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全国卷题型
全国卷高中语文真题
(名师选题)全国卷高中语文真题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暇接;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鼓掌声、欢呼声不绝如缕....。
B.史铁生的人生感悟是特立独行....的,这和他承受着因残疾而导致的苦难有关,但他超越了自我,对人的生存状态和意义有深邃的思考。
C.知识就像无边的海洋,我们每天所学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向大海靠近。
D.被誉为中国版“千与千寻”的洪崖洞以其独特的人文内涵和建筑特色,成为国内外游客争相打卡、游览的炙.手可热...的重庆地标性景点。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不绝如缕”指像细线一样连系着,差点儿就要断,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微弱悠长,语境指“观众的沸腾”,不形容局势和声音,不合语意。
B.“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
形容人。
语境指“人生感悟特立独行”。
对象不当。
C.“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
形容非常渺小。
语境指“知识的浩瀚”,“我们的渺小”故符合语境。
D.“炙手可热”指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语境形容“热门”。
语境不当。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是()①在繁华的都市里,看到沿街乞讨筚路蓝缕....的乞丐,你就会觉得十分别扭。
②中国古代的典籍汗牛充栋....,无论怎样精细的索引,难免有些疏漏,一些细微的问题往往会进行反复的考订。
③老张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真可谓举案齐眉....。
④他的这篇短文十分朴素,却如黄钟大吕....,震撼人心。
⑤九龙城是个鱼龙混杂....之区,你到了那里之后,要特别当心。
⑥博物馆里珍藏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鱼、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⑦这篇文章语言粗俗,语意不通,空有优秀书籍的名头,简直是一篇不刊之论....!⑧八年中,张怀书想方设法资助失学儿童的事,实在是罄竹难书....,谁也说不清有多少。
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2022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程卷〕语文 第一卷 〔选择题 共 45 分〕一、〔18 分,每题 3 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一样的一组是[答案 B]23. 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答案 D]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屡次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争辩做出了奉献。
②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在 2022 年前将每年增加 800 万平方米的绿地。
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照旧保存的拼搏精神。
A .莅临打算 不仅是/而且是 B .莅临规划 不是/而是 C .亲临规划 不仅是/而且是 D .亲临 打算 不是/而是4. 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答案 C]A. 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缘由之一是,违法者众多用分布广泛,而治理部门人手缺乏,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B. 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苦。
C. 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假设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局部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 至无端地对自己进展心理熬煎。
D .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保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 这些珍宝时,总是如.数.家.珍.。
5. 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答案 A]A. 当时全校不止有一个文学社团,我们的“海风社”是最大的,参与的学生纵跨三个年级,并出版了最秀丽的文学刊物《贝壳》。
B. 参与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假设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C. 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藏,我国也必需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藏体系。
D. 这一唱歌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信任这是平均年龄仅 20 岁的作品。
高考语文试卷题型及分值分析
高考语文试卷题型及分值分析高考语文试卷题型及分值分析一般高中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一般高等学校招生设置的全国性统一考试,一般是每年6月7日-8日考试。
下面是我整理的高考语文试卷题型及分值分析,欢迎大家共享。
高考语文试卷题型及分值分析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二)有用类文本阅读(12分)4.客观题(选择题)(3分)将原来的多项选择题改为单项选择题(四选一)5.主观题(4分)6.主观题(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7.客观题(多项选择题)(4分)将原来的多项选择题改为不正确的两项。
8.主观题(4分)9.主观题(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10、11、12、13(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1415题:14.客观题(侧重于句意理解、表现手法,形式为五选二的多项选择题)15.主观题。
(侧重于思想内容)(三)名句默写(5分)16.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21题。
原题内容不变。
四、写作(60分)啥叫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有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时评、书评、政论文、学术论文、杂文等;文学类文本:小说、散文为主;有用类文本:新闻、人物传记、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高考语文试卷题型及分值分析2全国卷1语文卷试题,严格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命制,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注意考查核心素养,考点掩盖面和试卷结构合理,力量层级比例配置恰当,难度适中。
相较往年,题型变化较大,更侧重于规律思维力量考查,更着力于引导同学关注时代进展、社会变化,更希求引领同学拓宽视野,培育人文情怀、家国情怀。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材料选自曹明德的《中国参加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把脉时代的症结。
文本在800字左右,比考试说明题型示例字数略少,阅读量有所削减。
全文采纳总分总结构,第一段和最终一段信息量不大,理解起来难度也不大,中间两段是阅读理解做题的关键。
语文近5年高考全国卷真题及答案
语文近5年高考全国卷真题第一部分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錾(zàn)银炮(pào)烙度(dù)长絜大六艺经传(zhuàn)B. 囊(náng)括罪愆(yǎn) 残羹冷炙(zhì) 羽扇纶(ɡuān)巾C. 哆(duō)嗦怂(sǒng)恿战战兢(jīng)兢安然无恙(yàng)D. 蓊(wěng)郁猗(qī)郁游目骋(chěng)怀横槊(shuò)赋诗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惊讶斟酌只言片语锱珠必较B. 洗练漩窝准备就绪自命得意C. 玄虚凝聚促不及防心心相映D. 璀璨涸辙急不暇择黯然神伤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一位博士生的春节返乡日记》并不是的学术报告,而是一位从大别山走出去的知识青年的社会观察随笔。
文中对黄冈农村的生活状况及乡村没落的许多描述,引发了不少网民的。
②古镇有一条石板街,石板街用清一色的青石条铺成。
青石一块紧挨着一块,。
街两旁是一色的青砖黛瓦房,瓦房的进深很长,门面皆为店铺。
开市时,家家打开大门,摆满货物,街道上人头攒动,打货的、卖货的叫喊声。
A.严谨争议错落有致此起彼伏B.严肃非议有条不紊此起彼伏C.严谨非议有条不紊络绎不绝D.严肃争议错落有致络绎不绝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素有“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水、陆、空交通便利,丰富而又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的建成,为武汉深水港建设和通江达海的航运发展提供了优越的配套资源。
B.根据湖北人彭高峰寻子故事拍摄的电影《失孤》近期在全国公映,影片中的武汉话、鄂A牌照汽车、滔滔长江水、巴河铁索桥等湖北元素给人以全新的视听享受。
C.在解答阅读中的探究题时,我们经常会出现审题不清、要点不全、脱离文本泛泛而谈等错误,为了避免这类问题不再发生,老师精心设计了一个微专题训练。
精品解析:2024年全国甲卷语文(原卷+解析)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语文使用地区:四川、宁夏、内蒙古、青海、陕西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9年4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应邀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外方代表团团长时指出:“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
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
”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目标是打造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海洋环境。
要实现海洋的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各国必须摒弃传统的大国争霸思路,充分照顾彼此的安全关切和合理利益,联合起来打击海盗、人口走私、贩毒等海上犯罪行为,在涉及海洋权益争端时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短期内无法协商的问题可以考虑搁置争议。
共同繁荣、开放包容和清洁美丽的愿景意味着,我们要坚持开放的自由贸易体系,同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海洋环境保护等问题,发挥海洋作为国际求的日益增加,各国都希望开发利用更多的海洋资源。
如何才能在更好地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又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海洋发展的“四个转变”:“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要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着力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要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着力推动海洋维权向统筹兼顾型转变”。
这为海洋开发利用指明了方向。
具体到全球、地区和双边层面,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应该着眼于不同的路径,这样才更具有可行性。
在全球层面,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主要着眼于涉海全球公共问题的治理,各国应致力于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稳定有效的国际法和国际规则体系。
高考语文全国1卷题型及解析
高考语文全国1卷题型及解析高考语文全国1卷第一部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用兵致胜的▲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
要塞既下,主力既破,其余一切就▲,不攻自下。
如果虚耗兵力于无战略性的地点,等到自己的实力消耗尽了,敌人的要塞和主力还屹然未动,那还能希望打什么胜仗?做*不能切中▲,错误正与此相同。
A.要诀望风披靡要害B.秘诀望风披靡时弊C.要诀所向无敌时弊D.秘诀所向无敌要害2.下列各项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徐志摩《再别康桥》)B.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珍珠似的白沫 (闻一多《死水》)C.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顾城《-代人》)D.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舒婷《致橡树》)3.下列诗句中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3分)A.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B.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C.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D.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穴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成为能在史上留名的诗人吗?“一将成名万骨枯”,一员武将的故事,还要多少持刀舞剑者的鲜血才能写成。
那么,有思想光芒而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呢?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
所以,▲。
A.辛弃疾是集宋词艺术之大成,才成为一代名家的B.辛弃疾是历经时代风雨洗礼,才成为一代名家的C.集北宋南宋词成就之大成,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D.积北宋南宋300年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5.右图为《读者》的两个徽标图案。
下列对图案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②A.图案蕴含了《读者》杂志愿像辛勤的蜜蜂采蜜一样,采集天下的美文佳作奉献给读者的寓意。
B.图案蕴含了读者就像一只只蜜蜂,不断从《读者》中撷取人生智慧和精神营养去酿造甜蜜生活的寓意。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题型及参考答案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题型及参考答案努力造就实力,态度决定高度。
你的态度决定着你的未来。
高考加油!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仅供大家参考!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第一部分一、(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读书”这件事,历史上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而观点却大相径庭。
单在基本以读书为业的知识分子内部,说到读书时态度也有宵壤之别。
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苏东坡一面发誓“立志读尽人间书”,一面又有“人生识字忧患始”的缺撼;清朝的黄景仁就更绝望了,他有“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喟叹。
探究起来,在这种评价的天差地远背后,除了个人的因缘机遇、性格胸襟不同之外,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在于对读书的认识不同。
① ,直接影响了人们对读书的评价。
如果仅以功业来权衡,那么古人早已发现,② 。
但如果像欧阳修认为的那样,读书为立身之本,这个“立身”不仅是功业的建立,还包括见识的( ) 、品质的( )、精神的( )、人格的健全。
从这里出发,欧阳修看到了读书之于人生的重大价值,他对于读书的评价因此没有显得逼仄与偏侠。
1.文中加点的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缺撼汗牛充栋B.权衡大相径庭C.喟叹宵壤之别D.偏侠天差地远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拓展挺立铸造B.铸造拓展挺立C.挺立拓展铸造D.拓展铸造挺立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想从读书中获取什么,怎么看待读书谋取功业的唯一途径远非读书B.怎么看待读书,想从读书中获取什么谋取功业的唯一途径远非读书C.怎么看待读书,想从读书中获取什么读书远非谋取功业的唯一途径D.想从读书中获取什么,怎么看待读书读书远非谋取功业的唯一途径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在第一届国际中学生儒学辩论大赛初选赛上,阳光一中代表队的同学含英咀华,舌灿莲花,力挫对手,表现优异,取得了良好成绩。
近三年语文高考试卷全国卷一
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网络的发展,既带来了便捷,也带来了问题。
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现象时有发生,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因此,加强网络治理,提高网民素质,成为当务之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网络的发展带来了便捷,但同时也带来了问题。
B. 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现象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C. 加强网络治理,提高网民素质,是解决网络问题的根本途径。
D. 文章主要论述了网络治理的重要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首先提出网络发展带来的问题,然后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B. 文章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C. 文章在论述问题时,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突出了网络问题的严重性。
D. 文章在论述解决网络问题的方法时,采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网络治理需要政府、企业、网民等多方共同努力。
B. 提高网民素质是解决网络问题的关键。
C. 网络治理的重点是打击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
D. 网络治理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1万辆和125.7万辆,同比增长10.9%和3.5%。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52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5%和157.5%。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88.7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6.9%。
材料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免征车辆购置税、建设充电桩等。
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及答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11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通泌出;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童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葬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葬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付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锐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双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新高考语文2024全国一卷语文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汗流夹背B. 甘败下风C. 屈指可数D. 世外桃园(答案:C)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你去不去”?B. “你到底去不去!”妈妈生气了。
C. 老师说:“明天要记得带,笔、橡皮、尺子。
”D. 这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
(答案: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更加团结了。
B. 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好,而且思想品质也好。
C.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来上课的原因是他要去看医生。
D. 昨天夜里,他忽然想起。
(答案:B)4、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清代小说家。
B. 《水浒传》的作者是罗贯中。
C.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明代小说家,该书描写了宋江取经的故事。
D. 《三国演义》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
(答案:A)5、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让人叹为观止,大家都觉得他说得非常好。
B. 他对这个项目的热情,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C.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D. 他对这个新环境适应得如鱼得水。
(答案:C)6、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项是?A. 他借了我一本书。
B. 我看了他一眼。
C. 他在修自行车。
D. 鸡蛋不吃了。
(答案:B)7、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傻了!B. 请您帮我把这个包裹拿一下,好吗?C. 你这个人怎么这么笨啊!D. 我才不管你呢,你自己看着办吧!(答案:B)8、下列词语中,属于贬义词的一项是?A. 勇敢B. 慷慨C. 狡猾D. 忠诚(答案:C)9、下列句子中,不是复句的一项是?A. 你去,还是我去?B. 因为他生病了,所以没来上课。
C. 无论多忙,他都要看书。
D. 天气晴朗。
(答案:D)10、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心情像天气一样多变。
B. 他长得很高。
C. 他的眼睛闪烁着光芒。
D. 他跑得飞快。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及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第一部分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题文】A0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伶俜(pīn) 酝酿(niàng) 脑髓(suǐ) 余勇可贾(gǔ)B.薰(xùn)菌夹(jiá)缝凝睇(dì) 夙(sù)兴夜寐C.悲怆(chuàng) 晕(yùn)车蹩(bié)脚鹬(yù)蚌相争D.煞(shā)尾延宕(dàng) 栏楯(shǔn) 靡(mí)靡之音【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答案和解析】答案:C解析:A项,伶俜(pīng);B项,薰(xūn)菌;D项,靡(mǐ)靡之音。
【思路点拨】如何掌握多音字的读音:①学习多音字时,一定要把字音和它所组成的词语结合起来去认识和记忆,这样才能达到准确无误。
②有些多音字在读音上是有规律的,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发现,注意总结。
③有一种好的方法可以借鉴,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一些比较难的多音字结合所学课文中的词语单个击破。
把每单元出现在课文中的多音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在已建立的多音字本,利用早读时间和课前预备找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带读已积累的多音字,边读便书空字音,天长日久,掌握多音字能力在逐步提高。
【题文】B0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战栗联袂连篇累椟家有敝帚,享之千金B.喋血震慑鞠躬尽瘁食不厌精,脍不厌细C.绻缩缔造蕙质兰心涸泽而渔,焚林而猎D.匏樽喧阗插科打诨失之东隅,收之桑萸【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A连篇累牍;C 蜷缩;D收之桑榆【思路点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①从字音上区别,②要从字形上区别,③从字义上区别。
总之,区分形近字,一定要从音形义等方面入手。
2023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及解析
2023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及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本试卷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研究有两条腿,一条是文学史,一条是文学批评,在一条腿向前迈的时候,另一条腿就要先停一停,踏在地上;否则,我们的身体就不容易保持平衡了。
文学史框架建立在相对确定的价值体系之上,要据这个价值体系分出优劣、高下、主次乃至正反两个方面,在一定时期,首先确定的是文学批评的共同标准,这就是那时所建立的文学史框架的要求,文学史框架要有统一性,不能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各行其是,一旦有了相对固定的文学史框架,文学史就不要一天一改。
有了相对固定的文学史框架,说明研究者已经对其中一系列主要问题有了相对集中的认识,至少那些文学史的编写者承认这个框架是合理的,是有他们自己的文学感受和理解做根据的,不是人云亦云,不是别人一有异议就要改弦易辙的,文学史有自己的力量,尤其是文学史教材,文学史教材因其编写者大多是学科里有权威性的专家和学者,而有着更广泛的可信度,能够让更广大的文学史阅读者或教材使用者放心接受,人们首先通过文学史建立起对这个学科范围内的作家与作品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印象,一旦有了相对固定的文学史框架,就不必担心不同人有不同的观点,因为这些与文学史框架的要求不同的观点,充其量只是将自己的不同意见充分表达出来罢了。
它们对文学史框架的影响只是局部的,对现行文学史有局部的充实和微调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那些在文学史上已经得到充分论述的作家和作品的认识,人们不会从认识到杜甫诗的文学价值而至于认识不到杜甫诗的文学价值。
语文全国卷试题及答案
语文全国卷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怦然心动B. 别出心裁C. 心旷神怡D. 心旷神怡答案:A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C. 他学习好,品德也好。
D. 他不仅品德好,而且学习也好。
答案:C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桃花依旧笑春风。
C. 月落乌啼霜满天。
D. 江水流春去欲尽。
答案:B4.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处加上一两句话,使内容更加生动。
B. 画蛇添足: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C. 画饼充饥: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
D. 画地为牢:比喻限制自己的行动。
答案:A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猎豹一样迅速地冲向终点。
B. 他跑得像猎豹一样快。
C. 他的速度像猎豹一样快。
D. 他的速度非常快。
答案:A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鸟儿叫了。
B.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
C. 花儿开了,草儿绿了,鸟儿叫了。
D. 花儿开了,草儿绿了,春天来了。
答案:A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为什么春天这么美好?B. 春天为什么这么美好?C. 春天的美好,你感受到了吗?D. 春天的美好,你无法想象。
答案:B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你不知道春天的美好吗?B. 春天的美好,难道你不知道吗?C. 春天的美好,你感受到了吗?D. 春天的美好,你无法想象。
答案:A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大得像雷鸣。
B. 他的声音很大。
C. 他的声音像蚊子一样小。
D. 他的声音很小。
答案:A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全国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①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这是鲁迅先生的名言,也是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所在。
戏曲,作为一门综合艺术,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②戏曲历史悠久,起源于先秦时期的民间歌舞。
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剧种,如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等。
其中,京剧被誉为“国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③戏曲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它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现手法,通过演员的表演,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在唱腔方面,戏曲有着丰富的曲调、板式和表演技巧;在表演方面,演员通过身段、步态、眼神等,传达出角色的情感和性格;在舞美方面,戏曲注重场景的布置和道具的使用,营造出浓厚的氛围。
④戏曲艺术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从古代的昆曲、京剧,到现代的越剧、黄梅戏,戏曲艺术始终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吸收新的艺术元素,为观众带来新的审美体验。
同时,戏曲艺术家们也致力于推动戏曲艺术的国际化发展,让世界了解和欣赏我国戏曲的魅力。
⑤然而,在现代社会,戏曲艺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戏曲逐渐失去了部分观众。
为了传承和发展戏曲艺术,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⑥首先,加强戏曲教育。
从小学到大学,都应该设立戏曲课程,让学生从小接触、了解和喜爱戏曲艺术。
⑦其次,创新戏曲表演形式。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3D技术、虚拟现实等,为观众呈现更加震撼的视觉效果。
⑧最后,拓宽戏曲市场。
通过举办各类戏曲演出、比赛等活动,吸引更多观众关注和支持戏曲艺术。
阅读上述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1.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关于戏曲艺术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戏曲艺术起源于先秦时期的民间歌舞,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剧种。
B. 京剧被誉为“国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但现代戏曲逐渐失去了部分观众。
C. 戏曲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现手法,通过演员的表演,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高考语文题型分布
高考语文题型分布高考语文题型分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4.客观题(选择题)(3分)将原来的多项选择题改为单项选择题(四选一)5.主观题(4分)6.主观题(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7.客观题(多项选择题)(4分)将原来的多项选择题改为不正确的两项。
8.主观题(4分)9.主观题(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10、11、12、13(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1415题:14.客观题(侧重于句意理解、表现手法,形式为五选二的多项选择题)15.主观题。
(侧重于思想内容)(三)名句默写(5分)16.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21题。
原题内容不变。
四、写作(60分)啥叫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时评、书评、政论文、学术论文、杂文等;文学类文本:小说、散文为主;实用类文本:新闻、人物传记、调查报告、科普*等。
高考语文题型及解题技巧一、语文选择题的原则和技巧题目暗示原则、预言精确度原则语文纯考查知识点的题,最好能够先去排除迷惑选项。
像病句题、词语填充题等,这么做有助于提高准确率。
但是如何排除呢?很简单,假设你什么都不懂,由“试卷”表述信息,你认为说清楚什么事了,就基本无误,如果可能会让你误解,那么出错的可能性非常大。
也就是你把句子表述的意思(第一印象)得出后,看看有没有其他的解读,如果有其他的解读,那么,出错率较大。
例如: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先分裂后统一是无法通行的死胡同,分裂与统一不能共存,犹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印象解读:分裂统一像鱼与熊掌。
明显觉得不对B.入春以来,长春市一些小贩走街串巷上门收购陈米、陈面,尽管价格低廉,每公斤有1元多钱,但生意做得很红火。
印象解读:小贩以1元多收购陈米、面,尽管价格低廉,但生意红火。
“尽管”和“但”别扭。
C.远古时代,地球上的某个角落,有一个部落,以狩猎为主,但知猎兽,不知捕鱼,更不知稼穑种植为何物。
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题型
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题型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题型希望在濯中扬帆,梦想在濯中起航。
高考加油!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仅供大家参考!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第一部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义字,完成1~3题。
脚下突然平实,眼前突然空阔,怯怯地抬头四顾,山顶还是被我爬到了。
完全不必担心栖宿,西天的夕阳( )十分灿烂。
夕阳下的绵绵沙山是无与轮比的天下美景。
光与影以最畅直的线条流泻着分割,金黄和黛赭都纯净得毫无斑驳,像用一面巨大的筛子筛过了。
日夜的风,把山脊、山坡( )波荡,那是极其款曼平适的波、不含一丝涟纹。
于是,满眼皆是畅快,一天一地都被铺排得大大方方、明明净净。
____,____。
为什么历代的僧人、俗民、艺术家要偏偏选中沙漠沙山来( )自己的信仰,建造了莫高窟、榆林窟和其他洞窟?站在这儿,我懂了。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柄宿无与轮比B.灿烂流泻C.斑驳款曼平适D.涟纹畅快2.依次选用文字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还变成宣泄B.却变成宣泄C.却塑成倾泻D.还塑成倾泻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气韵委和到了崇高色彩单纯到了圣洁B.色彩单纯到了圣洁气韵委和到了崇高C.色彩委和到了圣洁气韵单纯到了崇高D.气韵单纯到了崇高色彩委和到了圣洁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2016年德国乒乓球公开赛31日落幕,中国选手马龙再次初试锋芒,战胜自己的对手,夺得男单冠军。
B.2015年,在世界经济总体下滑、差强人意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C.某些现代作家的作品思想深刻,但用现代汉语语法标准衡量,其作品中某些语言的表述显然并不规范,不足为训。
D.在大量的犯罪证据面前,犯罪分子抱残守缺、丑态百出,最终不得不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日本的海上巡逻机于2月2日下午2点左右,在日本青森县西南大约150多公里处发现正在航行的中国海军舰队。
全国卷语文高考试卷题型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欣慰(xīn wèi)水滴石穿(shuǐ dī shí chuān)青出于蓝(qīng chū yúlán)B. 沉默(chén mò)眉清目秀(méi qīng mù xiù)满载而归(mǎn zài ér guī)C. 炫耀(xuàn yào)呆若木鸡(dāi ruò mù jī)气吞山河(qì tūn shān hé)D. 炽热(chì rè)眼疾手快(yǎn jí shǒu kuài)一丝不苟(yīsī bù gǒu)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改革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B. 针对当前疫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疫情防控,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C. 他在比赛中表现出色,多次刷新了世界纪录,被誉为我国田径运动的杰出代表。
D.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公司加大了技术投入,对生产线进行了全面升级,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3. 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您好,请问您能告诉我去火车站怎么走吗?B. 请问您能借我一下笔吗?C. 你怎么又迟到了?真是让人头疼。
D. 最近天气这么热,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温。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称意。
恒暂中外,自谓先达,吾人固未尝有古人之志,谓今人之可及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I卷高考语文题型分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内容为气候正义)(论文、杂文、评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答题思路找原文对照)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文体为散文和小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5分)(主观题)
6.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没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主观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内容为访谈期刊新闻采访或生平事迹,属于非连续性材料阅读,会有表格分析等)(人物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
(4分)————2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2句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主要唐宋的,像欧阳修、苏轼)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1解释句意2分析技巧写法3情感主旨)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初中部分2分,高中部分3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谦敬词误用—抛砖引玉,望文生义—登高自卑,用错对象—青梅竹马、风姿绰约、芝兰玉树、目无全牛,褒贬误用—惨淡经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只有....才.....就说的比较绝对了,如果出现只要....就.....说的更绝对,一般都是错的)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新出现题型,考查逻辑推理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
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时评类和任务驱动型作文——评论时事,领会任务(一类文必须是两点论,一点论只能是二类文)
二环以内的学校教材是鲁人版,山东人民出版社发行,全国卷是人教版教材。
目前只有省实验高中通过试卷做题的形式过了一遍人教版语文教材,在9月开学一轮复习的时候,因为这其中有3-5篇的文言文是鲁人版没有的,教材编排内容和顺序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