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衣原体病(鸟疫)2010

合集下载

畜禽衣原体病的病理变化及诊断

畜禽衣原体病的病理变化及诊断

畜禽衣原体病的病理变化及诊断作者:韩欢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7年第6期韩欢(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 31)摘要:作为在畜禽间遍布流行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衣原体病又被称为鹦鹉热或鸟疫等,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

此病具有非常快的传播速度,力度强,且涉及范围广,给畜禽养殖人员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

现从病理变化及诊断方法两个方面出发,就畜禽衣原体病展开探究,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畜禽;衣原体病;病理变化;诊断中图分类号:S8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7)06-0101-011 流行特点作为存在于鹦鹉、鸽子、猪、牛等家畜动物中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衣原体病尽管不会受到年龄的影响,但其表现特征会随着年龄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其中,病畜禽为该病的传染源头,主要通过其乳汁、排泄物,以及已经成形胎儿的胎衣等,在饲养场中排出病菌源头,并使得其他畜禽通过呼吸感染该病。

衣原体病具有多种流行特征,不会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

此外,饲养场环境卫生差、饲养密度过大等为畜禽发生衣原体病的主要外界影响因素。

2 病理变化分析流产型:流产型可见于流产母羊中,其明显感染特征是子叶呈现出黑红色或黏土色,胎膜周边分泌物呈棕色,且胎膜存在水肿;流产胎儿则主要出现水肿,腹中有大量积水,除血管以外,气管上也会存在淤血及出血情况。

通过解剖流产胎儿,发现其内脏周围存在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的情况。

另外,母牛胎盘同样会存在出血以及水肿等情况,有的肝脏也会发生肿胀;胎儿则表现为脸色苍白,所有器官均存在明显内皮细胞增生的情况。

对于病猪而言,流产胎儿则表现为皮肤存在淤血斑,皮下水肿,胸腔及腹腔存在大量淡红色渗出液,肝部呈红黄色且有水肿,脾肿大,心内膜存在出血点。

肠炎型:急性、亚急性卡他性胃肠炎,结膜炎及浆液卡他性鼻炎,以及肠内淋巴充血等为肠炎型病畜禽的常见表现,此外,其肺部还会存在灰红色病灶,有时还会出现胸膜炎等。

鸡衣原体病的诊治

鸡衣原体病的诊治
胡萝 卜 素丰富 的饲料 ,若用 鱼肝油或其他 维生素制剂补充 时, 其剂 量应 为正常量的 3倍 , 这将有利 于促进组织 和粘 膜 的新生, 促进采食 , 高机体的抵抗力 。 提 雏鸡刚发现痘疹时 , 用免疫鸡或痊愈鸡的血清进行注射
治 疗 ( 只鸡 注射 05 )有 较 好 的 效 果 。 每 . mL ,
尖 或 注射 针 头 蘸 取 疫 苗 , 种 在 翅 膀 内侧 无 毛 三 角 区皮 下 无 剌
5, g甘油 2 r , 合搅拌 , O L混 a 再加蒸馏 水至 lO L 涂擦 E腔 , Om ) l 每 日数次 。此外病禽 眼部发生肿胀时 , 可将 眼内的干酪样物
挤出, 然后用 2 %硼酸溶 液冲洗 , 滴入 5 再 %的蛋 白银溶液 ;
今年 4月我市养鸡专业户徐某饲养 的 10 00羽 A A鸡在
2 0日龄 左 右 突 然 发 生 以 呼 吸 困 难 ,排 黄 绿 色 稀 粪 并 较 快 死
呼吸困难 , 体温升高 , 门周围沾有黄绿色稀 粪 , 肛 病鸡拉黄绿
色 胶 冻 样稀 粪 。 剖解 病 死 鸡 可 见肺 部 充 血 , 肌 炎 , 脏 表 面 心 心
发病时 , 经隔离 的病禽应在完全康复 2 个月后才能合群。
对 于 禽痘 的治疗 , 目前 尚未 有 特效 的药物 , 对有 治 疗 价值 的 可
采用对症疗法 , 以减轻病禽的症状和防止继发细菌性感染。
皮肤 上的痘痂 可用 ? 毒 剂如 O1 肖 .%高锰 酸钾溶 液 冲洗
后, 用镊子小心剥离痘痂 , 然后在伤 口处涂上碘酊 、 龙胆紫或 石炭酸凡士林 。E腔 、 l 咽喉黏膜上 的病灶 , 可用镊子将假膜轻
同时改善禽群的饲养管理在饲料中增加维生素a或含类胡萝卜素丰富的饲料若用鱼肝油或其他维生素制剂补充时其剂量应为正常量的3倍这将有利于促进组织和粘膜的新生促进采食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蛋鸡衣原体病的诊治

蛋鸡衣原体病的诊治

溶液和 硝酸银等 几分 钟便可将其 杀死。
2 . 流 行 特 点 源自鹦鹉 热衣 原体 的宿 主 包括 各种 鸟类 和哺 乳动 物 , 不 同动物的 易感性不 同。鸡 多为亚临床感染 . 但会带 毒。受 感 染的病禽 和带菌禽 是主要 的传染源 ,其呼 吸道 和消化 道 的分 泌物 和排泄物 带有的 病原 体通过 消化道 、呼吸道 和眼结膜感 染 易感 鸡 , 其中 , 吸入有 感染性 的 飞沫 或尘 埃 是主要 的感染途 径。高度密集 的养 鸡场较 易发生本病 , 有 大肠杆 菌 、 沙 门氏 菌或新 城疫 等病 并发 时 , 病 情加 重 , 死 亡率可能大 大增 加。
3 . 临床 症状 和 剖 检 病 变

1 . 病 原
衣原 体 在分 类 学上 属 于衣 原 体 目( C h l a my d i a l e ) 衣 原 体科( c t l f a my d i a c e a e ) 衣原 体属( C h l a my d i a ) 。属内有 3个种 : 沙眼 衣 原体 ( C h l a my d i a t r a c h o ma i f s ) 、 鹦 鹉 衣 原体 和 肺 炎 衣原体 ( Ch l a my d i a p n e u mo n i a e ) , 种以下存 在着 不同的 生物 变种和血清型 。 衣原体是 一种严格 的细胞 内寄生物 ,南于其严格 的 细胞寄生性 , 过去被 认为是一种病毒 。然而衣原 体具 有细 胞壁 ,其 构造和组 成与革兰 氏阴性细菌 相似 ;体 内既有 D NA又 有 RNA, 能 合成 自己的核 酸 、 蛋 白质和 脂类 , 合 成能 力有限 , 不能脱 离细 胞营 自由生活 ; 对 抗生 素敏 感 。 以上说 明衣原体不 是病毒 ,只能认 为是介于 立克次 体和 病毒之 间的一 种病原微 生物 。 衣原 体以原生 小体和 网状 体两种独 特形 态存在 。原 生小 体是 一种小 的 、 致 密的球 形体 , 不运 动 , 无鞭 毛 和纤 毛, 是衣原体 的感染形态 ; 网状体是 细胞 内的代谢旺 盛形 态, 通过二 分裂方式增殖 。网状 体比原生 小体大 , 渗 透性 差 ,在发 育过程 中能合成 自己的 DNA、 RNA和蛋 白质 。 将 感染组 织的压 印涂片经适 当固定后 ,用姬姆 萨染 色呈 现深 紫色 , 圆形 , 单个或纵状 排列。用 5 % 碘和 1 6 % 碘 化钾 酒精溶液 染色感染 衣原体 的组织切片 或感染 衣原体 的单 层细胞培 养物 , 可 以看 到包涵 体。衣原体 可以在鸡 胚 、 细 胞培养物 和常 用的哺乳动物 细胞中 生长繁殖 ,也能 在小 白鼠 、 豚鼠 中培养 。 四环 素类 、氯 霉素类和红 霉素 类对衣原 体具有 强烈 的抑制作 用 , 青霉 素抑制能 力较差 。衣原 体对杆菌 肽 、 庆 大霉 素和 新霉 素不敏感 。衣原 体对 能影响脂 类成分 或细 胞壁 完整 的化 学因子非常敏 感 ,容 易被表面 活性剂 如季 药 胺类 化合物和脂 溶剂等 灭活 。7 0 %酒 精 、 3 %双氧 水 、 碘酊

人兽共患病-衣原体病

人兽共患病-衣原体病
病羔体温升高,一肢或四肢跛行,肢关节肿胀疼痛, 常伴发滤泡性结膜炎,病程2~4周,死亡率低,呈 地方流行性。

母猪发生流产、死产、弱胎和不孕等繁殖障碍性传 染病
仔猪发生肺炎、肠炎、多发性关节炎、结膜炎、尿 道感染等多种传染病。
不同年龄、品种的猪均可感染本病。 猪群一旦感染本病很难清除,康复猪群可长期带菌。 猪场内的鼠和鸟类是本病的传播者;带毒的种公、
致病机理
抑制 衣 宿主细胞 大量繁殖 细胞代谢 细胞溶解 原 主要外膜蛋白阻止吞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 体
超敏反应
传染源
发病动物及所有带菌动物都是本病的传染 源,并且互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 衣原体随其分泌物、排泄物排出,污染饲料和 饮水等,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也可经污染的 尘埃、飞沫经呼吸道或眼结膜感染,病、健畜 交配也可感染,子宫内感染也有可能。羽螨、 鸡虱、蜱和蚤可起传播媒介作用。
病理变化
牛、羊、猪 以胎盘炎症和胎儿病变为主。呼吸 道粘膜为卡他性炎症。
禽 病变以消瘦和发生浆膜炎为主。
诊断
1.微生物学诊断 采取新鲜的病料涂片,经姬姆萨 染色后镜检,如有包涵体即可以确诊。
2.血清学诊断 常用补体结合反应。一般用加热处 理过的衣原体悬液作为抗原,来测定被检血清。 通常采取急性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如抗体滴度增 高4倍以上为阳性。据报道,DNA探针和聚合酶链 反应(PCR)技术现已用来进行衣原体种的鉴定。
流行特点
猪衣原体病呈散发流行或地方性流行。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来源。 牛、羊和禽源衣原体可引起猪发病。 猪场中的鼠和鸟可感染和携带衣原体构成对
猪群的威胁。 本病的发生与外界环境多种不良因素有关。
临床症状

妊娠后期母牛,常发生流产,流产率可达60%。公牛发 生精囊炎。

鸽衣原体病

鸽衣原体病

鸽衣原体病别名:鸟疫、鹦鹉热、鹦鹉病。

病原:鹦鹉热衣原体,多种鸟类和家禽都可感染发病。

衣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类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具有RNA和DNA两种核酸和颗粒状结构的核糖体。

大多数衣原体有细胞壁,虽然具有代谢机制,但因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因而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必须寄生于细胞内才能生存。

鹦鹉热衣原体可分为高致病菌株和低致病菌株两大类。

高致病性菌株可引起本病爆发流行,病禽致死率可高达30%,低致病菌株通常感染多呈隐性经过,引起病势缓和,死亡率低,一般不超过5%。

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为主,也可经皮肤伤口感染,虱、螨等吸血昆虫为本病传播的媒介。

临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为5—10天,成鸽表现精神倦怠,不吃料,鼻、眼流出浆液性或粘性分泌物,一侧或双侧结膜炎,腹泻,排黄绿色胶样粪便,如硫磺颗粒状。

康复鸽可长期带菌排毒。

幼鸽多呈急性经过,病程4—15天,多因腹泻,脱水,消瘦,衰竭而迅速死亡,病死率高达80—90%。

病理变化:体腔浆膜和气囊浆膜发生纤维素性炎症,呈云雾状混浊,覆盖有厚层渗出物。

肝脏、脾脏均肿大,肝表面有芝麻大或绿豆大的淡黄色坏死灶,心脏肥大,心包增厚,充血、出血,心外膜覆纤维素性分泌物。

少数病鸽发生纤维素性肺炎,肠道呈卡他性炎症,泄殖腔内有大量尿酸盐沉积。

预防措施:1、搞好环境卫生,严格消毒。

2、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抗病能力。

3、防止野鸟与鸽群接触。

4、及时杀灭吸血昆虫。

5、四环素类抗生素对衣原体敏感,用金霉素拌料或饮水效果更佳,拌料混饲浓度为0.04%;饮水浓度为0.025%,其次可选择土霉素或其他抗生素。

个别重症鸽可按每公斤体重100—200mg逐只喂服,效果良好。

6、大青叶、黄芩、鱼腥草粉碎为末,拌入保健砂,可预防本病发生。

禽衣原体病的综合防治

禽衣原体病的综合防治

养殖与饲料2020年第11期禽衣原体病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引发的、无显著临床症状的亚临床接触性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又被称为鹦鹉病、鹦鹉热或者鸟疫。

该病对野禽以及家禽均具有感染性,其中火鸡、鸭以及鸽子易感程度最高,鸡易感程度较差。

该病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全身性感染症状为典型病症,根据病程缓急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以及慢性疾病,目前尚未有疫苗可以有效防疫,且一旦发病,无法在短期内消除,给我国禽养殖业带来巨大危害。

1病原与流行病学该病的病原为鹦鹉热衣原体,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体。

衣原体具有特异性脂多糖抗原,其细胞壁的抗原成分有差异,这也是区分该类衣原体血清型的基础,目前已经确认8种血清型:其中A-F 型可以感染禽类,且每1个血清型对应1种禽类,如D 型衣原体对火鸡易感,且死亡率达到30%以上,B 型衣原体可以感染多数野禽,且每种禽衣原体均可造成人及其他哺乳动物的感染[1]。

病禽以及隐性带毒的禽只均为传染源,其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病原体,病原体排出体外后可以在有机质中存活数月并保持感染性。

此外病原体也会依附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上,当健康禽只或者人类等哺乳动物吸入病原体后,衣原体就会依附在呼吸道的黏膜上皮细胞,并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进而在细胞体内进行增殖,并形成具有感染性的原生小体,当细胞被溶解后,原生小体被释放、扩散并感染其他正常细胞。

该病的典型潜伏期为3~10d ,最长也可达2个月之久。

除了空气传播以外,衣原体还可以通过垂直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播,此外如果禽只遭遇拥挤、长途运输、气候、换料等原因导致的应激反应,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隐性带毒禽只发病,同时引发继发性或者混合型的感染症状。

2临床症状与诊断该病多为隐性带病,少见典型的临床症状,因此需要使用检测病原或者抗体的方法才能确诊。

对于急性发病的禽只,可以结合临床症状,包括血液学、临床检测或者放射线等手段进行初步诊断,再通过PCR 或者细菌培养的方式进行最终的诊断。

家禽衣原体病的临床表现及防控措施

家禽衣原体病的临床表现及防控措施

养殖与饲料2021年第07期取适当的防寒措施,保持鸡舍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提高种蛋的质量,改善孵化条件,并确保孵化器中的氧气含量合适[10]。

还应有效控制蛋白质含量和能量,以免含量过高,并适当增加维生素含量,并应注意确保钾离子含量,以有效维持电解质的平衡。

另外,还应注意饲料质量,避免肉鸡因食用过期饲料引发腹水综合征。

5.2治疗措施治疗肉鸡腹水综合征,中药可服用以健脾补水、理气补虚为主的药物,西药可服用如利尿、通便、健心的盐酸盐、硫酸镁、肝、葡萄糖浆等。

患病肉鸡中药治疗方法:芜菁150g ,醋制甘水150g ,车前草150g ,大戟150g ,白术200g 和泽泻350g ,并以一剂煎煮。

喝水2次,然后将其分成5~7份,以供400~500只鸡饮用,可有效治疗肉鸡腹水综合征。

对于有严重腹水的病鸡,可同时注射20000IU 的青霉素,经过2~4次治疗,病鸡可以康复[11]。

参考文献[1]盛伟.肉鸡腹水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及防治[J].当代畜牧,2014(17):64-66.[2]李蕴玉,李佩国,张香斋,等.肉鸡腹水综合征防制研究进展[J].中国家禽,2014,36(15):40-42.[3]蔡冬英,江汉金.肉用仔鸡腹水综合征的防治[J].医学动物防制,2006,22(8):613.[4]徐晓勇.肉仔鸡腹水症的发生及防制[J].安徽农业科学,2000,28(5):667-668.[5]甘孟侯.中国禽病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6]何芳.肉鸡腹水综合征[J].湖南畜牧兽医,1999(5):6-7.[7]LISTER S.Mechanism of ascites[J].Journal of world poultry sci 原ence ,1997,53:61-67.[8]管敏强.肉仔鸡腹水征及其防治[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1,9(5):43-45.[9]刘文群.肉鸡腹水症的防治建议[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2(7):157.[10]薛丽红,钟小平.肉鸡腹水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畜牧与饲养科学,2012(5):56-59[11]田仁,张静.肉鸡腹水综合症[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7(2):20-21.【责任编辑:胡敏】家禽衣原体病的临床表现及防控措施王雪莲新疆昌吉市滨湖镇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昌吉831100摘要家禽衣原体病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传播,鹦鹉、鸽子、火鸡、鸭等动物最易感,病禽和隐性带菌禽是主要传染源,可引发全身症状和神经症状,此病未得到有效治疗的情况下病禽很容易死亡。

禽衣原体病的诊断和防治

禽衣原体病的诊断和防治
感染禽的呼吸道分泌物或粪便中含有原体,原体对干燥 有抵抗力,在有机质(如垫料和粪便)的保护下,可保持感染 性数月。空气中的颗粒和粉尘也能传播病原。当被吸入或者 食入时,原体就会黏附在黏膜上皮细胞上,并通过胞吞作用 进入细胞内。细胞胞质核内体中的原体能够抑制吞噬溶酶体 的形成,并且分化为代谢活跃的无感染性的网状体,该网状 体以二分裂形式分裂和繁殖,逐渐形成大量具有感染性且代 谢活性不强的原生小体。新生的原生小体通过溶解作用从宿 主细胞中被释放。典型的潜伏期一般为 3~10d,但是日龄较 大禽或暴露剂量低的禽,潜伏期可达 2 个月。临床病程取决 于宿主和细菌因素、暴露途径和剂量以及治疗。
员的潜在感染风险。在屠宰前 2d,必须使用未加药饲料代替
加药饲料。长效土霉素,按 10~20mg/kg,皮下注射,1 次
/2~3d,连用 30d,可维持足够的血药浓度,并能在 24h 内消除
排毒。但是注射部位经常发生局灶性坏死,限制了这种治疗方
法的应用。最好在起始治疗阶段应用这种方法。阿奇霉素和喹
诺酮治疗人衣原体病有一定疗效,但在禽类尚未进行充分的
养禽
兽研标.TIF not exist!
禽衣原体病,也称为鹦鹉病、鸟疫、鹦鹉热,是野禽和家 禽的一种无明显症状的亚临床感染,也是急性、亚急性或慢 性疾病,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或全身性感染为特征。该病呈 全球性分布。在家禽中,火鸡、鸭和鸽通常最易感;鸡的感染 不常见。该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并且可感染 接触病原的人。确诊本病需进行实验室诊断。目前,尚无有效 的疫苗可用。通过使用相关抗菌素可部分控制本病。 1 病原与流行
2019 年第 11 期
页角.T IF no t exist!
161
评估。对急性感染禽进行辅助治疗能够促进恢复。

鸟病常用药物

鸟病常用药物

鸟病常用药物土霉素抗菌谱广,对霍乱、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衣原体等均有疗效。

此药毒性低,安全性好,是观赏笼鸟常用的药物。

饲喂治疗是应以0.1克/100克。

四环素抗菌作用与土霉素相似,但对一般细菌的作用稍强于土霉素,特别是对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效果更好。

复方新诺明对付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作用较强。

疗效较好。

用法用量:0.01%-0.02%混饲,连用2-7天。

痢特灵对沙门氏菌、球虫病、大肠杆菌性肠炎有较好疗效,应用较普遍。

用法用量:0.02%-0.04%混饲或0.01%-0.02%混饮,连用3-5天。

制霉菌素对各种真菌都有抑杀作用,长用于治疗曲霉素菌病、白色念珠菌病和冠藓等真菌病。

口服不容易吸收,多用于体表皮肤或黏膜的真菌性感染。

丙硫苯咪唑本品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驱虫剂,安全范围大,对多种成虫、绦虫、吸虫有效果。

用法用量:15-25毫克/千克体重,口服。

\&nbsp马拉硫磷本品的毒性低,对于各种螨类、蜱、虱等体外寄生虫都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用法用量:1.25%喷雾,或用爽身粉配成4%的浓度撒粉。

&nbsp除虫菊本品的毒性低,安全可靠、无残毒,但是作用的时间短,经常用于消灭鸟类的体外寄生虫。

用法用量:用2%-3%的溶液喷洒。

石腊油这是滴注肛门或泄殖腔作润滑剂作用的,以治疗便秘或者是难产(蛋阻留)。

甲醛就是俗称的&#8220福尔马林&#8221,杀菌力强,是鸟笼和笼舍的消毒剂,一般配成5%-10%的溶液,可以用作表面消毒,也可以与等量高锰酸钾混合,发烟熏蒸房舍。

&nbsp鱼肝油含有维生素A、D,治疗缺乏维生素A、D引起的各种疾病,同时也可以预防软骨病,提高鸟儿的繁殖率。

而且没有副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常用药品的配备饲养玩赏鸟,应配备一些常用药品,以便日后鸟儿受伤能及时给于治疗。

酒精:常用70 %的酒精作消毒用,如创伤消毒。

鸟类各种常见疾病

鸟类各种常见疾病
防治: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预防接种疫苗为上策。
平时笼具要严格清扫与消毒,有幼鸟的笼具必须远离其他年龄的成鸟。饲料中适量加些维生素,防止感染其他疾病。
五、禽痘
禽痘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通常分为皮肤型和粘膜型两类。
病原:禽痘的病原为禽痘病毒,最少有4种病毒型。禽痘病毒对外界是环境的抵抗力相当强。在上皮细胞屑中的病毒,虽然完全干燥和被直射日光作用许多星期,还不致被杀死;加热至60℃需经3小时才被杀死,在-15℃以下的环境中可保持活力多年。1%的火碱、1%的醋酸或0.1%的升汞可于5分钟内杀死此病毒。
(2)传染性支气管炎
主特征为咳嗽、打喷嚏和气管发出啰音。
病原: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属的一个代表种。大部分病毒在56℃条件下15分钟即可死亡,20 ~ 30℃经2月死亡,4℃下可存活142天。对气管中的病毒,用1%的石炭酸、1%来苏尔、0.1%高锰酸钾、70%酒精等,在3分钟内即可将其杀死。
防治:要控制传染源。引进的新鸟先要了解当地是否有衣原体病存在,有条件的可做血清学检查。隔离观察2周后方可入群。病鸟粪便、垫料、羽毛要认真处理,笼具应严格消毒,消灭吸血昆虫,严防此病传播。可用四环素(包括金霉素、土霉素、红霉素)治疗,氯霉素有毒性,不能用。治疗量为每千克饲料加2 ~ 4克。这对隐性感染者效果不大。治疗应在严格的隔离条件下进行,数量少时应考虑淘汰病鸟。
症状:根据病变发生的主要部位与症状,本病可分为3种类型:神经型、内脏型、眼型,有时也可混合发生。神经型:主要侵害外周神经,最常侵害坐骨神经,常见一侧较轻一侧较重,刚发生时不完全麻痹,步态不稳,以后完全麻痹,不能行走,蹲伏在地,一只腿伸向前方,另一只腿伸向后方,成为一种特征性姿态,;臂神经受侵害时,则被侵侧翅膀下垂;当支配颈部肌肉的神经受侵害时,病鸟发生头下垂或头颈歪斜现象。内脏型:常侵害幼鸟,死亡率高,鸟主要表现为精神委顿,不吃食,病程较短,常突然死亡。眼型:发生于一眼或两眼,丧失视力。

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鹦鹉热衣原体感染(鸟疫)是人类、鸟类及一些哺乳动物均易感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衣原体病人类感染主要是由排菌鸟及其污染物引起的,故是典型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通常表现为高热、恶寒、头痛肌痛、咳嗽和肺部浸润性病变等特征一般症状颇似感冒,但多数患者都出现肺炎。

一、流行病学早在1874年Juergensen曾发现本病患者。

1879年Ritter也曾报道因与笼养的鹦鹉和金翅雀有关而引起称作“肺伤寒”的7例非典型肺炎。

后来在欧洲发生过数次暴发流行,至1894年在巴黎暴发流行并确定患病鹦鹉为传染源,而由Morange开始采用鹦鹉热这一病名。

1.分布本世纪30年代初先在欧洲和非洲,后又在美国,共有12个国家发生过暴发性大流行,患者多达750例死亡143人本病及其自然疫源的分布相当广泛,世界许多地区都已证实其存在。

尤其是鸟类中的自然感染很广泛,有学者既往统计已知190多种从人血清抗体检测也证明其感染广泛存在于欧、非、亚南北美及澳洲。

2.传染源带菌或发病的鸟类或家禽、含菌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所污染的环境、羽毛及尘埃均可成为传染源。

饲养的外观健康但却排菌的鹦鹉、金丝雀等鸟类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禽类及其养殖场、宰杀车间羽绒加工厂、家禽市场、鸟类集散地点、转运场地或运输工具以及信鸽调教基地等,都可能成为传染源。

城乡常见的鸽群可能是具有广泛地区性的传染源。

自然界带菌的野生水鸟对与其接触的水禽和人群同样有感染威胁,带菌患者咳痰对他人也有传染性。

3.传播途径含有鹦鹉热衣原体的尘埃或气溶胶都能由呼吸道吸入而引起感染。

带菌的分泌物、排泄物经皮肤、黏膜及消化道等途径引起感染。

4.人群易感性人体普遍易感实验室内的人员感染颇为常见。

本病明显地多发于男性从青少年直至老人都有病例报告,但仍以30~60岁为多发年龄。

5.流行特征外观健康的排菌鸟常引起家庭中散发流行。

暴发流行多发生于家禽和鸟类的集聚场所及经常接触者或有关的职业人群中。

鸽衣原体病诊治

鸽衣原体病诊治

鸽衣原体病诊治(图)作者:罗明利鸽子衣原体病,俗称鸟疫。

是一种散发性传染病,广泛的流行于世界各地,公棚是发病重灾区。

每年的5~7月,10~12月为发病高潮。

其特征为全身多处粘膜发炎、呼吸异常、腹泻、消瘦、肝、脾肿大。

通常因鸽舍过于密封、拥挤,长途运输,营养代谢紊乱、失衡等应激因素为发病诱因。

病鸽常见浆液性眼结膜炎、羞明、流泪、眼睑粘连。

上呼吸道发炎,出现支气管罗音、腹泻、排绿色稀便,有时带血、后期脱水、消瘦。

有时病鸽表现颈和两翅麻痹。

幼龄鸽多以死亡为转归。

成鸽症状较轻、康复后带菌。

衣原体不但可感染鸽子,还可感染鸡、鸭、鹅、野鸟、候鸟等以及哺乳动物和人类。

一、病原衣原体属已确认两个种。

鹦鹉热衣原体和沙眼衣原体。

鸽衣原体病是由衣原体目、衣原体科、衣原体属的鹦鹉衣原体引起的非鹦鹉禽类的一种全身性、接触性传染病。

衣原体是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一种球形(或梨形)病原微生物,具有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性、大多数衣原体株为宿主特异性和疾病特异性。

在分类上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兼有细菌和病毒两者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并且宿主种类广泛、病原性复杂。

衣原体革兰氏染色为阴性,因所处发育阶段的不同,其大小为0.2~1.5微米之间(原始体为0.6~1.5微米,经二分裂方式增殖后的子代衣原体直径为0.2~0.4微米)能在机体肝、脾、骨髓等的细胞内繁殖并破坏这些组织器官。

一般将鹦鹉热嗜性衣原体分为8个血清变种,如血清变种A、血清变种C、血清变种D、血清变种B等。

血清变种B为鸽子的致病原。

被感染鸽子通常为全身性的症状。

一般表现为隐性、急性或慢性间歇性排泄病原体。

衣原体易被季胺盐类消毒剂灭活如菌毒克、消毒净、菌克星等。

一般的消毒剂如碘酊溶液、70%酒精、3%过氧化氢以及硝酸银等可在几分钟内破坏其感染力。

衣原体对热较敏感,在50~60℃仅能存活5~10分钟;对甲醇、乙醇、氯或硫酸锌、石碳酸、盐酸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敏感性较低。

对抑制原核生物繁殖的一些抗生素,如氯霉素、四环素、环丝氨酸及青霉素敏感;沙眼衣原体可被磺胺类抑制,但对煤酚皂类化合物及石灰等一般较具抵抗力。

禽衣原体病的防治

禽衣原体病的防治
巢 充 血 ,输 卵 管 水 肿 出 血 :腹 腔 内 有
扫 ,对 用 具 进 行 清 扫 消 毒 ,加 强 消 灭
蚊 、蝇和 老 鼠的T 作 。 5 坚持 自繁 自养 3 有 条 件 的 养 殖 场 最 好 实 行 本 场 繁 殖 、本 场 饲 养 .避 免 从 外 地 购 买 种 禽 而带 进 衣 原体 病 。
54 定 期 监 测 ,
大量 渗 出液 。
1 病 因
鸭 感 染 衣 原 体 后 , 尸 体 剖 检 可 见
脾 脏 肿 大 .肝 脏 局 灶 性 坏 死 , 出 现 浆
禽 衣 原 体 病 是 由 嗜 性 鹦 鹉 热 衣 原
体 感 染 禽 类 而 引 起 的 一 种 疾 病 。 目前 该病被称 为 “ 鹉病 ”或 “ 鹉热 ” 鹦 鹦 , 该 病 最 早 被 认 为 与 鹦 鹉 以 及 与 这 些 鹦 鹉 接 触 的 人 相 关 联 。后 来 发 现 非 鹦 鹉
要将 每 一种 疫 ( )苗 的名 称 、 菌
26 口 画目 口鲴 21. 00 1
禽衣原体病的防
黄生莲 王学 红 李芝 姐 许生 仓
一 海 省 大 通 县 朔 北乡 畜 牧 兽 医 站 青
鸭感 染 衣 原 体 后 发 病 率 高 达 8 % . 0
死 亡 率 在 0 4 %不 等 , 这 主 要 取 决 于 0 易 感 鸭 的 年 龄 以及 是 否 存 在 并 发 症 。
以免 影 响 疫 苗 活性 ,降 低 效 价 。 每 注
射 一 头 猪 后 ,应 换 消 毒 过 的 针 头 , 防 止交 叉 感染 和侵 染 病 菌化 脓 。
要 消 除影 响疫 苗 接 种 效 果 的 因 素 . 对 有 病 态 、体 弱 的 猪 暂不 宜 接 种疫 苗 . 待 病 愈 或 体 质 恢 复 后 补 注 。 注 射 疫 苗

畜禽衣原体病的诊断和防控

畜禽衣原体病的诊断和防控

2019年第07期畜禽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引起的多种家畜禽类和人的一种接能性人兽共患传染病。

最重要的传染源为感染发病的禽鸟和无症状的感染禽鸟。

来源于猫的猫嗜性衣原体和来源于发病绵羊的流产嗜性衣原体也可传播感染人。

反刍动物主要表现为流产、关节炎、神经症状;禽主要表现为产蛋下降;其他动物可表现为肺炎、结膜炎等。

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努力做好治疗和预防措施。

1病型(1)流产。

衣原体性流产(几乎总是由流产嗜性衣原体引起)可发生于以前未接触传染源的绵羊(母羊的地方性流产)和山羊;牛为散发,而其他物种很罕见。

典型的母羊流产发生于怀孕晚期,发生以前无征兆,或发生后除了阴道有流出物外,没有其他后效应(偶见胎盘滞留)。

牛的流产同羊相似。

(2)多发性关节炎。

衣原体性多发性关节炎(牛羊嗜性衣原体)主要发生于羔羊和小牛。

发生“僵羔病”时,发病率或许可达80%,但致死率为1%。

小牛可能会出现全身性并发症,并有较高的致死率。

(3)神经系统。

散发型牛脑脊髓炎(SBE )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幼龄牛的发热性疾病,由牛、羊嗜性衣原体引起。

临床表现包括运动、站立和行为的失调和紊乱,或许还可出现轻微的咳嗽、流鼻涕和腹泻,病程持续数天到数周,发病率和致死率或许可达50%。

该病可暴发,并能持续数月,暴发时,新病例的出现不规律。

禽的衣原体病(鸟疫,鹦鹉热)由鹦鹉热嗜性衣原体引起,对火鸡饲养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最明显,发病缓慢,接触病原后数周或许才可发生。

早期症状包括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排出黄绿色胶冻状粪便。

该病可导致产蛋量下降,严重程度随菌株毒力(毒性)不同而有差异。

发病率为5%~80%,致死率为1%~30%。

有时鹅和鸭也可发病,鸡发病罕见。

鸽和鹦鹉可发生亚临床感染。

(1)肺炎。

多种衣原体引起的衣原体性肺炎特别常见于猪、猫、绵羊、山羊和牛,常呈亚临床感染,或为混合感染病因之一(羊地方性肺炎,运输热)。

无并发症感染(如猫的局限性肺炎)的临床意义,目前还不明确。

禽衣原体病(鸟疫)的防治

禽衣原体病(鸟疫)的防治

鸟疫
【临床特征】
鸟疫
精神沉郁,闭目缩颈,羽毛松乱,呼吸困难
鸟疫
病鸽排出绿色粪便
鸟疫
有 时 可 见 结 膜 炎 ( 丁 卫 星 )
鸟疫
病 鸽 结 膜 潮 红 、 流 泪
鸟疫
本病常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混 合或继发感染,表现出严重的心包膜
鸟疫
气囊炎(雏鹅)
肺胸膜炎
鸟疫
肺胸膜增厚,肺充血、出血
鸟疫
(三十七)
衣原体病(鸟疫)
鸟疫
本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感 染引起的多种禽类和人的一种 接触性传染病。以呼吸器官损 害为特征。
鸟疫
【流行特点】
鸟疫
本病能感染多种禽类,火鸡最严 重,幼禽比成禽易感。其危害程度取 决于毒株的毒力,强毒株症状和病变 明显,发病率为10%~80%,死亡率 10%~30%,弱毒株症状轻或呈隐性 感染,死亡率为1%~4%。主要通过 呼吸道感染,也可经破损皮肤或昆虫 传播。营养不良、环境条件恶劣和寒 冷等因素可导致本病流行。
鸟疫
轻度肝周炎,脾脏肿大, 有白色增生病灶
鸟疫
【防治要点】
本病没有有效疫苗。加强饲养 管理,控制一切可能的传染源,严 格消毒措施,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 生。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等

鸟疫衣原体——精选推荐

鸟疫衣原体——精选推荐

鸟疫衣原体是人类、鸟类及一些哺乳动物均易感的自然疫源性衣原体病,原是鸟类的特种传染病,可传播于人,主要是由排菌鸟及其污染物引起编辑摘要目录•1 病原•2 流行病学•3 症状•4 病情诊治•5 传播••1 病原•2 流行病学•3 症状•4 病情诊治•5 传播•6 防治•鸟疫衣原体- 病原鸟疫衣原体病原为鹦鹉热衣原体。

衣原体对高温的抵抗力不强,55℃经5分钟、37℃经48小时即被灭活,日光照射下最多存活6天,在水中最多存活17天。

本衣原体对酸和碱的敏感性较低,但易被季铵化合物和脂溶剂等灭活,一般消毒药如氯化苄烷铵碘酊溶液、70%酒精、3%过氧化氢可在数分钟内破坏其感染性。

鸟疫衣原体- 流行病学鹦鹉热衣原体对各种鸟均有致病性,以鹦鹉、鸽子为易感。

病鸟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本病可由污染的尘埃和散在空气中的液滴经呼吸道或眼结膜感染,螨等吸血昆虫也可传染。

由于人也可被传染,因此要注意自身保护。

[1]鸟疫衣原体- 症状由于衣原体毒力强弱不同,病鸟的临床表现很不一样,鹦鹉、鸽子等可呈显性感染。

患病鹦鹉精神委顿,不食,眼和鼻有脓性分泌物,拉稀,后期脱水、消瘦。

幼龄鹦鹉常归于死亡,成年鹦鹉则可康复,并长期带菌。

病鸽精神不安,眼和鼻有分泌物,厌食,拉稀,成鸽多数可康复而成为带菌者。

[1]鸟疫衣原体- 病情诊治人类在接触鹦鹉热原体的传染以后即可获得感染。

但是潜伏期往往难以确定,因为和禽类或哺乳动物的接触有时是很短,有时是经常性的,一般认为6~15天之间,个别病例的潜伏期可长达近40天。

本病呈急性发病,患者发冷、喉痛、头痛、不适、体温38℃左右,若出现脉速,则意味头预后不良。

初发症状很象流感。

少数病例可逐渐发作,在开始1周内仅有不同程度的头痛,颇似普通感冒。

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不安、失眠、甚至谵妄,严重者出现昏迷。

全身中毒症状、急性肾功能衰竭、胰腺炎、迅速死亡,从肺脏中分离到鹦鹉热衣原体。

但是,典型病例临床表现为非典型性肺炎;干咳、少量粘液,有明显铁锈色,个别主诉胸痛。

信鸽衣原体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方法

信鸽衣原体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方法

信鸽衣原体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方法
信鸽衣原体病也称为鸟疫、鹦鹉病、禽衣原体病等,是一种人畜禽三者共患疾病,具有很高的传染性,并且死亡率较大,现农村致富网的编辑给大家讲解下信鸽衣原体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方法,供采纳:
信鸽“衣原体病”的流行特点:
信鸽的“衣原体病”的感染是由“鸟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危害信鸽的呼吸道和消化道为特征。

似属条件性疾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有空气传播和接触性感染。

根据病理专家的报告提示,信鸽的“衣原体病”可经鸽卵传播。

信鸽“衣原体病”的临床症状:
信鸽的“衣原体病”,常呈爆发性发病,多以败血性为主要特征。

成年鸽易感性高。

呈隐性感染时,且潜伏期长。

病鸽表现精神沉郁、厌食,拉绿色或白石灰样稀便。

30%的病鸽发生眼睑肿胀样、流泪、结膜发炎、呼吸困难。

剖检所见:
剖解病死鸽所见: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气囊炎居多;常见因心、肝、脾肿大坏死,眼球萎缩。

对信鸽“衣原体病”的防治方法:
1:对信鸽“衣原体病”的预防,首先是搞好鸽舍的卫生管理,长期间断地使用2%的漂白粉或用千分子3的新洁尔灭对信鸽的鸽舍各部
位喷雾消毒,严格控制一切传染源。

2:对病鸽的治疗方法:
阿莫西林和红霉素是治疗信鸽“衣原体病”的有效药物。

(1)阿莫西林海百毫升常水中加入1克,每只病鸽每次喂服5毫升,每天喂服三次,连续喂服五天。

(2)红霉素,每百毫升常水中加入0.5克,每只病鸽每次喂服5毫升,每天喂服两次,连续喂服五天。

玄凤鹦鹉的常见病有哪些

玄凤鹦鹉的常见病有哪些

鹦鹉热病原: 鹦鹉热(衣原体病、鸟疫)的病原是一种衣原体,能感染包括家禽在内的190多种鸟类,也能感染人。

症状: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拒食,下痢,早期粪便呈水样,颜色为绿色或灰色,中期粪便量减少,粘稠,呈黑色或绿色,常污染羽毛;到后期粪便为大量水样。

有的眼鼻发炎,流出水样或脓状分泌物,呼吸困难,呼吸音粗,发出“咯咯”声;常蹲着不动,最后因衰竭而死亡。

治疗:已经确诊为鹦鹉热的病鸟应淘汰,连同鸟的排泄物一起深埋或焚烧掉,以免传染给健康鸟和人。

②对笼具、食水具进行严格消毒。

对于特别珍贵的鸟可以在严格隔离的条件下用药物进行治疗,方法是按照以下浓度拌料:四环素或土霉素或金霉素,拌料一定要均匀,连用30天。

预防:①防止衣原体传入,引进新鸟时要先隔离饲养至少3个月。

②发生衣原体病时要采取果断措施,淘汰病鸟,对笼具、食水具和环境进行彻底清理和消毒。

如果脱羽螨症状:脱羽螨主要寄生在鸟的背部、腹部、臀部和翅的有羽毛区域,少见于头部和颈部。

在羽毛的基部打洞,对局部形成强烈的刺激,造成鸟不断啄羽毛,引起脱毛。

治疗:用20%杀灭菊酯乳油剂2000倍稀释,对病鸟进行药浴,第一次药浴后7天再药浴一次。

感染量少时可以手或镊子直接取下。

症状:羽虱是无翅昆虫,寄生于各种鸟类。

感染羽虱时鸟烦躁不安,啄羽毛造成羽毛脱落,时间长了容易引起营养不良和贫血,消瘦。

严重的可造成死亡。

治疗:①敌百虫用双层纱布包裹%敌百虫在鸟身上撒布,边撒边搓鸟的羽毛。

②溴氢菊酯市售的浓度是%,将其加入滑石粉配成3%,按同样的方法在鸟身上撒布。

泛酸(B3)缺乏症症状:口角出现局限性痂块样损害,眼睑边缘呈料状小痂块,上下眼脸常被粘性渗出物粘着,视力发生障碍。

有的还出现行走困难,足趾不敢着地,脚底或趾间皮肤出现小的破裂。

治疗:喂服泛酸钙,由于泛酸缺乏可能与维生素B2缺乏有关,所以应同时喂服维生素B2;对眼睑和趾间或脚底的病变作常规的外科处理。

预防:由于玉米中的泛酸含量很低,所以要避免单纯喂给玉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疫
【临床特征】
鸟疫
精神沉郁,闭目缩颈,羽毛松乱,呼吸困难
鸟疫
病鸽排出绿色粪便
鸟疫
病 鸽 结 膜 潮 红 、 流 泪
鸟疫
本病常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混 合或继发感染,表现出严重的心包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鸟疫
气囊炎(雏鹅)
肺胸膜炎
鸟疫
肺胸膜增厚,肺充血、出血
鸟疫
轻度肝周炎,脾脏肿大, 有白色增生病灶
治疗方案
• 一蛋鸡; •- 上午一支杆净150斤.200斤.200斤.300斤.400斤水 连用五天,防止复发 • 下午,1混合病毒感染加抗病毒药 • 2有真菌感染时轻的制霉健康素饮水,重的 晚上真菌通治加肠胃速安拌料 • 晚上,多维能量合剂700斤水每袋自由饮用,24 小时光照(严重病例) • 如果接手时很严重不吃不喝的多,先用阿米卡星 (20mg每公斤体重)加黄芪多糖注射液大群注射 治疗2天。也可以将蔫鸡挑出来个别治疗
鸟疫
本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感 染引起的多种禽类和人的一种 接触性传染病。以呼吸器官损 伤为特征。
2010年年终总结大会
报告人 王荣军
仅供交流使用,没有时间和 日期的图片来自网络,有时间标 注的图片为自拍。如有侵权,立 刻删除。
鸟疫
【流行特点】
鸟疫
本病能感染多种禽类,火鸡最严 重,幼禽比成禽易感。其危害程度取 决于毒株的毒力,强毒株症状和病变 明显,发病率为10%~80%,死亡率 10%~30%,弱毒株症状轻或呈隐性 感染,死亡率为1%~4%。主要通过 呼吸道感染,也可经破损皮肤或昆虫 传播。营养不良、环境条件恶劣和寒 冷等因素可导致本病流行。
治疗方案
二肉鸡(混合感染多,耐药性强) 上午一支杆净(大杆一定要做药敏)150
水,连用3-4天 中午抗病毒 下午大肠杆菌或支原体 晚上真菌 黑夜能量合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