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合集下载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是指中国政府为促进节能技术发展而制定的政策框架。

大纲主要包括:
一、推动节能技术发展。

政府将加强节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节能技术的创新能力,完善节能技术的政策支持,加大节能技术的投资力度。

二、支持节能技术产业发展。

政府将加大节能技术产业的投资,加快节能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节能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支持节能技术产业的发展。

三、推动节能技术的应用。

政府将加强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支持节能技术产品的推广和应用,推动节能技术的普及应用,推动节能技术的改造改造。

四、完善节能技术的管理体制。

政府将完善节能技术的管理体制,加强节能技术的管理,提高节能技术的管理效率,改善节能技术的管理水平。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建筑节能部分)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建筑节能部分)
31 完善 、 范符 合我 国国情 与 节 能标 准要 求的 管 .. 2 规
理 技 术
33 .. 发展 优化 配置 冷 、 源技 术 , 免低 负载运 行 . 2 热 避
提 高采 暖 空调 和 热泵 系统 运行 时的 实 际C P .推广 O 值 发 展 适 用 于 各种 建 筑 的用 能 模 拟 软件 与节 能 设 建 筑 空调 和 采 暖 系统 风 机 和 水 泵 变 频 调 速 技 术
32 .. 研究、 2 发展 绿化遮阳、 通风散热和相 变蓄热技 术
342 发展利用 自然通风技术 . .. 合理组织室内气流路径
完善倒置屋面、 架空屋面、 种植屋面与反射屋面等技术
32 发展 节 能 窗技 术 . 制 窗 墙 面 积 比 . .. 3 控 改善 窗 户
的 传 热 系数 和 遮 阳 系数
3 建 筑 节 能
目前 我 国城 乡 既有 建 筑 面积 超 过 4 0亿 平方 米 . 体 间的密封 。推广窗户遮 阳 . 2 发展活动外遮 阳技术 。
年竣 工建 筑 面 积超 过 加 亿 平 方 米 .其 中大 部 分为 高 324 限制玻璃 幕墙 的使 用 . 高玻 璃幕 墙 节能要 求 . .. 提 耗 能建筑 . 住 和公 共 建筑 用 能增 长 迅速 新建 建 筑 严格控 制玻璃 幕墙 能耗 、 居 发展 双层 通风遮 阳式幕墙
31 加 快墙体 材料 改 革 . 发 节能 节材 结 构体 系 .. 4 研 32 建筑墙 体 、 . 屋面 和 门窗节 能技 术
别是 外保 温外墙 和倒 置屋 面
热 泵 技 术

般 情 况 下 不 应 采 用 直 接 电采 暖 方 式 提 倡 蓄 321 推 广 采 用 高效保 温材 料 复合 的外 墙 和屋 面 . .. 特 冷 、 热空 调和 采暖 , 量 利用 电 网低 谷 负荷06 ) 20年 》

5 中国节能技术大纲

5  中国节能技术大纲

中国节能技术大纲为推动节能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约能源和优化用能结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1 总论1.1 节能工作方针和原则节能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的紧迫任务。

节能工作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强化全社会的节能意识,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实行有效的激励政策,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节能长效机制和管理体制。

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技术和设备,提高产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

坚持节能与发展相互促进,把节能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从根本上改变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努力营造有利于节能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坚持源头控制与存量挖潜、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

1.2 制定《大纲》的目的和意义《大纲》所称节能技术是指: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效益、减少对环境影响、遏制能源资源浪费的技术。

应包括能源资源优化开发利用技术,单项节能改造技术与节能技术的系统集成,节能型的生产工艺、高性能用能设备、可直接或间接减少能源消耗的新材料开发应用技术,以及节约能源、提高用能效率的管理技术等。

《大纲》从实际出发,根据节能技术的成熟程度、成本和节能潜力,采用“研究、开发”,“发展、推广”,“限制、淘汰、禁止”等措施,规范节能技术政策。

《大纲》以2010年前推行的节能技术为主,相应考虑中长期节能技术的研发。

《大纲》用于指导节能技术研究开发、节能项目投资重点方向,为编制能源开发利用规划和节约能源规划提供技术支持,为实现国家“十一五”节能目标奠定基础。

【DOC】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DOC】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前言能源、人口、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审视,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关系。

为实现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所确定的主要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其中之一就是要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应当贯彻“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从长期供需预测看,供需矛盾仍很突出,从消耗能源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我国更面临环境问题的新挑战。

因此,促进能源的合理和有效利用,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将以8%左右的速度稳定增长,而能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其需求量也将随之增长。

“九五”期间如果不考虑节能因素,按1995年的产值能耗水平测算,到2000年能源需求量约19亿吨标准煤,届时可供能源总量最多只有15吨标准煤左右,供需缺口达4亿吨,为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高度重视节能工作,促进能源的合理和有效利用,争取“九五”期间累计实现3.4亿吨标准煤的环比节能量,其中措施节能量约1亿吨标准煤。

依靠技术进步来降低能源消耗是措施节能的根本途径,1984年由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科委组织制订了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十多年来,我国节能工作围绕提高用热和用电效率为重点,发布实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提高工业锅炉和窑炉效率、余热回收利用,推广省能设备,节能建筑等技术政策要点,改造各种耗能工艺设备,对冶金、化工、建材、能源等耗能行业加速节能示范项目安排和推广,以及加强科学管理,制订条例法规,建立节能体系,取得了很大成绩。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征求意见稿)(20XX年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20XX年9月目录1.总论1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

2.工业节能2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

2.1能源资源优化开发利用与合理配置技术2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

2.2重点生产工艺节能技术4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

2.3生产过程余热余能利用技术8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

2.4高效节能设备9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

2.5节能新技术10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

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

2.6节能新材料11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

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

3.建筑节能12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

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縈。

3.1建筑节能设计技术12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

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槠。

3.2建筑墙体、屋面和门窗节能技术12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

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買。

3.3采暖和空调节能技术13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

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鋇。

3.4采光和通风节能技术13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

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缝。

3.5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13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

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報。

4.交通节能13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

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鯛。

4.1铁路运输14坛摶乡囂忏蒌鍥铃氈淚。

坛摶乡囂忏蒌鍥铃氈淚跻。

4.2 公路运输14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

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籜。

4.3 水路运输16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

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届。

4.4 航空运输16綾镝鯛駕櫬鹕踪韦辚糴。

綾镝鯛駕櫬鹕踪韦辚糴飙。

4.5港口、航站节能技术17驅踬髏彦浃绥譎饴憂锦。

驅踬髏彦浃绥譎饴憂锦諑。

5.城市与民用节能17猫虿驢绘燈鮒诛髅貺庑。

猫虿驢绘燈鮒诛髅貺庑献。

5.1城市供热和制冷技术17锹籁饗迳琐筆襖鸥娅薔。

锹籁饗迳琐筆襖鸥娅薔嗚。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保障措施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保障措施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保障措施完善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建立节能监管体制和执法监督体系,规范管理与依法监督,建立节能激励和约束机制,培育发展节能服务市场,推动节能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

(一)加强节能法制建设制定促进节能技术发展的法规和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节能政策法规体系。

建立节能行政监管体制和执法监督体系,保障节能法律法规的实施。

编制各项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时,把节能技术进步放在优先位置。

强化执法监督,淘汰落后的高耗能工艺和设备,禁止工艺装备落后、能耗高项目的建设。

对违法用能单位,依法实施处罚。

禁止销售不符合节能法规与标准的产品。

(二)加强节能标准规范制定制定并适时修订产品的节能标准和相关规范。

完善能效标准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推进能效标识应用领域。

定期编制、发布《节能产品目录》、《淘汰高耗能工艺与落后用能设备(产品)目录》和高耗能产品单位能源消耗定额标准,规范节能产品市场及应用。

(三)加大政府对节能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节能规划、政策的研究和节能标准、规范的制定。

重大节能技术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及相关科学技术发展计划。

开展重大节能技术、节能产品的推广、宣传培训、信息服务和表彰奖励等工作。

加大节能技术与产品、重大节能项目示范、试点和推广的支持力度。

对鼓励发展的节能新产品和新技术应用给予相应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

开辟多种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进行节能投资。

深化能源价格改革,建立成本约束机制,引导用户合理用能、节约用能,扩大差别电价实施范围,通过市场调节,推进节能技术与产品的发展。

(四)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制度加强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实施用能过程控制、监督和能效科学管理。

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制度,将节能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列为评价考核内容。

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使节能评估成为项目评审的重要内容。

(五)培育发展节能技术服务市场加强节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完善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前言能源、人口、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审视,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关系。

为实现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所确定的主要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其中之一就是要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应当贯彻“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从长期供需预测看,供需矛盾仍很突出,从消耗能源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我国更面临环境问题的新挑战。

因此,促进能源的合理和有效利用,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将以8%左右的速度稳定增长,而能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其需求量也将随之增长。

“九五”期间如果不考虑节能因素,按1995年的产值能耗水平测算,到2000年能源需求量约19亿吨标准煤,届时可供能源总量最多只有15吨标准煤左右,供需缺口达4亿吨,为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高度重视节能工作,促进能源的合理和有效利用,争取“九五”期间累计实现3.4亿吨标准煤的环比节能量,其中措施节能量约1亿吨标准煤。

依靠技术进步来降低能源消耗是措施节能的根本途径,1984年由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科委组织制订了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十多年来,我国节能工作围绕提高用热和用电效率为重点,发布实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提高工业锅炉和窑炉效率、余热回收利用,推广省能设备,节能建筑等技术政策要点,改造各种耗能工艺设备,对冶金、化工、建材、能源等耗能行业加速节能示范项目安排和推广,以及加强科学管理,制订条例法规,建立节能体系,取得了很大成绩。

国家计委节能技术大纲

国家计委节能技术大纲

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科委关于印发《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的通知1996年5月13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委(计经委)、经贸委(经委)、科委,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从长期供需预测看,供需矛盾仍很突出,从消耗能源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我国亦面临环境问题的新挑战。

因此,促进能源的合理和有效利用,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求,节约能源对保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推进技术进步、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途径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措施。

为了引导各行各业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特发布《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本大纲以2000年前推行的节能技术和工艺设备为主,相应考虑中长期的节能技术。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根据大纲的基本原则研究制订相应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本大纲为指导,在各项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

(印章)1996年5月13日前言能源、人口、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审视,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关系。

为实现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所确定的主要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其中之一就是要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应当贯彻“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从长期供需预测看,供需矛盾仍很突出,从消耗能源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我国更面临环境问题的新挑战。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联合发布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2007年02月28日为推动节能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约能源和优化用能结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以下简称《大纲》)。

1 总论1.1 节能工作方针和原则节能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的紧迫任务。

节能工作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强化全社会的节能意识,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实行有效的激励政策,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节能长效机制和管理体制。

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技术和设备,提高产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

坚持节能与发展相互促进,把节能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从根本上改变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努力营造有利于节能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坚持源头控制与存量挖潜、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

1.2 制定《大纲》的目的和意义《大纲》所称节能技术是指: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效益、减少对环境影响、遏制能源资源浪费的技术。

应包括能源资源优化开发利用技术,单项节能改造技术与节能技术的系统集成,节能型的生产工艺、高性能用能设备、可直接或间接减少能源消耗的新材料开发应用技术,以及节约能源、提高用能效率的管理技术等。

《大纲》从实际出发,根据节能技术的成熟程度、成本和节能潜力,采用“研究、开发”,“发展、推广”,“限制、淘汰、禁止”等措施,规范节能技术政策。

《大纲》以2010年前推行的节能技术为主,相应考虑中长期节能技术的研发。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修订《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有关事宜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修订《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有关事宜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修订《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有关事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04.07.02•【文号】•【施行日期】2004.07.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修订《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有关事宜的通知各有关单位:1984年,原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和国家科委组织制订和发布了《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以下简称《大纲》)。

1996年三部委对《大纲》进行了修订。

两次《大纲》发布,对推动我国节能降耗工作,引导各行各业节能技术的开发、示范和推广,促进节能技术进步,实现“九五”和“十五”节能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04]30号)精神,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瓶径制约,我委和科技部将组织对《大纲》进行修订。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大纲》修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市场经济的特点,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全社会角度来考虑节能技术政策,并体现技术政策的前瞻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1996年发布的《大纲》为基础,以2010年前推行的节能工艺、技术和设备为目标,相应考虑2020年中长期的节能技术发展方向;反映所处行业节能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明确近期和中长期发展技术发展目标、措施;提出淘汰和限制的高耗能工艺、技术和设备,重点开发、示范和推广的节能技术等。

二、《大纲》修订工作由我委环资司、高技术司和科技部高新司负责,委托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咨询部(中节蓝天投资咨询管理有限公司)承担具体组织工作。

为保证修订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委环资司、高技术司和科技部高新司组成编写领导小组,聘请国内资深专家组成咨询专家组,由各行业有关专家组成修订工作组。

三、《大纲》修订工作已于2004年5月在北京召开启动会,征求了有关专家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纲》修订建议提纲(见附件),整个修订工作计划在今年年底结束。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委(计经委)、经贸委(经委)、科委,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从长期供需预测看,供需矛盾仍很突出,从消耗能源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我国亦面临环境问题的新挑战。

因此,促进能源的合理和有效利用,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是党的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求,节约能源对保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推进技术进步、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途径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措施。

为了引导各行各业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特发布《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本大纲以2000年前推行的节能技术和工艺设备为主,相应考虑中长期的节能技术。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根据大纲的基本原则研究制订相应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本大纲为指导,在各项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

1996年5月13日前言能源、人口、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审视,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关系。

为实现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xx年远景目标纲要》所确定的主要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其中之一就是要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应当贯彻“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从长期供需预测看,供需矛盾仍很突出,从消耗能源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我国更面临环境问题的新挑战。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为推动节能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约能源和优化用能结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以下简称《大纲》)。

1 总论1.1 节能工作方针和原则节能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的紧迫任务。

节能工作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强化全社会的节能意识,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实行有效的激励政策,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节能长效机制和管理体制。

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技术和设备,提高产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

坚持节能与发展相互促进,把节能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从根本上改变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努力营造有利于节能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坚持源头控制与存量挖潜、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

1.2 制定《大纲》的目的和意义《大纲》所称节能技术是指: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效益、减少对环境影响、遏制能源资源浪费的技术。

应包括能源资源优化开发利用技术,单项节能改造技术与节能技术的系统集成,节能型的生产工艺、高性能用能设备、可直接或间接减少能源消耗的新材料开发应用技术,以及节约能源、提高用能效率的管理技术等。

《大纲》从实际出发,根据节能技术的成熟程度、成本和节能潜力,采用“研究、开发”,“发展、推广”,“限制、淘汰、禁止”等措施,规范节能技术政策。

《大纲》以2010年前推行的节能技术为主,相应考虑中长期节能技术的研发。

《大纲》用于指导节能技术研究开发、节能项目投资重点方向,为编制能源开发利用规划和节约能源规划提供技术支持,为实现国家“十一五”节能目标奠定基础。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城市与民用节能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城市与民用节能

的节约。

当前城市与民用能源消费正快速上升,推广节能技术对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改善城市环境十分重要。

(一)城市供热和制冷技术!"发展集中供热技术。

发展热电联产、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技术,取代小型、分散锅炉供热。

合理选择集中供热方式,提高热电比重。

需用电供热时,应发展蓄热技术,利用低谷电。

#"发展热电冷联供技术。

发展城市热水供应和夏季热制冷技术。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分布式热电冷联供系统。

$"推广节能的供热管网技术改造。

推广供热管网保温技术。

推广直埋预制保温管。

对供热管道、法兰、阀门及附件按国家标准采取保温措施。

改善热力管网的调节方式,推广管网水力平衡设备,发展管网调度、运行、调节的智能监控技术。

发展应用管网先进抗垢技术,降低管网能耗。

%"发展热计量控制用仪表设备技术,研发不同用途的热计量控制用仪表设备(二)民用能源优质化技术!"发展城市民用燃气技术。

因地制宜地利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制气、煤层气等燃气资源,增加天然气在城市民用气源中的比例。

扩大城市燃气用气领域,优化用气结构,开发、应用节能器具,提高燃气利用效率。

#"推广燃气生产和输配调度智能控制技术。

优化城市燃气系统,提高运行效率。

$"推广型煤和先进炉型技术。

杜绝燃烧散煤,发展多品种、多规格的型煤生产;推广烟煤无烟燃烧技术。

(三)绿色照明技术!"推广绿色照明技术和产品。

推广高光效、长寿命、显色性好的电光源,如:稀土高效荧光灯产品;推广设计科学的灯具及节能电子镇流器产品。

一般建筑内部采用紧凑型荧光灯、&’及&(荧光灯,减少普通白炽灯的使用比例。

实施照明产品的能效标准。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城市与民用节能城市与民用节能,包括公共事业、居民、机关、院校和商业及大型公建等方面用能微能节能--您的节能专家部件压缩机、热交换器等,研究开发和推广真空绝热等高效保温材料和技术。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2007年发布)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2007年发布)

【法规标题】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 年)(2007年发布)【发布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发文字号】发改环资[2007]199 号【适用区域】全国适用【发布时间】2007-01-25【生效时间】2007-01-25【关键词】节能降耗【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发改环资发改环资[2007][2007] 199199号号国家发展改革委 科技部 关于印发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国家发展改革委 科技部 关于印发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2006)的通知)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委)、科技厅(局),国务院有关部门,有关行会协会,有关中央企业: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推进节能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约能源和优化用能结构,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组织有关方面修订了《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附件: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 科技部二〇〇七年一月二十五日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为推动节能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约能源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制定《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版)》(以下简称《大纲》)。

1.总 论1. 11. 1节能工作方针和原则节能工作方针和原则节能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

节能工作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淘汰落后技术和设备,加快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前言能源、人口、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审视,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关系。

为实现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所确定的主要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其中之一就是要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应当贯彻“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从长期供需预测看,供需矛盾仍很突出,从消耗能源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我国更面临环境问题的新挑战。

因此,促进能源的合理和有效利用,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将以8%左右的速度稳定增长,而能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其需求量也将随之增长。

“九五”期间如果不考虑节能因素,按1995年的产值能耗水平测算,到2000年能源需求量约19亿吨标准煤,届时可供能源总量最多只有15吨标准煤左右,供需缺口达4亿吨,为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高度重视节能工作,促进能源的合理和有效利用,争取“九五”期间累计实现3.4亿吨标准煤的环比节能量,其中措施节能量约1亿吨标准煤。

依靠技术进步来降低能源消耗是措施节能的根本途径,1984年由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科委组织制订了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十多年来,我国节能工作围绕提高用热和用电效率为重点,发布实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提高工业锅炉和窑炉效率、余热回收利用,推广省能设备,节能建筑等技术政策要点,改造各种耗能工艺设备,对冶金、化工、建材、能源等耗能行业加速节能示范项目安排和推广,以及加强科学管理,制订条例法规,建立节能体系,取得了很大成绩。

1980年以来,2/3的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都有所下降,直接节能量1亿多吨标准煤。

如吨钢综合能耗从1980年的2.04吨标准煤降至1994年1.519吨标准煤,下降了25%;小型合成氨综合能耗由每吨3021千克标准煤降到2089千克标准煤,下降了30%。

能源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单位产值能耗逐年下降。

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能耗由1980年的7.64吨标准煤降到1995年的3.94吨,下降了48%。

尽管节能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经济效益差,能源利用系统的技术和管理落后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如1994年火电单机在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仅占火电机组的25%,热电仅占11%;大、中型水泥厂(先进工艺)产量仅占6%;氮肥行业大、中型厂合成氨产量只占41%左右;2吨/时~4吨/时的锅炉占工业锅炉总容量的40%以上,显然比国外先进国家规模经济效益差。

很多产品的单位能耗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如钢铁、发电、建材、化工等行业的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高出20%~80%,有很大的节能潜力。

因此,在新形势下总结前十几年来我国在推进节能工作的经验和教训,配合即将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贯彻实施,补充节能新技术,修订、完善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使其指导我国的节能技术进步,集中改变目前的主要耗能工艺和装备技术面貌,合理引导资金投向,是实现“九五”节能目标的重要保证。

本大纲所考虑的节能技术方向是长远与近期相结合,以近期2000年前推行的节能技术和工艺设备为主,相应考虑中长期的节能技术作为技术储备。

大纲以我国目前的产业技术政策为依据,补充细化节能领域的技术内容,阐明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节能技术应达到的目标、水平和途径。

推广十多年节能工作中证明技术成熟、效益好、见效快的节能技术;限制和淘汰效益低、落后的工艺技术设备;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外先进技术。

本大纲的目的是进一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促进我国经济逐步向资源节约型和集约经营型方向转变,为各部门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节能规划提供依据,指导各行业、各地区的节能基建、技改和科研工作。

目录一、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二、加速工业窑炉、锅炉及其他用能设备的更新改造三、提高供热效率四、工业窑炉余热能利用五、回收工业生产中的放散可燃气体六、新能源和能源替代技术七、开发推广节能新材料八、加强能源计量、控制、监督和能源科学管理九、建立省能型综合运输体系9.1铁路运输9.2公路、水路运输十、重视建筑节能十一、加强城乡民用能源管理11.1城市用能及市政公用节能11.2重视农村能源建设和节约用能十二、主要耗能行业工艺节能12.1电力工业12.2钢铁工业12.3有色金属工业12.4建筑材料工业12.5化学工业12.6煤炭工业12.7石油天然气工业12.7.1陆上石油天然气工业12.7.2海洋石油天然气工业12.8石油化学工业12.9机电工业12.10轻工业12.11纺织工业12.12农村生产用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一、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包括面很广,涉及调整产业结构、行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合理组织生产,提高产品质量,节约原材料,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以及能源开发、运输、贮存、加工、转换、燃料替代等,目的是达到能源利用的最佳整体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向节能型发展。

1.1调整工业布局,合理组织生产,实现有效利用能源资源。

有条件的矿区发展煤电联营、煤化工以及煤炭建材联营等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能源产业。

高耗能工业布局应靠近能源产地,水电站附近配置高耗电工业。

逐步实现电镀、铸、锻、热处理以及制氧等专业化生产。

1.2调整高耗能产品生产结构和用能品种结构,实现规模化生产。

提高废钢利用率、降低铁钢比、提高材钢比、提高机焦比重;发展节能型墙体材料、降低粘土砖比重;调整化肥氮、磷、钾比重,发展精细化工;增加煤炭洗选比重,合理调整焦煤、动力煤的生产比重;增加轻、重柴油及船用内燃机油比重;提高煤炭转换二次能源的比重和高耗能原材料的替代率。

1.3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就地就近利用热值在12560千焦/千克以下矿物燃料。

如褐料、中煤、煤泥和煤矸石的就地利用。

热值低于4200千焦/千克的煤矸石用于发展矸石砖和石煤砖,或用作水泥厂的燃料和配料、混凝土骨料和砌块材料,10500千焦/千克以上的煤矸石用作低热值工业锅炉燃料,开发推广燃烧煤矸石的流化床技术。

1.4煤矿附近低热值燃料应优先就地就近用于工业锅炉。

有条件的矿区,可利用矸石建设坑口矸石电站或热电站。

靠近煤矿、电厂的砖瓦厂,发展煤矸石砖、粉煤灰砖生产,禁止新建、扩建侵占耕地的实心粘土砖厂。

1.5搞好油页岩和石煤的综合利用。

含油量较高的油页岩用于生产页岩油,含油量较低的用作动力燃料及综合利用。

石煤主要就地就近做燃料和生产建筑材料,并开发石煤综合利用技术。

1.6积极开发褐煤的利用技术途径。

积极发展褐煤煤电联营,采用改良温克勒气化技术,建立褐煤气化示范厂,生产甲醇、合成氨等化工产品,开发褐煤提干、快速热解工艺,生产铁合金焦及褐煤直接液化和不加粘结剂成型技术。

1.7炼焦工业应根据焦炭用途,分别生产冶金焦、铸造焦、气化焦等品种。

限制土焦生产。

炼焦入炉煤灰分、硫分、水分要求分别稳定在12%、1%、7%以下。

1.8扩大原煤入洗量,提高洗选煤比重,做好分品种用途供应。

保护焦煤资源,严禁将主焦煤做动力煤使用。

供应民用、化工和冶金喷吹优质无烟煤,高炉喷吹煤灰分应在14%以下。

1.9工业用矿山原料实行精料方针。

钢铁、有色冶炼和化工非金属原料,均要求原矿精选加工。

合理提高矿产品位,稳定精矿成分,降低精矿水分以及降低采矿损失率和贫化率,提高工业辅料质量。

1.10加强废旧物资的再生利用,扩大废旧物资加工能力。

大力回收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碎玻璃、废纸等。

1.11综合利用钢铁渣、蔗渣、造纸废液、粉煤灰等工业废料。

1.12在制定能源投资计划时,根据开发与节约并举的能源方针,对能源开发与能源节约进行技术、经济和环境的比较,论证,择优决定投资项目。

对国家公布淘汰的耗能产品,严禁生产和使用。

1.13民用能源优质化。

城市发展煤气、天然气、液化气供炊事。

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包括生活用热水)、集中供冷。

尽量满足居民对电力需求的增长要求。

二、加速工业窑炉、锅炉及其他用能设备的更新改造90年代初,全国已有40多万台工业锅炉,平均容量2吨/时,平均热效率60%~70%,年耗煤约3亿吨。

据12个部门统计,有工业窑炉6.1万台,年耗煤1.5亿吨;约有6000台煤气发生炉,年耗煤约5000多万吨。

全国有风机、水泵近4000万台、8500万千瓦,农村排灌机械1000万马力,压缩机100万台,电力变压器8.4亿千伏安,中小电机3.5亿千瓦,工业电炉70万台,电焊机100万台,气体分离设备6000套及内燃机、拖拉机、汽车等基础用能设备,其中有许多是六七十年代的产品,甚至有50年代的产品,能源消耗大、效率低。

目前,用能设备消耗电力约占全国发电的60%~80%,耗煤约占全国煤炭产量的50%,消耗汽油占产量的55%~60%,柴油占40%以上。

2.1更新改造工业窑炉。

提高冶金、机械、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加热炉、均热炉、锻造炉、热处理炉以及烧成、烘烤、干燥炉等设备的热效率。

新建工业窑炉应向连续化、大型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开发推广全纤维结构工业炉。

2.2更新改造换热设备。

研究高效、长寿的换热设备,替代低效换热设备。

如推广板式换热器、螺旋管式换热器、螺纹板式换热器以及开发喷流换热器、陶瓷换热器、流化床换热器等高温换热器,推广采用热管、热泵等低温换热器,研制中、低温余热发电设备。

2.3采用高效加热新技术,如远红外、等离子、感应加热等技术。

2.4加速高效省能型机电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更新替代现有高耗低效的工业锅炉、风机、水泵、工业电炉、中小型电机、配电变压器、压缩机、电焊机等机电产品。

2.5新建工业炉窑,采用新型隔热、保温材料,燃煤炉的热耗必须达到国内一等炉水平,燃气和特殊用油加热炉热耗应达到特等炉水平。

2.6严格限制耗能高、技术落后的设备和工艺的生产和建设。

如小高炉、土烧结、小转炉、小电炉、小轧机、凝汽式小火电、土焦炉、土炼油、土立窑、小玻璃熔炉、小电石、小有色金属冶炼、石墨阳极电解等。

2.7逐步淘汰或改造现有技术落后的高耗能设备,重点是电力的中、低压火力发电机组;冶金的化铁炼钢、平炉炼钢、低功率电弧炉;有色金属铜、铅、锌烧结和敞开式鼓风炉和电炉熔炼;生产水泥的湿法窑、干法中空回转窑、立波尔窑,玻璃行业50万重量箱以下小玻璃,砖瓦行业的土砖窑、马蹄窑,建筑陶瓷行业的倒焰窑、推板窑和多孔窑;化工行业的两效蒸发工艺装置,石墨电极电解槽及敞烧式电石炉;日用玻璃行业的室式和链板式退火窑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