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产业结构调整

合集下载

产业结构变动对上海市就业的影响

产业结构变动对上海市就业的影响

产业结构变动对上海市就业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上海市的就业形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本文将就产业结构变动对上海市就业的影响进行探讨,旨在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利弊,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产业结构变动的原因产业结构的变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技术变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上海市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发展阶段变化:从传统的制造业转向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是上海市产业结构变动的重要原因。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上海市逐渐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迈进。

2. 市场需求变化:随着我国市场需求结构的调整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上海市的产业结构也在相应调整。

消费者对于高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推动了上海市相关产业的发展。

3. 国际影响: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上海市的产业结构也有重要影响。

例如,国际贸易摩擦和全球经济危机等事件,都会对上海市的产业结构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和改变。

二、1. 就业机会的调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减少,而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则持续扩大。

这将带来更多的高技能和知识型劳动力需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就业机会。

2. 就业结构的改变:产业结构的变动也引起了上海市就业结构的调整。

越来越多的人从传统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和科技行业就业,这种结构性的变化对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3. 劳动力需求转移: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某些岗位可能会消失或减少,而另一些岗位则会迎来更大的需求。

这就要求劳动力进行转岗和转型,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技能水平,以应对就业市场的变化。

三、应对策略和建议1. 加强职业教育:为了适应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的影响,上海市应注重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同时,要与企业密切合作,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职业教育的内容和方向。

2. 促进创新创业: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上海市可以积极推动创新创业,为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转移趋势研究

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转移趋势研究

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转移趋势研究李伟(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200020)内容摘要:目前上海已呈现后工业化时期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入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也面临战略性转变,并呈现出特有的方向与重点。

同时,产业对外转移已成为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其趋势体现于规模扩张型、功能整合型和战略扩张型产业转移,并集中体现在一些重点领域。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上海产业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171(2011)6-0012-014一、新时期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目前,上海已进入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也面临重要的战略性转变。

需要从工业化阶段性理论与上海国际大都市产业发展的结合中,把握发展转型期上海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与目前阶段性特征的结合中,确立发展转型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战略思路、方向与重点。

(一)上海后工业化初期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1.判断依据。

在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框架下形成的普遍认识是,上海目前处于从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初期转变,以及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阶段。

但是,这种阶段性判断还不能充分反映目前上海工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方面,传统发展经济学中提出的工业化阶段性特征,主要是对国家经济体系的分析,并不完全适用于上海的城市经济体系特征,上海工业的发展目标不是国家层面的工业化,而是形成国际大都市城市功能的工业产业支撑体系,上海人均收入提高形成的需求结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将通过国际国内市场体系实现,从而与自身供给结构变化的关系并不明显,所以人均收入并不是工业产业结构特征变化的主导因素;另一方面,在新的工业化实践中,传统理论提出的高加工度高技术密集产业比重提高,并不是后发地区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初期转变过程中产业升级的主要特征,后发地区在国际产业转移中推进的产业升级,高加工度技术密集产业比重快速提高,但主要产生在这些产业内部的低端环节,产业内部从低端产品和低端环节向高端产品高端环节的提升发展,成为这一时期产业升级的重要内容。

上海产业结构的现状及结构调整的战略思维

上海产业结构的现状及结构调整的战略思维

上海产业结构的现状及结构调整的战略思维⼆上海产业结构的现状及结构调整的战略思维(⼀)上海产业结构的演进轨迹1 经济发展阶段:第⼀阶段:“以制造业为中⼼”的⼯业时代。

第⼆阶段:“以制造业为中⼼,加上服务业的的多元化经济”的⼯业化后期时代。

第三阶段:以服务业为中⼼,⼜有某些制造业的多元化经济的后⼯业化时代。

当前,所有国际化⼤都市都已经进⼊以服务业为中⼼的后⼯业化时代。

中国沿海⼤城市⽬前正处于第⼆阶段向第三阶段转型的过程中,这是成为经济中⼼城市的必经之路。

经济活动出现新的分⼯:⽣产和制造出现了“分散”的趋势,制造业从北美-西欧-⽇本-发展中国家。

控制和管理出现了“集中”的趋势,若⼲发达的⼤城市成为全球性的经济控制和管理中⼼,这些城市即是国际⼤都市。

2 上海服务业发展的⼏个重要时间节点⼀⼆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1952年,6:52:421978年 4:77:191990年4.3:63.8:31.92000年1.8:48:50.2这标志着上海从产业经济向功能经济转变。

2002年1.7:47.1:51。

2 这是上海服务业发展的⼀个阶段性⾼点。

2003年,上海服务业的增速开始掉头向下,为48.4。

2004年为46.8。

2005年由于经济普查,调整后的数据为50.2。

3 90年代以来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第⼀,进⼊20世纪90年代后,上海产业结构⾼度化进程明显加快。

90年代前期,第三产业仅⽤了5年时间就把所占⽐重提⾼了10个百分点;90年代后期,第三产业⼜⽤了5年时间再次把所占⽐重提⾼了10多个百分点。

在这个过程中,1991年提出“壮⼠断腕”,94年开始“砸锭”,对⼯业结构进⾏调整。

确定了汽车制造业、电⼦通讯设备制造业、钢铁制造业、⽣物及现代医药⼯业、电站设备及配件制造业和家⽤电器制造业等六⼤⼯业⽀柱产业。

后来⼜根据国际产业发展的趋势和上海产业发展的实际,把信息产业、⾦融服务业、商贸流通业、汽车产业、成套设备制造业、房地产业确定为上海今后重点发展的新兴六⼤⽀柱产业。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和淘汰类(2020年版)》的通知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和淘汰类(2020年版)》的通知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和淘汰类(2020年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0.05.25
•【字号】沪经信产〔2020〕342号
•【施行日期】2020.05.2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其他规定
正文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印发
《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和淘汰类(2020年
版)》的通知
沪经信产〔2020〕342号
各相关单位:
为更好的指导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结合各区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实际需要,我委制定了《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和淘汰类(2020年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2018版)》同时停止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0年5月25日。

上海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

上海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

上海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
上海的产业结构近年来呈现出多个演变趋势:
1. 服务业占比上升: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上海服务业的比重逐渐增加。

特别是金融、科技、文化创意等高附加值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上海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 制造业向高端转型:上海传统的制造业正在经历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逐渐向高端、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高新技术制造业、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汽车等高附加值制造业不断壮大,成为上海经济的新增长点。

3. 商贸流通业发展迅猛:上海作为国内经济中心,其商贸流通业也在迅猛发展。

随着城市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和电子商务的崛起,零售、批发、物流等相关行业蓬勃发展。

4. 文化创意产业崛起:上海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影视、动漫、游戏、设计等相关行业逐渐壮大,成为上海发展的重要支撑。

5. 绿色产业快速发展:上海致力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发展绿色产业。

节能环保、新能源、生态农业等领域得到大力支持和推动,为上海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提供动力。

总的来说,上海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是往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商贸流通业、文化创意产业和绿色产业发展的方向上变化,加快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024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制度分析——以上海为例》范文

《2024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制度分析——以上海为例》范文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制度分析——以上海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尤为引人注目。

本文将通过分析上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背景、现状及所采取的制度措施,探讨其成功经验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上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背景与现状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其产业结构经历了从传统制造业为主向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转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上海通过引进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创新等方式,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目前,上海已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结构。

三、上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制度措施1. 政策引导与支持上海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产业政策,引导和支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例如,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现代服务业和环保产业的政策,吸引更多企业入驻上海,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2. 科技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

上海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投入,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

同时,上海还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科技企业和人才,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3. 人才培养与引进人才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

上海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支持高校发展、引进海外人才等方式,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四、上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成功经验1. 政策与市场相结合上海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注重政策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政府通过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引导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同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为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2.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上海注重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投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

这种融合不仅提高了传统产业的附加值,还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及能效指南》和《上海工业及生产性服

《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及能效指南》和《上海工业及生产性服

千克标煤/ 吨 千 克标 煤 / 吨
千 瓦 时/ 吨 千 克蒸 汽 / 吨
4 0 0 2 8 O
4 5 6 1 3 5 O
{ 2 7 O
4 5 O 1 3 5 O
5 6
5 7 5 8
2 0 1 4年
第 3 期
《 黑



纸》
《 上海 产 业 结 构调 整 负 面 清单 及 能 效 指南 ( 2 0 1 4版 ) 》 中列 入 上海 市 产 品 单耗 行 业 平 均水 平 的 造 纸产 品 单 耗指 标 见 表 4 。
日前 , 上 海 市 经 济 和 信 息 化 委 员 会 在 上 海 花 园 坊 节 能
环保 产业 园发 布 了《 上 海 产 业结 构 调 整 负 面 清 单及 能效 指 南
( 2 o 1 4版 ) 》 ( 以下 简 称《 负面清单 》 ) 和《 上 海 工 业 及 生 产 性 服 务业 指 导 目 录 和 布 局 指 南 ( 2 o 1 4版 ) 》 ( 以下 简称 《 指导 目
能评价 值 , 重 点耗能设 备节能评 价值 , 以及 大 、 中 类 行 业 产 值能效平均值 , 具有较强指导性和前瞻性 , 旨在 推 动 产 业 能 级提升 、 培 育 新 的 经 济 增 长 点 。《 指 导 目录 》 明确 了 本 市 培
育类 、 鼓励类 、 限制类 、 淘 汰 类 的 产 业 内容 以及 产 业 布 局 指 南 。“ 培育类” 以 当前 重点 培育 和 引 进 的 新 产 业 、 新业态 、 新 技 术 和新 模 式 为 主要 方 向 , 体 现 国 内外 和 本 市 产 业 发 展 的
最新趋 势。“ 鼓励类” 突 出战略性新 兴产业 、 先 进 制 造 业 和

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转移趋势研究

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转移趋势研究

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转移趋势研究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转移趋势研究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转移趋势研究李伟I?’(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200020)内容摘要:目前上海已呈现后工业化时期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入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也面临战略性转变,并呈现出特有的方向与重点.同时,产业对外转移已成为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其趋势体现于规模扩张型,功能整合型和战略扩张型产业转移,并集中体现在一些重点领域.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上海产业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171(2011)6—0012—014 一,新时期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目前,上海已进入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也面临重要的战略性转变.需要从工业化阶段性理论与上海国际大都市产业发展的结合中,把握发展转型期上海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与目前阶段性特征的结合中,确立发展转型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战略思路,方向与重点.(一)上海后工业化初期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1.判断依据.在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框架下形成的普遍认识是,上海目前处于从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初期转变,以及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阶段.但是,这种阶段性判断还不能充分反映目前上海工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一方面,传统发展经济学中提出的工业化阶段性特征,主要是对国家经济体系的分析,并不完全适用于上海的城市经济体系特征,上海工业的发展目标不是国家层面的工业化,而是形成国际大都市城市功能的工业产业支撑体系,上海人均收入提高形成的需求结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将通过国际国内市场体系实现,从而与自身供给结构变化的关系并不明显,所以人均收入并不是工业产业结构特征变化的主导因素;另一方面,在新的工业化实践中,传统理论提出的高加工度高技术密集产业比重提高,并不是后发地区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初期转变过程中产业升级的主要特征,后发地区在国际产业转移中推进的产业升级,高加工度技术密集产业比重快速提高,但主要产生在这些产业内部的低端环节,产业内部从低端产品和低端环节向高端产品高端环节的提升发展,成为这一时期产业升级的重要内容.所以,需要把传统发展经济学对工业化阶段性特征的分析,具体化到上海高度外向型的城市收稿日期:2011—05—05作者简介:李伟(1966一):经济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2011年第6期种霉救展经济体系中,具体化到在国际产业转移中推进产业升级的工业化实践中,从比较优势演进和城市功能提升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从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初期转变,以及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过程中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2.阶段性特征.上海后工业化初期工业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性服务业迅速成长推进服务经济快速发展,服务业在产业体系中的主导性地位快速形成.上海工业化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以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推进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形成.无论从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实践特征看,还是从现有国际大都市的成长过程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以及服务经济产业结构的形成,都应该是上海目前产业发展重要的阶段性特征.二是资本技术密集型支柱产业内部的比较优势转换.在进口替代型重化工业和外向型技术密集产业发展空间还很大,上海仍具有发展优势的情况下,产业内部低端产品和低端产品链环节的比较优势减弱以至丧失,导致在现有产业分工方式下,产业整体发展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要素层面的比较优势转换,主要是能源,资源,土地和劳动力等初级要素比较优势的减弱,而综合科技实力等高级要素的比较优势还处于培育形成过程中;另一方面是国际国内比较优势的趋同,主要是初级要素的比较优势在国际国内市场中趋于一致,原有国内市场中的高级要素优势需要延伸至国际市场重新确立其优势地位.三是国际大都市城市功能形成中的产业分工整合.上海目前处于国际大都市城市功能的形成和提升阶段,这一阶段工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通过产业分工格局调整,形成对经济腹地以及更广范围产业体系的控制力和影响力,确立在产业分工格局中的主导性地位,构建与国际大都市城市功能相适应的工业产业支撑体系.(二)上海重点发展产业总产值,资产和劳动力比重变化情况根据工业经济统计的产业分类口径,表1,表2和表3分别列出了2000年,2005年和2009年上海重点发展产业总产值,资产和劳动力占全部产业比重的变化情况.从总产值比重变化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普通机械制造业所占比重最高,而且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势头;特别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比重上升最为明显,虽然从2000年到2005年期间比重上升有统计口径调整的影响,但是从2005年到2009年的上升也非常突出,2009年占上海全部工业比重达到20%以上;产值比重下降明显的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产值比重较大,而且基本保持平稳的产业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从资产比重情况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资产比重上升低于总产值比重的上升,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资产比重下降大大高于总产值比重的下降,化学纤维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普通机械制造业的资产比重和总产值比重变化基本一致,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的资产比重明显低于总产值比重.从劳动力比重情况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劳动力比重上升高于总产值比重的上升,表明这种技术密集产业发展仍然具有劳动密集特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劳动力比重与资产和总产值比重一样大幅下降,其他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变化基本与总产值和资产比重变化同步.(三)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战略性转变:提升,重构,持续发展“十二五”时期上海工业产业的结构升级,将在改革开放以来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调整的基础上进入重要的战略性转型阶段.在经历了调整中发展,发展中调整,发展调整中提升的结构一13—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转移趋势研究表1上海重点产业总产值比重变化情况单位:%行业2000.年2005正2009正石油加工及炼焦业3.245.254.0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6.686.647.02医药制造业2.051.381.47化学纤维制造业3.78O.310.1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448.505.3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441.621.33金属制品业4.233.753.12普通机械制造业5.087.8O9.02专用设备制造业2.462.513.5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2.178.8313.4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6.886.356.67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12.5821.7820.1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6O1.781.17合计71.6276.5076.51表2上海重点产业资产比重变化情况单位:%行业2000.雏2005血2009丘石油加工及炼焦业1.512.702.1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6.476.877.46医药制造业1.951.911.74化学纤维制造业3.000.370.1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6.8710.967.9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010.960.96金属制品业3.123.112.95普通机械制造业5.588.04lO.8O专用设备制造业2.932.974.3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0.311O.5114.5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5.725.375.60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10.1315.2311.43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181.341.17 合计69.7870.3371.23表3上海重点产业劳动力比重变化情况单位:%行业2000丘2005血2009丘石油加工及炼焦业0.770.960.8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5.894.274.21医药制造业2.181.961.89化学纤维制造业1.75O.320.1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892.1O1.4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191.391.08金属制品业5.366.076.53普通机械制造业7.569.0810.18专用设备制造业5.064.215.3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7.957.179.1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7.377.838.84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5.9911.1512.8O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962.021.90合计57.9358.5364.32—14—2011年第6期豺芬位展升级过程之后,新一轮上海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主要特征是:提升,重构和持续发展.提升,是指上海工业产业结构升级需要推进三个层面的高端发展:?高端产品链环节.上海许多支柱产业,特别是外向型的加工贸易型产业,具有高端产业,高端产品和低端环节的发展特征,产业升级主要是从附加值较低的一般加工制造环节,向关键零部件,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中高端环节提升.?高端产品和工艺.在上海工业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主导地位的资金密集型重化工业,发达国家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在基于高新技术工艺的高端产品中具有竞争优势,而上海对关键技术的依附性,导致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低工艺技术的中低端产品中,产业升级的重点是发展具有较高工艺技术水平的高端产品.?高端新兴产业.新阶段的产业升级中,传统产业升级意义上的产业间升级也具有重要作用,只是这种产业间升级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高加工度产业和高技术密集产业比重提高的过程,而是体现国家战略的航空,航天等产业,以及处于高新技术前沿的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产业对上海在国际产业发展格局变动中占据有利位置,在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形成体现国家战略的产业主导力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工业产业支柱产业内部比较优势转换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工业结构升级主要不是培育新的主导产业实现主导产业的更替,而是实现产业内部的高端发展;上海国际大都市城市功能需要以产业分工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为基础,而三个层面的高端发展,是形成对产业体系的控制力和影响力,确立产业分工主导地位的重要途径.重构,是指上海工业产业三个层面的高端发展,需要在产业分工方式转变,产业分工关系调整和产业分工地位提升形成的产业分工重构中实现.三个层面的高端发展,决定了上海工业产业结构升级不仅是一个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提高竞争优势的过程,也不是单纯培育高端环节而放弃已具有发展优势的中低端发展,而是需要在引进,转移,重组等过程中推进产业分工格局重构,改变低端发展模式,确立高端发展优势,形成在产业分工体系中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持续发展,是指上海工业产业在高端发展中,推进发展模式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从规模速度型发展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形成主要由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的工业产业内生性可持续发展能力.(四)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与重点1.主要方向.(1)两种类型的产业内升级.一是外向型技术密集产业,通过产品链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的调整,改变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格局,推进产品链环节提升.产业升级的主要方向是从产品链的一般加工制造环节,向关键零部件,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环节提升.需要在两方面的产业分工调整中实现,一方面是在国际市场体系中从产品链的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转变,逐步形成在高端环节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水平分工和竞争关系,形成上海在上游环节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是在国内市场体系中形成新的垂直分工关系,在外资企业把低端环节转移到国内后发地区的过程中,上海需要通过高端环节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与国内后发地区形成新的垂直分工关系.二是资本技术密集型重化工业,推进从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的转变,在产业间同构中形成产业内的有效分工和错位发展,实现高端产品发展.产业升级的主要方向,是从低工艺技术,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的低端产品,向高新工艺技术,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的提升.产业升级的途径,是改变产业分工方式,从原来的产业间分工转变为产业内分工,包括产品间分工和产品内分工,形成在产业层面同构形式下的产品和产品链环节层面的垂直分工和错位发展.通过对外投资,开放性重组和环节外包等形式,把低端产品和低端的产品链环节转移出去,引进,培育和集一15—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转移趋势研究中发展高端产品和高端产品链环节,与国内其他地区从产业间的水平分工转变为产业内的垂直分工,在产业分工方式调整中推进产业分工地位提升,实现高端发展和产业升级.(2)两种类型的产业间升级.一是在新兴产业分工关系构建中提升产业间分工地位,推进高端新兴产业发展.上海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高端新兴产业发展为导向的产业间升级,需要紧跟国际前沿,以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为目标,根据自身优势,选择自己的优势领域,体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产业间结构升级思路,在新兴战略产业领域中构建新型的产业间分工关系,与发达国家错位发展,力求在未来高端产业的一些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体现国家竞争力和产业发展的主导力.二是在产品链环节分工中实现跨产业高端集聚,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上海建设国际性大都市和发展服务经济过程中,需要借鉴发达国家新的后工业化发展经验,在产品内分工体系构建中,推进制造业生产服务环节的跨产业集聚,特别是不同产业相同环节,主要是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环节的集聚发展,实现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主导的产业间升级,在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中,形成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3)产业内升级与产业间升级的融合互动.一是推进产品链环节提升中的产业间互动.主要表现为一个产业内产品链环节提升,带动相关产业中产品链环节的提升.比如在电子信息业中,Ic设计环节的发展,特别是与上海重点发展产业相关的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环节的发展,会带动下游集成电路运用产业(比如笔记本电脑,平板显示)中从加工组装环节向研发设计环节的产品链环节提升.二是产品链环节提升和高端产品发展的互动.上海的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在向高技术工艺和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发展的关键,是研发设计等高端产品链环节,需要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形成在关键核心技术等高端环节中的竞争优势,推动高端产品发展.同时,引进最先进技术发展最新高端产品,可以在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逐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进而掌握产业最新核心技术,形成在高端产品链环节的竞争优势,是一个高端产品带动产品链环节提升的发展过程.三是在高端产品链环节和高端产品发展中推进高端新兴产业发展.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端新兴产业发展中,需要以产品链环节提升和高端产品发展为基础,改变以往外向型产业从低端环节融入国际产业分工的发展模式,根据自身优势选择重点方向,在产品链高端环节和高端产品中与发达国家形成错位发展,占领产业制高点和发展前沿,形成从高端产品和高端环节切入的外向型发展战略,推进上海高端新兴产业发展.2.重点领域.外向型技术密集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在推进国际产业转移格局和产业分工关系的调整重构中,实现从产业链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的提升;资本技术密集型重化工业(钢铁工业,精细化工产业,汽车产业,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装备制造业),通过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调整产业分工格局,推进高端产品领域发展,确立支柱产业新的发展优势;新兴战略产业(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依托自身科技优势,在高端环节特别是研发设计等环节紧跟以致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探索从高端环节融人国际分工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新模式,确立上海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有利地位.二,上海产业对外转移的趋势特征(一)上海产业对外转移已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一16—2011年第6期钟霉雇1.通过产业转移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是重要的工业化发展特征.2O世纪中期以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通过对外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后发国家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推进自身工业化进程,已成为重要的工业化特征.第一次产业转移发生在20世纪5O年代,美国凭借其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全球领先地位,积极发展半导体,通讯,电子计算机等新兴技术密集型产业,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西德等国转移,实现了后工业阶段新的产业升级;日本,西德因为承接到美国的传统产业,在战后恢复中形成新的工业化过程.第二次产业转移发生在2O世纪60至80年代,美国,日本,西德等发达国家集中力量发展集成电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家用电器,汽车等附加值较高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将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由此实现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亚洲”四小龙”等亚洲新兴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进El替代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在出口导向战略下进人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第三次产业转移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和由此导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了发达国家的重化工业,美,日和欧洲国家大力发展微电子,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而将钢铁,造船和化工等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以及汽车,家电等部分技术密集产业向外转移,亚洲”四小龙”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积极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将失去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东盟国家,实现了产业升级.第四次产业转移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大力发展自身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将自身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向东盟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一阶段的产业转移带动了承接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如在东亚地区,传统的分工格局是日本将国内进入衰退阶段的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世纪60,70年代的纺织,服装,8O年代的家用电器等)先后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和东盟,然后再转移到中国沿海地区,呈现出产业梯度转移的特征.日本,亚洲”四小龙”,东盟,中国的经济,产业各处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以日本为”领头雁”的雁行发展格局和产业分工格局.2.通过产业对外转移推进结构升级是目前上海重要的工业化阶段性特征.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转向对外产业转移,是上海工业化重要的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立足于自身良好的工业发展基础,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经历了长时期的增长之后,上海工业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在继续承接国际高端产业转移的同时,需要根据自身发展条件的变化,特别是要素成本上升和资源环境容量限制等发展条件的变化,推进比较优势转换产业的对外转移,在产业转移中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推进新阶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产业对外转移实现产业分工重构,是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上海在新的发展阶段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目标,是建设与国际大都市城市功能相适应的产业支撑体系,关键是调整形成新的产业分工格局,确立上海在国内外产业分工格局中的控制力,影响力和主导性地位,需要通过上海产业对外转移,推进产业分工格局重构,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目标.3.上海产业转移的基本特征.一是产业转移进程加快.上海部分产业受土地,资源,交通,劳动力等成本上升的影响,在当地继续发展空间有限,因此积极探索对外产业转移和扩张,近年来上海对外投资快速增长,许多企业开始寻求在外地建立生产基地,产业对外转移对上海产业发展的影响日趋凸现.一】7一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转移趋势研究二是产业转移目标导向的多样化.产业转移不再是简单地转移劣势产业,而具有扩张规模,拓展市场,提升品牌,输出服务等多样化的需求和目标.三是产业转移主体多元化.不仅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具有跨地区规模扩张的强烈愿望,并通过直接投资,并购等多种方式实现产业转移.四是产业转移跨区域化.产业转移不再是简单地转移劳动密集型等低端产业,而是在转移中不断推进技术,装备,生产线的整体升级,同时从单纯的制造业转移转变为制造业,服务业和研发产业多领域转移的综合性转移.(二)上海产业对外转移的趋势与方向1.规模扩张型产业转移.规模扩张陛产业转移主要出现在规模经济性较强,产业关联度较大的资本技术密集型重化工业中,主要目标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外产业转移克服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实现规模扩张;二是在产业转移中深化产业关联,形成和强化上海产业在国内产业体系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上海具有长期发展优势的资本技术密集型重化工业,比如汽车,装备制造,钢铁,化工等,需要根据自身规模经济性较强,产业问关联程度较大的特征,在规模扩张中形成竞争优势.需要强。

《2024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制度分析——以上海为例》范文

《2024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制度分析——以上海为例》范文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制度分析——以上海为例》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上海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政策与人才优势,成为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典范。

本文将重点分析上海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的制度因素及其影响,探讨如何通过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创新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上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背景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结构体系。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上海通过调整产业布局、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融合等手段,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这一过程中,制度的作用不可忽视。

三、上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制度分析(一)政策制度政策制度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保障。

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政策措施,如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科技创新支持等。

这些政策不仅为产业升级提供了资金和技术的支持,还为吸引人才和外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法律制度法律制度在保障市场秩序、保护企业权益、促进公平竞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上海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例如,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通过制定环保法规,推动产业向绿色化、低碳化方向发展。

(三)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优化对于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通过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加强跨部门协同合作等方式,提高了政府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此外,上海还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四、上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实践与成效(一)实践案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例,上海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引进高层次人才、建设科技园区等措施,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例如,张江高科技园区在政策、法律和管理制度的支持下,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入驻,成为了上海乃至全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

(二)成效分析上海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需求分析

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需求分析

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劳 动力就业
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和 趋势
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和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市场的发展,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一方 面,农业生产的效率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程度逐渐加深;另一方面,农村二、 三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尤其是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的发展,为农村劳 动力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
2、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针对不同的地区和资源条件,推动多元化的产 业发展,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例如,可以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 商等新业态,以拓展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领域。
三、基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农村劳动力就业策略
3、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手段, 鼓励企业和个人在农村投资,尤其是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以增加农村劳动力 的就业机会。
三、基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农 村劳动力就业策略
三、基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农村劳动力就业策略
1、引导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为了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农村劳动力需 要提升自身的技能和知识水平。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培训项目,提高劳动力的 技能和知识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就业市场。
三、基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农村劳动力就业策略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首先, 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对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需求的历史和现状进行 深入了解。其次,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了解当前上海各行业劳 动力需求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最后,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以期发现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需求之间的内在。
四、结论
四、结论
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劳动力就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推动多元化的产业发展,完 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深化城乡融合发展等措施,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 业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上海产业比重变化趋势

上海产业比重变化趋势

上海产业比重变化趋势上海产业比重变化趋势引言: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其产业结构的变化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上海的产业比重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化。

本文将以时间为纵轴,从早期到现在,分析上海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并探讨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和对上海经济的影响。

一、早期上海的产业结构上海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经济实验区之一,其产业结构在上世纪初形成并且主要以服务业和外贸为主。

早期的上海主要以轻工业和贸易为主要产业,有着较强的制造业基础。

当时,由于国内市场不完善、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上海主要通过贸易与外国进行经济联系,依靠外贸业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二、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20世纪50年代-2008年)1.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上海的产业结构经历了大规模的调整。

在这个时期,由于中国的国家经济政策的转变,包括“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上海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国家主导的重工业和农业生产成为上海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轻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逐渐下降。

上海的制造业主要生产机械、冶金、化工等重工业产品,在全国有着重要的地位。

2. 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上海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推进,上海成为了重要的外商投资和外贸中心。

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使上海的制造业逐渐提升。

同时,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上海也逐渐开始重视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

这个时期,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逐渐显现,各类金融机构相继设立,推动了上海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3. 1990年代以后:上海的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升级。

进入21世纪以后,上海开始加大对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开始从传统的制造业向研发型制造业转型。

同时,上海继续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金融和现代物流服务。

这个时期,上海逐渐形成了制造业和服务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形成了产业融合和创新。

上海产业结构调整:成效、问题及政策建议

上海产业结构调整:成效、问题及政策建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和必要举措。

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有责任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走在全国前面。

“十三五”时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系统分析当前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和问题,探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上海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构调整的主要路径和具体措施,不仅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一、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效(一)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初步形成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上海加大服务经济的发展力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不仅明显超过第一、第二产业,而且持续高于GDP增速,服务业已成为上海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上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经济发展的排头兵,2014年,上海市GDP总量已居我国城市第一,亚洲第二。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市第一产业比重就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与90年代初的4%相比,近年来基本维持在0.5%左右,相关从业人员数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农副产品和畜禽产品数量逐年下降,少量水产品和特色产品数量(猕猴桃、肉鸽等)呈上升趋势,但整体上第一产业产值增长趋势下降较为明显;与第一产业相比,上海作为一个老牌工业基地,在目前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第二产业总体发展呈现平稳增长趋势,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近几年增速放缓;第三产业增速明显,1999年第三产业占上海GDP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年平均增速维持在10%上下。

从表1可以看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且幅度较大,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较高,1999年,第三产上海产业结构调整:成效、问题及政策建议昌忠泽(中央财经大学,北京100081)摘要:近年来,上海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初步形成,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内部结构高端化发展态势逐步显现,“四新”经济成为上海经济发展新亮点。

上海第三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影响因素研究

上海第三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影响因素研究

上海第三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报告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市的第三产业在结构调整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影响因素的制约。

因此,本文以上海市的第三产业结构调整成效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和对策,并通过相关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对该问题的解决方案。

二、论文主体1.上海市第三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上海市的第三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支撑城市经济的重要部分。

在结构调整方面,上海市政府也多次出台了相关政策和计划,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截至2019年,上海市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了69.3%,其中,现代服务业成为重要的增长点和引领产业,占总GDP比重达到了53.3%。

但是,这一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瓶颈和制约因素。

2.影响上海市第三产业结构调整成效的因素2.1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决定第三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市场需求乏力的情况下,第三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

上海市也出现了一些行业供过于求的情况,如旅游、文化等行业,导致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势头受到影响。

2.2投资力度的不足投资力度的不足也是制约第三产业调整的问题之一。

在第三产业的成长和发展中,投资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但是,由于投资可能会导致城市财政的负担和风险,政府投资往往不足以支持企业的持续发展。

2.3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也是影响第三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之一。

上海市的企业需求创新、追求卓越的意识不足,更多地倚赖于重复性的生产方式和既有的商业模式,导致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受到制约。

2.4管理体制不够灵活管理体制不够灵活也是影响第三产业调整的因素之一。

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和政府需要相应的管理和监管,但是传统的管理方式往往比较僵化,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需求。

2.5环境和资源约束环境和资源约束也是制约第三产业调整的重要因素,尤其在上海这样的城市中,缺乏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问题较为突出。

青浦 产业结构调整完成情况的公告

青浦 产业结构调整完成情况的公告

青浦产业结构调整完成情况的公告青浦产业结构调整完成情况的公告一、背景介绍青浦作为上海市的一个重要城区,其产业结构的调整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青浦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背景下,青浦政府积极开展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旨在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产业结构调整是指通过改变经济体系中各个行业的比重,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这一调整对于一个城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合理的产业结构可以提升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的增长。

调整产业结构可以提高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

优化产业结构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青浦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成果在经过多年的努力后,青浦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

在制造业方面,传统产业逐渐减少,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涌现,为青浦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服务业方面,青浦的金融、科技、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城区的功能提升和城市形象的塑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农业方面,青浦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写手,对于青浦产业结构调整的完成情况,我持乐观态度。

青浦的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与周边地区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

青浦政府高度重视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积极引导企业投资,提供优惠政策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青浦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总结与回顾青浦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

未来,青浦应继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提升产业链水平,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对青浦产业结构调整的完成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分享了个人观点和理解。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更全面、深刻地了解青浦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及能效指南(2014 版)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统计局上海市节能监察中心上海市能效中心编委会成员顾问:周波徐逸波编委会主任:李耀新王建平副主任:原清海杨莉编委会成员:侯金花吴金城刘慧倪前龙刘卫星徐海朱静蕾黄德马傅海楼振飞张忠成李贤葵魏玉剑俞增盛主编:原清海副主编:侯金花刘慧刘卫星徐海责任编辑:单丛利朱静蕾陶然黄德马编辑:-i—王茜茜秦宏波任庚坡郑东林朱冰张敏张麒顾海雯肖榕任春江刘珈铭王祺孟思齐巫蓓联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节能与综合利用处市经济信息化委结构调整推进处市统计局能源资源统计处市节能监察中心市能效中心电子邮箱:wangxx@联系电话:23112730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效,是上海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

为更好指导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效提升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指示精神,市经济信息化委会同市统计局编制了《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及能效指南》,把由限制类、淘汰类目录、产品能耗限额、设备能效限定值构成的“负面清单”与由能效标杆值、节能评价值、新建准入值、能效平均水平构成的“能效指南”有机整合,“负面清单”重点指向“压和减”,具有约束性、强制性,旨在推进产业转型调整,扩展产业升级新空间;“能效指南”重点指向“新和增”,具有指导性和前瞻性,旨在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负面清单”收录涉及化工、钢铁、有色、建材、机械等12 个行业、386 项限制类、淘汰类生产工艺、装备、产品指导目录,汇总107 项工业产品单耗限额值、569 项重点用能设备能效限定值,按照“高起点、高要求、高基准”的要求,新增和提升的条目横向比较全国最严。

该清单配套本市差别电价办法的实施,将进一步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发展空间。

“能效指南”遴选60 种工业产品117项国际国内能效标杆值,4 类非工业行业39项节能评价值,5类重点用能设备561项节能评价值,整理45 个工业产品单耗行业平均水平,及35 个大类行业、155 个中类行业的产值能效平均水平。

在聚焦工业的同时,引入了机关、医院、饭店、商场等行业的能效评价体系,增强了实用性。

编制《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及能效指南》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管理方式的探索性尝试,由于是首次编制发布,还有很多内容需要改进,希望使用本书的社会各界予以批评指正,使之不断充实完善,更加科学、实用,更好地指导本市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能效提升工作。

编者2014年5月目录一、限制类、淘汰类清单1.1说明.................................................. 1 ..1.2限制类................................................ 1..1.3淘汰类................................................ 6..二、产品单耗限额值2.1说明................................................ ..21-2.2产品单耗限额值........................................ . 21三、设备能效限定值3.1说明---------------------------------------------------- 6.2 3.2工业锅炉及蒸汽系统-------------------------------------- 6.2 3.3电动机及拖动系统---------------------------------------- 7.2 3.4暖通空调系统----------------------------------------- . 303.5照明系统--------------------------------------------- . 303.6空压机和压缩空气系统--------------------------------- . 41四、产品能效4.1说明--------------------------------------------------- 52.. 4.2工业主要行业产品能效-----------------------------------5.2. 4.2.1------------------------------------------------------------------ 产品单耗标杆值... ---5-24.2.2---------------------------------------------------------------------------------------- 产品单耗行业平均水平 ----------------------------------------------------5..64.3非工业主要行业能效--------------------------------------5.8五、设备能效节能评价值5.1说明-------------------------------------------------6..1.. 5.2工业锅炉及蒸汽系统---------------------------------- . -61.. 5.3电动机及拖动系统------------------------------------- 6..2.5.4暖通空调系统--------------------------------------- . -65.. 5.5照明系统----------------------------------------------6.5..5.6空压机和压缩空气系统--------------------------------- 7..6.六、产值能效6.1说明--------------------------------------------------- 876.2分类能效----------------------------------------------- 876.3各行业产值能效----------------------------------------- 886.4各行业主要能源比重------------------------------------- 100附录------------------------------------- . 112、限制类、淘汰类清单1.1说明本章主要涵盖了上海市化工、钢铁、有色、建材、机械等12个行业、386项限制类、淘汰类生产工艺、装备、产品指导目录,其中限制类83项、淘汰类303项。

1、编制依据。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部分工业行业淘汰类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上海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差别电价实施管理办法》等。

2、限制或淘汰期限。

条目后括号内年份为限制或淘汰期限,如“(2015年)”是指应于2015年底前限制或淘汰,未标年份的应立即限制或淘汰。

3、调整措施。

属于限制类、淘汰类的企业、工艺、装备、产品等,按规定实施差别电价政策。

列入淘汰类的,应按规定期限淘汰,届时一律不得生产、销售、使用和转移。

如企业未按规定实施整改,相关信息将记入该企业信用档案,提供给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1.2限制类限制类单列项目(仅涉及生产线、生产工艺、产品,未涉及具体指标值):1.3淘汰类淘汰类单列项目(仅涉及生产线、生产工艺、产品,未涉及具体指标值):、产品单耗限额值2.1说明本章主要涵盖粗钢、建筑卫生陶瓷、水泥、铜管等11项重点用能产品的107项产品单耗限额值。

1、数据来源。

能耗限额值取自国家及上海发布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的限定值。

当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限额值存在差异时,取两者中的较严指标。

表中加阴影的项目或数值为上海地方标准内容。

2、指标说明。

企业单位产品能耗(电耗)超过限额值一倍(含)以内的,比照限制类装置电价加价标准执行;单位产品能耗(电耗)超过限额值一倍以上的,比照淘汰类装置电价加价标准执行。

3、折标系数问题。

本章所采用的电力折标系数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用当量值,其它各能源品种的折标系数见附录。

2.2产品单耗限额值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103 104 107序号 105 106产能利用率:90% 产能利用率:80% 产能利用率:70% 产能利用率:60% 产能利用率:50% 产能利用率:40% 炉座公称容量:< 0.5吨炉座公称容量:0.75吨 炉座公称容量:1吨 炉座公称容量:1.5吨 炉座公称容量:3吨 炉座公称容量:〉5吨指标分类产能利用率:100% 指标单位 千瓦时/平 方厘米千瓦时/吨限额值1.2 1.35 1.5 1.65 1.8 1.95 2.1 610 600 590 570 560 540三、设备能效限定值3.1说明本章主要涵盖工业锅炉及蒸汽系统、电动机、暖通空调、照明系统、空压机和压缩空气系统等5大类重点用能设备、569项能效限定值。

1、数据来源。

设备能效限定值主要取自国家及地方相关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标准。

表中加阴影的项目或数值为上海地方标准内容。

2、指标说明。

能效水平达不到本章所列限定值的设备,应列入淘汰或替代范围。

3.2工业锅炉及蒸汽系统3.3电动机及拖动系统3.4暖通空调系统3.5照明系统164 单端荧光灯双管类初始光效RL、RBRN、RDIm/W四管类多管类101318262710131826271318263242576062708285120初始光效初始光效RR、RZRL、RBRN、RDRR、RZIm/WIm/W44505974626563676770707072606563645655636263546057605555595959595959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单端荧光灯多管类方形环①29形(卤粉)13182632425760627082851201016212428363810162124283638223240223240初始光效初始光效初始光效RL、RBRN、RDRR、RZRL、RBRN、RDRR、RZRL、RBRN、RDIm/WIm/WIm/W63626360606262626262626254565657626263616162666666664448525157603.6空压机和压缩空气系统四、产品能效4.1说明本章主要涵盖了石化、化工、钢铁、电力、建材等14个重点用能行业、60个重点产品(占规模以上工业用能的35%左右)的117个国际国内标杆值,45项产品单耗行业平均水平,市级机关、星级饭店、大型商业建筑、医院等4类非工业行业用能单位的39项能效评价合理值和先进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