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延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测试语文试题(word无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线上)适应质检语文试题(原卷版)
福州市2020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练习卷语文试题(完卷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第Ι卷(阅读题共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整体思维,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
整体思维方式将整个世界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构成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并且每一个事物又是一个小的整体,除了它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之外,其内部也呈现出多种因素、多种部件的普遍联系。
西人所说的“关联思维”、“关联宇宙论”、“有机宇宙哲学”或“有机主义宇宙观”,今人所说的“系统思维”,实际上就是“整体思维”。
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整体思维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探讨天与人、自然与人为、主体与客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以求得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一,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
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在道家、儒家以及中华传统医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早在西周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就已经萌生。
《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天人合一”思想是《周易》整体思维观念立论的基本依据之一,其目的在于揭示人与天地、自然的相互关系,从而合理指导人之所作所为。
在《周易》看来,人与天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因此,人应当随顺天地之道而为。
如此,方可“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东周以降,道家的列子、庄子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等不但合理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
道家认为,天、人同类而合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董仲舒对天、人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证和明确的表述,明确指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即天人本来合一,故“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至宋代之时,张载正式将“天人合一”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明确提了出来,“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
2019-2020年高三3月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3月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埋.怨(mán)果脯.(pǔ)盥.洗室(guàn)长吁.短叹(xū)B.角.逐(jué)迸.发(bèng)狙.击手(jū)瓜熟蒂.落(tì)C.择.菜(zhái)折.本(shé)剖.腹产(pāo)因噎.废食(yē)D.湖泊.(pō)铜臭.(xiù)入场券.(quàn)着.手成春(zhuó)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发轫掉书袋步入正轨轻歌曼舞B.泄秘绵里针趋之若鹜天随人愿C.临摹壁上观竹报平安凭心而论D.装潢主旋律稍纵既逝一副春联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孔子带领弟子到处漂泊,甚至在陈国、蔡国的旷野荒郊饥饿彷徨,饱经艰险,虽然满腹经纶,却找不到安身之地,实在令人恻然..鼻酸。
B.一次偶然的机会,少年海涅在皇家花园的“叹息小径”上读到《堂吉诃德》,这次阅读为他打下了他精神世界的底子,导致..他日后多次重读这部巨著。
C.本场篮球赛,两队的比分紧咬,比赛处于胶着状态,直到最后一节辽宁队突然哑火,新疆队才水落..石出..,最终拿下了比赛。
D.汉人梁统主张治国用严刑重法,却因此获罪于天下,两个儿子死于非命,至孙辈家族被灭,可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明朝陶宗仪在《辍耕录》中记载,黄道婆因辛苦织布而积劳成疾,返回乌泥泾数年后便猝然谢世,村民“莫不感恩洒泣而共葬之。
”B.在老年人回忆中,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更大,更圆,更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C.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南美作家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被列入《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丛书》。
D.人走茶凉伤感吗?不伤感!真正伤感的是:人走了,把我的茶杯也骗走了;王小波先生的这句经典话语让人回味不已。
2019-2020学年福州延安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福州延安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炉火张炜冬夜,听不到炉火熊熊燎动之声。
那是多么好的声音,它,甚至可以驱走心中的严寒。
仍能想起无数个那样的夜晚,炉火旁,我们不停地阅读。
几个人屏息静气,一杯热茶,一点跃动的灯火,就是最为幸福的时刻。
那是个贫寒岁月。
朋友们除了一副背囊,一腔热情,几乎一无所有,但他们都有阅读的习惯,甚至还有写作的习惯——挤在油灯下,炉火旁,就有了一场精神会餐。
他们也许是稚嫩的,他们还多么年轻。
可是他们身上却闪烁着自尊的光芒。
他们比那些为另一些东西而奔波的油头粉面者要高贵十倍。
他们当时衣衫破旧,头发脏乱,脸上带着灰尘,脚上和手上还留着劳作留下的创伤,粗浊的山地和外省口音也无法掩去真知灼见,并使这场辩论显得特别激烈,他们的纯美见解没有被记录,却可以被记忆。
今天再没有那样的炉火了,没有那样的聚会,那样的痴情、那样浪漫和纯粹的情怀。
真的难以寻觅。
如今在乡间,在闹市,在中心,在边陲,哪里还可以找到那样的炉火?那是过时的风尚、是陈迹……首先是心中的炉火熄灭了。
人们在为另一些东西所激动,为原始的欲望而奔波。
他们丢失了当年的背囊。
在世纪之交的喧嚣中,唯独失却了炉火。
我们从那些动人的记载中可以发现,在十九世纪的俄罗斯,在那片与我们毗邻的土地上,一大批杰出的人物,像东方某个时期的一些人物所面临的状态一样。
在社会的转折期,在世纪的交汇期,他们当中有贵族,也有贫儿;有艺术家、音乐家、思想家,也有哲学家和科学家。
他们的壁炉正熊熊燃烧,炉火旁纵论天下,通宵达旦。
那是为真理和艺术奔走相告的一种激情。
炉火像他们的豪情一样烈焰腾腾。
伟大的心灵在跳动,他们用双手迎来一个思辨的时代。
他们开拓了伟大的视野,传播了诗与真,在整个人类的思想和艺术史上占有光辉一页。
最初这声音只在炉火旁,在一个角落;但由于它闪烁着真的光芒,终于越过斗室,走向化作滚滚雷鸣,如闪电照亮天际。
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下学期高中毕业班3月综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扫描含答案
语文参考答案1.C(3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能力层级B。
C项属强加因果。
文章第2段中“大量村落被毁”和“村民集中在社区楼房居住”都是新农村“城市化运动”的表现。
A项是对文章第一段第1句和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B项在文章第2段,原乡规划理论是基于……以发展大城市和大力开发经济为指导思想来引导规划所产生的担忧,言下之意,原乡规划理论乃反思之产物。
D项在文章第3段。
2.B (3分)【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能力层级C。
B项错在“保护村庄现有建筑”。
原文第5段是“保护村庄建筑特色”,且第4段中“严格保护有价值的景观景点”。
因此,保护现有建筑的说法错误。
A、C、D项是对第4、5、6段信息的筛选、整合与概括。
3.A(3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能力层级C。
A项错在“为原乡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原乡规划的理论依据是老庄哲学。
B项是对原文第2、5、6段的综合分析。
C项是对第7段信息的概括。
D项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可从原文第2段与第3段中找到依据。
4. C D(5分,答对一项3分,答对两项,5分)【解析】C选项错在“这是独一无二的”。
原文中陈洪评价叶嘉莹,说的是“卓有成效者,海内外自是不做第二人想。
”所以,并不是“独一无二”的。
D项错在“她反对将古典诗词翻译成英文”,文中并无此意。
5. A(3分)【解析】叶嘉莹是否系统地学习了西方文学理论,文中并没有直言。
6.(4分)①理论研究上,引入西方文学理论,在诗词研究上有所创新。
②培养人才上,设立奖学金和学术基金奖掖后学,推动诗词研究。
③继承推广上,整理出版了恩师顾随的讲课实录;托人录下并推广戴静山教授的古典诗词吟诵。
④学术成果上,留下了丰富的讲课、讲演录音资料,正在整理成书。
(答对一点得一分,满分4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7. D(3分)【解析】小说中的“我”起到叙述者的作用,他仅是故事的呈现者,五叔与五婶儿的爱情生活并不是由“我”推进。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正是初夏时节,阳光有些恍惚,有些摇摆。
它醉醺醺地穿行于山野巷陌间,(透露/流露)出对盛夏的一丝幢憬。
山色朦胧,田野青葱。
绿,由高及低,错落有致。
远山是梦里的黛绿,禾苗是清翠欲滴的新鲜。
溪畔的马鞭草、向日葵、矢车菊、金盏菊尽情绽放,(肆意/随意)绚烂。
民居簇新,树影婆娑,庭前的竹子修长而涓秀。
乡村戏台边,怒放的蔷薇(渲染/浸染)着一种自由和热烈的气氛,没有人可以阻挡它肆无忌诞地倾诉。
一条苔痕斑驳的石板路通向村头的水塘。
1.文中加点词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恍惚错落有致B.簇新清翠欲滴C.涓秀树影婆娑D.斑驳肆无忌诞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透露随意渲染B.透露肆意浸染C.流露肆意渲染D.流露随意浸染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远山与青青田园构成富有层次感的画卷塘中浮萍零落,荷花含苞;塘边农妇捣衣,孩童嬉水B.青青田园与远山构成富有层次感的画卷塘中浮萍零落,荷花含苞;塘边农妇捣衣,孩童嬉水C.远山与青青田园构成富有层次感的画卷塘中浮萍零落,亦有含苞的荷花;塘边农妇捣衣,还有嬉水的孩童D.青青田园与远山构成富有层次感的画卷塘中浮萍零落,亦有含苞的荷花;塘边农妇捣衣,还有嬉水的孩童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本次世锦赛上,丁俊晖精准的远台进攻让观众不时发出赞叹声,但他充耳不闻,冷静地寻找战机,力求给对手致命一击。
B.青年教师有的讲课水平高,有的科研能力强,半斤八两,高校应该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让他们在擅长的领域中发挥作用。
C.国有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进程,理直气壮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质量检查(3月)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2019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查(3月)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
如果没有乡村文化,那么乡村也就成为一潭死水,无从振兴了。
如果乡村的振兴只是在乡村建设几间民宿,开上几个咖啡馆,让一些城里人到乡村来换换空气,尽管可以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但是却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
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文化的振兴。
文化赋予了生活的意义。
乡土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同时又超越了个体,是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赋予乡村生活的价值。
比如乡土社会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意义。
在人们庆祝这些节日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生者与亡者保持了沟通,成为联系密切的共同体。
文化也赋予乡村社会以秩序。
在乡村社会中,文化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比如要养成尊老爱幼的风气就需要有尊老爱幼的文化氛围。
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中,社会变化相对比较缓慢,老年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可以教导青年人,因此老年人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
但是到了现代社会,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有很多渠道获取知识,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人更容易利用这些渠道获取知识,要维持年轻人对老年尊重,就需要文化力量。
乡村文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基础。
西方国家在迅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的快速发展是以乡村社会的消亡为代价的。
与西方国家不同,东方社会都希望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乡村,如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在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都曾经以不同名义推动乡村的振兴,希望避免西方乡村消亡的道路。
东方社会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乡村文化。
福建省2019届高三语文3月质量检查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2019年3月高三年级质量检查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世界上早期发展的各民族最初的历史总是用“口耳相传”的方法流传下来,在文字出现之前所有民族都有一个漫长的传说时代。
以口头叙事保存至今的关于炎黄时代的历史文化,称之为炎黄传说。
作为炎黄学研究对象,炎黄传说首先是广义的传说,涵括神话、传说、故事和诗歌等多种体裁。
炎黄传说的内容,一部分是关于炎黄及炎黄时代历史文化的原生形态炎黄传说,包括被考古发掘所证实(如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发明、创造活动)和尚未经过考古证实的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历史文化。
其次,炎黄传说更多的事历经附会、添加而成的衍生形态炎黄传说,如“神农下凡”“神农抱太阳”的神话、黄帝与节节草传说、蚩尤智斗饿虎的故事等。
在被考古发掘印证之前,未经证实的关于炎黄及炎黄时代史实的原生形态炎黄传说,属于“史书没有能够记载的历史”。
衍生形态的炎黄传说,可能不是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史实(历史背景),而是后人为表达对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尊崇与景仰,附会或嫁接到炎黄及炎黄时代,保存至今的传说;也可能是后人为保存炎黄及炎黄时代的记忆,而把所闻所见的生动故事、幻想性情节添加至炎黄及炎黄时代,流传至今。
其间,普通百姓往往是生动故事或幻想性情节的创造者,知识精英则是历史背景或历史知识的传播者。
像这样屡经时代附会、添加“层累地造成”,并流传至今的衍生形态的炎黄传说,可谓之“依然活着的历史”。
衍生形态的炎黄传说,因后人的附会与嫁接,具有明显的世俗化特征。
不同时代添加或附会而成的炎黄传说,其内容带有抹不去的时代痕迹;不同区域流传的炎黄传说,则隐含着浓厚的区域文化特色。
比如,现代民间传说的炎黄形象以及现代人所讲的炎黄传说,不能不流露现代意识。
湖南人讲的炎黄传说必然会带上湖南人的风味。
不然,难以保存或流传至今。
无论是“史书没有能够记载的历史”,还是“依然活着的历史”,炎黄传说大多属于民间性知识或地方性知识,其最大功能在于以口头叙事保存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历史文化,是五千多年炎黄记忆传统的最初记忆文本。
2019-2020学年福州延安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福州延安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人应该如何回应时代的呼唤,这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
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
新的传播手段,让诗歌这种曾是少数精英写作的“文学皇冠”艺术,变成了大众传情达意的工具,繁荣和杂芜共存,多样与无序同在,先锋与通俗携手。
诗歌这门艺术,其边界被各种突破和探索改变,在一些人那里,诗歌成了一种面貌模糊的快餐产品。
更有激进者和无知者进行无底线的尝试,以惊世骇俗的语言涂鸦从事所谓的诗歌写作。
因此,真正热爱诗歌并坚守诗歌精神的诗人们,在今天需要更加努力回应时代的呼唤,写出无愧时代的诗篇,这是诗人的天职与担当。
努力提升诗歌精神的时代高度,是中国诗人特别是百年新诗历史所证明的诗之大道。
百年中国新诗的合法性,就是真实地记录并表达了中华民族奋起反抗、争取自由解放的百年心路历程,成为中国人百年来振兴中华的情感史。
中国新诗在民族危亡和社会变革的每个历史时期,都产生了代表性的诗人和里程碑式的诗篇。
在“五四”时期,胡适、郭沫若、徐志摩、李金发、冰心、冯至等,都是开一代风气的大家。
抗战时期,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还有田间、李季等一大批诗人的作品,记录了中华民族危亡时用血肉筑起长城的精神。
新中国成立之初,贺敬之的《放声歌唱》,以及郭小川、邵燕祥、闻捷、公刘等诗人的作品,记录了一个站起来的新中国所激起的浪漫情怀。
直到改革开放,重新歌唱的牛汉、绿原等老诗人,以及舒婷、顾城等青年诗人的作品,呈现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中国重新焕发青春的气象……百年新诗历史中,对于与时代与民族紧密联系的诗人,可以列一个长长的单子,写一部厚厚的专著。
坚守中国新诗与时代同行的初心,不忘中国新诗与中华民族同呼吸、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鼓与呼的使命,中国诗歌一定能产生更多更好的无愧时代的伟大诗篇。
2020年福州延安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福州延安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近日,记者从陕西省林业局获悉: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巳达93.24%——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
毛乌素沙漠曾水草丰美、牛羊成群,自唐代起至明清,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毛乌素地区逐渐变成茫茫大漠。
播种绿色,是陕西人70年的坚守。
随着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工程相继启动,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和脚步“定格”在这里。
全国治沙英雄牛玉琴30多年治沙11万亩,使不毛之地变成了“人造绿洲”;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在14任连长的带领下,累计推平沙丘800多座,营造防风固沙林带35条;石光银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民股份治沙公司,一生只做治沙这一件事……70年来,榆林以年1.62%的荒漠化逆转速率,不断缩小毛乌素沙漠面积;栽种的树木按1米株距排开,可绕地球赤道54圈;林木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0.9%提高到34.8%,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多公里。
“绿水青山”来了,“金山银山”也跟着来了。
这些年,榆林风沙区大棚种植、育苗、沙漠旅游等蓬勃兴起,全市从事沙产业的企事业单位150多家,年产值4.8亿元,从业人员10万余人。
(摘编自《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陕西日报》2020年4月23日)材料二:已有的沙漠改造经验,往往是在外延上下功夫,种树、种草,取得了许多成效,但这种沙漠治理方式不仅需要大量的投入,还经常面临着沙进人退的窘境和风险,重复治理不断。
若从内涵上着力进行突破,不仅可以一劳永逸地改造沙漠,而且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我国沙漠的表面土壤普遍含有两种成分,一种成分是砒砂岩,另一种成分是沙子。
砒砂岩一旦裸露就风化,一遇风就起尘,一遇水就松散,随水大量流走,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
沙子,结构松散、漏水漏肥,不能形成土壤团粒结构,同砒砂岩一样,是导致土地资源生态退化的“罪魁祸首”。
2020年福州延安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福州延安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代习惯将疾病称为“疾疫”,其中“疾”是普通的、一般不具传染性的疾病,“疫”指流行性传染病,这种分法符合现代医学的观点。
相比而言,“疫”比“疾”更可怕,它每次大规模发生都会给人类造成严重的灾难。
在与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可以通过有限度的主动感染方式,使人体对某种传染病产生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避免疫病的发生。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提出“夫治风用风,治热用热,治边用密丹”,他将这种方法称为“以类治之”,通俗一点说也就是以毒攻毒,这种治疗思想在中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阐述《黄帝内经》认为治病要用“毒”药,没有“毒”性的药治不好病。
虽然古代的人们对疫病的认识还十分有限,难以从机理上全面揭示疫病并提出科学的防疫措施,但以毒攻毒的免疫观仍然具有朴素的科学道理。
这是因为,在人的身体中有一些先天性免疫功能,被归结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一定途径得到“获得性免疫”,它虽不是人类生来就有的,但通过感染某种病原体或接种该病原体的疫苗可以产生针对该种疫病的抗体,从而达到免疫的效果。
以毒攻毒的免疫观,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方》中,该书主要记述了各种急性病症及某些慢性病急性发作的治疗方法,对天花、恙虫病、脚气病以及恙蟠等的描述都属首创。
《肘后方》载有“治卒有狗犬凡所咬毒方”,也就是狂犬病的治疗方法,其中一个方法是:“乃杀所咬之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
”这种方法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为了不患上某种同样的疫病,人们用捣碎、研磨等物理办法把发病个体的组织、脏器等制成“药物”,其作用相当于原始疫苗。
这种办法虽然原始,却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最早制造出现代意义上狂犬病疫苗的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十九世纪末制备狂犬病疫苗时发现,在感染该病毒动物的脑组织和脊髓中存在大量病毒,于是设法将其接种到家兔的脑中,经过处理后制备出了狂犬病疫苗。
2019-2020学年福州延安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福州延安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最幸福的事张爱国课堂上,钟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让自己感到最幸福的事是什么?”“受到老师的表扬最幸福。
”刚刚受到钟老师表扬的李大雷第一个站起来,得意洋洋地说。
“最幸福的是考了第一名!”张明明说着还挑衅似的看了看李扬——这两个孩子一直在学习上较劲,而上周的考试,张明明获得了第一名。
“最幸福的是过周末!”陈志磊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因为周末,外婆会为我做很多好吃的。
”孩子们哄堂大笑,陈志磊真是个“贪吃鬼”。
“今年春天,我爷爷的腿好了,又重新能挑水的时候,我感到最幸福。
”龙小刚进入了回忆状态,“去年下大雪之后,有一天我爷爷摔了一跤,躺在床上不能动。
我奶奶又挑不了水,每天都逼着我和她一起抬。
地上滑,好几次,我和奶奶都摔破了手,还摔坏了几只桶呢。
那时候,我、爷爷、奶奶和弟弟真苦啊,舍不得喝水所以,爷爷腿好了,能够一跛一跛地拎水的时候,我感到特别幸福!”“你爷爷奶奶真笨!看我爷爷奶奶,建了个大水窖,趁天晴把水窖挑满水,就够一家人过冬了……”说话的孩子还想取笑龙小刚,被钟老师制止了。
“去年,邻居莲奶奶病了,睡在家里好几天没人知道,我最先发现的,是我给她儿子打了电话,她儿子才从外地赶回家里带她治病的,不然她就死掉了。
”班上有名的“调皮鬼”刘洋大声说,“现在莲奶奶总夸我是好孩子,还常常给我糖吃。
要我说,我才是最幸福的。
”孩子们显然不屑。
“这也算幸福啊?哼!”“我还帮一个老爷爷打过电话呢……”“我也是……”“我也有一次……”“我那次帮了一个小妹妹打电话,她想她爸爸妈妈了……”教室里哄闹起来,钟老师拍了拍讲桌,启发孩子们再换换角度。
“我最幸福的事是在今年暑假。
”柳静尽力说得有文采一些,“我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到了我爸爸妈妈打工的深圳——啊!深圳真大啊,比我们镇上大多了。
那天晚上,我爸爸没上班,带我到大街上啊!深圳的大街真亮啊,各式各样的灯都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延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测试语文试题(word无答案)一、情景默写(★) 1 . 按要求填空。
(1)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2)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3)朱自清《荷塘月色》中,以遥想故乡美景排解心中惆怅,周邦彦《苏幕遮》中类似写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2 . 列诗句,都有节日习俗的描写,若以节日的时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2)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3)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1)(2)(3)(4)B.(1)(3)(2)(4)C.(1)(3)(4)(2)D.(3)(4)(2)(1)(★★) 3 . 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栽培桃李满三千株三、现代文阅读(★★★★★) 4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科学史告诉我们科学以理性的力量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的迷信和愚昧的阻碍,建立了一个个向未知领域深处挺进的堡垒。
科学的历史无疑就是人类智性进步的历史。
那么科学普及的历史又呈现出什么样的景象呢?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约翰•伯纳姆在他的著作《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中向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出人意料的科学普及史图景:起先科学是一种积极、进步的文化力量,但在逐渐兴起的美国消费文化中,科学慢慢地为新伪装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的复活让出了一条通道,最终科学在大众层面上被迷信击败。
伯纳姆并不是在故作危言。
在书中他引述了详尽的史料和众多当代研究成果,展开了详尽的论证。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从书中对上述结论获得一个更全面深刻的印象。
②这样一部有点令人沮丧的美国科学普及史,对于中国现阶段的科学普及工作并不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当前中国的科学生长环境不容乐观。
虽然“崇尚科学,破除迷信”这样的标语几乎张贴在了每一个居民小区的宣传栏里,但是由于中国公众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科学素养相对缺乏,所以迷信有额外的生存维度。
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迷信没有被真正破除干净过。
至今走在居住区内和附近的马路上,还经常遇到泼洒在路面上的一团团药渣,这种乞求药“倒”病除的现象不能简单地被归类为一种无害的民俗——至少在污染环境这个层面上是有害的,它反映了老式迷信在现代社会中的顽强生存力。
③有一些古代迷信则以改头换面的方式继续留存着。
譬如原本比较复杂的古代术数系统,现在退化为只通过某种方言对数字的发音来附会吉凶宜忌,如“4”谐音“死”是不吉利的,“8”谐音“发”是吉利的,等等。
于是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数字就有了吉凶之分,人们选择号码时纷纷避凶趋吉。
某省甚至把认为是不吉利的车牌号人为地删除,以便避免用得起小车的富人们花钱买不吉利。
而把某些重要活动的举办时间定在“8月8日8时”之类,显然也是出于同样的心理。
这些行为,无疑直接、有力地推动了迷信思想的流行,与科教兴国的国策和培养一种科学、理性的民族精神的努力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④伯纳姆在书中提到了导致在大众层面上“科学失败、迷信胜利”的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剥离了具体知识背景,采用新闻、广告宣传模式支离破碎地介绍科学的产品或成果,往往同时还伴随着追求轰动效应的煽情主义和商业利益的追逐;二是科学家撤出了科普阵地,把科学普及的任务拱手让给了媒体从业人员和初等教育人员。
这两个问题在当前中国也同样存在。
⑤□如果说是搭载植物种子,希望在高能环境中诱发基因突变,以改良品种,这还有一点点科学的味道——实际上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搭载种子以改良物种的效率和科学性往往被夸大;而一些搭载的纪念品、会徽、会旗等被赋予的价值和神圣性,则纯粹是巫术色彩的,是毫无理性基础和科学意义的。
⑥在美国科学普及史上出现过一些既从事科学前沿领域研究、又热心科学普及的科学家,他们一般从文化和社会的层面用较宽的视野看待科学,他们出版科普书籍,为杂志撰写科普文章,把理性带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但是到了二十世纪这样的科学家从科普阵地上撤退了。
反观中国的情形,似乎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一群有影响力的科学家。
现在有人呼吁,前沿科学工作者应该参与科学的普及,但应者寥寥,学术界远离科普的现状没有改观。
⑦以上是从《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一书中获得一点启示,并对中国科学普及现状进行的一点反思。
伯纳姆的著作犹如一剂清醒剂,帮助我们认识到了问题所在,也就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
科学毕竟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和文化力量,科学活动也占据越来越多的自然和社会资源。
现在有一种说法:“科学太重要了,不能只交给科学家们去做。
”通过科学普及让公众理解科学尽管有很多困难,但还是值得并且应该去做。
毕竟,人们对他们要参与并要发表决策性意见——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的东西,应该先有一个正确的了解,是最起码的。
【小题1】第①段加点词“危言”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②、③两段从□□和□□两方面阐释当前中国的科学生长环境不容乐观。
【小题3】把下列句子组织起来填入第⑤段的□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①媒体对飞船搭载物品的神秘性和尊贵性大肆渲染,似乎发射飞船的物质代价都被附加到了这些物品上②媒体放弃了向公众普及有关飞船的飞行动力学和外太空高能物理环境的科学知识③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对航天技术的报道④在当今的报纸和电视节目中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这种对孤立科学事实的强调和对科学产品的推销⑤航天活动基本上被看作一种政治活动而不是一种科学探索活动A.③⑤④②①B.④③②①⑤C.④③②⑤①D.③④②①⑤【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科学普及的历史无疑就是人类智性进步的历史。
B.两个重要因素共同导致了“科学失败,迷信胜利”。
C.科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和文化力量,科学活动也占据越来越多的资源。
D.科普能够让公众理解科学,所以不能只交给科学家们去做。
【小题5】联系全文,分析第⑦段的作用。
(★★★★) 5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听松熊召政①今天,我又想去泰山极顶,去华山、恒山、黄山、庐山,或者武夷山、井冈山、大别山,去中国的任何一座千仞冈上,振我的衣,摄我的神,听一次混混沌沌、莽莽苍苍的松涛。
②我的故乡是一座松涛之城。
我呱呱坠地,故乡便把松涛作为第一首儿歌,也是一首永远的儿歌送给我。
从那时起,我就感受到其中的世界是那么喧闹,那么生机勃勃,穷极变幻。
四月的雨天里,尽管阴霾怒张,那不肯被黑暗吞没的万丈新翠,把春天赋予的全部生命力都注入柔韧的枝条,迸发出指天扫地的怒吼。
在寒气凝冻的腊月,草木尽枯,瑟缩如僵虫。
唯有青松独领风骚,在凛冽的风中摇荡碧色,旋起一轮轮穷天极地的呐喊。
③在这样的氛围里,我长大了。
我看惯了林松曳动的光影:束束凝碧,一派空灵。
初似霓裳,继如乱发。
且舞且摇,光色渐乱渐暗。
终于,深浅有致的累累青柯好像有了淡墨泼进,变成一色的乌黛。
一林松骚动起来。
接着,一山松、千山松、万壑松都骚动起来。
松涛响了。
④带着松涛给予的启示,我离开了故乡——群山环绕的那座小城,走上了生命长途。
我走过许多城市,许多乡村。
在北国的长城上,我听过大雪;在南国的大海上,我听过风暴。
它们虽然都很壮观,表现了乾坤伟大力,但仍不及响在千峰万壑上的那千顷万顷松涛,那气吞山河的震荡,多么地摄人心魄!⑤遗憾的是,离开故乡久了,离开大山久了。
住在城市的高楼里,眼中的世界色彩缤纷,竟使我渐渐淡忘了童年的耳中的世界。
心灵没有受到伟力的撞击,血管里的血也就不再汹涌。
⑥如同李白欣然相逢了西下峨眉的蜀僧,不久前的那一夜,一个森林里的朋友给我打来电话。
他似乎有消息告诉我,可是我一句也听不清。
我问他话筒里传来的是什么声音,他说是松涛。
⑦一根银线,为我送来了久违的松涛。
我重又获得了生机勃勃的耳中的世界,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⑧我放下听筒,可是我仍在听着,听着,听远方的松涛:⑨初时,舒缓如空蒙月夜的琴声,如纷纷扬扬的击瓦的雪声。
接着如哔哔剥剥的火声。
沸沸汤汤的水声又继之。
旋即错杂成踢踢踏踏的大马群的蹄声,马上又演变成轰轰隆隆的荒野炮声。
最后,响起石破天惊的雷声。
自霜皮虬枝的松干,自松干中弯弯曲曲的年轮;自拔云掸日的长柯,自条柯上戟张的针叶。
那可怕的松涛,在幽邃的天穹下炸响了。
仿佛五百年内的声音,都聚到这一块儿同时爆炸。
⑩这真是一个葱岭欲拔、巨山若裂的时刻。
我没有见过龙,但从那松涛里我分明听到了龙叫。
山川震怒,让我听到中国魂的狂吼。
松既有情,发出摇荡乾坤的正气。
人非草木,在此振聋发聩的境界中,怎么可能心如枯井,微波不兴呢? ⑪放下听筒,我仍在听松。
我的心,始而醉,继而痴,尔后又惶然悚然,愧然愀然。
我以为人过中年,从此只谈风月为好。
岂知今夜的松涛,再一次冲刷了我的肺腑。
心中的尘垢被荡涤一尽。
松涛呵松涛,多谢你吹碎一个诗人病态的淡泊,再开他热血男儿的襟抱。
⑫从此,他不仅仅听松,感受剧烈的震荡。
他更想变成一棵松,植入中国的任何一座山,挺起他的腰,伸开他的臂,加入伟大的呐喊。
【小题1】请简析文章第①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小题2】请对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作简要赏析。
【小题3】文章最后两段人称有所变化,请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
四、诗歌鉴赏(★★) 6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甲)春行即兴李华宜阳①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①宜阳:唐代最大行宫之一的连昌宫就坐落在这里,安史之乱中遭到严重破坏。
(乙)诉衷情送春万俟咏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①。
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②。
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注)①流霞:美酒的泛称。
②赊:远,长【小题1】甲诗中押韵的字共有几个?()A.1个B.2个C.3个D.4个【小题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诗写景,运用了动静结合、以声衬静的手法。
B.甲诗句句写景,却能让人对历史人事浮想联翩。
C.乙词上阕首句点明题旨,“喜”字统领了全篇。
D.乙词下阕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春的无限留恋。
【小题3】甲乙两首作品都写到了春景,但用意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7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①公孙贺字子叔,北地义渠人也。
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
②贺少为骑士,从军数有功。
自武帝为太子时,贺为舍人,及武帝即位,迁至太仆。
贺夫人君孺,卫皇后姊也,贺由是有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