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部22章)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部22章)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部22章)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目录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章声现象第三章物态变化第四章光现象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六章质量和密度第七章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九章压强第十章浮力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十三章内能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十八章电功率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二十章电与磁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及综合知识第一章机械运动1、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有四个步骤:看、放、读、记。

看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放置刻度尺时要保持平行和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要垂直视线并准确读出分度值和估读值,最后要记录测量结果并注明单位。

2、测量误差与测量错误不同点。

测量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产生原因包括仪器不精确、测量方法粗略、环境因素等客观因素和观察者估读时的主观因素。

而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读数粗心大意等造成的。

测量误差无法避免,但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确的仪器和更合理的实验方法等方式降低误差。

3、降低测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降低测量误差的方法包括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确的仪器和更合理的实验方法。

4、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包括化曲为直法、滚轮法、累积法和等量代换法。

化曲为直法是将软线与待测曲线重合,再用刻度尺进行测量;滚轮法是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录滚动的圈数,待测线的长度就是圈数与滚轮周长的乘积;累积法是测出多个相同物体的总长度再除以个数;等量代换法适用于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测量的规则几何体的某些长度,如圆锥的高和球体的直径。

5、平移法是一种测量方法,适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

例如,测量硬币的直径可以使用直角三角板将其平移到刻度尺上进行测量。

6、为了判断物体的运动状况,需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即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应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来确定,以使描述运动状态简单明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归纳一、物质的组成: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1)分子的直径通常用10-10m做单位来量度。

(2)原子的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

二、分子热运动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 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3.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三、内能1.内能(1)概念: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温度有关, 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 从微观角度来说, 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 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 同一个物体, 温度升高, 它的内能增加, 温度降低, 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 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 物体的温度越低,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

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①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形变有关。

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机械能是宏观的, 内能是微观的)②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 比如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

③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

人教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如下:
1. 运动和力学
- 物体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
- 物体的速度: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 物体的加速度:加速度的定义、计算公式
- 物体的受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单位、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重力、弹力
- 牛顿运动定律:惯性定律、运动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 动能和动能定理:动能的定义、计算公式、动能定理的应用
2. 声学
- 声的传播:声波的传播方式、声波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特点- 声的特性:频率、波长、声速
- 声的强度:声强的定义、计算公式
- 声的反射和共鸣现象
3. 光学
-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
- 成像原理: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凹透镜的成像特点
- 光的色散和光的色彩
4. 电学
- 电流和电路:电流的概念、电路的基本元件、串联和并联电路- 电压和电阻:电压的定义、电压的计算、电阻的概念、电阻的计算、欧姆定律
- 线路中的功率和能量转化
-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
- 电功和电能:电功的计算、电能的计算
5. 热学
- 热的传递:热传导、对流、辐射
- 物质的热性质:热胀冷缩、比热容
- 热量的传递和计算
以上为初二物理知识点的主要内容,涵盖了运动和力学、声学、光学、电学和热学等方面的知识。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pdf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pdf

三、力
⒈力 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 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⒉光的反射定律 :一面二侧三等大。 【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 反射光线和法线间
夹角是反射角。 】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
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 L :主单位 :米;测量工具 :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 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 t:主单位 :秒;测量工具 :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 时= 3600 秒, 1 秒= 1000 毫秒。
⒊质量 m :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
公式: P=ρ gh h:单位:米; ρ :千克/米 3; g=9.8 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 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 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测
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 。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
度变长。
1 个标准大气压= 76 厘米水银柱高= 1.01× 105 帕= 10.336 米水柱高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
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 [U=f 时不成像 U=2f 时 V=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汇总(人教版)第一章:声的世界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⑴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⑵声音的产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而发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其中的“声”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②“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并存在。

③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

⑶声音的保存: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发出和原声相同的声音2、⑴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声源⑵声音的传播: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②真空不能传声⑶声波: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3、声速:⑴定义: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反映的是声音传播的快慢。

⑵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①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速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②声速还受到温度的影响。

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当空气中不同区域的温度有区别时,声音的传播路线总是向着低温方向的,如上面的温度低,声音就向上传播,此时,低处的声音,高出容易听到。

4、回声:⑴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产生的。

⑵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不小于0.1秒⑶回声传播的时间低于0.1s,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使得原声听起来更加深厚、有力。

这就是所说的“拢音”。

⑷回声的应用:“回声测距”:测海底深度,山与山间距离等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5、人耳的构造:⑴外耳: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就是外耳,主要有:耳廊、耳道两部分。

⑵中耳:主要有耳膜、三条纤细的耳骨:锤骨、砧(zhen)骨、镫骨。

耳骨(又叫听小骨)是人体内最小的骨头。

⑶内耳:耳蜗、半规管(共三条)6、鼓膜是怎样工作的:人耳的鼓膜是一层很薄的像鼓的鼓膜一样的弹性膜,即可绷紧,也可伸展。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f<u<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像距: v>2f) 。如幻 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 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6、凸透镜成像的动态情景:
①当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移近过程中,像逐渐变大,像
距 v 也逐渐变大。但是,只要物体未到达二倍焦距点时,像的大小比物体要小;
④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只能在与物体同侧的地方得到正立放大的虚
像。因此,焦点 F 是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7.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 (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 (3)
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 (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
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 (虚线 ),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
第三章 透镜知识归纳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 镜。
2、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 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u>2f 幻灯机: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f<u<2f 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u<f
3、关于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能够会聚到一点,这一点就是物点的实像。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不仅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 也可以在屏幕上显映出来。 如果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相交于一 点,看起来光线好像从这一点发出, 而实际上不存在这样一个发光点, 这点就是 物点的虚像。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不能用屏幕显映。 跟物体相比较,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面镜 透镜
平面镜(穿衣镜) 凸镜(观后镜)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超详细的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超详细的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详细的物理知识点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初中物理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初中物理。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1m/s=3.6km/h推荐阅读:初中物理怎么才能学好?物理怎么考高分?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二1、初中物理物态变化过程三态六变及吸热放热情况:物态变化熔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分沸腾和蒸发):液态→气态 (吸热)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气态→液态 (放热)升华:固态→气态 (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注意:这里所说的“吸热”与“放热”的“热”都是指的热量,而不是指的温度、内能、热值、比热容等初中物理热力学概念。

即为“吸收热量”与“放出热量”的简称。

在物理学中,热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或“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了多少热量”)2、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现象:夏天从冰糕上滴落的水滴(熔化)冰粒变成雨滴降落下来(熔化)修柏油马路时,用大熔灶熔沥青(熔化)冰放在太阳下,一会儿就变成了水(熔化)将钢放在炼钢炉内,一会儿就变成了钢水(熔化)纯水凝结,结成冰块(凝固)钢水浇铸成车轮(凝固)雪灾中电线杆结起了冰柱(凝固)钢水烧铸成火车轮(凝固)火山喷发(先熔化后凝固)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汽化——蒸发)洒在地面上的水不见了(汽化——蒸发)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蒸发)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汽化——蒸发)。

全面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版)

全面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版)

一、力学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体现,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力的单位:牛顿(N),1N是使1kg物体产生1m/s²加速度的力。

3.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 力的分类:按作用效果分为拉力、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浮力等;按性质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5.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为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

6. 弹力:物体因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力,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作用点在形变处。

7. 摩擦力:物体间相互接触时,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8.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9.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公式为F=ma。

10.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

11. 力的平衡:物体受到的力相互抵消,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2. 杠杆原理:杠杆在平衡状态下,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为F1L1=F2L2。

13. 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可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14. 功的概念:力在物体上产生位移的过程,公式为W=Fs。

15. 功的单位:焦耳(J),1J=1N·m。

16. 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公式为P=W/t。

17. 功率的单位:瓦特(W),1W=1J/s。

18. 能的概念:物体具有的做功的本领,分为动能和势能。

19. 动能: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K=1/2mv²。

20. 势能:物体因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1. 能的转化和守恒: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总量保持不变。

二、热学1.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单位为摄氏度(℃)。

2. 热量:物体传递的能量,单位为焦耳(J)。

3.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所需吸收的热量,单位为J/(kg·℃)。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超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超全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一、宇宙和微观世界质子原子核宇宙物质分子原子中子核外电子二、质量符号:m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国际单位:千克(kg)常用:克(g)、毫克 (mg)、吨(t)3、单位的换算关系: 1kg=103g 1mg=1o-3g=10-6kg 1t=103kg4、测量工具:天平种类: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5、天平的使用方法(1)天平的调节(一放平,二回零,三调横梁成水平):a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b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上 c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这时横梁平衡.(2)天平的使用:a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b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从大到小试加砝码,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c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值。

(称物体,先估计,左物右码方便自己。

增减砝码用镊子,移动游码平高低。

)(3)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a被称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即测量范围)b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弄湿、弄脏砝码。

c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

三、密度符号:ρ1、物理意义:密度是表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不同物质,比值不同的性质的物理量.2、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3、符号:ρ单位:千克/米3kg/m 3 常用单位:克/厘米 3 g/cm34、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克/厘米3= 103 千克/米35、常见物质的密度值: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 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6、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 同各物质, 密度值一定 ,不同的物质密度值一般不同 .物质的密度值是由物质本身决定, 跟质量、体积、形状、位置无关.7、应用:(1)据m = ρv 可求物体的质量。

(2)可鉴别物质。

(可以用比较质量、体积、密度等三种方法)(3)可据v = m /ρ求物体的体积。

完整word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部22章),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部22章),推荐文档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目录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章声现象第三章物态变化第四章光现象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六章质量和密度第七章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九章压强第十章浮力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十三章内能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十八章电功率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二十章电与磁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及综合知识16第一章机械运动1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2 、33 、44556788889101111121313141415一是“看”,三看,看零刻度线,看量程(测量范围),看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决定测量的准确程度)。

二是“放”,正确放置刻度尺,刻度尺要放正,不能歪斜,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侧边保持平行,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三是“读”,读书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与尺面垂直,不能斜视。

除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值(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估读值)。

四是“记”,记录测量结果并应注明单位。

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读值+单位2、测量误差与测量错误不同点。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一是产生原因不同。

误差是由于使用仪器不精确、测量方法粗略、环境因素对测量仪器的影响等客观因素,加上观察者估读时的偏差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而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读数时粗心大意等造成的。

二是测量误差无法避免,而测量错误是不该发生的,可以避免。

三是由误差的数据比较接近真实值,而错误的数据远远偏离真实值。

3、降低测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一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二是选用精确度更高密的测量仪器;三是采用更合理的实验方法。

4、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一是化曲为直法。

将无伸缩性的软线与待测曲线重合,然后把软线拉直,再用刻度尺进行测量。

二是滚轮法。

用一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待测线的长度就是圈数与滚轮周长的乘积。

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人教版

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人教版

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人教版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的初级阶段,通过人教版教材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简单的应用。

以下是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总结:# 一、力学1. 机械运动:描述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现象,包括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2. 力的作用: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牛顿运动定律:阐述了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包括惯性定律、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以及作用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4.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作用于一点时,可以合成一个等效的力;反之,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几个分力。

5. 压强: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描述压力作用的效果。

6. 浮力:物体浸入流体中时,受到的向上的力。

7. 杠杆原理:通过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力的传递和放大。

8.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通过它们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 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热量是热能的转移量。

2.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包括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3. 热膨胀与热收缩:物体在温度变化下体积的变化现象。

4.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或降低一度温度所需的热量。

5. 内能与能量守恒: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能量总和,以及能量在不同形式间的转换和守恒。

# 三、光学1. 光的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反射。

2.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3.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转的现象。

4. 透镜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通过透镜所成的实像和虚像。

5. 光的色散: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 四、电学1. 静电现象:物体因摩擦而带电的现象,包括正负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 电路基础: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以及欧姆定律。

3. 串联与并联电路:电路中电阻、电流、电压的计算方法。

(完整word)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可编辑修改)

(完整word)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可编辑修改)

(完整 word)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word 版可编辑修改)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 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 0 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 度,在 0 度和 100 度之间分成 100 等分, 每一等分为 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 35℃至 42℃,每一小格是 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 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 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 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 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 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 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 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知识归纳 1。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 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4.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 液等。 5。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 纯水等。 6。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断路:断开的电路 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8.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9。 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 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0。 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 路是互不影响的) 11.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 12.电流 I 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µA).1 安培=103 毫安=106 微安。 13.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 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 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1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 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 是 0.02 安;②0~3 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 0.1 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超全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超全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一、宇宙和微观世界质子原子核宇宙物质分子原子中子核外电子二、质量符号:m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国际单位:千克(kg)常用:克(g)、毫克 (mg)、吨(t)3、单位的换算关系: 1kg=103g 1mg=1o-3g=10-6kg 1t=103kg4、测量工具:天平种类: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5、天平的使用方法(1)天平的调节(一放平,二回零,三调横梁成水平):a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b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上 c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这时横梁平衡.(2)天平的使用:a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b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从大到小试加砝码,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c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值。

(称物体,先估计,左物右码方便自己。

增减砝码用镊子,移动游码平高低。

)(3)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a被称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即测量范围)b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弄湿、弄脏砝码。

c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

三、密度符号:ρ1、物理意义:密度是表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不同物质,比值不同的性质的物理量.2、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3、符号:ρ单位:千克/米 3 kg/m 3 常用单位:克/厘米 3 g/cm34、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克/厘米3= 103 千克/米35、常见物质的密度值: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 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6、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 同各物质, 密度值一定 ,不同的物质密度值一般不同 .物质的密度值是由物质本身决定, 跟质量、体积、形状、位置无关.7、应用:(1)据m = ρv 可求物体的质量。

(2)可鉴别物质。

(可以用比较质量、体积、密度等三种方法)(3)可据v = m /ρ求物体的体积。

全面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版)

全面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版)
机械效率的计算:机械效率 = 有用功 / 总功。
十、电路与电流
1. 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等元件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3. 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4. 电流的单位:安培(A),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μA)。
5. 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和短路。
音调: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
响度: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决定。
音色:声音的品质,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4.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六、光现象
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反射光线仍然是平行的。
2. 功: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定距离,力对物体做了功。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的计算:功 = 力 × 距离。
3. 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的计算:功率 = 功 / 时间。
4. 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表示机械做功的有效程度。
6.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计算公式为:F = ma。
7.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二、力和压强
1. 力: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弹力:物体因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 密度的计算:密度 = 质量 / 体积。
3. 密度表: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可以通过密度表查找。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3、关于实像与虚像的区别: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能够会聚到一点,这一点就是物点的实像。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仅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也可以在屏幕上显映出来。

如果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相交于一点,看起来光线好像从这一点发出,而实际上不存在这样一个发光点,这点就是物点的虚像。

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不能用屏幕显映。

跟物体相比较,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u——物距、v——像距、f——焦距。

物体位置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像的性质应用举例u>2f f< v <2f像、物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像机u=2f v =2f像、物异侧等大倒立实像测焦距f<u<2f v >2f像、物异侧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5、凸透镜成像的作图:(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6、凸透镜成像的动态情景:①当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移近过程中,像逐渐变大,像距v也逐渐变大。

但是,只要物体未到达二倍焦距点时,像的大小比物体要小;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

②当物体到达二倍焦距之内逐渐向一倍焦距点移动过程中,像变大,像距v 也变大。

像的大小总比物体要大,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二倍焦距以外。

③可见,二倍焦距点是凸透镜成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

即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所成实像小于物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内时所成实像要大于物体。

④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只能在与物体同侧的地方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因此,焦点F是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7.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物理是我们学习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索世界。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人教版教材是我们常用的教材之一,下面将对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复习物理知识。

【一、力和压强】1. 力的概念和计算: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用牛顿(N)作为单位。

力的计算公式为:力=质量×加速度(F=ma)。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有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与分解来求得合力和分力。

合力等于多个力的矢量和,分力是物体对其他物体的力分解。

3.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而在国际单位制以外,常用的力的单位有千克力(Kgf)和克力(gf)。

4.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压强=力÷面积。

【二、机械运动】1. 运动的描述与描写:运动可以通过位置、路径和速度等来描述和描写。

位置是物体所处的位置,路径是物体运动的轨迹,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

2. 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匀速直线运动,而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作用下做自由落体运动的一种运动方式。

3. 合成运动:合成运动是指物体同时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方式,例如斜抛运动和旋转运动等。

4. 动量和冲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量度,计算公式为动量=质量×速度;冲量是力对物体的作用时间,冲量等于力的大小乘以作用时间。

【三、能量与能量转化】1. 能量的概念和计算:能量是物体产生变化和改变状态的能力,计量单位是焦耳(J)。

能量的计算公式为能量=力×距离。

2. 功的概念和计算:功是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功=力×位移×cosθ,其中θ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3.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功的大小,计量单位是瓦特(W),计算公式为功率=能量转化的功÷时间。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梳理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

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物理是研究自然的本质、物质的组成和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初中物理知识点承担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的任务,通过初中物理教学,学生掌握了一系列物理概念、原理、方法和技能,能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与日常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问题。

下面是对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一、运动学知识点
1. 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物体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沿一定路径运动的过程。

运动分类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 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速度是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的大小,通常用每秒钟移动的长度或路程除以移动的时间来表示,加速度是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大小和方向。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量来表示。

3. 加速度的求解
加速度的求解可用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率,也可用物体运动过程中所经历的路程变化率。

4. 牛顿第一、二、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是关于物体的力学平衡问题的内容。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了力和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规定了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平衡条件的知识点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必须满足合力为零、力的力臂相等等条件。

6. 运动变化的图像表示
可用运动的路程-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加速度-时间图等图像来表示。

7. 牛顿运动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们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设计了各种机械装置和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等。

二、力学知识点
1. 力和压强的概念
力是物体之间的作用,通常用牛表示,其作用的方向、大小和点位置决定了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

压强是单位面积的力,常见的有大气压力和液压力。

2. 力计的分类和使用
力计可分为弹簧秤、测压计、液体压力计、动态测力计等,用于测定物体所受的力的大小。

3. 平衡力和不平衡力
平衡力是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力,不平衡力是引起物体状态变化的力。

4.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系数
摩擦力是物体接触表面之间相互作用的反力。

滑动摩擦系数是物体在两个表面接触的条件下沿着一个表面相对运动所需的力和垂直于物体与表面的压强之比。

5. 动量和动能的概念
动量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动能是物体具有的动态能量,通常用物体的质量、速度和加速度表示。

6. 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
动量定理是物体在作用力作用下的加速度与作用力、物体质量、时间的关系。

动能定理是物体因速度改变而具有的动能与作用力、物体的质量、位移的关系。

三、声学知识点
1. 听力和发声的方式
人耳的听力灵敏度随频率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声音的高低和强弱受音源振动频率和振幅的大小控制。

2. 声波和声速的概念
声波是由介质中分子的振动传递而产生的,是一种机械波。

声速是声波传递的速度,受介质性质、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3. 声场的特征
声场是指空间中不同位置上的声压变化的整体,具有声强、声压、声级、频率等特征。

4. 回声和共鸣
回声是声波在扩散过程中遭遇到墙面等障碍物造成的反射现象,共鸣是两个具有相同谐振频率的振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五、光学知识点
1. 光的性质和光线传播方式
光是由一系列的电磁波产生的,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在同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路程上的光线平行且不交叉。

2. 光的折射和反射的特征
光在介质界面上发生折射,遵循折射定律,即入射角和折射角之比与两种介质之间的折射率之比相等。

光在介质界面上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光的成像和眼睛的成像
光的成像是指光源经过透镜或凸面镜后所形成的像。

眼睛的成像是指眼睛通过调节晶状体来使成像在视网膜上产生清晰图像的过程。

4. 球面镜成像和它的应用
球面镜成像可分为凸面镜和凹面镜,通过它可以制造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等光学设备。

以上就是对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是学生理解、掌握科学知识、建立科学思维的重要内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掌握上述知识点,还要具备科学实验的能力,了解物理的应用,培养科学精神,活跃探索思想。

初中物理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验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在吸收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够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

因此,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如测量、观察、分析数据、判断结论等,这些能力可以通过各种实验和探究活动来培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初中物理知识点,并将其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背后的原理和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学术素养,了解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应用。


如,在生活中,人们可以应用相关的物理原理去制作各种机械设备,如存储器、计算器、电视机和电脑等。

在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初中物理知识点,了解和探究科学知识,加深对自然和人类世界的认识。

除了知识和技能方面,初中物理教学还应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学生应该了解和感受到科学的美丽和深刻之处,从而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促进全面人格的发展。

总之,初中物理知识点的学习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未来职业生涯都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初中物理的学习,学生可以形成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的能力,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此外,初中物理教学也应注重体验式学习,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如物理实验、科学博物馆等。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物理知识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因材施教。

例如,可以采用PPT讲解、电子白板、小组讨论、课外阅读、游戏等多种丰富的教学形式,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评价也应该多样化,不仅仅是传统的考试评分方式,还应该包括平时表现、课堂讨论、实验设计、科普作品等多种形式,以全方位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总之,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认识和理解自然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优质的初中物理教育应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应用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认识和理解自然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初中物理知识点,并将其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背后的原理和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学术素养,了解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因材施教。

同时,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评价也应该多样化,以全方位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初中物理教学还应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学生应该了解和感受到科学的美丽和深刻之处,从而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促进全面人格的发展。

总之,初中物理知识点的学习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未来职业生涯都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初中物理的学习,可以形成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的能力,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良好的初中物理教育应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应用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