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我国阶级阶层结构出现的深刻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分析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度、政策和产业结构的变动引起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分层结构变化的分析,宏观上把握其特点与变化趋势,以期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以更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改革开放社会分层结构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大幅度改革,社会由此开始了深刻的制度变迁。
这一制度变迁,使社会结构出现一系列变迁,我国原有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社会格局被打破,社会分层发生重大变化。
本文拟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进行梳理,以求宏观地把握变化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社会分层就是按照不同的标准将社会成员分成不同的阶级阶层。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之下,社会分层结构既体现了经济因素的决定性作用,也凸显出文化因素的重要影响力。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分层结构改革初期,社会分层结构从政治分层转变为经济分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开始从计划向市场的转轨,为原有社会阶层的分化和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都提供了动力。
在这一时期,原先所坚持的政治标准和劳动分工的划分原则开始转变,原有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也开始分化,各社会群体之间的流动性较为频繁,没有很明确的界限。
社会分层结构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体系,总体上呈现出一种过渡的特点。
所有制的变化造成社会分层的基础重构。
改革开放后,各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多种所有制形式发展,社会分层发生重大变化。
工人开始从“体制内”单位即全民和集体等公有制经济单位向“体制外”单位即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单位流动。
在沿江沿海较为发达的地区出现了个体经济、私营企业等经济形式,同时造就了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等社会群体。
1982年颁布的宪法第十一条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阶级阶层的发展变化
。 一 。 。 :一 一 :的 阶级 阶层 的发 展 变 化
王 博 ’
( 中 国传 媒 大学 北 京 1 0 0 0 0 0 )
中 图 分 类 号 :C 4 2 l 阶 级 和 阶 层 1 .I 阶 级 的 概 念
导 阶层 。
阶层 的概念 。阶层这 一次从 本 源来 来讲 源 于阶 级一 词 ,但 阶 层 本身 又表现着 社会结 构和社会 关系 的复杂性 和多样性 。
按 照 现 代 社 会 普 遍 接 受 的 观 点 , 阶 层 就 是 由 于 收 入 水 平 、职 业
种类 、生活方 式 、教 育程度 和社 会声 望等 社会 资 源 的不均 匀分 布 而 形 成 的 社 会 团 体 。 阶 层 有 两 种 基 本 类 型 :一 种 是 阶 级 内 部 的 阶 层 ,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 6 7 2—5 8 3 2( 2 0 1 5 )1 1 —0 2 2 4 —0 1 恢 复 劳 动 者 的 身 份 ,并 明 确 规 定 原 工 商 业 者 已 经 成 为 社 会 主 义 社 会 中 的 劳 动 者 ,其 成 分 一 律 改 为 干 部 或 工 人 。 2 .1 .2 收 入 分 配 政 策 的 调 整
1 .3 阶级 分析 向阶层分 析的转化 马 克 思 批 判 性 地 吸 收 了 以 往 的 阶 级 分 析 理 论 ,创 建 了 一 套 科 学
阶层 。
2 .2 .2 农 业 劳 动 者 阶 层 出 现 重 大 变 化 。农 民 是 中 国 现 阶 段 规
模最 为庞大 的一个 阶层 ,自国家 2 0 0 0年提出 了促进各地 城镇 化发展
的 方 针 ,城 镇 人 口 每 年 增 加 近 1 4 5 3万 人 , 以 1 8 —4 5岁 的 农 民 工 为
中国改革以来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
中国改革以来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具体表现如下:
1. 资产阶级的崛起:改革开放后,中国出现了大量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使得一部分人成为了富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资产阶级”。
资本家、投资者、企业家等在经济上逐渐成为了公认的“大佬”。
2. 新中产阶级的涌现: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城市中逐渐形成了一批享有较高收入和社会地位的新型中产阶级。
这些人通常是知识分子、企业中高层管理者、高科技产业从业人员、专业人士等。
3. 农民工阶层的兴起: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大量农民涌向城市,成为了城市的主要劳动力之一,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农民工”。
他们通常从事着低收入、低地位的工作,生活比较艰苦。
4. 规模化的无产阶级:改革开放后,大量的国有企业被私有化,导致大批工人下岗。
这些人遭受了严重的精神和经济上的折磨,成为了一个新兴的、庞大的社会阶层——“无产阶级”。
总的来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革,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种变化中,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所经历的深刻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社会结构的重塑和调整。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出发,系统梳理和分析这一过程中社会结构变迁的特点、动因以及影响,以期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变迁做出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我们将回顾改革开放之初的社会背景,分析当时社会结构的主要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接着,我们将按照时间线索,逐步展现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重点关注城乡结构、职业结构、人口结构、阶层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动因,包括经济政策调整、社会制度改革、科技进步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对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深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揭示出这一过程中蕴含的规律性和趋势性特征,以及社会结构变迁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影响。
我们也将对未来社会结构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二、经济结构的变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变迁的深度和广度,堪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中国经济结构经历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和服务业社会的转变。
在产业结构方面,第一产业(农业)的比重逐渐下降,而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
特别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迅速,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这种转变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率,也促进了就业结构的多元化。
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国有企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而非公有制经济,包括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比重不断上升。
这种变化不仅提高了市场的竞争性,也激发了经济的活力。
特别是在创新、就业和经济增长等方面,非公有制经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再次,在区域结构方面,改革开放初期,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经济增长迅速。
新媒体“阶层固化”舆论传播的特征及其治理
新媒体“阶层固化”舆论传播的特征及其治理新媒体“阶层固化”舆论传播的特征及其治理摘要:近年来阶层流动话题成为舆论关注热点,文章通过对自媒体高传播文章的梳理,采用了内容分析中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描述近年来关于阶层流动的热点文章的主题分类、媒体性质以及观点倾向等媒体呈现,探索阶层流动观点分歧的社会根源,结合学术性研究匡正社会阶层流动的非理性认识,从社会治理的视角分析以公共媒体为主导的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意义,并为舆论引导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新媒体;阶层固化;舆论传播;自媒体中图分类号:C912.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XX)03-0137-008近年来,关于青年人向上流动受阻的话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舆论的话题一再剑指阶层固化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结构演变发生了重要转折,改革开发以来不断分化、演变、调整的社会结构释放的社会流动机会空间大幅压缩了,大规模的上升流动逐渐减少,家庭背景对于个人社会地位获得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始逐步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影响力量,因此,有些学者认为当前社会阶层固化了[1]。
随着阶层固化成为社会舆论热点话题,社会不同阶层的意见参与形成了缤纷多彩的网络舆论景象,结合各个阶层本身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经历的阶层升降以及面临风险社会的不确定性,尤其是近年来中产阶级的各種焦虑,关于阶层流动的言论在网络平台的发酵下,逐渐形成了大面积的负面议题,因此在网络空间倡导理性的阶层流动观,引导人们树立合理的社会流动观念,显得尤为必要。
为了进一步了解网络空间“阶层流动”主题文章的传播特征及其社会背景,本文通过搜索工具检索20XX—20XX年在微信朋友圈转发量和阅读量较高的文章(综合阅读量在1万以上,综合阅读量为不同公众号转发同一篇文章的阅读量之和),搜索文章的主题涉及“阶层流动”“阶层固化”“教育不平等”等话题。
选择了100篇文章,除去内容重复或相近的文章,有71篇作为分析样本,其中关于国外社会阶层流动主题的文章14篇,占20%;国内阶层流动状况的判断文章39篇,占55%;国内教育的阶层流动状况的文章18篇,占25%。
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演变
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演变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演变是一个历史长河中的复杂过程。
从古代封建社会到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国社会的分层结构经历了多次变革和调整。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演变。
古代封建社会是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起点。
在这个社会中,社会分层主要是以官僚、士农工商为基础。
官僚阶层是最高的社会阶层,他们掌握着政治和经济的大权。
士阶层是官僚阶层的补充,他们是文化和教育的代表。
农民和工人是社会的基础,他们负责生产和劳动。
商人阶层则是最低的社会阶层,他们被视为不道德和不正义的人。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社会的分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20世纪初,中国开始了资本主义的改革和开放。
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的分层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资本家和企业家成为了新的社会阶层,他们掌握着经济的大权。
知识分子也成为了新的社会阶层,他们是文化和教育的代表。
工人阶层和农民阶层则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地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社会的分层结构再次发生了变化。
在这个时期,中国实行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分层主要是以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为基础。
工人阶层成为了最高的社会阶层,他们掌握着政治和经济的大权。
农民阶层则是社会的基础,他们负责生产和劳动。
知识分子则是文化和教育的代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分层结构再次发生了变化。
在这个时期,中国开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开放。
资本家和企业家再次成为了新的社会阶层,他们掌握着经济的大权。
知识分子也成为了新的社会阶层,他们是文化和教育的代表。
工人阶层和农民阶层则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地位。
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演变是一个历史长河中的复杂过程。
从古代封建社会到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国社会的分层结构经历了多次变革和调整。
每一次变革都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为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的变化及原因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各方面改革的全面展开,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我国原有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原有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内部成员的组成和关系变化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的新变化既有政治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体制方面的原因。
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在社会层面的客观反映。
本文的研究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展开的。
关键词:阶层结构变化;政治制度;经济结构;产业结构Abstract:With China's reform of economic system, political system and various aspects in full swing, changed significantly Chinese social structure,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our original social class, stratum structure, based on changes in the composi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riginal "two classes and one stratum" members appeared again on the the number of new social strata. New changes of social stratum of the existing political system, also have the reason of economic system. Establish the system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and perfect, the system environment i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major changes in the objective reflection of social. Deepening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nd market orientation of productivity i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the change of social stratum structure in china. The study of this thesis is in the background.Keywords: stratum structure change; political sy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绪论 (1)(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2.1研究理论意义 (1)2.2研究实践意义 (1)(三)研究方法 (1)一、社会阶级、阶层相关概念的界定 (2)(一)社会阶级内涵 (2)(二)社会阶层概念的界定 (2)(三)社会中间阶层概念的内涵 (3)(四)新的社会阶层概念的界定 (3)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新变化的表现 (3)(一)社会阶层结构要素趋向复杂化 (3)1.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民阶级内部分层趋向复杂 (4)2.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人阶级内部分层趋向复杂 (4)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知识分子阶层明显分化 (5)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增添了新的阶层 (5)(二)社会阶层结构比例趋向合理化 (6)1.我国社会中间阶层的比例趋向扩大 (6)2.我国农业产业人口比例趋向缩小 (7)(三)社会各阶层成员的流动性强 (7)1.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阶层成员垂直性流动增强 (8)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各阶层成员水平流动性增强 (8)(三)工人阶级内群体收入差距拉大 (9)1.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工人阶级内部群体收入差距不大 (9)2.改革肝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内部群体收入差距拉大 (9)(四)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趋向多元化 (9)1.改革开放以前,社会各阶层收入来源较为单一、利益关系简单 (9)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各阶层收入来源多样化,利益关系较为复杂 (10)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阶层结构变化原因探析 (10)(一)政治制度的变化 (10)1、十一届三中全会废除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使得政治身份废除. 112、人民公社解体和户籍制度松动,使得“乡下人”和“城里人”的身份开始淡化 (11)(二)经济结构的变化 (12)1、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12)2、分配制度的变化 (12)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12)(三)产业结构的调整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4)绪论(一)研究背景和意义1.研究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社会步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
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
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一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演进和变化的一部分,从古代的爵位制度到现代的社会结构,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
在古代,中国的社会分层结构以爵位制度为主,有着明显的王朝等级制度,由皇室、大臣、士绅等构成,而且等级之间有着严格的划分,并拥有不同的权利和责任。
随着历史的变化,社会分层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
自清朝以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明显的是农民阶层的出现,这一阶层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
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发生了更大的变化,主
要是由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深刻变化,社会分层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的阶层,如资本家、知识分子、中产阶级、白领阶层等。
其次,政治体制的变化,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更多的权力结构,如官僚体制、垄断体制、党派体制,以及其他形式的社会结构。
此外,中国社会的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改革,也对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体现了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特点,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仍然存在,但它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加多元化,体现出了中国社会的多元发展特征。
社会分层结
构的变化,不仅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也改变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为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新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就进入了全面改革开放的崭新发展时期。
改革开放不仅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社会生产力,也显著增强了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物质以及精神生活水平。
同时,作为我国社会结构重要方面的阶级阶层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我国社会原有基本阶级、阶层发生明显的分化,当今社会阶层分层呈现复杂化趋势。
正确处理这些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因为只有社会阶级阶层之间相互和谐,才能保证社会的真正和谐。
所以,深入分析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研究各阶级阶层之间的互动和冲突,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阶级阶层分析法阶级阶层结构改革开放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和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们物质以及精神生活水平得到极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各方面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我国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而经济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带来了我国阶级阶层结构的显著变化。
原有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不断发生分化重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新阶层。
研究分析社会阶级阶层的目的,是要正确认识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特征和发展趋向,正确处理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以便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维护社会稳定,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通过对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分析,调动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获得向上流动、升迁的机会,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
正确处理这些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因为只有社会阶级阶层之间相互和谐,才能保证社会的真正和谐。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社会变迁回顾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社会变迁回顾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中国经历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等一系列重大变革。
本文将回顾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社会变迁。
一、经济的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通过引进外资、开放市场、推动市场经济等一系列措施,中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从1978年到201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到90.03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9.5%。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农村地区的农民逐渐转变为城市居民,城市化进程加快。
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交通便利,生活设施完善。
同时,农村地区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社会的结构主要是农村和城市两个极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逐渐流入城市,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
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社会阶层逐渐形成,如私营企业家、知识分子、专业人士等。
社会结构的变化带来了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和多样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就业机会的增加,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人们享受到了更好的医疗、教育、养老等福利待遇。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四、教育和科技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和科技水平取得了巨大进步。
教育体制改革使得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地分配,教育普及率大幅提高。
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的大学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同时,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如高铁、互联网、人工智能等。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中产阶层正在崛起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在过去60年间经历了巨大的变迁。
从新中国成立到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这对社会阶级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中产阶层正在崛起,成为中国社会的新兴力量。
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经济正处于战争和内乱的困境中,大部分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生活条件艰苦。
此时的社会阶级结构主要由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组成,以及一部分中小企业主。
随着国家进入计划经济时代,阶级结构进一步固化,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成为主要的社会基础,知识分子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受到政治运动的影响相对较低。
此时社会阶级结构较为简单,阶层之间的流动性也相对较低。
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社会阶级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市场化的使得企业家阶级迅速崛起,他们通过市场竞争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和社会地位。
此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进城务工成为一种常态,他们虽然在城市中的地位相对较低,但通过努力工作,一部分人逐渐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并成为新的中产阶级。
同时,开放也为知识分子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大量知识分子通过教育和专业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成为社会阶层结构中的重要一环。
从而,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从此呈现多元化。
近年来,中产阶层不断壮大,成为中国社会的新兴力量。
中产阶级人口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市场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
中产阶级的兴起使得社会阶层结构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中产阶级既不同于劳动者阶级,也不同于资本家阶级。
他们既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能够满足一定的消费需求,又在社会中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
他们普遍受过良好的教育,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形成了独立的社会群体。
此外,中产阶级的壮大也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进步,为中国的社会变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然而,尽管中产阶级的崛起给中国社会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变化,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现状与治理关键
我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现状与治理关键作者:马磊来源:《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05期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各种利益群体相继涌现,不同群体之间的对抗或矛盾时有发生,构建和谐有序的阶层关系意义重大。
运用2012-2013年“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全国6省市抽样调查数据,系统展示三大社会阶层在教育、收入、工作单位和代际流动方面的基本特征,研究表明,精英阶层、中间阶层和大众阶层的比率约为1:3:6。
精英阶层受教育水平最高;中间阶层的教育水平集中在中学阶段,大众阶层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近半数的中间阶层子女和约7成的大众阶层子女最终都会滞留在各自的阶层。
阶层固化严重影响青年人的未来预期和社会稳定,应充分认识到实现教育公平对构建和谐有序阶层关系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社会阶层;阶层关系;教育公平中图分类号:C9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19)05-0038-09改革开放40年来,与经济高速增长相伴的是中国社会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以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为主体,结构相对简单;当前,中国社会各种利益群体和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社会结构分化的机制也变得异常复杂。
在此背景下,每个阶层都形成了自己的社会活动和话语空间,并在其中寻求自身利益。
各个阶层仿佛都生活在截然不同的世界,很少发生互动和交流。
各阶层对其他阶层利益的伸张兴趣冷淡,甚至在阶层利益对立的基础上相互敌视,我国社会建设领域面临着阶层利益断裂的危险。
[1]构建和谐有序的阶层关系刻不容缓。
如何把对抗对立的多元阶层利益关系,整合成和谐有序、合作共赢、彼此认可的良性阶层关系,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是中国进入新时代后的一个重大课題。
使用2012-2013年全国6省市随机抽样调查数据,本文考察了当代中国社会三大主要阶层的总体分布状况,以及它们在教育、收入、工作单位和代际流动等方面的具体分布,系统描述了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基本现状,最后指出构建和谐有序社会阶层关系的根本落脚点是实现教育公平。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社会阶级阶层构成的新变化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社会阶级阶层构成的新变化苏平阶级和阶层问题,历来是我们党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
这个问题解决得好,我们党领导的各项事业就会顺利发展;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我们就有可能走弯路,使革命、建设和改革出现挫折。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阶层。
怎样看待我国社会阶级阶层构成的新变化?怎样看待这些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认真地进行研究,要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精神上来。
建国以来阶级阶层的三大变化从新中国成立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到实行改革开放,从改革开放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阶级和阶层也相应地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概括地说:第一次变化,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消灭了地主、官僚资产阶级。
我国在解放前存在五个阶级,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知识分子)、资产阶级(又分为官僚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和地主阶级。
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土地改革,由于消灭了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这样,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就存在着四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第二次变化,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了民族资产阶级。
1956年,我们党领导了“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这样,我国社会就剩下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由于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从理论上说,只有工人和农民这两个阶级)。
第三次变化,通过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了新的社会阶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由此决定了阶级和阶层也日益多样化。
从原有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之中发展出许多新的阶层,如民营企业家和技术人员阶层、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和职业经理阶层、自由职业者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个体劳动者阶层、农民打工者阶层,等等。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演变与社会分层问题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演变与社会分层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社会主义国家,其社会阶层结构的演变和社会分层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本文将从经济、教育、职业等方面探讨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演变和社会分层问题。
一、经济层面的社会分层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社会经济是以农村集体经济为主体,绝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生产。
但随着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地位日益提高,城市居民的工资收入逐渐增加。
与此同时,一些农民转移至城市就业,成为城市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在经济层面上,人们的社会地位逐渐由农村集体经济所决定变为由市场经济所决定。
二、教育层面的社会分层教育是社会分层的重要标志之一。
改革开放以前,受限于政治因素以及资源分配不平等,中国的教育体制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状态。
因此,家庭背景和地域因素往往决定了一个人能够接受的教育水平和机会。
然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教育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各层次的教育机会得到了相应扩大。
教育机会的扩大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提高了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竞争力。
三、职业层面的社会分层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职业分布主要以国家机关和集体企业为主,职业选择受到政治因素和上层分配的影响较大。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私营企业的兴起,个人创业的机会不断增加,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也愈加激烈。
由此,个人的职业选择对于社会分层具有重要意义。
一些高技能、高薪酬的职业,如金融业、互联网科技行业等,成为社会地位和财富积累的重要途径。
四、城乡层面的社会分层城乡差距是中国社会分层的一个重要维度。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扩大。
城市的经济水平、社会福利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相对于农村更加发达。
而农村地区的发展还面临着土地制度、教育医疗资源等方面的不平等分配问题。
因此,城乡居民之间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差异较大。
历史背景分析: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变迁
历史背景分析: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变迁介绍改革开放是中国20世纪末以来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
自1978年以来,中国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变革与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改革开放时期对中国社会所带来的各种重大变化。
经济发展与城市化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经济开始迅速崛起。
特别是在1980年代,中国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并引入外国投资和技术。
这种经济改革极大地推动了国内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与此同时,城市化也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现象。
随着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农村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
城市环境逐渐发展壮大,原本贫瘠落后的乡村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然而,这种快速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人口过剩、住房紧张和社会不平等等。
社会阶层的变动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农村集体经济逐渐转变为个体经营和现代农业,人们开始享受到更多发展机会和自由选择。
随着市场经济模式的推进,新兴中产阶级和高收入群体逐渐形成。
然而,与此同时,社会分化也加剧了贫富差距。
一些地区与城乡之间的差距拉大,并出现了以富裕的精英阶层和贫困的底层人口为主的两极分化现象。
教育与文化变迁改革开放时期对中国教育和文化领域也带来了深远影响。
教育机会得到了普及,教育资源日益丰富。
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并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与此同时,文化传统正在经历着重大转变。
西方文化影响逐渐渗入中国社会,尤其是在城市年轻群体中更为明显。
音乐、电影、时尚等领域中的文化交流促进了跨文化融合与多样性的发展。
社会观念和价值观的转变改革开放也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传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被逐渐削弱,并向个人利益和市场经济取向转变。
人们对自由、平等和个体权利的追求日益增强,社会关系和道德观念也面临着挑战和调整。
然而,这种价值观念的重塑并非没有反抗力量。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保护也成为一些人关注的焦点,他们试图通过传统文化复兴来寻找自己身份认同与自我认同。
阶层分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及应对
汪 勇
( 贵州师范大学 历 史与政 治学院,贵州 贵 阳 500) 501
摘
一
要 -党的十七 大和十七届 四中全会 均提 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然 而, 国 3 我 O年的改革开g . Mt 得原有的两个阶级
个 阶层发生 了深刻变化并产生和形成 了许 多新 的阶层且各 阶层仍处在不断转换或流动 中。各 阶层利益诉求不同影响着对马
在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 四中全会提 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层分化呈现出八大趋 势:产业革命继续充当社会阶层分化的
“ 体制外 ” 因素相联系的阶层将明显扩大、 社会 流动加快 使得
“ 两栖人 ” 减少 、身份” “ 因素加快退出历史舞 台、 对贫富差距的
、
阶层 分 化
控制力度加大但短期 内差距难 以缩小 、与中等收入水平相联
克思主义 大众化 目的的理解 , 阶层政治参与不同影响 着对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的态度 , 阶层思想政治意识不 同影响着对 各 各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认可 , 各阶层之 间的 矛盾 冲突影响着推进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程度 等.本文就阶层分化对 马克 思主 义大
众 化 的 影 响提 出 了应 对 , 以推 进 马 克 思主 义 大 众化 。 关 键 词 : 阶层 分化 ; 马克 思 主 义 ; 众化 ; 响 ; 对 大 影 应 中 图分 类 号 :A8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号 :10 .5 9 2 1 )40 1.4 0 02 2 (0 0 0 .0 00
系的若干阶层将会扩大 、 潜在 的压力 团体现象开始 出现 、 阶层 之 间的冲突并非注定引发重大外部性政治冲突 。【],o 5 r-社会 (6) 2 3 阶层分化及其形成和发展必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诸 多
中国的社会结构和阶级状况
中国的社会结构和阶级状况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社会结构和阶级状况在不断的变化与演进中。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社会层次以及变迁等方面来讨论中国的社会结构和阶级状况。
一、历史背景中国的社会结构和阶级状况的塑造与历史背景紧密相关。
自古以来,中国社会一直存在着有农民、地主、官僚、商人等多个阶层的分化。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社会阶层主要分为士人、农民、工匠和商人。
士人作为统治阶级的代表,享有特权地位。
而农民则是劳动者,工匠和商人则属于商业和手工业阶层。
二、社会层次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和阶级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代中国社会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层次:1. 政治领导层:政治领导层主要由党和政府的高层干部组成,他们掌握国家的权力,并在政治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
2. 商业与企业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商业与企业界蓬勃发展。
富有的企业家和商人开始崛起,成为社会的重要一环。
3. 中产阶级:中国的中产阶级快速壮大,这部分人群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他们通常从事专业工作,拥有较高的收入和教育水平。
4. 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在中国社会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工人是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通过劳动创造财富,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5. 农民工和农村居民:中国农民工和农村居民占据了中国人口的大部分,他们通常从事务农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收入相对较低。
三、社会变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推进,社会结构和阶级状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 中产阶级的兴起: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中产阶级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他们在经济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
2. 贫富差距的扩大:虽然中国的经济蓬勃发展,但贫富差距也在扩大。
一些人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缺乏基本生活条件和机会。
3. 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城乡差距在中国社会中依然存在。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低于城市居民。
4. 社会阶层的流动:中国社会阶级状况的变迁带来了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40年我国阶级阶层
结构出现的深刻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方面发生两个重大转变:一是从单一公有制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从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业社会,逐步转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社会。
伴随着这两个巨大转变,原来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构成的相对简单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现在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了,适应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现代化要求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正在形成。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变迁,我国阶级阶层结构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变化。
工人队伍空前壮大,农民工成为新生力量
1978年,在我国4亿多从业人员中,第二产业从业人员6900多万人,占17.3%,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近4900万人,占12.2%。
近40年之后,到2016年,在全国7.7亿多从业人员中,第二产业从业人员达到2.2亿人,占28.8%,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近3.3亿人,占43.5%。
随着工人队伍总人数的大幅度增加,工人队伍的结构也发生三个显著变化:
一是农民工成为工人队伍中庞大的新生力量,2016年全国农民工的总量达到2.82亿人。
在整个非农从业人员中,扣除党政干部、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等之后,约占工人队伍的60%。
虽然农民工的户籍身份还是农民,其文化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也低于工人队伍的平均水平,但他们成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流水线、一般建筑业和日常服务业的骨干支撑。
二是服务业工人的人数超过了工业工人,成为工人队伍中人数最多的部分。
改革开放初期,服务业工人是三次产业中从业人员最少的部分,而到2016年,服务业工人的人数不仅超过了工业工人,也超过了农民。
特别是随着以通讯、金融、物流、电子商务、房地产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一支与新技术、新业态密切联系的、有别于传统体力劳动工人的新型工人队伍迅速成长,人数已达数千万人。
三是工人队伍中的国有企业职工比重较大幅度减少,其经济社会地位分化较大。
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我国工人中大约75%是国有企业工人,25%是集体企业工人,几乎没有其他所有制形式的经济组织。
改革开放后的前十几年,经过国有企业改革和多种经济成分的大发展,国有企业工人的人数大幅度减少,到2015年,全国6200多万国有部门从业人员中,扣除700多万党政机关公务员、3000多万国有事业单位人员等,国有企业工人实际已下降到只有3000多万人,集体企业工人也只剩下400多万人,而私营企业、港澳台资企业、外资企业和各种非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工人,达到近2亿人,其中私营企业工人有1亿多人。
农民数量大规模减少,并且日趋分化和高龄化
1978年,我国9.6亿人口中,有7.9亿农民(农村居民),占82%,在4亿多从业人员中,有农民(农业从业人员)2.8亿人,占70%,是典型的农民大国。
改革开放后,农民有了选择职业的自由,很多农民转换了职业,变成乡镇企业工人或管理者、进城农民工、个体经营者、私营企业主等。
到2000年,农民占全国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下降到44.2%,不过由于从业人员总量增加了,农民的绝对人数增加到3.1亿人(扣除领工资的农业工人)。
经过近40年的发展变迁,到2016年,在全国13.7亿多人口中,有6亿多农民(农村居民),占42.6%,而在全国7.7亿多从业人员中,有2.2亿多农民(农业从业人员),占27.7%。
在近40年改革开放中,尽管人口总量增加了5.8亿人,但农村居民和农业从业人员的绝对数都减少了,比例数更是大幅度地减少。
农民阶级发生了几个大的变化:一是相当大部分的农业劳动力特别是绝大多数农村青年劳动力,都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2016年我国持农村户籍、从事非农工作的农民工总量达到2.8亿人,其中以进城务工为主的外出农民工达到近1.7亿人;二是在务农的农民中,出现了一些从事种植、养殖、渔业、牧业、林业等规模经营的农业大户以及数量众多的兼业户,纯粹务农的小耕农的数量和比例都大幅度减少;三是留在农村从事农耕的农民,呈现高度高龄化,40岁以下的务农农民已经很少了,如果不改变农村的耕作方式和耕农收入过低的状况,耕农将无以为继;四是务工经商、参军、上大学、嫁入城市等似乎成为农村孩子改变自身命运的主要渠道。
专业技术人员成为中产阶层的主力
专业技术人员是指在企事业单位和各种经济社会组织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
的人员,是一个以教师、医生、律师、工程师、经济师、科研人员、记者、编辑、演员、作家、艺术家等为主体的职业群体。
这个群体以高学历和脑力劳动为特点,我国习惯称之为“知识分子”。
我国的专业技术人员分散在各行各业,总的人数还不是很多。
按照国家统计局就业分类来估算,1978年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约1500万人,约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4%;到2015年,这个群体达到5000多万人,约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2.5%。
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也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一是他们的政治地位提高了,不仅不再是“被改造”对象或“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也不仅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且成为知识创造和科技“创新”的主体。
二是经济地位也显著提高了,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收入“脑体倒挂”的现象,即所谓“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现象,得到根本扭转,他们的平均收入水平已高于公务员的平均水平。
三是这个在改革开放初期还几乎是完全依靠国家财政发工资的群体,现在其所在的单位,已经分化成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差额拨款单位和完全自收自支单位。
如出版行业等一些事业单位,已经转变成企业,全国公立高校的财政拨款大概占总经费支出的50%,全国公立医院的财政拨款大概只占医院全部日常支出的近10%。
专业技术人员也面临着一些发展的矛盾。
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教育、医疗、文化的需求大大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拥有了广阔发展空间,知识价值大为提高;另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所在的非营利机构,在“创收”机制的驱动下,也出现某些行为扭曲,如趋利的倾向和所谓的“道德滑坡”。
私营企业主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阶层
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完成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之后,私营企业主作为民族资产阶级就不存在了。
改革开放以后,私营企业主阶层从无到有,快速发展。
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共有私营企业1908万户,私营企业主(投资人)3560万人,全国实有私营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比重为87.3%;注册资本(金)90.55万亿元,占全国实有企业注册资本(金)的53.8%;全国私营企业从业人员1.64亿人,雇工人数1.28亿人。
总的来看,我国私营企业绝大多数都还属于中小企业,到2015年,户均资本规模为475万元,但在经济新常态条件下,仍呈现快速发展势头,2015年全国新登记私营企业421万户,比上年增长22.0%,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金)
合计22.7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5.4%。
与此同时,私营企业也加快清理僵尸企业,2015年全国注销私营企业68.25万户,比上年增长65.2%。
我国的私营企业主目前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一是从产业分布来看,私营企业主绝大多数集中在商业服务业,这一领域私营企业的户数占全国私营企业总户数的74%。
二是从区域分布来看,近60%的私营企业主集中在东部地区。
三是从受教育程度和收入状况来看,私营企业主平均受教育程度并不高,远低于公务员群体和国有企业负责人群体,约40%只受过高中及以下教育,受过大专教育的占31.8%,但受过大学以上教育的也占28.7%。
四是从收入情况来看,呈现高度分化,绝大多数小私营企业个人收入并不高,2015年的年收入的中位数是12万元,亿元资产以上大企业的业主年薪中位数为40万元。
但与此同时,根据福布斯的研究报告,2016年全球共有1810位富豪净资产超过10亿美元,中国富豪总数世界第二。
五是从私营企业主的来源和政治参与看,私营企业主的20%来自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下海”人员,28%是中共党员,4.8%是民主党派,23.9%担任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新社会阶层和新社会群体不断产生
新社会阶层和新社会群体,通常是指那些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不太容易被归类为传统的阶级阶层概念中的新阶层、新群体。
“新社会阶层”实际上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概念。
2015年颁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对“新社会阶层”做了新的概括,归纳出三种人:一是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二是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包括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税务师、专利代理人等以及社团、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三是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
该文件强调,他们是“统战工作新着力点”。
此外,一些不断产生、翻新和扩张的“新社会群体”,也被媒体冠以一些新称号,如“北漂”“海归”“海待”“散户”等。
这些新社会阶层和新社会群体,
有的是伴随社会结构的发展趋势不断成长的,有的是经常变动不居的。
2016年,全国新社会阶层约有5000多万人,他们在社会上影响不断增强。
在新社会群体中,应当特别关注被称为“我能行”的年轻一代,他们具有世界视野、创新精神,思想开放、积极进取、个性鲜明,生活方式完全融入移动互联网,有助于推动大众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阶级阶层结构的深刻变化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积
极影响:第一,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形成我国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第二,加快了我国的社会流动,使各种社会资源实现了更有效率的配置,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第三,基本形成了适合我国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的现代社会结构,为最终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