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词汇解释
《语言学纲要》187个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187个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76723d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a.png)
《语言学纲要》187个名词解释1.语言学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和演变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提高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水平。
语言学分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个领域。
2.专语语言学(具体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它包括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两种。
总之,专语语言学只研究某一种语言。
★3.共时语言学是语言学的分支,从一个发展的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发展。
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4.历时语言学语言学的分支,又叫历史语言学,是从纵向发展的角度研究某种语言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的发展变化。
5.语文学又叫传统语言学,用于指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之前的语言研究,这时的语言研究尚未独立,语言学作为其他学科的附庸存在,语言研究的主要是为了阅读古籍和语言教学,从而为统治者治理国家或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服务。
☆6.“小学”在中国古代,“小学”先从教授字的形(六书)、音、义开始,就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统称为“小学”。
“小学”一直是经学的一部分,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三个分支学科。
☆7.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8.理论语言学是普通语言学的一个部分,与应用语言学相对。
理论语言学主要以语言系统的描写、语言运用机制、语言能力以及语言发展的历史为主要研究对象。
☆9.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应用的学科,实际上是一种交叉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
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是指语言教学(包括聋哑盲教学)、文字的创制和改革、正音正字、词典编撰等;广义的应用语言学还包括与计算机有关的机器翻译、情报检索、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10.历史比较语言学19世纪30年代兴起的一个语言学的重要流派,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具有共同母语的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它们的历史发展。
语言学名词
![语言学名词](https://img.taocdn.com/s3/m/4e79a6de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b1.png)
语言学名词语言学名词是用来描述和研究语言现象和语言结构的专门术语。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语言学名词及其解释:1. 语音学(Phonetics):研究语音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学科,包括音素的分类、语音能力和语音现象等。
2. 语音:语言中的基本声音单位,通过调节声带、口腔和喉咙等发音器官产生。
语音可以被分类为辅音和元音。
3. 辅音(Consonant):通过喉咙、口腔和鼻腔等部位的阻碍或摩擦,产生的声音单位。
4. 元音(Vowel):发音器官不受阻碍或摩擦,使空气顺畅通过口腔而产生的声音单位。
5. 语音形式学(Phonology):研究语音符号在特定语言中的组合和分布规律的学科。
6. 语音规则(Phonological rules):用来描述声音变化和音系结构的一套规则。
7. 语法学(Grammar):研究语言结构和组织的学科,包括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
8. 句法(Syntax):研究句子结构和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句子的形式和结构组织。
9. 语义(Semantics):研究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和含义的学科。
10. 语用学(Pragmatics):研究语言在特定语用背景下的使用和理解方式。
11. 词汇学(Lexicology):研究词汇的起源、结构、使用和意义等方面。
12. 词(Word):语言中的基本意义单位,具有独立的意义和语法功能。
13. 词法(Morphology):研究词的内部结构、形态变化和构词法的学科。
14. 语素(Morpheme):语言中的最小意义单位,可以独立存在或者是其他词的构成组成部分。
15. 词义(Word meaning):词语所表达的概念或事物的内涵。
16. 语篇(Discourse):由句子和词组组成的扩展语言单位,表达完整的意义。
17. 修辞学(Rhetoric):研究语言如何用于说服和交流的学科。
18. 语族(Language family):具有共同源头和结构相似的一组语言。
语言学概论 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876433bee06eff9aef807b9.png)
任意性:音义(或内容和形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线条性:当符号和符号组合形成更大的单位时,只能在一条线上延伸,不能在两位的面上或三维的立体空间展开。
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切换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通过语素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是对语言中的音素进行归并的结果。
音节:音位可以组成音节,音节是在发音时肌肉一次紧张形成的语音片段,音节是语音结构上的最小单位,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
语素: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也就是说他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物。
确立音位的原则:对立原则,互补相似原则,随意替换性原则。
词: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作用的语言单位。
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合成词:由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语法意义:是语法单位在组合和聚合中产生的关系意义。
语法范畴:是把语法意义概括起来的更大的类型,语法范畴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法手段表现出来。
(数,格,性,人称,时,体)词的基本组合类型: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连动,兼语,复指,的字结构)传统划分词类的标准主要有:意义标准,形态标准,结合能力标准。
义素:是构成词义的基本要素。
歧义:句子的表达形式相同,但意义不同产生歧义的原因:词汇因素,语法因素,语义音素。
共同语:民族内部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叫做共同语语音的演变规律:浊音清化,腭化规律,古无轻唇音,浊上归去。
语音演变规律有三个特点:1.条件性,语音演变规律要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弱化和浊音清化的条件;2.时间性,语音演变规律指在一段时间内起作用。
3.地域性,语音演变只在一定的地域内进行。
词义演变的原因:1.社会的发展引起词义的变化 2.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深化引起词义的变化 3.词与词之间相互影响引起词义的变化。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精选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4fdfa61cff00bed5b9f31d0f.png)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精选应用语言学: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能指: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即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所指:就是能指成分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书面语:是指有形的书面语言,即文字记录的语言的书面形式结构主义语言学:指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使语言学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符号:是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组合关系:也可以称为句段关系,体现为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也体现在互相关联的语言单位组合而成的整体之中。
理论语言学:指侧重从理论探讨研究语言的语言学语言学:是指研究语言的学科普通语言学:指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聚合关系: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之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
这种关系称为聚合关系,或者称为联想关系语音:是指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着一定的意义,并作为语言符号系统载体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音长:指声音的长短,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基音:在符合声波中有一个频率最低的振动,由它发出的声音叫基音陪音:符合波中除去基音外,由其他振动发出的声音叫陪音音质:又叫音色。
指声音的个性或特色,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音高: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的大小决定音强:指声音的强弱,由振幅的大小决定频率:指发音体在每一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响度:指人们听觉上所感到的声音的强弱乐音:当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之间存在着整倍数的比例关系时,会形成一种复杂而有规则的,具有周期性重复特征的声波形式,这种声音叫做乐音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变化的实际情况,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音质音位:指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非音质因为:指通过音高,音强,音长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音位变体:指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音位的条件变体: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调类: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声调的类别,也就是把单念时相同的调值归纳在一起而建立起来的类噪音:如果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之间不存在整倍数的比列关系,就会形成一种杂乱无章的不规则的声波形式,这种声音叫做噪音开音节:指以元音收尾的音节闭音节:指以辅音收尾的音节韵腹:指韵母中开口度最大或听起来最响的成分,是韵母的核心韵头:又叫介音,是韵母中位于韵腹之前的成分词重音:指出现在多音节单词中的重音,是词的语音形式的一部分句重音:指出现在句子中的重音,是句子语音形式的一部分固定重音:指不同词里的重音都落在词的同一位置上的词重音自由重音:也叫不固定重音或移动重音。
语言学名词解释
![语言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2bc9cb3fd0a79563c1e7282.png)
1.语言: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的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体系。
2.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是综合各种具体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3.言语:就是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中为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而对语言的使用•4.语言符号:用一定的声音形式去标记某种事物或者思想从而获得意义的符号5.语言的演变:指语言中新的语言要素的产生和旧的语言要素的消亡,有时导致语言系统变得不同。
6.民族共同语:一个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7.亲属语言:•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若干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这些语就是亲属语言。
8.语言的接触:指说不同语言的人在口头上或书面上经常交往所引起的•语言上的相互影响9.语素: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10.音节:发音器官肌肉紧张度和语音响度增减过程形成的语音单位。
即语音上最小的使用单位11.音素:音节中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12.音标:专门用来记录语音的符号13.音位:一种具体语言或方言中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14.义素:就是对词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以后得到的最小的语义单位。
即词义的区别特征。
15.前提义素:与临界词共同的义素,是确定该词义与临界词义有共同联系的义素16.义素分析:就是把词义分割成最小的对立成分,从而描写其相互关系17.语义场:由具有某些共同义素的一群词类聚而成的场。
18.词: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19.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20.合成词:由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21.心理语言学:研究语言行为和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的语言学22.社会语言学: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社会上的形形色色的语言变异等问题23.历史比较语言学:利用几种语言反映在语音上的对应规律去追溯它们的亲属关系的语言学24.描写语言学:对具体语言进行断代描写的语言学25.•对比语言学: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语言的构造要素进行比较的语言学26.组合关系:指两个以上相连续的语言符号组合而成的线性关系。
语言学纲要综合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综合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281c674f01dc281e53af07b.png)
第三章语音语音: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发出、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具体语言中能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音节:从听觉上自然感受到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高:声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形状及振动频率快慢决定的。
音重:声音的强弱,它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而振幅的大小与发音时用力大小有关。
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的长短。
音质:也叫音色,指声音的品质或个性。
元音:肺部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使声带发生振动然后让气流毫无阻碍地通过声道发出的声音。
辅音:气流在声道中受到阻碍并且克服这种阻碍而发出的声音。
塞音:又叫闭塞音,发音器官的某两部分紧紧靠拢,完全堵塞气流通道,除阻时阻碍突然放开,气流骤然冲出,就产生塞音。
如[p,t,k,p',t',k',b,d,g]这些音都是塞音擦音:口腔通道缩小,气流从中挤出而发的辅音,如普通话语音中的f,s,sh 等,英语中的[f],[v],等。
塞擦音:由塞音和擦音紧密结合而构成的一种辅音。
发音时,最初形成阻碍的部分完全闭塞,随后渐渐打开闭塞部位,让气流从间隙中摩擦而出。
如普通话音的z,c,zh,ch,j,q。
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的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
(具体见书P67)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角度来分析的音位。
非音质音位: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叫做非音质单位。
区别特征: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
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叫语流音变。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第四章语法语素: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语法单位。
词:词是语言中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
词组:词组是词的组合,它是句子里面作用相当于词而本身又是由词组成的大于词的单位。
语言学名词解释
![语言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d5337c6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6c.png)
(一)名词解释1.语言学: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以及语言研究成果的应用问题,等等。
分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个领域。
2.“小学”:在中国古代,小学先从教授字的形(六书)、音、义开始,就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统称为小学。
小学一直是经学的一部分,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三个分支学科。
3.非语言交际工具或副语言交际工具: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不但动嘴,而且脸部的表情、手的动作、乃至整个躯体的姿态等非语言的东西也都参加进来。
我们这些非语言的交际工具称为副语言交际工具。
副语言交际工具的使用范围非常有限,只能起辅助性的交际作用,以补充语言交际的某些不足。
4.辅助性交际工具:指的文字、旗语、电报代码等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交际工具。
这些交际工具若离开语言就不能独立存在。
其特点是:都有特殊的服务领域,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
5.符号:符号,就是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记号,它是由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标记和记号。
6.符号的任意性: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本质特征之一。
其含义是: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并非是本质的,必然的,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一种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形式,而不用那种声音形式,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
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也没有必然联系。
7.语言符号:特定语言系统中作为音义结合体的语言单位称为语言符号。
与一般符号相比,语言符号的主要特点是:音义结合的任意性、能指的线性特征、所指组合的层次性等等。
8.语言的层级体系:语言的层级体系: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一种语言的音位的数目虽然只有几十个,却能构成数目众多的组合。
这些组合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
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
第一级是语素,意义在这里被装进形式的口袋,成了音义结合的最小的符号。
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语言学名词解释
![语言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8112a9f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d.png)
名词解释1.语言学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
语言,是人们在社会中普遍掌握的一种工具。
人们很早就开始了对语言的研究,并逐步地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
语言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描述和分析客观存在的语言事实,通过这种事实的描述和分析,探讨并揭示语言的发展规律,以此指导人们的语言实践,使人们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语言,让语言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更大的效益。
2.普通语言学以人类所有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语言共有规律,从而形成语言的普遍理论,又叫一般语言学。
语言学概论就是普通语言学的入门课。
普通语言学着重研究人类语言的普遍性质、一般结构与规律,探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及语言学的构成与性质等问题。
它是对个别语言学研究成果的综合概况,是在各种语言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个别语言学是普通语言学的基础。
3.国际音标制定的原则p75一个因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因素。
4.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语素可以组合成合成词,有的可以单独成词。
哥本哈根学派产生以1931年哥本哈根语言学会的成立为标志,主要代表人物是丹麦语言学家乌尔达尔、叶尔姆斯列夫。
把索绪尔的语言符号说发展到极端,认为语言只是一种语音和语义构成的符号,承认语言是价值的系统。
6.乔姆斯基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1957年出版《句法结构》,标志着转换生成语言学的诞生,被称为针对结构主义的一次革命——乔姆斯基革命。
7.社会性方言指生活在同一社会的人们由于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以及受教育的程度的差别而形成不同群体所使用的语言,它是在全民语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
8.语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并能起社会交际作用的声音。
9.美国描写语言学派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在美国的代表流派,强调语言结构的系统性,着重结构形式的描写,代表人物,鲍斯、布龙菲尔德、萨皮尔。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55b021b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dc.png)
1、语言:语言是一种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知的工具.2、言语活动:就是运用语汇材料和语法规则交流思想的活动,简言之就是说话.3、自然语言:是由社会群体在日常交际活动中自然形成的语言,如汉语、英语等.4、人工语言:由个别人人工设计出来的语言严格的说是副语言.5、音位:是某种语言或方言中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6、音节:一种语言中的音位和音位组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最基本的自然音节,这就是音节.7、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8、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9、句子:最小的语言交际单位.10、基本语汇:是语汇系统中具备全民性、常用性和稳固性的词语.11、非基本语汇:缺乏全民性或常用性或稳固性的词语都属于非基本语汇.12、通用语汇:是不受使用者和使用场合限制的语汇.13、专用语汇:是某些特定的区域、社群中的人们所使用的词语,或在特定的使用场合使用的词语.14、传承语汇:是从古至今一直沿用下来的词语.15、组合关系:若干较小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较大的语言单位,其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又称线性序列关系.16、结构类:组合关系也就是结构关系,有相同组合关系的语言单位构成的类,就是结构类.17、聚合关系:具有相同组合功能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又称联想关系.18、功能类:具有相同聚合关系的语言单位,就构成某种聚合类,即功能类.19、语音:是在人类大脑神经支配下由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一定意义并能为人们所理解的声音.20、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21、音质音位:一般把从音素的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音位叫做音质音位,因为它占有一个时段,所以也叫音段音位.22、非音质音位:语流中音高、音强、音长这些非音质特征也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由这些音律形式构成的音位叫做非音质音位.23、音位变体:属于同一个音位的不同语音形式,就是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24、条件变体:是指那些出现条件受环境限制的音位变体,即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只出现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下,处于互补分布的状态.25、自由变体:是指那些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可以无条件变读的音位变体,即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可以自由替换,它们的差别不会造成意义的改变.26、语音特征:是指不同的因素或者音位之间相互区别的发音特征.27、音素的发音特征:人类语言中的一个音素区别于其他音素的语音特征就是音素的发音特征.28、音位的区别特征:某种具体语言中某个音位区别于其他音位的语音特征叫做音位的区别特征.29、羡余特征:一种语言的非区别性特征又叫羡余特征.30、领音:是音节中最响开口最大的音.31、起首音:是音节开头的非领音.32、收尾音:是音节末尾的非领音.33、过渡音:是领音与起首音或收尾音之间的音.34、复元音:同一个音节中相连的几个元音复合而成的一组元音就是复元音.35、复辅音:同一个音节中相连的几个辅音复合而成的一组辅音就是复辅音.36、韵律特征:指的是语音中除了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也称音律形式.37、重音:指音节组合中某个或某些音节中音强、音高、音长等比较突出得现象.38、轻音:指音节组合中某个音节听上去比较微弱的现象.39、固定重音:有的语言中重音是在词的音节中确定的位次上,这种重音类型是固定重音.40、自由重音:有的语言中重音所处的位次在不同的词里是不一样的,这种重音类型是自由重音.41、调核:位于语句中作为语义中心的那个词的重读音节上.42、调头:包括从语调中的第一个重读的高调音节开始到调核前的所有音节.43、调冠:包括调头前的所有音节.44、调尾:是调核后面的音节.45、语流音变:就是指在连续的语流中某些语音成分受前后语音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化的现象.46、同化:就是一个音位影响另外一个音位,使它变成跟自己相同或相近的音位.47、异化:就是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位组合在一起,其中一个音位变成为不相同或不相似的音位.48、弱化:就是在连续发音时,有些音位的发音变弱的现象.49、脱落:就是在连续发音时,有的音位减少的现象.50、增音:为了发音方便,在语流中增加某种原本没有的语音成分,就是增音.51、历史音变:是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所发生的语音变化.52、音位的合并:是指在语音演变过程中两个或多个音位逐渐归并为一个音位.53、音位的分化:是在语音发展过程中一个音位逐渐演变成两个或多个音位.54、音位的转换:是指原有的一个或一组音位向另一个或另一组音位转变,这种转变一般是有规律的.55、音位的补偿:是指一种语言中原有的音位消失后,出现其他的音位进行补充,以保持语音系统的完整.56、语义:是客观事物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即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的认识,这种认识用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就是语义.57、语言意义:是词语在语言系统中的概括的、一般的、固有的意义.58、言语意义:是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具体的、特殊的、临时的意义.59、语汇意义:是词语在语汇系统中的独立的意义.60、语法意义:是词语在语法系统只得关系意义或功能意义等.61、概念意义:又称理性意义、指称意义,是人们对所指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概括认识.62、通俗意义:是一般人对所指对象的一般性特征的认识,往往只反映事物外部的非本质特征,比较抽象、模糊.63、专门意义:是具备某种专门知识的人对所指对象的特殊认识,往往反映事物内部的本质特征,比较深刻、明确.64、附加意义:是词语所体现的各种联想意义或色彩意味.65、评价意义:是词语所反映出来的说话人对所指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感情态度.66、形象意义:又称形象色彩,是由造词理据引起的,对事物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想.67、文化意义:又称文化色彩,是由造词理据体现的,对相关事物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意趣情调的联想.68、语体意义:又称语体色彩或风格意义,是某些词语由于常常用于某种特定的语体而形成的某种风格色彩.69、显性评价意义:又称感情意义或感情色彩,反映说话人对所指对象的明显褒贬态度,大体上分为褒义和贬义两种.70、隐形评价意义:又称含蓄意义或内涵意义,是说话人对所指对象的委婉含蓄的评价,也反映人们对所指对象的非本质的偶有性质的主观认识.71、义项:又称义位,是由语汇形式表示的、独立的、概括的、固定的语义单位.72、义素:是构成义项的语义成分,是从一组相关的词语中抽象出来的区别性语义特征,又叫语义成分、语义特征、语义标示、语义原子等等.73、义丛:是由一般短语表示的语义单位,是由若干义项组合而成的.74、表述:是由句子表示的语义单位.75、语义场:若干具有共同核心义素的词语以义项为单位构成的聚合体,就是语义场,又叫词汇场,有时简称义场或词场.76、核心义素:就是指表示事物、动作所属类别或性状所属方面的义素,即名词中表示“类属”的义素,动词中表示“动作”的义素,形容词中表示“方面”的义素.77、二元义场:由两个同级词语以义项为单位构成的义场就是二元义场.78、多元义场:由三个或更多的同级词语以义项为单位构成的义场,就是三元义场.79、关系型二元义场:表示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二元义场,就是关系型二元义场,可以简称关系义场.80、异质型二元义场:表示事物之间不同性质的二元义场,就是异质型二元义场,可以简称异质义场.81、有序型多元义场:义项之间有大小、先后、高低等顺序等级关系的多元义场,就是有序型多元义场,可以简称有序义场或顺序义场.82、无序型多元义场:义项之间没有顺序等级关系的多元义场,就是无序型多元义场,可以简称无序义场.83、上下义关系:就是逻辑上的属种关系.具有属种关系的一组词是上下义词,其中表示属概念的词是上义词,表示种概念的词是下义词.84、总分关系:是词语所指对象之间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具有整体部分关系的一组词是总分词,其中表示整体的词是总义词,表示部分的词是分义词.85、同义词:语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之间的关系是同义关系,具有同义关系的一组词是同义词.86、反义词:语汇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语之间的关系是反义关系,具有反义关系的一组词是反义词.87、直接类义词:属于同级语义场,具有共同的直接上位概念的类义词是直接类义词.88、间接类义词:没有共同的直接上位概念,不属于同级语义场的类义词是间接类义词.89、本义:是多义词语各个义项中最早的义项,也是其他义项形成的基础.90、派生义:是直接或间接从本义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意义.91、引申义:是通过事物现象之间的相关性联系派生出来的意义.92、比喻义:是通过事物现象之间的相似性联系派生出来的意义.93、述谓结构: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谓项组成.94、谓词:是句义的核心成分,一般就是句子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或是某些动词形容词短语.95、谓项:是与谓词发生直接语义关系的语法成分,一般是名词性成分,是句子的主语、宾语或介词的宾语.96、格:述谓结构中,谓项与谓词的语义关系,一般称为“格”或“角色”.97、格标记:格关系有时可用虚词标明,一般称为“格标记”,格标一般是介词.98、语义指向:是句子中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主要指非连续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99、语法形式: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又称语法手段.100、语法意义:是由语法形式表示的、反映词语的组合方式和组合功能、表达功能等的高度抽象的意义.111、语法范畴:广义的语法范畴是各种语法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狭义的语法范畴是由词的形态变化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又称形态语法范畴或形态范畴.112、成词语素:是能单独成词的语素.113、不成词语素:是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114、自由语素:是能单说单独成句的语素.115、粘着语素:是不能单说的语素.116、定位语素:是构词或造句时位置固定,总在别的语素前边或后边. 117、不定位语素:是构词或造句时位置不固定,有时在前边,有时在后边.118、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119、合成词:是由几个语素构成的词.120、复合词:由几个词根复合而成的词是复合词.121、派生词:由词根附加词缀派生出来的词是派生词.122、词组:词和词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起来,就是短语,又叫词组. 123、复句:是由两个或更多的单句结构复合而成的.124、语段:是由语义上相互联系的若干句子,围绕一个语义中心组织起来的句子组合.125、关联词语:是语段中专门或主要用来连接各句,标明各句之间的语义关系的词语,是最重要的关联手段之一.126、文字的改革和规范:文字在发展演变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问题,影响社会交际.为了让文字更好地适应语言的发展和社会交际的需要,人们需要对文字进行人为地干预,这就是文字的改革和规范.127、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视觉符号系统,文字是以字符为元素构成的符号系统.128、意音文字:字符既有表意符号,又有表音符号.一个字一般代表一个词或一个语素.129:表音文字:全部字符都是音符的文字,也叫拼音文字.表音文字的字符一般称为字母,一个字母一般代表一个语音单位:音素音位或音节. 130、表词文字:一个字符一般表示一个词.131、语素文字:一个字符一般表示一个语素.132、音节文字:一个字符表示一个音节.133、音素文字:一个字符一般表示一个音素音位,也称作音位文字.134、语言运用:简称语用,是指交际双方在一定的场合,为着一定的目的,以某种方式进行的话语表达和话语理解的活动.135、语言环境:狭义的语境是言语内部的上下文或说话的前言后语;广义的语境既可以指狭义的语境的内容,也可以包括言语外部的时间、空间等自然和社会环境.136、直接言语行为:说话人采用某种行事行为的表达方式来实现其自身预期所能实现的意图,这就是直接言语行为.137、间接言语行为:是一种行事行为的形式表示另一种行事行为. 138、会话:是由一个以上的人参加的交替说话的言语交际活动.139、话轮:是会话局部结构中的最小单位.它指一个说话者在会话过程中从开始说话到停止说话或者被别人打断、替代为止所说的话.140、话轮对:是由不同的交际者各自所说的两个或多个话轮交替组合构成的一个引答结构.141、转换关联位置:指一个话轮单位可以识别的终止位置.142、分支系列:在话轮对中,常常出现重叠、打断、停顿、沉默或修正等现象.这种现象好比是节外生枝,所以称为分支系列. 143、已知信息:或称旧信息指说话人认定他所传递的信息是听话人已知的.114、未知信息:或称信息指说话人认定他所传递的信息是听话人未知的.115、焦点:是话语的表达重心或者说表达的重点.在会话结构中,说话人传递的信息强度最高的部分就是焦点.116、预设:是发话人为了保证自己话语的合适性,在组织话语时对会话双方的背景知识所作的假设.117、预设触发语:预设是由话语中某些特定的词语引发出来的,这些引发预设的词语称为预设触发语.118、指示语:是话语中跟语境相联系的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也就是说涉及到话语所谈论的事物、事件以及它们在时空中的存在方式、运动方式等问题.119、语言的分化:是指一种语言分化为不同的变体或一种语言分化为几种不同的语言.120、社会方言:使用同一种语言的社会成员,因阶层、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宗教等社会因素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社会群体,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使用语言有各种差异,这些差异就是同一种语言的社会变体,一般称为社会方言. 121、阶层语:不同的社会阶层使用的特殊的语言形式叫做阶层语. 122、行业语:是一个行业内部的成员使用而其他行业的人不用或很少使用的特殊用语,一般也称为“行话”.123、隐语:是某些社会群体为了保密在内部成员使用的一些特殊语言形式.124、宗教用语:是某些宗教团体使用而其他人不用或很少使用的特殊用语.125、帮会用语:是某些公开帮会组织使用而其他人不用或很少使用的词语.126、地域方言:是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所形成的变体.127、亲属语言:由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不同语言,叫亲属语言.128、亲属语言的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和亲属关系的远近可以对语言进行分类,这种分类叫语言的谱系分类,也叫语言的发生学分类.129、语言接触:是指不同的民族之间相互交往,使不同的语言相互影响. 130、语言要素的借用:是指一种语言借用其他语言中的某些语汇成分、语音成分和语法成分.131、回借:是指有的词本来是借出的,后来又从其他语言再借回来. 132、转借:是指甲语言的词借给乙语言,又由乙语言再借给丙语言. 133、语言共用:在语言接触的过程中,一个民族或一个语言集团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就是语言共用.134、语言转用:是某个民族或某民族中一部分人因为杂居、通婚或较先进文化或生产力的吸引放弃原民族的语言而专用其他民族的语言.135、借音:是指借用外族词语的读音而形成的借词.136、借形:是指直接借用源语言的书写形式形成借词.137、多语共用:是指同一语言社团或个体同时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现象,一般也叫双语现象或多语现象.138、社团双语:是指在一个语言社团中通行两种或多种语言.139、个人双语:是指某社团的一些成语能讲两种或多种语言.140、自然双语:常指在统一主权的国家内的少数民族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在说本族语同时,又能自然地使用某一民族通常是主体民族的语言现象.141、人为双语:常常表现为入侵者强行推广宗主国的语言而形成的一种双语现象.142、语言融合:又叫语言同化或者语言替换,是指一种语言取代其他语言,成为不同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143、自愿融合:是指有的民族在长期的语言接触中自觉自愿地放弃本民族的语言而选用其他民族的语言.144、被迫融合:是指有的民族本意是像保持本民族的语言,但由于与其接触的民族在经济、文化及人口数量占有相当的优势,从而使其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语言而选用其他民族的语言的现象.145、语言混用:一种语言被其他民族借用并且加以改造,形成一种“拼凑”起来的新语言,这种现象就是语言混合,这种语言就是混合语.146、皮钦语:又称“洋泾浜语”洋泾浜是旧时上海外滩的一个地名,为当时外商聚集之地,在当地人和外国人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临时混合语,称为“洋泾浜语”.147、克里奥尔语:是正式混合语,一般是从皮钦语发展而来的.如果皮钦语因为种种原因得到了发展,语言混合的程度较深,时间较长,语汇不断增加,语法规则不断完善,被有的族群作为母语来学习和使用,或者获得官方语言的地位,就成为克里奥尔语.148、言语生成:指的是人们利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过程,包括口头语言的生成和书面语言的生成两个方面.149、言语理解:指的是听话者利用自己的认知结构、语言知识对输入的信息作出分析并进而揭示其言语意义的过程.150、句子理解:是指在词语检索所获得的信息的基础上,听话者建立句子结构并根据句法的语义的或语境的相关支持来获取整个句子的意义.151、图式:是人们头脑中对于各种事物进行整理、类化而形成的结构模式.152、语言规划:是国家或社会团体为了解决在语言交际中出现的问题,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语言文字应用进行各种干预的统称.。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07ed752ad02de80d4d84033.png)
名词解释1、口语:口语是语言的有声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产生的基础,相对于书面语是第一性的。
2、书面语:书面语是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之一,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相对于口语是第二性的,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3、语言: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4、言语:是个人说的行为(说话)和结果(所说的话)。
5、符号: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6、能指: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
7、所指:是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
8、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
9、语言符号的强制性:指语言符号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不能任意改变的。
10、聚合关系: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
11、组合关系:在语言结构的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
12、普通语言学:指从理论上研究人类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的一门语言学分支学科。
它以一般语言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13、理论语言学:指从理论上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等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以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一般语言学。
14、应用语言学:指运用语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其他学科领域的各种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可分为狭义应用语言学和广义应用语言学。
(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
)15、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语言学名词解释汇总
![语言学名词解释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fff0a3d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2a.png)
语言学名词解释汇总
以下是一些语言学常用的术语及其解释:
1. 语言:人类特有的沟通工具,通过语音或其他形式传递信息。
2. 语音:语言中的声音单元,用来进行交流和表达意思。
3. 语法:语言中组织和表达意义的结构体系。
4. 词汇:语言中的单词和词组。
5. 语义学:研究词汇和句子的意义和推理。
6. 句法:语言中句子的结构和组成方式。
7. 语用学:研究语言使用的情境和目的。
8. 方言:语言的地区变体。
9. 双关语:一个词或短语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
10. 偏见:对某些人群或事物的主观偏好或偏见。
11. 语音学:研究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的学科。
12. 语素:一个词中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
13. 外语:一个人不作为母语使用的语言。
14. 语义角色:句子中表示动作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的角色。
15. 同音异义词:发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词。
16. 语体:语言在不同社会和文化环境下的变体。
17. 口音:由不同语音特征引起的发音差异。
18. 父语:一个人从小学习和使用的第一种语言。
19. 旁观者理论:社会心理学概念,指的是观察者对特定语言
和文化的理解。
20. 叙事学:研究叙述结构和故事生成的学科。
这只是一些常用的语言学术语,语言学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学科,还有很多其他的术语可供学习和研究。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f3166e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65.png)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第一章 语言和语言学语言和语言学1.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2.符号是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意义的结合体。
3.能指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即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4.所指是语言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
.所指是语言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
5.理论语言学是指侧重语言理论探讨的语言学学科。
6.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学。
7.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指由索绪尔创立的研究语言学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的语言学。
第二章第二章 语音语音1. 振幅是指发音体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偏移距离。
2. 频率是指发音体在每一秒钟内振动的次数。
3. 一般的声音都是由发音体发出的一系列频率、一般的声音都是由发音体发出的一系列频率、振幅各不相同的振动复合而成的,振幅各不相同的振动复合而成的,振幅各不相同的振动复合而成的,其中频率最低的其中频率最低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做“基音”。
4. 一般的声音都是由发音体发出的一系列频率、一般的声音都是由发音体发出的一系列频率、振幅各不相同的振动复合而成的,振幅各不相同的振动复合而成的,振幅各不相同的振动复合而成的,其中频率最低的其中频率最低的振动以外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做“陪音”。
5. 口音是指在发音时,软腭和小舌向后上升并抵住喉壁时,通向鼻腔的通道被堵塞,气流只能从口腔呼出,这样发出的音叫口音。
腔呼出,这样发出的音叫口音。
6. 鼻音是指在发音时,软腭和小舌下垂,通向鼻腔的通路被打开,口腔内形成某种阻碍,以致气流无法通过,气流就完全从鼻腔呼出,这样发出的音叫鼻音。
7. 鼻化音是指在发音时,软腭和小舌下垂,通向鼻腔的通路被打开,口腔内也未形成任何阻碍,气流同时从鼻腔和口腔呼出,这样发出的音叫鼻化音。
8. 主动发音器官是指人类能够活动的发音器。
语言学名词解释
![语言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438b67afc4ffe473368abbd.png)
语言学相关名词解释1.方言:通常指地域方言,它是全民族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族语言的分支。
2.亲属语言:是语言分化的产物,凡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若干语言都是亲属语言。
3.社会方言:一种语言或地域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会群体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被称为“社会方言”。
在一个语言社会中,不同的人说话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语言变体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的语言变体和特点又同说话人的社会特征相关联,同一定的社群联系在一起,这种语言或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群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被称之为社会方言。
4.语系:谱系分类中最大的类,凡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都属于同一语系。
8.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
(10.地域方言: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或变体。
13.借词:也叫外来词,主要指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都来自外语的词。
14.仿译词:意译词的一种,指那些用本民族语言的语素逐一翻译原词语的各个成分,不但把原词语的意义,而且把原词语的内部结构形式也移植过来的那些词。
15.意译词:词的语音形式和构词方式是本民族语言的,词义来自外语的词。
16.双语现象:一个社会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它是民族的接触、尤其是民族杂居的产物。
>17.语言转用:指一种语言取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18.洋泾浜语:这是汉语对混杂语言的称呼,指母语不同的人在相互交际时所使用的两种或多种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
19.克里奥耳语:作用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
20.双言现象: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方言功分别使用共同语和方言的社会现象。
22.非克里奥耳化:克里奥耳语向基础语言的方向发展,使两种语言越来越接近,甚至使克里奥耳语为基础语言的一种变体的现象和过程被称之为非克里奥耳化。
《23.语言规划: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
词汇的意思解释
![词汇的意思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3d9327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56.png)
词汇的意思解释
词汇是一门语言的基础元素,是指一种语言中使用的词和短语。
它们被广泛地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是人们交流思想和感情的重要工具。
词汇的分类
在语言学中,词汇可以分为多个类型,其中最常见的包括:
•名词:表示人、事物、动物、地点、概念等东西的名称。
•动词:表示动作、状态或发生的过程。
•形容词:用于描述或修饰名词或代词。
•副词:用于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并指出它们的时间、频率、程度或方式。
•代词:代替或指示名词或名词短语的词语。
•介词:用于连接两个单词或短语,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连词:用于连接句子或短语,指明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词汇的意义
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词汇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使用方式,可以帮助人们交流和表达情感和思想。
在学习语言时,掌握词汇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总结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元素,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和连词等类型。
它们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使用方式,对于语言的学习和交流都非常重要。
语言学概论--第四章 词汇
![语言学概论--第四章 词汇](https://img.taocdn.com/s3/m/c29d5361a45177232f60a2ba.png)
注
意
一定要把“词”和“词汇” 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词汇是 词和固定短语的“总汇”,不 是单指个别的词语,而是指词 的集合。有人从网上对1999年 到2002年共四年的《人民日报》 中的“词汇”一词的使用情况 进行了统计,共检索出包含 “词汇”的用例172例,使用规 范的例句只有45个。
应当指出的是,“词汇”作为 语言学专业术语,其内涵也不是单 一的。它可以指一种语言中所有词 和固定短语的总和,如“汉语词 汇”、“俄语词汇”等;它可以指 词汇的下位类型,如“方言词汇”、 “科技词汇”、 “基本词汇”、 “一般词汇”、“《儿女英雄传》 的词汇”、“少儿词汇”、“鲁迅 的词汇”、“莎士比亚的词汇”等。 但不论其内涵如何,词汇只能 指许多词语的总和,不能单指一个 词。
词 汇 研 究 的 重 要 性
词的正确使用是准确表达思想 的前提之一,如果使用不当,就不能正 确地表达思想感情. 高尔基曾说: “作为一种力量,而 起作用的真正的语言美,是由词汇的 确切、鲜明和响亮动听而创造出来 的。而词汇的确切、鲜明和响亮动 听则构成了书的图景、性质和思想。 广泛地熟悉我们丰富词汇的一切词 藻,对于一个作家-----„艺术家’来说 是有必要的,而且善于从中挑选最确 切、鲜明有力的词儿,也是必要的。”
四、 词 汇 的 分 类
一种语言中的词汇是相当 丰富的。为了研究的方便,可 根据不同的标准对词汇进行分 类。 (一)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根据词在词汇体系中的地 位和作用划分的 1.基本词汇 词汇中最稳固的核心部分, 它是千百年来被人们长期使用 着的那部分词,是构成新词的 基础。
基本词汇的三个特点: A 全民常用性 B 历史稳定性 C 构词的能产性 2 . 一般词汇 词汇中除去基本词汇之外的 所有成员。
语言学名词解释
![语言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642d51ba8114431b90dd855.png)
语言: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人类的交际工具。
言语:说、写的过程或结果。
任意性:由于音义之间不具有本质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使语言符号在最初结合时具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性,这种性质就是任意性,这条原则就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
任意性原则被索绪尔称为语言符号的最高原则。
任意性不等于随意性。
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
聚合关系:能在同一组合位置上互相替换的、功能相同的符号之间的关系。
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切分出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位:一种语言或方言里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对立:如果某两个音在同样的语境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那么这两个音处于对立的关系中,是两个不同的语音单位。
互补:如果某两个音不能出现在同样的语境里,而是各有各的出现语境,那么这两个音处于互补的分布状态。
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由于受到邻近音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组合的递归性是指结构中某个单位可以被一个同功能的词组不断替换,从而使结构不断复杂而功能不变的性质。
一般是以语法形态所表现的语法意义类型,才有所谓的“语法范畴”,以词汇手段表达某类概念,不是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是通过词的变化形式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概括出来的类别。
把具有共同的语法形式概括起来形成的类就是语法手段。
形态同一个词的不同变化形式,这也是一种类聚。
词义:是词的语音形式所承载的内容,是人脑对外部世界的反映。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方言是指只通行于一定地域的某种语言,相对于共同语来说,它是一种语言的低级形式。
共同语是指一个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语言形式,对方言来说是一种语言高级形式。
地域方言是指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所产生的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者语言变体。
亲属语言是指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几种独立语言。
语言融合是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语言学概论(第四版)词汇
![语言学概论(第四版)词汇](https://img.taocdn.com/s3/m/5c85e92e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8e.png)
一、名家、名著词汇
(三)《围城》 《围城》是钱锺书先生唯一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家喻 户晓的现代文学经典,有论者认为它是现代中国最伟大 的小说之一。《围城》内涵充盈,兼以理胜于情,是小 说中的宋诗。其语言风格幽默,妙譬可人,读之颇可领 略汉语的丰赡粹美。《围城》是典型的文人小说,其词 汇体现出典型的文人色彩。
符号;组合功能是指词的语法功能,词是句法结构的基本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语 法属性和语法功能组成短语和句子。
三、词
(一)词的定义 2. 词与语素的区分
语素是语言中不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而词是可以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单位。 二者的区分点就在于能否独立运用。语素是不能独立运用的,它不能直接用做句法结构 的成分,而必须与其他语素一起组合成词,才能充当句法结构的成分。 3. 词与词组的区分 词和词组的界限则在于:是不是“最小单位”。词可以独立运用,词组也可以独立运用, 但词组不是最小的独立运用单位,也就是说词组还可以进一步拆分为词。
五、词语系统
(一)词汇系统 3. 从词的功能上看
(5)从词的语法功能上来看,可以把词汇划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种。 • 实词:能充当主语、谓语、状语、定语等句子成分的词就是实词,其共同特点是 有实在的词汇意义,位置不固定,数量开放,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 代词、数量词 • 虚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就是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叹词、象声词、冠词、 助动词。副词到底归入实词还是虚词,在我国语法学界还有不同意见,由于副词 可以充当句子成分,但本身词义比较“虚”,是一种半实半虚词。
一、语言词汇的性质和特点
(二)语言词汇的特点 4. 词汇的变化性与稳定性
• 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都会很快地反映到词汇中。这就使得一些旧词语逐渐从人们 口中消失,而很多新词语又不断在交际以及传播媒体中出现,这就是词汇的变化性。
语言学》名词解释
![语言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542f499680203d8ce2f24b0.png)
《语言学》名词解释阅读:16312009-10-2310:07标签:杂谈1、言语:个人说的行为和结果,包括说话这种动作以及说出来的话。
2、语言: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能够代表一定意义的符号系统。
3、组合关系: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叫做组合关系,也就是“句段关系”。
它体现在互相关联的语言单位组成的整体中。
4、自主性:就是语言系统内部的现象和现象之间的规律都可以通过语言系统本身来加以解释,而不需要向外界去寻找解释的理由。
5、普通语言学: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它以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以及一般原理。
6、个别语言学:是研究个别语言的结构体系和结构规则的语言学分支,如汉语言学、美语语言学。
7、符号:指的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8、超音段音位:也叫非音质音位,它指的是以音高、音强、音长来区别意义的单位,分别叫何等调味、重位和时位。
9、语调:与全句的意思以及说话人的情感、态度相关的全句的高低、长短、强弱等方面的变化。
10、语音:是指语言的物质外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着一定的意义,并作为语言符号系统载体的声音。
11、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12、音位变体: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
13、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辩义作用的音位。
14、音节:是听觉上最自然,也就是最容易分辨最小语音单位,也是音位和音位组合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15、音渡:人们说话时,音位与音位,音节与音节连成一串,形成前后相连续的语流,这些语音单元在前后过渡,相互连接时,会因为自身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过渡和连接方式,这些方式叫做“音渡”又叫“音联”。
语言学常识 名词解释
![语言学常识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fba8a0bf78a6529647d5347.png)
语言学常识----语言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1、语言学:①~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②从方法上分为历史…、比较…、历史比较…、描写…;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个别…和普通…;③19世纪初的历史比较学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2、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3、小学:指我国古代传统的文学学、音韵学和训诂学,虽然我国古代没有语文学,但一般认为…属于语文学的范围。
4、训诂:是解释字义和研究它的演变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从词义方面来解释古书的文字。
5、专语语言学:以某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称为…。
*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根据语言体系的稳固和变化,把语言研究分为共时的和历时的研究,共时…研究的是在特定时期内相对稳固的语言体系,如对现代汉语的研究;历时…研究的则是描写语言体系的历史演变,如对汉语发展史的研究。
*普通语言学:是对人类语言从理论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
*历史语言学:用历史的方法来考察语言的历史演变、研究它的变化规律的语言学称为…。
*比较语言学: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的叫…。
6、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7、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
*言语:是说的行为和结果。
*说话: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表达思想所产生的结果。
8、语言层级性(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
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
语言可分为二层——底层是一套音位和由音位组成的音节;上层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词素,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词,是造句材料;第三级是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