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卷8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阶段检测试卷及答案

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阶段检测试卷及答案

据此可知,当时( C ) A.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 C.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民营手工业已成为主体 D.城市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根据材料“陵”“锦、铜镜、铜器、海味”等可知,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土 特产品,这体现了生产中的地域分工,故选C项;“743年”处于唐朝,此时经济 重心尚未完成南移,排除A项;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占据主导地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唐朝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且材 料信息不涉及城市商业环境,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2023八省八校学业质量评价)唐代都城长安的市没有遵循前代“前朝后 市”的布置原则,而是在皇城的左右对称布置东、西两市。每市占两坊大 小,内部由“井”字街划分为九个区域,通向市四面的八个门,中央设管理机 构。据此可知,唐代市的管理( C ) A.推动集市贸易的区域专业分工 B.打破了市坊分离的传统格局 C.难以适应商业发展的空间需求 D.体现了城市主要职能的演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明清时期,运河沿岸城市由于漕运而兴起,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府学(或 州学、县学)、书院,甚至还新建了不少文庙、贡院和藏书阁,这都属于文 化教育发展的表现,故选B项;运河沿岸的城市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助于儒家 学说的传播,但是单凭一些教育机构和文化场所的出现不能使儒家学说达 到普及的程度,排除A项;材料体现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起使得当地的文化教 育事业得到发展,但是这与地方政区的设置不属于同一范畴,也无直接关联, 排除C项;扩大科举取士范围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D项。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训练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世界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2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一模)以下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世界日益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B、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C、世界经济全球化D、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2011年5月莆田市质检22题)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

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B.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3.(2012年2月江苏百校联考19题)1945年12月美国总统说:“我感到毫无疑问的是,俄国意图入侵土耳其,攫取从黑海通往地中海的海峡。

除非让俄国看到铁拳和听到强硬的语言,另一次战争就很难避免。

我认为我们不应当再搞什么妥协了……我对哄孩子似的迁就苏联人感到厌倦了。

”美国“不再妥协”开始的标志是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提出欧洲复兴计划C.提出“杜鲁门主义” D.发表“铁幕”演说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5.(2011年10月东营市评估10题)到1970年,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美国发起的把中国排斥在联合国外的做法开始失败”。

最适合以上表述的主题是()A.欧洲地理政治的变迁B.多极化趋势出现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D.欧盟增加新成员6.(2012年11月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冷战期间,既体现了美苏对抗的紧张与激烈,又体现了他们成功运用自我控制机制,在战争边缘上寻求妥协的事件是①北约和华约的建立②越南战争③古巴导弹危机④柏林危机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根本目的是()A.阻止东欧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B.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C.向苏联和东欧地区进行经济渗透D.帮助西欧复兴经济8.(2011年9月湖南衡阳八中高三月考18题)下列用图示法表示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关系,正确的图示是()①冷战②杜鲁门主义③对西欧国家经济援助④成立北大西公约组织⑤朝鲜战争9.(2012年6月福建)“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作业8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及人文精神的起源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作业8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及人文精神的起源

课时作业8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及人文精神的起源(公元前8~公元9世纪)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2·江西省宜春市高三上学期期末]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加速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

材料中社会新阶层的出现( ) A.满足统治阶级需要B.有利于建立民主政治C.加重下层民众负担D.激化已有的社会矛盾2.古代雅典是一个熙熙攘攘的辩论俱乐部,人们觉得,只有在公共生活中才能发挥自己的全部天赋从而实现自我。

这种全面的共同体形式被人称为城邦,这个词不仅代表城市或者国家,更代表一种生活方式,这表明古代雅典( )A.民主政治十分活跃 B.人文主义成熟C.保障人民参政权利 D.文学艺术繁荣3.在雅典,(梭伦)允许没有儿女的人把财产给予自己属意的人,这样他就使友谊重于亲属,私情重于必然,使一个人占有的东西成了个人的财产。

这表明梭伦改革( ) A.注重维护个体财产权利B.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C.根本上打破血缘的束缚D.提升了公民的道德水准4.[2022·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高三上学期期末]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至少有150多个村社。

村社登记本村社的公民,公民权的认可决定于村社机构的登记,而不像从前那样决定于氏族族籍。

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外来自由民也取得了公民权。

这一变化( ) A.铲除了血缘贵族的权力垄断B.意在保护雅典平民阶层利益C.推动了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D.使个人自由受到一定的限制5.[2022·雅安市高三三模]公元前4世纪,随着城邦内部矛盾的加剧,希腊政治家有关公民内部团结共谋福利的梦想破灭。

“富人宁肯把钱投入大海,也不愿意救济穷人;而最穷的人则不以分享富人财产为满足,必欲剥净其财产而后快。

”这反映了古希腊( ) A.传统社会秩序受到挑战B.公民不再维护城邦利益C.奴隶与贵族斗争激烈D.平民的权力有名无实6.[2022·河南省名校高三联考]伯利克里当政期间加强了陪审法庭的权力,并为陪审员发放薪酬。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卷:旧民主主义革命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卷:旧民主主义革命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卷:旧民主主义革命一、单选题1. 《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当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的中国官员经计算,发现协定后的关税税率平均达到了 5%,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要略高,他们洋洋得意,认为这是他们外交的成功。

这说明当时( )A.协定关税的危害性很有限B.协定关税促进海关的近代化C.清政府积极争取国家主权D.清政府对国际公法缺乏正确的认知2. 《中英天津条约》第十六款规定:“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

中国人欺凌扰害英民,皆由中国地方官自行惩办。

两国交涉事件,彼此均须会同公平审断,以昭允当。

”这一规定表明( )A.被告人适用英国法律B.被告人由中国政府管辖C.案件由中英两国会审D.治外法权的进一步强化3. 史学家对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洪仁矸的定位较高,评论者已不囿于太平天国的圈子,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透视。

这主要是看重他( )A.抗击西方列强侵略的领导能力B.大力宣传民主共和思想C.最早进行“师夷”的实践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4. 下表反映了 1837年和1864年清朝总督和巡抚满汉人数的对比情况。

出现下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B.洋务运动增强了地方力量C.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需要D.中央政府逐步丧失权威A.清政府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 B.洋务运动增强了地方力B.洋务运动增强了地方力量C.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需要D.中央政府逐步丧失权威5. 1861年,清政府设立了处理各国事务的总理衙门;1864年,清政府翻译出版了有关国际法的教科书;1873年,清帝接见外国外交官时准予免行叩拜礼;1876年以后向外国派驻了外交使团。

这反映了( )A.清政府已被西方国家控制B.清廷崇洋媚外心理较严重C.传统外交造成观念的落后D.中国外交逐渐步入近代化6. 下表是1845年与1850年广州、上海主要对外贸易数据对照表。

这表明当时中国( )B.对外贸易重心出现北移趋势C.海绖济屮心地位逐渐确立D.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增长缓慢7. 据1879年的《纽约时报》报道•中国江浙地区的农妇纺布1周可挣28美分,纺织女工1周可挣60美分;农民种地1个月挣1.5美元,码头搬运工1个月挣4一5美元。

统考版2025届高考政治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检测提升卷08当代国际社会

统考版2025届高考政治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检测提升卷08当代国际社会

专题卷08 当代国际社会A卷心平气和研真题(研真题就是与命题专家对话,可以把握命题的思路、特点和规律,弄清考情考向)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4·全国乙卷]截至2024年6月,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建立农业合作区并派遣大批专家和技术人员,推广农业技术1000多项,带动项目区农作物平均增产30%~60%,超过150万农户从中受益。

中国重视同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科技沟通,是因为( )①中国的农业科技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②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关系到世界的稳定和旺盛③中国在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平安问题上负有干脆责任④中国外交长期致力于缩小南北发展差距、消退发展赤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4·广东卷]近年来,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一道,不断拓展合作新空间。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等多边合作平台扎根落地,合作成果惠及各国人民。

上述平台的运行( )①加快了东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②旨在加强反恐合作,维护地区平安与稳定③促进了中国与中亚的商贸往来与司法合作④推动了成员国之间的沟通互鉴和成果共享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024·江苏卷]《里斯本条约》规定,欧盟的任何举措都不能影响成员国的权利,涉及欧盟的重大决议须要由政府间机构和成员国来制定。

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委员会推动能源自主和绿色转型的努力一方面受到“美国优先”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到成员国不同的能源结构、内部政策分歧等因素的影响,欧盟的共同能源和气候政策呈现出冲突性的特征。

材料说明( )A.国际组织参加国际事务受诸多因素制约而有局限性B.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是世界发展的前提条件C.国际组织可以促进国际社会在各个领域开展合作D.强大的国家综合实力是维护国家利益的有力保障4.[2024·浙江6月卷]乌克兰危机爆发一年多来,全球能源与粮食供需结构受到严峻冲击。

专题08 世界古代史(原卷版)-冲刺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题优选(课标全国3卷)

专题08 世界古代史(原卷版)-冲刺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题优选(课标全国3卷)

专题08 世界古代史一、单选题1.(2021·云南高三二模)古代雅典戏剧的演员往往由公民扮演,表演者在剧场向观众展示民众法庭的审判、公民大会上的演说等内容,观看演出因可以领取津贴而成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这表明A.公民权利与经济利益不可分B.公民意识通过多种方式凝炼C.公民至上在文化上得到落实D.公民社会需要大力弘扬法治2.(2021·云南昆明市·高三二模)在古代希腊,制定法律、审查执政官、执行司法权、使用陶片放逐法等权力皆由公民集体行使。

服兵役是公民的绝对义务,大多数城邦禁止男子独身。

这些现象产生的背景是A.城邦至上理念盛行B.希腊地区战争频繁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D.城邦重视公民素质3.(2021·云南昆明市·高三三模)修昔底德在写作《伯罗奔尼撤战争史》时,依靠目击者的陈述和自己参加战争的经历,通过考察、批判、辨别,纠正权威和习俗的偏见,把历史从神话和夸大事实的诗歌中解放了出来。

这说明A.历史科学不再受神学影响B.人文精神影响了历史记录C.亲身经历是历史记录基础D.历史记述须有艺术感染力4.(2021·云南曲靖市·高三一模)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指出古希腊城邦是“许多公民各以其不同职能参加而合成的一个有机的独立体系”,因此城邦需要“契约”,城邦中议事、行政、审判都以法律为依据,而古代中国则主张“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优于中国古代政制B.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C.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特征D.古希腊城邦与中国古代王朝有着不同的政治运作方式5.(2021·贵州毕节市·高三二模)有学者认为,在雅典民主政治中,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和公民大会都可以围观和旁听。

这一观点反映了古代雅典A.监察制度体系化B.民主政治公开化C.科学决策制度化D.民众权力扩大化6.(2021·贵州高三二模)罗马法规定:“如果从某处向人们经常通行或逗留之地投掷或倒泼某物,针对居住在那里之人,我将给予双倍于他所造成的损害之诉。

山东专用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历史卷8含解析

山东专用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历史卷8含解析

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历史卷(八)(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是春秋战国时代城邑分布图。

春秋战国时代,以城邑建造上方正布局、夯土版筑为特征的华夏城邑群,扩大至东亚大陆宜于农耕的绝大部分地区。

这反映了( )A.大一统国家形成的趋势B.商业发展促进城市转型C.交通状况决定城邑分布D.城邑分布体现经济水准A[由题干材料中的“城邑建造上方正布局、夯土版筑”“扩大至东亚大陆宜于农耕的绝大部分地区”等以及地图中城邑分布情况可知,春秋战国时代城邑建造上追求方正布局,超出了防御的实用范畴,具有了表达宇宙观和显现政治秩序的意图,联系当时集权制度萌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代特征可知,A项正确;B、D两项结论仅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决定”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

]2.商鞅改革的政治路线图是“尊君”和“平民”。

“尊君”,是以君主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构建一个不容挑战的政治秩序。

“平民”,就是推行平民化的社会结构,王权之外的一切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社会荣誉,对所有的民众开放。

下列措施属于后者的是( ) A.相地而衰征B.焚烧诗书C.统一度量衡D.按军功授爵D[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按军功授爵”提升了普通民众的政治地位,符合商鞅的“平民”路线,D项正确;A项是鲁国初税亩的内容,与商鞅变法的措施无关,排除;“焚烧诗书”是加强对民众思想控制、统一思想的举措,与“平民”路线无关,排除B项;“统一度量衡”属于经济改革措施,与“平民”路线无关,排除C项。

]3.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境内已有较多的石窟。

在北方,坐落于敦煌的莫高窟开凿于前秦时期,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建于东晋时期,陕西、晋豫地区亦有石窟出现;南方主要有南朝时期开凿的新昌石城山摩崖龛像、南京栖霞山石窟等。

据此推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 A.石窟开凿技术日臻成熟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境内C.儒学的影响力有所削弱D.石窟艺术得到普遍认同C[材料只描述了石窟的分布情况,没有涉及石窟开凿技术,排除A项;佛教于西汉时期传入我国,排除B项;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境内开凿了许多石窟,表明当时佛教在中国影响广泛,客观上反映了儒学的影响力有所削弱,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石窟的艺术特点,无法推断出当时石窟艺术得到普遍认同,排除D项。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历史卷:8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历史卷:8

历史卷(八)(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

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C.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C[由材料“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可知,夏、商、周三族认为拥有同一祖先,都是黄帝族后裔,具有民族认同的意识,故选C 项;材料强调各族与黄帝的血缘关系而非黄帝地位,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观念而非宗族观念,故排除B项;夏商周三族之间没有世袭,故排除D项。

] 2.辽阳三道壕西汉古村落遗址发掘出砖窑七座,每窑一次可以烧制一千八百块砖,两窑成一组,轮流生火,可连续生产;三道壕生产的砖瓦,不仅见于本村遗址,也见于辽阳地区同时代其他遗址。

据此推断,当时的三道壕() A.出现专业化的手工业生产B.农业生产较为落后C.成为辽阳地区的商业中心D.家庭手工作坊发达A[材料说明了当时出现了专门生产砖瓦的地区,反映出当时出现专业化的手工业生产,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农业生产、商业中心的信息,故B、C两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砖瓦窑生产规模比较大、生产相对集中,与家庭小规模的作坊不符,故D项错误。

]3.唐玄宗天宝年间,由于高门士族长期以来对官学的垄断,加之通过“权贵请托”等制度外因素影响科举及第,高门士族子弟在科举录取上形成垄断性态势。

这说明科举制度()A.未能打击士族门阀的权力垄断B.保障封建官僚队伍有较高素质C.影响了选官程序的公平与公正D.需要配套的制度建设保障执行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朝贡体制在鸦片战争之后不断受到冲击而逐渐解体,中法战争使清政府失败对越南的家主权,甲午中日战争从后被迫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朝贡体制彻底崩溃。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线索7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线索7

线索7世界市场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长春模拟)新航路开辟后,各种新的商业组织在欧洲纷纷出现,如股份公司、期货贸易、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等。

这表明()A.工业资产阶级的地位逐渐上升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西欧传统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D.西欧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答案 C解析工业资产阶级这个概念是工业革命后对资产阶级的称呼,与新航路开辟在时间上不符,A错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错误;由题中“新的商业组织在欧洲纷纷出现,如股份公司、期货贸易、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可知在商业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经营方式,C正确;社会阶级结构是生产关系范畴,与题干材料无关,D错误。

2.1504年,人们在葡萄牙里斯本购买的香料价格仅为意大利威尼斯要价的五分之一,威尼斯人被迫廉价出售货物。

从此以后,他们的交易只限于近东的产品。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B.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C.资产阶级实力的上升D.三角航程的逐渐兴盛答案 A解析新航路的开辟使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而非基本形成,故B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与题中“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美洲和黑奴贸易,故D项错误。

3.“战略目标的冲突和长期海上对抗决定了这场战争的形式——与近四世纪英国所参加的战争相比,它是完完全全的贸易战争。

交战的任何一方几乎都没有入侵对方领土的意图,英国所要求的是至高无上的贸易统治地位……是为了求得海上生存而极力抗争。

”这场发生于17世纪的战争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B.西欧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C.英国建立起“日不落帝国”D.荷兰的殖民霸权逐渐丧失答案 D解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故A项错误;西欧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是在工业革命后,故B项错误;英国建立起“日不落帝国”是在打败法国之后,故C项错误;“英国所要求的是至高无上的贸易统治地位……是为了求得海上生存而极力抗争”表明此次战争是英荷战争,荷兰战败,荷兰殖民霸权逐渐丧失,故D项正确。

2023-2024学年四川全部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四川全部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四川全部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春秋齐国的政治家管仲,重视货币的流通职能,认为要充分利用货币与商品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谓“人君操谷币金衡,而天下可定也”,以此实现增加国家收入的目的。

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 肯定市场调节作用B. 强化国家对经济的调控C. 主张改革赋税制度D. 主张加强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重视货币的流通职能,认为要充分利用货币与商品之间的对应关系”“人君操谷币金衡,而天下可定也”可以得出管仲注重强化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故B正确。

A与材料内容相反,排除。

材料说的是重视货币流通职能,而不是赋税制度,C理解错误。

D对材料理解太笼统,排除。

故选B。

2.“两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 )A. 南方的自然条件更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B. 北方持续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宁C. 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超过北方D. 北宋定都开封而南宋定都临安【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南方经济突出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完全超过了北方。

由此可以认定,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C正确。

A、B两项均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而不是判断依据,故排除。

D项说的是政治中心的选择,不是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最主要依据,故排除。

3.下表反映的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

这种状况()年限1年以下1~2年2~5年5~10年10~15年15~20年20年以上3037422512114阁臣数(人)18.6322.9826.0915.537.45 6.83 2.49占比(%)A. 促进了官僚队伍的年轻化B. 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C. 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D. 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明朝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表”可知,内阁大臣的任职年限都比较短,更替频繁,材料没有涉及“内阁大臣的年龄问题”,因此,图表“数据变化”不能“促进官吏队伍的年轻化”,故A选项错误。

二轮复习社会转型:专题8 17~18世纪(作业)

二轮复习社会转型:专题8 17~18世纪(作业)

17~18世纪的社会转型一、总体特征:欧美处于手工工场时期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这一阶段的历史继承了前一时期(14~16世纪)的巨大转折和变化,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二、具体表现:①政治领域:欧美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始启动,英法美通过革命相继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确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代议制)。

②经济领域:欧美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

③思想领域:继文艺复兴之、宗教改革后,欧洲出现了启蒙运动,重创神学和专制思想体系。

④对外关系:积极进行对外殖民扩张,荷兰17世纪有“海上马车夫”之称,英国最终(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日不落帝国)。

⑤科学方面迅速发展:其中,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为法国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并且推动工业革命的兴起。

三、转型原因: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四、高考真题1.(2019·江苏高考·16)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各州批准宪法情况见右图。

据此可知,当时的美国( )A.联邦体制确立经历艰难历程 B.各州的矛盾和分歧已经消除C.南方与北方处于对立的状态 D.邦联政治体制尚未正式建立【答案】A【解析】“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可知体现的是在宪法确立过程中矛盾和分歧较大,这也说明联邦体制经历艰难历程,故A项正确;各州的矛盾和分歧无法消除,因而后来爆发了南北战争,故B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协调了南方与北方的矛盾,故C项错误;邦联政治体制在美国独立后就正式建立,故D项错误。

2.(2019.4·浙江高考·19)有学者指出,法国大革命的根本目的,无非就是要打破王公贵族的政治垄断,要在一种新的思想基础上重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

这次革命也因此获得了自己的正当性乃至神圣性。

这种“新的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D.君主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打破王公贵族的政治垄断……重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结合所学,打破等级森严的贵族对政治的垄断,以社会契约论为基础,建立人民主权的政治统治,故选C 项;三权分立仅是实现民主的一种方式、手段,排除A项;君主立宪是实现近代民主的一种政体形式,排除B项;君主制是法国传统等级制度体现,排除D项。

专题08多元共生的世界古代文明(练习)(解析版)-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08多元共生的世界古代文明(练习)(解析版)-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08 多元共生的世界古代文明练考点·练考卷目录考点一人类文明的多元起源1真题回归1考题预测4考点二古代文明的扩展7真题回归7考题预测10考点三中古时期的文明13真题回归13考题预测16高考模拟卷(16+3)20按住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即可跳转到对应内容考点一人类文明的多元起源1.(2022·河北卷)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公民的男性后代必须接受8年的初级教育,富家子弟可继续接【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雅典时期(欧洲)。

根据材料“雅典公民的男性后代必须接受8年的初级教育,富家子弟可继续接受约4年的中等教育。

公元前5世纪末,年满18岁公民必须接受两年以军事训练为主的教育。

”可知,雅典公民的男性必须进行受教育,而且学习内容非常广泛,涵盖多方面,说明雅典比较重视公民综合素质的培养,D项正确;构建了完整的公共教育体系,“构建了”“完整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古雅典受教育是国家强制进行,而非是公民的积极追求,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现状的信息,排除C项。

故选D项。

2.(2022·北京卷)英国学者马丁·贝尔纳在其著作《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亚非之根》中,批判了关于希腊文明起源的传统观点,提出希腊文明的源头在西亚和北非。

下列希腊文明成果,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①字母文字②雕刻艺术③民主政治④冶铁技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详解】古希腊文字来源于腓尼基文字、古希腊的雕刻艺术受到古代埃及的影响、而西亚地区的赫梯人最早掌握冶铁技术,由此可知,①②④能够证明希腊文明起源于西亚和北非,B项正确;民主政治是雅典首先开创的,③错误,排除A、C、D项。

故选B项。

3.(2022·全国甲卷)梭伦为了鼓动雅典人重开争夺萨拉米斯岛之战,在广场上当众朗诵自己的诗歌,促使雅典人废除了禁止公民提议争夺萨拉米斯岛的法律。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型八史学理论类选择题专项训练.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型八史学理论类选择题专项训练.doc

题型八史学理论类选择题专项训练1.(2015·安徽卷)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史家的工作和自然科学家正相反,专务求…不共相‟。

倘若把许多史迹相异的属性剔去,专抽出那相同的属性,结果便将史的精魂剥夺净尽了。

”下列观点与此相近的是()A.史学即史料学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C.治史所以明变D.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解析]史料学只是史学研究的一个基础组成部分,“史学即史料学”的说法不符合事实,故A项错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说法侧重从历史研究的价值功用方面表达,而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的意思是历史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个体差异,正是不同人群、不同文化发展的多元性才构成历史的精髓,历史学研究要达成的目标就是向人们展示这种丰富多彩的差异性并进而揭示历史演进的规律,故C项正确;“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强调从历史发展中汲取经验教训服务当世,这与材料所述主旨不合,故D项错误。

[答案] C2.(2015·北京卷)“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作《春秋》。

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

”《四库全书总目》中这段话体现的史学原则是()①秉笔直书②言必有据③论从史出④以小见大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秉笔直书指写史的人不应该被权力部门所威胁而有所隐晦,应该把事实都写出来,材料与此无关,故①错误;“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作《春秋》”意思是,如果没有事迹,就算是圣人,也写不出《春秋》,说明写史要根据事实来写,即言必有据,故②正确;“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意思是,如果不知道具体的事迹,就算是圣人来读《春秋》,也不理解其中为什么褒扬为什么贬斥,说明观点的得出是从史实出发的,即“论从史出”,故③正确;以小见大在材料中未体现,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3.(2015·福建卷)下图是《说文解字》列出的“历”“史”二字的篆书。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综合卷八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综合卷八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综合卷八)1、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 )A.嫡长子继承制B.礼乐丧葬制C.婚娶联姻制D.功臣分封制2、元朝初年,政府废除科举制。

1313年,政府恢复科举制,采用蒙、汉分开考试的办法.最终录取忽都答儿、张起岩等五十六人为进士,蒙、汉各半。

这反映了( )A.政府对科举考试内容进行创新B.国家的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C.实行蒙汉平等的民族团结政策D.科举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3、1861年.洪秀全邀请美国传教士罗孝全到南京并度过了十五个月。

对此, 罗孝全曾声称:(洪秀全)要我来,是让我来做官.让我宣扬他的那套教条.还让我说服外国人皈依他本人。

洪秀全此举意在( )A.用外交手段迫使清政府承认其合法B.利用宗教信仰实现其政治目的C.重振太平天国政权的内政以及外交D.打破清政府对太平天国的围剿4、南宋时杭州在“夜市于大街有车担设浮铺,点茶汤以便游观之人”,“巷陌街坊,自有提茶瓶沿门点茶,或朔望日,如遇吉凶二事,点送邻里茶水,倩其往来传语”。

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政治与经济中心合一B.坊市时空界限开始被打破C.城市商业比较发达D.官府加强了经济监管5、魏晋时期势力极盛的门阀士族在文化上崇尚玄学。

他们有的主张自然是本,名教(儒学)是末;有的更是猛烈地批判名教礼法。

出现这一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思想格局的重大变化B.受早期民主思想的影响C.社会精神信仰的全面缺失D.集权政治的控制力减弱6、南宋乾道年间,岳麓书院达到鼎盛时期。

书院的指导思想是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

在教学方面,提出“循序渐进”“学思并进”“慎思审择”等原则。

由此可知( )A.该书院的理念倾向朱熹的理学B.该书院受陆九渊的影响最大C.该书院的宗旨有与朝廷相对抗的内容D.该书院的教学方法完全独创7、在古代雅典.主持审判的庭审官依据成文法律的字面含义向人民陪审团作解释.陪审团则根据这些解释及其理解进行判断投票,庭审官最终根据投票的统计结果作出判决。

2021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特色练 训练8文化交流与传播(二)

2021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特色练 训练8文化交流与传播(二)

训练8文化交流与传播(二)一、选择题1.(2020·湖北5月模拟)荀子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指差异性)。

分何以能行?曰:义。

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

荀子强调“群”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等级秩序,实现社会和谐B.用礼乐规范行为,使人向善C.反对苛政刑杀,建立一统国家D.呼吁王道和仁义,以德治民答案 A解析荀子认为,有了等级名分才有社会群体,根据道义确定了等级名分,人们就能和睦协调、就能团结一致、力量就大、就强盛。

由此可知,荀子强调“群”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等级秩序,实现社会和谐,故A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用礼乐规范行为,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表达反对苛政刑杀、以德治民,故C、D两项错误。

2.(2020·广西北海一模)《续文献通考》记载宋代江苏书院,“至理宗时尤夥。

其得讫于朝,或赐田,或赐额,或赐御书,间有设官者。

应天有明道书院,苏州有鹤山书院,丹阳有丹阳书院……丹徒有淮海书院,唯不及徐、淮地区。

”这反映了当时江苏()A.书院的制度化趋势在不断加强B.传统儒学在宋代受到质疑C.政治中心与文化中心日趋一致D.文化发展相对比较的繁荣答案 D解析书院的出现是文化繁荣的重要表现,在宋理宗时期江苏各地书院“尤夥”,它分布在江苏各地,故D项正确。

材料叙述的是宋代江苏书院的分布,没有涉及书院内部的发展和制度化,故A项错误;传统儒学受到质疑是明清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中书院分布在江苏苏州、丹阳、丹徒、徐、淮等地区,这些地区不可能都是政治中心,故C项错误。

3.(2020·四川绵阳适应性考试)明朝中期,程朱理学僵化,王阳明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

他认为“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实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

据此可知,这一理论()A.坚决反对研习儒学经典B.主张格物致知寻求天理C.隐含着平等自由的倾向D.受到西方人文精神影响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实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并结合王阳明的主张可知,王阳明认为经过个人的努力最后都可以成为圣贤,包含了平等自由的思想,C项正确。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卷(含详解):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卷(含详解):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山东省聊城市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题卷(含详解):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2年珠海一模)1820年前至1845年我国白银与铜钱的兑换如下表,造成这种现象的A.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B.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C.清政府滥铸铜钱,导致银贵钱贱D.白银是当时主要的流通货币解析:A从材料的时间可知鸦片战争前后银贵钱贱的现象愈演愈烈,说明白银外流严重,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造成中国白银外流的是鸦片走私严重。

2.一位近代法国作家在一封信中这样写到,“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

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这个奇迹现已消失。

”与此相关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B材料描述的“奇迹”是指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导致“这个奇迹现已消失”。

3.(2012年武汉联考)同治年间,章京周家楣回奏总理衙门:“其中外办罪,生死出入,不得其平,拟请定约时将中外命案定一公例,凡系交涉之案彼此照办,以得其平,于条约内载明遵守。

”导致“其中外办罪……不得其平”的原因是()A.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B.中国关税不能自主C.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实施D.列强攫取了领事裁判权解析:D从材料中的“其中外办罪……不得其平”可知材料描述的是“领事裁判权”造成的不良影响。

4.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价值标准可以归结为四条: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运动、暴力革命、反对列强侵略、反对封建主义。

下列历史事件中,同时符合这四项标准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解析:A传统中国近代史研究显然是革命史观,四个选项中以农民为主体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但是,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反封建不是其主观目的,可以排除。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1.选择题第1题.有学者在追溯了美国精英大学百年来招生录取政策的变迁之后提出:(这些)招生方法,在今天看来,体现着典型的美国精神:机会平等(不因出身、财富等不同而被歧视)、贤能主义(众人皆因自身的才能和成就而获得地位和声望,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

以下先秦学派其主张与这种美国精神最接近的是()A: 墨家B: 道家C: 法家D: 儒家【答案】A【解答】材料信息说明美国精英大学招生的条件是机会均等,录取主要凭借其个人的才能和成就。

墨家强调兼爱、非攻、尚贤,反对任人唯亲,二者均体现了对贤能人才的重视,有相似之处,故选择A项。

道家强调顺应自然、清静无为,法家强调依法治国,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克已复礼,均与材料中美国精英大学招生重视机会平等贤能主义的美国精神不符,故BCD 三项错误。

故选A。

第2题.学者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都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

斑马式的省级组织()A: 是对前代行政制度的调和与创新B: 是专制体制下权力分配的结果C: 不利于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D: 其历史作用符合制度设计者的初衷【答案】A【解答】该省级组织是指郡国并行,当时分封的思想观念依然强大,郡国并行是对周秦分封制与郡县制行政制度的一种调和,也是一种创新,A正确;郡国并行是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分配,不属于专制的概念范畴,B错误;汉初的郡国并行客观上推动地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C错误;郡国并行之后造成地方割据,不符合设计初衷,D错误。

故选A。

第3题.1890年,梁启超通过同学介绍拜康有为为师。

回忆自己从师康有为以前的情景时说:日治帖括,虽心不慊之,然不知天地间于帖括外更有所谓学也。

这段回忆是()A: 真实经历/可供历史研究B: 一个人生活/缺乏社会意义C: 无意史料/极具研究价值D: 学者臆说/不具史料价值【答案】A【解答】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价值最高。

综合训练卷02-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训练卷(新高考专用)

综合训练卷02-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训练卷(新高考专用)

2024年高考二轮复习综合训练卷02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古代成熟的文字最早出现在()A.商代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三国两晋时期2.汉武帝时期,政府设立了乐府机构,并加强了对民间信息的采集。

故《十五从军征》《病妇行》等反映民间疾苦的乐府作品得以上达天听。

这表明乐府诗()A.对缓和社会矛盾具有一定意义B.助推了汉赋的兴起与发展C.成为官府体察民情的主要渠道D.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3.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

其中,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下图中的哪一处()A.①B.②C.③D.④4.元代行省制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山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到福建山地。

统治者这样划分的意图()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B.实行民族分化政策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5.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化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缺乏理性精神B.求善而不在存真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D.落后于西方国家6.晚清时期光绪帝曾下诏令:“北洋要隘,大沽门户,海军各舰应在此往来梭巡,严防死守,不得远离,勿令一船闯入,若有疏虞,定将丁汝昌从重治罪!”据此判断,下诏令时正值爆发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其直接目的在于()A.发展资本主义B.使资产阶级继续掌握国家政权C.维护共和政体D.限制袁世凯的权力8.“不满、谴责、批评”是1949~1971年中国对联合国外交的主要政策趋向,并在1966~1967年逐渐达到最高点,然而1971年迅速降低到23年来的最低点。

2021届高考备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特训: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

2021届高考备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特训: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详解卷】1.(2021·山西运城高中联合体高三10月阶段检测·19)下表是1938年到抗战结束之际,中国部分经济部门的发展状况。

这一表格反映了()A.战争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发展 B.敌后抗日根据地对民生的关注C.经济为战争服务的时代特色 D.军事工业满足了对日作战需要2.(2021·山西运城高中联合体高三10月阶段检测·15)1905年,中国发生波及全国的“抵制美货”运动。

在有关抵制运动的报刊上多有“女界”活动的报道,其中频繁出现“女界”“女士”“女权”“女子之责”等词。

这主要反映出,20世纪初的中国()A.美货难以进入中国市场 B.女性群体社会影响增强C.妇女成为维权斗争主力 D.报刊宣传促进妇女解放3.(2021·山西运城高中联合体高三10月阶段检测·13)1895—1899年,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之初,遇到招股集资困难。

状元身份及与张之洞、刘坤一等朝廷大员的关系,使他得到“官机折价入股”的优待,甚至得到地方官员将公款拨存大生纱厂等特殊优惠。

这表明,十九世纪末大生纱厂的创办()A.采用了官督商办的洋务模式 B.取决于清朝地方官员的支持C.利用了政府政策调整的机遇 D.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4.(2021·山西运城高中联合体高三10月阶段检测·12)外资航运业是最早侵入中国的外资企业。

李鸿章在创办轮船招商局受到顽固派阻挠时,理直气壮地说:“然以中国内洋任人横行,独不令华商展足耶!”这反映出,近代早期()A.洋务运动以抵制外国侵略为根本目的 B.洋务活动首先在航运领域取得成果C.列强侵略客观上有利于近代经济发展 D.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难以获得发展5.(2021·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9)1986年12月,中国第一个自行车生产集团——“永久”自行车集团成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中外农业政策史一.知识归纳新课标版:(1)土地和赋税制度的演变在原始社会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在。

夏、商、西周的土地国有制被称为“井田制”,特点是:层层分封;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买卖;要向国王交纳贡赋;庶民和奴隶集体耕作,遭受残酷的剥削和奴役;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状。

春秋时期,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

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

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

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战国时期,为了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

他提出:农业生产粮食布帛,是本业;国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此后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重农抑商政策,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成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面对土地高度集中,历朝政府都采取措施抑制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

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

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明朝政府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并绘制图册,因所绘田亩图册很像鱼鳞,称“鱼鳞图册”,它是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这些措施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2)商鞅变法时的农业政策: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正式废除了井田制,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推动了地主经济的发展。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但也奠定了中国此后一千多年对商业发展抑制的总体趋势,成为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阻力。

(3)北魏孝文帝改革时的农业政策:推行均田制,租调制: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掌握的荒地分给农民,由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徭役和兵役——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

(4)王安石变法时理财措施中的农业政策:青苗法针对大地主和高利贷高息盘剥百姓的社会现象。

农田水利法针对战乱土地荒芜、水利失修的社会问题。

免役法针对官僚地主享有免徭役特权的社会现象。

方田均税法针对官僚和地主隐瞒土地、逃避赋税的社会问题。

(二)中国近现代史:新课标版:(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洋布输入,取代土布,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但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列强对中国原料的收购,使中国的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求,日趋商品化。

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它们在农业经济上自给自足的成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2)国共对峙时期中共的土地政策:在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

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3)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土地改革使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人民解放军的兵源、粮源和战争勤务,主要来自翻身农民。

(4)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国家对农业进行改造。

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5)探索与失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会后,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农业上对粮食产量的估计越来越高。

中央政治局又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社会的决议。

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许多地方的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央开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6)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

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的责任制。

仅几年时间,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

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世界历史新课标版(1)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农业政策: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包税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兴修水利,推广改良农具,引种农作物新品种;(2)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时期的农业政策:宣布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

规定土地仍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加强了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管理。

农民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3)日本明治维新的农业政策: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4)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在农业方面,为摆脱危机,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

(5)苏俄和前苏联的农业政策变化在攻打冬宫的炮声中,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

会议制订的《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制定这一法令的目的,是消灭俄国的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1919年初,苏维埃政权颁布了有关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全部余粮按国家的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

因卢布迅速贬值,农民实际上是将粮食无偿地借给国家。

政府还派遣征粮队携带武器下乡征粮,连农民的部分口粮也被征走。

余粮收集制在短期内取得了明显效果,缓解了城市的饥荒,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成为扭转战局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这一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会议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

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

为了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苏联政府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

到1937年,超过90%的农户加入集体农庄。

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它使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也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改革的内容包括: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

二.规律小结1.在中国古代史上,土地制度可分为三个阶段:(1)原始社会:土地氏族公社所有制,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享用劳动成果;(2)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实际是国王所有,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3)封建社会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三重形式)。

中国古代的所有制关系主要是指土地所有制,其产生、发展、衰落均与生产力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从本质上讲,都是私有制。

2.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沿革的五大趋势(演变特点):(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以两税法为标志),直至取消人头税(以摊丁入亩为标志),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2)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纳绢代役(以“庸”为标志);(3)赋税由实物为主到货币为主转变(以一条鞭法为标志);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4)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5)税种由繁杂多项逐渐演变为简化单一(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这种趋势说明,随着历史的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应反映;赋税制度的沿革取决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水平状况,实质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规律;赋税是封建国家生存的经济基础;赋税的合理与否关系到社会进步与倒退,是评价历史人物和封建统治的依据之一;赋税制度的变化主观上取决于统治者的素质,客观上取决于生产力的进步。

3.中国近现代史上土地赋税制度的变化,既是阶级利益的反映,又是时代发展的折射。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变化,主要是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作出的调整。

4.世界近现代史上土地赋税制度的变化,既是顺应生产力发展所作的生产关系调整,也是不同时期社会矛盾发展变化的反映,对这些土地赋税政策也要辩证地、分清主次地看待其影响。

三.热点冷点1.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土地赋税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影响的考查,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因为它们是文综考试的长期热点“三农问题”的必考部分。

2.对某一时期土地赋税制度的历史背景和这些制度的深入理解,是历年高考的相对冷点。

3.既要强调对具体土地赋税制度的准确归纳记忆,也要理清它们的阶级实质、演变规律,还应贯彻一些基本的哲学观如生产力的决定因素、主次矛盾、辩证观和普遍联系等观点来分析这些土地赋税制度的变化原因及影响。

4.应突出在新材料、新视角的条件下,把对材料的的理解与课本的基本考点联系起来的方法。

如2007年四川文综第7题“布票、粮票题”和2007年全国文综二卷第40题(1)、(2)、(3)小题“玉米题”。

四.高考题例01.(2005天津文综14)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税亩制的目的是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 D.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02.(2005江苏历史8)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A.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与愿望 B.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D.是太平天国的反帝革命纲领03.(2005广东历史15)下列各项中属于“大跃进”运动中泛滥的“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是A.高指标 B.高投资 C.高积累 D.高能耗04.(2005北京春季文综12)唐初规定:“凡水、旱、虫、霜灾害,……十分损四以上,免租;损六以上,免租、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