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十个社会阶层
• 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指在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中行使实际的行政管 理职权的领导干部,具体包括中央各部委和直辖市中的处级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各 省、市、地中的乡级以上干部。目前,中国的社会政治体制决定了这一阶层在趋于等 级化的社会阶层结构中居于最高或较高的地位等级,是整个社会阶层结构的主导性阶 层,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及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这一阶层的社会态度、 利益及行动取向和品质特性对于正在发生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和将要形成的社会阶 层结构的主要特征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他们拥有很强的组织资源。 2、经理人员阶层。这一阶层的社会来源主要是三部分人:第一部分是原来的国有和集 体企业干部;第二部分来自较大规模的私营企业或高新科技产业中的民营企业;第三 部分是三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这一阶层的成员支配着大量的经济资源,他们都 有较高的学历和专业知识水平,政治社会地位也较高。他们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领域 中的影响力,特别是对政府经济决策的影响力大于私营企业主,而且这种影响力还在 继续扩大。在目前的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例约为1.5%。 3、私营企业主阶层。指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或固定资产并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的 人。这一阶层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例约为0.6%。在私营经济发达地区达3%, 落后地区在0.3%以下。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指在各种经济成分的机构(包括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全民企 事业单位、集体企事业单位和各类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中专门从事各种专业性工作和 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他们大多是经过中高等专业知识及专门职业技术培训的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中等阶层的主干群体,他们既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之一,也是先进文化的代表者之一,而且,他们还是社会主导价值体系及意识形态的 创新者和传播者,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激励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当代中国,专业技 术人员在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和市场经济理念的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专业 技术人员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例约为5.1%,但城乡差异很大,在经济发达地区 的大中城市中,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所占比例为10%—20%,而在城乡合一的县(市) 仅为1.5%—3%。
第九章 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第一节
阶级与阶层
• 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 • 1、阶级的定义 • 列宁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定义时指出:“所谓阶级, 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 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 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 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 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 它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 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 2、划分标准 •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划分阶级的标准就是对生产资料的占 有的多少;人们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处于指 挥地位还是被指挥地位);他们占有劳动所生产的社会财 富的方式和多少。
• • • •
•Hale Waihona Puke • ••4、阶层划分的基本方法 社会学对分层研究的方法一般有主观法和客观法两种: (1)主观法包括自我评价法和他人评价法 自我评价法是直接听取本人意见来确定其阶层归属的一种分层方法。调查人员将整个 社会分为若干层次,请人们根据某项标准,对自己进行归类,确定自己在社会分层中 处于哪一层。自我评价法的意义在于发现人们的分层意识,以及这种分层意识对人们 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但在自我评价过程中,通常人们的分层意识和其所处的真实客 观分层位置并不一致,总会出现或高或低的偏差现象。因为人们的分层意识不仅取决 于他们的客观实际情况,而且要受到他们个人生活经历、生活范围和周围参照群体以 及他们对调查本身的理解等因素的影响。 他人评价法是依据别人的意见进行互相评价以确定社会声望分层状况的一种方法,又 称声誉法。调查人员从一个社区中抽出一些熟悉该社区情况的人作为评判员,让他们 按照事先规定的高低层次给本社区成员分层归类。声誉法要求评判人员必须熟悉那些 评判对象。此外,为了防止主观偏见,还要把同评判人员属于相同群体的人排除在外。 (2)主观法和他人评价法的优缺点 优点在于:第一,简便易行。可运用于大城市甚至全国性的大规模调查。第二,适合 于对人们的社会态度以及相关问题进行调查。但主观法也有两大弱点:一是排列分层 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问卷的提问方式。二是回答人的主观态度和立场往往影响 他的回答。 客观法是一种应用可以直接测量的客观标准对人们的社会地位进行层次划分的方法。 应用客观法进行分层研究,通常采用如下标准:A、收入。收入与人们的消费方式、生 活习惯、社会安全感和工作积极性等因素有关,收入差距对社会安定也又一定的影响。 B、职业职业地位是人们主要的社会地位,是个人进行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职业环境、 职业声望、职业活动范围和性质对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社会流动都有很大影响。C、受教 育程度。教育程度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能力、知识、技能、趣味、价值观、审美观以及 生育意愿、修养程度等,能全面地、持久地影响人的一生。D、权力。权力大小决定着 一个人在群体和社会中向别人施加影响的能力,也会对他的其他利益产生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在现代社会遇到的挑战
一百多年来,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它从自由资本主义 经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已发展到当今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 段。与马克思看到的自由资本主义相比,当今的资本主义表现出许多新 的特点: 第一,资本主义大企业的资本占有大多数采取了股份制形式,这使得人 们很难把每个人划分为所有者或工人阶级了。相当部分的企业也实现了 资本主义国有化。 第二,大企业的经营由一批受雇佣的高级经理承担,资本的所有权与管 理职能分开了。 第三,生产工人的数量相对减少,而专业技术人员、一般行政管理人员 等所谓的白领阶层的人数增加。 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有较明显的改善。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社会成员向上流动、特别是由蓝领 工人变成白领工人的机会增多,阶级之间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壁垒森严了。
• 3、阶级和阶层分析的社会意义 • 阶级分析可以使我们准确的把握社会分化、社会 不平等的本质。阶层分析则能丰富我们对社会不 平等状况的认识。在当前形势下,尤其需要在阶 级分析指导下进行阶层分析。这是因为:首先,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各阶级 内部分化较大,同质性减弱,阶级间的分野较过 去模糊,社会中重新组合出一些新的利益群体。 其次,就我国情况看,随着剥削阶级的被消灭, 阶级对抗已不复存在。我们分析社会阶层结构, 就是为了准确地了解不同阶层、不同集团的状况 和要求,协调彼此间的利益关系,妥善解决可能 发生的冲突。再次,我国当代的社会结构直接源 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带有一定的旧时代 的色彩。由户籍制度、人事制度等强化的身份地 位在社会分化中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等级划分 和阶级划分同时并存。这就要求在阶级分析的前 提下进行大量的阶层分析。
• 三、我国现阶段五大社会等级和十个社会阶层的界定 (一)五大社会等级 1、社会上层,包括高层领导干部、大企业经理、高级专业 人员及大私营企业主; 2、中上层,包括中低层领导干部、大企业中层管理人员、 中小企业经理人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及中等企业主; 3、中层,包括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小企业主、办事人员、 个体工商户; 4、中下层,包括个体劳动者、一般商业服务人员、工人、 农民; 5、底层,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并缺乏就业保障的工人、农民 和无业、失业和半失业者。

• • •
• • • •


5、办事人员阶层。主要由党政机关中的中低层公务员、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中的基 层管理人员和非专业性办事人员等组成。他们在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 4.8%,在城市中,比例约为10—15%,而在县市中,其比例在2%—6%之间。 6、个体工商户阶层。指拥有较少量私人资本(包括不动产)并投入生产、流通、服务 业等经营活动或金融债券市场并以此为生的人。该阶层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为 4.2%。 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指在商业和服务业中从事非专业性的、非体力的和体力的工 作人员。目前,该阶层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12%。 8、产业工人阶层。指在第二产业中从事体力、半体力劳动的生产工人、建筑工人及相 关人员。改革开放以来,产业工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下降,这使产业工人阶层的人 员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部分人离开了工人队伍,进入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其他 社会阶层;相当一部分工人在铁饭碗被打破后下岗,处于就业无保障的状态;进城的 农民大量涌入产业工人阶层,他们成为产业工人阶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整个 产业工人阶层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为22%左右,其中,农民占产业工人的30% 左右。 9、农业劳动者阶层。改革开放后,这个阶层的规模已经有了显著的缩小,纯粹的农业 劳动者和以农业为主业的农民在劳动人口中所占比例已经从1978年的70%以上下降为 1999年的44%左右。但是,农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也从1978年的28.1%下降为 1999年的17.3%,这种状况决定了农民阶层的较低收入水平和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 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指无固定职业的劳动年龄人群(排除在校学 生)。任何社会都会存在部分的失业者,但无业、失业、半失业者构成一个阶层,却 是中国目前这一特殊历史阶段的产物。一方面,无业、失业、半失业人群数量比较庞 大;另一方面,这些人具有类似的社会经济背景,比如,大多是原国有、集体企业的 工人及其子女,以及无法依靠农业收入维持生计的中青年农民。值得注意的是,在这 个阶层中,相当部分人的失业、半失业状态持续数年之久,给他们的生存带来了极大 的威胁。
• • •
• •



四、阶层 1、阶层的概念 按照某种社会标准,把社会成员划分为若干等级,处在同一等级的人便构成 一个社会阶层。 2、阶层与阶级的异同 阶级与阶层是两个密切相关但又有原则区别的概念。阶层和阶级都是对社会 分化、社会不平等的描述和抽象。阶级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处于相同 地位的人们所组成的一种大的社会集体。阶层则是根据人们不同的社会特征 进行多角度划分而形成的社会地位阶梯。如根据人们财富的多少、权力的大 小、文化水平的高低、职业的社会评价进行的社会划分可以形成收入分层、 权力分层、教育分层和职业分层等。它们在性质上是迥然不同的。 首先,马克思主义所讲的阶级,按其本意,反映的是一种对抗关系,即统治 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它更多注重的是社会分化、社会不平等的 性质,注重社会不平等与人们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特别是对生 产资料的占有关系。阶层则更多注重社会不平等的外在表现,注重对社会等 级层次的量的描述。 其次,阶级划分的标准是经济关系,特别是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而 阶层划分的依据除了经济关系之外,还包括社会地位、政治权力及其他因素。 阶级划分的标准是一元的,而阶层划分的标准可以是一元的,也可以是综合 性的指标。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阶层有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阶级内部的阶层。如毛 泽东把农民分为富农、中农、贫农,把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买办资 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第二,阶级外部的阶层。如知识分子阶层,他们 并不属于一个阶级但他们之间有共同的属性。这种阶层通常是由社会地位相 同与相近的人或由身份相同的人所组成。
• 3、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内容
•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有丰富的内容,概要地讲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 第一,阶级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 它以剩余产品的出现为前提。阶级的本质是剥削。私有制造成了社会 大分工,也造成了社会大分裂。 • 第二,阶级是有相同的经济地位和共同利益的社会集团,共同的利益 使他们具有共同行动的可能性。阶级成员的共同行动能力取决于两点: 一是阶级成员的阶级意识,即阶级成员是否认识到彼此之间有共同利 益,他们是否有阶级认同。强烈的阶级认同有利于阶级成员的共同行 动。二是阶级内部的组织化程度,即阶级成员之间的直接或间接联系 的紧密程度。组织程度高的阶级有较强的行动能力。 • 第三,阶级内部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层,同一阶级的不同阶层在对待 问题的态度上有差异,但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 第四,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的必然产物,当阶级矛盾不可调和时,就 可能爆发社会革命。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在私有制条件 下,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是社会结构变迁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 第五,阶级的消亡有赖于消除阶级产生的基础,消灭私有制和生产力 高度发展是阶级消亡的基础。阶级的消亡意味着社会不平等的消灭, 这也是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前提。
• 二、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结构 • 1、旧中国的社会阶级结构由地主阶级、官僚资产 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等五 个基本阶级组成。 • 2、新中国建立后,在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社会就只剩 下与公有制相联系的两个阶级:即工人阶级和农 民阶级。 • 3、改革开放后,有人把我国社会分成两个阶级三 个阶层,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 个体工商业者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