
2.脾气虚、脾胃两虚
3.肺气虚、肺肾两虚
4.热病伤津耗气
5.气血亏虚
用法用量:入汤剂,5-10克,宜文火另煎,将参汁兑入其他药汤内饮服。

用于急重症时,剂
量可酌增为15-30克,煎汁分数次灌服。

若研末吞服,每次1.5-2克。

注意事项:
1.加工切片时不宜水浸。

2.反黎芦,畏五灵脂,恶皂荚
3.阴虚阳亢及实邪热盛者忌用。

4.服用人参时,不可同时服食萝卜、茶叶,以免降低药效。

5.在炎热的夏季应避免服用。

治疗脾胃气虚,不思饮食
四君子汤:人参5克、白术10克、茯苓5克、炙甘草2.5克、姜3片、枣1枚。


药加水2杯,煎取1杯,饭前温服。

以下给大家分享人参枸杞粥的做法:
配方:人参15克,枸杞子20克,大米150克。

制作过程:1.将人参润透,切片;枸杞子去果柄、杂质;大米淘洗干净,去泥沙。

2.将大米、枸杞子、人参同放锅内,加入清水800毫升,置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煮35分钟即成。

功效:补肝肾,明眼目。

适用于肝肾虚损,真阳衰弱,中气不足,四肢欠温,自汗暴脱,阳
痿遗精,血脂异常等症。

中药学快速记忆口诀

中药学快速记忆口诀

中药学快速记忆口诀中药学记忆口诀—补虚药一、补气药补气甘温肺脾归,四参芪术药扁甘。

饴蜜枣绞红景加,壅中助湿理气辅。

元气虚脱吉林参,生津增智补肺脾。

性味甘温高丽参,温补力强阳虚好。

党参补中养血强,生津力缓慢病施。

太子参用补心气,洋参性寒养阴行。

脾肺气虚用术芪,止汗固表利水同。

黄芪升阳托疮毒,白术安胎养胎宜。

山药平补脾肺肾,肾气不固遗带消。

和中化湿白扁豆,脾虚暑湿吐泻清。

甘草和药补中气,祛痰缓急解毒疗.二、补阳药补阳咸甘温脾肾,巴羊鹿沙菟智仁。

补骨锁杜苁蓉紫,阳萎不举或虚喘。

鹿茸益精强筋骨,调冲托疮散虚寒。

阳虚崩漏鹿角胶,补血止血助阳雄。

温补不腻鹿角霜,血弱精寒带遗崩。

巴戟羊藿补肾阳,祛风强筋关节通。

沙菟补肾养肝用,丝子止泻安胎行。

助阳润肠苁蓉锁,补阳益精便秘动。

温肾壮阳补骨脂,阳萎遗精泻五更。

杜续安胎强筋骨,续断止血疗伤取。

补骨益智温脾肾,益智摄唾骨止泻。

温肾纳气强腰膝,腰酸虚喘蚧桃供。

葫芦巴散下焦寒,寒疝冷痛温命门。

仙茅温肾又壮阳,腰膝冷痛祛寒松。

虫草气血阴阳补,河车也有一样功。

海马海狗蛤蟆油,红膻温肾各不同三、补血药补血甘温心肝归,滋腻助湿消食助。

归地芍胶首乌眼,血少面白补血回。

补血活血配当归,血虚便秘润肠搜。

填精益髓肝肾虚,补血养阴熟地谋。

白芍养血性寒凉,柔肝平肝止痛优。

阿胶止血能滋阴,虚劳咳嗽咯血救。

补血可用制牛膝,生用破血下肢走。

首乌制用补精血,生用润肠截疟投。

眼肉安神补心脾,劳伤心脾用不同。

四、补阴药补阴甘寒归五脏,沙麦龟鳖旱莲女。

百合天冬杞斛玉,黄精桑葚黑芝麻。

养血补心止崩漏,肾虚阳亢龟板医。

鳖甲滋阴软坚功,退热除蒸效力雄。

二冬沙竹养肺胃。

麦冬清心天清肾。

百合润肺能止咳,清心安神虚烦息。

石斛滋养肾胃阴,养胃生津消渴离。

滋补肝肾女贞子,乌发明目眩晕医。

凉血止血旱莲草,虚热出血肝肾悦。

养肺润肠蜂蜜用,干咳咽痛便秘泄。

桑椹滋阴养血功,明目润肠消渴宜。

滋补肝肾枸杞子,益精明目最相益。

中药学记忆口诀—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清热泻火药,苦甘二路煎,苦寒清热强,甘寒养阴恋。

中药系列之一:人参的功效及作用

中药系列之一:人参的功效及作用

中药系列之一:人参的功效及作用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根。

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

以吉林抚松县产量最大,质量最好,称吉林参。

野生者名“山参”;栽培者称“园参”。

园参一般应栽培6~7年后收获。

鲜参洗净后干燥者称“生晒参”;蒸制后干燥者称“红参”;加工断下的细根称“参须”。

山参经晒干称“生晒山参”。

切片或粉碎用。

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人参:甘、微苦、平(微温)。

归脾、肺、心经。

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

人参味甘微苦,性症偏温,其功重在大补正元之气,以壮生命之本,进而固脱、益损、止渴、安神。

故男女一切虚证,阴阳气血诸不足均可应用,为虚劳内伤第一要药。

1.大补元气用于气虚欲脱的重证。

表现为气息微弱、呼吸短促、肢冷汗出、脉搏微弱等。

单用人参可大补元气,强心救脱,如独参汤。

气脱兼见亡阳,可配附子同用。

2.补肺益气用于肺气不足,气短喘促,少气乏力,体质虚弱。

3.益阴生津治疗津气两伤、热病汗后伤津耗气及消渴病。

人参是人们进补的首选,但是,参不同,性相异。

因此,服用人参要辨体质。

体质虚弱者,高血压、糖尿病、癌症、肝炎、肾炎等慢性疾病患者,宜选用生晒参。

生晒参性微凉,味甘,有补气养阴、生津之功效。

虚寒症、阳气不足、冬季畏寒、四肢寒冷、老人早衰、妇女内分泌紊乱者宜选用红参。

红参性温,味甘,香味较浓。

严重心血管疾病、术后极度虚弱、垂危病人宜选用野山参。

野山参产量稀少,价格昂贵,但功效特别强,具有强心、安神等作用。

【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含多种人参皂苷、挥发油、氨基酸、微量元素及有机酸、糖类、维生素等成分。

2.药理作用:人参具有抗体克作用,人参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和急性中毒性休克患者比其他原因引起的休克,效果尤为显著;可使心搏振辐及心率显著增加,在心功能衰竭时,强心作用更为显著;能兴奋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提高应激反应能力;对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均有增强作用;能增强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提高脑力劳动功能;有抗疲劳,促进蛋白质、RNA、DNA的合成,促进造血系统功能,调节胆固醇代谢等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增强性腺机能,有促性腺激素样作用;能降低血糖。

人参乃补气之圣药

人参乃补气之圣药

人参乃补气之圣药人参,味甘,气温、微寒、气味俱轻,可升可降,阳中有阴,无毒。

乃补气之圣药,活人之灵苗也。

能入五脏六腑,无经不到,非仅入脾、肺、心而不入肝、肾也。

五脏之中,尤专入肺、入脾。

其入心者十之八,入肝者十之五,入肾者十之三耳。

世人止知人参为脾、肺、心经之药,而不知其能入肝、入肾。

但肝、肾乃至阴之经,人参气味阳多于阴,少用则泛上,多用则沉下。

故遇肝肾之病,必须多用之于补血补精之中,助山茱、熟地纯阴之药,使阴中有阳,反能生血生精之易也。

(〔批〕吕道人曰∶人参功用,诚如所言,无奈世人错看了。

)非单用以出奇,即乱用以眩异,反致无功而收败。

)盖天地之道,阳根于阴,阴亦根于阳。

无阴则阳不生,而无阳则阴不长,实有至理,非好奇也。

有如气喘之症,乃肾气之欲绝也,宜补肾以转逆,故必用人参,始能回元阳于顷刻,非人参入肾,何能神效如此。

(〔批〕肾虚气不归元而喘,乃是虚喘。

人参定喘嗽须多用,一服即止。

若是肺家实火而喘,断不可用。

)又如伤寒厥症,手足逆冷,此肝气之逆也,乃用四逆等汤,亦必多加人参而始能定厥,非人参入肝,又何能至此。

是人参入肝、肾二经,可共信而无疑也。

惟是不善用人参者,往往取败。

盖人参乃君药,宜同诸药共用,始易成功。

如提气也,必加升麻、柴胡;如和中也,必加陈皮、甘草;如健脾也,必加茯苓、白术;如定怔忡也,必加远志、枣仁;如止咳嗽也,必加薄荷、苏叶;如消痰也,必加半夏、白芥子;如降胃火也,必加石膏、知母;如清阴寒也,必加附子、干姜。

如败毒也,必加芩、连、栀子;如下食也,必加大黄、枳实。

用之补则补,用之攻则攻,视乎配合得宜,轻重得法耳。

然而人参亦有单用一味而成功者,如独参汤,乃一时权宜,非可恃为常服也。

盖人气脱于一时,血失于顷刻,精走于须臾,阳绝于旦夕,他药缓不济事,必须用人参一二两或四五两,作一剂,煎服以救之。

否则,阳气遽散而死矣。

此时未尝不可杂之他药,共相挽回,诚恐牵制其手,反致功效之缓,不能返之于无何有之乡。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考点:补气药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考点:补气药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考点:补气药
2016年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考点:补气药
补气药,又称益气药,就是能治疗气虚病症的药物。

具有补肺气、益脾气的功效,适用于肺气虚及脾气虚等病症。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第十四章补气药
人参
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

产地: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

按加工分为按生境分为按产地
生晒参园参进口人参
红参野山参朝鲜参
糖参日本参
参须西洋参
国产人参
功效与应用:
1.大补元气。

“补气固脱第一要药” 用于气虚欲脱证。

单用人参浓煎频服(独参汤),配附子以补气回阳(参附汤)
2.补脾益肺。

脾气虚证(人参健脾丸)
肺气虚证。

(人参、山药)
3.生津止渴。

气津两伤、消渴。

(生脉口服液)
4.安神益智。

心神不安、失眠多梦、心悸健忘。

(人参归脾丸,天王补心丸)
Ø 注意:党参功同人参而力量较弱,代替人参应加大用量,但党参无大补元气之功,气虚欲脱时,必用人参。

黄芪
功效与应用:
1.补气升阳。

用于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证
2.补气固表。

用于气虚自汗证。

(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用于气虚自汗,体弱易于感冒者)
3.托毒生肌。

用于阳气不足之痈疽不溃或久溃不敛。

4.利水消肿。

“补气利水要药”,用于气虚脾弱水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学习笔记:补气药之人参
凡能补益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以治疗虚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补虚药。

虚证是临床上出现的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的证候,多见于素体虚弱或疾病后期,以及多种慢性病证。

实质上包括了机体的精、气、血、津液等基本物质的不足及其功能的减退,同时也包括了脏腑经络等生理功能的减退和失调。

概括起来,虚证不外气虚、阳虚、血虚、阴虚四种类型。

相应的,补虚药亦可根据其作用和应用范围的不同而分为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和补阴药四类。

在运用补虚药时,首先当分清虚证的类型而予以相应的药物。

如气虚证用补气药,血虚证用补血药,阳虚证用补阳药,阴虚证用补阴药。

其次当重视人体气血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

气能生血,血能载气,阴阳互根互用,临床上气血两亏、阴阳俱虚的病证也较常见。

此时当气血并补、阴阳兼顾。

而阳虚多兼气虚,气虚也易导致阳虚;阴虚多兼血虚,血虚也易导致阴虚。

因此,补气药和补阳药,补血药和补阴药,往往相须为用。

另外,当照顾脾胃,适当配伍健脾胃助运化的药物同用。

补虚药不能用于纯实无虚的病证。

但在实邪未除,正气已虚的情况下,于祛邪之中,可适当选用补虚药,以“扶正祛邪”。

而体质强健者又不可滥用补益,否则反致气血阴阳失调,产生不良后果。

凡具有补气作用,以治疗气虚证为主的药物,称补气药。

气虚证是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

常由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年老体弱等因素引起。

补气药性多甘温或甘平,能补益脏腑之气,特别是肺、脾之气,故多归脾、肺二经。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则食少纳呆,脘腹虚胀,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甚则浮肿、脱肛、脏器下垂。

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虚则少气懒言,语音低微,动作喘乏,易出虚汗等。

临床当根据辨证,选取有针对性的药物。

兼阴虚或阳虚者,当与补阴药或补阳药同用。

因气能生血、摄血,故补气药还可用于血虚证或出血证。

使用补气药时,可适当配伍理气药同用,因补气药性多壅滞,易致中满。

而对脾胃虚弱,虚不受补者,常配伍健脾和胃药同用。

人参
《本经》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C.A.Mey.的根。

主产辽宁、吉林、黑龙江。

野生者名“野山参”,简称“山参”;栽培者称“园参”。

一般栽培6—7年后,于秋季茎叶将枯萎时采挖。

鲜参洗净后干燥者称“生晒参”;蒸制后干燥者称“红参”;焯烫浸糖后干燥者称“糖参”或者“白参”;加工断下的细根称“参须”。

以吉林抚松县产量最大,质量最好。

切片或研粉用。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

归心、肺、脾经。

【功效与应用】
1.大补元气,用于气虚欲脱。

人参是补气固脱第一要药。

可用于大失血、大吐泻或久病、大病所致之气虚欲脱、脉微欲绝的重证危候,可单用人参浓煎频服,即独参汤。

若兼见四肢逆冷,阳气衰微者,可合附子以回阳,即参附汤。

若兼见汗多口渴,气阴两伤者,可合麦冬、五味子以益气养阴,即生脉散。

2.补脾益肺,用于肺、脾气虚证。

治肺气虚弱之短气喘促,声微懒言,易出虚汗等,常配黄芪、五味子同用;治脾气虚弱之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常配白术、茯苓、甘草等同用,如四君子汤。

若肺肾两虚之咳喘,则需补肺纳肾,以人参配伍蛤蚧或核桃仁同用。

3.生津止渴,用于热病气津两伤及消渴。

治热病气津两伤,身热汗多,口渴脉虚,常配石膏、知母等同用,如白虎加人参汤;治消渴,可合生地、玄参、麦冬等养阴生津之品同用。

4.安神益智,用于气血不足之心神不安,失眠多梦,心悸健忘。

可单用,亦可配伍当归、龙眼肉等同用,如归脾汤。

此外,还可配伍用于血虚、出血及阳痿等证。

对邪实正虚之证,可用人参配伍祛邪药,以扶正祛邪。

【用法用量】文火另煎,5~ 10g。

急重证15~30g。

研末吞服,每次1.5~2g。

【处方用名】1.野山人参、野山参、吉林参(系野生者,生长时期甚长,功效较佳。

然产量较少,价格甚昂,非症情严重者一般少用。


2.移山参(即栽培者,用冰糖汁灌制而成,色白。

功同野山参而作用较弱,适用于气阴两亏的病症)。

本品的断枝、小枝及须根,通称“糖参”,功同移移山参而作用较弱,价也较廉。

3.生晒参(即移山参不用冰糖汁灌制而晒干,功用与移山参相似。

幼小者晒干,叫“皮尾参”,功能益气养阴,现常用代西洋参)。

4.红参、石柱参(即栽培者,经蒸制而成,色呈暗红。

药性偏温。

功同移山参而作用较强,适用于气虚及阳虚体弱者。

本品的小枝及须根,叫“红参须”;功同红参而作用稍弱,价较低。


5.别直参、朝鲜参(产于朝鲜,形似红参而枝大。

性味、功用与红参相似而作用较强,价较贵。


【附药】1.人参叶:一称参叶,即人参的叶片,性味甘苦寒。

功能生津袪暑,降虚火。

适用于热病伤津,暑热口渴,胃阴不足,虚火牙痛等症。

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

煎服。

本品市场所售较为混乱,或以大叶三七的叶、或以竹节三七的叶应用,须进一步研究。

2.人参芦:一般称参芦,即人参根部顶端的根茎部分,经蒸煮或用糖汁浸泡后应用。

性味苦微温。

功能涌吐,升提。

过去主要用于体虚的痰饮病症,近又用于治疗泄泻日久、阳气下陷等症。

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人参能大补元气、生津、安神,既能用于久病气虚,又可用于急救虚脱,故为补虚扶正的要药。

如妇女崩漏失血过多,头晕腰瘦,消瘦虚弱,用之能补气益血,易于康复;又如年老体衰,在劳累过度之后,即感不思饮食,睡眠不安,心悸乏力,似患重病,用之能益气补
脾,宁心安神,增进饮食,恢复体力。

根据实践体会,功用确属显著。

在临床上如遇气虚而兼有津液不足现象者,可用移山参;如属气虚而兼有肢冷畏寒、阳虚症状者,可用红参。

至于参的小枝及参须,虽作用较弱而价较廉,功效也颇可靠。

本品补气作用较强,一般不用于实症,如外感初起,或里热炽盛,或肝阳上亢,以及湿阻、食滞等引起的胸闷腹胀、便溏泄泻等症,都应忌用。

如体质壮实之火,并无虚弱现象,则不必再进服补药,妄用本品,如误用或多用,往往反而导致闭气,而出现胸闷腹胀等症。

此外,一般认为服用人参时,不可同时服食萝卜、茶叶等食物。

【方剂举例】
参附汤(《世医得效力》):人参、附子。

治大出血或大吐泻引起的虚脱,上气喘急,冷汗淋漓,手足厥逆等症。

肺脾心肾气虚证。

该品为补肺要药,可改善短气喘促,懒言声微等肺气虚衰症状。

治肺气咳喘、痰多者,常与五味子、苏子、杏仁等药同用,如补肺汤(《千金方》)。

治营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吐逆:人参(去芦)、白术、茯苓(去皮)、甘草(炙)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

常服温和脾胃,进益饮食,辟寒邪瘴雾气。

(《局方》四君子汤)
治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金匮要略》人参汤)
【文献摘录】《本经》:「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


《别录》:「调中,止消渴。


《药性本草》:「主五劳七伤,虚损瘦弱,止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治肺痿....凡虚而多梦纷纭者加之。


《珍珠囊》:「治肺胃阳气不足,肺气虚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止渴生津液。


《本草纲目》:「治男妇一切虚证。


【使用注意】反藜芦,畏五灵脂,恶皂荚。

不宜同时吃萝卜或喝茶,以免影响药力。

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忌服。

【现代研究】本品主要成分为多种人参皂苷,尚含挥发油、有机酸、多糖、多肽等。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和抑制双重作用,以兴奋作用更为明显。

有益智作用,对大鼠和小鼠的学习与记忆障碍均有改善作用。

能全面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其活性成分主要是皂苷和多糖。

有强心、抗心肌缺血及扩张冠状动脉、脑血管等作用。

能防止血液凝固,促进骨髓造血功能。

适量人参能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使其功能加强。

能增强性腺机能,有促性腺激素样作用。

此外,尚能促进蛋白质、核酸代谢,降低血糖,抗休克、抗过敏、抗应激、
抗肿瘤、抗疲劳及延缓衰老。

其药理活性常因机体机能状态不同呈双向作用,是具有“适应原样作用”的典型代表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