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阶级、阶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学》第七章 社会分层
位变化状态。
3 、结构性流动和自由流动
结构性流动:指由于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
原有的社会结构而造成的人们社会地位的变化。结 构性流动是由外在原因推动的。
自由流动:由于个人原因所造成的地位变化,又叫
非结构性流动。
首先,帕累托开创了社会流动研究的先例,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和 视角;其次,关于社会流动可以将稳定性不平等变为暂时性不平等, 从而构成社会稳定的平衡机制的观点,剔除其 特定社会内容,不失 为极有借鉴价值的研究思路。
精英理论与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区别十 分明显
首先,阶级是由人们在所有制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是基于 社会差别的不平等;精英则以天赋的自然差别为基础。其次, 阶级论认为,阶级关系是一种稳定性不平等,个别成员的社 会流动不足以从总体上改变稳定的阶级格局;而精英论则把 个人天赋能力当做社会流动的动力,认为流动可以改变阶级 格局,变稳定性不平等为暂时性不平等。再次,阶级论认为 在资本主义的社会条件下,个人的努力很 难弥补人们在竞争 起点上的差距 ,各阶级间业已存在的壁垒构成了它们相互流 动的障碍;精英论则认为,个人能力可以缩小乃至弥合竞争 起点上的差距,精英循环足以打破阶级壁垒。最后,阶级论 把阶级之间关系的对立性质视为社会冲突的根源;而精英论 则认为,冲突和革命的根源主要是精英循环的通道不畅。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社会分层与流动解析
•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 • 1.从流动的动因上分 • 结构性流动:由社会因素引起的、非本人意愿 的流动。 • 自由流动:由个人原因引起的。 • 2.从流动的方向上分 • 水平流动:在同一社会地位之间横向流动。 • 垂直流动:可分为上向流动和下向流动。 • 3.从流动主体分 • 代内流动:个体一生职业和社会地位的变动。 • 代际流动:两代人之间职业和社会地位的变动。
二、社会流动的前提和条件
• (一)社会流动的前提 • 开放的社会分层结构是社会流动的基本 前提 • 1.封闭的社会分层结构的特点: • 先赋地位——个人与地位的固定联系 • 世袭规则——社会位置出现空缺需要填 补时由先赋地位决定 • 制度约束——制定种种措施限制流动
• 2.开放的社会分层结构的特点: • 自致地位——个人与地位的不固定联系 • 自致规则——社会位置出现空缺需要填 补时由后天自致地位决定 • 消除障碍机会均等 • 所以:封闭的社会分层结构指阶层划分 固定、流动性小的社会。——不允许、 不提倡流动 • 开放的分层结构是指富有弹性、流动性 大地社会。——为流动提供的前提
四、我国的社会流动问题
三、西方社会分层理论
(一)对社会分层现象的理论阐释 • 功能学派 • 冲突学派 • 综合派
(二)社会分层标准和模式 1.韦伯的三重标准 • 经济标准——收入和财富 • 政治标准——权利 • 社会标准——声望 2.社会分层模式 • 沃纳模式 • 米尔斯模式 • 丹尼尔·贝尔模式
社会学5-社会分层
第四节 社会不平等
社会资源的配置在每个社会都有一定的 规则和制度。 社会成员都希望拥有较多的社会资源, 但每个人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是 不同的。 所以社会成员拥有社会资源的多寡就成 为对人们社会地位高低评价的依据,也 成为人们的社会分层的为的基本标志。
第二节 社会分层的理论
(一)马克思的阶级理论 “ 既然数百万家庭的经济条件使他们的生 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与其他阶级的生 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各不相同并互相 敌对,所以他们就形成一个阶级。”
第二节 社会分层的理论
马克思指出,每一社会中都有一个占 有主导地位的阶级,由于它拥有最主要的 社会生产资料,因而在政治和观念及社会 生活上都控制着其他阶级。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主导地 位就是资产阶级,受压迫受剥削的是无产 阶级。
第三节 社会阶级与阶层结构
工人阶级主要是指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他 们占社会劳动力的很大部分。 工人阶级靠出卖劳动力来换取收入,但有 的人常常面临失业和生活贫困的威胁。
(二)中国现阶段的阶层结构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的阶级结构较为简单,主要由工人阶 级和农民阶级构成,知识分子阶层属于工 人阶级。 即"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划分。
韦伯认为划分社会层次必须依据三个标准: 财富——经济标准; 地位——社会标准; 权力——政治标准。
(二)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第七章 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第七章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第一节社会分化与阶级
一、社会分化
1、社会分化的概念
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讲,社会分化是指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单位变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个单位,以及诸社会单位由地位相同变为地位相异的现象。
特征:功能专门化和地位多样化
2、社会分化的类型
水平分化和垂直分化
基于自然因素的分化和基于社会因素的分化
二、马克思的阶级理论
1、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定义及划分标准
2、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的基本内容
阶级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他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级相联系,它以剩余产品的出现为前提;
阶级是有相同的经济地位和共同利益的社会集团,共同的利益是他们具有共同行动的可能性;
阶级内部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层,同一阶层的不同阶层在对待问题的态度上有差异,但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阶级斗争是阶级独立的必然产物,当阶级矛盾不可协调时,就可能爆发社会革命;
阶级的消亡有赖于消除阶级产生的基础,消灭私有制和生产力高度发展是阶级消亡的基础。
三、当代社会中的阶级划分
1、新中间阶级
2、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
四、等级、身份与种姓
1、等级制度
2、身份制度
3、种姓制度
第二节社会分层
一、社会阶层的涵义与特点
1、社会阶层的涵义:
社会学把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在社会的层次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成为社会阶层
2、社会阶层的多元特征:
3、社会阶层研究的意义:
第一,社会阶层分析师阶级分析的深化
第二,社会阶层研究是阶级分析的必要补充
第三,在非阶级社会中,阶层分析是认识社会结构的基本视角
二、社会分层的理论与标准
1、社会分层的理论
社会学第七章
第七章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教学目的】理解社会分层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认清我国现阶段分层研究的必要性,学会运用阶段和阶层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科学地认识我国阶级阶层结构及其发展趋势,理解合理社会流动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社会分化与阶级;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社会流动的模式
【学时分配】4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为主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分化与阶级
一、社会分化
1. 概念——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
2. 分化因素——生物和社会文化因素。
生物因素:性别、年龄、种族、智力等
社会文化因素:国家、民族文化的差异,社会各阶层、阶级和其他集团的区别
二、马克思的阶级理论:
1. 关于阶级与阶层起源
马克思认为,社会分工是阶级起源和存在的基础。分工和私有制又使得社会上形成了对立的阶级。劳动分工是阶级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原生层面的因素。
2. 生产资料和劳动的占有关系是阶级划分的标准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阶级分析理论上的最重要贡献在于把阶级的划分同所有制关系紧密联系起来,从生产过程而不是从收入与分配,更不是从非经济领域来寻找阶级划分的根源。
3. 关于阶级的形成走势
马克思认为阶级形成有两个阶段,这就是自在阶级与自为阶级的存在。当一个阶级的分子只是处在同样的经济地位上,有相似的生活方式,但自身并没有意识到他的存在时,这只是一个自在的阶级;当他们通过阶级斗争,形成了组织,意识到自身的利益时,这才是一个自为的阶级。一个人所处的客观经济地位,最终一定会通过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出来,但这要有一个过程。
三、当代社会中的阶级划分
社会阶层与流动
阶级与阶层
阶层第一,各个社会集团,如企业集团内部,有干部层和工人层。第二,在包括许多社会集团的地区社会,如村落或小城市,存在着世家或地主等上层和贫农、日工等下层。另外,在大城市或整个社会,主要存在着按职业和生活水平划分的上流阶层和中流阶层等。当然,阶层方面的界限并非十分明确,而是比较含糊的。阶级1、阶级是客观存在的,阶级意识并不是阶级存在的成立条件;相反,阶层建立于人们主观评价基础之上。2、统治阶级与其他阶级的关系,处于剥削、被剥削的客观利害冲突之中;而阶层是建立在社会的尊敬和威信高低这样一个序列线上,各阶层的关系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具有差别、反感或嫉妒等心理色彩的。最上等阶层是羡慕的对象,甚至被作为摹仿的对象。3,阶层和阶级也有两者交错存在的。一个阶级由核心部分和几种外围部分组成,这些外围部分又各自形成一个阶层。如在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级的核心是大资本家,其外围存在着地主、食利者等阶层。相反,劳动者阶级的核心是工资工人,其外围部分是劳动农民、小生产者、白领工人等阶层。另外,在这两个阶级的中间存在着外围部分的流动分子。此外,在劳动者阶级的核心—工人内部也存在着干部,工人,临时工或熟练工.不熟练工等各种阶层。
阶层的动机功能
阶层的动机功能强烈地控制着个人心理。现代社会包含着许多功能性集团,多种地位、阶层并存,并与阶级交错,使阶级存在变得不明确.阶层的动机功能,在人与人之间造成了一种对上层阶层的羡慕和对下层阶层的轻视,阻碍了阶级意识,起到了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
社会流动
水平流动如宗派的改变即是从某个宗教群体向另一个宗教群体的流动。如果社会对这两个群体的评价相同的话,这个流动就属于水平方向的流动。还有如在日本门第相当的婚姻也是水平方向的流动。
第七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七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一、二节
社会成员的性格千差万别,社会生活也是丰富多样的。社会成员的差异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概括:从静态角度分析社会存在不同的层次和类型,形成社会结构;从动态角度来看,社会不同层次和类型之间是不断变动的,形成社会流动。
第一节社会不平等
1912年4月15日清晨,世界上最大的客轮在其首航冰山林立的北大西洋途中沉没。这艘巨轮大约在三个小时内才完全沉没,不幸的是,救生船不够。人们后来非常重视这样一个事实:尽管很多人遇难,但是泰坦尼克号的乘客注意遵守“优先救助妇女儿童”的社会规范。最后乘客中69%的妇女和儿童活下来了,而男乘客只有17%得以生还。社会学家研究发现,轮船的头等舱主要是有钱住着,二等舱大部分是中产阶级职员和商人,三等舱以及更低等舱主要是由去美国的贫穷移民乘坐。如果泰坦尼可号上乘客生还率按照性别和社会等级计算比较的话,三等舱中的乘客只有26%生还,二等舱中乘客生还率是44%,头等舱是60%,头等舱中男乘客生还率比三等舱中儿童生还率还要稍高一点。这个事例说明社会是有不平等的现象存在的。
一、社会分化
社会为什么要分层?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首先理解社会差异存在和形成的原因。社会成员之间的差异不外乎两类:一是自然差异,如年龄、性别和种族等,是由生理因素决定的;二是社会差异,如地位、声望和财富等,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成员之间的差异更主要地表现为社会方面的差异。形成社会差异的原因很多,其中最根本、最基础的是社会分化。社会分化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方式,它是指社会系统中原来承担多种社会功能的某一社会结构的要素逐渐发展为承担单一社会功能的多个社会结构要素的过程。这个过程至少表现出两个方面的特征:其一是社会功能的外衣;其二是社会结构的分化,逐渐趋向某一社会结构承担单一的社会功能。
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性的关系
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性的关系
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性是社会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互相影响、相互作用,塑
造着一个社会的面貌。社会阶层指的是社会中不同群体在经济、教育、职业等方面的地位差异,而社会流动性则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社会层次上的上升或下降。本文将探讨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性的关系,并分析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首先,社会阶层对于社会流动性具有重要影响。在一个社会中,阶层的存在使
得社会流动性不可避免。不同的社会阶层拥有不同的资源和权力,决定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机会。人们的出身、家庭背景往往是决定社会地位和机会的关键因素。如果一个人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他们通常会接受更好的教育和培养,拥有更广泛的社会关系和资源,有更大的机会在职业和经济上取得成功。相反,出生在贫困家庭的人可能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和社会关系有限的问题,限制了他们的社会流动性。
其次,社会流动性也会对社会阶层产生影响。社会流动性的存在使得阶层之间
的界限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允许个体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机遇改变阶层地位。个体的能力和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其在社会阶层中的位置。一个人通过努力学习和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就有可能跨越阶层界限,从下层阶级向上层阶级进军。相反,如果个体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缺乏资源和机会,他们可能会陷入社会阶层的困境,难以实现社会流动性。
再者,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性之间的关系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经济、教育、文化和性别等因素都对社会流动性产生影响。例如,经济因素可以决定一个个体能否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进而影响其在职业上的发展。教育水平的不同可能会造成阶层间的界限,从而影响流动性。而文化和性别问题也会在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性中发挥作用,由于社会观念和偏见,一些社会群体可能面临更大的阶层困境,而难以实现流动。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1)
36
回到课件构成
回到各章安排
四、帕雷托的精英理论
帕雷托认为,现代社会的不平等主要 是基于自然的差别,社会层次的归属 取决于社会成员天生的能力和才干。 精英指那些具有特殊才能、在某一方 面或某一活动领域具有杰出能力的成 员。
37
回到课件构成
回到各章安排
现代精英理论的先驱帕雷托注意到, 每个人的天赋是不同的,一个社会只 是把那些最有能力的人(往往未必是 最廉洁、最高尚的人)称作精英。帕 雷托把精英分成两类:一类是直接或 间接掌握权力的统治精英,另一类是 在各自领域成就非凡的非统治精英。
43
回到课件构成
回到各章安排
2、分层特点
(1)它属于一种政治性分层 (2)原有的分层是一种权力化分层 (3)原有社会分层是一种身份制分层
44
回到课件构成
回到各章安排
二、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
现代化转型对我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影响
1、原有职业结构不断改变
2、新兴职业更加依赖于教育和训练 3、中间阶层的出现 4、职业体系日趋开放
公有制和以身份制、单位制、行政制为代表
的次级制度化结构,构成了中国社会结构体系的基 本框架
42
回到课件构成
回到各章安排
(二)改革前我国社会分层状况
1、分层结构(身份分层结构)
社会的核心阶层——干部阶层 专业技术人员和知识分子阶层 中坚阶层——工人阶级 社会分层体系的最边缘地带——农民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
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与社会流动
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与社会流动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层也发
生了巨大变化,阶层分化和社会流动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尤其
是在经济转型期,人们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文化素质、职业
选择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也引起了社会的不平等问题。本文将就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和社会流动进行探讨。
一、阶层分化的背景
阶层是指社会中具有相对固定地位和居住地区,由共同地位和
兴趣产生的一定范围的人群,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在现代
社会中,人们的地位和收入越来越多地由个人的能力和社会地位
决定。因此,阶层一词已经成为现代人们对社会分层结构的常见
描述。
在阶层分化的背景下,中国社会不再是一个“人少地大”的农业
社会,而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工业化社会,人们在经济发展、社会
进步和文化素质方面的表现与以往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阶层分化
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普遍的特征。因此,各种阶层都在不同程度
上拥有相对稳定的地位和特征。
二、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
阶层分化是指社会中人们的地位和地位符号有明显的层次分化和人们所拥有的权利和福利也表现出分化。在中国,人们的阶层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收入差距
收入差距一直被认为是阶层分化的一个主要指标,在中国,收入差距主要表现为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据统计,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已经达到6倍以上,城市中最富有的5%人口收入总额已经超过城市总人口收入总额的近三倍。
2、教育、职业和职位
在阶级分化过程中,教育、职业和职位是三个主要因素。在当代中国,教育不仅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途径,而且越来越成为阶级地位的象征。在教育资源不足的地区,农村地区和一些贫困地区的人们往往不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社会分层与流动
三、合理的社会流动对社会的积极作 用
• 实现标准的普遍可能性:大部分人经过努 力可以达到,而不是极少数人可达到。 • 第二,自致性原则 • 排除先赋因素对地位获得的影响,后天条 件决定取舍。
• (二)合理的社会流动的积极作用 • 1.形成开放的社会分层结构,有助于在无 法消除社会地位差异的情况下缩小人与 人的实际差异,消除人与人的不平等。 • 2.能拓宽各阶层之间的接触,有助于各阶 层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消除阶层隔 阂,减少阶层冲突,加强社会稳定。 • 3.能有效地激发人们的积极开拓进取精神, 推动社会高水平的良性运行。
第七章 社会分层和流动
第二节 社会流动
一、什么是社会流动
• (一)定义 • 美籍俄罗斯社会学家索罗金,1927年发表 《社会流动》,被认为是第一部用现代观 点论述社会流动的著作。 • 定义: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 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也包 括地理空间的移动。 • 注意:社会流动的原因是有社会地位的差 别。 • 社会流动的结果是使个体随位置的变动而 带来社会资源获取能力的变化。 • 对社会而言属于各阶层之间量的微小变化。
四、我国的社会流动问题
第七章 社会分层和流动
第一节 社会分层
一、什么是社会分层
• 定义:社会分层是社会中的人们被区分为 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1.阶级与阶层的关系 • 共同点:都是对社会分化和社会不平等的 描述。 • 不同点:第一,侧重点不同 • 阶级是关系概念,侧Hale Waihona Puke Baidu不平等的质; • 阶层是等级概念,侧重不平等的量。
(社会学课件)第7章阶级和阶层
一、阶 级
3.阶级的形成
(1)阶级内的组织程度,特别是被剥削阶级的组织程度; (2)阶级之间关系的紧张,对立,促进了阶级内的同质 性,促进共同意识和对阶级的归属感。
一、阶 层
1.阶层定义
阶层是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把社会成员划分成不同的 等级和层次。阶层的划分标准可以是本质性的,也可以是 相对松散的。从经济、政治、文化、地域划分均可。
一、阶 层
2.我国社会中的阶层(四大阶层)
(1)干部阶层。占有社会权力,支配公共资源,生活在 权力等级中,社会影响力大。职业警言:搞好人际关系, 得到上级的赏识,下级的拥护,同级的助推;职业收入: 吃财政饭,收入不高,权力巨大,有灰色收入。负面品质: 推诿扯皮;敷衍了事;表面热情,不办实事。
一、阶 层
一、社会流动的类型
1、社会流动的定义
人们在社会结构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表现了人们在获取财富、权力的能力的变化。社会合理性 在于满足人们进一步发展和提升自己的愿望,提供充分的 空间。
一、社会流动的类型
2.按照流动方向划分为:垂直与水平流动
(1)垂直流动(纵向流动)是指人们在同一社会分层结 构中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地位的变化。包括从低到高 的向上 流动与从上到下的向下流动。
一、社会流动的类型
2.按照流动方向划分为:垂直与水平流动
(2)水平流动(横向流动)是指人们在同一社会阶层内社 会地位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当事人获取或占有经济资源、 权力和声望的机会没有影响。
人类社会中的社会阶层与流动
人类社会中的社会阶层与流动在人类社会中,社会阶层与流动是一个充满了争议和复杂性的话题。社会阶层是指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身份的层次化划分,而社会流动
则是指人们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上升或下降。这两个概念紧密相连,因为社会阶层的存在和变动,会直接影响到社会流动的可能性和方式。本文将探讨人类社会中的社会阶层与流动,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首先,社会阶层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从古代到今天,社会阶层一
直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社会阶层的形成是因为不同人群之间的资源分配、地位认同和权力差距。社会阶层的划分主要基于经济和社会地位,包括财富、职业、教育和社会地位等。这些因素使得社会分层成为一
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并且对个人和整个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其次,社会阶层的流动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社会流动是指个人
或群体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转变和变动。社会流动有两种类型:垂
直流动和水平流动。垂直流动指的是一个人在社会阶层中向上或向下
的变动,例如一个贫穷的人通过教育和努力获得更好的经济状况。水
平流动则是指在同一个社会阶层内部的变动,例如不同职业之间的转换。社会流动对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为人们提供了实现个人价
值和追求社会公平的机会。
然而,社会阶层和流动并非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事实上,社会阶层
和流动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这包括经济条件、教育质量、社会背景
和机会平等等。经济条件是影响社会阶层和流动的重要因素之一。贫
富差距和收入不平等会限制一部分人对社会资源的获取,导致他们在
社会阶层中的下降。此外,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教育的质量和
第七章 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第七章 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第一节 社会分化与阶级
一. 社会分化 二. 马克思的阶级理论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的一些集团,由于
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 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 劳动。
划分阶级的标准
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的多少,人们在社会劳 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们占有劳 动所生产的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少。
第一节 社会分化与阶级
一. 社会分化 二. 马克思的阶级理论 三. 当代社会中的阶级划分
新中间阶级,在西方指管理阶层
• 具有较高学历,受过专业化训练; • 主要从事脑力劳动工作; • 以工资薪金谋生; • 对社会公共事务有一定的发言权及影响力; • 强调自我实现,对社会意识形态有相当的影力; • 拥有生活必需的体面财富、闲暇时间。
资产类别 1.经济类
举例
对土地、农田、工厂…流动资产、人(奴 隶)、劳动力(农奴)的所有权
相关学者 马克思;赖特
2.政治类 3.文化类 4.社会类 5.荣誉类 6.公民类 7.个人类
家庭权威(家长);工作权威(经理);政党 和社会权威(议员);宗教领袖
上层社会的消费行为;“优雅的举止”;特 权化的生活方式
第七章 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第一节 社会分化与阶级 第二节 社会分层
一. 社会阶层的涵义与特点 二. 社会分层的理论与标准 三. 社会分层的功能
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性
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社会结构也在不断的发生
变化。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性成为了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之一。社
会阶层是指在社会中具有相对稳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群体,而社会流动性则是衡量一个社会成员在社会阶层之间流动的机会
和快慢度。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性的存在不仅影响着个人的生活
状态,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一、社会阶层的划分
社会阶层的划分是依据人们的职业和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差异来
进行的。传统的阶层划分主要有三类:贵族阶层、富商阶层及工
人阶层。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阶层划分也式
微了很多。一些学者提出了新的阶层理论,比如著名的“新中产阶层”,主要是以高科技、专业和创造性工作为主体的职业群体。
在实际的生活中,社会阶层是有很强的相互关系的。在不同的
阶层中,人们的生活状态、价值观念、消费水平等都有着很大的
差异。同时,各阶层之间也存在着相互的制约关系和影响。
二、社会流动性的意义和现状
社会流动性是指在特定时期,一个社会成员升迁到更高阶层或
降落到更低阶层的机会和快慢度。社会流动性是社会公正的重要
指标之一,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是否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机会
平等。
当前,我国的社会流动性较低,社会阶层固化的问题也比较严重。一般来说,社会流动性往往受到社会经济状态和制度设置的
影响。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社会流动性往往会降低;而在相
对稳定的经济增长状态下,社会流动性则有望提高。在制度方面,比如教育制度等的改革,对于提高社会流动性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三、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性的关系
社会阶级分层与社会流动
当今中国社会阶层分层与社会流动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体
现在社会阶层的分层和社会的流动方面,其中,社会阶层分层主要有一大趋势,即从农民阶级向蓝领工人阶级,蓝领工人阶级向白领工人阶级的转变,而根据最新的资料,当今我国社会又分为十大阶层,而这十大阶层的人群组成及其之间的流动性也各具特点。
关键词:社会结构变化社会阶层分层社会阶层流动十大阶层
几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社会阶级分层和社会流动发生了快速的变化,由经济市场化导致的工业化和后工业化、城市化,以及教育的大众化,一方面加速了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社会阶层流动的大趋势,即从农民阶级向蓝领工人阶级,蓝领工人阶级向白领工人阶级的转变。另外,有学者最新提出,我国现在的社会阶层具体细分可分为十大阶层,它们分别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无业人员阶层,这些阶层的组成和各阶层之间的流动性也都有各自的特点。
首先,分析一下我国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本文从两个方面着手分析,其一是认同阶层,其二是客观阶层。认同阶层主要指社会成员的阶层主观归属,社会成员经过自我评估和自我认定将自己归属为某一具体的阶层;客观阶层指的是依据一定指标,将社会个体划分为不同的社会阶层,其中,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收入、职业地位等是划分阶级阶层的主要评估标准。
是什么影响了人们的主观认同阶层的归属呢?资料显示,各种不同因素影响着人们的主观阶层认同。性别方面,女性比男性的主管阶层认同平均要高;年龄方面也是一个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大体可以代表一个人工作时间的长短,年龄大的人会将自己的主观阶层认同的较高一些;人们的政治背景方面,“党员”会比非党员主观阶层认同的较高一些,当然,这里的党员当然是指中国共产党;然后是收入水平方面,毫无疑问,人们的收入水平越高,就会将自己的主观阶层认同的越高,收入的改善可以直接导致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人们的收入水平越高,会将自己的主观阶层认同的较高;还有,过去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对未来生活水平的预期,对人们的主观阶层认同具有预测意义。那么如何定义来客观阶层?在这里,简单的将其分为农民阶层、蓝领阶层、白领阶层三大类。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农民阶层人数的减少和非农业阶层人数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工业化所导致的社会变迁是农民阶层人数缩减的主要原因,中国教育的发展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农民逐渐向农民工转化,这些都使得农民阶层的人数大大降低;中国蓝领阶层的扩大,主要来源于制造业与建筑业的扩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廉价的土地资源、水电资源、劳动力资源,吸引各国的跨国公司,纷纷来中国投资、生产、销售,使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也制造了大量的生产工作岗位,这导致了蓝领阶层的迅速扩大;白领阶层也是扩大的比较快的阶层,这主要源于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的扩张,随着各种大学、专科、高职扩大招生规模,一届届拥有高等教育学历的毕业生涌向社会,他们分散到各种公司、工厂、事业单位,大大提高了白领阶层在劳动力人口中的比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社会分层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
(1)、谁得到了什么? (2)、他们为什么得到?
社会分层理论中的不平等与不公平
社会分层理论中的不平等与不公平
不平等:指资源在人们或人群中的分布是有差异的, 有的人得到的多一些,有的人得到的少一些 不公平:从某一种价值观看,资源分布的格局是不 合理的、不公正的。
初职获得方式、职业流动与 收入分层 平等的可能不公平? 不平等的可能是公平的? 格兰诺维特(美国斯坦福大 学人文与社会学院教授): 弱关系优势理论---边燕杰: “强关系”假设(西安交大 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
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不平等
1、人们之间的地位差异或地位不平等是否可以消除? 2、如果不能消除,那么什么样的地位差异或不平等是 公平的或合理的?
二、社会分层的作用
(一)功能理论:强调社会分层的积极作用。 代表人物:K.戴维斯(Kingsley Davis)/W.穆 尔(Wilbert Moore) 理论观点:社会分层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 作用,在任何社会中都不可避免。 1、社会分层可以通过社会报酬的差异分配 促使人们更努力的工作。 2、社会分层可以通过社会报酬的差异以保 证有称职的人来承担重要的或难度更大的工 作,否则有些职业会缺乏任职者。
进入21世纪以来
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管理办法》颁布以来农村社会阶层的分化
脱离土地的农民阶层 半工半农阶层 在乡兼业农民阶层 普通农业经营者阶层 农村贫弱阶层
不同阶层农民的处境、心态、行 为特征不同(不同阶层的农民对 土地收入依赖程度、对土地流转 的态度不同) 不同阶层农民的政治和政策、社 会、文化态度不同 中央政策对不同阶层的影响不同
消极作用: 1、社会分层导致社会不平等,使占统治 地位的阶级往往不是凭借特殊贡献来 取得自己的社会地位,而是通过不合 理的社会制度取得特权。 2、社会分层和社会差别的广泛存在,也 是社会犯罪的重要根源。
积极作用发挥的影响因素?
分层机制的性质
消除消极影响的有效措施? 开放的分层机制 社会分层的差异性应在一定的限度之 内。
1、社会地位:指的是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 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不平等
公务员及国有企业管理者阶层 民营企业阶层 知识分子阶层 工人阶层 自雇阶层 农民阶层
张翼: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2、社会分层可导致下列结果:
①生活机会差异,包括生活机遇、成就和经 历等。 ②制度化的活动方式不同,即在政治、经济、 教育、家庭、家教等方面的参与程度各不相 同。 ③生活方式的差异,包括社会声望与受尊重 程度。 ④价值、态度和观念的不同,处于不同社会 分层位置或地位的人,他们在价值观和思想 观念等方面是不一致的。
(3)各层次之间的冲突状况。
(二)定量分析 在统计学意义上,可以用结构弹性来 说明这一结构状况 结构弹性:为社会成员的一种分布状 态 分层属性之间的相关性越强,则结构 弹性越低;相反,相关性越弱.结构 弹性越高。根据结构弹性的高低可以 区分出两个极端典型的分层结构:刚 性结构与弹性结构。
刚性结构: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空间的分布具有 很强的地位相关性 特点: 1、首先意味着多元分层标准高度相关 2、意味着多元分层标准高度重合 3、意味着各分层属性之间具有相互加强、相 互转化的极大可能性 4、刚性结构在无形中极大的限制着人们进行 层间交往 5、刚性结构极有可能形成社会断裂带,并引 发强烈的社会冲突
社会综合地位量表
六、社会分层结构的分析 (一)定性分析 (二)定量分析
(一)定性分析
1、同层次内部人们一致性程度的研究。包括:同 层次内部成员之间是否具有共同意识、其特点是 什么、成员之间交往情况、是否为了某项共同目 标而采取共同行动等。
2、层间关系的性质
(1)各层次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是和谐、相互 依赖、功能互补,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分歧, 矛盾和分歧的性质、范围和发展趋势 (2)各层次之间的沟通方式、交往状况和频率、 相互之间的态度
频次 所占 (N) 百分 比 1417 22.5 2183 34.7
累积 百分 比 22.5 57.2
1977- 22.8 1991
N= 1417
51.1
2183
26.1
2695
100.0
6295
农民 阶层
总计
2695
6295
42.8
100
100.0
数据来源:2008 年CGSS 调查
五、分层的测量研究(实证研究使用的其他具体 方法) (一)五等分法:是按人均收入的高低将人口 分为五等份,然后测量各五分之一的人口的 收入总量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美国 法国 印度 巴西
世界各国资料根据1979 年9 月至 中国与其他国家公众主观阶层认同情况比较(%) 11 月之间由盖洛普国际组织在各 国开展面访获得。中国2002 年数 国家 主观阶层认同 据来自2002 年中国城市公众社会 上层 中上层 中层 中下层 下层 (个案数) 冲突观念调查(参见李培林, 1.9 15.7 60.7 17.4 3.6 (987) 2005: 57),2006 年、 2008 年的数据为 0.4 10.9 57.7 25.2 5.3 (993) 中国社会状况调查。张翼, 中国社 1.2 12.0 57.5 21.7 7.5 (1020) 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CGSS2006),( CGSS2008 4.4 13.1 )。57.4 17.2 5.5 (1000) 1.6 0.5 0.3 10.4 6.2 5.4 46.9 41.0 37.5 26.5 29.3 30.7 14.6 23.1 26.1 21.7
第二节 社会分层概述
一、社会分层的含义 二、社会分层的作用 三、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分层标准 四、社会分层的研究方法 五、分层的测量研究 六、社会分层结构的分析
一、社会分层的含义 社会分层概念的来源:地质学 社会分层的含义:依据一定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属 性,一个社会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 层次的现象和过程。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不平等。
6.7
6.8
7.4 2.1
41.2
40.3
36.3 41.6
27.8
30.4
35.8 36.7
23.5 (4142)
中国(2008)居住在城市城镇
中国(2008)居住在农村
0.6
0.9
6.1
7.5
35.5
44.4
33.9
27.5
24.0
19.7
(2942)
(3831)
出生同期群与白领、 蓝领和农民职业阶层的分布(%)
19.6 18.9
中国(2002)省会城市 中国(2006)全国 中国(2006)居住在城市城镇
(10738) (6789) (2822) (7014)
(236) (186)
中国(2006)居住在农村
中国(2008)全国
中国(2008)户口在城市市区 中国(2008)户口在区县城区
0.7
0.8
0.9 0.8
中国农民阶层、蓝领阶层与白领阶层 的分布
出生 同期 群
白领 阶
蓝领 阶层 23.0 31.2 34.7
农民 阶层 57.5 46.3 40.0
总计
阶层
1938- 19.5 1956 1957- 22.5 1965 1966- 25.3 1976
100.0 100.ຫໍສະໝຸດ Baidu 100.0
白领 阶层 蓝领 阶层
(二)冲突理论:强调社会分层的消极作用。 代表人物:M.图明 理论观点: 1、社会分层严重限制了非特权阶层的机遇, 阻碍了社会智力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 2、社会分层具有保守的维持现状的功能。 3、社会分层制度根植于不公平的报酬分配, 所以容易触发非特权阶层对特权阶层的对立, 不满、怀疑和不信任情绪,最终会导致整个 社会的动荡和骚乱。
社会分层的含义:依据一定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属 性,一个社会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 层次的现象和过程。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不平等。
社会地位: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空间 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所形 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探讨了一个真正平等 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条件,并认为家庭是不平等(即 社会分层)的关键所在。 他认为,个体的动机即在于为家庭的其他成员及其 至爱亲朋谋 得他们所能享受的所有特权 这一点至 今仍为许多当代社会学家所赞同。因此,每一个社 会都存在一种要求通过使不平等世袭化从而使不平 等制度化的内在压力。为缓解这种压力并最终消除 社会特权的继承趋向,柏拉图提出了他的构想。他 认为,创建一个共产主义社会的惟一方法就是把孩 子从其父母身边带走,由国家来培育他们。
中国和美国部分年份的五等份测量比较
(二)不平等指数是用最高收入者占总人口的 比例加上最低收入者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社会的不平等程度,该指数反应的是社会两 极人口与中等收入人口的比率关系。 (三)社会综合地位量表(社会经济地位量 表):通过测量收入地位、教育地位、职业 地位并计算综合分值,来反映一个人综合社 会地位的高低,同样也可反映一个社会其成 员的地位分布格局
弹性结构:是指社合成员在社会空间的分布状 态中各地位之间的相关性很弱。 特点: 1、各个分层地位之间零度相关;由于各分层 属性处于不相关状态,因此用不同标准对成 员进行分层所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2、在弹性结构中,缺少某种社会资源的人可 以通过获取其他资源而得到补偿; 3、弹性结构对成员的层间交往起着促进作用; 4、弹性结构社会具有高于刚性结构社会的整 合度。
(三)马克思的辩证分析法
积极作用: 1、由于社会分层现象的存在,使社会在生产 力水平不能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情况下,能 够保证一批社会精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社会 创造性活动中去,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进 步。 2、社会分层和社会差别的存在,形成了一种 社会所必须的竞争机制,激励着人们去奋斗, 去竞争,争取向上流动,取得较好的社会地 位,从而导致社会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动力机 制,有力地推动社会发展。
取消农业税后农村的阶层及其分析
分田到户以来, 农村社会阶层的分化 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社会阶层的分化 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管理办法》颁布以来农村社会阶层的分化
分田到户以来, 农村社会阶层的 分化
农业劳动者阶层、 农民工阶层、 雇工阶层、 农村知识分子阶层、 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阶层、 私营企业主阶层、 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 农村管理者阶层������
三、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分层标准
(一)职业 (二)收入 (三)教育程度 (四)权力
四、社会分层的研究方法(基本研究方法)
(一)主观法:指调查人员将整个社会体系分 为若干层次,请人们根据某项标准,自己对 自己进行归类,指出自己在社会分层体系中 处于哪一层。 (二)客观法:指研究者运用可以直接测量的 客观指标对人们进行层次划分的方法。 (三)声誉法:是依据别人的意见进行相互 评价以确定社会名望分层的一种方法,又称 声望法。
第七章 阶级、阶层与社会流动
第一节 阶级与阶层 第二节 社会分层概述 第三节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演变 第四节 社会流动
获奖作品:《向往温暖》之一瓣荷花 我来的时候一朵荷花没开/我走的时候所有的荷花都开败了 /像一个白昼轮回了生死/睁开大彻大悟的眼睛/一只是太阳,一 只是月亮/脚下的路黑白分明/命运小心翼翼的走/起伏的浪花忽 高忽低,揣摸不透/只有水滴单纯,证明着我的渺小/有时,我 已穷极一生/只能采下一瓣荷花/而一夜湖风,用一支笛子/吹老 了整个洪湖 ■争议作品:《让荧屏漂亮的武汉女人》之徐帆(节选) 徐帆的漂亮是纯女人的漂亮/我一直想见她,至今未了心愿/ 其实小时候我和她住得特近/一墙之隔/她家住在西商跑马场那 边,我家 /住在西商跑马场这边/后来她红了,夫唱妇随/拍了 很多叫好又叫座的片子/我喜欢她演的《青衣》/剧中的她迷上 了戏,剧外的我迷上戏里的筱燕秋/听她用棉花糖的声音一遍 遍喊面瓜 /就想,男人有时是可以被女人塑造的/最近,去看 《唐山大地震》/朋友揉着红桃般的眼睛问:你哭了吗/我说: 不想哭。就是两只眼睛不守纪律/情感还没酝酿/它就潸然泪下/ 搞得我两手无措,捂都捂不住/指缝里尽是河流/朋友开导:你 可以去找徐帆,让她替你擦泪/我说:你贫吧,她可是大明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