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女性自我意识_936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作者:殷文朔来源:《文学教育》2018年第03期内容摘要:《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一部女性主义题材的电影,讲述了一位年轻的女艺术史教师凯瑟琳,帮助女学生唤醒自我意识,寻找自我价值,从而追求解放的故事。
在父权制社会,女性的解放不会一帆风顺,总会受到挫折,但电影中的女教师、女学生们仍然坚持追求自身的解放。
本文从女性逐步获得解放,追求解放的障碍,和女性解放的途径三个方面去分析影片,旨在呼唤女性应独立自强,追求自身的价值和解放。
关键词:《蒙娜丽莎的微笑》女性主义女性解放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取景于1953—1954年的美国卫斯理女子学院,在这里上学的女学生们大多来自中上流社会的家庭。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社会,人们都沉浸在家庭的舒适与欢乐中,女性被再次鼓舞回到家中,做贤妻良母,幸福的家庭主妇。
这所学校的教学主要任务就是教育女学生们学习家庭方面的内容便于今后奉献于家庭。
然而,艺术史教师凯瑟琳,拥有自己独立的女性主义自我意识,她认为女性不应该只在家中做家务活,扮演妻子和母亲的角色。
女性应该在社会工作中寻找自己的价值,摆脱男性的凝视、家庭的束缚去追求女性的解放。
因此,在她的鼓舞,支持和带领下,卫斯理女子学院的女学生们开始追求各自的解放,尽管会遇到障碍,但是她们没有放弃追求的信念。
一.逐步获得解放影片中,在女教师凯瑟琳的启发和鼓舞下,女学生们逐渐的觉醒,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希望获得解放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尽管开始的时候,她们没有意识到应该去追求女性的解放。
但在凯瑟琳老师独特的教育方式下,她们像一群快乐的林中小鸟,不断的去追寻自己的方向。
在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和获得女性话语权的时候,她们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解放。
(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首先是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对自己的存在,本质进行思考后,所形成的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的一系列认识。
”[1]凯瑟琳是一位充满热情和理想的教师和女权主义者,她在影片中一开始就已经拥有了自我意识。
从性别解放到女性独立——《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从性别解放到女性独立——《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女性主义解读倪超逸 柳美娟 浙江海洋大学摘要: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讲述的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毕业于加州开放大学的年轻女教师凯瑟琳来到了保守的卫斯理学院,与该校陈腐的教学制度作斗争,引导学生发现自我、解放自我、寻求自我的励志故事。
影片折射了当时处于时代变革中的美国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认知定位。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了电影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历程,以及对现代女性的角色定位和教育改革的意义。
关键词:女性;性别解放;独立意识;觉醒女性的角色定位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女性追求自由平等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讲述的正是带有反叛色彩的自由主义改革者——凯瑟琳(朱丽娅•罗伯茨演)改造卫斯理学校的传统女性角色认知、社会定位的故事。
1953年的美国,刚刚毕业的凯瑟琳孤身一人、意气风发地带着满腔的热情与抱负前往被誉为“没有男子的常青藤”的卫斯理女子学校教授艺术史,大胆地向腐朽的教学制度发起了挑战。
影片一经上映,便收获了如潮的好评,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
电影突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女权,女主人公看似是与僵腐的教学制度作斗争,不如说是为女权发声,这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当今社会女性的角色定位。
一、时代背景影片所设定的背景是20世纪中叶的美国,当时妇女解放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重视其自身的权利,时代正处于转变之中。
这时女性虽然慢慢受到重视,但是上层社会的封建残余依旧强势。
实际上,女性更多地还是被当做一种生育工具而存在,整个国家的大环境正在试图劝说二战中刚从家门走出、步向社会的的女性们重返家庭。
而在卫斯理,他们的教育给学生传播的是“女子应为男子服务”的思想,学校不是教她们如何获得知识和智慧,而是让她们怎样成为一个“合格的妻子”,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嫁一个好的丈夫而铺路,并把学生今后的婚姻定义为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
彼时,甘于成为男性玩物的传统教会女子们,正如同手无缚鸡之力的柔弱的羔羊,困陷在囚禁她们的樊篱内,卑微而愚昧,总是意图通过嫁给优秀男子,摇身一变成凤凰,她们沉浸在自我美好的香梦之中,她们的世界观里不存在走出樊篱、自我体验这一人生定义。
浅析美国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女性自我意识
浅析美国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女性自我意识[摘要]本文以女性文学批评的视角,分析了美国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几个女性角色形象,重点剖析了她们的女性自我意识,包括作为女性自我意识的倡导者和坚持者凯瑟琳·沃森、女性自我意识的践行者琼·布兰德温、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者贝蒂·沃伦以及女性自我意识的张扬者康尼·贝克。
这些鲜活的女性自我意识形象温暖着我们,感动着我们,让我们对人类的真正解放充满了信心。
[关键词]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女性主义;女性自我意识传统西方文化是以男权思想为核心,它强调男权思维定式,以男性霸权意识为人们思维的“普遍性”,女性被变成了一种依附性的存在。
法国女性主义作家、女权主义运动的理论家西蒙娜·德·波伏娃早在1949年就在她的《第二性》中阐述:“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造成的,是传统的习俗和男权社会的需要造就了女人。
”[1]由于男权社会力量以及男权思想的强大而长久的影响,女性的价值无不以男性的眼光和价值标准作为取舍的依据,而女性的价值观也依据男性的价值观而确立。
然而,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女性作为“人”而不仅仅是作为“性”的意识开始觉醒。
西蒙娜·德·波伏娃曾通过大量的妇女传记、社会和历史资料的研究得出结论,认为男女两性间的差别并不比两个单个人间的差别更大,是以男人为中心的社会使女人成了第二性,她被剥夺了、她自己也拒绝接受自己和男人一样的成为具有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能力的主体的权力。
因此西蒙娜·德·波伏娃极力呼吁女性自身自我意识的觉醒。
无独有偶,美国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就为我们塑造了几个女性自我意识鲜明的女性形象,使我们的眼前猛然一亮。
《蒙娜丽莎的微笑》电影故事的背景是1953年的美国。
当时美国正处于转变之中,妇女解放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
虽然女性的地位渐渐受到重视,但女性的自我意识仍然处于麻木状态。
“天使”与“魔鬼”——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女性主义分析
一
、
介绍
对 她 们 的束 缚 . 勇 敢 地去 追 求 女 性 的 解 放 二、 追 求 中的 “ 天使”
电影 《 蒙 娜 丽 莎 的微 笑 》 以2 O世 纪 5 0年 代 的 美
国为 背 景 .故 事发 生 在 1 9 5 3 -1 9 5 4年 期 间 的 卫 斯 理 “ 天 使 ” 是 男性 心 目中美 好 的 形 象 .她 们 温 顺 从 女子学院 。 影 片讲 述 了一 位 毕 业 于加 州伯 克 利 大 学 的 容 。 谦卑有礼 。 安静贤淑 . 完 全 按 照 男 人 的 意 愿 在 家 中 艺 术 史 女 教 师 凯 瑟琳 和女 学 生 们 . 在 卫 斯 理 女 子 学 院 扮 演 贤 妻 良母 是 强 大 的 父 权 制 的体 系塑 造 出 了 “ 天 如何 通 过 摆 脱男 性强 加 在 她 们 身 上 的 身 份 “ 天 使 和 魔 使 ” . 是长 期的传统社会 规范压制着 “ 天使 ” . 是 男 权 鬼” 。 去 追 求 女性 独 立 和 解 放 的 故 事 。 被誉为“ 没 有 男 的 话 语 和凝 视 监 控 “ 天使 ” 西蒙・ 德・ 波 伏 娃 在 被 称 为 子 的 常青 藤 ” 的卫斯理女子学院 . 坐 落 在 美 国 马 萨 诸 女 性 的圣 经 《 第二性》 中指 出: “ 一 个 人 不 是 天 生 成 为 塞州 学 校 开 设 家 政 课 程 教 她们 如 何 在 家 中 孝 顺 父 女 人 , 而是变成女人的。 没有生理的 、 心 理 的或 经 济 的 Nhomakorabea摘
要: 在 父权 制 社会 中, 女 性 常 常 处 于社 会 的 边 缘 , 没有 主 体 地 位 , 男性 拥 有 绝 对 的 话 语 权 , 他 们把 女性 构 建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_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女性意识研究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_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女性意识研究[摘要] 本文以女性运动为背景,分析了美国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女性意识,通过分析影片中凯瑟琳、贝蒂和琼三位女性的经历来多角度阐释波伏瓦“成就为女人”的观点,她们代表了有不同性格和追求的、有前卫女性意识的女性形象,突破“成就”而成的并不只是传统的女人这一论点,展现了特定的社会环境、个人经历及意识潮流将“成就”更加坚毅、独立和有主见的女性,体现了女性意识的发展在曲折中的进步。
[关键词] 波伏瓦;女性意识;《蒙娜丽莎的微笑》美国自建国之始,女性就开始了争取与男性平等权利的斗争,20世纪60年代初期出现了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的浪潮,被称为“妇女解放运动”。
该时期女性的觉醒始于认识到“人”这个抽象概念掩盖下人和人事实上的不平等,始于女人追求和探寻自己作为人的价值的全面实现。
这一阶段女性主义运动的理论标志,是1970年出版的凯特·米利特的《性政治》(Kate Millett,SexualPolitics)一书。
在本书中,米利特从政治的角度看待两性关系,认为历史上男性和女性的关系一直是一种权力支配的关系,它是我们文化中最为根深蒂固的压迫关系。
经过这次浪潮,妇女的性别意识已经增强,女性的社会地位也获得了较大的改善。
西蒙·波伏瓦(Simone de Beauvior,1908—1986)在她的著作《第二性》(Le DeuxièmeSexe,1949)中有句著名的引言:“女人不是生就的,而是逐渐成就的。
”波伏瓦揭露了女人被教以“适当”的行为方式:怎样像淑女一样做事,怎样像女人一样表现,怎样履行女性的职责——满足男性性欲的需要并且照看孩子。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笔者认为可以这样理解波伏瓦的观点:不同的时代特征、思想潮流及人生经历同样可以成就女人,不只局限于男权统治下作为他者的女性。
基于此观点,本文集中探讨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女主角凯瑟琳·安·威利斯(朱丽娅·罗伯茨饰),女学生贝蒂和琼三位女性用自己的方式阐释“成就为女人”,为观众演绎着20世纪50年代前卫、进步的女性们追求不受传统束缚的生活画面,同时激发着当代女性去寻求作为人(而非男人或女人)的生活坐标。
经典女性励志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
经典女性励志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蒙娜丽莎的微笑》是美国革命电影工作室于XX年出品的一部剧情电影。
影片由迈克·内威尔执导,朱莉娅·罗伯茨、克斯汀·邓斯特和朱丽娅·斯蒂尔斯等联袂出演。
影片于XX年12月19日在美国率先上映。
电影讲述1953年的美国,时代正处于转变之中,毕业于风气开放的伯克利大学的凯瑟琳前往卫斯理女子学校教授艺术史,可是充满理想与热情的凯瑟琳,却大胆地向陈腐的教学制度发起挑战的故事。
剧情简介1953年,坐落在美国马萨诸塞州、被誉为没有男子的常青藤”的卫斯理女子学院,新来了位艺术史老师,名叫凯瑟琳·沃森(朱莉娅·罗伯茨饰),她是个美丽成熟的女人,刚刚从ucla(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学毕业,在大学里接受了自由改革思想,立志要成为一名杰出的教授。
50年代的美国虽然女性的地位渐渐受到重视,但在上层社会封建思想仍旧非常严重。
在卫斯理这所著名的女子大学,学生们大都有着良好的家庭背景,从小接受过优秀的教育。
但学院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教他们如何获得自己感兴趣的学科知识,也不重视心理教育,而是把学生的成功与否定义为今后的婚姻,她们学习的目的无非是嫁一个好丈夫。
以贝蒂(克尔斯滕·邓斯特饰)、琼(朱莉娅·斯泰尔斯饰)和莉薇(玛吉·吉伦哈尔饰)为代表的几个非常好动的女孩子,喜欢在班上卖弄风情,甚至用各种办法在课堂上向老师发起挑战。
凯瑟琳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沿袭学校一贯的教学做法和风格,她不仅挑战学校的一些做法、规矩,而且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兴趣,并且大胆去实践她们的想法。
最终她以青春率直的作风,丰富的艺术史知识以及风趣热情的授课风格,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被女学生称为蒙娜丽莎”。
影片评价《蒙娜丽莎的微笑》善于用情节来做暗示,做对比,降低了观众对影片理解的难度。
而片中两派在影片结尾处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反对派被老师感化地坚决走自己的道路。
女性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实现——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之女性主义评析
48外国电影评论Forein Film Review女性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实现——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之女性主义评析田 苗追求自由和自由精神一直以来都植根于西方文明之中,但是自由的拥有并不是个人天生的本能,它以个体精神和心灵的独立为前提。
自由的实现需要个体具有自我意识,能够不受任何外在条件的束缚客观地审视自我,只有勇敢地具备自我评价能力,才能使个体的身心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放,实现自我价值。
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演绎的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一群年轻且进步的知识女性的生活画面。
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是美国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浪潮的前夕,当时的美国正处于二战后的一个巨变时期,整个社会的环境是劝说在二战中离开家庭,迈入社会的妇女们重新回家,倡导女性重新回归于家庭,满足舒适安逸的家庭生活,成为贤妻良母式的“理性女性”。
这个时期进步主义教育遭到冷遇,美国当时的许多女子学院都将培养“贤妻良母式的完美女性”作为本校的目标,影片之中的卫斯理学院(Wellesley College )就是其中之一,它是当时社会和历史的一个见证和缩影,这所女子学院并不是培养有独立见解、创新意识的社会女精英,而是专为上层社会的男人调教贤妻良母,培养优雅端庄的淑女。
在这所有名的女子学院里,女学生们绝大多数都来自美国的上流家庭,有非常良好的教育背景,她们虽然天资聪颖,但很多也将嫁入豪门作为自己奋斗的理想和目标。
西蒙·波伏瓦 ( Simone de Beauvior)是法国一位杰出的女性主义作家,她在所发表的一部著作《第二性》(The Second Sex)中提到:“女人不是生就的,而是逐渐成就的。
”[1]相对处于支配和主导地位的男性来说,波伏瓦揭示女性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以来作为“他者”的身份存在,女性被教以适当的行为方式,比如说怎样像淑女一样做事,【作者简介】田 苗,女,陕西渭南人,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美国文学、跨文化交际研究。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蒙娜丽莎的微笑》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作者:刘艳来源:《人间》2015年第30期摘要: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用经典的光影叙事手法,向人们展示了那个年代年轻女性女性主义意识的萌芽与发展。
它集中讨论了,女性在社会中的社会地位,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等问题,认为女性应该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去实现属于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价值;探讨了什么是女性?什么样的女性才算是优秀的女性?由谁来判定?这三个问题。
为女性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女性;女性主义;理想价值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164-01绪论《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一部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的经典的反应女性生存现实的影片。
它由英国著名导演迈克·内威尔执导,由一贯以智慧和美丽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的荧幕美女朱莉娅·罗伯茨出演,因此一开始便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同时它也使用了与《死亡诗社》一样的教育题材,以一所女校为背景展开故事的叙述,因此也被誉为女版的《死亡诗社》。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在表面看来是有了明显的提高的,然而在如威斯理般著名的女子大学里,教师们教授学生,仍是一切围绕将来的好姻缘打转,他们把女性看成是男性的附属品,因此并不鼓励她们主动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也不注重培养她们的心理素质,并且严厉禁止做与未来婚姻和嫁个好丈夫无利的事。
美丽成熟的凯瑟琳(朱莉娅·罗伯茨饰)大学毕业,怀揣理想和热情来到该学校担任艺术史教师时,便因想散播自由和理想的种子而处处碰壁。
一、女性主义探究—以凯瑟琳为例《蒙娜丽莎的微笑》并不是第一部反映女性主义的影片,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这类影片就已星星点点的出现,其中著名的《乱世佳人》和《时时刻刻》最具有代表性。
前者表达了失去丈夫的女性要独立自主而不是失去丈夫就失去一切的思想,后者更加明确的探讨了女性在家庭和事业两者之间如何平衡的问题,为女主义在影片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总的来说女性主义的发展是克服了重重障碍最后终于有所发展。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女性自我意识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女性自我意识【摘要】该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讲述了一群女大学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通过坚持自我、追求知识和自我实现来挑战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本文从女性教育、性别歧视、自我意识觉醒、家庭与事业的抉择以及自我实现等方面探讨了女性在电影中展现的自我意识。
电影通过展现女性主人公们独立思考、追求梦想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强调了女性自我意识的重要性,并启发观众思考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
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不仅改变了她们的人生轨迹,也潜在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女性权益的提升。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为女性自我意识的探索提供了启示,呼吁社会应该给予女性更多的平等机会和尊重。
【关键词】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女性自我意识、女性教育、性别歧视、自我意识的觉醒、家庭与事业的抉择、自我实现、女性自我意识的重要性、电影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启发、社会的潜在改变。
1. 引言1.1 电影简介《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一部2003年上映的美国电影,由迈克·纳歇隆执导,朱莉娅·罗伯茨、克里斯汀·邓斯特、朱莉娅·斯泰尔斯等人主演。
影片背景设定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讲述了一群女性大学生在一个传统保守的女子学院里,通过一位开明的教师的引导,尝试挑战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固有成见,追求自我价值与自我实现的故事。
电影以一个女性教师在一所传统女子学院里教授艺术史课程为起点,探讨了女性在那个时代所面对的种种困境和挑战。
随着教师的激励和引导,学生们开始反思自我,追求独立思考和自我实现的尝试。
这部影片通过描绘女性在一个男权社会中试图挣脱束缚,追求自我价值和尊严的形象,引发了人们对女性自我意识的思考和探讨。
结束。
1.2 主题介绍《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一部探讨女性自我意识的影片,讲述了一群女性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合作教育学院里面对社会和家庭期望的挑战和探索。
这部电影通过讲述女性教育、性别歧视、自我意识的觉醒、家庭与事业的抉择以及自我实现这些主题,展现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作者:殷文朔来源:《文学教育》 2018年第5期内容摘要:《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一部女性主义题材的电影,讲述了一位年轻的女艺术史教师凯瑟琳,帮助女学生唤醒自我意识,寻找自我价值,从而追求解放的故事。
在父权制社会,女性的解放不会一帆风顺,总会受到挫折,但电影中的女教师、女学生们仍然坚持追求自身的解放。
本文从女性逐步获得解放,追求解放的障碍,和女性解放的途径三个方面去分析影片,旨在呼唤女性应独立自强,追求自身的价值和解放。
关键词:《蒙娜丽莎的微笑》女性主义女性解放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取景于1953—1954年的美国卫斯理女子学院,在这里上学的女学生们大多来自中上流社会的家庭。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社会,人们都沉浸在家庭的舒适与欢乐中,女性被再次鼓舞回到家中,做贤妻良母,幸福的家庭主妇。
这所学校的教学主要任务就是教育女学生们学习家庭方面的内容便于今后奉献于家庭。
然而,艺术史教师凯瑟琳,拥有自己独立的女性主义自我意识,她认为女性不应该只在家中做家务活,扮演妻子和母亲的角色。
女性应该在社会工作中寻找自己的价值,摆脱男性的凝视、家庭的束缚去追求女性的解放。
因此,在她的鼓舞,支持和带领下,卫斯理女子学院的女学生们开始追求各自的解放,尽管会遇到障碍,但是她们没有放弃追求的信念。
一.逐步获得解放影片中,在女教师凯瑟琳的启发和鼓舞下,女学生们逐渐的觉醒,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希望获得解放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尽管开始的时候,她们没有意识到应该去追求女性的解放。
但在凯瑟琳老师独特的教育方式下,她们像一群快乐的林中小鸟,不断的去追寻自己的方向。
在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和获得女性话语权的时候,她们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解放。
(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首先是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对自己的存在,本质进行思考后,所形成的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的一系列认识。
”[1]凯瑟琳是一位充满热情和理想的教师和女权主义者,她在影片中一开始就已经拥有了自我意识。
浅析美国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女性自我意识
作者: 张菊芳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廊坊065000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112-113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2期
主题词: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女性主义;女性自我意识
摘要:本文以女性文学批评的视角,分析了美国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几个女性角色形象,重点剖析了她们的女性自我意识,包括作为女性自我意识的倡导者和坚持者凯瑟琳·沃森、女性自我意识的践行者琼·布兰德温、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者贝蒂·沃伦以及女性自我意识的张扬者康尼·贝克.这些鲜活的女性自我意识形象温暖着我们,感动着我们,让我们对人类的真正解放充满了信心.。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女性自我意识
作者: 杨红英[1]
作者机构: [1]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0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114-115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6期
主题词:�蒙娜丽莎的微笑》;女性主义视角;女性意识
摘要:�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反映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生活的一部电影,由朱丽亚·罗伯茨主演,该影片故事是以女性意识还没有觉醒的时期作为时代背景,讲述妇女在父亲体制的压迫下追求自我价值的电影。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浓重的女性意识,在电影中对女性的地位以及女性意识苏醒进行生动的刻画和描述进行了强调,因此《蒙娜丽莎的微笑》这部电影的核心就是女性意识以及女性话题。
本文从后现代女性主义视角下对《蒙娜丽莎的微笑》进行解读。
解析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女性意识
作者: 刘娟
作者机构: 西藏民族学院外语学院,陕西咸阳712082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139-140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8期
主题词: 美国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女性;自我意识
摘要:�蒙娜丽莎的微笑》该影片讲述的主要内容是女性对于生存和身份认同的困境,导演迈克采用光影叙事的形式,对女性主义的先驱们在生活中的思考和践行进行了描述与展示.该影片是女性发出的诉求,它关注女性的命运并深入探索她们的解放道路对未来女性意识的发展有积极意义,现在女性的社会地位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该影片仍然适合女性观看并从中学会发现自我和寻找自身的发展道路,所以说非常富有教育意义,故事的时间是1953年,地点是美国的卫斯理女子学院.。
《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女性自我意识
作者: 李红
作者机构: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136-137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0期
主题词:�蒙娜丽莎的微笑》;女性自我;觉醒意识
摘要:传统的西方的文化是将男权作为思想核心,主要强调的就是男权的固定的思维,将男性的霸权主义作为人们普遍意识的存在,女性变成了一种依附性的存在。
法国的女性作家和女权主义运动的倡导者雷蒙娜早就阐述过:女人并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的,是通过传统的习俗和男权的需求造就了女人。
美国电影《蒙娜而莎的微笑》就为我们塑造了几个自我意识非常鲜明的女性的形象,使得我们眼前一亮。
本文主要就《蒙娜丽莎的微笑》之中的女性的自我觉醒的意识进行阐述。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女性自我意识_936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女性自我意识《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一部以女性为核心题材的作品,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美国兴起女性解放运动的时期,在当时的社会中,妇女的地位仍然处于比较低下的状态,女性意识在女性群体中还比较缺乏。
这部影片就是以女性意识、女性主义为题材,讲述女性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及人生目标的故事。
后现代女性主义在这部影片中有很充分的体现,后现代女性主义是后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的一种有效结合,主张男女之间平等,反对惯常思维中认为男性要比女性具有更高价值的观念。
《蒙娜丽莎的微笑》这部影片中反映的就是对女性意识、女性价值的诉求,从后现代女性主义视角对《蒙娜丽莎的微笑》进行解读,可以对其中的女性主义和女性意识有深刻的了解。
一、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的概述《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以女性为核心的经典电影,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953年,当时的美国社会中,妇女解放运动正在激烈开展着,但是女性的地位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电影中的女主角凯瑟琳?沃森刚毕业,前往著名的卫斯理女子学校教授艺术史。
她本是一个满怀着改革理想以及先进理念的年轻人,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学校中存在很多陈旧的观念,人们的习惯也比较传统老旧,学生虽然十分聪明,但是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可以对各种教学内容倒背如流,在学习中也是一味地接受教师的观念,这些都让凯瑟琳受不了。
在她所在的学校,学生之间还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观念,即学习不是为了上大学,不是为了找工作,而是为了嫁得更好,对此,凯瑟琳十分震惊。
心中满怀的改革信念也受到了冲击,她开始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鼓励学生要敢于向传统发出挑战,敢于向落后发起攻击,努力去找到自己的方向并且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但是当时社会中,保守仍然是一种十分强势的力量,她的改革引起学校的保守派的反对,最终双方开始激战。
但尽管有困难,凯瑟琳也一直坚持用自己的教育观念去教育学生,去唤醒他们的意识,尤其是女学生的女性意识,让他们能够明白自己的价值,最终实现自我,实现自己对人生目标的追求。
女性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实现--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之女性主义评析
女性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实现--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之女
性主义评析
田苗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15(0)20
【摘要】追求自由和自由精神一直以来都植根于西方文明之中,但是自由的拥有并不是个人天生的本能,它以个体精神和心灵的独立为前提。
自由的实现需要个体具
有自我意识,能够不受任何外在条件的束缚客观地审视自我,只有勇敢地具备自我评
价能力,才能使个体的身心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放,实现自我价值。
影片《蒙娜丽莎
的微笑》演绎的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一群年轻且进步的知识女性的生活画面。
【总页数】3页(P48-50)
【作者】田苗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论美国当代女性主义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以《简·爱》《蒙娜丽莎的微笑》《欲望都市》为例 [J], 孙瑜;崔娟娟
2.《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女性自我意识 [J], 李红
3.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女性自我意识 [J], 杨红英
4.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 [J], 肖飚
5.女性与自然的呼喊——探析《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生态女性主义理想 [J], 胡茶娟;王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女性自我
意识
《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一部以女性为核心题材的作品,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美国兴起女性解放运动的时期,在当时的社会中,妇女的地位仍然处于比较低下的状态,女性意识在女性群体中还比较缺乏。
这部影片就是以女性意识、女性主义为题材,讲述女性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及人生目标的故事。
后现代女性主义在这部影片中有很充分的体现,后现代女性主义是后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的一种有效结合,主张男女之间平等,反对惯常思维中认为男性要比女性具有更高价值的观念。
《蒙娜丽莎的微笑》这部影片中反映的就是对女性意识、女性价值的诉求,从后现代女性主义视角对《蒙娜丽莎的微笑》进行解读,可以对其中的女性主义和女性意识有深刻的了解。
一、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的概述
《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以女性为核心的经典电影,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953年,当时的美国社会中,妇女解放运动正在激烈开展着,但是女性的地位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电影中的女主角凯瑟琳?沃森刚毕
业,前往著名的卫斯理女子学校教授艺术史。
她本是一个满怀着改革理想以及先进理念的年轻人,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学校中存在很多陈旧的观念,人们的习惯也比较传统老旧,学生虽然十分聪明,但是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可以对各种教学内容倒背如流,在学习中也是一味地接受教师的观念,这些都让凯瑟琳受不了。
在她所在的学校,学生之间还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观念,即学习不是为了上大学,不是为了找工作,而是为了嫁得更好,对此,凯瑟琳十分震惊。
心中满怀的改革信念也受到了冲击,她开始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鼓励学生要敢于向传统发出挑战,敢于向落后发起攻击,努力去找到自己的方向并且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但是当时社会中,保守仍然是一种十分强势的力量,她的改革引起学校的保守派的反对,最终双方开始激战。
但尽管有困难,凯瑟琳也一直坚持用自己的教育观念去教育学生,去唤醒他们的意识,尤其是女学生的女性意识,让他们能够明白自己的价值,最终实现自我,实现自己对人生目标的追求。
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女性主义以及女性意识整体体现比较明显,女性主义是对传统社会中的以
男权为主的思想观念的反对,主张女性拥有自己的话语权。
在长期的社会形态中,女性一直都没有自己的话语权,想要获得解放,首先需要掌握话语权。
女性主义以此为核心,提倡多元论的观点。
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凯瑟琳通过自己的意识形态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自己的理想信念感染着学生,最终使得学生也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明白学习不仅是为了能够得到嫁一个好人的机会,还是为了自己的人生以及追求。
二、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女性主义的解读
(一)女性话语权的建立
女性想要实现独立,一个基础条件就是要建立独立的女性话语权,在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这部电影中,可以看到学生逐步建立起来的女性话语权。
后现代女性主义者主张的是女性要拥有自己的声音,为自己说话,为自己而战。
首先,建立独立的语言权利。
电影主人公凯瑟琳通过自己的理念以及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最终使
得学生形成了独立的话语权。
凯瑟琳任教的那所学校中,女学生是处于男性话语权中的,对男权社会中的很多观点都是全盘接受,同时还将其转化成为自己的一种追求。
凯瑟琳在教学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学生摆脱传统的权威观点的影响。
比如在第一堂课上,她就给了学生很多的主动权,让学生开始展示自己,发表自己的观点。
她教的学生天资聪颖,但是在思想上却是没有主见的,因此对于文学作品的评价几乎是一致的,凯瑟琳要帮助她们形成独立的话语权,不受外界干扰和影响的话语权,因此在后来的课程中,她借助教材上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发言,没有权威人士对于教材内容的评析,学生在发表观点的过程中显得要自由一些。
女性主义话语权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独立的话语权,凯瑟琳对她们的引导,就是要站在传统观念的对立面去思考,对传统地位的观点进行质疑,要引导她们培养自己的思想。
比如琼是一个全A 的学生,但是在凯瑟琳教授的过程中她只得了C,琼对专家观点的参考使得她自己的观念以及思想被埋没了,凯瑟琳希望她们都能有自己的想法,减少对权威观点的依赖,建立独立的话语权。
凯萨琳还引导学生用开放的心灵去看待新事物。
其次,女性话语的培养。
电影主人公凯瑟琳帮助她的学生们建立独立的话语权,建立一种不受权威者观念影响的意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女性话语做铺垫的。
女性话语权的出现,就是要在建立独立话语权的基础上,摆脱传统的男性话语的影响。
在凯瑟琳的影响下,这些女学生开始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女性话语也逐渐显现出来。
比如贝蒂,她曾经十分坚定捍卫着传统的思想观念,将传统社会中的男性话语逐渐转化成为自己的一种价值观念。
她之前发表过十分犀利的言辞,对那些向传统提出挑战的人进行抨击。
在凯瑟琳的影响下,她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贝蒂结婚之后,发现与丈夫的感情不和,但是传统的观念对贝蒂的束缚已经减轻了很多,于是她最终选择离开有了外遇的丈夫,摆脱传统母亲的影响,并且打算靠着自己的力量独立生活。
贝蒂就是一个典型的从传统观念向掌握话语权进行转变的女性形象。
在凯瑟琳任教的学校中,独立话语权以及女性话语的逐渐形成,给当时的很多人带来了影响,在思想上是一种颠覆,使得女性学会了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为自己说话,为自己奋斗,这也是女性意识形成的一个基本过程。
(二)男女平等的相处模式
后现代女性主义视角中,男女之间的关系以及地位是平等的,男人不应该凌驾于女人之上,女人也不应该唯男人独尊。
后现代女性主义视角主张的男女平等是基于女性在爱情、家庭、事业上独特的心理和要求上所提出的一种平等。
这种平等是一种与男性之间开展合作,使得女性融入社会之后所形成的一种平等,以对话的模式达成共识,最终形成男女平等模式。
在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凯瑟琳就是一名典型的独立女性,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她都保持一种独立状态,不会对人有所依赖,因此可以掌握说话的主动权。
同时,她也是理想主义者,她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面对现实每天都在思索要怎样努力才能改变学生们的观念。
凯瑟琳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她自己与人相处的模式,比如她与男友相处,当两个人的关系发生改变,他选择和别的女人结婚时,她并没有怨恨他。
并没有像其他女人一样将感情看得过于重要以至于影响了生活。
分手之后她没有自怨自艾,而是继续着自己的生活,明白自己的目标在哪里,因此可以坚定地朝着那个方向努力。
在自己对独立以及理想不断追求的过程中,凯瑟琳形成了一种男女平等的相处模式,而这种模式也是女性主义者所推崇的。
当然我们
在琼的身上也看到了后现代女性主义者眼中的男女平等的观念。
琼在学校时就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学生,毕业之后她希望爱情上可以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而在事业上希望到耶鲁法学院进行进修,琼最终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是家庭,一个是事业。
但最后琼还是选择了家庭。
琼的解释是:“我要一个家,这是我不可能牺牲的。
你觉得我会某天早上醒来后悔没当律师?不会比放弃家庭、放弃抚养孩子更后悔……这是我想要的。
”琼的选择,我们不能说她是放弃了理想,又回到了传统社会中女性的状态,面临只能选其一的情况,琼选择了家庭,她是基于自己的需求,做出了最好的选择,从这其中也可以看出后现代女性主义者提倡的男女平等,不是一种绝对的平等,而是要在男女之间通过对话与合作的方式,实现共赢,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进行生活。
(三)女性选择的多元化解读
后现代女性主义者坚持的观点是多元化的,这种观点中对于种族、阶级、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是认同的,后现代女性主义者对生活的选择也是基于自己的生活观念以及经验,不能使用单纯的女性理论来进行评判。
比如在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有几个女生的形象都是十分优秀的,但是她们的性格各不相同,在追求和理想方面也不尽相同。
比如凯瑟琳一直都致力于帮助学生尤其是女学生实现观念和思想上的变革,在遇到挫折以及阻碍时,她并没有选择放弃,面对传统强势势力的排挤,她宁愿选择放弃工作也不会选择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她对自己的婚姻持有的是一种随性的态度,并不会刻意强求。
凯瑟琳的选择就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电影中的琼为了家庭,最终放弃了耶鲁进修的机会,在她的观念中,家庭所占的比例还是要比事业高一些,所以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家庭。
贝蒂也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女性形象,她曾经是一个十足的男权社会的捍卫者,对于一切反对男权社会的声音以及人都是反对的,但是在凯瑟琳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在婚后不幸福的生活中,她最终放弃了自己的观点,成为一个为自己而活的人,成为一个女性话语的表达者。
对于不同的人的不同选择,并没有理由去批判,并没有赞扬或者贬低,不同的人由于生活经历和成长环境不同,所持有的观点会有所不同,但是这都是基于自己的生活做出的选择。
凯瑟琳为了梦想在进行探索,在不断前进,尽管琼最终选择了家庭而放弃了耶鲁,但凯瑟琳对她还是支持的,贝蒂的转
变,影片中也没有刻意地渲染,每个人的结局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在平淡地继续,是在坚持自己的道路一直向前,这就是一个女性主义者的一项重要的特征。
多元化的选择也体现了后现代女性主义观念和思想的特色所在。
三?结语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仍然是男权社会占主要地位的时代,尽管女性解放运动已经拉开了帷幕,但女性的地位以及话语权仍然没有得到改观。
《蒙娜丽莎的微笑》中体现了女性主义的观点,通过对不同的女性进行刻画和描写,向观众展示了时代中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战的形象,也给我们展示了女性逐渐获得话语权和自主意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