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亏正法

合集下载

金丹真传

金丹真传

《金丹真传》九节功夫注疏浅释《金丹真传》九节功夫注疏浅释谢怀召筑基第一若问筑基下手,须明囊籥玄关。

追他气血过丹田,正是填离取坎。

血辨爻铢老嫩,气明子午抽添。

功完百日体成乾,到此人仙不远。

注曰:筑基者,身为丹基,筑之使固也。

囊籥者,筑基之具也。

古云:“筑基先明囊籥,炼己须用真铅”是也。

玄关者,丹之门户也。

血属阴,气属阳,俱从外来。

必须追取,乃过丹田。

己为离,离之中又虚而为阴。

彼为坎,坎之中又实而为阳。

追彼气血入我丹田,是为填离取坎。

血之老嫩关乎时日,故当辨爻铢;气之抽添防其寒燥,故当明子午。

百日功完,则离得坎之中爻。

实而成乾矣。

此人仙之事也。

疏曰:人禀父精母血以成身。

氤氲之后,渐次成形。

成形之际,父精藏于肾,母血藏于心。

心肾脉连,随母呼吸,精血互生,积至十月,精满一两,血周遍身,脱离母胞矣。

既生之后,所哺者,母之乳也。

乳本应月潮载气上升,变红而白,则阴变为阳矣。

乳含阴阳之精,故婴儿哺之,而精逐阳长,血逐阴生,积至一岁,则精满二两。

至二岁,则精满三两。

至十五岁,则精满一斤之数,而男道成矣。

斯时也,精气充盈,是为纯乾,是名上德。

若得至人点化,则基本自固,无事补气补血得药还丹等事,自然提契天地,把握阴阳,使心合气,气合神,神合虚,寿蔽天地,无有终时,契曰:“上德无为,不以察求”者此也。

自是知启情生,精漏不能自持,神完不能自固。

以妄为常,以苦为乐,日用夜作,皆损精损血之事,而纯体遂亏,乾之中爻走入坤宫,虚而成离,是名下德。

虚则当补之使实,走则当追之使还。

故必藉修补返还之法,然后可以复成乾体,立就丹基以为修仙之根本。

而修补返还,其事不一,契曰:“下德为之,其用不修”者此也。

然补阳必用阴,补阴必用阳。

竹破竹补,人破人补,取其同类,故契曰:“同类易施功,非种难为巧”。

修补者,补气补血也。

气与血原非两物。

气周荣卫,融而为血,血行胞络,复蒸而为气。

惟气损则不能生血。

血损亦不能生气,故皆须用补。

然气之运也虚,则随呼吸以出入。

夹脊双关——精选推荐

夹脊双关——精选推荐

夹脊双关古云:“夹脊双关透顶门,修行径路此为尊。

”这不仅仅是学仙的修行捷径,也是人接命添油的补亏正法。

凝神夹脊,有洗心止念之功,能入无心忘我之境。

进而透泥丸,下命门与原始祖气相接,使精气神融为一体,以涵养本源,救护命宝。

所以它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基础功法。

意守夹脊双关,上可通天谷泥丸,下可达阴蹻尾闾,中黄直透,使真气周流一身,贯通百脉。

1、中黄直透,性命双修夹脊双关在人背脊二十四节上下之正中,(即背部两肩胛尖中间的空窍)。

闵一得说此窍在“脊前脘后,而有形无形。

未开谓之玄关,既开谓之玄窍。

学者行到虚极静笃时,此窍乃现。

胎息息于此也。

我身中元神于此升降,乃谓得道道路也。

”《皇极阖辟仙经》谓此处即是中黄,一名神室,黄房,其名不一,总之乃先天休养之所,由中升降,故谓中黄直透。

此处乃证道之捷径,先天升降之道路也。

故为结胎、养胎、脱胎之处。

易曰:“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和之至也。

”所以凝神夹脊,觉极通畅,有炽热如火之感,即为入窍之验。

修持者但于行住坐卧之中,常操此心藏于夹脊之窍,守而不离,则天地之正气,随鼻呼吸以扯而进,自与己之混元真精,凝于丹田,而为吾养生之宝。

久久纯熟,则里面皎皎明明,如月在水。

自然散其邪火,消其杂虑,降其动心,止其妄念。

妄念止,真息自现。

真息无息,真念无念。

息无则命根永固,念无则性体常存。

性存命固,息念俱消,进入虚无之境,此乃性命双修之第一步也。

2、凝神气穴,救护命宝夹脊双关乃修行径路。

因此窍能上通天谷,下达尾闾,中通心肾,召摄阳灵,救护命宝。

此非修行径路而何?然欲通此窍,先要穷想山根,进入虚无境界,如此则呼吸之气方渐次透泥丸,通夹脊,以达天心祖窍,与原始祖气相接。

南樵子曰:此段工夫“妙在运双关所凝之神藏于气穴,守而不离,则天地原始祖气得以相通而入也。

”《皇极阖辟仙经》云:“盖此段功夫,神既入窍,则呼吸一在窍内,而吾鼻之呼吸只有一点,微而若无,方为入窍之验。

验验不失,乃得真金焉。

”学者只要坚持下去,则根本完固,救护命宝,始可言修炼工夫。

[转载]法术和中医的奥秘

[转载]法术和中医的奥秘
[转载]法术和中医的奥秘
学道之人要精研易学,参考奇门堪舆之学。否则内丹难成,因为丹道修炼要侣财法地,其中的地就要是负阴抱阳,藏风聚气之地。太乙玄门真传法术,道家有六甲、六壬之法。六甲是阳法,用于役天上之神;六壬是阴法,用于使地下之鬼。有奇门法术,有六壬法术,学成可以呼风唤雨,天目地耳,插木成林、画地成江、穿墙而过,五行遁法、足下生云、果中去核、画地遁形,墙上画门能走,冬天花开,是玄学符箓的应用,施法者手持剑诀,脚踩七星阵,进行划符念咒的仪式,或施行土遁、云遁、水遁,等等。奇门术数之学,失传已久,只有道家的昆仑派,四川的剑仙派,本门还有南宫宗有秘传。李淳风有法术著作《金锁流珠引》传世。法术是有损于道的,法术的修炼,对生命是无益的,尤其邪法,多不是自己修练出来的神通,而是鬼通。修炼者将为修炼邪法付出代价,因为帮助别人又作了违缘。比如一些事情是本来是定数之中,因为你的行为而改变了,那么结果亦简单得很——那就是你自己为整个事件所产生的后果“买单”!昔时即便精于道术,绝顶聪明的诸葛孔明,亦为延汉室之运势,用道术作种种违缘,结果终丧于五丈原。还有我们看过许多神话故事中,一些能通灵的人(大多是少男少女),为保族人一脉,将一些灵界的信息报给了亲人,自己却化成了石头等,日日受风刀之苦。其实并非无原由的“惩罚”,亦逃不过因果之报。当然舍已救人是善举,最终还当受善报的。只是这一世受苦,表现在元神,有人问一个学大六壬金口诀的高人说:命中有的事情能改吗?答曰:“能改。奇门可以改,不过很费劲,且易伤施术人。”那么袁了凡(不了解的朋友请参看《了凡四训》)他是怎么改的命呢?他说袁了凡所谓的改命虽然跳出了小圈圈,但还在大圈圈之内,就是说他命中注定要碰着个老道士提醒他,注定要碰着个老和尚解救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宿世的缘,躲不掉的。用奇门即便改了运,从穷命变富命了,那也是将下辈子的钱提前支取挪用到现世来用,刘德华有个电影叫《大块头有大智慧》这个电影的确是很有智慧的!我说这些,有很多人以为我在宣扬迷信的!有的武学也是要结合法术修炼,比如武当松溪派的空明掌,武当太和门的五毒雷电手,武当字门的二十四路狗脚迹,又叫做五把钳,其中就有法打兵符阴五雷法术,五百钱秘功手葫芦丹,阴阳合钱,等等。

补亏正法

补亏正法

补亏正法心气密旨诀中诀云:补亏者,因人娶妻生育,及酬应一切,无如年过四十后,其精气已耗大半,若不补足,则坐不到正午时,九还正功无从入手也。

其法於入手设一净室,上下置木板(防湿气蒸入),室中明暗适宜(过明伤魂,过暗伤魄),风日不侵(防外感也),窗闼开闭,占验天时(暴雨严寒、烈风迅雷则闭;云开日丽、月白风清则开)。

置坚木榻於室中(因榻不坚,体转闻声则伤神),榻上铺毡毯,加软厚垫褥,务令两腿足骨着榻处,坐久不痛为度。

随时(若饱食后,须缓行二、三百步后方坐)解带宽衣,作金刚正坐,手结大三殊印,坐定。

坐定之后,身心两松,口勿遽闭,使呼吸自然出入三、五分钟,以呼出粗气,转入细静。

次乃闭口,将心松放,至大周法界,微住。

随即徐徐收返散外神明,摄至心窝下面两乳肋人字骨下软陷处之绛宫穴(医书名膻中),令凝定。

俟万缘澄寂,心性溶和,然后合目(半闭亦可),瞩视鼻梁中间,略下即是鼻准,用意将眼光交合一处;或眼光随意行,微微向内返照,凝视两目中之山根,於此收拾念头,身心安和。

次再移入两眉中心上三分之天目(乃聚火之所),所谓返炼五行,逆施造化也。

待凝定不散,杂念不起,复以意上移至头额正顶前七分之乾元宫,微停;又上移至囟门,上接天罡(透顶而上,直冲霄汉,日月星辰,犹在其下),罡光照注,即倒转玉枕(玉枕乃脑后骨也),直注入夹脊、膏肓中(夹脊在背脊骨上十二节之下,下十二节之上,其中间即夹脊。

左右有两穴,左名膏,右名肓)。

到此,即自息心静气,养我浩然,专注於此,勿令念起他散,每日以一、二小时为度。

此为第一步。

如上每日数度行功,大概壮者不过数日,衰者不及十日,必感夹脊中间热如火炽,且加胀痛;既见此候,即以意将夹脊炽火,送入两肾,即觉两肾辘辘,跳动不已,乘时以意由两肾中心送入阴蹻穴,此穴在前后阴之间,上入肉一寸二分之肉茎尽根处。

医书名海地穴,《道藏》名三叉路水口。

此谓建筑玄关基础之地。

行功至此,觉其中掣掣跳动,我祗毫不着意,但觉浑身通泰,心迷如醉,遍体脉络活动融和,如沐浴,如坐春风。

道教医学的病因病机思想!

道教医学的病因病机思想!

道教医学的病因病机思想!早期道教《太平经》经典著述论述了其关于病因的认识,但与同时期传统医学理论,如《内经》、《难经》等,相比较显然相对落后。

例如,除了体现宗教观的负说外,主要从天地、阴阳、四时变化等体现天人相应的关系方面做出阐释,《太平经》“释承负诀”云:“多头疾者,天气不悦也。

多足疾者,地气不悦也。

多五内疾者,是五行气战也。

多病四肢者,四时气不和也。

多病聋盲者,三光失度也。

多病寒热者,阴阳气忿争也。

多病愦乱者,万物失所也。

多病鬼物者,天地神灵怒也。

多病温而死者,太阳气杀业。

多病寒死者,太阴气害也。

多病卒死者,刑气太急也。

多病气胀或少气者,八节乘错也。

”这种从宏观上寻找人体致病的原因,虽然也是基于经验的推断,有其合理之处,但显得很粗糙。

晋唐以来,道教医学的逐渐充实与成熟,但从根本上来说,道教医学是对传统医学的生命观、疾病观的一个发展。

因此,其关于病因病机的认识是道门中人对《内经》等传统医学经典著述关于病因、病机思想的阐发。

这是由于历代以来随着道教炼养家自疗及为他人疗疾的实践深入,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

唐末五代以来,特别是明清两代道教医家、炼养家从内炼实践与对疾病治疗两方面深入的探索导致形体疾病的机理,并获得了许多规律性的认识,形成了区别于传统中医病机的观点。

其中,有些文献记载并追踪分析疾病发生的具体原因,以求解决办法,还从理论上加以总结。

显示出道教医学在阐释病因病机上的独特个性。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内丹炼养家探讨病因病机首先是从基于其自身的特殊需求。

他们发现后天生命体中奇经八脉的气机运行不阐达且多有瘀滞,是致病的根本原因,更是修仙的障碍。

这一重大发现是道门炼养者这一特殊群体基于其自身体验而得出来,也同样揭示了人体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更重要的是他们以此为依据创造了各种具体却病强身之术,并传承至今。

归纳主要病因病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丶真气耗散与气机失调1先天真气耗散从内丹阴阳关系而言,内丹医学也注重人体阳气的作用,指出“元阳真气”的丧失是得病的根本原因。

“补亏正法”又名“添油术”,乃丹家秘传的正宗功夫,修之有利无害,

“补亏正法”又名“添油术”,乃丹家秘传的正宗功夫,修之有利无害,

“补亏正法”又名“添油术”,乃丹家秘传的正宗功夫,修之有利无害,“补亏正法”又名“添油术”,乃丹家秘传的正宗功夫,修之有利无害,丹道入门可以从此起手。

三阳道人张松谷曾于民国初年将此术笔之于书,原文较长,今撮其要点而述之。

师传补亏正法行功法诀云:“盘膝坐,聚心窝;凝天目,透泥丸,转玉枕,注夹脊。

觉热跳,串两腰,时日足,入阴。

阴动,通脐轮;法自然,成内息。

拙火起,阳必举,待自软,慎勿泄。

累累行,积精气,勤添油,可补亏。

”盖人生四十以后,精气耗损过半,欲修人元大丹,必从补亏正法入手。

另有杂练各种气功多年无效,或受盲师欺骗,以意念引气通任督转周天者,无药空转必耗精气,欲改学丹道,也得靠补亏正法重新积精累气。

其法先入室静坐,呼出浊气,聚集清光灵气,摄入绛宫(两乳人字骨下心窝处),令澄湛融和。

然后意引至天目穴(双目中心上二分),凝定片刻,勿起杂念。

复以意引过泥丸,倒转玉枕(脑后骨)而注入夹脊。

夹脊为脊柱二十四节之中间,胎儿期本通,人出生后劳碌世间不肯回顾此窍,遂生百病。

此窍再通,百病不留。

气至夹脊,日日行持一二时,自觉炽热如火,行至十二日上下,串入两腰,觉其辘辘跳动不止,随以意送入阴。

阴掣掣跳动,浑身通泰,心迷神醉,如坐春风,且莫动心起念,惟随其自然。

阴一动,百脉皆动,将元神安居其中,凝定跳止。

遂觉气根上升脐轮,复由脐轮降下阴,在此三寸一分半之间升升降降,则达到内呼吸境界。

内呼吸既成,惟法自然一诀,万不可以意念作用其间引送上下,否则必出偏差,致小腹气肫,须全功推翻重来。

若是日行数百息,旬日而小腹觉热,拙火起,阴茎必举,此时当清心入静,不动淫念,使其举过自软。

如此每日行持,举而不采,一次兴阳,则一次添油,日积月累,“积精累气以成真”,则可补亏损矣。

慎勿阳生后念起手淫泄欲,损精耗气自寻死路。

培补元气与扶阳

培补元气与扶阳

培补元气与扶阳一元气1元气一词始见于汉代著作。

《鹖冠子·泰录》:“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

《白虎通义·天地》:“天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祖也”。

2元气论(哲学观)中国古人认为元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本质、最原始的物质,老子的“道”与元气相当。

3元气是人体的生命能量道家修炼家认为元气是人体生命的根本能量,元气支持生命的存在,没有元气,就没有生命。

道教修炼长生不老之术,其关键就在于这个“元气”。

一个人的一生,在其诞生伊始,其的元气量是最为强大的,也是最充足的。

随着身体的不断成长,元气一方面供应身体生长的需要,另一方面元气也在不断消耗。

人体元气最终耗尽,生命就会终止。

元气的强弱,关系着生命的长短与体质的强弱。

修炼要趁早,修炼越早,人体元气越强,越容易成就。

不断的修炼可以不断地积累元气,人就可以长生久视。

4中医关于元气的认识《辞海》曰:“元气,亦称‘原气’,指人体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与活动能力”。

个人认为《辞海》的定义是错误的。

因为元气是一种物质,生命的基本物质,它的概念不包含功能因素。

元气是本原的生命物质,它就象油灯里的油、汽车发动机的供油。

发动机的供油,是机器能够运转的最原始物质。

通过发动机的转化,燃油借助空气燃烧,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再供应机车运行的动力、电力、空调等等各自的功能应用。

类似的,元气在身体内部,借助自然界的清气与水谷精气,转化运用,转化为卫气、宗气、营气、脏腑之气、经脉之气等等。

二“真病”——元气亏损“假病”——元气亏损以外的疾病1“真病假病说”的来源中国古代修炼家有人把人的疾病分为真病与假病。

胡孚琛先生的《丹道实修真传》内有一篇文章《添油接命金丹大道》。

其中一小节《彭真人三进秘诀》有云:“返还歌,返还歌,不识返还怎奈何。

有人识得返还诀,返老还童不记年。

人之身,精气神,能栽接,得长生。

若是元阳真气散,气散神枯命不存。

气血痰,是本根,丹溪治病讲三般,气虚补气,血虚补血,痰用二陈汤可啜。

补亏法

补亏法

补亏法(又名接命法) (南怀瑾老师传授- 朱穗生整理)有一个方法非常好,是有为法,密宗与道家都有这个修法,而道家此法似乎较密宗及瑜伽术更为完备。

有病年老,及破漏之身都有大效,又称接命法。

预备与姿势:练习本功法时,可采用坐、卧或立姿均可。

无论何姿,皆应保持脊椎正直,不可弯腰驼背。

呼吸以轻、慢、细、长、自然、舒适为宜。

舌尖轻顶上颚,眼神放虚内敛或微闭。

如能做到致虚极、守静笃、天人合一的境地,功效自然倍增。

·坐姿:如坐在椅子上,上身与大腿、大腿与小腿间,宜均保持约九十度直角形,双手自然放松置于大腿上。

如能以盘腿打坐的姿势,当然亦可。

·卧姿:以仰卧为佳,保持全身平直、放松,双手可交互迭置于丹田之上,或放于胯侧,枕头不宜过高。

·立姿:背直,肩松,垂肘,膝盖微弯。

修习方法:此法等于密宗的智慧灌顶。

观想头顶上有太阳光明,或月亮光明,最好有一发光的明点,有一道光,(明点若观不出来,也可变通地观想头顶上有一发光小白球),由头顶中央的百会穴进入头内,在脑部中心的位置上大放光明,光明遍照整个头的内部,大约停留20 - 30秒钟。

明点再沿着后脑进入脊椎骨,由头顶一直顺沿着脊椎骨部位缓慢下行,所经之处用眼识和意识上接此光,来配合此明点之运行。

明点经由脊椎底部而至会阴穴(肛门前二指处)向上到达丹田(脐下三指处),再由丹田分为两个发光之明点,由髋骨同时进入左右二大腿腿骨,所经之处,骨头也一节一节地发出白色的亮光,直至双膝。

若膝盖有病痛的,可以让明点在膝盖多待一会儿。

发光之明点再由小腿胫骨,到达脚踝至脚心,所有脚趾骨及脚趾头均发光发亮。

二明点再由脚心而上,接着倒转上来,循小腿胫骨,膝盖,大腿腿骨,经由会阴到丹田汇合成一发光之明点,循任脉(身体前方正中央的一条脉路)而上,经肚脐部位、心窝部位、喉头、人中,过眉间,再回到头顶中央百会穴的位置。

如是观想循环九遍或更多。

行功最后,白光转到哪里均可放空,并不一定须再回到头顶中央百会穴的位置。

补益亏损的功法

补益亏损的功法

补益亏损的功法1997年我曾向胡海牙老师函授学习过陈樱宁《仙学天元丹法》。

岁月匆匆已过去10年,当时,虽学习了《仙学》,却未当作每天必修健身法来刻苦锻炼,而只作为一种知识来学习。

所以虽有收获,但对健身益寿方面收获不太大。

今年我又重新翻阅当年发给我的《仙学》函授教材,深感《仙学》很有说服力,男女老少均可修炼,真是健康长寿的指路明灯,十分金贵。

胡海牙老师又说,要修陈撄宁《仙学天元丹法》,对老年性功能衰退,已丧失生育能力的男子(无精子)和女子(已绝经者),首先要练特殊功法,补亏生精,恢复其生殖能力再进行修炼。

修仙者一靠元神,二靠元气元精,性功能衰退意味着元神元气元精亏损无力,缺少了元神元气元精,就没有了修炼的物质条件和动力,所以一定要先补亏损,恢复性功能,修炼才能有收获和效果。

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人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都与肾气和性功能休戚相关。

现代医学认为:下丘脑、垂体、性腺系统关系密切,性内分泌腺系统分泌出的性激素,对人体各器官发育,维持其正常活动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所以它与人的寿命起着因果关系,即性功能强,身体健康,活力充沛,长寿有望。

经翻阅有关材料,结合过去自身修炼体会,去伪存真去繁留简,对以下几种修炼方法,如能刻苦、持久、有恒地锻炼,在短期内,即二三个月或一年半载,返老还童,恢复青春活力的愿望必能实现也。

余有一同事,已退休20年,现年82岁,已断精5年,最近他欣喜地告诉我:近来在每晚临睡前,先学练“老年返还功”(功法见后文),再做一次“按摩强身功”(功法见后文),早晨起床前又再做一遍“按摩强身功”,仅约3个月左右,现我早晨醒来,有时阳物竖起,虽不硬,但这种现象已多年没有发生了,现在已届耄耋之年,没想到老了老了,却又重返青春了;过去总以为今生就这样了却余生了,谁想到奇迹就这样出现了。

他又说:“我一要继续锻炼下去。

”看来他对百岁仍健康长寿,再继续为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充满希望和信心。

古传道家补亏正法全文

古传道家补亏正法全文

古传道家补亏正法全文古传道家补亏正法全文补亏者,因人娶妻生育,及酬应一切,无如年至四十后,其精气已耗大半,若不补足,则坐不到正午时,九还正功,无从入手也。

其法:可预构一净室,上下均置木板,以免湿气蒸入。

室中务要明暗得宜,〔过明伤魂,过暗伤魄。

)风日不侵,(忍风耐日,最能伤太阳、少阳二经,令人头痛,外感皆由此二经而入。

)窗开闭,须看天时。

(暴雨严寒、烈风迅雷则闭;天气晴和、月明风清则开。

)置一坚木榻于室中,(木用坚者,使身体转动不响也。

响恐分神)榻上先铺棕毯,上加软厚褥,务令两腿足骨下面(着榻处)坐久不痛为度。

乃于每日不论何时,(如于饱食后,必于室中缓行一百步再坐。

)一切世事漠不关心,腰带裤带,均须解放。

内外衣服,要整楚抖松,宽畅适体,勿使里扯牵缠。

坐定后,呼出粗浊之气一二口,即收散外之神明清气,摄入绛宫,令定。

(绛宫在心窝下。

医书名膻中,乃在两乳胁人字骨下中心软处。

)万缘澄寂,勿令念起。

复出片时,心气溶融和平。

然后以意移入天目,(在两目中心上二分,此间为聚火之所。

)俟凝定片刻不散,(杂念不起即不散。

)复以意由泥丸倒转玉枕直注入夹脊。

(玉枕乃脑后骨也。

) 泥丸在头正顶前七分,玉沈乃脑后骨也,夹脊在背脊骨上十二节之下,下十二节之上,其中间即夹脊。

左右有两穴,左名膏,有名肓。

范业师云:“婴儿于胎中,此处本通。

后因胎足出产时,七窍顿开,气脉神明,不复由此升降,遂至血液垢腻,积渐淤寒。

孰知此间正是我韧来时旧路。

乃自有此身以后,住世数十年,利名碌碌,劳瘁不辞。

独于此间,永远屏绝,更不回首一顾。

哀哉!须知此窍能通,百病不留。

孝子慈孙,孰不愿其亲体强健,而独于此道,辟曰老氏?兹有指为异端邪说,何自愚也!夫道在寰宇中,天下古今,莫不共为之,而有益无损,不碍儒宗正教,不伤伦理纲常。

又奚必论其老氏与不老氏乎?”既至夹脊,即自息心静气,养我浩然,不事他顾,专一于此,勿令念起他散。

如此每日行持一二时,或能多坐更佳,众多愈善。

针灸发展的主流----针灸气化反应研究及培元补亏针法

针灸发展的主流----针灸气化反应研究及培元补亏针法

针灸发展的主流----针灸气化反应研究及培元补亏针法针灸气化反应的研究将是今后针灸发展的主流,在这个领域内首先能够针出气化反应者就已经是寥寥无几,或医者能够偶尔针出气化反应,却不知所以然,糊里糊涂不知道为什么会能够针出来;亦或者能够针出气化反应,但由于自身中医理论的匮乏和缺陷,所针出来的各种针灸气化反应不仅无法解释,且对患者疾病的改善毫无帮助,反而徒耗患者自身的元气,以至于患者精气大衰。

在针灸气化反应的领域内,真正能够精确掌控各种针灸气化反应者,实乃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笔者研究针灸气化反应近20年,对针灸过程中的各种气化反应了如指掌,通过这么多年的经验积累,对针灸过程中的经络生命现象,完全能够运用中医理论来诠释。

针灸气化反应研究最困难之处,就是首先要能够针出气化反应,才能够不断的积累,继而进行总结提炼,而后转化成自身的经验,再与中医理论相融合,最终走出一条前人忽略或者没有走过的路。

没有十年如一日的气化反应累积,空谈研究针灸气化反应,无疑是痴人做梦。

在这个针灸气化研究的全新领域,笔者所研究的领域是没有任何可参照的新起点,可以这么说之前的各种从古至今的针灸书籍,从没有系统和完善总结出针灸过程中的气化反应,只有一些医者所针出的无法重复的零碎针感,以至于根本谈不上进行研究与普及了。

对于现今这个针灸高境界的新领域推广和普及,笔者是充满了信心与自信。

笔者也能够预见今后医者针灸水平高下评判立见,是否能够针出针灸气化反应和掌控针下气机,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所谓针灸气化反应,简而言之也就是在针灸调气过程中或起针过后,患者能深切感受到的气机在体内的各种变化,体内的各种气机变化其实也是代表着脏腑和经络功能在进行调整和平衡,良好的气化反应会使疾病得到减轻又疗效卓越,而不良的气化反应反而会使疾病不仅没有好转而且反而有加重之趋势。

体验培元补亏针法2009.4体验者:坚持胜利本人体质较差,对祖国医学十分喜爱。

在网上看到桂亮先生的整体系统针法,再加上在网上看到已有几位体验者的体验过程。

阴跷诀阐秘

阴跷诀阐秘

一、阴跷在什么地方 坐阴跷、意守阴跷,内照阴跷,容易生发内气。

阴跷是八脉之一,就奇经八脉来讲,阴跷脉通,则奇经八脉皆通。

阴跷的部位在会阴穴,是采气的关键穴窍。

阴跷一脉,上通泥丸宫,下透涌泉,真气的聚散皆从此关窍。

得之者,身体轻健,容衰返壮。

张紫阳《八脉经》云:八脉者,冲脉在风府穴下,督脉在脐后,任脉在脐前,带脉在腰,阴跷脉在尾闾前、阴囊下,阳跷脉在尾闾后二节,阴维脉在顶前一寸三分,阳维脉在顶后一寸三分。

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

惟神仙以阳炁冲开,故能得道。

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炁之祖,采之唯在阴跷为先。

此脉才动,诸脉皆通。

次督、任、冲三脉,总为经脉造化之源。

而阴跷一脉,散在丹经,其名颇多:曰天根,曰死户,曰复命关,曰生死根,有神主之。

上通泥丸,下透涌泉,倘能如此,使真炁聚散,皆从此关窍,则天门常开,地户永闭,炁脉周流于一身,贯通上下,和炁自然上朝,阳长阴消,水中火发,雪里花开。

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

得之者,身体轻健,容衰返壮,昏昏默默,如醉如痴,此其验也。

此乃炼阴精之秘法,须知将饮食水谷及精微化为精液,乃是化癸添油秘术,运化五谷阴精,积蓄日久,阴茎必频频举,此时当清心入静,不动淫念。

阴窍调息调动肾间动气,意念居于阴跷窍,心息相依渐凝渐聚肾气,直贯肾囊,龟头,以兴其阳。

如此上下贯通,后将阳气收入脐下丹田,精气自然大增。

二、阴跷诀实是添油续命功夫 初期最难收摄是心火,今欲以之入水,诚非一日所能致也。

其至要紧处,惟忌念起外散,虽坐无益。

务要此虚灵不昧之体,归人阴跷穴中而不出。

安居既久,则神自化气,气自化精(气中有真液,故能化精),精气神三者浑而为一。

更不知何者为精,何者为气,何者为神,斯得之矣。

设或于初行时念易动,神易越,不肯安居阴跷中,则亦不妨,息息归根,自然火发阳炉。

约经旬日,少腹、阴跷渐渐觉热,体素畏寒及手足素冷者,亦既觉热,阴茎必时翘举,慎勿近女色,待其举过自软后,制至欲心不动,此阳乃化为精。

北斗七星添油接命法

北斗七星添油接命法

北斗七星添油接命法修真人勿具年龄大,体质差,“只要一息尚存,皆可复命。

“涵养本源为先,救护命宝为急。

欲点长明灯,当用添油法。

添油则需知窍,油不添入窍中,则如油无灯盏相乘。

故知窍方可添油。

非添油,则不能接命,命不接,则性难恋留,性不留,一旦无常到来,则性命分离,尸腐灵散。

何为知窍?添油接命之窍,传统上称为本命七星灯。

所谓七星灯,就是指身内七个大的、关键的、能吸收和转换高维空间生命能量炁光的穴位。

这七个穴位,分布在人体,如果站在其左侧观之,就正好是一个斗口朝前下方的北斗七星图案。

其穴位名称及七星名称分别是: 膻中穴:为贫狼星灯; 天目穴前方虚悬一穴:巨门星灯; 泥丸穴:为禄存星灯; 夹脊穴:为文曲星灯; 命门穴:为廉贞星灯; 丹田炁穴:为武曲星灯; 会阴穴:为天罡星灯;此本命七穴,构成人身内本命七星灯,欲点长明灯,当用添油法。

孔明当年用外七星斗法以求续命,岂知尚有七斗星灯在身中?徐庶知时达命潜修得道,乃知内七星灯之妙也。

七星灯所主持的七个穴位,全部是性命双修关键所在。

丹经有云:“由此向上一着,千圣秘而不传,后世学徒所以罕闻、罕遇。

人若明得此窍,真可以夺神功,改天命。

”七星灯法就是此:“由此向上一着”,千圣秘而不传之穴法。

吾令直泄千古天机,愿诚修者志心朝礼,善待秘法,广度有缘。

特别是老年命体残破者,愿此法助尔勘破生死机关,共品众妙归根之乐。

七星灯法用于添油接命,是以宇宙间灵光灵炁为“油”,以聚灵法之采聚为“添”,以存想、内观寂照为“接”。

欲得长生,先须久视。

此久视,就是回光内照,忽忘勿助而接命。

点灯,是用意念顺七星斗罡次序,先意守膻中;再意守天目穴前虚悬之一穴;接着意守泥丸一穴;再意守夹脊、命门、炁穴、阴跷诸穴。

这些穴位中,夹脊穴是一个关键,夹脊双关透顶门,修行径路此为尊。

前人曾曰:“以其上通天谷,下达尾闾,中通心肾,召摄灵阳,救护命宝,此非修行径路而何?“ 夹脊穴,不是指浅表皮肤下,而是指深层脊髓内为中心的一片区域。

补益亏损防治漏泄(二)

补益亏损防治漏泄(二)

补益亏损防治漏泄(二)2.补亏正法(又名《补天髓》、《补亏损法》、《老年返还功》等)。

1983年杭州《气功》杂志第四期刊出于荫彬、张之铭所撰写《老年返还功》。

有功法,有亲身体验,文字简明易懂,其实即是《补亏正法》。

现根据其主要内容,略加删改,叙述如下:第一步预备:此功法以坐式(垂腿或盘坐均可)为主,若条件限制,也可选卧式或站式。

轻闭两眼,神光内视行功时所在穴位。

首先吐浊气3口,舌抵上腭,叩齿36下,吸纳清气于绛宫(两乳之间,在心下一寸三分,膻中稍向内),凝神内视绛宫片刻(约36次呼吸),然后以意移入天目(两目中心上二分),凝神不散片刻(约36次呼吸),意念由天目向上经泥丸(百会)向后向下经玉枕、大椎注入夹脊,夹脊在第七胸椎,左右两膏肓穴之间,背部两肩胛尖中间的空间。

第二步专心意守夹脊,并内视夹脊,每天行功2次,每次半小时以上,修炼半月左右,自感夹脊炽热或肋部略有痛感,说明夹脊已通,即可进行第三步,如夹脊没有感觉,可再继续修炼几天。

夹脊乃元神升降出入之要穴,上通天谷,下通尾闾,对摄取先天元气,逆转衰老有特殊作用。

平时有空也可意守夹脊,对健身益气颇有裨益。

第三步移守两腰,仍由绛宫开始,用意念及神光经天目、百会、玉枕到达夹脊,由夹脊下送两腰。

息心静养,必须等到两腰跳动不止,再转到海底(会阴、阴跷)。

第四步安居会阴,仍照第一步功法开始,经绛宫、天目、玉枕、夹脊、两腰送入会阴。

如果会阴有跳动感,切莫理睬它,此时浑身通泰,酥暖如醉,专心关注会阴,待跳动静止,心境清静,忽觉气从会阴上升至小腹,上至脐轮,再回到会阴。

以后每一吸入,则内息上升至脐,与外息相交。

如此上下升降,全凭自然,静守自然化合之机。

此时切忌念起,万勿用意控制,意念起则内气散,虽坐无益,必须重新开始。

总之,实行此法,务将此虚灵不昧之神,长住阴跷而不出,一切杂念不生,安住会阴既久,则神自化气,气自化精,精足气自生,神自旺,身心也就健康无病长寿了。

如此坚持修炼,每日行持不缀,即使体弱阳虚者,亦腰腹炽热,甚思淫欲,此乃先天之气初复,切不可有男女性交发生,否则祸害更甚,甚至有虞及生命的危险。

转病为康、化弱为壮的方法——《补亏正法秘传》、《复壮功》、《老人返还功》

转病为康、化弱为壮的方法——《补亏正法秘传》、《复壮功》、《老人返还功》

转病为康、化弱为壮的方法——《补亏正法秘传》、《复壮功》、《老人返还功》人到中年,体力下降,精力不济,身体的健康状态走向下坡路。

当代社会生活的节奏在变快,一切都是快节奏的,尤其是电灯、机器、手机、电脑、汽车、高铁、飞机等现代化工具的普遍使用,现在一个人一天的工作强度,大概有可能是古代人一个月,甚至一年的工作强度。

近些年来,新闻报道中常有“过劳死”的事件,并且有向低龄发展的趋势。

随着“内卷化”的严重,越来越有所恶化,“过劳死”成为压在中青年工作者心上的一个巨大的心理包袱。

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从电灯的出现就再也难以回到从前了。

这个问题怎么破局呢?那就是我们自己主动的放慢生活,做一个“慢生活”者。

记得四十年前,在儿时上小学时,我们常看到“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的标语,老师也教导我们“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奋斗终身”。

告知我们,这个世界上阶级压迫还十分严重,无产阶级要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压迫,消除剥削,获得人类的解放。

是的,我们要从阶级压迫中解放出来。

另外,要大力发展科技,实现“四个现代化”,解决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用机器代替人工,将人类自身从劳苦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这些是上世纪80年代上学时期耳熟能详的。

买入21世纪,可以说'四个现代化“都实现了,大量的机器生产线投入使用,以及近年来人工智能的逐步普及,生产力可以说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社会财富获得大量积累。

今年是建党100年,全面消除了贫困,过上了小康社会的生活。

这些巨大的变化,按说我们应该非常幸福了。

然而社会现实中,似乎还并不完全。

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工作量反而更加繁重,前时网络曾热议“996”、“5+2”、“白+黑”等工作现象。

我们虽然用我们人类的智慧发展了科技,实现了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提升了劳动力,但是,我们似乎是又成为了科技的奴隶,没有解放我们自身的劳动,反而工作量更加翻翻了。

因此,也发生了“过劳死”的现象。

这些疑问,还是留给社会学家、哲学家等等专家去研究解决吧!话题返回来,在这种社会生活环境中,我们要清醒,我们需要放慢生活。

弥补亏损的修炼之法

弥补亏损的修炼之法

弥补亏损的修炼之法历代修炼法门非止一途,有时此法适用,有时彼法相宜,贵在融会贯通而全不执着。

近之学气功者每喜闻简单之口诀,而传人者亦仅传呆板之方法。

对于原理往往忽略过去,以致是非莫辨、轻重倒置,最易误人。

昔之著书者其在当时各有目的,彼只求达其目的而已,往往重整理经验而非传播知识,原不必限制后人定须依从其说唯唯诺诺。

可惜后人读书无识遂极容易被人所误。

今之传气功者或执定一书以教人,或专守一法以济世,自信其坚且自视甚高,结果竞不免失望。

故愚见主张先从研究原理下手,务求明白其所以然,庶不至为各种道书丹经所误,更不至被近代传授口诀所欺。

但我之所谓原理者,乃根据事实而推断,几乎可以称得定律,不像他人空谈玄妙。

弥补亏损,实为急务仙家功夫分为性功与命功两大部分。

有主张先修性后修命者,意谓性功若不纯,命功亦难得见效,假使性功做得好,命功自然易于成就。

此一说也。

又有主张先修命后修性者,意谓命功有限量,性功无限量,宜先将有限量者做完然后再致力于无限量者,只要留得筏子在不怕将来不能渡河,就怕筏子毁了即永无到彼岸之一日。

此一说也,更有主张性功与命功同时并进不分先后者,愚见亦赞成此说。

盖性功属于心理方面,命功属于生理方面。

心理固能影响到生理而生理亦能改变心理;可知心理与生理富有相互的关系,不能于其中显分轻重缓急,因此性功与命功亦当同时并用,不能说孰先孰后。

性与命在最初源头本不可分,惟吾人既有此后天肉体且须设法保存此肉体,勿使其速朽,姑将性功与命功分为两部分比较不分者似为便利。

是论理与论事之不同也,非强加定律。

先修性者每尊北派清静,先修命者常讲南宗栽接。

古所谓金丹大道实即南宗阴阳功夫,乃《参同》、《悟真》说指,决非清静孤修事也。

此一节近代唯撄宁夫子明确讲过,非但知之者不多,即便知道感于点破者更不多矣。

而所谓阴阳功夫,比较江湖先生所传授者大有分别,观众不可不分明焉。

然而修炼金丹**条件特别苛刻,非有“财、侣、法、地、福”相应,再加自己的大智大慧勤勉方能修持,这里且不去谈它。

筑道阶梯-补亏-炼己

筑道阶梯-补亏-炼己

筑道阶梯-补亏-炼己补亏张三丰认为,只有先将精、气、神补足,才可以进行内丹修炼。

他认为儿童纯真且精气神完全,可以直接进行内丹修炼;反之,如果精气神“三宝”不饱满,就过于急迫地进行修炼,这不但不能达到长生健体的目的,反而会走火入魔,甚至有生命危险。

针对年长者或者被七情六欲所伤而造成精气神不足的情况,张三丰提出了著名的“阴阳栽接法”,以补其不足。

他的“阴阳栽接法”主要体现在《无根树道情二十四首》的诗词中。

在这二十四首之中,其中第二首就是讲这一功法的。

全词如下:无根树,花正微,树老重新接嫩枝。

梅寄柳,桑接梨,传修真作样儿。

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来有药医。

访明师问方儿,下手速修犹太迟。

按照李涵虚的解释,“无根树”是就人身而言的。

人身百脉皆生于气,气生于虚无之境,所以叫无根。

“微”就是衰败的意思。

“寄”和“接”是讲以性接命。

整首词的意思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世人的七情六欲必然损耗人体的精神气,直到最后导致生命的衰败,所以必须加以培补。

张三丰对以性接命的“阴阳栽接法”有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气血衰,宜补接,明师亲授口中诀。

华池玉液逐时吞,桃坞琼浆随日吸。

绝虑意,赤子心,归根复命仙人业。

”③这首诗说明了四个问题:(1)补亏的必要性。

(2)补亏得拜访明师。

(3)由明师传授正确的补亏方法。

诗中所谓“华池玉液”和“桃坞琼浆”都是指口津。

《灵宝毕法》中卷《中乘长生不死法门》具体介绍了这一方法。

其方法是用舌头抵住上腭,等津液满口后,不用漱口直接咽下就行。

只要这样坚持,到一定时候,精气神就会饱满,然后就可以炼丹了。

(4)说明安心的必要性。

炼己。

这是内丹学中很重要的步骤。

“己”本出于十大天干中的戊己。

戊己在五行中属土,所以炼己从五行关系的角度看也就是炼真土。

在内丹学之中,五行之“土”又分“戊土”和“己土”。

戊土,又称外药、阴里真阳,其性主动;己土,又称内药、阳里真阴,其性主静。

实际上,这两土合起来就是离坎,用以象征元神、元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亏正法心气密旨诀中诀云:补亏者,因人娶妻生育,及酬应一切,无如年过四十后,其精气已耗大半,若不补足,则坐不到正午时,九还正功无从入手也。

其法於入手设一净室,上下置木板(防湿气蒸入),室中明暗适宜(过明伤魂,过暗伤魄),风日不侵(防外感也),窗闼开闭,占验天时(暴雨严寒、烈风迅雷则闭;云开日丽、月白风清则开)。

置坚木榻於室中(因榻不坚,体转闻声则伤神),榻上铺毡毯,加软厚垫褥,务令两腿足骨着榻处,坐久不痛为度。

随时(若饱食后,须缓行二、三百步后方坐)解带宽衣,作金刚正坐,手结大三殊印,坐定。

坐定之后,身心两松,口勿遽闭,使呼吸自然出入三、五分钟,以呼出粗气,转入细静。

次乃闭口,将心松放,至大周法界,微住。

随即徐徐收返散外神明,摄至心窝下面两乳肋人字骨下软陷处之绛宫穴(医书名膻中),令凝定。

俟万缘澄寂,心性溶和,然后合目(半闭亦可),瞩视鼻梁中间,略下即是鼻准,用意将眼光交合一处;或眼光随意行,微微向内返照,凝视两目中之山根,於此收拾念头,身心安和。

次再移入两眉中心上三分之天目(乃聚火之所),所谓返炼五行,逆施造化也。

待凝定不散,杂念不起,复以意上移至头额正顶前七分之乾元宫,微停;又上移至囟门,上接天罡(透顶而上,直冲霄汉,日月星辰,犹在其下),罡光照注,即倒转玉枕(玉枕乃脑后骨也),直注入夹脊、膏肓中(夹脊在背脊骨上十二节之下,下十二节之上,其中间即夹脊。

左右有两穴,左名膏,右名肓)。

到此,即自息心静气,养我浩然,专注於此,勿令念起他散,每日以一、二小时为度。

此为第一步。

如上每日数度行功,大概壮者不过数日,衰者不及十日,必感夹脊中间热如火炽,且加胀痛;既见此候,即以意将夹脊炽火,送入两肾,即觉两肾辘辘,跳动不已,乘时以意由两肾中心送入阴蹻穴,此穴在前后阴之间,上入肉一寸二分之肉茎尽根处。

医书名海地穴,《道藏》名三叉路水口。

此谓建筑玄关基础之地。

行功至此,觉其中掣掣跳动,我祗毫不着意,但觉浑身通泰,心迷如醉,遍体脉络活动融和,如沐浴,如坐春风。

此即张紫阳所谓“阴蹻一动,百脉皆动”,故有此景象也。

我亦毫不着意,祗自专心致志,安居其中。

少焉,凝定跳止,便宜细心内观默察,觉我之气根,实从阴蹻穴底起,上升至脐轮,即自止而不上,复下降至阴蹻穴底,自是升升降降,限定於此三寸一分半界内,且外息吸而内入,内息即呼而上起,与之互会,外息呼而外出,内息即吸而下降,归根返元。

如此内外升降,阖辟不绝,务令自然,我祗松其身形,虚其气机,静其神息,寂照於其间而已。

切忌助长执着,留意留意!此为火入水中之诀,乃是本法第二步。

尚按:在此第二步中,每座皆是由神凝绛宫起,直至入阴蹻调内息为止,亦即一、二两步合为一步行功,宜知之。

又此调内息之法,宜绝对自然,斯能无弊。

苟或略用心意送之上下,则与我灵明便相错乱违背,不能融化为一,如此经三、四息,便觉小腹气胀,苟患此弊,须重新整顿,再坐绛宫,凝天目,注夹脊,入阴蹻,如调劣马,责顽猿(劣马顽猿,乃指灵明言,非指内呼吸),重新收摄未纯之心入定。

若心已纯,随时地可行。

此止观阴蹻之法,行之既久,游思妄想,气渐销融,精气神自能浑一也。

又若初用功时,念动神越,弗安於阴蹻穴中,则尚有数息一法,即数三寸一分半之内息,使心得有所依倚。

初坐数二、三百息,继渐日加至五、六百息为度(近於有为,运化则可,至道则未也),斯法虽勉强,然数之既久,自能坐定,入於无何有之乡也。

依上安居既久,则神自化气,气自化精,三者浑而为一,觉气息有入无出,坎宫暖气发生,一线阳火,上升脐轮,旁及两腰,热如汤沃(wò,浇),体素畏寒及手足畏冷者,亦转觉温热,阴茎必时翘举,淫心勃勃(神凝阴蹻,一念不动,五百息内,神与内息不有丝毫离间者[有一丝他念,即有一丝离间],准於第十六次即有斯等功验),此时切勿动念,只以不识不知应之。

(平素好淫者,此时淫火倍甚,苟近妇女,精必如注,竟有盈盆累碗之多。

虽平居不好淫者,此时亦必有淫念,念不能除,精亦离窝,甚则外泄,非特前功尽废,且多因成泄精病者,独此为最险关头,庸夫俗子,万不保一,惟学力渊深,操持有素之士,尚必要内苑严密,只以不识不知应之,则此阳火,自然运注坎宫,即化为精。

)更或抓紧调息,武火烹煎,(心照空中,与炁相守,维系规矩之间,往来方圆之内,息息归根而自然,巍巍不动而清静,心光与真气衔接,浑凝安闲,惺惺寂寂,是谓养气初功成。

)使自趋平静,以意凝入脐后,片刻而止。

如是每日行持,每日阳举,每日烹煎,切勿以意导引周天,须让过月馀,以日积我精。

(如是三、四十日或五、六十日不等,总以阳至时绝无淫念为度。

)此正以壬化癸,以气化质,添油补亏之秘诀。

盖阳待阴养,阴精不补,则真阳难藏,喷顶坐化,每每因此。

必待阳至倍旺,而反淫念不生,方为坎宫精满之候。

此为本法第三步。

坎宫精满,化气益旺,热生盖炽,自能冲关贯顶,由前而下,复返丹田,所谓气满任、督自开,运行自有径路。

斯后每逢时至(待时之法,入室安坐,塞聪闭明,绝思虑,守真意,使元神浑沦虚灵,融通湛寂,内照防其昏沉,存其正念,如潜深渊,如守规中。

规中,玄关也。

然不可执著,令真阳不生。

道在不急不怠,勿助勿忘,直至空无所空,寂无所寂,神气浑一,恍惚若太虚,先天一炁,从太虚来,机之未发,静以俟之,炁之既动,神以聚之),即当乘阳气方动,起刻漏之武火,运转河车,日积月累,自得龟缩无漏之验,是谓补漏筑基功成。

此为本法第四步。

此已是晋入返还正功,玉炼金炼,详如后章。

尚按:此功乃修习欲取先与之法,就后天色身培补言,有其一定之作用,凡身衰过甚而又无力外取者,当先修此以强固色身也。

又在此步中,正好酌用药饵相助,兹附苍龙丹加味方:(此方伍冲虚载入《仙佛合宗语录》,乃纪述其师曹还阳之所授者,据云源出华山陈处士,凡老年入道,或体弱过甚,真阳难生者,宜用此以助之,大有殊效也。

)熟地(五两,须真真大支,九制者)苁蓉(二两,酥炙)巴戟(二两,酒浸一宿晒干用)全归(二两)菟丝饼(二两)淫羊藿(二两,酥炙)茯苓(二两,人乳拌蒸九次)枣皮(二两)远志(二两,去心)韭子(一两)紫梢花(一两,酥炙,即三棱蒲之花也)母丁香(一两)桑螵蛸(一两,炙熟用)破故纸(一两)核桃肉(一两)牡蛎粉(一两)蛇床子(一两,去皮壳,取仁,微炒)全蝎(一两,须去足尾,取净身一两)马蔺子(一两,若无,用泽兰代)萆廨(一两,酒浸)车前仁(一两)八角茴(一两)沉香(七钱)广香(五钱)木通(五钱)干漆(五钱)灯芯草(二钱)有疝痉及肾子个上个下者,加大黑蜘蛛七个。

中少年服,加炙草四钱,黄柏三钱。

(原方止此。

)加味:正杞(四两)嫩茸(二两)杜仲(二两)川断(二两)北味(一两)河车(一具)共末,炼蜜,入龟胶、鹿胶、阿胶、螵胶各二两为丸,如梧子大,每温酒送三十丸。

每日临卧一服,半月见效。

此方大补精髓,坚筋骨,补气血,养元神,气味兼补,妙用无穷。

(胡孚琛按:螵胶,即鱼胶,石首鱼腹内鱼螵,可用之粘木器,有补益。

)《丹道法诀十二讲》云:“补亏正法”又名“添油术”,乃丹家秘传的正宗功夫,修之有利无害,丹道入门可以从此起手。

三阳道人张松谷曾于民国初年将此术笔之于书,原文较长,今撮其要点而述之。

师传补亏正法行功法诀云:“盘膝坐,聚心窝;凝天目,透泥丸,转玉枕,注夹脊。

觉热跳,串两腰,时日足,入阴蹻。

阴蹻动,通脐轮;法自然,成内息。

拙火起,阳必举,待自软,慎勿泄。

累累行,积精气,勤添油,可补亏”。

盖人生四十以后,精气耗损过半,欲修人元大丹,必从补亏正法入手。

另有杂练各种气功多年无效,或受盲师欺骗,以意念引气通任督转周天者,无药空转必耗精气,欲改学丹道,也得靠补亏正法重新积精累气。

其法先入室静坐,呼出浊气,聚集清光灵气,摄入绛宫(两乳人字骨下心窝处),令澄湛融和。

然后意引至天目穴(双目中心上二分),凝定片刻,勿起杂念。

复以意引过泥丸,倒转玉枕(脑后骨)而注入夹脊。

夹脊为脊柱二十四节之中间,胎儿期本通,人出生后劳碌世间不肯回顾此窍,遂生百病。

此窍再通,百病不留。

气至夹脊,日日行持一二时,自觉炽热如火,行至十二日上下,串入两腰,觉其辘辘跳动不止,随以意送入阴蹻。

阴蹻掣掣跳动,浑身通泰,心迷神醉,如坐春风,且莫动心起念,惟随其自然。

阴蹻一动,百脉皆动,将元神安居其中,凝定跳止。

遂觉气根上升脐轮,复由脐轮降下阴蹻,在此三寸一分半之间升升降降,则达到内呼吸境界。

内呼吸既成,惟法自然一诀,万不可以意念作用其间引送上下,否则必出偏差,致小腹气肫,须全功推翻重来。

若是日行数百息,旬日而小腹觉热,拙火起,阴茎必举,此时当清心入静,不动淫念,使其举过自软。

如此每日行持,举而不采,一次兴阳,则一次添油,日积月累,“积精累气以成真”,则可补亏损矣。

损精耗气自寻死路。

补亏者,因人娶妻生育,及酬应一切,无如年至四十后,其精气已耗大半,若不补足,则坐不到正午时,九还正功,无从入手也。

其法:可预构一净室,上下均置木板,以免湿气蒸入。

室中务要明暗得宜(过明伤魂,过暗伤魄),风日不侵(忍风耐日,最能伤太阳、少阳二经,令人头痛,外感皆由此二经而入),窗闼开闭,须看天时(暴雨严寒、烈风迅雷则闭;天气晴和、月明风清则开)。

置一坚木榻于室中(木用坚者,使身体转动不响也。

响,恐分神),榻上先铺棕毯,上加软厚褥,务令两腿足骨下面(着榻处)坐久不痛为度。

乃于每日,不论何时(如于饱食后,必于室中缓行一百步再坐),一切世事漠不关心。

腰带裤带,均须解放。

内外衣服,要整楚抖松,宽畅适体,勿使里扯牵缠。

坐定后,呼出粗浊之气一二口,即收散外之神明清气,摄入绛宫,令定(?绛宫在心窝下,医书名膻中,乃在两乳肋人字骨下中心软处)。

万缘澄寂,勿令念起。

复出片时,心气溶融和平。

然后以意移入天目(在两目中心上二分,此间为聚火之所),俟凝定片刻不散(杂念不起,即不散。

),复以意由泥丸倒转玉枕,直注入夹脊(玉枕,乃脑后骨也)。

泥丸,在头正顶前七分。

玉沈,乃脑后骨也。

夹脊,在背脊骨上十二节之下,下十二节之上,其中间即夹脊。

左右有两穴,左名膏,有名肓。

范业师云:“婴儿于胎中,此处本通。

后因胎足出产时,七窍顿开,气脉神明,不复由此升降,遂至血液垢腻,积渐淤塞。

孰知此间,正是我初来时旧路,乃自有此身以后,住世数十年,利名碌碌,劳瘁不辞。

独于此间,永远屏绝,更不回首一顾。

哀哉!须知此窍能通,百病不留。

孝子慈孙,孰不愿其亲体强健,而独于此道,辟曰老氏,兹有指为异端邪说,何自愚也!夫道在寰宇中,天下古今,莫不共为之,而有益无损,不碍儒宗正教,不伤伦理纲常,又奚必论其老氏与不老氏乎?”既至夹脊,即自息心静气,养我浩然,不事他顾,专一于此,勿令念起他散。

如此每日行持一二时,或能多坐更佳,愈多愈善。

气壮者五六日,气衰者至迟十五日,即觉夹脊中,热如火炽,且加肫痛。

直待有此景象,便以意将此夹脊炽热之火,送串入于两腰,即觉两腰辘辘跳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