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病变的定位诊断
病程记录(脑梗死定位定性诊断)
定远县总医院病程记录2012年12月10日 10:00今日随李刚主治医师查房:汇报病史:患者,女, 74岁,主诉: 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半天。
入院查体:BP:140/80mmHg 神志清楚,语利,口角不歪,伸舌居中。
心肺腹正常。
四肢肌力正常;四肢肌张力适中;步态正常,右侧肢体感觉正常,左侧肢体感觉稍减退。
浅反射等正常。
四肢肌腱反射(++)。
双巴氏征(-)。
脑膜刺激征(-)。
共济失调(-)。
2012.12.09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区梗塞。
今日患者症状未进展加重,无头痛、呕吐等不适主诉,饮食睡眠等一般情况良好。
查体大体同前。
头MRA 示:右侧大脑前动脉管腔变细。
李主治查房后指出:患者老年男性,有高血压病史,突发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为,提示患者为急性脑血管病。
其定位定性诊断分析如下:1.定位诊断:患者有左侧肢体感觉障碍,影响到右侧脊髓丘脑束,不伴其他颅神经核损害症状,则定位在右侧基底节区病变。
2.定性诊断:患者静息状态下急性起病,不伴颅内高压症状,头颅CT排除出血,则定性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其症状超过24小时,考虑为脑梗死。
结合患者高血压病史,及血压水平,入院诊断为:1.脑梗死2.高血压病(1级极高危)。
脑梗死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吸氧,通气支持,管理血压,控制脑水肿,防止并发症等)和特殊治疗(包括超早期溶栓,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血管内治疗,细胞保护治疗和外科治疗等)。
该患者目前无溶栓指征,治疗上主要予以一般治疗,抗血小板,营养脑细胞对症等治疗,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必要时进一步治疗。
继观。
医生签名:2012年12月11日 10:00今日随科主任葛连云副主任医师查房:患者,女, 74岁,主诉: 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半天。
今患者症状平稳,无头痛,呕吐等症状,饮食睡眠等一般情况良好。
查体:BP:130/70mmHg 神志清楚,急性病容,语利,口角不歪,心肺腹正常。
四肢肌力正常;四肢肌张力适中;步态正常,右侧肢体感觉正常,左侧肢体感觉稍减退。
定位诊断的描述实例2
定位诊断
双下肢对称性迟缓性瘫痪,考虑累及下运动神 经元。颈抵抗、腰痛、脑脊液改变提示有脑脊 膜和脊神经根受累。
第32例脊髓髓外肿瘤
定位诊断
根据患者的主要体征:双下肢肌力IV级,腱反 射亢进,双Babinski征(+),Chaddock征 (+)。T10以下深浅感觉减退,提示病变位 于胸段脊髓T8水平。患者起病时反复出现双腰 部疼痛,右侧为著,症状呈发作性,向腹部放 射, 有腹部皮肤烧灼感,上述症状提示为神 经根刺激症状,病程早期出现严重的神经根刺 激症状提示病变位于髓外可能性大。病情突然 加重可能有血管机制的参与,如肿瘤内出血。
提示右侧皮质脊髓束、皮质脑干束受累,定位 于右侧大脑半球。患者表现为上肢瘫痪为主, 并出现局灶性运动型癫痫表现,提示病灶于右 侧额叶皮层或皮层下,头颅CT已经证实。另 外患者既往有多次脑出血病史,头颅CT所见 低密度病灶主要累及额叶及顶叶。
第3例黏液瘤压迫造成颈内动脉闭塞
定位诊断 根据病人反复发作左侧肢体麻木,结合影像学
皮层受累。右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可见不自主 抖动,提示锥体外系亦有受损。此外,患者双 侧Babinski征(十),说明双侧锥体束受损。
第10例脑囊虫病
定位诊断 患者临床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性抽搐,提示存
在大脑皮层功能广泛受累,但因患者没有明确 的局灶性定位体征,仅仅凭临床表现确切的病 变部位难以确定。结合头颅的改变提示右侧额 叶病变。
第31例淋巴瘤合并周围神经病
定位诊断 患者双下肢无力,双下肢病理征(+),提示双侧椎
脑功能的定位诊断
第二章神经系统的定位诊断(localization diagnos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在临床上,根据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发现的症状与体征,并以此判断病变位置,称为定位诊断。
在CT 及MRI 等诊断技术普及应用的今天,了解病变部位与症状、体征的对应关系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常用的定位诊断方法仍然沿用脑沟回解剖位置和布罗得曼(Brodmanrj)(图2-1-1 )提出的47个脑功能区两种定位方法。
根据这些功能定位所划分出的区域都是相对的,各区之间可互相移行,界限并非截然分开的。
此外,有些脑功能区出生时即存在,如运动、感觉、视觉和听觉皮质区等均属于此类;而有些则是出生后在劳动、生活及与社会和自然的广泛联系,集中于优势半球内逐渐形成的,如语言中枢和运用中枢属于此类。
在分析病变部位时,如果由于病变直接压迫某部分神经结构,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或综合征时,确定病变位置则比较容易;而当病变位于静区,如前额叶或颞叶前部,或位于脑室内,由于缺乏定位的症状和体征,以致确定病变的位置十分困难。
有些临床检查所发现的体征不能反映病变的真实部位,如外展神经瘫和双侧病理体征,由于其为颅内压增高所致,常无定位意义。
又如颅后窝病变可引起脑室系统一致性扩大,而扩大的第三脑室压迫视交叉部所产生的双颞侧偏盲属于远隔症状,并非病变直接压迫所造成,如不仔细分析,亦可导致病变定位的错误。
在综合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基础上判断病变的具体位置时,一般应用一个病灶来解释,只有在单个病灶难以解释临床症状与体征时,方可考虑多发病灶存在的可能性。
总之,必须重视依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定位诊断,这对进一步选择特殊检查方法和确定治疗方案均至关重要。
第一节大脑半球损害的定位诊断两侧大脑半球间的裂隙为纵裂,大脑半球与小脑间的裂隙为横裂。
每侧大脑半球借中央沟、大脑外侧裂及其延长线、顶枕裂和枕前切迹(枕极前4cm)的连线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及颞叶,大脑外侧裂的深部有岛叶。
定位诊断
定位诊断:双眼视力下降,双侧视乳头苍白,定位于双侧视神经;根据双下肢肌力差,定位于双侧皮质脊髓束;根据左胸4、右胸6以下痛觉减退,定位于双侧脊髓丘脑束;根据左胸4、右胸6以下音叉震动觉减退,定位于双侧脊髓后索。
综合定位于双侧视神经及脊髓。
定位诊断:左额纹明显变浅,左眼闭合无力,左鼻唇沟明显变浅,定位于左侧面神经核或面神经。
定位诊断:根据咽反射减弱,言语不清、构音障碍定位于疑核及其联系纤维;左侧面部及右半身痛觉减退定位于左侧三叉神经脊束核、脊束及脊髓丘脑束,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侧肢体无力,定位于左侧皮质脊髓束,病程中曾有站立不稳、查体水平眼震定位于小脑,左侧Hornor定位于延髓交感神经及其联系纤维。
初步定位于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区。
定位诊断:右眼外展露白3mm,定位于右侧外展神经。
定位诊断:患者远近记忆力差,计算力差,言语缓慢,反应迟钝定位于大脑皮层或皮层下白质。
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侧肢体肌力3-4级,右侧腱反射活跃,右侧病理征阳性定位于左侧皮质脊髓束受损,左侧肢体肌力4级,左侧病理征阳性定位于右侧皮质脊髓束受损,四肢肌张力增高,双手不自主震颤,共济运动差定位于锥体外系,小脑及其联系纤维受损。
结合影像学,患者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周围均有点状高信号(DWI),广泛的脑室周围稍长T1稍长T2信号,脑萎缩明显,各脑室明显扩大。
定位诊断:发作性左侧肢体麻木无力定位于右侧皮质脊髓束及脊髓丘脑束,一过性意识不清定位于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或广泛大脑皮层,综合定位于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系统及颈动脉供血系统。
定位诊断:该患者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头晕、无力、跌到,无耳鸣、复视,无饮水呛咳、面部麻木、肢体瘫痪等症状,可自行迅速好转,好转后查体神经系统无明显阳性体征,定位于脑干椎-基底动脉系统。
定位诊断:根据患者双侧眼睑下垂、有易疲劳特点,新斯的明试验阳性,口服溴吡斯的明有效,定位于双眼眼外肌及神经肌肉接头。
2.定位诊断:胸12水平以下痛觉、触觉、音叉震动觉减退以左下肢为重,定位于双侧脊髓后索、双侧脊髓丘脑束、双侧跟腱反射,双侧腹壁反射消失,病损节段在腰段以上。
2024版大脑脑回脑叶CT及MR定位
目录
• 引言 • 大脑结构概述 • CT定位技术 • MR定位技术 • CT与MR定位比较 • 大脑病变识别与诊断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探讨大脑脑回脑叶CT 及MR定位在神经影 像学中的重要性。
提高对大脑脑回脑叶 病变的认识和诊断水 平。
分析CT和MR定位技 术在大脑脑回脑叶病 变诊断中的应用。
功能成像
弥散成像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可研究 大脑的功能活动和神经网络连接。
通过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弥散张量成像 (DTI)技术,可评估脑白质的完整性和纤维 束走向。
05
CT与MR定位比较
成像质量比较
CT成像
利用X射线进行断层扫描,成像速 度快,对骨质结构显示清晰,但对 软组织的分辨率相对较低。
MR成像
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进行成像,对 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够清晰显示大 脑的脑回、脑叶等结构。
扫描时间比较
CT扫描
扫描速度较快,一般几分钟内即可完 成全脑扫描。
MR扫描
扫描时间较长,通常需要十几分钟到几 十分钟不等,具体时间与扫射线进行成像,因此患者会接受一定的辐射剂量。虽然现代CT设备 已经采取了降低辐射剂量的措施,但长期或频繁接受CT检查可能会增加辐射风 险。
CT定位技术
CT成像原理
01
02
03
X射线源与探测器
CT机通过X射线源发射X 射线,穿透人体后被探测 器接收。
数据采集系统
将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转 换为数字数据,供计算机 处理。
图像重建算法
利用特定的图像重建算法, 如滤波反投影算法,将采 集到的数据重建为断层图 像。
头颅定位线(MR、CT)资料
图像配准
将不同模态或不同时间点 的图像进行对齐,以便于 后续分析。
图像后处理
图像分割
将感兴趣的区域从图像中 提取出来,便于定量分析 和可视化。
三维重建
将二维图像数据重建为三 维模型,便于更直观地观 察和分析。
定量分析
对图像数据进行定量测量, 如体积、长度、角度等, 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04
头颅定位线(MR、CT)资料分析
新技术研发
头颅定位线(MR、CT)资料在新技术研发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为新影像分析方法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持。例如,基于 深度学习的图像分析技术可以利用这些资料进行训练和验证,提高影像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新型成像技术探索
头颅定位线(MR、CT)资料还可以用于新型成像技术的探索和验证,如高分辨率成像、功能成像等。这些技术可以更 深入地揭示脑部结构和功能的特点,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更多信息。
02
头颅定位线有助于确定头部在影 像平面上的位置,确保影像资料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头颅定位线,医生可以准确 地判断头部是否存在异常病变, 如肿瘤、炎症、外伤等,为临床 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意义
头颅定位线资料对于脑部疾病的 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 意义,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药物研发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头颅定位线(MR、CT)资料可以用于评估药物对脑 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为新药的研发和临床试验提供支持。
03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头颅定位线(MR、CT)资料,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例如,对于脑肿瘤患者,可以根据肿
瘤的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治疗方案。
大脑高级功能及定位诊断
大脑半球
1、额叶:精神、语言和随意运动 额中回后部—皮质侧视中枢 双眼凝视麻痹 额下回后部—运动性语言中枢 运动性失语 中央前回—皮质运动中枢 单瘫
2、顶叶: 中央后回—感觉中枢
精细感觉及复合感觉障碍 角回—Gerstmann Syndrome 顶叶肿瘤可引起象限盲
3、颞叶:精神、情感 颞上回后部—感觉性语言中枢
位于颞上回后部。 (3)视觉性语言(阅读)中枢
位于角回。 (4)书写中枢
位于额中回后部。
失语症
【概念】
失语症是由于脑损害所致的语 言交流能力障碍
【分类及表现】
1、Broca失语—运动性失语 临床特点:口语表达障碍 口语理解相对好 病灶:优势半球Broca区—额下回后部
2、Wernicke失语—感觉性失语 临床特点:口语理解严重障碍
答非所问 病灶:优势半球Wernicke区—颞上回后部
3、命名性失语:
临床特点:选择性命名障碍 言语理解及复述正常
病灶: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或颞枕交界区
4、完全性失语—混合性失语
临床特点:所有语言功能均有明显障碍 口语表达障碍 听理解及复述障碍
病灶:优势半球较大范围的病变(大脑中 动脉分布区)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
大脑
杏仁体
白质 联络纤维
连合纤维:胼胝体等
投射纤维:内囊
侧脑室
间脑
1、丘脑: 是各种感觉进入大脑之前的最末级中继核 对上行网状系统、边缘系统、运动系统及
大脑皮质的活动均起重要影响 病损可引起对侧偏身感觉减退、丘脑痛
2、下丘脑:是植物神经皮质下中枢 及内分泌腺体
3、上丘脑:松果体 Parinaud 综合征: 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向上凝视麻痹 神经性聋 小脑性共济失调
脑病变定位诊断PPT课件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在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诊 断效率的同时,需要加强数据安全和 隐私保护,保障患者权益。
THANKS
感谢观看
效率和准确性。
脑功能网络研究
03
通过分析脑功能网络的变化,揭示病变对脑功能的影响,为定
位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未来发展方向及挑战
跨模态医学影像分析
探索不同影像模态之间的互补性和关 联性,进一步提高病变定位的准确性。
个性化诊断模型的构建
针对不同患者和疾病类型,构建个性 化的诊断模型,实现精准医疗。
多学科交叉融合
影像学技术在脑病变定位诊
04
断中的应用
CT和MRI在脑病变定位诊断中的应用
CT在脑病变定位诊断中的应用
CT扫描速度快,对于急性脑出血、脑梗死等病变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快速定位病变部 位。同时,CT对于颅骨骨折、颅内血肿等病变也有很好的显示效果。
MRI在脑病变定位诊断中的应用
MRI具有多参数、多序列成像的特点,对于脑组织结构的显示更为清晰。MRI对于脑梗死、脑 炎、脑肿瘤等病变的定位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此外,MRI还可进行功能成像,如弥散加权 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等,进一步提高了病变定位的准确性。
影像学技术的优缺点及选择原则
影像学技术的优缺点
CT扫描速度快,但对于某些病变的显示效果有限;MRI成像 质量高,但扫描时间较长;PET和SPECT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 特异性,但价格昂贵且放射性核素具有一定的辐射风险。
选择原则
在选择影像学技术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病变类型、 检查目的以及医院设备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同时,应 遵循安全、有效、经济、便捷的原则进行选择。
脑病变的定位诊断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的准则
首先明确神经系统病损的水平、即中枢性(脑或脊髓),周 围性(神经根、神经丛和周围神经),肌源性(肌肉或神经 肌肉接头),还是其他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明确空间分布为局灶性、多灶性(多发性、播散性),还是 系统性(选择性损害某些功能系统或传导束)。 定位诊断通常要遵循一元论原则,尽量用一个局灶的病变来 解释患儿全部的临床表现。
枕叶与视觉信息的整合有关
岛叶与内脏感觉有关。
边缘叶与情绪、行为和内脏行为有关。
大脑髓质内囊病变出现“三偏症”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基底神经核及锥体外系病变
解剖
(1)基底神经核(大脑半球白质内的灰质核团), 包括纹状体(含尾状核和豆状核)、杏仁核和屏状核。
(2)锥体外系:在解剖学和生理学上都不是一个独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顶 叶
右侧顶叶邻近缘上回病变 病觉缺失,表现为不认 识自己有缺陷,否认左侧偏瘫存在。 自体认识不能和病觉缺失均属体象障碍。 一侧顶叶病变 触觉忽略,表现为两侧分别检查触 觉是,病儿能认知,如两侧同时给触觉刺激时,
病灶对侧无感觉。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枕 叶
矩壮裂 视觉中枢,病变时产生视觉障碍。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神经诊断包括定位和定性诊断
诊断过程的三个步骤:
全面占有临床资料(包括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用神经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基本理论知识对收集的 资料及有关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分析和解释,初步确定病变 解剖部位,即定位诊断。 结合起病形式、疾病进展演变过程、个人史、家族史及临 床检查资料,经分析,初步筛选出可能病因,即病因诊断 或定性诊断。为澄清病因或证实诊断的正确性,还可做必 要的辅助检查。
十二对脑神经定位诊断
2.核性病变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三叉神经感觉核
3.核上性病变 三叉丘系 丘脑 丘脑辐射 皮质感觉中枢
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 两侧皮质脑干束受损
十二对脑神经的定位诊断
1.神经病变: 三叉神经根 —— 1、同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各种感觉障碍; 2、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 ——脑桥小脑角病变(听神经瘤) 三叉神经节 —— 1、同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各种感觉障碍; 2、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 3、咀嚼肌瘫痪; 4、带状疱疹。 三叉神经三分支 —— 刺激性病变 —— 三叉神经痛; —— 破坏性病变 —— 三叉神经分布区的各种感觉障碍 若:下颌支受损 —— 咀嚼肌瘫痪,肌萎缩
2、感觉传导路中转核:①上丘:视觉反射中枢,其上部是眼球的垂直运动中枢。②下丘: 听觉反射中枢。③红核:在功能上与保持肌张力和姿势调整有关。④黑质、中介核、脑桥核、 下橄榄核及网状核:都与保持肢体肌张力和姿势调整有关。
3、上行传导束:有薄束、楔束、内侧丘系、脊髓丘系、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后束、 三叉丘系、三叉神经脊系和外侧丘系。全身的感觉通过这些传导束传入大脑。
十二对脑神经的定位诊断
十二对脑神经的定位诊断
一个半综合征,又称脑桥麻痹性外斜视, 若一侧桥脑侧视中枢(外展旁核)及双侧内侧纵束同时受到破坏, 则出现同侧凝视麻痹(一个),对侧核间性眼肌麻痹(半个), 即两眼向病灶侧注视时,同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不能内收, 向病灶对侧注视时,对侧眼球能外展,病灶侧眼球不能内收,两 眼内聚运动仍正常。
十二对脑神经的定位诊断
①光反射径路不经过外侧 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视辐射、枕 叶病变 →光反射不消失 ②视束\视辐射完全损伤
鉴别要点: 1.有无光反射 2.有无黄斑回避
脑血管疾病定位诊断
• 展神经麻痹:患侧眼球内斜视,外展运动 受限或不能,伴有复视。
• 因展神经在颅底行程较长,在高颅压时常 受牵拉而出现双侧麻痹。
• 动眼、滑车、展神经合并麻痹很多见,此 时眼肌全部瘫痪,眼球只能注视前方,不 能向任何方向转动,瞳孔散大,光反射及 调节反射消失。
• 常见于海绵窦血栓及眶上裂综合征。
• 定位——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颞叶 Wernicke 区)
命名性失语
• 命名性失语:患者对于一个物品,能说出 它的用途,但说不出它的名称。如对钥匙, 只能说出它是“开门用的”,但说不出 “钥匙”名称,如果告诉他这叫“钥匙”, 患者能复述,但很快又忘掉。
• 定位——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偏盲• 对侧(左侧)视野同向性偏盲,而中心视 力不受影响,定位——(右侧)枕叶
面瘫
特征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面瘫 程度 症状 表现
恢复 速度 常见 病因
重
轻
面部表情肌瘫痪使 病灶对侧下部面部表情肌
表情动作丧失
瘫痪,额支无损,常伴同
侧偏瘫和中枢性舌下神经
瘫
缓慢
较快
面神经炎、脑桥面 脑血管疾病及肿瘤(除脑
神经核受损
桥)
• 面瘫(中枢性)+肢体瘫在同侧定位——对 侧大脑半球
• 假性球麻痹:构音障碍、吞咽困难,但咽 反射存在,伴强哭强笑——双侧大脑半球 血管病变。
• 十二对颅神经: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 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十迷一副舌 下完
• III(动眼神经核)位于中脑
• V(三叉)、VI(外展)、VII(面)、VIII (位听、前庭蜗)位于脑桥
• IX(舌咽)、X(迷走)、XI(副)、XII (舌下)位于延髓
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
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摘要:一、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简介二、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内容1.颈内动脉系统2.椎基底动脉系统三、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应用1.病例分析2.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正文: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是一种用于帮助医生快速判断脑梗塞病变位置的工具。
它将脑梗塞病变可能出现的部位和临床表现归纳为一系列口诀,方便医生记忆和应用。
一、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简介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系统主要包括眼动脉、后交通动脉和大脑前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包括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
二、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内容1.颈内动脉系统颈内动脉系统的脑梗塞病变通常表现为以下症状:- 眼动脉:眼底动脉硬化,视力下降;- 后交通动脉:病灶对侧偏瘫,同侧偏身感觉障碍;- 大脑前动脉:病灶对侧下肢无力,同侧上肢无力。
2.椎基底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脑梗塞病变通常表现为以下症状:- 椎动脉:眩晕、恶心、呕吐、平衡失调;- 基底动脉:病灶对侧偏瘫,同侧共济失调;- 大脑后动脉:病灶对侧视野缺损,同侧视力障碍。
三、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应用1.病例分析假设有一位患者出现右侧偏瘫、左侧肢体无力和言语不清的症状,根据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病变可能位于左侧颈内动脉系统,如大脑中动脉或大脑前动脉。
进一步检查和确诊需要结合影像学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
2.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只是一个初步判断的工具,不能完全代替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病史、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做出准确的诊断。
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是根据一般查
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是根据一般查体与神经系统检查所获得的资料,结合有关实验室检查,加以分析而推断出来的。
一般分为定位和定性诊断两方面。
由于神经系统各部位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当损伤时即出现不同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定位诊断是根据这些症状和体征,结合神经解剖、生理和病理知识,推断其病灶部位的一种诊断过程。
定性诊断乃系确定病变的病理性质和原因,即对疾病作出病理、病因诊断的过程。
因为神经系统与其它系统有密切联系,且神经系统疾病不仅可由神经系统本身疾病所致也可继发于其它系统疾病,故在考虑定性诊断时,必须从整体出发,根据起病急缓、病程长短、症状和体征出现的先后次序以及其演变过程,参照有关辅助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常见病因有:感染、损害后的见于鞍345(二)眼动障碍的定位诊断:眼球运动由动眼、滑车及外展神经完成,眼动障碍可由上述神经单个或同时损害引起。
临床以动眼神经麻痹和外展神经麻痹多见。
1.动眼神经损害:(1)核性损害:动眼神经核群为一细长的细胞团块,位于中脑的上丘水平大脑导水管周围,双侧自上而下的排列为提上睑肌核、上直肌核、内直肌核、下斜肌核和下直肌核,各核两侧相距甚近,而前后距相对较远。
因此,中脑病变时,多表现为双侧的某些眼肌单个麻痹,而前端的Edinger-wesphal核常不累及,故瞳孔多正常。
见于脑干脑炎、脑干肿瘤及脱髓鞘病变。
(2)核下性损害:表现为眼睑下垂,眼球外下斜位、向上、向下、向内运动受限,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
因走行各段邻近结构不同的表现也不同:①中脑病变:为髓内段动眼神经纤维受损,常累及同侧尚未交叉的锥体束,故出现病灶侧动眼神经麻痹,伴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肢体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Weber综合征)。
见于中脑梗塞,肿瘤及脑干脑炎等。
②颅底病变:仅有一侧动眼神经麻痹,多见于大脑后动脉瘤,小脑幕切迹疝等。
③海绵窦病变:早期可仅有动眼神经麻痹,但此处病变常累及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故多为全眼麻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意识障碍,病灶对侧出现局限性癫痫, 病变位额叶的凸面
15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额叶底面)
(3)意识障碍,全身性大发作,额叶底 部或大脑中线附近的病变
(4)局限性感觉性癫痫,顶叶病变
(5)精神运动性发作:
幻嗅、自动症或幻觉状态,为颞叶病 变的特征。也可见于额叶底部或扣带回 的病变
16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额叶底面)
7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运动区)
2.反射异常: 即出现所谓的“锥体束征” (1)病理征阳性。自皮质至第五腰髓锥体 束任何部位的病变都可出现 (2)病变对侧深反射亢进(急性期减低或 消失) (3)病变对侧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4)出现踝阵挛、髌阵挛、腕阵挛
8
定位诊断额叶病变的
(三)运动前区病变的定位诊断 1.运动障碍:
特点(1)病变对侧上下肢出现一过性上下肢 瘫痪,伴精细运动障碍,粗糙运动保存。
(2)慢性进行性病变者往往先出现肌张 力增高以后才出现瘫痪。同时伴有(精细)运 动性失用或出现病理性联合运动。
9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运动前区)
2.反射异常:
(1)强直性反射:
上肢的强直性反射: 触觉性强握反射
(强握反射)
头眼向对侧扭转)
11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运动前区)
4.意识性头眼同向运动障碍(额中回 后部病变):
(1)剌激性病变:
使两眼向病灶对侧注视
(2)破坏性病变:
使两眼向病灶同侧注视
12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运 额叶外侧部病变: 主侧半球额下回后部损害─ 运动性失语症
后中央回受剌激时产生对侧躯体局限性 或全身性感觉性癫痫。表现为麻木,电击 或其他感觉异常,其表现形式如下:
额底与丘脑下部有广泛联系尤与丘脑 背内核有密切联系
18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额叶底面)
病变时可有:食欲极度亢进,胃肠蠕动增强, 多饮多尿,体温障碍,高热,皮肤血管扩张, 排汗增多,等等。 (五)颅神经麻痹: 1.嗅神经麻痹:致嗅觉障碍 2.视神经损害 (1)视野改变
19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额叶底面)
下肢的强直性反射
视觉性强握反射
(强直性跖反射)
10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运动前区)
(2)噘嘴反射或吸吮反射 (3)屈肌反射亢进:
病变对侧出现:Hoffmann; Rossolimo; Mayer; Leri氏征 3.癫痫发作:
特征:头眼向对侧扭转,然后出现意识 障碍(额极病变所致的癫痫:先出现意识障碍,后出现
5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运动区)
I.局限性运动性癫痫
(I)完全性贾克森氏癫痫
(II)不完全性贾克森氏癫痫
(局部→全身)
(仅限于局部)
II.全身性癫痫大发作
(I) 无先兆 (II)有先兆 I) 反转性发作(头眼向对侧转动)继大发作, 病变在 6、8 区 (头转→全身抽)
6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运动区)
13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二、额叶底部病变的定位诊断:
(一)智能障碍:
1.智力低下、欣快、幼稚、性格改变
2.无动缄默症,情感障碍,抑制能力丧失, 极度兴奋和欣快,强哭强笑,童样痴呆
3.狂怒发作:毛发竖直,血压升高,瞳孔扩 大,攻击动作 4.近记忆力减退的消失
14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额叶底面)
(二)癫痫发作: 1.额叶底部肿瘤癫痫发作少见,偶可有大发 作,有时为贾克森氏癫痫 2.根据癫痫发作的形式不同,可以作为推测 病变部位的参考: ( 1)意识障碍,癫痫发作为偏侧性,常为 额极病变
3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一、额叶背外侧面病变的定位诊断 (一)额叶背侧部皮质及皮质下病变的诊断 要点: 1.运动障碍是主要的症状;
2.瘫痪大都由弛缓性过渡到痉挛性;
3.单瘫(皮质病变)或偏瘫(皮质下 病变);
4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4.肌张力减低(4区病变)或肌张力增 高(6、8区病变);
5.早期、剌激性病变→癫痫发作,破坏 性病变→瘫痪。 (二)运动区病变的定位诊断: 1.运动障碍: (1)癫痫发作:
大脑病变的定位诊断
1
大脑半球病变的临床表现
一般症状: 意识与精神活动障碍; 失用症; 偏瘫; 偏身感觉障碍; 等等。 失语症; 失认症; 癫痫发作; 偏盲;
2
大脑半球病变的临床表现
定位症状: 额叶 (P.187-192); 顶叶(P.192-194); 颞叶 (P.194-195); 枕叶 (P.195-199); 岛叶 (P.119); 边缘叶(P.199-); 基底神经节(P.199); 胼胝体(P.200); 内囊(P201-202)。
(三)运动障碍: 1.额叶性共济失调:
(1)症状没有小脑性及前庭性共济失调明显
(2)伴有额叶损害的症状
2.运动减少:
系病变波及皮质下白质及基底神经核所致
17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额叶底面)
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时,主动运动减 少,甚至无动缄默
双侧扣带回病变也有类似的表现
可出现帕金森氏征
(四)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II)先为头部相继出现身体向对侧旋转,而后扩 延为全身大发作,病灶在6区 头、身转→全身抽 III)先有意识障碍,相继出现全身性癫痫大发作, 病灶位于额叶的更前部(额极部) 昏迷→全身抽 III.瘫痪发作(抑制性发作) (2)瘫痪: 上肢单瘫;下肢单瘫;中枢性面瘫;面肌与上肢 瘫;皮质性偏瘫;皮质性截瘫(旁中央小叶性截 瘫)皮质性三肢瘫(旁中央小叶性三肢瘫)
(2)眶尖综合症 (3)视神经乳头萎缩-水肿综合症(Fosterkenedy 氏征) 三、额极病变的定位诊断 (一)精神症状: 注意力、近记忆力减退或丧失,定向力障碍
20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额极)
出现Korsakoff氏症侯群:近记忆丧,定向力障碍,虚 构,视觉失认症,失算症,甚至渐痴呆 (二)发作性症侯: 1.发作性强迫思维 2.癫痫发作:意识丧失,继之以偏侧性癫痫发作,
3.精神运动性发作:与颞叶不同,出现好闻的幻嗅
21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额极)
(三)运动障碍: 精神运动障碍,共济失调
(四)强握反射:出现于病变的对侧
(五)颅神经麻痹
嗅神经,视神经
颅内高压时可出现展神经及动眼神经麻痹
22
顶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一、后中央回病变(感觉障碍):P.192 后中央回病变引起对侧半身一般躯体感 觉障碍。剌激性病变引起感觉性癫痫;破 坏性病变引起感觉丧失。 (一)感觉性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