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的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表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表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表摘要:一、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1.预备阶段2.快速发展阶段3.高铁网的形成阶段4.引领世界高铁发展阶段二、中国高铁的技术创新与突破1.动车组的发展2.高铁线路的建设与技术创新3.高铁运营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升三、中国高铁的意义与影响1.对经济社会的贡献2.对人们出行方式的影响3.体现国家科技水平与综合实力正文:一、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1.预备阶段:在1998 年,广深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完成,设计最高时速为200 公里。

为了研究通过摆式列车在中国铁路既有线实现提速至高速铁路的可行性,同年8 月广深铁路率先使用向瑞典租赁的x2000 摆式高速动车组。

2.快速发展阶段:从21 世纪初开始,中国高铁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2008 年,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标志着我国高铁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接着,京沪、京广、哈大等一批高铁线路相继建成通车,高铁里程迅速突破一万千米。

3.高铁网的形成阶段:到2018 年底,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高速动车组列车入列,标志着中国高铁迈入了高铁网的形成阶段。

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从2012 年的9.8 万公里增长到2022 年的15.5 万公里,其中高铁从0.9 万公里增长到4.2 万公里。

4.引领世界高铁发展阶段:目前,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系统,引领世界高铁发展。

二、中国高铁的技术创新与突破1.动车组的发展:从最初的引进国外技术,到后来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高铁动车组经历了从动集集中型动车组(简称动集)到动力分散型动车组(简称动散)的发展过程。

如今,中国已经拥有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动车组。

2.高铁线路的建设与技术创新:中国高铁线路的建设过程中,不断创新和突破各种技术难题。

例如,高速铁路的轨道板、桥梁、隧道等工程技术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3.高铁运营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升:在高铁运营过程中,中国不断完善运营管理体系,提升服务水平。

中国高铁的发展史

中国高铁的发展史

中国高铁的发展史第一阶段,研究决策阶段,时间为1990年到2004年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提出高速铁路兴建计划。

但是,在修建方法上却引发了长达十多年的争议和论证。

“磁浮派”和“轮轨派”之争是中国高铁技术理论奠基史上的显著标志,当时磁悬浮派认为磁悬浮列车代表着未来高铁技术发展趋势,而轮轨派认为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工程造价上来看,修建轮轨高铁才是当务之急。

这场历时18年的争论堪称一场关于高速铁路的思想启蒙。

期间对为如何建设高铁、以什么样的标准建设高铁等问题的反复研讨与摸索,这恰恰奠定了扎实的技术理论基础。

最终,考虑到与我国现有的轮轨技术兼容问题和造价问题,选择了轮轨技术。

第二阶段:技术引进期,时间为2004年到2008年。

2004年初,中国准备全国普及高铁,但是自己无法设计和制造。

于是中国铁道部门举行了一次国际竞标。

很多国际竞标者比如日本川崎,德国西门子,加拿大庞巴迪和法国阿尔斯通都参加了。

中国铁路部门并没有选择某个竞标者,而是要求每个企业设计和生产各自类型的高铁列车。

条件是必须接受中国的信号标准。

就这样,中国高铁网络运行着不同国家品牌企业的各种列车。

在这一阶段,中国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基本掌握了时速200-250公里的高速列车制造技术。

接下来,中国对列车提出了新要求,那就是时速达380公里,这些列车必须和中国铁路信号标准相兼容,以及必须在中国生产。

在这种要求下,日本川崎选择了退出。

日本川崎拒绝提供定制化的380公里时速列车,因为他们认为380技术是他们最新新干线的关键,必须首先应用在日本。

第三阶段,自主制造与创新,时间为2008年至今。

中国高铁的自主制造始于CRH380-A,这原先是交给日本人来完成的,以实现时速380公里,用于京沪线。

但是,日本人退出了这个项目,并撤走了所有材料和关键技术。

然而,中国还是决心继续进行这个项目,虽然只掌握了时速250公里的技术。

并且,中国甚至还无法获取总体控制系统的源代码。

中国从绿皮火车到高铁的发展史

中国从绿皮火车到高铁的发展史

中国从绿皮火车到高铁的发展史一、绿皮火车时代(早期铁路运输阶段)(一)起步与初步发展(晚清 - 新中国成立初期)1. 晚清时期- 1876年,中国土地上出现了第一条营业性铁路——吴淞铁路。

这是英国商人为了方便运输货物和人员而修建的,虽然铁路全长仅约14.5公里,但它标志着中国铁路运输的开端。

这条铁路在建成不久后就被清政府赎回拆除。

- 随后,清政府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开始自主修建铁路。

1881年建成的唐胥铁路是中国自己修建并保存下来的第一条铁路,最初为了运输开平煤矿的煤炭,铁路全长约9.7公里,采用的是1.435米的标准轨距,当时的机车和车辆都比较简陋,速度也很慢。

2. 民国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铁路建设在军阀割据和战争的影响下,发展缓慢且不均衡。

一些铁路干线如京汉铁路(1906年全线通车,连接北京和汉口)、津浦铁路(1912年全线通车,连接天津和浦口)等在外国势力的参与下建成。

但铁路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并且在战争期间遭受严重破坏。

3. 新中国成立初期- 新中国成立时,铁路里程少、布局不合理且技术装备落后。

当时的铁路主要集中在东北和东部沿海地区,广大的中西部地区铁路稀疏。

绿皮火车成为了这一时期铁路运输的主要代表。

这些绿皮火车大多是蒸汽机车牵引,车厢内部设施简单,座位是硬长椅,速度较慢,一般时速在30 - 60公里左右。

例如,当时运行在一些支线上的列车,从一个小县城到另一个县城可能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半天的时间。

(二)大规模建设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 - 改革开放前)1. 铁路建设高潮-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大力开展铁路建设。

“一五”计划期间(1953 - 1957年),新建了宝成铁路(1956年建成,连接宝鸡和成都)、鹰厦铁路(1957年建成,连接鹰潭和厦门)等重要铁路干线。

宝成铁路是新中国第一条工程艰巨的铁路,它穿越秦岭、大巴山等山脉,建成后改变了“蜀道难”的局面,加强了西南地区与内地的联系。

- 到1978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5.17万公里,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了大幅增长。

中国高铁发展历史

中国高铁发展历史

中国高铁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在那个时候,中国政府开始思考如何提高国内铁路交通的速度和效率,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经济需求。

在1990年代初期,中国启动了一项名为“8万公里铁路网”的计划,旨在扩大铁路运输的规模和能力。

1997年,中国启动了第一条高速铁路——北京至天津高速铁路,时速达到了200公里。

在随后的几年中,中国建造了一系列高速铁路,覆盖了国内许多城市,如上海、广州、成都、重庆等。

2007年,中国推出了CRH(“中国高速铁路”)品牌,成为中国高铁的代名词。

CRH系列列车使用了中国自主研发的技术,时速最高可达350公里。

2010年,中国开通了全球最长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连接了北京和上海两个经济中心城市,全长1318公里,最高时速达到了350公里。

随后,中国陆续开通了多条高速铁路,如京广高速铁路、沪昆高速铁路、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等。

到2021年,中国高速铁路里程已经超过3.5万公里,成为全球最大、最快、最先进的高速铁路网之一。

中国高铁的发展为国内经济发展和人民出行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推动作用。

中国高铁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中国政府决定在中国建设一条高速铁路连接京津冀地区,并于1997年开始建设京津城际铁路。

这是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于2008年正式开通。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开始大力投资发展铁路交通,建设更多的高速铁路。

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的高速铁路网络经历了爆炸式的增长。

据报道,截至2021年,中国的高速铁路网络总长度已达到3.3万公里,占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70%以上。

中国高铁的发展还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铁路车辆制造、铁路信号系统等。

中国的高铁技术也逐渐成熟,一些中国制造的高速列车也被引进到其他国家。

总的来说,中国高铁的发展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展现出中国政府的决心和实力。

未来,中国高铁的发展还将继续,不断提升其安全、舒适、便捷、快速的特点,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多的选择。

关于高铁的科普知识

关于高铁的科普知识

关于高铁的科普知识高铁,又称高速铁路,是一种运行速度高于传统铁路的铁路交通工具。

它以其快速、安全、舒适的特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下面我将从高铁的发展历史、技术特点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为大家介绍关于高铁的科普知识。

让我们来看一下高铁的发展历史。

高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最早的高速铁路是德国的汉诺威至汉堡铁路,于1903年开始运营。

随后,日本在1964年成功开通了首条高速铁路——东京至大阪新干线,标志着高铁时代的正式到来。

此后,世界各国纷纷投入高铁建设,如法国的TGV、中国的复兴号等,高铁成为了现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高铁的技术特点。

高铁的运行速度通常在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最高时速甚至超过了400公里。

高铁通过使用特殊的轨道、车辆和供电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了高速、稳定的运行。

高铁的轨道采用了高强度钢轨和混凝土枕木,确保了列车行驶的平稳性和稳定性。

高铁的车辆则采用了轻量化设计,减少了车辆的重量,提高了运行速度。

此外,高铁还采用了电力牵引技术,通过供电系统为列车提供动力,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

高铁的发展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高铁的快速运行速度大大缩短了地域距离,使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出行。

高铁的开通,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还促进了各地区的交流和合作。

其次,高铁的建设和运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钢铁、建筑、电力等行业。

高铁的建设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此外,高铁的运行还减少了传统交通工具的使用,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高铁的普及,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的实现。

高铁作为一种先进的铁路交通工具,以其快速、安全、舒适的特点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高铁的发展历史、技术特点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都证明了高铁在现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铁将会在未来发展得更加完善和先进,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多便利。

我国高铁发展历史

我国高铁发展历史
2010年,徐兰高铁郑西段、沪宁城际铁路建成,高速铁路里程超过其他国家
2011年,京沪高铁建成,运营速度达到350公里/小时
2012年,哈大高铁、京广高铁全线建成
2015年,高速铁路里程达到1.8万公里,基本覆盖全国主要城市
全球领先阶段
2015年至今
2015年,高速铁路里程超过全球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
我国高铁发展历史
阶段
时间范围
主要事件与里程碑
起步阶段
20世纪80年代-2007年
1997年开始建设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
2007年前,高速铁路网络仅有少数几条线路,运营速度不高
高速发展阶段
2008年-2015年
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建成运营,设计武广段建成
2017年,高速铁路运营速度达到400公里/小时
2024年,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高铁营业里程超4.6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
雅万高铁等海外项目建成通车,中国高铁技术实现“走出去”

高铁知识点总结

高铁知识点总结

高铁知识点总结一、高铁的发展历史高铁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最早的高铁列车是在日本诞生的,由此衍生出了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的高铁线路——东海道新干线。

1981年,法国TGV列车开始投入运营,标志着高铁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

之后,欧洲、亚洲、北美等地也相继建设了高速铁路,高铁技术逐渐成熟,运营网路不断扩展。

中国高铁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始引进国外技术,1997年中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动车组成功下线。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首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正式通车运营。

之后,中国高铁的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高铁建设和运营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高铁网络也遍布全国各地。

二、高铁的运行原理高铁运行原理主要是利用电力机车驱动列车运行,列车集中供电、轮轨几何优化、车辆设计、车道信号系统等多学科的集成技术。

高铁的运行速度快主要是因为其采用了多种先进技术,包括空气动力学设计、轨道结构优化、车辆动力系统、供电系统等。

高速铁路的建设要求地貌平坦,线路的曲线半径较大,坡度较小,道岔少,站点不多,这样可以使列车在运行时匀速行驶,最大限度地减少行车阻力,提高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高铁的优势1.运行速度快:高铁是目前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的铁路交通方式,其时速可达300-500公里/小时,远远快于一般的普通列车和长途客车。

2.安全性高:高铁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其建造和运营都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各种安全设备和安全措施都得到了充分的考虑和解决,因此高铁的安全记录一直较好。

3.环保性好:高铁是一种非常环保的交通方式,其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和噪音都比较少,对环境的污染也较小。

4.运行效率高:高铁可以大大提高通勤和旅行的效率,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还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5.舒适度好:高铁的车厢设计和座椅也非常考究,旅客在列车上的旅行体验很好,列车设施齐全,旅行过程中还可以欣赏沿途风景。

6.便捷性高:高铁的站点覆盖面广,可以满足不同出行需求,而且操作非常简单,购票、检票、上车都非常便捷。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中国高铁发展简史1.高铁的出现及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自1964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开通运营以来,经过40余年发展,世界高速铁路形成了以日本新干线N700系与E5系、法国TGV和德国ICE为代表的列车技术系统。

高铁肇始于日本、发展与欧洲、格局大变于中国的发展历程。

2.我国高铁的发展开端我国建设高速铁路方案于1990年进入决策层视野,到90年代末付诸实施。

1990年,在邓小平乘坐新干线22年后,铁道部完成了“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这是中国首次正式提出兴建高速铁路。

1997年,1998年,2000年,2001年,2004年,2007年,中国铁路完成了六次大提速。

1999年8月16日,中国第一条客运专线秦沈客运专线(秦皇岛-沈阳)开工建设。

20 03年10月12日,秦沈客运专线正式开通运营,设计时速200公里,并预留250公里的提速空间,山海关至绥中北区间可进行时速300公里试验。

该线是中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在这条铁路上,众多国内学者多年研究的高速铁路技术第一次获得了应用。

3.我国高铁的快速发展2004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发布后,中国开始进入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建设时期。

也有很多人称其为“高铁大跃进”。

2004年至2005年,中国南车青岛四方、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和唐车公司先后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

不仅如此, 我国还自行设计制造了“中华之星”高速列车, 而其以每小时2 5 0 公里的试验速度更是迈出了中国高铁建设的重要一步, 奏响了我国高铁建设和运营的凯歌, 揭开了我国高铁发展的序幕。

2008年6月24日,北京南站。

一列“和谐号”动车组瞬间提速,风一样驶离北京,奔向天津。

15分钟后,屏幕上跳出394.3的数字。

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在我们自主设计建造的线路和国产动车组上,中国轨道交通时速最高纪录诞生了!我国的高铁建设进入飞速发展时期4.现状我国高速铁路网分骨干网、重要的区域网、大城市之间的城际高铁等三种类型,骨干网就是指规划的四纵四横干线网,“四纵”是指四条纵向铁路客运专线:纵贯京津沪和冀鲁皖苏四省,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全长1 318公里的北京到上海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全长2 260公里的北京经武汉、广州到深圳的客运专线;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全长约1 700公里的北京经沈阳、大连到哈尔滨的客运专线;连接长江、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全长约1 600公里的杭州经宁波、福州到深圳的客运专线。

高铁研学历史

高铁研学历史

高铁研学历史一、引言高铁,作为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高铁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本文将以高铁研学历史为主题,为大家介绍高铁的发展历程。

二、早期铁路的萌芽早在公元前7世纪,中国就出现了最早的铁路雏形——木质滑车。

这种滑车由长条木板制成,上面开有凹槽,可以在两条平行的木轨上滑动,实现简单的运输功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石轨代替木轨,这使得滑车的运输能力得到了提升。

另外,人们还发明了牛车铁轨,用来更好地支撑滑车。

三、蒸汽机车的诞生19世纪初,蒸汽机的发明使得铁路运输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1804年,英国工程师特雷弗·拉夫罗克成功试验了第一台蒸汽机车,这标志着蒸汽机车的诞生。

蒸汽机车的出现,使得铁路运输的速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人们开始修建铁路线路,用以连接各个城市和地区,实现远距离的运输。

随着铁路线路的不断拓展,铁路运输成为了人们最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

四、高铁的起步高铁的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人们开始尝试使用电力来驱动铁路列车,以提高运输速度。

1924年,德国的汉诺威至哈姆林铁路线成为世界上第一条使用电力牵引的铁路线。

随着电气化技术的不断进步,高铁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研发新干线高铁,并于1964年正式开通。

新干线高铁是全球第一条商业运营的高速铁路,标志着高铁时代的来临。

五、中国高铁的崛起中国高铁的崛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当时,中国政府决定引进法国的TGV技术,并在1984年成立了中国高速铁路研究所。

经过多年的研发和努力,中国在2008年成功研制出自己的高速列车——和谐号。

和谐号的问世,标志着中国高铁的崛起。

随后,中国相继建设了多条高铁线路,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

中国高铁的运营速度和服务质量也不断提升,受到国内外乘客的广泛赞誉。

六、高铁的未来发展高铁作为一种高效、快速、安全的交通工具,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023版)我国高铁发展历程以及发展的重要意义(新版)

(2023版)我国高铁发展历程以及发展的重要意义(新版)

2004 年 1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大气势绘就了超过 1.2 万公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

同年,中国在广深铁路首次开行时速达 160 公里的国产快速旅客列车。

广深铁路被誉为中国高速铁路成长、成熟的“试验田”。

2004 年至 2005 年——中国北车长春客车股分、唐山客车公司、南车青岛四方、先后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

2022 年 4 月 18 日——全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

繁忙干线提速区段达到时速 200 至 250 公里。

这是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最高值。

同时,“和谐号”动车组从此驶入了百姓的生活中。

2022 年 2 月 26 日——原铁道部和科技部签署计划,共同研发运营时速 380 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

2022 年 8 月 1 日——中国第一条具有彻底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

2022 年 12 月 26 日——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工程类型最复杂时速 350 公里的京港高铁武广段开通运营。

2022 年 2 月 6 日——世界首条修筑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连接中国中部和西部时速350 公里的郑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2022 年 12 月 1 日,世界上第一条地处高寒地区的高铁路线——哈大高铁正式通车运营, 921 公里的高铁,将东北三省主要城市连为一线,从哈尔滨到大连冬季只需 5 小时 40 分钟。

哈大高铁将以冬季时速 200 公里的“中国速度”行驶在高寒地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截至 2022 年底,中国高速铁路总里程达 9356 公里。

2022 年以来,随着宁杭、杭甬、盘营高铁以及向莆铁路的相继开通,高铁新增运营里程 1107 公里,中国高铁总里程达到 10463 公里,“四纵”干线基本成型。

2022 年,中国政府根据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需要,对《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进行了调整,确定到 2022 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建设高速铁路1.6万公里以上。

高铁发展史

高铁发展史
24
高速铁路之所以受到广泛青睐,在于其本身具有显著优点:缩短了旅客旅行 时间,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推进和均衡作用; 促进了沿线城市经济发展和国土开发;沿线企业数量增加使国税和地税相应 增加;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随着京津城际铁路、武广高速铁路、郑西 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高速铁路等相继开通运营,中国高铁正在引领世界高铁 发展。
1972年的试验运行中,TGV创造了当时的318公 里的高速轮轨时速。
90年代,TGV试验速度突破500km/h。
新世纪,TGV试验速度突破570km/h。
13
14
15Biblioteka 德国的ICE则是目前高速铁路中起步最晚的项目。 ICE(Intercity-Express的简称)的研究开始于
1979年,其内部制造原理和制式与法国TGV有很 大相似之处,目前的最高时速是1988年创下的 409公里。因此现在德国与法国政府正在设计进行 铁路对接,用各自的技术完成欧洲大陆上最大的两 个国家铁路网的贯通。
19
CRH1:四方-庞巴迪-鲍尔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CRH2: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日本川崎
(原型车:新干线E2-10000) CRH3:唐山轨道有限责任公司+德国西门子(原
型车:德国VELARO-E) CRH5: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法国阿尔斯
通(原型车:法国SM3)
20
21
16
17
18
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上线运行的动车组名称为 “和谐号”。原名CRH系列,CRH 是China Railway High-speed(中国铁路高速)的缩写, 目前有CRH1~CRH5几种型号。这些型号分别从 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引进先进技术,并消化吸 收及国产化,成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 动车组产品系列。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表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表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表
2008年 | 中国第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建成运营。

2009年 | 石太高铁(石家庄至太原南)建成,这是中国首条山区客运专线。

沪蓉线合武段(合肥至汉口)建成,大别山老区迈入高铁时代。

京广高铁武广段(武汉至广州南)建成,贯通三省的“黄金大通道”。

2010年 | 徐兰高铁郑西段(郑州东至西安北)建成,这是世界首条建在大面积湿陷性黄土地区的高速铁路。

沪宁城际铁路(上海至南京)建成。

2011年 | 京沪高铁(北京南至上海虹桥)建成,树立世界高铁建设运营新标杆。

2012年 | 哈大高铁(哈尔滨西至大连北)建成,这是世界首条高寒高速铁路。

京广高铁全线(北京西至广州南)建成,这是世界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

中国的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
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一部不断进取、勇攀高峰的神话。

从 2007 年国内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沪高铁的通车,到如今已构建起全国规模庞大、极具优势的高速铁路网,中国高速铁路越来越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选择。

接下来,我们来分步骤阐述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

第一步:起步阶段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国首条铁路——京张铁路的建设伊始,高速铁路开展的萌芽亦从中孕育而生。

几经曲折,直到 2007 年,京沪高铁才正式通车,标志着中国高速铁路迈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由于中国高速铁路起步较晚,许多世界领先技术尚未掌握,因此,在起步阶段我们还需要借鉴外部先进技术和经验。

第二步:快速发展阶段
自 2007 年京沪高铁运营以来,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速度惊人,以往规划中的“五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络建设开始启动并加速推进。

仅仅数年间,相继通车的如广深港高铁、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高铁等等,不断扩展着中国高速铁路的覆盖面。

第三步:未来发展阶段
中国高速铁路的未来发展路径也非常清晰,中国政府已经明确提出了“八纵八横”高速铁路规划,这一规划将覆盖全中国,总里程将超过 15,000 公里。

同时,新一代高速铁路技术——复兴号的不断推广,也在高速铁路建设水平上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实力。

此外,政府也在使用各种新技术,如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来提高高速铁路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中国高速铁路一路走来,充满了奋斗与进取的精神,也积累了无数宝贵的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建设本身,高速铁路还将城市之间、以及城中村发展的空间重新串联起来,这为中国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实现未来的梦想。

高铁发展简史

高铁发展简史

高铁发展简史近几十年来,高铁作为一种快速、便捷、高效的交通工具,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那么,高铁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本文将为您介绍高铁的发展简史。

一、开创者——日本高铁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

当时,日本经济蓬勃发展,交通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铁路运输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为此,日本国家铁道公司(JR)开始研发新一代的高速铁路技术。

1964年,日本首条高铁——东京奥运会专用线(今天的东海道新干线)正式通车。

这条高铁线路采用了世界上首创的新干线技术,最高时速可达210公里。

东海道新干线的开通,不仅彻底改变了日本的交通格局,也为全球高铁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迅速发展——法国、德国受到日本新干线的启发,法国和德国也相继开始了高铁的研发和建设。

1981年,法国TGV高速列车开始运营,时速可达260公里。

TGV 高速列车凭借其高速、稳定的运行速度,成为了法国国内和国际间的主要交通方式。

此后,法国不断扩展高铁网络,将高铁延伸至全国各地。

与此同时,德国也开始了自己的高铁建设。

1991年,德国的ICE高速列车开始运营,最高时速可达280公里。

德国的高铁网络不仅连接了国内各大城市,还与周边国家的高铁网络相连,形成了欧洲高铁网。

三、快速崛起——中国中国的高铁发展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迅猛的。

2007年,中国正式投入运营自己研发的高速铁路技术,并成为全球第一个商业化运营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国家。

中国高铁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入。

自2008年起,中国政府启动了“四纵四横”高铁网规划,计划在2020年前建成总里程达到3万公里的高速铁路网络。

截至2021年,中国高铁已经建成了超过3.7万公里的铁路,连接了全国各大城市。

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中国的交通方式,也为世界高铁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高铁技术和设备已经出口到多个国家,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靓丽名片。

四、全球扩散——高铁的普及随着高铁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引进和建设高铁。

我国高铁发展历程以及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高铁发展历程以及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高铁发展历程以及发展的重要意义(一)我国高铁发展历程:
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大气魄绘就了超过1.2万公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

同年,中国在广深铁路首次开行时速达160公里的国产快速旅客列车。

广深铁路被誉为中国高速铁路成长、成熟的“试验田”。

2004年至2005年——中国北车长春客车股份、唐山客车公司、南车青岛四方、先后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

2007年4月18日——全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

繁忙干线提速区段达到时速200至250公里。

这是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最高值。

同时,“和谐号”动车组从此驶入了百姓的生活中。

2008年2月26日——原铁道部和科技部签署计划,共同研发运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

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

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工程类型最复杂时速350公里的京港高铁武广段开通运营。

2010年2月6日——世界首条修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连接中国中部和西部时速350公里的郑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2012年12月1日,世界上第一条地处高寒地区的高铁线路——哈大高铁正式通车运营,921公里的高铁,将东北三省主要城市。

高铁技术的发展历程

高铁技术的发展历程

高铁技术的发展是现代交通领域的一项重要成就,它以其高速度、高效率和高安全性,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

下面,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高铁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高铁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起初,中国采用引进技术的方式,通过引进设计和先进的设备来建设高速铁路。

在1984年,由日本提供的辅助装备和轨道技术设备得到了成功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开始注重自主创新,逐步研发第二代高铁技术。

1998年,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时速200公里的“和谐号”列车首次投入运营,标志着中国成为继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高铁核心技术的国家。

而第三代高铁技术的研发工作则集中在2000年代初。

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经历了长期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不断突破技术瓶颈。

终于在2008年,中国成功完成了自主研发的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列车,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高铁技术的强大实力。

从第一代到第三代,中国高铁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在技术上,高铁列车的设计和制造变得更加先进和精准,列车的安全性能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运营上,高铁的速度和效率不断提高,大大缩短了旅行时间,给人们带来了更快捷的出行体验。

高铁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政府的支持和鼓励。

中国政府大力投资于高铁建设,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高铁网络,连接了许多城市和地区。

这些高铁线路不仅缩短了地理距离,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日常生活。

高铁技术的进步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

以前,我们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到达远离家乡的地方,而现在,高铁使得出差和旅行变得更加便利和轻松。

同时,高铁也带动了旅游业的繁荣,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美丽的风景和名胜古迹。

毋庸置疑,高铁技术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标志。

高铁技术的成功经验和突破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机会。

很多国家纷纷效仿中国,建设自己的高铁网络,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高铁技术交流与合作。

展望未来,高铁技术的发展还有着巨大的潜力和挑战。

中国高铁列车演变史

中国高铁列车演变史

中国高铁列车演变史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铁成为了中国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08年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以来,中国高铁的发展迅速。

以下是中国高铁列车的演变史。

1. 初期动车组列车
早期的中国高铁列车是由CRH1A型动车组列车组成,最高运行速度为250公里/小时。

这些车辆在外观上与欧洲的高铁类似,但在技术方面有很多改进,以适应中国的特殊环境和客流量。

2. 核心动车组列车
核心动车组列车是CRH380A和CRH380B型,最高运行速度可达350公里/小时。

这些车辆采用了新的技术和材料,使它们更加节能环保、安全可靠。

CRH380B型高速列车还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快的商业列车之一。

3. 中低速磁浮列车
2016年,中国推出了中低速磁浮列车。

这些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为100公里/小时,它们采用了磁悬浮技术,提高了列车的平稳性和乘客的乘坐舒适度。

4. 高速磁浮列车
中国的高速磁浮列车已经开始试运营,并被认为将成为未来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速磁浮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预计将达到600公里/小时以上,这将是全球最快的商业列车。

总之,中国高铁列车的发展历经了多年,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为先
进的高铁列车之一。

未来,中国高铁的发展将继续推动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加便捷和舒适的选择。

高铁列车发展史

高铁列车发展史

高铁列车发展史
高速铁路,也称高铁,是一种最高时速在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系统。

它既能提高城市之间的交通速度,也能促进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高铁列车的发展始于21世纪初。

2003年12月,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正式通车;2007年,北京奥运会高速铁路项目按计划完工,从北京到天津的时速达到了350公里。

在随后的几年中,高铁飞速发展。

2010年10月,我国第二条高速铁路——合福高速铁路通车,标志着中国高铁建设进入了大规模发展阶段。

随后的数年中,中国高铁网络奠定了稳固基础,涵盖了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更快捷和方便的选择。

同时,自主研发是中国高铁发展的关键。

中国高铁首次亮相世界舞台是在2006年法国里昂-瓦朗斯高速铁路的试验中。

在2015年,中国首次电力动车组——和谐号,不仅在国内,也先后投入了国际上包括泰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运营。

彻底打破了西方列车垄断局面。

到2021年,中国高铁已经形成四纵四横、连接全国的高铁网络。

预计2021年底,中国高铁里程将达到4.9万公里,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现在,高铁已成为中国通往世界的“快速通道”,也成为全球商业、技术领域互联互通的重要载体。

高铁列车的不断发展,将为全球的互联互通带来更便捷、更高效的生产生活条件,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列车牵引功率大、动能大,牵引难、制动也难
列车牵引的功率与速度的三次方成比例,要提高列车速度,列车功率必 须成倍增加,如果以800吨(载额量为1000人)的高速列车为例,最高速度 分别为200、250和300km∕h时,所需的牵引总功率的计算要求列于下表(保 有加速度a=0.05~0.1m∕s^2):
1.4列车-线路系统(轮轨系)作用强度大, 技术处理难
高速列车对线路的作用,其垂向力与横向力都将大大加剧,轮 轨垂向作用力,约与速度的平方成比例,是影响运行阻力的因素之一, 而轴重(轴质),尤其是簧下重量(质量)会严重影响轨道下沉、变 异,导致轨道不平顺,造成磨损与破坏,并波及轨枕、道床和路基。 因此,控制高速列车运行安全的关键性基础条件。国外很多高速铁路 已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轮轨的横向作用力影响列车的稳定性 与曲线通过的安全,这要从机车车辆与线路两方面来改善,包括改进 转向架和弹簧系与减振器的参数以及加强道床、改善道碴 、保证轨 道结构的横向稳定性。
1.7 弓网关系复杂,稳定供受电难
在高速铁路上,确保动车受电弓与接触网的良好接触,并降低离线率, 是动车牵引能量接收和再生离线率决定于列车运行时接触导线的波动传播速度。国 外运用的经验表明,高速列车运行的速度与接触导线波动传播的速度之比 约为0.7.为此必须提高接触导线的抗拉强度,减轻接触导线的质量,采用先 进的接触网悬挂方式与特性,使离线率控制在5℅左右。 弓网之间,既要保持一定的接触压力,又要使相互间能连续滑动,具 有良好的动态特性,以满足稳定供受电的需要。为此,需要减轻受电弓重 量(质量)改善滑板品质,并采取措施,避免产生谐振。
1.1 地面信号显示与线路状态辨认难
列车运行的速度,如果超过160km/h,司机对 于地面的信号显示与线路状态就难以辨认,更难 以迅速作出反应。因此,在高速铁路区段上行驶 的机车在司机室内应设置机车信号和反映地面状 态(如曲线等限速地点)的显示。传统的自动闭 塞和机车信号制式都是以地面信号为主体信号, 高速铁路要以机车为主体信号。同时,原来的信 息传输数量也不能满足要求,不但作为信号显示 的数量要增加,而且在进出车站、道岔和线路弯 道等限速区段也要增设必要的信息。 信号和线路状态的表示从地面转移到车上, 从以固定设备为主的防护系统改为以移动设备为 主的保障系统,这是设备与系统在空间上的转移, 是铁路列车安全系统在设备功能上的一次大变革, 这是高速铁路提出的高一个等级的要求。
做为铁路人的我们不禁扪心自 问:高铁零安全事故之路有多 远?
下面由我跟大家共同分享高速铁路的安全设备,系统及 其构成!
目录
高速铁路保证安全的难点
高速铁路的安全设备
高速铁路的安全系统
结束语
第一章:高速铁路保证安全的难点
与常规铁路相比,高速铁路对安全的要求极为 严格,即在技术上主要的难点,有下列几方面:
2.2 供电——高铁运行的“血液”
电力系统是确保调度指挥、信号、通信、旅客服务等系统重要负荷安全、可靠、 不间断运行的基础设施。在高铁上运行的高速动车组,利用列车上方伸出 的“受 电弓”从铁路上方架设的接触网上取得高压电流,从而获得持续充足的动力。高铁 的电力供应,如同人身上的血液一般,源源不断的给高铁机车提供运行的动 力, 一旦出现供电故障,电流不稳对整个车辆会产生很大的冲击,高速列车将无法运行。 影响供电系统安全运行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自身设备的可靠性;二 是外部条件诸如自然环境、自然灾害等的变化对系统的破坏。 高铁全线采用两路电,拥有备用装置,一旦线路出现故障,电脑会在瞬间启动备用 装置,保证供电的正常。同时,供电设备还会采用远动控制装备,使用自诊断功能, 具体检测到故障发生地,维管系统会迅速的跟进抢修。也就是,供电系统本身采用 了足够的冗余备用来保证其正常运行。
上述高速铁路带来的难题, 都属于高速铁路安全技术解决 的范畴,但其解决途径可以是 各种各样的 根据事故致因分析,任何 事故都由人-机(物)-环(境) 三个因素造成。如果以圆圈表 示,其结果见图1.图上二个圆 的交叉处,一般事故都易发生, 三个圆的交叉部分事故可能较 难避免。
高速铁路的安全,有很大一部分可以通过基础设备(如线 路,桥隧。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等技术设备),即圆圈“机” 的因素来解决;有相当部分的安全问题则要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对 运营人员(即圆圈“人”)的教育,提高管理水平来满足;有的 则要利用环境(圆圈“环”)的改变、隔离或预测来加以防护; 还有一些则要通过人-机-环三者中的两个或三个因素共同组合来 得到解决,也就是通过建立安全系统来保证高速铁路的安全行 车。
2.1 核心支持——无砟轨道安全
轨道是高铁列车运行的基础,一条全封闭的轨道线是高速列车运行最重要 的环节之一。列车以高速运行,轨面上微小的不平顺都可能引起列车的强烈震 动,任何外来的故障或者碰撞都有可能导致高铁发生出轨的恶性事故。因而, 高速铁路轨道的高平顺性以及高稳定性对于列车的正常运行来说至关重要。
高速铁路的安全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涉及人-机-环三个因素,是一个以人为 核心的人-机-环控制、检测和管理的综合 系统。这个系统的结构件图2. 中央信息管理系统是安全系统的管理中 心,它负责与各子系统的信息交换,并作 出判断,将相应的信息送给有关部门。各 子系统的功能分别为:
1.8 隧道“活塞效应”大与防灾难
列车进出隧道时的空气动力效应远较在空旷地带强烈与复杂。 列车进入隧道,由于活塞效应,头部受正压,尾部受负压,四周形 成环流,造成更大的空气压力。列车穿越隧道时,形成压力脉冲 (压缩波与膨胀波),并不断传递、反射,干扰与叠加。 由于压力冲击波的幅度与速度的平方成比例,因此,高速列车 通过隧道受到更大的危险。当两列高速列车交会时,头部受到的压 力扰动给相对列车一个强大脉冲压力,情况更为严重,因此,要加 强车体、门窗和连结通道等处的密封性能与侧墙和玻璃的强度。要 合理选择线间距离和隧道净空面积,扩大隧道入口和控制遮堵系数 (列车与隧道横截面之比)。 隧道(特别是长隧道)中发生事故后果严重,处理也更难,因 此,隧道中的安全保障更为重要,除备有应急安全通路外,还采取 各种防灾措施。
1.10 障碍物,侵入物(包括在道口)与 列车的冲撞以及自然灾害的袭击,后果严 重
一旦有障碍物侵入高速列车运行的轨道,其侵入物 只要超过10℅的车体重量,就能使列车脱轨,造成严重 的行车事故。因此,必须及早探测到障碍物的存在,并 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 在高速运行的线路上,几乎不允许有交道口和汽车 通行。必须采取立体交叉。同时,为防止对人畜伤害, 对轨道要实行封闭。此外,地震、塌方等灾害的袭击, 也将造成严重的事故。
1.5 克服空气阻力难
空气阻力与列车速度的平方成比例,速度越高,空气阻力越大。 列车速度超过160km/h,其空气阻力的矛盾将十分突出,当列车速度 达250km/h以上时,空气阻力占主导地位,速度250~ 350km/h时占 75℅,速度350~ 400km/h时,占的比重高达90℅左右,因此,空气 阻力几乎成了列车速度提高的限制性因素。这样,车头的流线比措施, 一直成为各国追求的目标。此外,空气阻力的加大,还造成噪声的增 大,增加了对环境的污染。
除此之外,高铁供电设备包括变电所、分区所、开闭所、自耦变压器等,大 多为无人值守场所,自然灾害及外界侵入物的袭击将严重影响供电设施的安全, 危及高速铁路的运行设备的运行是否正常,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在此处派上用场。 通过C3等自动化系统来对沿线的线路、道岔、车速、区间空闲情况等进行安全监 控。
第三章: 高速铁路的安全系统
与普速铁路不同,高速铁路全线铺设的无砟轨道,这也是高速列车得以 高速行驶的支撑条件。中国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是在引进先进国家技术基础 上,按照我国的设计标准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后建设的。以武广高铁为例, 无砟轨道采用世界首创板式道岔,依靠红外探测仪将沉降误差严格控制在 1mm以内,并且在各类桥梁和隧道的建设中,采用大量计算机仿真等技术, 进行多项试验严格控制桥梁结构与无砟轨道的匹配。 为保障列车平稳高速运行,无砟轨道对路基的沉降控制是以mm为单位 控制的,一旦发生沉降不均,高铁就不能高速运行。在基建过程中,无砟轨 道施工高精度的要求,那么在运行过程中,轨道的精确度如何来监测呢?高铁 定期开出一列动检列车,对全线线路及牵引供电等设施的各项参数进行严格 的安全检查,其中对轨道检测是用红外探测仪等设备,依靠激光三维定位技 术对高速线路进行全面的精测精量,对所有基础设施的状态进行检测,对高 速 铁路进行全面的“诊脉”,确保轨道的安全。
由表可见,列车速度由 200km∕h提高到300km∕h时 (提高50℅),功率要求提高 一倍以上(120℅),列车 的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比例(E=1∕2m,v^2),在相同列车质量情况下,列车 运行的速度在200km∕h时的动能量为100km∕h时的四倍, 300km∕h的动能增 至100km∕h时的九倍,这样,在高速运行下,列车必须有良好的制动系统, 因此,高速列车需要采用复合制动系统(动力,盘式,涡流和磁轨等制动), 利用多种制动联合作用。
1.3 设备标准高,可靠性高,技术解决难
高速铁路上运用的机车车辆、线路、桥隧和通信等设备,与常规铁路表面上区别 不大,但是,所有的铁路设施,由于速度的提高都提高了相应的标准,从安全角度出 发,对各种设备的零部件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有更高的要求,从而增加了设备技术解决 的难度。 高速铁路的设备,为了保证安全,不但普遍对元器件和电路等应用“故障=安全 的原则,而且对重要的控制系统,如列车控制电路,这类直接危及行车安全的电路, 还采用冗余技术和容错技术等,以提高可靠性,为预防火灾,机车车辆的一些零部件 和隧道内的一些设备要使用难燃材料。还有,为了确保旅客安全,车辆需要采用密封 性能良好和强度较高的材料。
1.6 列车密度大,行车组织难
高速列车的列车间隔在高峰期为4分钟,甚至更小,常规铁路列车间隔通 常在8分钟,最小6分钟。因此,高速铁路行车组织比常规铁路难。由于我国高 速铁路采取”高中速列车兼容“的方式,这将使行车组织更加复杂。既要考虑 高速运行的列车,还要考虑与既有线衔接的中速列车。而既有线是一个庞大的 系统,情况复杂多变。高速铁路要兼容与既有线衔接的中速列车,必然增加行 车组织难度,而且,这种行车组织在国外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