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通信原理》信道

合集下载

通信原理(樊昌信)第4章信道

通信原理(樊昌信)第4章信道

有线信道
基带同轴电缆:
50Ω,多用于数字基带传输 速率可达10Mb/s 传输距离<几千米
宽带(射频)同轴电缆:
75Ω,用于传输模拟信号 多用于有线电视(CATV)系统 传输距离可达几十千米
有线信道
光纤
结构:
纤芯 包层
按折射率分类:
阶跃型 梯度型
按模式分类:
多模光纤 单模光纤
无线信道
视线传播 line-of-sight
d
频率: > 30 MHz
h
发射
特性:直线传播、穿透电离层 天线 r
用途:卫星和外太空通信
传播途径
d
D
接收 天线
r
超短波及微波通信
视线传播方式
距离:与天线高度有关
h D2 D2 (m) 8r 50
D 为收发天线间距离(km)
例如 设收发天线的架设 高度均为40 m,则最 远通信距离为:
表 有线信道的线路种类、构造、特征和主要用途
线路种类 双绞线
同轴电缆 光纤
构造
特征
主要用途
便宜、构造简单,
传输频带宽,有漏 话现象,容易混入 杂音
电话用户线 低速LAN
价格稍高,传输
频带宽,漏话感应 少,分支、接头容 易
CATV分配电缆 高速LAN
低损耗,频带宽, 国际间主干线
重量轻,直径小,
国内城市间主
对流层:约 0 ~10 km 平流层:约 10~60 km 电离层:约 60~400 km
60 km
10 km 0 km
电磁波的传播方式:
地波 ground- wave
频率: < 2 MHz 特性:有绕射能力 距离:数百或数千米 用于:AM广播

通信原理(第四章)

通信原理(第四章)

27
第4章 信 道 章
四进制编码信道模型
0 0
1 送


1
收 端

2
2
3
3
2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4章 信 道 章
4.4 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恒参信道的影响 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是确定的或者 是变化极其缓慢的。因此,其传输特性可以 等效为一个线性时不变网络。 只要知道网络 的传输特性,就可以采用信号分析方法,分 析信号及其网络特性。 线性网络的传输特性可以用幅度频率特 性和相位频率特性来表征。 现在我们首先讨论 理想情况下的恒参信道特性。
平流层 60 km 对流层 10 km 0 km 地 面
6
第4章 信 道 章
电离层对于传播的影响 反射 散射
7
第4章 信 道 章
电磁波的分类: 电磁波的分类: 地波 频率 < 2 MHz 有绕射能力 距离: 距离:数百或数千千米 天波 频率: 频率:2 ~ 30 MHz 特点: 特点:被电离层反射 一次反射距离: 一次反射距离:< 4000 km 寂静区: 寂静区:
13
第4章 信 道 章
4.2 有线信道
明线
14
第4章 信 道 章
对称电缆:由许多对双绞线组成, 对称电缆:由许多对双绞线组成,分非屏蔽 (UTP)和屏蔽(STP)两种。 )和屏蔽( )两种。
塑料外皮
双绞线( 5对)
图4-9 双绞线
15
第4章 信 道 章
同轴电缆
16
第4章 信 道 章
n2 n1 折射率
25
第4章 信 道 章
4.3.2 编码信道模型
调制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是通过k(t)和 使已调信号发生波形 调制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是通过 和n(t)使已调信号发生波形 失真。 失真。 编码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则是一种数字序列的变换, ฀ 编码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则是一种数字序列的变换,即将 一种数字序列变成另一种数字序列。 一种数字序列变成另一种数字序列。误码 输入、输出都是数字信号, ฀ 输入、输出都是数字信号,关心的是误码率而不是信号 失真情况,但误码与调制信道有关, 失真情况,但误码与调制信道有关,无调制解调器时误码由 发滤波器设计不当及n(t)引起 引起。 收、发滤波器设计不当及 引起。 编码信道模型是用数字的转移概率来描述。 ฀ 编码信道模型是用数字的转移概率来描述。

通信原理第4章信道

通信原理第4章信道
1
第4章 信道
4.0 信道的定义及分类 4.1 无线信道 4.2 有线信道 4.3 信道数学模型 4.4 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4.5 信道中的噪声 4.6 信道容量
2
本章教学目的:了解各种实际信道、信
道的数学模型和信道容量的概念。

本章的讨论思路:通过介绍实际信道的例
子,在此基础上归纳信道的特性,阐述信道的 数学模型,最后简介了信道容量的概念。
信道模型的分类: 调制信道 编码信道
信 息 源 信 源 编 码 加 密 信 道 编 码 数 字 调 制 数 字 解 调 信 道 译 码 解 密 信 源 译 码 受 信 者
信道 噪声源
调制信道 编码信道
31
4.3.1 调制信道模型
有一对(或多对)输入端和一对(或多对)输出端; 绝大多数的信道都是线性的,即满足线性叠加原理;
41
相位-频率畸变
指相位-频率特性偏离线性关系所引起的畸变。
1、理想相频特性是一直线
群延迟-频率特性
|H( )|
d ( ) ( ) d

( ) td
O (b) td
K0
O (a)

O (c)

42
2、实际电话信道的群延迟特性 一种典型的音频电话信道的群延迟特性。
25
光纤呈圆柱形,由芯、封套和外套三部分组成(如 图所示)。芯是光纤最中心的部分,它由一条或多 条非常细的玻璃或塑料纤维线构成,每根纤维线都 有它自己的封套。由于这一玻璃或塑料封套涂层的 折射率比芯线低,因此可使光波保持在芯线内。环 绕一束或多束有封套纤维的外套由若干塑料或其它 材料层构成,以防止外部的潮湿气体侵入,并可防 止磨损或挤压等伤害。

通信原理第四章ppt课件

通信原理第四章ppt课件
通信原理第四章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
课件制作:曹丽娜
信道的定义
通信系统中的信道是指发送设备到接收设备之间信号传 输的通道,是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章内容:
第4章 信道
信道分类 信道模型 恒参/随参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信道噪声 信道容量
按照传输媒介的不同
概述
信道的定义与分类
无线信道 ——自由空间或大气层 有线信道 ——明线、电缆、光纤
有线信道
信道频带在几百MHz至1GHz左右 主要应用: 长途通信干线,有线电视等
基带同轴电缆:
50Ω,多用于数字基带传输 速率可达10Mb/s 传输距离<几千米
宽带(射频)同轴电缆:
75Ω,用于传输模拟信号 多用于有线电视(CATV)系统 传输距离可达几十千米
有线信道
光纤
有线信道
按照系统模型中研究对象的不同:

调制信道
码 器
——研究调制/解调问题
调 制 器
发 转 换 器
媒 质
收 转 换 器
解 调 器
译 码 器
编码信道
——研究编码/译码问题 恒参信道
按照信道中冲击响 应是否随时间变化
——特性参数变化缓慢,视为恒定值 随参信道
——特性参数随时间变化
§4.1
无线信道
光作为一种特殊的电磁波, 在人造介质(光纤)中传播, 实现大容量,高可靠性的通信 主要应用:
电信网和移动网的骨干网
单模阶跃折射率光纤
光纤结构示意图
优点
缺点 应用
有线信道
§4.3
信道数学模型
按照系统模型中研究对象的不同:
调制信道 ——研究调制/解调问题 编码信道 ——研究编码/译码问题

第4章_信道

第4章_信道

32
4.3 信道的数学模型
内蒙古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原理》
4.3.2 编码信道模型
由于信道噪声或其它因素的影响,将导致输出数字序列发生 错误,因此输入输出数字序列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组 转移概率 来表征。 转移概率:在二进制系统中,就是“0”转移为“1”的 概率和“1”转移为“0”的概率。
8
4.1 无线信道
内蒙古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原理》
地波
频率在2MHz以下的电磁波,趋于沿弯曲的地球表面传 播,有一定的绕射能力。 地波在传播过程中要不断损失能量,而且频率越高损 失越大,因此传播距离不大,一般在数百千米到数千千米。
传播路径 传播路径
发射天线 发射天线
地面 地面
接收天线 接收天线
导体 绝缘层
图4-9 双绞线
21
4.2 有线信道
内蒙古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原理》
传输电信号的有线信道主要有三类:
明线、对称电缆和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
由内外两根同心圆柱导体构成,两根导体之间用绝缘体 隔离开。内导体多为实心导线,外导体是一根空心导电管或 金属编织网,在外导体外面有一层绝缘保护层。其优点是抗 干扰特性好。
增大视线传播距离的途径 卫星中继(卫星通信)
利用三颗地球同步卫星可以覆盖全球,从而实现全球通信。
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能够增大一次 转发的距离,但是却增大了发射功 率和信号传输的延迟。 此外,发射卫星也是一项巨大的工 程。 故开始研究使用平流层通信。 图4-5 卫星中继
15
4.1 无线信道
发射天线 发射天线
地面 地面
接收天线 接收天线
图4-4
无线电中继
特点:容量大、发射功率小、稳定可靠等。

樊昌信《通信原理》(第7版)章节题库(信 道)【圣才出品】

樊昌信《通信原理》(第7版)章节题库(信 道)【圣才出品】

第4章信道一、选择题恒参信道的相频失真,对模拟通话质量影响()。

A.很大B.不显著C.显著D.不存在【答案】B【解析】恒参信道的相频失真,对语音信号影响不大,对视频信号影响大。

二、填空题1.根据信道特性参数随时间变化的快慢,可将信道分为______和______信道。

【答案】恒参信道;随参信道【解析】信道特性随时间变化的信道称为随参信道;信道特性基本上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极慢极小的信道称为恒参信道。

2.调制信道分为______和______,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属于______信道。

【答案】恒参信道;随参信道;随参【解析】按照调制信道模型,信道可以分为恒参信道和随参信道两类。

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的特性随随时间、季节和年份不断变化,故其属于随参信道。

3.理想恒参信道的冲激响应为______。

【答案】h (t )=kδ(t -t d )【解析】理想恒参信道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为|()|()d H kt ωϕωω=⎧⎨=-⎩故恒参信道的传输函数为()()|()|d j t j H H e ke ωϕωωω-==根据傅里叶变换可知其冲激响应为(t)(t t )d h k δ=-4.调制信道的定义范围从______至______。

【答案】调制器输出端;解调器输入端【解析】调制器输出端至解调器输入端的范围被定义为调制信道。

5.信号在随参信道中传输时,产生频率弥散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答案】多径效应【解析】信号的多径传播造成了信道的时间弥散性,产生了频率选择性衰落。

6.某电离层反射信道的最大多径时延差为30μs,为了避免频率选择性衰落,工程上认为在该信道上传输数字信号的码速率不应超过______Baud。

【答案】11kBaud【解析】信号的相关带宽为根据工程经验信号的带宽为R由于线性数字调制系统的最高频带利用率为1Baud/Hzη==BB故。

7.宽带信号在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中传输时,可能遇到的主要衰落类型是______。

通信原理第四章

通信原理第四章

• 2、调幅(AM)信号 如果输入的基带信号带有直流分量,h(t) 是理想理想低通滤波器,得到的输出信 号是有载波分量的双边带信号,表示为:
m(t) m0 m(t)
如果满足m0>∣m,(t) ∣max 调幅(AM)信号
其时域与频域的表示为:
Sm (t) m(t) cosc
m0 m(t)cosc


c f

3 108 20 103
1.5 104 (m)
式中,λ为波长(m);c为电磁波传播速度 (光速)(m/s);f为音频(Hz)。
• 可见,要将音频信号直接用天线发射出 去,其天线几何尺寸即便按波长的百分 之一取也要150米高(不包括天线底座或 塔座)。因此,要想把音频信号通过可 接受的天线尺寸发射出去,就需要想办 法提高欲发射信号的频率(频率越高波 长越短)
Sm
()

1 2
M
(

c
)

M
(
c
)H
()
• 确定H(ω)
•从接收端入手
•VSB信号的解调和SSB信号一样不能用包络 检波,而要采用相干解调法
•通过解调的公式推导说明残留边带滤波器 的传输函数在载频附近必须具有互补对称 特性
• Sm(t)
LPF
m(t)

S (t ) =cosωct
-c 0
c

(f) 已 调 信 号 频 谱
调幅AM示意图
• 3、单边带(SSB)信号
从上述的双边带调制(AM和DSB)中可知,上 下两个边带是完全对称的,即两个边带所包含 的信息完全一样。那么在传输时,实际上只传 输一个边带就可以了,而双边带传输显然浪费 了一个边带所占用的频段,降低了频带利用率。 对于通信而言,频率或频带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因此,为了克服双边带调制这个缺点,人们又 提出了单边带调制的概念。

通信原理(陈启兴版)第4章课后习题答案

通信原理(陈启兴版)第4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模拟调制4.1学习指导4.1.1要点模拟调制的要点主要包括幅度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的工作原理。

1.幅度调制幅度调制是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信号的幅度,使之随调制信号作线性变化的过程。

在时域上,已调信号的振幅随基带信号的规律成正比变化;在频谱结构上,它的频谱是基带信号频谱在频域内的简单平移。

由于这种平移是线性的,因此,振幅调制通常又被称为线性调制。

但是,这里的“线性”并不是已调信号与调制信号之间符合线性变换关系。

事实上,任何调制过程都是一种非线性的变换过程。

幅度调制包括标准调幅(简称调幅)、双边带调幅、单边带调幅和残留边带调幅。

如果调制信号m(t)的直流分量为0,则将其与一个直流量A0相叠加后,再与载波信号相乘,就得到了调幅信号,其时域表达式为stAmttAtmttAM()0()cosc0cosc()cosc(4-1)如果调制信号m(t)的频谱为M(ω),则调幅信号的频谱为1S()πA()()M()M()(4-2)AM0cccc2调幅信号的频谱包括载波份量和上下两个边带。

上边带的频谱结构与原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相同,下边带是上边带的镜像。

由波形可以看出,当满足条件|m(t)|A0(4-3)时,其包络与调制信号波形相同,因此可以用包络检波法很容易恢复出原始调制信号。

否则,出现“过调幅”现象。

这时用包络检波将发生失真,可以采用其他的解调方法,如同步检波。

调幅信号的一个重要参数是调幅度m,其定义为m A m(t)Am(t)0max0minAm(t)Am(t)0max0min(4-4)AM信号带宽B AM是基带信号最高频率分量f H的两倍。

AM信号可以采用相干解调方法实现解调。

当调幅度不大于1时,也可以采用非相干解调方法,即包络检波,实现解调。

双边带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stmttDSB()()cosc(4-5)其中,调制信号m(t)中没有直流分量。

如果调制信号m(t)的频谱为M(ω),双边带信号的频谱为1S()M()M()(4-6)DSBcc2与AM信号相比,双边带信号中不含载波分量,全部功率都用于传输用用信号,调制效率达到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在寂静区。
信号传播路径
地面
图 4-2 天波传播
视线传播:频率 > 30 MHz 距离: 和天线高度有关
D2 D2 h m
8r 50
r 6370km
式中,D – 收发天线间距离(km)。
d
发射天线
h
r
d D
传播途径 接收天线
r
地面
例如要求D=50km, 则收发天线的架设 高度应为50m.
4.1 无线信道(了解) 4.2 有线信道(了解) 4.3 信道的数学模型 4.4 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4.5 信道中的噪声 4.6 信道容量(不讲) 4.7 小结
4.1 无线信道
在无线信道中信号的传输是利用电磁波在空间的 传播来实现的。
无线信道电磁波的频率 - 受天线尺寸限制 。 通常用于通信的电磁波频率都比较高。
0
0
P(1/0)
1
1
P(0/1)
1
1
2
2
P(1/1)
二进图制2-3无二记进忆制编编码码信信道道模模型型
3
3
图四2-进4 制四进无制记编忆码编信码道模信型道模型
0
0
P(0/0)
0
0
P(1/0)
1
1
P(0/1)
1
1
2
2
P(1/1)
3
3
二图进2-制3 二无进记制忆编编码码信信道模道型模型 图2四-4进四制进无制记编忆码编信道码模信型道模型
对称电缆:由许多对双绞线放在一根保护套内组成。在 有线电话网中广泛用于用户接入电路。
导体 绝缘层
同轴电缆:
实心介质 导体
金属编织网
图4-9 双绞线
保护层
图4-10 同轴线
有线电视广播网中用同轴电缆将信号送入用户。 目前远距离信号传输的干线都采用光纤代替同轴电缆。
4.3 信道的数学模型 一、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 二、调制信道模型 三、编码信道模型
可表示为: eo t f [ ei t ] nt ei t :信道输入端信号电压。 eo t :信道输出端的信号电压。 nt :噪声电压。
通常假设: f [ ei ( t )] k( t )ei ( t )
这时上式变为:eo( t ) k( t )ei ( t ) n( t ) ---信道数学模型
eo( t ) k( t )ei ( t ) n( t )
ei(t)
乘性干扰
加性干扰
K(t)
e0(t)
n(t) 调制信道数学模型
**因k(t)随t变,故信道称为时变信道。
**因k(t)与 ei t 相乘,故称其为乘性干扰。
**因k(t)作随机变化,故又称信道为随参信道。 **若k(t)变化很慢或很小,则称信道为恒参信道。
一、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
前面我们说信道是指信号传输的媒介,如电缆、 光纤等。虽然定义非常直观易懂,但在通信系统分析 中,为了简化系统模型和突出重点,常根据所研究问 题,把信道的范围适当扩大。
调制信道 编码信道
1、调制信道 指从调制器输出到解调器输入端的所有变换装置
及传输媒介。因为从调制解调角度而言,调制信道仅 对已调信号进行传输,因此可视为一个整体。
图 4-3 视线传播
增大视线传播距离的其他途径:中继通信;卫 星通信; 平流层通信等。
图4-4 无线电中继
除此之外,还有电离层散射、对流层散 射、流星余迹散射等传播方式。
4.2 有线信道
传输电信号的有线信道 主要有三类,即明线、对称 电缆和同轴电缆。
明线:是指平行架设在 电线杆上的架空线路。
它本身是导电裸线或带 绝缘层的导线。传输损耗 低,但易受天气和环境的 影响,对外界噪声干扰敏 感,并且很难沿一条路径 架设大量的成百对线路。
4.4 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调制信道可以分为恒参信道和随参信道两类。
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是确定的、或者是变 化极其缓慢。可等效于一个线性时不变网络。所以只 要知道这个网络的传输特性。就可利用信号通过线性 系统的分析方法,就可得知信号通过恒参信道时受到 的影响。
恒参信道的传输特性:幅频特性、相频特性。
理想无失真信道,它的 H ( j ) ke jtd
H ( j ) k 幅频特性
td 相频特性
实际的信道往往不能满足这些要求。例如电话信号 的频带在300Hz-3400H性示于下图。
群(

迟)
(a) 插入损耗~频率特性
根据通信距离、频率和位置不同,电磁波的传播 主要分为地波、天波(或电离层反射波)和视线传播 三种 。
地波:频率<2MHz;
有绕射能力; 传播距离达数百千米或数千千米。
传播路径 地面
图4-1 地波传播
天波:频率2 ~30 MHz;
能被电离层反射; 一次反射距离<4000km,多次反射距离达1万 km 以上;
乘性干扰特点:当没有信号时,没有乘性干扰。
因此,调制信道的模型分为两类:随参信道 和恒参信道。
三、编码信道模型
编码信道对输入数字序列的影响表现在使输 出数字信号与输入不一致。因此,编码信道所关 心的是数字信号经信道传输后是否出现差错及出 现差错的可能性有多少,常用数字转移概率来描 述。
0
0
P(0/0)
第四章 信道
在讲通信系统模型中我们知道,信道是信息传 输的媒介。它可分为两大类: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传统的固定电话网用有线信道作为传输媒介。而无 线电广播则是用无线信道传播电台节目。
信号在信道中传输,一方面受信道特性的影响; 另一方面还要受到信道中噪声的影响。本章简单介 绍信道特性和信道中的噪声,以及信道特性对信号 传输的影响。
P(0 / 0)与P(1 / 1) 正确转移概率 P(0 / 0) P(1 / 0) 1 P(1/ 0) 与 P(0 / 1)错误转移概率 P(1 / 1) P(0 / 1) 1
无记忆:当前码元的差错与其前后码元的差错没有依 赖关系。
一个特定信道,有确定的转移概率,要大量的 统计分析才能得到。
2、编码信道 指从编码器输出到译码器输入端的所有变换装置
及传输媒介。因为从编译码的角度而言,它们之间的 一切环节只起了传输数字信号的作用,因此可视为一 个整体。
二、调制信道模型
对于调制信道,我们不管信号在其中作了什么变 换,用了什么媒介,我们只关心调制信道输入与输出 之间的关系。对二对端的信号模型,其输入输出关系
ms
频率(kHz)
(b) 群延迟~频率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