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的研究

合集下载

例谈高考地理试题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例谈高考地理试题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例谈高考地理试题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地理数据是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位置、属性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等的数量化表示。

通过地理数据的分析,可以解析其所表达的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及其运动变化的地理过程,进而了解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全国各地高考试题近年来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地理数据分析类试题,其解析方法和技巧各不相同。

一、比较法比较法是高考试题中地理数据分析的常用方法,包括纵比法、横比法和联系比较法等。

纵比法是将不同历史阶段的地理数据加以比较,借以揭示地理现象在历史发展过程各阶段的共性与个性。

横比法是将同一属性的不同地理事物加以比较,找出其在同一发展阶段在地理特征、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差异。

联系比较法是联系相关地理事物进行比较,以利于探求地理规律,解决地理问题。

例题1:图1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

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解析:该题涉及了人口地理学的相关地理数据,主要有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迁移率、总人口增长率。

第(1)题的解题方法是典型的纵比法,可以将“1981~1990”和“1991~2000”两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同类地理数据进行比较,排除A、C,由于总人口增长率一直为正值,所以B选项“总人口减少”是错误的,所以选D。

技巧:纵比法主要用于同一地理实体不同历史阶段气候资料、水文信息、自然资源、人口数量、农业分布、工业产值等的比较,可以揭示同一地理事物属性特征的时间变化过程,利用纵比法进行比较时,一是要注意比较实体和属性数据的同一性,必须是同一地理实体不同时期的同类属性数据的比较。

二是要注意将属性数据变化值与时间尺度联系起来分析地理实体的变化特征,不能夸大或缩小地理实体特征的变化幅度。

高考地理试题结构不良问题探究

高考地理试题结构不良问题探究

高考地理试题结构不良问题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考地理试题是高中生参加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其试题结构直接影响着考生的答题效果和成绩。

然而近年来,人们对高考地理试题结构存在的问题日益关注。

试题结构不良问题严重影响着高考地理试题的公平性和科学性,也影响着考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持续性发展。

高考地理试题结构不良问题主要表现在试题设置不合理、题型不够多样化、难易度不够平衡等方面。

一些试题可能偏题、重繁琐性、缺乏启发性,导致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困难和困惑。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考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和理解,也影响着高考地理试题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为了解决高考地理试题结构不良问题,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促进高考地理试题结构的持续优化和进步。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讨论,可以为高考地理试题结构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提出地理是高考科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考地理试题的结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许多地理试题中,存在着结构不良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考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给考试评价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 部分地理试题结构混乱,题目之间缺乏逻辑关联,考生在回答时难以把握主次关系。

2. 试题中存在的大量知识点可能使考生感到困惑,无法有效地答题。

3. 部分地理试题缺乏实际应用场景,缺乏对考生实际能力的考察。

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高考地理试题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也影响了考试结果的准确性。

有必要对高考地理试题的结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找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服务考生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2. 正文2.1 高考地理试题结构存在的问题1. 缺乏层次性和系统性:部分地理试题缺乏层次性和系统性,考查的知识点之间显得零散和不连贯。

这导致考生无法深入理解地理知识,只能对知识点有所了解而无法形成整体认识。

2. 偏题和偏难现象严重:有部分地理试题偏离了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设置了过于专业或难度过高的考题,使得考生在有限时间内难以作答。

2024年高一地理教研计划模版(三篇)

2024年高一地理教研计划模版(三篇)

2024年高一地理教研计划模版为指导我国高考地理科目的复习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我们分析了当前高考命题趋势,特别注重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考核。

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中能力型和应用型题目比例增加,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实际问题解决、图表信息提取、自然地理难点理解以及文字表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复习指导原则:一、复习指导思想:1. 紧扣考试大纲,运用“图导法”全面系统地复习地理基础和主干知识,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强化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

2. 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和训练,避免无目的的题海战术,确保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所教班级基本情况:1. 史地班共计____名学生,物地班共计____名学生。

其中,少数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班级整体呈现出中等及以下水平学生较多,优秀学生较少的特点。

2. 学生普遍存在知识运用不灵活的问题,特别是在解答难度较大的读图综合题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

三、本学期复习总体思路:1. 抓住重点和主干知识,突破难点,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确保复习过程中无盲点,重点梳理知识系统,强化知识的逻辑性和层次性。

2. 着重训练出现率高的知识点,确保学生对主干知识的掌握。

3. 充分利用地图,提高学生对图表信息的提取、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

4. 关注课程改革动态,研究高考命题趋势,提升教学质量。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高考模式和内容将受到影响。

高考试题将在坚持考查重点知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更加突出能力的考核,增加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时代性和综合性。

因此,要求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研究近年高考试题,交流备课心得,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确保知识与能力相互融合。

5.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点、热点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高三学生时间紧迫,教师需科学安排课堂教学,确保“精讲、精练、精批、精评”,提高教学效率。

2024高考地理试卷的反思

2024高考地理试卷的反思

2024年高考地理命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国甲卷、新课标卷在整体风格、题型结构上与2023年保持基本稳定,给学生以熟悉感。

试题情境真实,设问新颖,重点考查地理学科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助力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

一、突出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 关注现实问题,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近年来,全球性的生态系统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

地理学科注重引导学生增强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意识,树立维护国家安全、发展利益的观念。

全国甲卷第44题,以某研究小组在“以水定绿”思想指导下探索合理的人工防风阻沙方式为情境,要求学生结合区域背景条件设计实验方案,探索水资源约束下具有最佳阻沙效果的灌草种植方式。

考查学生对实验方案设计的把握,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安全观。

新课标卷9~11题,围绕一个以提高降水-土壤水转化效率为目标的人工降雨实验,加深学生对地表径流产生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促使考生思索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的水循环与水安全。

全国甲卷4~5题,以我国三江平原农垦系统某农场为案例,在国家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结合具体区域特点,引导学生以动态的视角,辩证地看待生态环境保护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关系。

2. 展现时代新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全国甲卷第43题,以旅游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所给信息,选择某一世界文化遗产地,设计一个参与感强、互动度高、体验性好的文化旅游产品。

试题聚焦新发展理念,体现在核心价值引领下知识的交叉、能力的复合、素养的融合。

传统村落是特定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空间载体。

新课标卷1~3题,以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的湖南省永顺县双凤村为案例,展现我国少数民族典型传统村落的建筑特色,体现勤劳淳朴的土家人热爱自然、崇尚生态的生活方式和与环境和谐共处的聪明才智。

地理实践力在高考试题中的考查分析与备考建议

地理实践力在高考试题中的考查分析与备考建议

地理实践力在高考试题中的考查分析与备考建议目录一、地理实践力考查分析 (2)二、地理实践力试题类型 (3)2.1 地理观察与描述 (5)2.2 地理调查与数据分析 (7)2.3 地理问题分析与解决 (8)2.4 地理设计与评价 (9)三、地理实践力备考建议 (11)3.1 提升地理观察与描述能力 (12)3.1.1 学习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 (13)3.1.2 练习地理图像的阅读和解析 (15)3.2 提升地理调查与数据分析能力 (16)3.2.1 学习地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方法 (17)3.2.2 练习地理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18)3.3 提升地理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19)3.3.1 学习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策略 (21)3.3.2 练习地理案例的分析和解答 (22)3.4 提升地理设计与评价能力 (23)3.4.1 学习地理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24)3.4.2 练习地理设计作品的评鉴 (25)四、总结与展望 (26)4.1 考试趋势分析 (26)4.2 备考策略调整 (27)一、地理实践力考查分析在近年来的高考地理试题中,地理实践力的考查逐渐凸显出其重要性。

这一能力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地理观察与描述:考查学生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的观察与描述能力。

这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捕捉地理特征,用地图或文字描述清楚地理现象的形态、分布和变化规律。

地理实验与探究: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考察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通过测量地表温度、制作地形模型等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地理环境的变化。

地理调查与分析:要求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和分析地理数据,形成自己的见解。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模拟与决策:通过模拟地理环境和决策过程,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创新意识。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复杂环境中的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

夯实基础知识:重视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学习,如地球运动、气候类型、地貌成因等,确保在考试中能够准确应用。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发布2023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发布2023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发布2023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对于2023年的高考地理全国卷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评析。

从评析结果来看,本年度的高考地理试题展现出了几个显著的特点。

首先,试题的情境设计真实,设问新颖。

这不仅增强了试题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

这种设计方式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从而提升他们的学科素养。

其次,试题重点考查了地理学科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

这表明,高考地理试题已经从单纯的知识记忆转向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这种转变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今年的地理试题还特别关注现实问题,强调人地和谐共生的理念。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试题通过紧密联系现实世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例如,试题中涉及到的全球变化研究、区域环境问题等,都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具体来说,新课标卷的第9~11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道题引导学生认识草毡层对维系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价值。

这不仅是对地理知识的考查,更是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引导和培养。

总的来说,2023年的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了地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同时,试题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树立人地和谐共生的理念,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高考试题,务实高效备考——高三地理学科高考备考研讨会心得

研究高考试题,务实高效备考——高三地理学科高考备考研讨会心得

研究高考试题,务实高效备考——高三地理学科高考备考研讨会心得高三地理备课组在县教科所的安排下,全县高三地理全体老师于8月6日参加了高三第一轮复习高考备考研讨会。

在这次研讨会上,孙文华专家同二中生物老师进行了同课异构,传递了高考信息、分析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试题命题特点、2022年高考命题方向,介绍了一些有价值的复习备考方法和策略,为我们指导迷津,受益匪浅。

体会如下:一、收获与思考1.对高考试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关注国家发展,落实立德树人。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要关注新时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等典型案例;要在课堂教学和练习试题的选择上,体现党和国家的育人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

(2)加强地理实践,解决生产问题。

弥补学生生活体验差、缺乏劳动的缺点,在教学中多举实际生产的例子,如农业生产、旅游开发等;能学以致用,解决真实性的生产问题,体现劳动精神和奋斗精神。

(3)重视地理过程,提升思维水平。

地理过程是学生在理解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地理学科的逻辑推理,还原、再现地理现象、反映地理规律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无结构思维到多点、关联结构思维发展的内容依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地理推理的训练。

(4)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高考试题的考试内容呈现出开放、综合、灵活、多样的特点,要减少死记硬背、猜题押题、要避免题海战术“机械刷题”。

在平时教学中,注意从多个角度分析同一地理现象,培养学生发性思维,对于新的地理问题,要鼓励学生用创新的观点去解决。

(5)重视基础学习,厘清学科概念。

地理的基础主要指地理的必备知识,是学生在应对现实问题情境或学术问题情境时,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必须具备的知识,离开知识的能力和素养都是空中楼阁,在平时教学中,要加强对必备知识的深入理解基础上的准确记忆,以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本套试卷中“产业”、“企业”概念不清是考生丢分的主要原因,所以要理清学科概念,掌握学术术语。

高考地理综合题的价值取向、命题特点与复习策略--以近三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浙江卷)为例

高考地理综合题的价值取向、命题特点与复习策略--以近三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浙江卷)为例

在“ 近代 民族工业发展 ” 的专 题复习 中, 在练 习 和分析 了 2 0 1 0年浙江文综 ( 历史 ) 卷第 3 8题后 , 运
用这样 的变式 问题 , 不仅 可以让 学生巩 固民族工业

国总产量
万 吨 1 1 2 8 . 0 2 3 0 4 . 0 3 9 9 0 . 3 6 5 9 5 . 2
中国5 9 %
韩国l 1 %
日本
中国台湾 3 %
图2
技能; 掌握 阅读 、 分析 、 运用地 图 、 地 理 图表和地 理
览 表( 据《 中 国近代 经济 史资料 选辑 》 ) ” , 并 设 计如
下 问题 :
( 3 ) 根据材 料概括 1 9 1 3至 1 9 4 2年煤矿 生产 的
总体特点。
1 9 1 3年 1 9 2 6年 1 9 3 6焦 1 9 4 2钲
表 1 中国煤矿 生产 中外资 比例一览表
本题 以 “ 澳
。 城 市 ▲ 铁 矿 / 、铁矿石 出I _ = = l 航 线 、 常涝 e 河 - . ・ 1 歇河 ● 沙漠 自流 井盆 地
大 利 亚 西 部 区

《 普 通高 中地理 课程标 准 ( 实验 ) 》 对 学生地 理
方法 的形成提 出了 以下 目标 。 一是 初步学会通过 多
均低于 0 . 5 , 成 为考生失 分 的“ 重灾 区” 之一 。 为此 ,
力 和学科素养的形成状况 , 较 明显 地反 映 出以下 四
个 方面的价值取 向。 ( 一) 关注考生地理 学科 能力的形成状况
地理学科能力要素主要 由空 间定位 能力 、 空 间
分布格局的觉察能力 、 地理特征 的分析 比较与概括

高考地理试题结构不良问题探究

高考地理试题结构不良问题探究

高考地理试题结构不良问题探究一、高考地理试题结构不良的具体问题1. 试题题目过于片面在高考地理试题中,很多题目都是针对性太强,只是考察某一个知识点,缺乏整体性和综合性。

这就使得考生只能死记硬背,而缺乏对地理知识系统性的了解和掌握。

2. 试题难易不均衡在高考地理试题中,有些题目难度过大,而有些则相对简单。

这种不均衡导致了试卷的公平性受到了质疑,也不利于考生的全面发挥。

3. 缺乏启发性和引导性一些地理试题缺乏启发性和引导性,只是单纯的考察地理知识的记忆程度,而没有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分析实际问题。

这就使得地理考试变得枯燥乏味,失去了本应有的教育功能。

4. 缺乏案例分析地理的研究方法中,案例分析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地理试题中,案例分析的应用并不多见,导致了考生对地理知识的真实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

5. 题目设置无关实际有些地理试题的题目设置与实际情况脱离较大,虽然考察的是地理知识,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或实际应用并不相关,导致了一定的理论脱离现实的现象。

二、高考地理试题结构不良的原因分析1. 对教学大纲的理解偏差一些出题人员对地理教学大纲的理解有所偏差,导致出题范围不够全面和合理,没有考虑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和整体性。

2. 出题人员的水平和经验不足出题需要丰富的地理知识和严谨的思维能力,出题人员的水平和经验不足也是造成地理试题结构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

3. 考试制度的影响在目前的考试制度下,很多试题都是为了应试而应试,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导致了试题结构不良的现象。

4. 教学方式的单一地理教学方式单一也是地理试题结构不良的原因之一。

因为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使得学生只是死记硬背,而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不到锻炼,这也会在出题中反映出来。

5. 对学科特点的认知不足地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些出题人员对这一特点的认知不足,导致了出题结构不良的问题。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近五年地理高考试题分析及教学策略以全国卷为例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近五年地理高考试题分析及教学策略以全国卷为例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近五年地理高考试题分析及教学策略以全国卷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度剖析近五年来我国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聚焦于考查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实践,并以此为基础探讨相应的教学策略。

地理核心素养包括空间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维度,这些素养在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得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体现。

通过对近五年的高考试题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揭示出高考试题设计的趋势变化、考核重点以及对学生解决实际地理问题能力的要求。

文章首先将对近五年全国卷地理试题进行全面统计分析,提炼出各类试题所关联的地理核心素养要素,进而明确各素养在高考试题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权重变化。

结合实例解析,展示如何通过试题解答过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试题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和策略。

本文还将展望未来地理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强调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力求为一线教师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以期更好地应对高考挑战,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

二、近五年地理高考试题内容分析近年来,我国高考地理试题持续体现了对地理核心素养的深度考察,尤其在近五年的全国卷中,这一趋势尤为明显。

通过对2017年至2021年全国卷地理试题的系统梳理与分析,可发现以下几个显著特点:注重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结合:近五年来的高考试题强调了基础知识的应用性,不仅考核学生对地理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还通过情境化题目设计,要求考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如城市规划、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议题。

聚焦学科综合能力考查:试题内容涵盖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两大模块,并凸显了区域地理背景下的综合性分析能力。

例如,频繁出现涉及气候变迁、生态建设、区域经济发展、人口迁移等方面的跨学科综合题型。

突出地理信息技术运用: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以及遥感技术在试题中的融入愈发普遍,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这些现代地理工具解决地理实践问题。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及复习策略(精选9篇)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及复习策略(精选9篇)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及复习策略(精选9篇)篇1:高考地理试卷分析及复习策略一、高考地理试题分析新课标卷1试卷充分体现了高考的命题思路,遵循能力立意即考查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总原则,题目设置常规而又不缺乏新意。

突出呈现出几大特点: 1、试卷整体难度较往年略有提高,但总体来看难度还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地球运动、大气环境等难度较高的内容未出现,地理原理、规律的应用,地理图象的判读,区域条件、特征的分析等成为地理考核的核心。

2、单纯考自然、人文地理知识的试题较少。

取材自然,服务人文,自然与人文的统一趋势明显。

选择题11道题有8道涉及自然地理内容;36题的(1)题、37题与自然地理内容有关。

人文地理:选择题有3道,36(2)、(3)题,37(2)题。

选修10分。

每一个题组都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综合,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双重考查。

3、具有突出的“地理”特色——区域性和综合性本套试题共涉及6个区域,中国3个——青藏高原、黄河三角洲和渤海湾,世界3个——纽芬兰岛、美国大盐湖和东南亚。

这些区域在试题中通过区域图、等值线图、经纬线图和文字材料呈现出来,以这些区域为背景考查区域内自然和人文地理事物的特征、分布、成因等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突出体现了地理知识的综合应用。

如37题以青藏铁路高原环境为背景考查冻土形成条件、铁路路基稳定的影响因素和工程建设的原理分析,涉及众多的地理知识和相关的学科知识,综合性非常强,这道题也是本套试题难度最高的题。

4、突出地理的工具——地图的考查。

1-3题模式图的阅读与分析;4-6题带经纬网的区域图,6题经纬线地图的距离计算;7-9题带海冰等值线和经纬线的渤海区域图;10-11题黄河三角洲动态剖面图;36题带经纬网的美国大盐湖区域图;37题带等温线的青藏铁路一段模拟题和景观模式图;42等高线区域图;43题中南半岛区域图和气候统计图。

5、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自然地理事物相互关系形成过程及原因考查比例较大。

全国文综高考地理试题综合分析研究

全国文综高考地理试题综合分析研究

全国文综高考地理试题综合分析研究摘要:论文运用图表统计等方法分析了2007-2011年全国文综高考地理试题的科学要素、图表数量以及试题特点,发现地理考试试题抽样考查其中知识点,重点考查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以及多个地理要素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等等。

据此分析结果,论文还提出了变传授式教学为探究式、注重绘图技能的培养、注重地理主干知识的掌握运用等教学参考。

关键词:高考地理试卷;特点;教学建议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233-02本文采用2007-2011年这5年的试卷进行分析,旨在把握近年来地理高考试题的变化特点,可以在教学中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使教学事半功倍。

一、试题综合分析2007-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全国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满分300分。

地理试题共计100分。

其中这五年的第ⅰ卷的1-11题为地理题,每题4分,共44分,第ⅱ卷分值为56分。

2007年(全国卷ⅰ)的第ⅱ卷的36题、37题、40题的(3)和(4)题为地理题。

2008年(全国卷ⅰ)的第ⅱ卷的36题、39题的(1)和(3)为地理题。

2009年(全国卷ⅰ)的第ⅱ卷的36题、39题的(3)和(4)为地理题。

2010年(全国卷ⅰ)的第ⅱ卷的36题、39题的(2)和(3)为地理题。

2011年(全国卷ⅰ)的第ⅱ卷的36题、39题的(2)、(3)为地理题。

我国高考自从采用了综合试卷后,地理考试试题也不在注重知识点的覆盖率。

一般情况下,选择题是以组合体的形式出现,考查的知识范围较小,但是却对能力的考查较为看重。

地理高考选择题分为读文选择题和读图选择题。

而读图选择题的运用逐年提高,说明高考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读图能力。

我们也可以从以上五年的试题情况看出,选择题的数量基本不变是11个,而非选择题部分,从2007年得两道大题加一道政史地的综合,逐渐变为一道大题和一道综合,也就是说这种出题形式近几年来说是不会再有太大的变化了。

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对策

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对策
识 的能力考查 。 4 . 以区域为背景 ,考查人类活动 的区位 选择 , 分析评价区位条件及人地关系 ,突出 描述和阐释事物 、 论证和探讨问题 的能力考
的特点 ;大气受热过程 ;全球气压带 、风带 的分布 、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 的影 响;水循 环 的地理意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洋流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等为高频考点。 3 . “ 自 然环境 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 部分 , 其中 “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地理环 境 的整体性” 为高频考点 。 并且多为综合题。 4 . “ 自 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 响” 部分 , 其 中。“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 路分 布的 影 响”“ 为高频考点。 人文地理部分 5 .“ 人 口与城市”部分 ,其中 “ 不同人 口增长 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 区分布 ;“ 城市 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 因; 不 同规模城市服 务 功能 的差异 ;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 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为高频考点。 6 .“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部分 ,其中 “ 农业 区位因素 ,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及其形成条件 ; 工业区位因素 , 工业地域的 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生产 活动 中地域联系的 重要性 和主要方式”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 变 化对 聚落空 间形 态和 商业 网点 布局 的影 响” 为高频考点。 这是每年高考必考 的内容。 7 . “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 部分 , 其中 “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 问题与可持续 发 展 的基 本 内涵 ,协调人 地关 系的主要 途 径, 为高频考点。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地理科 学中的核心发展思想 , 这一部分 内容也是地 理高考 中年年 都必考 的内容 ,但 在高考 卷 中, 不会单独地就可持续发展思想考可持续

高考地理试题结构不良问题探究

高考地理试题结构不良问题探究

高考地理试题结构不良问题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考地理试题一直是考生备战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检验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考察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不少考生和教师却在高考地理试题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即试题结构存在不良现象。

这种不良结构导致试题难度过高或者过低,甚至出现与考纲不符的情况,影响了考生的答题情绪和考试成绩。

为了更好地探究高考地理试题结构不良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从试题的组成部分、不良表现、原因分析、影响因素和解决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

只有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分析,我们才能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为高考地理试题的改革与完善提供有力的依据。

正是基于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研究需要,我们有必要深入挖掘高考地理试题结构不良问题,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1.2 问题现状当前,高考地理试题结构不良的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

各地的高考地理试题在题型和内容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甚至出现了一些试题结构混乱、逻辑性不强、难易不均等问题,给考生带来了困扰和挑战。

在一些地区,考生反映高考地理试题中存在大量的细枝末节的知识点,导致考生只能死记硬背,缺乏真正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一些试题设计不够灵活多样,缺乏启发性和综合性,不能真正检验考生的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地理试题结构不良的问题不仅影响了考生的学习和应试能力,也影响了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和评价水平。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结构不良的现象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深入探讨高考地理试题结构不良问题,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解决建议,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价值。

1.3 研究意义高考地理试题结构不良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高考地理试题结构不良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教育考试体系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为未来改革和完善教育考试制度提供参考和借鉴。

地理考试试卷分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地理考试试卷分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地理考试试卷分析地理考试试卷分析(一)一、试卷总体分析本份试卷重基础,覆盖面广,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试题题量、难易程度、各种题型都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并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同时又注重对地图的分析理解,注重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考查,对以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都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具体分析,本试卷具有两大特点:(一) 、重基础,题灵活本份试卷光单选题占40分,这些题目都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中的基础,例如:单选题中的“人口最多的省和直辖市”、“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跨长江中下游的省区”、“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少数民族”“黄金水道”等等,只要学生稍加用心即可得分。

当然,关键是要细心,马虎是得不了高分的。

(二)、重读图,题多变地理离开了地图,那就不叫地理,地图才是地理的重头戏,本份试卷中读图分析占了50分,多方面地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从“省区轮廓”到“中国的地形”、从“中国气候”到“长江、黄河”、从一般读图到实际应用,可谓面面俱到、灵活多变、无所不考,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地理学习情况,由此可见命题人的良苦用心。

二、学生在试卷中出错较多的题(一)、单选题:第2、3、4、5、6、7、11、15、17、19、20、22等小题考查知识的识记能力,答题情况比较好一些。

第8小题错得多的原因是没有记住济源的干湿类型。

第3、4、9、12、21、25小题错得多的原因是没有记住各省区轮廓、山脉、地形区等地理事物的具体位置。

(二)、读图分析题:第26小题填写各省少数民族名称。

尽管这是教师在讲课中多次强调过的题,但仍有部分同学出错,实属不该。

第27小题判断我国的地形名称,错误较多的是第(3)小题,许多同学由于对地图不熟悉,导致答案五花八门,乱七八糟。

第28小题关于长江黄河的读图练习,这是本份试卷中学生出错较少的题,少数同学在第3小题出现了错误,多数学生此题得了满分。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地理试题分析1. 本文概述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地理学科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近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探讨如何在高考试题中更好地融入和体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从而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文章首先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概念界定和重要性阐述,随后分析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及其与核心素养的联系,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以期促进地理教育质量的提升。

2. 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特定学科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该学科特点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这些素养不仅反映了学科的本质和核心价值,也体现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期望和要求。

在地理学科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思维、地理观念、地理情感与态度等方面。

地理知识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地理技能则是指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地图阅读、数据分析、实地考察等。

地理思维是地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包括空间思维、系统思维、动态思维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理现象。

地理观念是指对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认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地理情感与态度则是指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热情和责任感,以及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注与参与。

这些学科核心素养共同构成了地理学科的完整框架,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潜力。

在高考地理试题中,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全面、深入的考查,是检验学生学科学习成果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3. 高考地理试题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这主要体现在试题内容、题型设计以及考查重点等多个方面。

在试题内容方面,高考地理试题更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对地理实践能力的考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 考 ·考试研究· 二○
一四年
九月
69
对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的研究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三高级中学 杨晓蕾
摘 要:我国新课改实施的十五年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断推进。

对于新课程中要求的新理念和新发展要求,我国不同地区高考地理是否实现了良好选拔和客观评价,是否能有效指导高三地理复习,以及近年来高考问题存在哪些问题,文章基于这些内容作出全面分析与判断,为高考地理试题编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新课标;高考地理试题;问题与加强措施
研究分析地理高考试题,不仅有利于充实新课程改革理论,还能全面促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有效的推进,另一方面还能够丰富高考地理的理论研究内容,能够充分发挥出高考本身具有的良好选拔特征,更能发挥高考地理试题的导向功能,为广大高三地理教师指导复习提供依据。

1.新课标下的高考地理试题特点
高考研究自新课标以来的高考地理试题特点,能够有效把握高考考试性质,有利于学生充分备考。

研究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就是实现科学备考,理解高考地理试卷的难易程度,而且已经实现了统一模式向兼容并蓄的方向转变,也实现了试题由封闭到开放,具体指的是:
1)试卷的命题多呈现一纲多本的包容性,一纲多本的包容性指的是基于同一标准内容之下,在不同版本的地理教材中会有不同的表达。

2)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做到有效链接,这是指高中多本地理知识的有效整合,高考试题不仅仅只考察高中地理知识,正是两个学段地理知识的有所涉猎。

3)命题材料的开放性多表现出来,这是指新课改后的高考地理试题多呈现出开放性,比如设计的热点资讯,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取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4)学生的话语权体现出来,这主要是近年来的高考地理试卷已经重视到学生的话语权,在试卷命题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和扩展思维。

2.新课标下的高考地理试题编制的主要问题2.1高考地理试题并未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虽然高考教育做出了一定改革创新,高考试题做出了一定改革创新,但是在地理高考试题中并未充分创新思维,创新试题设计和可持续发展。

当前的高考试题的选择性与整体性并未有效统一,而且多地区题型功能表现单一,并未有效发挥整体体型的有效功能,这就阻碍了高考地理试题的进一步创新与改革,阻碍了其实现可持续创新发展,要想体现高考地理试题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把试题中的国家意志体现出来,还要体现出社会现实和理论联系实际。

其中以选择题为例,如果太难,造成思维难度太大,如果过于简单,又会造成学生无端获取。

2.2固化了高考地理试题的科学思维
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具体呈现出整体有规划和个体有分工的命题设计特点,高考地理整体和个体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能力要求和知识属性,在试题的命题设计中要体现命题者的思想取向。

由于高考试题涉及的面积较广,受到地理课程特性的影响,其思维空间形式多样,千变万化。

地理学科既有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内容复杂,表达变通多变。

但是近年来的客观试题,答案仍是唯一确定的,这种形式的课题就会固化了高考地理试题的科学思维。

2.3检测学生自身地理技能的试题甚少
从近几年的高考地理编制试题,在高考地理试题中,考察地理技能的试题越来越多的出现,但是大多都是考查的是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计算应用能力,这样的考查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但是检测学生自身地理技能的试题非常少,不能够很好的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

2.4高考地理试题的创新程度不足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创新精神,所以在高考地理试题的编制上要充分体现创新。

在经过分析近几年来的高考地理试题,发现灵活鲜明的研究性的试题较少,不能够很好的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创新的力度不足,创新的意味不够。

2.5基础性和选择性并未统一
经过分析近几年来的高考地理试题,可以得出考查的知识点较为集中,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在试题中所占比例失调。

试题涉及的基本知识大多集中在必修教材中,对选修教材中的知识涉及较少。

这就造成了学生生活中的地理、实现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指导思想,在地理教学中违背了这一指导思想。

3.新课标下高考地理试题编制的建议
3.1高考地理试题编制应加大试题创新力度
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题,出现创新力度不足的问题,缺乏一些经典试题。

针对这种问题,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创新:一、编制试题应挑选多样的图像内容和对同一类图像多角度的进行命题,不同的知识点得到考查。

二、编制试题要进行创新图像试题,体现出其与以往图像试题的不同性,彰显出图像试题的新颖性,有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3.2高考地理试题编制增加设计和绘制地图的要求
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题,出现了检测学生自身地理技能的试题甚少的问题。

我国地理学科教学目标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设计和绘制地图的能力,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地理学习的理解。

但是在高考地理试题中,对于设计和绘制地图方面的试题几乎没有,不能很好的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高考的试题中应该增加这种试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落实地理绘图技能,增加这类试题对地理教学目标考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3实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
高考地理试题就是在考查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形式,但是这种评价形式较为单一。

所以在高考地理试题编制上,应该向着多元化发展,要追求试题编制、答案和评分标准的开放性和创新性,真正的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实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发展。

4结论
本文对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新课标下的高考地理试题特点以及存在的几点问题,最后对新课标下高考地理试题编制提出了几点建议。

由此得出:研究分析地理高考试题,不仅有利于充实新课程改革理论,丰富高考地理的理论研究内容,为广大高三地理教师指导复习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储亚平,林培英,等。

地理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92
[2]罗华明.2009年高考新课标地理命题走向[J].课程导学,2008.18-19.
[3]文喜福.2006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命题趋势[J].地理教育,2006,(3):25.
[4]刘朝晖.高考地理学科能力考查趋势及对策[J].命题研究,2006.15-16.
对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的研究
作者:杨晓蕾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三高级中学
刊名:
高考
英文刊名:Gaokao
年,卷(期):2014(9)
引用本文格式:杨晓蕾对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的研究[期刊论文]-高考 201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