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阶级、阶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学》第七章 社会分层
分层广告
二、韦伯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及影响
韦伯主张从经济、声誉和权力综合考察一个社会的经
济、文化和政治的三大领域中的不平等。
根据经济因素划分的地位群体叫做阶级,依据“市场
购买力”来划分 。
声誉地位是由社会公认的评价体系确定的。影响人们
声誉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出身门第、风度仪表、知识 教养、生活样式。
普通村民阶层:是指那些拥有少
量经济资源和社会关系网的农村 居民(他们的社会关系网大多仅 限于自己的家人、亲戚、街坊邻 居等)。这些人生存的权利得到 了一定的保障,解决了温饱问题。
弱势群体阶层:指农村社区的下
春天什么时候才来呢
层,他们基本上没有多少社会资 源可以利用,最基本的生存权利 也受到威胁。
展权利都会得到最充足的保障。主要包括农村管理者骨干、私营 企业主、村集体经济的负责人、农村的种养殖大户等,也就是我 们通常所谓的农村政治精英、经济精英、社会精英。这些人是农 村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代理人阶层:是指那些间接握有
社会资源或掌握社会资源中的某 一小的方面,比如具有某种社会 关系、某方面声望等的农村居民。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经理人员阶层; 私营企业主阶层;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办事人员阶层; 个体工商户阶层; 商业服务人员阶层; 产业服务人员阶层; 农业劳动者阶层; 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人员阶层。
十六大报告指出: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主要 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 择业的知识分子组成。据相 关统计,新的社会阶层以及 从业人员人数已超过1.5亿, 约占总人口的11.5%,掌握 或管理着10万亿元左右的资 本,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 技术专利,直接或间接地贡 献着全国近1/3的税收。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社会分层与流动解析
•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 • 1.从流动的动因上分 • 结构性流动:由社会因素引起的、非本人意愿 的流动。 • 自由流动:由个人原因引起的。 • 2.从流动的方向上分 • 水平流动:在同一社会地位之间横向流动。 • 垂直流动:可分为上向流动和下向流动。 • 3.从流动主体分 • 代内流动:个体一生职业和社会地位的变动。 • 代际流动:两代人之间职业和社会地位的变动。
• 第二,划分标准不同: • 阶级是一元的经济标准 • 阶层可以是一元的、多元的、也可以是复 合的标准。 • 第三,存在时间不同 • 阶级是历史范畴 • 阶层是永恒范畴。
2.社会分层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 社会分层主要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造成 阶层隔阂。 • 交往原则——趋同性
二、社会分层标准
1.收入 2.职业 3.受教育程度 4.权力
四、我国的社会流动问题
• (二)社会流动的条件
• 1.社会因素—决定了社会流动的规模和频率 • (1)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 平。 • 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分化出新的、地位较高的 职位,并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吸引人们上向 流动。 • (2)取决于社会经济制度,它直接影响社会 流动的难易程度。 • 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中,劳动力流动受价值规 律的支配,劳动者在法律上有自由迁徙、自由 择业的权利,人为约束少,流动较多。
• 中国的社会分层以1978年为界 • 78年以前分层简单,之后复杂。 • 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 课题组 • 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 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
• • • • • • • • • • •
十大社会阶层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经理人员阶层 私营企业主阶层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办事人员阶层 个体工商户阶层 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产业工人阶层 农业劳动者阶层 过渡性特殊阶层
社会阶层与流动
阶级与阶层阶层第一,各个社会集团,如企业集团内部,有干部层和工人层。
第二,在包括许多社会集团的地区社会,如村落或小城市,存在着世家或地主等上层和贫农、日工等下层。
另外,在大城市或整个社会,主要存在着按职业和生活水平划分的上流阶层和中流阶层等。
当然,阶层方面的界限并非十分明确,而是比较含糊的。
阶级1、阶级是客观存在的,阶级意识并不是阶级存在的成立条件;相反,阶层建立于人们主观评价基础之上。
2、统治阶级与其他阶级的关系,处于剥削、被剥削的客观利害冲突之中;而阶层是建立在社会的尊敬和威信高低这样一个序列线上,各阶层的关系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具有差别、反感或嫉妒等心理色彩的。
最上等阶层是羡慕的对象,甚至被作为摹仿的对象。
3,阶层和阶级也有两者交错存在的。
一个阶级由核心部分和几种外围部分组成,这些外围部分又各自形成一个阶层。
如在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级的核心是大资本家,其外围存在着地主、食利者等阶层。
相反,劳动者阶级的核心是工资工人,其外围部分是劳动农民、小生产者、白领工人等阶层。
另外,在这两个阶级的中间存在着外围部分的流动分子。
此外,在劳动者阶级的核心—工人内部也存在着干部,工人,临时工或熟练工.不熟练工等各种阶层。
阶层的动机功能阶层的动机功能强烈地控制着个人心理。
现代社会包含着许多功能性集团,多种地位、阶层并存,并与阶级交错,使阶级存在变得不明确.阶层的动机功能,在人与人之间造成了一种对上层阶层的羡慕和对下层阶层的轻视,阻碍了阶级意识,起到了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
社会流动水平流动如宗派的改变即是从某个宗教群体向另一个宗教群体的流动。
如果社会对这两个群体的评价相同的话,这个流动就属于水平方向的流动。
还有如在日本门第相当的婚姻也是水平方向的流动。
垂直流动是指上下排列的流动,就其性质而言可分成两类,即上升和下降两个方向。
比如穷人变富人,工人变成资本家,这是上升。
相反,资本家破产变成了工人就是下降。
代内流动是指一个人一生中,在职业和地位方向的水平的或垂直的流动。
社会学教案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学教案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学教案: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一、引言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是社会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揭示了社会中个体的身份、地位和机会分配。
本教案将通过介绍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的概念、特征以及对于社会的影响,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社会的结构与变动。
二、概念解释1. 社会阶层:社会阶层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相互联系的群体,根据其在社会结构中所占据的地位和资源分配的差异,划分出不同的层次。
这些层次包括上层、中层、下层等,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特征和生活方式。
2. 社会流动:社会流动指的是个人或个体在社会中由一个阶层向另一个阶层的变动过程。
社会流动可以是向上流动,即个人向更高的社会阶层提升,也可以是向下流动,即个人从较高的社会阶层下降到较低的社会阶层。
三、特征与表现1. 社会阶层的特征:a. 社会阶层具有稳定性和等级性,每个阶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行为模式和价值观。
b. 社会阶层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平等,资源的分配和权利的享受不均。
c. 社会阶层之间存在难以逾越的界限和壁垒。
2. 社会流动的表现:a. 婚姻与教育:婚姻和教育水平是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
通过改变个体的婚姻和教育选择,可以提高个体的社会地位。
b. 职业与收入:职业和收入水平直接影响个体所处的社会阶层。
个体通过工作机会的选择和努力,可以实现向上流动。
c. 地理和社会背景:个体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社会背景对于社会流动有着重要影响。
城市和发达地区的社会流动机会更多。
四、社会流动的影响1. 影响个体生活的品质:社会流动使得个体有机会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从而提高其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2. 影响社会稳定与公平:社会流动可以减少社会不平等,缩小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增加社会的稳定性和和谐程度。
3. 形成社会动力和创新:社会流动激发了个体的进取心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的创新与进步。
4. 引起社会不满与冲突:社会流动也可能引发社会的不满和冲突,尤其是当社会流动机会不公平或阶层固化时。
第七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七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一、二节社会成员的性格千差万别,社会生活也是丰富多样的。
社会成员的差异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概括:从静态角度分析社会存在不同的层次和类型,形成社会结构;从动态角度来看,社会不同层次和类型之间是不断变动的,形成社会流动。
第一节社会不平等1912年4月15日清晨,世界上最大的客轮在其首航冰山林立的北大西洋途中沉没。
这艘巨轮大约在三个小时内才完全沉没,不幸的是,救生船不够。
人们后来非常重视这样一个事实:尽管很多人遇难,但是泰坦尼克号的乘客注意遵守“优先救助妇女儿童”的社会规范。
最后乘客中69%的妇女和儿童活下来了,而男乘客只有17%得以生还。
社会学家研究发现,轮船的头等舱主要是有钱住着,二等舱大部分是中产阶级职员和商人,三等舱以及更低等舱主要是由去美国的贫穷移民乘坐。
如果泰坦尼可号上乘客生还率按照性别和社会等级计算比较的话,三等舱中的乘客只有26%生还,二等舱中乘客生还率是44%,头等舱是60%,头等舱中男乘客生还率比三等舱中儿童生还率还要稍高一点。
这个事例说明社会是有不平等的现象存在的。
一、社会分化社会为什么要分层?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首先理解社会差异存在和形成的原因。
社会成员之间的差异不外乎两类:一是自然差异,如年龄、性别和种族等,是由生理因素决定的;二是社会差异,如地位、声望和财富等,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成员之间的差异更主要地表现为社会方面的差异。
形成社会差异的原因很多,其中最根本、最基础的是社会分化。
社会分化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方式,它是指社会系统中原来承担多种社会功能的某一社会结构的要素逐渐发展为承担单一社会功能的多个社会结构要素的过程。
这个过程至少表现出两个方面的特征:其一是社会功能的外衣;其二是社会结构的分化,逐渐趋向某一社会结构承担单一的社会功能。
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都存在社会分化,但最为重要、起着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经济领域的社会分工。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历了三次大的社会分工:农业和畜牧业、农业和手工业、商业和农业的分工。
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性的关系
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性的关系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性是社会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互相影响、相互作用,塑造着一个社会的面貌。
社会阶层指的是社会中不同群体在经济、教育、职业等方面的地位差异,而社会流动性则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社会层次上的上升或下降。
本文将探讨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性的关系,并分析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首先,社会阶层对于社会流动性具有重要影响。
在一个社会中,阶层的存在使得社会流动性不可避免。
不同的社会阶层拥有不同的资源和权力,决定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机会。
人们的出身、家庭背景往往是决定社会地位和机会的关键因素。
如果一个人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他们通常会接受更好的教育和培养,拥有更广泛的社会关系和资源,有更大的机会在职业和经济上取得成功。
相反,出生在贫困家庭的人可能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和社会关系有限的问题,限制了他们的社会流动性。
其次,社会流动性也会对社会阶层产生影响。
社会流动性的存在使得阶层之间的界限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允许个体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机遇改变阶层地位。
个体的能力和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其在社会阶层中的位置。
一个人通过努力学习和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就有可能跨越阶层界限,从下层阶级向上层阶级进军。
相反,如果个体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缺乏资源和机会,他们可能会陷入社会阶层的困境,难以实现社会流动性。
再者,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性之间的关系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经济、教育、文化和性别等因素都对社会流动性产生影响。
例如,经济因素可以决定一个个体能否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进而影响其在职业上的发展。
教育水平的不同可能会造成阶层间的界限,从而影响流动性。
而文化和性别问题也会在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性中发挥作用,由于社会观念和偏见,一些社会群体可能面临更大的阶层困境,而难以实现流动。
最后,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性对个体和社会都有重要影响。
对于个体来说,社会阶层和流动性的变化会影响其生活质量、社会地位和机会。
较高的社会阶层和更好的流动性可带来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提升个体的生活品质。
农村社会学分章习题:第七章 农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七章农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一、单项选择题。
1、阶级划分的依据是()。
A、人们在生活消费方面的差别和不平等B、人们在生产关系中的差别和不平等C、人们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差别和不平等D、人们在收入方面的差别和不平等2、在社会学史上,提出运用财富、地位和权力来进行社会分层的社会学家是()。
A、迪尔凯姆B、斯宾塞C、孔德D、马克斯·韦伯3、上下两代人之间的社会位置的变化是()。
A、垂直流动B、纵向流动C、代际流动D、向上流动4、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社会位置发生了高低不同的变化,是()。
A、纵向流动B、代内流动C、代际流动D、结构性流动5、韩某由A镇某初中教师调任B镇某初中教师,这种流动现象属于()。
A、垂直流动B、水平流动C、结构性流动D、代际流动6、李某由某镇镇长调任县委副书记,这种流动现象属于()。
A、纵向流动B、横向流动C、结构性流动D、代际流动7、由于生产技术方面或社会方面的变革而引起的大规模阶级、阶层结构或人口地区分布的变化,这种社会流动叫()。
A、结构性流动B、自由流动C、纵向流动D、横向流动8、国际上一般用基尼系数来表示收入分配状况,其警戒线为()。
A、0.2B、0.3C、0.4D、0.59、个人社会角色的转换是()。
A、社会分层的标志B、社会流动的表现C、社会化的表现D、阶级划分的结果10、当前我国农村最大的社会阶层是()。
A、务工农民阶层B、个体工商户阶层C、农村管理者阶层D、农业劳动者阶层二、多项选择题。
1、农村社会流动的种类包括()。
A、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B、代内流动与代际流动C、有目的的流动与盲目流动D、结构性流动与自由流动E、时间流动与空间流动2、马克斯·韦伯认为社会分层的三个主要标准是()。
A、经济标准B、社会标准C、文化标准D、政治标准3、陆学艺将中国农民分为八个阶层的依据和标准是()。
A、经济水平B、使用生产资料的方式C、职业类型D、对所用生产资料的权力E、社会声望三、填空题。
社会流动与社会阶层
社会流动与社会阶层在当代社会,人们的社会地位经常随着时间和变化而变化。
这种变化被称为社会流动,是任何现代社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社会流动是指人们从一个社会阶层向另一个社会阶层的转移。
例如,一个人从一个低收入的工人家庭出生,但他可能努力工作,获得高收入和高社会地位,最终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或政治家。
社会流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垂直社会流动和水平社会流动。
垂直的社会流动是指个人沿着社会阶层向上或向下移动。
例如,一个人可能从一个低社会地位的工人家庭出生,但是在成年后通过受教育和认真工作,最终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或政治家。
相反,水平的社会流动是指个人在同一社会层次内的转移。
例如,一个人可能从一个困难的学校毕业,但是成年后从一个低级职位跳转到高级职位,制造了组织和财务成果,但并没有改变他或她的社会地位。
但是,社会流动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人们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是具有挑战性和不确定性的。
特别是在某些社会和文化条件下,社会流动是受到很多限制的。
首先是教育水平对社会流动的影响。
社会统计数据表明,教育水平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前置条件。
因此,教育地位高的个人更可能在社会中获得更好的职业机会,并从中受益。
其次,收入差距也对社会流动产生了影响。
许多社会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认为,收入差距越大,社会流动就越困难。
更多的财富会去支持富人家庭以及他们的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和职业机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他人的竞争力。
最后,性别和种族歧视也对社会流动产生了影响。
无论受教育程度、财富或社会地位如何,女性和少数族裔在获得职业机会方面仍面临不公平待遇。
总的来说,社会流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尽管有一些因素是可以改变的,例如教育水平和收入差距,但是其他的限制依然存在,例如性别和种族歧视。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理解这些限制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以自己的努力和成就,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07 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第三节 社会流动
2、社会流动的类型
o
o
(1)按社会流动的方向划分:水平流动与垂直流动。 水平流动是指人们在同一社会层次的橫向流动, 人在流动前和流动后财富、权力或声望等方面的状 况基本没有变化。例如,A公司会计工作转到B公 司会计员工作。 垂直流动是指人们在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
31
第三节 社会流动
17
第二节 社会分层的理论
(2)韦伯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 三个标准可能相互强化,存在密切联系, 但在理论分析层次上必须将它们加以严格 区分,它们并不必然存在因果决定关系;
18
2、社会阶层的多元特征 3、社会阶层研究的意义
19
二、社会分层的理论与标准 1、社会分层的理论 (1)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社会分层是根据某种标准将社会成 员分属为相应社会阶层的过程。 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在西方社会学 界处于重要地位。韦伯认为社会阶层的 划分有三重标准:财富、权力、声望。
印度种姓制度让年轻情侣惨死
人民网新德里8月10日电 记者钱峰报道:据此间 媒体报道,印度北方邦日前发生惨剧。一对来自不同 种姓的年轻情侣被村里人吊死。这位20岁的青年男子 属于地位较高的“婆罗门”种姓,而他18岁的心上人 属于较低的种姓。据当地警方称,他们逮捕了这对情 侣的亲属,因为他们也参与了将两人吊死的暴行。警 方还表示,几乎全村老少都反对这对年轻情侣不同种 姓之间的婚姻,认为这是大逆不道,为此导致双方家 庭采取了过激行动。此间舆论指出,由于种姓制度的 根深蒂固,目前在印度农村地区,人们对于不同种姓 和不同宗教男女之间的婚姻普遍持反对态度。 (人民网 2001年8月10日) 8
第二节 社会分层概述
阶级与阶层有什么不同吗? 在中文中,情况有所不同,“阶级”这一 词汇往往是指传统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阶 级概念--即由生产资料占有来进行划分的、 相互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对立、斗争关系 的群体,这一词汇让人联想到的是严重的 社会冲突、动荡或人与人之间的争斗,有 些学者和民众对这一词汇还带有反感情绪 和否定倾向。而“阶层”常被认为是不那 么具有冲突性并带有等级性质的群体概念。
社会学教案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学教案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学教案: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一、引言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学科。
本次教案将聚焦于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这一重要主题,通过介绍相关理论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结构中的不同阶层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流动性。
二、社会阶层的定义与分类1. 定义:社会阶层是以个人和群体的社会地位与经济资源分配为基础进行划分的社会层级。
2.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依据个体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来划分社会阶层,主要包括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中产阶级。
3. 韦伯的社会阶层理论:将社会阶层划分为经济阶层、政治阶层和社会地位阶层三个维度。
三、社会阶层的特征与影响1. 特征:- 社会地位:不同社会阶层的个体在社会地位上存在明显差异。
- 资源分配:社会阶层决定了个体能够获得的经济、教育、健康等资源的不平等分配。
- 价值观念:不同社会阶层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文化上有所区别。
2. 影响:- 社会流动性:社会阶层对个体的发展和流动起到重要作用,也影响一个社会的整体流动性。
- 社会不平等:社会阶层导致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 社会团结:社会阶层构成了社会的多样性,但也可能导致不同阶层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四、社会流动的类型与机制1. 垂直流动:指个体在社会阶层中的上升或下降。
可以通过教育、工作机会、家庭背景等因素实现。
2. 横向流动:指个体在同一社会阶层内的移动,可能由于职业转换、地域迁移、婚姻等原因发生。
3. 精英流动:指个体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通常涉及权力和特权的转移。
4. 社会流动机制:包括个人努力、教育机会、社会变迁和制度因素等。
五、案例分析:中国社会阶层与流动研究1. 北京大学的研究发现,中国社会阶层结构逐渐呈现“均衡化”趋势,中产阶级比例增加,但城乡、地区之间的差异仍然较大。
2. 中国的社会流动性研究表明,教育机会在个体流动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家庭背景仍然影响着个体的社会阶层。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身边的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案例,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
第七章 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有学者认为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社会分为六个阶级:
(1)资本家阶级(1%) (2)上中层阶级(14%) (3)中层阶级 (4)工人阶级(3与4合计占60%) (5)劳动贫穷阶级 (6)下层阶级:(5与6合计占25%)
第七章 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第一节 社会分化与阶级
一. 社会分化 二. 马克思的阶级理论 三. 当代社会中的阶级划分 四. 等级、身份与种族
对上层社会网络的进入;社会关系,社团和 俱乐部,会员资格
声望;“好名声”;声誉;尊重和诋毁;种 族和宗教的优越性
财产,契约,选举的权利,议员资格;结社 和言论自由
技能;专长…经验;正规教育;知识
韦伯;达伦多夫 布迪厄 沃纳 希尔斯 马歇尔 斯瓦拉斯托加
第七章 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第一节 社会分化与阶级 第二节 社会分层
• 社会分化具有功能分化和地位多样化的重要特征。
社会分化的类型
水平分化 垂直分化
基于自然因素的分化 基于社会因素的分化
基于自然因素的分化主要表现为人们对具有不同生物特征 的人给予不同的价值评价,从而他们就有了社会差别。
基于社会因素的分化是指社会对某些具有社会 特征的人给予评价,从而使他们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
资产类别 1.经济类Fra bibliotek举例对土地、农田、工厂…流动资产、人(奴 隶)、劳动力(农奴)的所有权
相关学者 马克思;赖特
2.政治类 3.文化类 4.社会类 5.荣誉类 6.公民类 7.个人类
家庭权威(家长);工作权威(经理);政党 和社会权威(议员);宗教领袖
上层社会的消费行为;“优雅的举止”;特 权化的生活方式
第七章 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第一节 社会分化与阶级
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性
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社会结构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性成为了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之一。
社会阶层是指在社会中具有相对稳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群体,而社会流动性则是衡量一个社会成员在社会阶层之间流动的机会和快慢度。
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性的存在不仅影响着个人的生活状态,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一、社会阶层的划分社会阶层的划分是依据人们的职业和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差异来进行的。
传统的阶层划分主要有三类:贵族阶层、富商阶层及工人阶层。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阶层划分也式微了很多。
一些学者提出了新的阶层理论,比如著名的“新中产阶层”,主要是以高科技、专业和创造性工作为主体的职业群体。
在实际的生活中,社会阶层是有很强的相互关系的。
在不同的阶层中,人们的生活状态、价值观念、消费水平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同时,各阶层之间也存在着相互的制约关系和影响。
二、社会流动性的意义和现状社会流动性是指在特定时期,一个社会成员升迁到更高阶层或降落到更低阶层的机会和快慢度。
社会流动性是社会公正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是否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机会平等。
当前,我国的社会流动性较低,社会阶层固化的问题也比较严重。
一般来说,社会流动性往往受到社会经济状态和制度设置的影响。
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社会流动性往往会降低;而在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状态下,社会流动性则有望提高。
在制度方面,比如教育制度等的改革,对于提高社会流动性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三、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性的关系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联系的。
社会流动性的高低决定了社会阶层是否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也就是说,如果社会流动性较高,社会阶层相对来说也会更加活跃;而如果社会流动性较低,社会阶层则很容易被固定住。
同时,社会阶层的存在也影响着社会流动性的进程。
在一些社会阶层不太开放的国家或地区中,社会流动性也比较难推进。
而在一些阶层比较开放的社会中,社会流动性则较为迅速。
社会学中的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学中的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在社会学领域中,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是两个关键概念,它们对我们理解和分析社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阶层指的是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等级差异,如财富、地位和权力等。
而社会流动则指的是个人或群体在社会阶层中的位置发生变化的过程。
本文将深入探讨社会学中的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旨在帮助读者深刻理解现代社会的组织和变迁。
首先,我们来了解社会阶层的概念。
社会阶层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差异。
根据不同的社会学理论,社会阶层可以根据经济地位、教育水平、职业和族群等因素进行分类。
常见的阶层划分包括上层阶级、中产阶级和下层阶级。
上层阶级通常指的是富豪、高级管理人员和政治精英,他们享有最高的社会地位和资源。
中产阶级则是指拥有稳定工作和中等收入的人群。
下层阶级则是指那些经济状况较差、受教育程度低、职业地位较低的社会群体。
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密切相关。
社会流动指的是个体或群体在社会阶层中的变动和迁移。
社会流动可以呈现出向上流动(上升流动)和向下流动(下降流动)的趋势。
向上流动意味着个体或群体在社会阶层中的地位提升,往往与教育机会、工作机会和社会资源的获取相关。
向下流动则意味着个体或群体在社会阶层中的地位下降,可以是因为经济危机、失业或其他社会变迁的原因。
社会流动对于社会的运行和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体现了社会的动态性,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性和公正性。
影响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的因素众多。
首先,经济因素是社会阶层划分和社会流动的重要参考标准。
具有更高收入和财富的个体往往更容易跻身上层阶级,而经济困难和贫困常常是下流动态的重要原因。
其次,教育水平也是决定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往往具备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社会资源,因此更容易实现社会流动。
此外,性别、种族和地区等因素也会对社会阶层和流动产生影响。
那么,如何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和增加社会流动的机会呢?首先,教育公平是至关重要的。
建筑中提现的阶级阶层和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
3
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社会经济地位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由个人努力或机遇所 导致,也可以是由社会政策或其他外部因素所影响
建筑与社会流动的关系
建筑的设计、规模、位置和用途都可能受到社会流动的影响
社会流动
设计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的 变化,建筑物的设计也会发生 变化。例如,随着城市化的进 程和社会经济的改变,城市的 建筑风格从过去的传统风格转 变为现代风格。这种风格的转 变可能是由于社会流动的变化 所导致的
用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和个人财 富的增加,人们可能会选择不 同类型的建筑物和空间来满足 他们的需求。例如,随着生活 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的发展,人 们可能会选择更大的住宅以适 应家庭人口的变化和教育需求 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影响 到建筑物和空间的使用方式和 用途
-
Thank You
感谢你的观看
XXXXXX
阶级
设计:不同阶级的人可能会选择不同的建筑风格。比如,哥特式建筑通常被认为具有 贵族气质,而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则更受欢迎于富商巨贾。同时,不同的建筑材料也常 被不同阶级所偏好,如大理石常被上层阶级青睐,而钢铁和玻璃则更常见于中产阶级 的建筑中
规模:一般来说,阶级地位越高,所拥有的住宅或商业空间就越大。例如,传统的庄 园和城堡常常是贵族阶级的象征,而城市的摩天大楼则更多地被职业人士和企业所有
装饰:装饰的选择也可能反映出建筑 的所有者或使用者的阶层。例如,传 统的雕刻和壁画可能更受上层阶级的 喜爱,而现代的装饰风格则可能更受 年轻一代或更高阶层的人的青睐
阶层
用途:建筑物和空间的使用也可能反映出其所有者或使用者的阶层特征。例如 ,高档餐厅和高档购物中心可能主要服务于上层阶级,而普通的餐厅和超市则 更多地服务于中下层阶级 同样地,这些关系虽然存在,但并不是绝对的。例如,某些中产阶级的住宅可能比某些上 层阶级的住宅更大或更豪华。因此,不能单纯地通过建筑来判断其所有者或使用者的阶层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通过社会学的视角,我们可以深入探讨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这两个重要的社会概念。
本文将以社会学的角度讨论社会阶层的形成与特征,以及社会流动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一、社会阶层的形成与特征社会阶层是指在经济、地位和权力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群体分层结构。
社会分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不同个体的社会资源分配不均,从而导致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社会阶层的主要特征包括:1. 层次性:社会阶层呈现出明确的等级结构,包括上层、中层和下层等不同层次。
2. 社会地位:社会地位是根据个人在社会中的职业、教育、财富等方面的差异来区分的。
地位较高的人群享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权力。
3. 社会流动性:社会流动性是指个人在社会阶层中的变动和转移。
社会流动性高意味着个体具有更大的机会去改变其所属的社会阶层。
二、社会阶层对个体的影响社会阶层对个体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条件:社会阶层不同会直接影响个体的生活条件,包括收入水平、居住环境、教育资源等。
处于上层阶层的个体往往拥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待遇。
2. 健康状况:社会阶层与个体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在社会较低层的人群中,由于生活环境恶劣和经济压力大,其健康状况普遍较差。
3. 教育机会:社会阶层的不同也会直接影响到个体的教育机会。
处于上层的人群可以更容易地接触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而较低层次的人群则往往受到了教育机会的限制。
4. 社会认同:社会阶层对于个体的社会认同和身份感起到重要的作用。
个体往往会基于自己所处的社会阶层来塑造自己的社会身份。
三、社会流动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社会流动是指个体在社会阶层中的转移和变动。
社会流动对个体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机会均等:社会流动能够提供个体更多的机会均等,通过努力和能力个体可以实现向更高阶层的流动。
2. 社会发展:社会流动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流动性高的社会能够充分调动各个阶层的人才和资源,推动社会的创新和进步。
社会阶级与社会流动
社会阶级与社会流动社会阶级及其所带来的社会流动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社会阶级是指社会中存在的不同经济地位和生活方式的群体,而社会流动则是指个人或群体在社会阶级之间的转移和变动。
社会阶级的存在和社会流动的发生相互作用,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首先,社会阶级的存在是由不同的经济和社会因素造成的。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是决定社会阶级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经济地位和财富分配使得社会分为不同的阶级,如上层阶级、中产阶级和下层阶级等。
此外,社会地位、教育程度、职业等也会对一个人的社会阶级产生影响。
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社会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形成了不同阶级之间的界限。
然而,社会阶级并不是静止不变的,社会流动则是使社会阶级界限变得模糊的一个重要因素。
社会流动可以分为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两种形式。
垂直流动是指一个人或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阶级之间垂直上升或下降的流动。
水平流动则是指在同一社会阶级内部的流动,如从一个职业转向另一个职业。
社会流动的发生有助于打破社会的僵化和不公平,提供了机会让个人和群体改变自己的经济地位和生活状况。
然而,社会流动并非人人都能够实现。
一些因素限制了社会流动的发生。
首先,教育水平是社会流动的关键因素之一。
拥有良好教育背景的人更容易获取高薪高地位的职位,从而实现垂直流动。
而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则更容易处于社会的底层,难以改变自己的经济地位。
其次,社会背景和网络也会对社会流动产生影响。
拥有更多社会资源和社会关系的人更容易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更好的发展机会。
最后,性别和种族等因素也会对社会流动产生影响。
社会中的性别和种族歧视使得一些人受到限制和排斥,难以实现社会流动。
然而,社会流动的存在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育和人才的重视逐渐增加,机会均等的意识也逐渐深入人心。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社会流动的发生。
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缩小贫富差距、打破性别和种族歧视等都是促进社会流动发生的重要举措。
阶级结构与社会流动性
阶级结构与社会流动性在现代社会,阶级结构和社会流动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阶级结构既是经济基础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社会分工和社会关系的结果。
而社会流动性则是指人们在社会中的位置和地位的变动和转换。
本文将就阶级结构与社会流动性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以探究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社会的阶级结构是指在社会中存在的由财富、权力和地位等因素造成的不同阶层和层次。
一般来说,社会的阶级结构可以分为上层阶级、中层阶级和下层阶级。
上层阶级通常指的是富裕的贵族、企业家和政府官员等,他们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财富;中层阶级则是指一般职业人士、专业人士和中小企业主等,他们相对于上层阶级来说拥有较为稳定的收入和地位;下层阶级则是指低收入者、失业者和边缘化群体等,他们往往处于社会经济的底层。
阶级结构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上层阶级通常拥有比较丰富的资源和权力,能够对社会资源进行控制和分配。
与此同时,中层阶级则承担着社会稳定的重要角色,他们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下层阶级则面临着较少的社会资源和机会,极易陷入更加不利的境地,这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然而,社会流动性却是一个可以改变现有阶级结构的过程。
社会流动性是指个体或家庭在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文化地位等方面发生变动的情况。
社会流动性可以是垂直的,即个体或家庭在不同阶级之间进行流动,也可以是水平的,即个体或家庭在同一阶级内的地位发生变动。
社会流动性的存在可以实现社会公平和平等的目标,让不同阶层的人都有机会享受到社会资源。
然而,社会流动性不是无限制的。
在现实中,个体或家庭的社会地位往往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其出生时的家庭地位的影响。
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个人出生在一个上层阶级的家庭,那么他更有可能继承父母的财富和资源,进一步巩固自己在上层阶级的地位。
相反,如果一个人出生在一个下层阶级的家庭,那么他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想要上升阶梯变得更加艰难。
那么,如何提高社会流动性,实现社会公平和平等呢?首先,教育起到关键的作用。
历史中的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
历史中的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在历史的长河中,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主题。
社会阶层是指社会中不同群体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地位差异,而社会流动则是指个体从一个阶层向另一个阶层的迁移。
这两个概念密不可分,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形态。
古代社会,封建制度下的社会阶层严格划分。
有贵族阶层、士人阶层、农民阶层和奴隶阶层。
贵族阶层作为统治阶级,享有荣耀和特权。
士人阶层则以文化修养见长,被视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农民阶层作为生产者,为社会提供粮食和物资。
奴隶阶层则是社会底层,承担着体力劳动和服务工作。
在这个封建社会中,社会流动不仅几乎没有,而且被制度上的限制所束缚。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也发生了变革。
工业革命的到来带来了新的社会阶层划分。
资本家阶层崛起,工人阶级形成,中产阶级逐渐崭露头角。
这种变革带来了工商业的繁荣,但也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资本家阶层掌握了经济命脉,享受着财富和权力。
工人阶级则被剥削,生活困苦。
中产阶级则处于中间位置,既有财富也有劳动。
然而,历史的发展并没有止步于此。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制度的改变,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也产生了新的变化。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阶级划分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成为了社会的主导力量,而剥削阶级逐渐消失。
尽管社会阶层的划分还是存在,但它们的含义和地位已经不同于以往。
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弭,劳动者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当代社会,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也面临新的挑战和变化。
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使得世界更加紧密相连,人们的机会和选择也更加多元化。
社会阶层不再简单地固化在一个特定的身份上,而是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人们往往可以通过教育、技能和努力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
社会流动的机会也更加广阔,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人们凭借自己的奋斗可以从贫困走向富裕。
然而,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的变化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社会分化加剧,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不平等问题日益突出。
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社会阶层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概念,指的是在社会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地位和收入差异的群体。
是指某一社会中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性层次划分,根据其在基础生产力上的地位和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程度,以及他们的经济、文化、政治和法律等方面的地位而划分。
再看一下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性是指一个社会中个人或群体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内变化地位(职业、收入、层次、地位等)的程度和条件,以及相应的机会和障碍。
换言之,社会流动性是指不同群体或个体从一定的社会地位或层次向另一种地位或层次流动的程度。
社会流动性较大,社会阶层间的界限较模糊,社会发展空间较大;社会流动性较小,社会阶层间的界限较为明显。
社会流动性和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从社会阶层来讲,社会流动性意味着新的个体可以上升到一个更高阶层,这样会使整个社会的平均水平不断往上升。
从个体来讲,社会流动性则反应了他们在竞争过程中所受到的制约和阻碍,即表征出社会公正程度的高低,或者诠释了客观机会制度的优劣。
社会流动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随着社会结构变化、经济发展、教育水平、技术进步、政治制度、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发展中国家,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问题比较严重,因为经济和政治制度太过于不完善,贫富差距比较大,因此社会流动性比较小,更多的是脱离社会阶层流动或者是较小的流动。
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性问题得到了相应的解决,中国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社会阶层划分,包括富人、中产阶级、贫穷阶层和农民工。
如今,社会流动性得到了更为广泛的重视,政府在促进社会流动性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通过教育、社会保障、医疗等改革,为人民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获得更好的教育和工作机会,从而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不断进取。
总之,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性是紧密相关的,互为因果。
建立现代社会阶层制度,促进社会流动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马克思的辩证分析法
积极作用: 1、由于社会分层现象的存在,使社会在生产 力水平不能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情况下,能 够保证一批社会精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社会 创造性活动中去,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进 步。 2、社会分层和社会差别的存在,形成了一种 社会所必须的竞争机制,激励着人们去奋斗, 去竞争,争取向上流动,取得较好的社会地 位,从而导致社会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动力机 制,有力地推动社会发展。
(二)冲突理论:强调社会分层的消极作用。 代表人物:M.图明 理论观点: 1、社会分层严重限制了非特权阶层的机遇, 阻碍了社会智力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 2、社会分层具有保守的维持现状的功能。 3、社会分层制度根植于不公平的报酬分配, 所以容易触发非特权阶层对特权阶层的对立, 不满、怀疑和不信任情绪,最终会导致整个 社会的动荡和骚乱。
6.7
6.8
7.4 2.1
41.2
40.3
36.3 41.6
27.8
30.4
35.8 36.7
23.5 (4142)
中国(2008)居住在城市城镇
中国(2008)居住在农村
0.6
0.9
6.1
7.5
35.5
44.4
33.9
27.5
24.0
19.7
(2942)
(3831)
出生同期群与白领、 蓝领和农民职业阶层的分布(%)
三、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分层标准
(一)职业 (二)收入 (三)教育程度 (四)权力
四、社会分层的研究方法(基本研究方法)
(一)主观法:指调查人员将整个社会体系分 为若干层次,请人们根据某项标准,自己对 自己进行归类,指出自己在社会分层体系中 处于哪一层。 (二)客观法:指研究者运用可以直接测量的 客观指标对人们进行层次划分的方法。 (三)声誉法:是依据别人的意见进行相互 评价以确定社会名望分层的一种方法,又称 声望法。
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不平等
1、人们之间的地位差异或地位不平等是否可以消除? 2、如果不能消除,那么什么样的地位差异或不平等是 公平的或合理的?
二、社会分层的作用
(一)功能理论:强调社会分层的积极作用。 代表人物:K.戴维斯(Kingsley Davis)/W.穆 尔(Wilbert Moore) 理论观点:社会分层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 作用,在任何社会中都不可避免。 1、社会分层可以通过社会报酬的差异分配 促使人们更努力的工作。 2、社会分层可以通过社会报酬的差异以保 证有称职的人来承担重要的或难度更大的工 作,否则有些职业会缺乏任职者。
中国农民阶层、蓝领阶层与白领阶层 的分布
出生 同期 群
白领 阶
蓝领 阶层 23.0 31.2 34.7
农民 阶层 57.5 46.3 40.0
总计
阶层
1938- 19.5 1956 1957- 22.5 1965 1966- 25.3 1976
100.0 100.0 100.0
白领 阶层 蓝领 阶层
社会综合地位量表
六、社会分层结构的分析 (一)定性分析 (二)定量分析
(一)定性分析
1、同层次内部人们一致性程度的研究。包括:同 层次内部成员之间是否具有共同意识、其特点是 什么、成员之间交往情况、是否为了某项共同目 标而采取共同行动等。
2、层间关系的性质
(1)各层次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是和谐、相互 依赖、功能互补,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分歧, 矛盾和分歧的性质、范围和发展趋势 (2)各层次之间的沟通方式、交往状况和频率、 相互之间的态度
第七章 阶级、阶层与社会流动
第一节 阶级与阶层 第二节 社会分层概述 第三节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演变 第四节 社会流动
获奖作品:《向往温暖》之一瓣荷花 我来的时候一朵荷花没开/我走的时候所有的荷花都开败了 /像一个白昼轮回了生死/睁开大彻大悟的眼睛/一只是太阳,一 只是月亮/脚下的路黑白分明/命运小心翼翼的走/起伏的浪花忽 高忽低,揣摸不透/只有水滴单纯,证明着我的渺小/有时,我 已穷极一生/只能采下一瓣荷花/而一夜湖风,用一支笛子/吹老 了整个洪湖 ■争议作品:《让荧屏漂亮的武汉女人》之徐帆(节选) 徐帆的漂亮是纯女人的漂亮/我一直想见她,至今未了心愿/ 其实小时候我和她住得特近/一墙之隔/她家住在西商跑马场那 边,我家 /住在西商跑马场这边/后来她红了,夫唱妇随/拍了 很多叫好又叫座的片子/我喜欢她演的《青衣》/剧中的她迷上 了戏,剧外的我迷上戏里的筱燕秋/听她用棉花糖的声音一遍 遍喊面瓜 /就想,男人有时是可以被女人塑造的/最近,去看 《唐山大地震》/朋友揉着红桃般的眼睛问:你哭了吗/我说: 不想哭。就是两只眼睛不守纪律/情感还没酝酿/它就潸然泪下/ 搞得我两手无措,捂都捂不住/指缝里尽是河流/朋友开导:你 可以去找徐帆,让她替你擦泪/我说:你贫吧,她可是大明 星……
取消农业税后农村的阶层及其分析
分田到户以来, 农村社会阶层的分化 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社会阶层的分化 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管理办法》颁布以来农村社会阶层的分化
分田到户以来, 农村社会阶层的 分化
农业劳动者阶层、 农民工阶层、 雇工阶层、 农村知识分子阶层、 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阶层、 私营企业主阶层、 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 农村管理者阶层������
3、社会分层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
(1)、谁得到了什么? (2)、他们为什么得到?
社会分层理论中的不平等与不公平
社会分层理论中的不平等与不公平
不平等:指资源在人们或人群中的分布是有差异的, 有的人得到的多一些,有的人得到的少一些 不公平:从某一种价值观看,资源分布的格局是不 合理的、不公正的。
初职获得方式、职业流动与 收入分层 平等的可能不公平? 不平等的可能是公平的? 格兰诺维特(美国斯坦福大 学人文与社会学院教授): 弱关系优势理论---边燕杰: “强关系”假设(西安交大 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
美国 法国 印度 巴西
世界各国资料根据1979 年9 月至 中国与其他国家公众主观阶层认同情况比较(%) 11 月之间由盖洛普国际组织在各 国开展面访获得。中国2002 年数 国家 主观阶层认同 据来自2002 年中国城市公众社会 上层 中上层 中层 中下层 下层 (个案数) 冲突观念调查(参见李培林, 1.9 15.7 60.7 17.4 3.6 (987) 2005: 57),2006 年、 2008 年的数据为 0.4 10.9 57.7 25.2 5.3 (993) 中国社会状况调查。张翼, 中国社 1.2 12.0 57.5 21.7 7.5 (1020) 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CGSS2006),( CGSS2008 4.4 13.1 )。57.4 17.2 5.5 (1000) 1.6 0.5 0.3 10.4 6.2 5.4 46.9 41.0 37.5 26.5 29.3 30.7 14.6 23.1 26.1 21.7
(3)各层次之间的冲突状况。
(二)定量分析 在统计学意义上,可以用结构弹性来 说明这一结构状况 结构弹性:为社会成员的一种分布状 态 分层属性之间的相关性越强,则结构 弹性越低;相反,相关性越弱.结构 弹性越高。根据结构弹性的高低可以 区分出两个极端典型的分层结构:刚 性结构与弹性结构。
刚性结构: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空间的分布具有 很强的地位相关性 特点: 1、首先意味着多元分层标准高度相关 2、意味着多元分层标准高度重合 3、意味着各分层属性之间具有相互加强、相 互转化的极大可能性 4、刚性结构在无形中极大的限制着人们进行 层间交往 5、刚性结构极有可能形成社会断裂带,并引 发强烈的社会冲突
进入21世纪以来
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管理办法》颁布以来农村社会阶层的分化
脱离土地的农民阶层 半工半农阶层 在乡兼业农民阶层 普通农业经营者阶层 农村贫弱阶层
不同阶层农民的处境、心态、行 为特征不同(不同阶层的农民对 土地收入依赖程度、对土地流转 的态度不同) 不同阶层农民的政治和政策、社 会、文化态度不同 中央政策对不同阶层的影响不同
第二节 社会分层概述
一、社会分层的含义 二、社会分层的作用 三、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分层标准 四、社会分层的研究方法 五、分层的测量研究 六、社会分层结构的分析
一、社会分层的含义 社会分层概念的来源:地质学 社会分层的含义:依据一定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属 性,一个社会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 层次的现象和过程。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不平等。
消极作用: 1、社会分层导致社会不平等,使占统治 地位的阶级往往不是凭借特殊贡献来 取得自己的社会地位,而是通过不合 理的社会制度取得特权。 2、社会分层和社会差别的广泛存在,也 是社会犯罪的重要根源。
积极作用发挥的影响因素?
分层机制的性质
消除消极影响的有效措施? 开放的分层机制 社会分层的差异性应在一定的限度之 内。
弹性结构:是指社合成员在社会空间的分布状 态中各地位之间的相关性很弱。 特点: 1、各个分层地位之间零度相关;由于各分层 属性处于不相关状态,因此用不同标准对成 员进行分层所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2、在弹性结构中,缺少某种社会资源的人可 以通过获取其他资源而得到补偿; 3、弹性结构对成员的层间交往起着促进作用; 4、弹性结构社会具有高于刚性结构社会的整 合度。
中国和美国部分年份的五等份测量比较
(二)不平等指数是用最高收入者占总人口的 比例加上最低收入者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社会的不平等程度,该指数反应的是社会两 极人口与中等收入人口的比率关系。 (三)社会综合地位量表(社会经济地位量 表):通过测量收入地位、教育地位、职业 地位并计算综合分值,来反映一个人综合社 会地位的高低,同样也可反映一个社会其成 员的地位分布格局
社会分层的含义:依据一定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属 性,一个社会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 层次的现象和过程。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