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烈度地区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建筑抗震课题研究论文(五篇):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方案、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

建筑抗震课题研究论文(五篇):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方案、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

建筑抗震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方案2、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3、村镇建筑抗震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4、我国高层建筑抗震设计问题探讨5、建筑抗震设计研究(9篇)全文总字数:15701 字篇一: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方案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方案摘要:抗震结构设计在高层建筑物混凝土结构设计中难度最大,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原因就是在高层建筑中人口非常的密集,如果高层建筑物的混泥土建筑抗震性能相对薄弱,那么在发生地震自然灾害时,易发生坍塌状况,人们不能及时从中逃脱,那么不可想象的后果就会发生,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能得到保障。

本文通过对高层建筑结构特点和高层混凝土抗震结构设计进行分析,从而改进的方案。

关键词:混凝土;建筑;高层;抗震设计建筑的抗震性设计在建筑行业现在引起了极大的重视度,近年来我国及其他的一些国家频频发生地震灾害。

我国对建筑行业的高层设计提出了关于抗震性的设计目标,根据我国的一些标准法则,要求设计目标要达到大震不倒,小震不坏的情况。

高层的混凝土建筑就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施工以实现其目标。

1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要求在高层混凝土抗震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对高层建筑的抗震效果进行加强,同时要保证高层建筑在遇到地震时建筑物不会坍塌或者倾斜的情况,同时经过恰当的围护可以保持建筑物的使用,若遇小型的地震时整体结构能保持稳固不会损坏。

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稳定性想要得到提高,在其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很多因素得影响,其要求也要做到刚柔并进使高层混凝土建筑能科学合理的受力,以强消弱弯的原则针对性的规划和设计。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特点从高层建筑结构受力特点方面上看,高层建筑的垂直荷载方向没有变化,而其高度越高就不能增长高层建筑的引起量,从而使建筑物的高度与弯矩是成二次方变化的,那就要求建筑的载荷要均匀分布。

根据较为专业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特点来说,高层建筑为悬臂垂直结构受水平与垂直荷载的影响,其混凝土结构会产生弯矩和极大的轴向力[1]。

高烈度区论文超高层结构选型论文

高烈度区论文超高层结构选型论文

高烈度区论文超高层结构选型论文摘要:高烈度区采用常见的普通混凝土结构会导致梁柱截面较大,影响了建筑的使用效率和美观性。

混合结构增加造价的同时,对梁柱截面优化有限,性价比低。

而钢结构在经济性和建筑实用率上都能得到兼顾。

为本工程首选的结构类型。

前言本工程位于昆明。

是综合体项目中最高的一栋办公楼,地上41层,带3层地下室,建筑高度171m。

建筑平面呈正方形(正方形平面四角有3.9x5.6m的长方形缺角)。

边长43.4m。

核心筒长20m、宽17。

4m。

外框柱柱距为8m~18m,距核心筒壁约12.6m。

工程设计概况: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20g,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特征周期为0.65s;基本风压值Wo=0.33kN/m2(50年),地面粗糙度B类,体形系数u=1.40。

根据高档办公楼建筑使用要求并结合结构受力需要。

采用框架一核心筒结构是较为合理结构体系。

中部核心筒落地。

外围稀疏布置的框架可满足高档办公楼大面积景观视野的需求。

考虑到所在场地抗震设防烈度高、场地类别等级高而导致地震作用较大的特点。

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及混合结构三种结构类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1.结构选型1.1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

为常见的超高层结构形式之一,造价经济。

技术成熟,施工简单。

但由于高烈度区水平地震作用较大。

为满足规范要求侧刚限值和轴压比。

框架柱截面较大,具体如下:框架柱:普通钢筋混凝土柱。

截面1800x2500。

往上逐渐收至800x1200。

核心筒:普通钢筋混凝土核心筒。

厚度从底部800、400逐步收小到上部的400、300。

楼盖体系: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板式。

外框梁x向400x1200、Y向400x1200,内框架梁300x700,次梁200x700,楼板厚度100。

加强层:需在第18层及29层设置两层加强层以增强抗侧刚度。

1.2钢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钢结构的框架-核心筒结构。

高层住宅建筑抗震设计论文

高层住宅建筑抗震设计论文

高层住宅建筑抗震设计论文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高层住宅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然而,地震作为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对高层住宅建筑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高层住宅建筑的抗震设计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高层住宅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地震的破坏力巨大,它能够导致建筑物的倒塌、损坏,从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高层住宅建筑由于其高度较高、结构复杂,在地震中的受力情况更加复杂,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进行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提高高层住宅建筑的抗震性能,是保障居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关键。

二、高层住宅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1、整体性原则高层住宅建筑的抗震设计应将整个建筑结构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确保各个部分之间的协同工作,共同抵抗地震作用。

2、规则性原则建筑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应尽量规则、对称,避免出现过大的凹凸变化和偏心,以减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

3、刚度和强度合理分布原则在设计中,应使结构的刚度和强度在竖向和水平方向上合理分布,避免出现薄弱层,以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够均匀受力。

4、多道防线原则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如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和剪力墙、框架结构中的填充墙等,当第一道防线破坏后,后续防线能够继续抵抗地震作用。

三、高层住宅建筑抗震设计的关键因素1、结构体系的选择常见的高层住宅建筑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

不同的结构体系具有不同的抗震性能和适用范围。

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灵活性,但抗震性能相对较弱;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较好,但空间布置不够灵活;框架剪力墙结构则结合了两者的优点,是高层住宅建筑中常用的结构体系之一。

2、地震作用的计算地震作用的计算是抗震设计的重要环节。

目前,常用的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有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等。

反应谱法是一种基于统计分析的方法,计算简便,但对于复杂结构和不规则结构的计算结果可能不够准确;时程分析法则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地震作用的时变特性,但计算工作量较大。

高层建筑抗震论文

高层建筑抗震论文

高层建筑抗震论文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高层建筑的建设数量越来越多。

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抗震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在突发地震时,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层建筑抗震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层建筑抗震论文范文一:高层建筑抗震设计问题分析高层建筑在现代化的城市中比较常见,这类建筑有着较高的美观性,建筑结构多采用的是钢结构,高层建筑对抗震性有着较高的要求,设计人员要做好结构的优化工作,选择高强度的施工材料,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在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首先要明确设计的目标,其次要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人员必须重视抗震设计工作,其关系着业主居住的安全性。

在对高层建筑的施工方案进行设计时,要提高梁柱的承载能力,这可以避免地震等作用力对梁柱造成较大的破坏。

1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相关概念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地形以及气候环境条件,针对一些地震高发地带,设计需要采用强度较高的施工材料,要做好建筑结构的优化工作,保证建筑满足抗震设防的要求。

高层建筑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在设计与施工时,一定要保证建筑使用的安全性,并且要使建筑在地震力的作用下,不会出现结构严重变形的问题。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下面笔者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目标以及结构优化措施进行简单的介绍。

1.1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目标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设计人员需要保证结构的稳定性,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目标是“小震不坏、大震不倒”。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设计人员还要合理确定施工的材料,施工材料要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刚度,建筑结构要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另外,在高层建筑施工时,需尽量减少耗能情况,施工单位要多采用可再生的新型能源。

1.2高层建筑结构优化措施1.2.1加强结构体系的优化高层建筑施工在选择材料时,应尽量选择轻质的材料,结构材料还要具有较高的强度,这样的结构有着良好的连续性,可以抵抗较大的荷载以及作用力,可以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性。

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论文范文

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论文范文

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论文范文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论文范文1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高度要求与结构类型和抗震烈度密不可分,超高层结构设计要进行两种方法以上的抗震核算,并且进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

世界超高层建筑有迪拜哈利法塔,高828m;广州塔,高600m、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高492m等。

超高层建筑因其超高的高度而具有不同于普通建筑和高层建筑的特点。

首先,对于超高层建筑,传统的砖、石等材料已难以适用,其结构类型也更具选择多样性,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钢结构和混合结构等。

其次,超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与消防,由于其超高的高度,较依赖于垂直交通,同时也给消防增加了困难,这就要求超高层建筑的每一层都需设置灵敏的烟雾报警器、自动喷淋和适当的避难所。

最后,超高层建筑通过对风作用效应、重力荷载作用效应、施工过程的影响、空间整体工作计算、结构整体内力与位移、抗震性能等设计计算分析,进而提高超高层的抗震性和安全性。

2超高层建筑结构抗侧刚度设计与控制为了提高超高层建筑的抗震性,其足够的结构侧向刚度必不可少。

足够的结构侧向刚度不仅可以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抗震性,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抵抗建筑结构构件的不利受力情况及极限承载力下的安全稳定性。

设计超高层建筑的结构抗震侧向刚度,应重点从其结构体系和刚度需求进行。

2.1结构设计。

结构初步设计根据建筑高度和抗震烈度确定高度级别和防火级别。

超高层结构设计首先满足规范要求的高宽比限值和平面凹凸尺寸比值限值,其次控制扭转不规则发生: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扭转位移比不大于1.4;最大层间位移角不大于规范限值的0.4倍时,扭转位移比不大于1.6;混凝土结构扭转周期比不大于0.9,混合结构及复杂结构扭转周期比大于0.85。

最后设计过程中严格控制偏心、楼板不连续、刚度突变、尺寸突变、承载力突变、刚度突变等现象。

满足结构设计规范的同时,还应考虑建筑师的设计意图和功能需求,同时满足设备专业设计要求。

高烈度区高层建筑的隔震设计

高烈度区高层建筑的隔震设计

高烈度区高层建筑的隔震设计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然而,在高烈度区,地震的威胁成为了高层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建筑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隔震设计应运而生。

高烈度区的地震活动频繁且强度大,对建筑物的破坏往往是毁灭性的。

传统的抗震设计主要通过增强结构的刚度和强度来抵抗地震力,但这种方法在面对强烈地震时可能效果有限,而且会增加建筑的成本和自重。

而隔震设计则是一种全新的思路,它通过在建筑物底部设置隔震装置,将上部结构与地面的地震运动隔开,从而有效地减少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的传递,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

隔震设计的核心在于隔震装置的选择和布置。

目前常见的隔震装置有橡胶隔震支座、摩擦摆隔震支座等。

橡胶隔震支座具有良好的竖向承载能力和水平变形能力,能够有效地隔离水平地震作用;摩擦摆隔震支座则利用摩擦和摆的原理来消耗地震能量,具有自复位能力和较好的隔震效果。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的结构形式、高度、使用功能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隔震装置,并合理地进行布置,以确保隔震效果的均匀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隔震设计时,首先要对建筑所在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进行评估。

这包括确定地震烈度、地震加速度等参数,为后续的设计提供依据。

然后,根据建筑的结构体系和功能要求,建立合理的力学模型,进行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分析。

通过计算分析,可以得到结构在隔震和非隔震情况下的地震响应,从而评估隔震设计的效果。

除了隔震装置的选择和结构分析,隔震层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

隔震层需要具备足够的水平刚度和变形能力,同时要保证隔震装置的安装和维护方便。

在隔震层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防火、防水、通风等问题,以确保隔震层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正常工作,并且在平时能够满足建筑的使用要求。

另外,隔震设计并非一劳永逸,还需要考虑在极端情况下,如超大地震或隔震装置失效时,结构的抗震能力。

因此,在设计中通常会设置一些备用的抗震措施,如增加结构的延性、设置耗能装置等,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最新高层建筑隔震设计方案论文

最新高层建筑隔震设计方案论文

高层建筑隔震设计方案论文精选1工程概况某高层住宅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类别为丙类建筑。

建筑总高度为84.6m,高宽比2.74,地上28层(不包括隔震层),带两层裙房,地下室2层。

隔震层层高为1.6m,1层层高4.7m,2~27层层高为2.9m,28层层高为4.5m。

柱子截面尺寸主要有800mm×800mm,700mm×700mm,600mm×600mm和400mm×400mm,混凝土等级为C50~C30。

隔震层梁截面尺寸主要为800mm×800mm和300mm×700mm,混凝土等级为C35。

上部结构梁截面尺寸主要有400mm×700mm,350mm×700mm,300mm×800mm,300mm×700mm,300mm×600mm和200mm×500mm,混凝土等级为C35~C30。

剪力墙厚度为400~200mm,混凝土等级为C50~C30。

隔震层楼板为200mm,顶层楼板厚度为120mm,中间楼层板厚为100mm,楼梯间板厚150mm,混凝土等级为C35~C30。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主要设计依据:①场地土的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场地类别II类,设计地震分组第三组;②基本风压按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采用,取0.55kN/m2,地面粗糙度B类;③区域抗震基本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3g。

该工程隔震层位于地下室顶面,隔震支座均在同一标高,隔震设计目标为上部结构地震作用和构造均按降一度考虑。

2隔震方案设计目前国内常用隔震设计方案主要是采用带铅芯和不带铅芯的叠层橡胶支座以及粘滞阻尼器配合使用。

隔震层抗风装置主要利用带铅芯的叠层橡胶垫或配合使用金属阻尼器。

2.1三种隔震方案第一种采用带铅芯和不带铅芯的叠层橡胶支座,即目前国内常用的隔震方案,其中抗风承载力主要由铅芯提供。

第二种采用带铅芯叠层橡胶支座、不带铅芯叠层橡胶支座和摩擦滑板支座混合隔震,即在方案一基础上,将裙房非铅芯支座L27、L30、L35、L37、L38、L39、L40、L41、L46、L47、L49和L50全部换成摩擦滑移支座,其中抗风承载力由带铅芯叠层橡胶支座和滑移支座二者共同提供。

高烈度区Ⅲ场地高层住宅楼隔震分析

高烈度区Ⅲ场地高层住宅楼隔震分析

高烈度区Ⅲ场地高层住宅楼隔震分析发布时间:2022-08-14T00:40:22.532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年第4月7期作者:杨剑波[导读] 本文针对云南嵩明某高层住宅楼,使用Etabs软件对结构建模,进行隔震计算。

首先,杨剑波云南省房地产开发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摘要:本文针对云南嵩明某高层住宅楼,使用Etabs软件对结构建模,进行隔震计算。

首先,对Etabs软件建模的一致性进行对比分析,然后,考虑重力荷载代表值上支墩的轴力和结构的偏心率两个因素,初步布置隔震支座,再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对于地震动自身特性的要求和计算结果离散性的要求,选择5条实际地震动时程和2条人工模拟地震动时程进行地震反应分析。

在设防地震水准下,减震系数的计算就要比较隔震层和非隔震层之间的剪力比值与倾覆力矩比值的最大值。

在遭遇罕见的地震灾害状况下,通过计算来检验隔离减震装置支架的拉、压应力和支座位移,并通过支座的最大位移确定隔震缝的宽度。

最后对该楼采用隔震技术的经济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烈度区;三类场地;隔震;高层住宅;经济性引言[]国务院《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1]已于2021年9月1日开始实施。

第十八条明示: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管防范区域的新建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广播电视等建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保证发生本区域设防地震时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至此,隔震减震技术及产品开始从国家层面推广应用。

为了配合条例的落地实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2]、《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3]进行了紧急调整,同时还编制了《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技术导则》[4]。

调整之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仍按分部设计方法,按照小震进行隔震设计,而《建筑隔震设计标准》(GBT51408—2021)[5]采用整体设计法,按照中震进行隔震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措施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措施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措施论文【摘要】建筑造型和构造措施是建筑物抗震设计的关键,抗震规范也是随工程抗震的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地修改以至逐步完善的,因此在遵从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相关规范下,充分地掌握结构受力特征和体系特点,这是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点。

引言目前,从我国的高层建筑现状来看,是具有延续时间长、区域面积广、发展速度快等特点。

对于现在亲身实践中的建筑学者们所面临的我国现状来说,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毫无疑问的是他们不可或缺的考虑选项。

而且就完善当前现有的抗震设计理念的挑战更是重中之重,由于人们近年来对地震的恐慌和居住安全性考虑,使高层建筑在当前乃至将来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主要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主要论述了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1 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特征从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出发,依据我国现行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规范,我们总结得出高层建筑结构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在它的受力方面。

(1)要抵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在地震区还要特别注意考虑额外抵抗地震作用,然而通过相关研究表明它们之中水平荷载和地震作用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对于依照荷载效应与建筑物高度的关系可知随着建筑物高度的不断增大,荷载效应产生的位移增加也越大这一研究成果。

为了应对高层建筑结构在水平作用下产生位移而影响到其基础的安全稳定性,我们在设计中应首先确定一整套完善的措施来竭尽全力地避免其发生或者把这种危害尽可能地降低到最低限度。

(2)由高层建筑与低层建筑在受力方面分析可知,高层建筑具有较高的摆动性和柔韧性,对于越是高层的建筑物来说,它的周期振幅也就越大,因此在设计中应在高层建筑地基基础上和抗震预测设计方面上首要考虑尽可能优先满足其延展性和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换而言之,在地震的严重作用下,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后,仍具有着抵抗地震作用的足够强度变形能力,由此出发通过科学详细分析计算和实验结果,我们得出该高层建筑不会发生倒塌事故的结论。

这种看似矛盾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却屡见不鲜。

探析超高层建筑的隔震结构设计

探析超高层建筑的隔震结构设计

探析超高层建筑的隔震结构设计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型高层建筑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目前,对于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进行隔震结构设计已经成为建筑施工设计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就超高层隔震结构设计技术进行总结,提出了相关工作要点和重视模式,以供同行工作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超高层;结构设计;抗震传统的建筑防震技术主要是以加强建筑物的刚性和韧性之间的配合度来实现的,而近年来,我国开始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采用了隔震的防震新技术,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建筑施工水平进行了改良。

目前以我国的建筑隔震结构设计技术水平来讲,主要的隔震技术方式是基础隔震,除此之外,还有中间隔震和悬挂隔震等技术方式。

在实际的超高层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对于隔震的技术方式选用还需要结合具体建筑工程的要求来确定。

1. 隔震技术的应用自我国引进隔震建筑物结构设计技术以来, 就在高层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随着技术人员的不断改进与创新,目前隔震技术除了能够在建筑工程建造设计中发挥重大作用,还能够对已经建设完工的高层建筑进行隔震结构改造,以提高现有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

一般来讲,隔震结构层可以设计在高层建筑的不同位置, 如防火层或设备层的结构部位,或者基础层和中间层也可以,甚至在高层建筑的顶层也能起到良好的抗震加固效果。

2. 隔震建筑物隔震建筑物是指在建筑物结构中的某个层面采用了隔震层的加固技术, 这种隔震层装置是各种侧向劲度较小的隔震组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其目的是为了加长整个隔震建筑物的周期,以消减外力作用在建筑物上的影响。

其作用原理是因为在加长了建筑物的周期以后,会增大建筑物的位移,再加上各种消能组件的作用,就可以大幅度增高结构的阻尼比,而实现减少建筑位移量的目的。

3. 基础隔震技术基础隔震技术是目前我国高层建筑抗震技术中应用最广泛, 也是效果最好的抗震加固技术,并且基础隔震的技术成本较低,但在隔震功能上却发挥巨大的效应,因地震而引起的地面运动频率对于基础隔震效果的影响非常小,共振现象的发生频率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

建筑抗震结构论文 建筑抗震设计论文

建筑抗震结构论文 建筑抗震设计论文

建筑抗震结构论文建筑抗震设计论文浅议隔震设计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摘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给出高层建筑结构的隔震设计要求,其中隔震层的设计和验算尤为重要,由于高层隔震建筑上部结构倾覆弯矩较大,对隔震支座的竖向压应力、竖向位移、水平剪应力、水平位移以及上部结构的变形等要求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

本文作者就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剖析了高层建筑结构的隔振设计实施方案。

关键词:建筑结构隔震设计高层建筑通过隔震建筑和不隔震建筑的抗震效果比较,表明隔震结构采用橡胶垫隔震支座时具有明显的隔震效果。

隔震结构的设计内容包括隔震目标的确定、上部结构设计、隔震层设计、隔震层验算、构造措施、经济性论证等诸多方面。

一、基础隔震结构体系动力分析基础隔震结构目前多用于30层以下、高宽比较小、上部结构水平层刚度较大的建筑结构。

如果上部结构层数较多、高宽比较大、层间刚度较小,则上部结构须视为多质点体系,采用多质点模型,并需要考虑结构的倾覆、扭转等因素。

在高烈度区地震波激励下,高层隔震结构体系的上部结构弯曲变形已开始占了较大部分,在高烈度地区应用橡胶隔震结构,结构中的隔震支座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拉应力或者非线性变形,但是结构整体是安全的。

对于高层隔震结构体系,上部结构的倾覆弯矩较大,水平地震作用会引起隔震层的转动,结构的垂直荷载也较大,隔震层可能产生明显的竖向变形。

对于这种情况,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不仅要按多质点平动体系进行分析,并且要考虑结构的摆动。

因此应采用多质点平动加摆动计算模型。

二、高层建筑结构的隔震设计1.隔震设计要求(1)设计方案:建筑结构的隔震设计,应根据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条件、建筑结构方案和建筑使用要求,与建筑抗震的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的对比分析后,确定其设计方案。

(2)设防目标:采用隔震设计的房屋建筑,其抗震设防目标应高于抗震建筑。

在水平地震方面,隔震结构具有比抗震结构至少高0.5个设防烈度的抗震安全储备。

工程结构分析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设计优化

工程结构分析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设计优化

工程结构分析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设计优化标题: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设计优化一、引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在城市景观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然而,高层建筑在面临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其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层建筑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设计优化方案,为确保高层建筑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背景和意义地震是一种具有极强破坏力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构成严重威胁。

高层建筑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复杂性,在地震环境下的反应更加难以预测和控制。

因此,对高层建筑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设计优化方案,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问题和假设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准确预测高层建筑在地震中的反应,并据此进行设计优化,以提高其安全性能?在此问题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假设:通过地震反应分析,可以找出结构在设计、施工和材料等方面的潜在问题,从而提出针对性的优化设计方案。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地验证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将通过文献综述了解高层建筑在地震中的反应特性和相关研究进展。

其次,我们将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典型高层建筑进行地震反应模拟,分析其薄弱环节和潜在问题。

最后,我们将提出针对性的设计优化方案,并通过实地验证来评估其效果。

五、研究步骤1. 收集相关文献,了解高层建筑在地震中的反应特性和相关研究进展。

2.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高层建筑结构的数值模型,进行地震反应模拟。

3. 分析模拟结果,找出结构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问题。

4.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设计优化方案。

5. 在实际工程中验证优化方案的效果。

六、结果与讨论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我们发现高层建筑在地震中的反应主要受到结构类型、材料性质、基础形式和地震强度等因素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针对性的设计优化方案,包括改进结构体系、增强构件连接、优化材料性能等方面。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论文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论文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论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在城市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然而,地震作为一种不可预测且具有巨大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给高层建筑的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

因此,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地震发生时,地面运动产生的惯性力会作用在建筑物上,导致结构的变形和破坏。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由于其高度较高、自重较大,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更为复杂。

如果抗震设计不合理,一旦发生地震,高层建筑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倒塌事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例如,在一些地震灾害中,许多高层建筑由于抗震能力不足而遭受重创,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损失。

因此,做好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提高其抗震性能,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同时,良好的抗震设计也有助于增强城市的抗震能力,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地震作用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地震作用会使高层建筑产生水平和竖向的振动。

水平地震作用通常是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主要控制因素,它会导致结构的水平位移和构件的内力增大。

在水平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的底部楼层往往承受较大的剪力和弯矩,容易出现塑性铰和破坏。

竖向地震作用对于高层建筑也不可忽视。

特别是在一些高烈度地震区和大跨度、长悬臂结构中,竖向地震作用可能会引起结构的竖向构件破坏,如柱子的压屈和破坏。

此外,地震作用还可能导致高层建筑的扭转效应。

如果建筑的平面布置不规则,质量和刚度分布不均匀,在地震作用下就会产生扭转振动,进一步加剧结构的破坏。

三、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原则1、规则性原则高层建筑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应尽量规则、对称,质量和刚度分布均匀,避免出现过大的偏心和突变。

这样可以减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和应力集中,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2、多道防线原则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应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例如,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和剪力墙共同工作,当剪力墙在地震中受到破坏后,框架仍能承担一定的水平荷载,保证结构不倒塌。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论文(共6篇)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论文(共6篇)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论文(共6篇)第一篇1高层建筑结构受力性能高层建筑的抗水平力构件应沿房屋周边布置,也可提供较大的抗倾覆力矩。

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2.1高层建筑设计尤其是在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应当非常重视概念设计这是因为高层建筑结构的复杂性,发生地震时的不确定性,人们对地震时结构响应认识的局限性与模糊性,高层结构计算尤其是抗震分析计算的精确性,材料性能与施工安装时的变异性以及其他不可预测的因素,致使设计计算结果(尤其是经过实用简化后的计算结果)可能和实际相差较大,甚至有些作用效应至今尚无法定量计算出来。

因此在设计中,虽然分析计算是必须的,也是设计的重要依据,但往往不能满足结构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不能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

2.2重视概念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讲,概念设计甚至比计算更为重要[3]。

概念设计是通过无数的事故分析,历年国内外震害分析,模糊试验的定量定性分析以及长期以来国内外的设计与使用经验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

而这些原则、规定与方法往往是基础性、整体性、全局性和关键性的。

有些概念设计的要求,为整个设计设置了两道防线,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可靠。

合理的结构方案是安全可靠的优秀设计的基本保证。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通过对震后建筑进行分析与研究,发现结构布置方案合理、符合概念设计要求的建筑物的破坏形式都是比较理想的,这给我们结构设计人员很大的启示和鼓舞。

今后结构设计中充分利用概念设计确定结构方案,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还是能大大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坏程度的。

3改善短柱抗震性能的措施当按剪跨比λ判定柱子不是短柱时,按一般框架柱的抗震要求采取构造措施即可;确定为短柱后,就应当尽量提高短柱的承载力,减小短柱的截面尺寸,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短柱的延性,改善短柱的抗震性能。

3.1使用复合螺旋箍筋高层建筑框架柱的抗剪能力是应该满足剪压比限值和“强剪弱弯”要求的,柱端的抗弯承载力也是应该满足“强柱弱梁”要求的。

高烈度地区的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研究

高烈度地区的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研究

高烈度地区的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研究地震给人们带来的损失大多是由于建筑物的倒塌所致,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隔震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也最实用的高新抗震技术,鉴于高层建筑的特殊性,这项技术原来只应用于底层建筑。

近些年来随着隔震技术的逐渐成熟,在高层建筑中也显现出了良好的减震效果,本文对高烈度地区的高层建筑隔震结构进行了分析说明,并总结了一些经验,希望能对同行起到一些指导意义。

标签高烈度地区;高层建筑;隔震结构;设计研究地震作为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频度高、强度也较大,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减轻地震给人们带来的损失,许多国家都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研究建筑物的抗震,并提出了一些在实践中已经被验证了效果的理论,隔震设计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高层建筑的支座容易受拉倾斜,早些年隔震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使用效果并不是很好[1]。

但是随着地震工程者的进一步研究,这项技术也能依靠其特殊的结构和各构件的特殊性能,使隔震层起到“隔震”、“吸震”作用,延长建筑物的自振周期,并且减少其水平地震作用,保证高层建筑少受甚至不受地震的损伤,从而保证建筑物内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1 隔震技术的工作原理早些年前,人们主要通过提高建筑物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依靠结构和构件的一些变形来消耗地震传入建筑物的能量,进而来抵御地震作用,但这种方式对建筑物本身就是一种伤害。

1881年,日本的河合浩藏最初提出隔震技术,当时他提出的隔震主要是通过地基上的圆木来抗震,后来经过各国学者对隔震技术的研究和探讨,使这项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升华,逐渐形成了砂垫层滑移摩擦、叠层橡胶垫、悬挂隔震结构等多种隔震结构,这些结构都是通过在基础顶面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一些刚度小并可靠的由振动控制装置组成的隔震层,然后借助这些隔震层上的阻尼器吸收并耗散地震给建筑物传递的能量,隔断能量的上传,延长整个建筑物的振动周期,进而减小建筑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2]。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论文【摘要】为了实现结构抗震措施的定量化并在设计中付诸实施,还有许多基础性工作需要完成。

这里借助《建筑抗震鉴定标准》所引人的方法,提出通过影响系数予以初步定量的设想。

希望对以后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有一些帮助及延伸。

前言就目前全球的格局来看,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地震多发的阶段。

尤其是今年全球很多的地方都发生了多次大地震,且频率明显高于往年。

而且我国又一个地震灾害多发国家,据中国地震局统计,就最近2013年4月20日在四川雅安发生的7.0级大地震与在四川省汶川县及青海玉树发生的特大地震相关事件时间和以往的历史数据显示明显缩短。

这都是历史罕见的地震灾害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举国震惊,举世关注,所以加强抗震设防尤为重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35条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8号)第6条规定:“新建、扩建、改建的房屋建筑工程,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设防。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降低抗震设防标准”[1]。

所以房屋建筑工程对抗震性能的要求至关重要,就以此次雅安地震房屋损害的严重程度进行探析建筑抗震设计在建筑基础结构中的重要意义。

一、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必要性地震是地壳运动在某些阶段发生急剧变化时的一种自然现象。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地震约达500万次,其中绝大多数地震由于发生在地球深处或者它所释放的能量小而人们难以感觉到;而人们感觉到的地震,也即有感地震,仅占总量的1%左右;能造成灾害的强烈地震则为数更少,平均每年十几起。

然而,就是这些每年为数不多的地震,却给人们带来了无可挽回的巨大经济财产损失和触目惊心的人身伤亡事故。

据有关方面对世界上130次伤亡巨大的地震震害资料所做的统计表明,95%以上的伤亡是因为无抗震能力或抗震能力低的建筑物倒塌而造成的[2]。

典型的例子如,日本是个多地震国家,政府一贯重视建筑物抗震设计,其防震设施和技术相当先进,建筑物通常具备了抗御7~8级地震的能力;而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农村及山区,甚至是很多城镇的房屋建筑质量普遍低劣,抗震性能差,地震时易坍塌。

高烈度地区高层框架结构隔震设计与分析

高烈度地区高层框架结构隔震设计与分析

高烈度地区高层框架结构隔震设计与分析隔震技术在云南省高烈度地区广泛应用。

以云南省普洱市一高层框架结构工程为例,介绍分析了隔震设计的相关问题,包括隔震设计方法、流程及设计过程中的要点等。

采取隔震设计后,延长了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减少了输入上部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达到预期防震要求。

标签:高层隔震;隔震设计方法及流程;隔震设计要点隔震技术是种有效的“隔离地震”的技术,通过在建筑的某一层设置隔震橡胶支座的隔震层,改变结构体系振动特性,延长结构自振周期,通过隔震层的大变形耗散了输入结构的大部分地震作用,有效地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减少上部层间剪力与层间相对变形。

通常隔震结构的楼层间位移角只有非隔震结构的1/8~1/5[1]。

近10年来,隔震技术在云南省高烈度区得到了较大规模的运用。

1、工程概况本文的工程案例位于云南省普洱市,为一商业综合体的4#栋号,地上12层商住楼,二层全埋地下室组成,建筑结构高度34.2m,宽15.7m,高宽比2.2。

结构平面尺寸为46.2x15.7m,采用了钢筋砼框架结构。

普洱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震加速度0.2g,设计分组为第三组,场地类别Ⅱ类,场地特征周期Tg=0.45s。

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基准期50年,结构使用年限50年,标准设防类。

商业综合体如图1。

2、隔震设计方法目前,我国隔震设计一般采用分部设计法,分为四部分:上部结构设计、隔震层设计、下部结构设计和基础设计。

简要概括如下:(1)上部结构:水平地震作用采用隔震以后的地震作用标准,本工程的隔震后的减震系数β为0.38,隔震后αmax降低为0.072,即按7度(0.1g)设计;隔震支座不能隔离竖向地震作用,所以与竖向地震作用相关的要求不降低(如轴压比等)。

(2)隔震层:首先,应按竖向荷载作用下压应力要求及隔震目标初步选择隔震支座,并验算应满足罕遇地震下支座的压应力、拉应力、位移及抗风承载力要求;其次,隔震层在地震作用下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能力,因此应提高该层的刚度及承载力,且应控制隔震层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的偏心率,其原因是隔震后上部结构按弹性设计,上部构件局部塑性化而带来的扭转振动扩大的现象不会发生,即使上部有偏心的建筑物,扭转振动产生的影响也很小,但隔震层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的偏心,会引起隔震结构整体的扭转振动,隔震端部的隔震装置会产生很大的水平变形[2],因此偏心率不大于3%即将列入隔震规范要求[3];最后,隔震层还应保证足够的水平和竖向净空空间,穿越隔震层的设备管道、楼电梯、坡道、室外出入口等均应适应地震作用下隔震层较大的水平变形要求。

高层建筑结构论文抗震设计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论文抗震设计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论文抗震设计论文摘要:高层建筑结构材料的选择在抗震性能方面有关键性的影响。

在地震时,高层建筑物遭受地震的作用力和建筑结构的刚度往往是成正向比例的,也就是建筑物中重量越大的结构构件,遭受地震的影响也就会越大。

前言高层建筑是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高层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必须要做好抗震结构设计工作。

1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1.1抗震设计准备不充分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准备不充分主要体现在对施工环境所处的区域的地质条件的调查不充分.设计人员没有充分了解该地区的地质条件,没有对某些特殊地区进行规避,也没有对该地区的地震特点做出特殊设计。

另外,受到市场条件和自身能力的限制,一些建设单位违规的裁剪现场施工人员、压缩工期来提高效益。

1.2受力体系设计难控制受到高层建筑与众不同的受力体系决定了高层建筑的受力点更加难以控制,因此,在对高层建筑进行抗震结构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建筑本身的受力结构设计,避免抗震结构破坏原本的承力结构。

如果一个高层建筑的受力结构太过复杂,会导致建筑承力不均衡,容易破坏建筑的稳定性,降低抗震能力。

1.3结构设计与抗震矛盾人们在建筑的外观上投注了更多的精力,这导致了最近十几年来建筑的许多突破传统的外形。

这些创新外形的高层建筑大多都具有不规则的线条,导致这些建筑的受力结构不像普通高层建筑一样垂直,在设计时需要更多的考虑承力设计的问题。

我国有许多建筑设计人员在这些不规则外形的高层建筑设计中存在着不同意见,没有较高的水平来完成这些高难度的设计工作,导致设计的不规则高层建筑容易出现设计与实际不符等问题。

许多高层建筑的不规则结构消除了抗震设计和施工的均衡点,导致建筑抗震结构无法满足需求,对高层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2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内容高层建筑构设计中的抗震需要做好两个方面,一个是建筑结构的隔震,二是建筑结构的减震。

2.1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高超隔震结构设计主要是在在高层建筑物下方设置一种地震时比其他层产生更大水平变形的“隔震层”,使得振动能量不容易传递到上方建筑物,从而会让上层建筑物减小与地基出现共振现象,有集中吸收振动能量的作用。

某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

某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

所采取 的隔震结构设计 , 隔震层设置于地下 室顶板 以上 , 采用 了 5 个 隔震垫和 8个 阻尼器。设计 中比较 了结构 隔震前后 的动力 7 特性, 分析 了结构的隔震效果 , 并对隔震结构进行 了罕遇地震作用验算和抗风 载验算等。计算分 析表 明, 采用 隔震措施可 显著 降
低 上部 结构 的地 震 作 用 , 供 对 建 筑 结 构 、 屋设 施 和 人 员 的全 面 保 护 。 提 房 关 键 词 :高 层 建 筑 结构 隔震 阻尼 器 时程 分 析 中 图分 类 号 : TU32 1 5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4 6 3 (0 0 1 一O 5 一O 1 O — 15 2 1 )1 09 5
De in o s l td s r a e t u t r fa hi h- ie b idi g
Z agS uh a h n h c un
( i nHod r c i cue& E gneigD s nG o pC . L d 3 0 ) Xa ro ht tr me Ar e n ier ei ru o , t. 6 0 4 n g 1 Ab ta t T i poet s a — ser al t cua hg —r e uli f 9soi .Isoae ein f ihsi cfr sr c : hs rj f me h a lsr trl i c ia r w u h i i n o tr s f ct i rgo g e mi o — sb d g 1 e l dn oh s ti t ni e s y(VI e re b s einer q a eaclrt ni 0 3 )Th eino oae t cueo hspoeti ic i tn i fao n t I dge , ai d s at uk ce ai .g . eds f sl dsr tr f i rjc s I c g h e o s g i t u 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烈度地区的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研究【摘要】地震给人们带来的损失大多是由于建筑物的倒塌所致,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隔震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也最实用的高新抗震技术,鉴于高层建筑的特殊性,这项技术原来只应用于底层建筑。

近些年来随着隔震技术的逐渐成熟,在高层建筑中也显现出了良好的减震效果,本文对高烈度地区的高层建筑隔震结构进行了分析说明,并总结了一些经验,希望能对同行起到一些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烈度地区;高层建筑;隔震结构;设计研究
地震作为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频度高、强度也较大,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减轻地震给人们带来的损失,许多国家都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研究建筑物的抗震,并提出了一些在实践中已经被验证了效果的理论,隔震设计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高层建筑的支座容易受拉倾斜,早些年隔震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使用效果并不是很好[1]。

但是随着地震工程者的进一步研究,这项技术也能依靠其特殊的结构和各构件的特殊性能,使隔震层起到“隔震”、“吸震”作用,延长建筑物的自振周期,并且减少其水平地震作用,保证高层建筑少受甚至不受地震的损伤,从而保证建筑物内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1 隔震技术的工作原理
早些年前,人们主要通过提高建筑物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依靠结构和构件的一些变形来消耗地震传入建筑物的能量,进而来抵
御地震作用,但这种方式对建筑物本身就是一种伤害。

1881年,日本的河合浩藏最初提出隔震技术,当时他提出的隔震主要是通过地基上的圆木来抗震,后来经过各国学者对隔震技术的研究和探讨,使这项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升华,逐渐形成了砂垫层滑移摩擦、叠层橡胶垫、悬挂隔震结构等多种隔震结构,这些结构都是通过在基础顶面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一些刚度小并可靠的由振动控制装置组成的隔震层,然后借助这些隔震层上的阻尼器吸收并耗散地震给建筑物传递的能量,隔断能量的上传,延长整个建筑物的振动周期,进而减小建筑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2]。

具体如下:图1结构位移反应谱
图1中可以看出随着建筑的自振周期的延长,建筑的位移也会增加,但当建筑的阻尼增大时,建筑的位移反应会明显下降,比如图中的b、c两点,b、c两点的位移一样,但是c点的阻尼大于b 点,故c 点的位移反应大概为b点的的1/2。

图2中显示建筑物中有了隔震层后,就会延长建筑在水平方向的自振周期,降低建筑的加速度反应。

例如图中,阻尼比相同的a、b两点,a点的加速度反应应该为b点的三倍。

2 高层建筑的隔震设计
目前,国际上关于高层建筑的隔震设计方法主要有基于损伤、基于能量和基于性能三种设计方法,基于损伤的设计方法主要是利用阻尼器的耗能和隔震层的屈服作用来减少遭遇地震后的损伤,基于能量的设计主要是从能量的角度出发,将建筑在地震中吸入的能
量变成建筑的势能或其他能够被阻尼耗散掉的能量,这种设计方法比较简单,基于性能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建筑物的性能目标,并根据目标来设计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这种方法最实用,使用的也最广泛。

2.1 隔震上部结构的设计原则
高层建筑在级别较高的地震中,隔震结构就可能出现倾覆,隔震支座也可能会受拉,根据以前对高层建筑隔震设计的研究,设计隔震上部结构时,要注意以下原则:(1)为了减少或者避免隔震支座受拉,必须控制好上部结构的高宽比;(2)竖向构件的柱距要尽量大一些,抗震墙要尽量居中并整齐;(3)隔震层下隔震支座的间距一般不能超过2.0 m;为了保证上部结构不发生扭转,隔震层的质心和刚心要基本重合。

2.2 隔震层的设计原则
在高层建筑的整个隔震体系中,隔震层的设计是最重要的一个设计环节,不同的隔震层设计方法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力学模式。

在隔震层的设计中主要的控制参数有以下几个方面:a.地震时隔震支座受到的不同方向拉应力的大小;b.隔震支座的极大、小面压和长期面压的大小;c.隔震层的屈重比;e.不同变形水平下隔震层的偏心率不能超过3%;f.隔震层在极大地震时的位移[3]。

这6个参数是保证隔震层稳定工作的保证,设计时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2.3 高层建筑隔震设计方法步骤
2.3.1 初步设计
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结构体型的基本原则,选择稳定性比较好的基础类型。

2.3.2 选型并布置隔震支座
对于那些没有地下室的建筑物,一般都是在基础与上部结构中间设置隔震层,有地下室的在上部结构和地下室顶部设置。

通过计算橡胶隔震支座需要承载的压力、阻尼和刚度,确定其数量、规格和分布情况,保证在级别较高的地震中,橡胶隔震支座不出现拉应力(或者拉应力不超过规范应许值)。

隔震支座通常放在柱下,数量不能过多,具体数量和规格要按照有关规定计算来确定。

2.3.3 确定水平减震系数
根据建筑施工场地和地震的特征周期,用时程分析法画出隔震体系具体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一般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与平均地震影响系数的曲线应该保持一致。

水平方向的减震系数要根据建筑隔震后与非隔震时各层之间剪力的比值并按规范确定[4]。

2.3.4 验算隔震层的水平位移
在一些级别较高的地震中,各个支座在剪力作用下的水平位移不能超过它的水平位移限值,橡胶型的隔震支座的水平位移,不能超过橡胶总厚度的三倍与隔震支座直径的一半两者中的较小值。

2.3.5 验算隔震层以下结构的抗震能力
验算隔震层以下结构的抗震承载力,可以通过在级别较高地震下支座底部的水平力、竖向力和弯矩来计算。

3 结语
高烈度地区的高层建筑物设计不同于其他地方,有其特殊性,而其抗震结构设计问题也非朝夕能够解决,还需我们不断的改进设计方法,使建筑物能够具有更好的抗震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岛徼、小室努等,2003年5月26日地震中宫城县仙台森大楼地震反应分析之使用观测记录波的地震反应分析,日本建筑学会学术讲演[j],2004, 263-264.
[2]干洪,张德玉. 框架隔震结构简化设计方法研究与应用[m].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9(3).
[3]王鑫.钢筋混凝土模型框架振动台分析和抗震性能评估
[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4]李敏霞.大型渡槽隔震耗能混合减振技术的研究和足尺变刚度结构振动控制技术的研究[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研究报告,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