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调查”定义的教学
统计教学理念下“抽样调查”的教学及其思考
![统计教学理念下“抽样调查”的教学及其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7a37194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c2.png)
统计教学理念下“抽样调查”的教学及其思考抽样调查是统计学中重要的概念,几乎涉及到了统计学各个方面的领域。
在统计教学中,抽样调查也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统计教学理念的角度出发,探讨抽样调查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其相应思考。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指将总体中的一部分(即样本)作为总体来进行的统计调查的方法。
其目的是在保证调查结果准确性的前提下,降低调查成本、提高调查效率。
在统计教学中,抽样调查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和研究领域。
抽样调查在统计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是在统计学基础理论教学中,抽样调查被视为必备工具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会向学生介绍不同的抽样调查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并且要求学生根据问题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抽样调查的相关知识,为日后实践工作打下基础。
第三种情形是在教学成绩评估中,抽样调查被用于确定考试或作业成绩。
这类教学成绩评估往往需要对所有学生进行评估,然而,对所有学生进行评估的处置成本非常大,会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
因此,在这种情形下,抽样调查可以作为提高效率的一种工具,通过对部分学生进行评估,确定所有学生的评估结果。
关于抽样调查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思考,我们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提醒的是,抽样调查虽然具有许多优点,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其中比较明显的问题之一是样本选择问题。
如果样本选择不当,那么抽样调查的结果可能会出现偏差,影响到统计分析的结果和结论。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对样本选择问题的讲解和实践,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认真考虑样本选择问题的能力。
其次,抽样调查需要合理的设计和计划。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加强实践,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解释的工作,从而让学生对统计这一领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在实践中,学生需要合理地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样本数量、掌握数据采集技巧,避免因抽样错误带来的信息误差。
统计教案:初中生如何理解抽样调查
![统计教案:初中生如何理解抽样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7f361b2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18.png)
统计教案:初中生如何理解抽样调查随着社会的发展,抽样调查越来越成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抽样调查在社会经济、市场调研、民意调查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初中生应该如何理解抽样调查呢?抽样调查是指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元素,通过对抽样结果的统计分析,了解总体的某些情况,从而推断总体的性质或规律。
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首先确定总体,再通过随机选择得到一部分样本,并对样本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推断总体的性质或规律。
但是,初中生在理解抽样调查时,可能会遇到以下难题:一、概率知识不够扎实,对随机抽样的概念和原则不理解。
抽样调查是基于概率学的方法,所以初中生要理解随机抽样的概念和原则,这样才能正确进行抽样调查并通过统计分析进行推理。
二、样本量选取不当,难以得到真实的概率分布。
如果样本量过小,样本数据对总体性质的刻画就不够准确,容易得到偏差较大的结论;如果样本量过大,调查成本就过高,就失去了抽样的意义。
初中生要根据总体大小、特征及时调整样本量。
三、调查方法不对,可能会影响统计的结果。
初中生需要掌握各种常见的抽样方法,在针对性和可行性方面进行考虑。
例如,对于目标人群明显有偏倚的情况,可以选择分层或整群抽样;对于人员分散的情况,可以采用区域抽样等。
四、数据分析能力差,难以解读和处理数据。
初中生需要具备分析、解释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例如筛选出重要的变量和数据,使用图表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把握数据。
那么,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初中生理解和掌握抽样调查呢?在这里,笔者提出几点建议:一、针对学生的现实情况,通过图表、图片、实地考察和模拟等形式引入实例,阐明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引导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进行理解。
二、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调查和分析数据,通过实际操作来夯实学生的抽样调查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开展科普教育,普及抽样调查的知识,加深学生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现实社会问题、数学知识与运用之间的衔接与联系。
抽样调查教案初中
![抽样调查教案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f7d8e141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3.png)
抽样调查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统计学方法在分析数据中的应用。
3. 初中生课外阅读习惯的调查与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统计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介绍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查。
3. 讲解统计学方法在分析数据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利用平均数、标准差等统计量来分析数据。
4. 课外阅读习惯的调查与分析: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每组选择一个班级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初中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5. 数据收集与处理:学生分组收集调查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6. 成果展示与评价:各组学生展示调查成果,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统计学方法在分析数据中的应用。
2. 实践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课外阅读习惯的调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调查报告的质量:评价学生在调查过程中的认真程度和报告撰写能力。
2. 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准确性:评价学生在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时的正确性。
3.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调查问卷:设计一份关于课外阅读习惯的调查问卷。
2. 统计学软件:如Excel、SPSS等,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
3.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调查成果和进行课堂讨论。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抽样调查和统计学方法。
2.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统计教学理念下“抽样调查”的教学及其思考
![统计教学理念下“抽样调查”的教学及其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b8d101e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d.png)
统计教学理念下“抽样调查”的教学及其思考
抽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它可以对一个整体进行推断,从而在教学中起到辅
助和指导的作用。
本文将从教学理念的角度,对抽样调查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对其进行反思和深入思考。
在进行教学中的抽样调查时,需要注意的是抽样方法的选取。
常用的抽样方法有随机
抽样、分层抽样等。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
如果教师想要
了解不同年级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将学生分为不同的
年级,再从每个年级中随机选择一部分学生进行调查。
这样可以确保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和
可靠性。
对于抽样调查的结果,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思考。
教师应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
计分析,了解整体的情况和分布。
教师需要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思考,找出其中的问题和
原因。
如果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某一部分教学内容掌握不够好,教师可以进一步思考是教
学方法不当还是学生自身问题导致的,从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改进措施。
教师还应该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进行教学思考和改进。
抽样调查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
客观的评价标准,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从而进行教学改进。
如果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
某个教学环节不满意,教师可以思考是否是自己在教学设计上存在问题,或者是否可以采
取其他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统计教学理念下“抽样调查”的教学及其思考
![统计教学理念下“抽样调查”的教学及其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7eec72c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5a.png)
统计教学理念下“抽样调查”的教学及其思考一、抽样调查的教学概念在统计学教学中,抽样调查是指从一个较大的群体中选择一小部分样本进行调查,通过对这些样本的研究和分析来推断整个群体的特征。
这种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较准确的数据,同时也可以减少成本和工作量。
抽样调查在统计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1. 理论学习:在教学中,首先需要对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深入的理论学习。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的抽样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等,以及各种抽样方法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2. 实践操作:在理论学习之后,学生需要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际的抽样调查案例来学习和掌握抽样调查的具体操作方法。
可以通过课堂实验、课外调查等形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抽样调查的过程中,从而深入理解抽样调查的操作流程和技巧。
3. 数据处理:在抽样调查的教学中,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处理和分析抽样所得的数据。
这包括数据的整理、清洗、统计分析等内容,通过实际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案例,让学生掌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技巧。
4. 应用实例:通过一些实际的应用实例来展示抽样调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以及抽样调查在科学研究、市场调研等领域的重要性和作用。
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抽样调查是一个非常注重实践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际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设计抽样方案、如何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等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和实施抽样调查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开展一些小型抽样调查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 提高学生的数据素养:抽样调查是关于收集、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数据素养。
让学生了解数据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提高他们对数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抽样调查的实践中,学生通常需要进行团队合作,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统计教学理念下“抽样调查”的教学及其思考
![统计教学理念下“抽样调查”的教学及其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9ae389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b1.png)
统计教学理念下“抽样调查”的教学及其思考抽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用于研究人群或群体特征、行为、态度等,以获取总体的信息。
在教学中,抽样调查可以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反馈、研究教学效果等。
本文将围绕抽样调查在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并对其进行思考。
一、抽样调查在教学中的应用1. 了解学生需求:通过抽样调查,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从而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进行优化和改进。
2. 评估学习情况:抽样调查可以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效。
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策略和学习效果等因素,从而为教学提供参考。
1. 有效样本选择:在进行抽样调查时,样本的选择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根据研究目的和资源限制等因素,合理选择样本,并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有效性。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学科、性别等特征来进行分层抽样,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2. 调查设计与问题设置:抽样调查需要设计合理的问卷和问题。
教师应该根据研究目的和需要,设计相关问题,并确保问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要注意问题的编排和逻辑性,以提高问卷的回答率和结果的可信度。
3. 数据收集和分析:抽样调查需要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教师可以使用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来收集数据,并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进行数据分析。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教师应该根据研究问题和目的,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和工具,以得到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4. 结果解释和应用:抽样调查得到的结果需要进行解释和应用。
教师应该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从中发现规律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
还应该与其他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相结合,综合考虑,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抽样调查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需求、评估学习情况和研究教学效果等。
但在应用抽样调查时,教师需要合理选择样本、设计合理的调查问题、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应用。
抽样调查教案设计
![抽样调查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3b27fe4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7e.png)
抽样调查教案设计•相关推荐抽样调查教案设计(通用6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抽样调查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抽样调查教案设计篇1教学设计思想:本节需两课时来讲授;教师首先从具体实例中入手,引入总体、个体等相关概念,在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普查与抽样调查这两种调查方式。
在学习本节过程中,让学生体会通过样本了解总体的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抽样调查与普查的概念;明确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知道抽样调查是为了了解总体情况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会用抽样调查方式选取样本。
2.过程与方法经历抽样调查选取样本的方法,体会抽样调查方法的科学性及实际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理解总体与个体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分辨问题中哪是考察对象、总体、个体、样本与样本容量.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
教学媒体:幻灯片。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Ⅰ.问题情境师:生活中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调查收集数据,并根据数据来作出判断,但当要调查的对象太多或调查本身具有某种破坏性时,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来看个实例。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游泳、跳水、体操、举重、设计、羽毛球和乒乓球等都是我国的优越项目。
在这些比赛项目中,你最爱看哪项比赛?我们班的同学中,哪个比赛最爱看的人最多?(幻灯片)[教法]:以奥运会为导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们相互讨论,增加课堂气氛。
Ⅱ.新课讲授师:现在我们统计一下同学们都爱看哪个比赛,我说一个比赛项目,爱看的同学就举起手。
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进行调查,了解全班同学中最爱观看的比赛项目的人数。
教师总结:同学们,上面我们对咱们全班的同学做了这么一个调查,那么,像这种为了特定目的对所有考察对象作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
统计教学理念下“抽样调查”的教学及其思考
![统计教学理念下“抽样调查”的教学及其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cfd6162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bc.png)
统计教学理念下“抽样调查”的教学及其思考抽样调查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一种数据收集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对样本进行观察和测量来推断总体的特征和规律。
在教学中,抽样调查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改进。
本文将从教学理念的角度探讨抽样调查在教学中的应用,并对其进行思考。
抽样调查符合个性化教学的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和需求。
而通过抽样调查,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个性化调整。
通过问卷调查,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不同教学内容的喜好程度,然后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喜好设置相关的活动和任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抽样调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而通过抽样调查,学生可以参与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从而提高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进行抽样调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设计和数据的收集分析过程,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法的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抽样调查有助于教师的反思和教学改进。
通过抽样调查,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进行教学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抽样调查,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于某个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抽样调查还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障碍,及早采取措施进行帮助和辅导。
抽样调查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进行思考和解决。
抽样调查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教师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负担。
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科学选择调查方式和方法,降低调查的成本和难度。
抽样调查的结果受到样本的选择和规模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抽样方法教案(正文)
![抽样方法教案(正文)](https://img.taocdn.com/s3/m/b2c4cd61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64.png)
抽样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抽样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等常见抽样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抽样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抽样的概念与重要性2. 简单随机抽样3. 分层抽样4. 系统抽样5. 抽样调查的步骤与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抽样的概念、各种抽样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的具体操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抽样的概念、原理及各种抽样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样方法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案、PPT及相关教学资料。
2. 实物道具:如水果、文具等,用于演示抽样过程。
3. 调查问卷:用于讲解抽样调查的步骤。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抽奖游戏引出抽样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抽样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
3. 教学内容:介绍各种抽样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其操作过程。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抽样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所学内容,掌握各种抽样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运用抽样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课程拓展1. 让学生了解我国常用的抽样调查方法及其应用领域。
2. 探讨抽样调查的局限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抽样调查并非万能。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环节:评估学生在实践中的操作能力,以及运用抽样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十、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六、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在实践环节中,学生将直接应用所学的抽样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高中必修二数学抽样教案
![高中必修二数学抽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0fb6d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1a.png)
高中必修二数学抽样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抽样的概念及其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性
2. 掌握抽样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抽样调查
教学重点:
1. 抽样的概念及分类
2. 抽样的常用方法
教学难点:
1. 抽样误差的控制
2. 抽样调查的实践应用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学课件和教材
3. 抽样调查案例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引入一个抽样中的实际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了解抽样的概念。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介绍抽样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抽样的分类和常用方法
三、示范操作(15分钟)
通过教师示范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如何利用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等方法进行抽样调查。
四、小组讨论(2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一个具体的抽样调查问题,进行讨论和设计抽样方案,包括抽样方法、样本容量、误差控制等。
五、实践应用(15分钟)
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实际的抽样调查,并利用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结果展示。
六、总结反思(10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抽样方法和误差控制进行回顾和反思,并分享实践经验
和心得体会。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作业任务,巩固和拓展学生对抽样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馈:
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表现,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升他们对抽样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抽样调查教学设计
![抽样调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4c013f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e.png)
抽样调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和适用范围。
2、掌握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的方法和步骤。
3、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并进行抽样操作。
4、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统计思维,提高学生运用抽样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抽样调查的概念和特点。
(2)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的方法和步骤。
2、难点(1)如何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
(2)分层抽样中各层样本容量的确定。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调查相关的图片或实例,如市场调研、民意调查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获取所需的信息。
提出问题:“如果要了解全校学生的平均身高,应该怎样进行调查?”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引出抽样调查的概念。
2、知识讲解(20 分钟)(1)抽样调查的概念讲解抽样调查的定义:抽样调查是一种从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进行调查,然后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的调查方法。
与普查进行对比,强调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
(2)抽样调查的特点总结抽样调查的特点: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等。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体会这些特点在实际中的应用。
(3)抽样方法①简单随机抽样介绍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和方法,如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进行简单随机抽样,让学生掌握其操作步骤。
②分层抽样讲解分层抽样的概念和原理,即将总体按照某些特征分成若干层,然后从每层中独立地抽取样本。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分层抽样中各层样本容量的确定方法。
③系统抽样介绍系统抽样的概念和步骤,即将总体中的个体按照一定的顺序编号,然后按照固定的间隔抽取样本。
通过实例演示系统抽样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其方法。
3、案例分析(15 分钟)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应该选择哪种抽样方法进行调查,并说明理由。
例如:(1)要了解某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该地区居民分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
统计学课件第六章抽样调查PPT课件
![统计学课件第六章抽样调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e49e5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4a.png)
特点
每个样本被选中的机会都 相等,样本的代表性相对 较好。
分层抽样
定义
先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分成 若干层次或群,然后从各 层或群中按随机原则抽取 样本。
方法
分类抽样、比例抽样、类 型抽样。
特点
能够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降低误差,减少资源浪费。
系统抽样
定义
先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按某种顺序排列,然后按 照固定的间隔或系统选取样本。
改进抽样方法
采用更科学的抽样方法和技术,如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等,以提 高样本的代表性。
提高样本代表性
在抽样过程中尽量减少非随机误差,如无回答、不完整数据等, 以提高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
05 抽样调查的组织与实施
抽样调查的设计
确定调查目的
明确调查的目标和意图,为后 续的抽样设计提供指导。
确定调查对象
合理安排问题的顺序、布局和格式,以提高 问卷的易用性和回答率。
确定调查方式
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如自填式、面访式等, 并确定数据收集的途径。
测试与修正
对问卷进行测试和修正,确保问卷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调查的实施与质量控制
培训调查员
对调查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调 查目的、问卷内容、调查方法等。
现场实施
将总体分成若干个群集或组,然后从每个 群集或组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也称为 簇抽样或组抽样。
抽样调查的应用场景
01
02
03
04
市场调查
通过对目标市场的部分消费者 进行调查,了解市场需求、消 费者行为和产品反馈等信息。
社会调查
通过对一定范围内的社会成员 进行调查,了解社会现象、人 口状况和社会问题等信息。
统计学课件第六章抽样调查ppt课 件
统计学中的抽样与调查
![统计学中的抽样与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58cc842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0.png)
统计学中的抽样与调查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
在统计学中,抽样和调查是非常重要的方法,用于获取和分析数据,从而得出对总体的推断和结论。
一、抽样的定义和目的抽样是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或研究的方法。
总体是要研究或调查的全部对象,例如,全国的人口或一种药物的副作用。
抽样的目的是通过对样本群体进行观察和测量,从而推断出总体的特征。
抽样可以帮助统计学家节约时间和资源,同时保证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抽样的方法1. 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是一种基本的抽样方法,每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选中。
使用随机数表或随机数发生器来选择样本,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无偏性。
2. 系统抽样:系统抽样是按照固定的间隔从总体中选取样本。
例如,从一个市场中每隔五个人选择一个进行调查,这样可以保证样本的分布均匀。
3. 分层抽样:分层抽样是将总体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然后从每个层次中进行抽样。
这样可以确保在样本中包含不同层次的特征,提高结果的代表性。
4. 整群抽样:整群抽样是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互不重叠的群体,然后从这些群体中随机选取几个进行调查。
这种方法常用于人口普查中,可以减少调查的复杂性。
三、调查的步骤和技巧1. 设计调查问卷:在进行调查之前,首先要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应该简洁明了,问题要具体、明确,以确保得到准确和有用的信息。
2. 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根据被调查者的特点和调查的目的,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例如面对面访谈、电话调查、在线问卷等。
3. 实施调查:按照设计好的方案和计划进行调查,确保采集到充分、准确的数据。
调查人员应该专业、礼貌,并保证被调查者的隐私和权益。
4. 数据分析和解释:收集到数据后,使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分析、推断统计分析等。
5. 结果报告和应用: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撰写报告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解释和应用。
报告应该简明扼要,结论准确可靠。
数学七年级下学期《抽样调查》教学设计
![数学七年级下学期《抽样调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dcbffd3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2.png)
数学七年级下学期《抽样调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抽样调查》是数学七年级下学期的一章节,主要介绍了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其应用。
本章节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抽样调查的意义,掌握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本章节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的统计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但对抽样调查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一些抽样调查,但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抽样调查的概念和方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体验抽样调查的过程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能运用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方法进行实际问题的调查。
3.理解抽样调查的意义,并能对调查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
四. 教学重难点1.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2.实际问题中抽样调查的应用。
3.抽样调查结果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抽样调查的概念和方法。
2.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抽样调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讨论交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调查经验和结果,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相关的生活实例和调查数据。
3.调查工具和材料,如问卷、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学校举办的篮球比赛,引出抽样调查的概念。
提问学生:“如何才能知道哪支球队是冠军?”引导学生思考抽样调查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介绍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各种抽样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抽样调查。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调查方法,并设计调查问卷和记录表。
《抽样调查》教学设计
![《抽样调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8a6a5ac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7.png)
《抽样调查》教学设计
抽样调查教学设计
目标
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抽样调查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抽样调查?
- 定义抽样调查
- 抽样调查的应用领域
2. 抽样调查的步骤
- 明确研究问题
- 设计样本框架
- 选择抽样方法
- 进行样本抽取
- 进行数据收集
- 数据分析和解释
- 结果报告
3. 抽样方法
- 随机抽样
- 分层抽样
- 整群抽样
- 方便抽样
- 整体抽样
4. 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 优点:代表性、节省成本和时间
- 缺点:样本误差、样本偏倚
教学活动
1. 抽样调查案例分析
- 学生们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抽样调查案例,探讨案例中使用的抽样方法和其优缺点。
2. 抽样调查实践
- 学生们将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设计一个抽样调查,并进行
数据收集和分析,最后撰写结果报告。
教学评估
1. 抽样调查知识测试
- 学生们将进行一次抽样调查知识的笔试测试,以检查他们对
抽样调查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2. 抽样调查实践评估
- 学生们将根据他们进行的抽样调查和结果报告,对其进行评估,包括抽样方法的选择、数据收集的有效性等。
参考资源
- 抽样调查原理与方法教材
- 抽样调查案例分析资料
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
步骤和方法,并能够有效运用抽样调查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同时,通过实践和评估活动,学生将培养数据分析和解释的能力,提高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级经济师 经济基础 第四部分 统计 第25章 抽样调查
![中级经济师 经济基础 第四部分 统计 第25章 抽样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d0717f13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b.png)
第四部分 统计 第25章抽样调查一、抽样调查的概念1、抽样调查定义:抽样调查:是指按照某种原则和程序,从整体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根据部分调查的数据了解总体情况或估计有关参数抽样调查是使用频率的最高的一种调查形式。
总体:调查对象的全体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按照一定原则或程序抽出的单位组成——小团队抽样调查中的调查的具体实施是针对样本而言的。
总体参数:是通过调查想要了解的,是一个未知数,是我们关心的变量的数字特征,根据总体中所有单位的数值进行计算,不受样本的抽选结果影响。
常用的总体参数:总体总量、总体均值、总体比例、总体方差等样本统计量:是对总体参数的估计,是一个随机变量,,取决于样本设计和正好被选入样本的单元特定组合根据样本中各单位的数值计算的。
常用的样本统计量:样本均值、样本比例、样本方差等抽样框:是供抽样所用的所有抽样单元的名单,是抽样总体的具体表现。
对抽样框中的每一个单位进行编号,可以按一定随机化程序进行抽样。
常用抽样框形式:名录框如企业名录电话簿人员名册,一种地图或其他适当形式抽样框特点:抽样框中的单位必须是有序的,便于编号高质量的抽样框应当提供被调查单位更多的信息,并且没有重复和遗漏。
2、抽样调查的分类:(1)概率抽样:也称为随机抽样,是指根据随机原则,按照某种事先设定的程序,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的方法概率抽样的特点:按照一定的概率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总体中共每个单位被抽中的概率是已知的、可计算的当估计总体参数时,要考虑每个单位苯抽中的概率每个单位被抽入样本的概率相同,称为等概率抽样每个单位被抽入样本的概率不同,称为不等概率抽样(2)非概率抽样:也称为非随机抽样,是调查者根据自己方便或主观判断抽取样本的方法非概率抽样的主要特点:抽样不依据随机原则。
非概率抽样的主要方法:① 判断抽样:依据调查目的及对调查对象的了解,人为确认样本② 方便抽样:依据方便原则,最大限度降低调查成本③ 自愿样本:不经过抽取,自愿接受调查的单位组成样本④ 配额样本:总体按照一定标准划分若干类型,样本配额分配到各类型中,各类型抽取样本的方法没有严格限制,一般使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单元。
统计教学理念下“抽样调查”的教学及其思考
![统计教学理念下“抽样调查”的教学及其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b71c32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8.png)
统计教学理念下“抽样调查”的教学及其思考抽样调查是一种常见的统计教学方法,它通过对样本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了解总体的特征和趋势。
在教学中,抽样调查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
抽样调查也能引导学生思考统计学的意义和应用,增强他们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抽样调查”:1. 建立研究问题:需要明确研究问题,确定调查的目标和范围。
可以选择调查学生对某一话题的态度或观点,或者调查某一群体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等。
2. 设计样本:根据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样本来代表总体。
样本的选择应该是随机的,具有代表性,并且能够反映总体的特征。
可以使用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方法来设计样本。
3. 收集数据:通过问卷调查、观察或实验等方式收集数据。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注意保护被调查对象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
4. 数据整理与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使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
可以使用频数分布表、统计图表、平均数、方差等指标来描述和分析数据。
5. 得出结论: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得出结论并解释结论的意义和影响。
可以通过比较样本与总体之间的差异、探讨数据的趋势和变化来得出结论。
抽样调查在教学中的思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统计思维的培养:通过抽样调查,学生可以接触到实际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统计思维。
学生可以学会观察和描述数据的特征、整理和分析数据、运用统计学的概念和方法解决问题等。
2. 科学研究素养的培养:抽样调查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学会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和解释结果。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素养。
3. 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学生可以学会如何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初中抽样调查教案
![数学初中抽样调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e28b70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4.png)
教案:初中数学——抽样调查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抽样调查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样本数据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抽样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抽样调查的概念和意义。
2. 常用的抽样方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
3. 样本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如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体育运动,引出抽样调查的概念。
2. 学生讨论为什么需要进行抽样调查,以及抽样调查的优势。
二、新课讲解(15分钟)
1. 教师讲解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包括总体、个体、样本等。
2. 教师介绍常用的抽样方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一些具体的抽样调查实例,加深对抽样方法的理解。
三、实践操作(15分钟)
1. 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调查学校学生对午餐的意见。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抽样方法进行调查。
3. 学生收集样本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
1. 学生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分享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抽样调查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学生反思抽样调查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抽样调查的概念和意义。
2. 学生能够掌握常用的抽样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能够从中得出合理的结论。
八年级数学下册《抽样调查及相关概念》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数学下册《抽样调查及相关概念》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3cd296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c.png)
2.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找到提高的方向。
3.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4.定期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知识掌握、技能运用、情感态度等方面,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调查成果,讨论在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对学生的调查报告进行点评,强调调查方法的选择、数据真实性和分析准确性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五)作业小结
八年级数学下册《抽样调查及相关概念》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当今信息时代,数据分析已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掌握抽样调查及相关概念,不仅有助于他们在数学学科上的深入学习,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抽样调查及相关概念》这一章节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调查的基本方法,学会从大量数据中抽取样本,并通过样本推断总体特征。本教学案例将结合教材内容,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案例中,小组合作学习贯穿始终,使学生充分体验团队协作的乐趣。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观点,共同完成调查任务,从而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反思与评价的重视
本案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思与评价,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发现自身不足。通过教师反馈、学生互评等方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抽样调查”定义的教学雷晓莉赵毅红“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及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组于2009年4月对“抽样调查”一节课在北京进行了深人研究,会上两位教师的现场展示课大家都感觉不是很理想,原因是对统计教学的核心定位不准确,并且以确定性思维来进行教学,把统计课上成算术课,没有体现统计学科的特点.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抽样调查"概念的内涵以及概念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重新进行了思考,并且对其教学方式进行了新的设计,目的是凸显数学本质,强化概念教学,同时体现统计学科的教学特点,实现统计的教育价值.以下是“抽样调查"重新设计的教学实录.1创设情境,体会抽样调查的必要性教师:上周日是什么节日?学生:母亲节.教师:作为女儿,我每年都会亲自下厨给妈妈做一道拿手好菜.(观看视频:母亲节,老师为母亲做汤.师生互动)教师:怎样才能知道这锅汤的味道?学生:尝一勺汤,推断出整锅汤的味道.教师:怎么盛这一勺汤?继续观看视频,看我是怎么做的.注意每一个细节.看完了请大家叙述一下整个过程.(看到老师做汤的过程,学生很感兴趣,认真地观看.一边看视频一边笑)学生:盛汤前,应先把汤搅拌均匀.教师:为什么要搅拌均匀?学生:要把汤的调料搅拌均匀,这样才能尝到这锅汤的真实味道和营养,否则就会影响判断.教师:我们通过尝一勺汤就能推断出一锅汤的味道,这种方法就是抽样调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抽样调查”.(教师板书课题:抽样调查)教师:再看几个例子,下面的问题应当选择哪种调查方法?(1)如何调查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学生1:炮弹是一次性的,调查它的同时也把它破坏了.所以,应该选择抽样调查,发射几枚炮弹就能推测出这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了.(2)如何统计某天下雨后的降雨量?教师:马上要进入雨季了.每次降雨后,气象台都做降雨量的统计,怎么统计?把全市的雨水全部接住?不可能!刚才炮弹的调查具有破坏性,而这个例子说明,有些情况,全面调查根本不能做到.(学生点头认可)(3)如何了解外地游客对北京旅游服务行业的满意度?教师:北京是我国经济文化的中心,每年都有很多人慕名而来,这个调查,没有破坏性,也可以做到.学生2:但是我们要考虑成本,这个问题没有必要得到精确值,考虑到节省人力物力,应该选择抽样调查,通过调查一部分人就能推测出满意度.教师:分析得非常好,当不需要得到精确值时,我们当然希望用最少的投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面这三种情况都适合用抽样调查.谁还能举出抽样调查的例子?学生3:调查山上有多少棵树,不可能全都数一遍,所以通过调查一小块面积的树木,就能估计出整个山上的树木总数了.调查:(打开PPT)(1)当调查对象个数较多,不易调查时,并且调查结果不需要准确值;(2)调查对象个数众多甚至无限,不可能一一考察时;(3)当调查对象具有破坏性,或会产生一定危害时.教师:统计学有它自己的专业术语,为了方便沟通和描述,我们还要了解几个相关概念:总体、样本、个体、样本容量.打开教材P.1 54看第4段,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它们的定义.(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教师:谁为大家朗读它们的定义?学生1 3: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样本:被抽取的那些个体组成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教师:结合一个例子来说说看.要了解东城区初一学生的身高情况,随机选取500名初一学生进行调查;这个调查中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分别是什么?学生1 3:总体是东城区初一学生的身高,个体是500名初一学生的身高.教师:大家同意吗?(其他学生摇头)再读一读个体的定义,能自己改正吗?学生1 3(恍然大悟):哦,个体应该是东城区每一个初一学生的身高情况(大家点头认可),样本是被抽取的500名初一学生的身高,样本容量是500名初一学生的身高.学生14:样本容量是一个数值,应该是500.(大家点头认可)教师:要了解东城区初一学生的身高情况,抽取500名初一的女生作为样本可以吗?学生:不可以,男女生的身高有差异,女生的身高情况代表不了所有初一学生的身高情况.教师:对,样本代表性不好,就会影响统计结果的可靠性.大家都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但其实在抽样统计中,我们每个人就是摸象的盲人,因为我们只知道样本而不知道总体,也不知道所抽取的样本是否能够很好地代表和反映总体.所以要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像最开始喝汤的例子,我们就要设法将总体“搅拌均匀”,让总体中每个个体有同样的机会被抽中.含有与总体基本相同的信息.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让我们一起经历统计调查研究.3 经历抽样调查的过程,体会抽样调查的思想方法活动1:如何调查我班的近视率?教师:我班戴眼镜的同学很多,谁知道我班的近视率?近视率怎么算呢?学生:用近视的人数除以全班总人数.教师:怎么得到我班近视的人数呢?学生:用全面调查,全班数一数就知道啦.(师生互动,共同数全班近视的人数,并计算近视率,经历全面调查活动)(教师在统计表上,板书近视率为52 %)活动2:抽样调查我班的近视率;教师:现在用全班44个同学作为总体,体验一次抽样调查.为了保证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机会被抽中,我们选择随机抽取学号的方法.下面请学生A负责抽签,学生B负责监督.被抽中的同学大声说出自己的视力情况,共同收集和整理数据.为了公平,我把瓶中所有纸片搅拌均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班学生共同经历抽样调查活动)(1 J先随矶抽取1.人进行调查.教师:阔查结果与刚才调查结果不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学生:抽取的人数太少.样本容量太小了.教师:如果抽取多一些样本,情况会不会有所改善呢?(学生点头)(2 )用学号随机抽取20人进行调查.教师:对比两组数据,哪组能更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学生:第二组.教师: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样本估计值更接近总体的真实情况.所以,样本容量的选取很重要.(3)谁还能想出其他抽样调查的方法?学生15:抽取我班学号是偶数的同学调查.学生16:抽取学号中含有1的同学调查.(师生共同调查,再次经历抽样调查)教师:对比数据,大家有什么发现?学生1 7:不同抽样方法的结果都不同,它们都是估计值.教师:非常好,不同的抽样方法所得的结果也都不同.即抽样调查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随机性.(板书:随机性)教师:我们刚才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相同的机会被抽中,这种抽样方法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板书:简单随机抽样)活动3:怎样调查我们22中学学生的近视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18:我想用全面调查,让各班的班主任帮忙统计每班的近视率.我觉得这样能得到准确值.教师:全面调查能得出准备值,但给班主任带来了麻烦,也耽误了同学们的学习时间.学生1 9:我想用抽样调查,省时省力,就调查我们初一年级几个班就行了,然后估计全校的近视率.教师:选择抽样调查节省人力物力是好办法,但只调查初一年级是否就能代表全校学生的视力情况呢?(其他学生摇头表示不同意)学生20:我认为他的方法不好,因为全校是从初一到高三,中高考的同学用眼更多,视力也就会更差,只抽取初一年级作为调查的样本不能代表全学校的整体情况.所以我认为应该每个年级都抽到,我的方法是每个年级抽取3个班,每个班抽取学号1号,11号,21号,3 l号,41号,5位同学.这样就有代表性啦.教师:非常好,这有代表性,准确度更高了,已经都用到分层调查啦.也就是说,我们抽取样本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呢?学生21:样本要具有代表性,抽取的人数要不多不少.教师:合理抽取样本应注意:①样本要具有代表性;②样本容量要适当.(板书:代表性) ’4巩固概念,学以致用教师:学习了这些概念,我们一起来做几道练习,及时巩固一下.(1)下列调查中,调查方式选择正确的是( ).A.为了了解1000个灯泡的使用寿命,选择全面调查B.为了了解一批袋装食品是否含有防腐剂,选择全面调查C.为了解北京市的空气质量,选择抽样调查D.为了了解某公园全年的游客流量,选择“五一长假”期间进行抽样调查(2)为了了解某校学生的每日运动量,收集数据合理的是( ).A.调查该校男同学的每日运动量B.调查该校舞蹈队同学的每日运动量C.调查该校初三同学的每日运动量D.放学时在校门随机调查1 00名学生的每日运动量(3)要调查全北京市中学生的视力情况,为了便于调查,小明决定在第22中学自己认识的同学中开展调查,于是他随机调查了第22中学的100个学生.①小明的调查是抽样调查吗?②如果是抽样调查,指出调查的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③你认为他的这种抽样调查合理吗?④你能设计一个合适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吗?(4)课外阅读:教师:下面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他被称为“抽样中的泰坦尼克号”,它很著名,也很失败.在1 936年美国总统选举前,一份颇有名气的杂志的工作人员做了一次民意调查.调查兰顿和罗斯福中谁将当选下一届总统.为了解公众意向,调查者通过电话簿和车辆登记簿上的名单给一大批人发了调查表.通过分析收回的调查表,显示兰顿非常受欢迎,于是杂志预测兰顿将在选举中获胜.而实际上选举结果正好相反,最后罗斯福在选举中获胜.你认为预期结果出错原因是什么?(学生认真阅读并思考,一部分学生很快找到了问题所在)学生22:他只通过电话簿和车辆登记簿去调查,而这些人应该还是少数的富人,所以他抽取的样本不具有代表性.教师:这个故事的结果是,这家很有规模的杂志社由于这次调查的失误,失去了公众的信任,很快就倒闭了.故事讲完了,你有什么感受?学生23:细节决定成败.一个企业的形象决定了这个企业的未来.教师:那么在数学知识上的感受呢?学生24:样本的选择很重要.抽样时不能只图方便.教师:对,统计无小事,每一次调查的结果,都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和决策.5 归纳小结,布置作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上有哪些收获?教师:(1)为什么要进行抽样调查?学生25:当调查对象太多,不能一一调查的时候,或者调查对象有破坏性时.学生26:还有调查不需要准确值,需要节省人力物力时.教师:(2)什么情况下进行抽样调查?学生27:和上面的情况一样,当不能全面调查,或者调查对象有破坏性,或者想节省成本.教师:(3)在抽样调查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28:样本要具有代表性,样本容量要适当.教师:(4)统计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学生29:以点概面,用部分推断全部.教师:对,用部分估计全体是统计的核心思想.(布置作业略)参考文献1 景敏.关注核心概念,让思想自然流淌[J].中学数学教育,2009.9.2 李勇.关于提高社会公众统计素质的思考[J].中小学数学.2010.4.(特约编辑:吴宝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