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总结
高层建筑设计总结
高层建筑设计总结引言高层建筑设计是现代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提供人们理想的居住和工作环境,还能塑造城市的形象和风貌。
本文旨在对高层建筑设计进行总结,并探讨关键设计要素和技术考虑因素。
高层建筑设计要素1. 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确保建筑物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核心要素。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承重结构: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例如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或纯混凝土结构,以满足建筑物的承重需求。
•风载荷: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合理计算和应对风的作用力。
•地震设计:采用合适的地震减震措施和结构设计方法,提高建筑物的地震抗力。
•基础设计:确保建筑物的基础能够承受建筑物的重量和外部荷载,并保证地基的稳定性。
2. 空间规划高层建筑的空间规划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功能布局: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合理安排各个功能区域的位置,例如住宅区、办公区和商业区。
•空间效率:优化使用空间,确保最大程度地提供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通风与采光:设计合理的通风和采光系统,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和自然采光,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安全考虑:采取安全预防措施,例如设置逃生通道和消防设备,并确保符合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
3. 外观设计高层建筑的外观设计是提升城市形象和美学价值的重要方面。
以下几个因素需要考虑:•建筑比例:确定合适的建筑比例,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
•立面设计:采用适当的立面材料和形式,创造出具有吸引力和独特性的外观效果。
•色彩选择:选择适当的色彩方案,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互呼应。
•照明设计:合理安排建筑物的照明系统,赋予建筑物夜间独特的魅力和辨识度。
高层建筑设计技术考虑因素1. 可持续性设计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可持续性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关注:•能源利用效率: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水资源管理:设计合理的水源回收和节约系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材料选择:选择可再生材料和环保材料,降低建筑物对自然资源的损耗。
高层建筑物的结构和设计
高层建筑物的结构和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中,结构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决定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高层建筑的结构和设计。
一、高层建筑的结构高层建筑的结构主要包括地基基础、承重结构和屋面构造等三个方面。
1.地基基础地基基础是高层建筑物的支撑系统,其作用是将建筑物的重量传递到地下,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地基基础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地质条件、荷载计算、地下水位、土壤的承载力等因素。
常见的地基基础形式有桩基和板基两种。
2.承重结构承重结构是支撑建筑物重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将地基基础传递到建筑物顶部,同时承受建筑物的自重和荷载。
承重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经济、安全、美观、实用”,应合理控制建筑物的高度、跨度和槽距等参数。
常见的承重结构形式有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组合结构等。
3.屋面构造屋面构造是高层建筑的外部饰面和保护层,其作用是保证建筑物的防水性能,同时增加建筑物的美观度。
屋面构造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轻量、高效、环保、经济”,应满足建筑物的负荷要求,同时考虑排水和通风等因素。
常见的屋面构造形式有混凝土屋面、石材屋面和金属屋面等。
二、高层建筑的设计高层建筑的设计应考虑多个因素,如:地理环境、建筑功能、施工工艺、经济成本等,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建筑物的安全性。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应根据楼层高度和建筑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
楼层高度越高,就需要更加坚固的承重结构和更好的隔震措施。
同时,在建筑的外观设计上应注重美观度和塑造力,以彰显建筑的独特性和时代感。
除此之外,高层建筑还需要合理配置设施,如电梯、通风和供电等,以方便和保证居住者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三、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未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的进一步加速,高层建筑将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流形式。
高层建筑的设计将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建筑物的功能将更加多元化,例如兼容生活、办公和娱乐等多种功能。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复习总结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复习总结一、1.高层建筑:将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m 的混凝土结构为高层民用建筑;高层建筑结构是高层建筑中的主要承重骨架。
2.高层建筑优点:占地面积小,节约建筑用地;缩短城市道路和各种管线,节约基础设施费用;改造城市面貌。
3.高层建筑结构功能:安全性、实用、耐久、稳定4.高层建筑结构中:轴力和结构高度成线性关系;弯矩和结构高度成二次方关系;位移和结构高度成四次方关系。
4.高层建筑结构形式:a 按材料分:砌体结构、钢筋砼、钢结构、钢和钢筋砼材料混合结构b.按结构体系: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框筒结构、筒中筒、多筒、成束筒)、悬挂结构及巨型框架结构5.(1)砌体结构:造价低;强度低,特别是抗拉、抗剪强度低、延性差;抗震性不好(2).钢筋砼结构:优(强度高,能组成多种结构体系,抗震性能较好,跟钢结构相比刚度大,造价低,材料来源丰富,耐火性好)缺(自重大,结构截面尺寸大,建筑面积小,造价增加施工周期较长)(3)钢结构:优(较理想材料,强度高,自重轻,延性好,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易于加工,施工方便)缺(造价高,耐火性差,维护费用高)6.(1)框架结构体系:优(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形成大空间,立面也可变化;延性好;造价低。
)缺(侧向刚度小;水平位移大,一般不超过60米;在高烈度地区,高度严格控制;非结构构件破坏严重,维护费用高;缺少二道防线)设计要点:a 根据使用要求,建筑要求来布置框架层高;b梁柱节点必须刚接;c梁的跨度受梁、断面尺寸限制d柱断面尺寸根据轴力大小确定,在震区有轴压比限制(2)剪力墙结构体系:利用钢筋砼墙体组成的承受全部竖向和水平作用的。
优(整体性好;侧移刚度大;变形小;非结构构件损坏小;结构次生内力P-Δ效应不显著;弹塑性稳定问题不突出;承载力易满足要求;抗震性能好;具有多道防线)缺(剪力墙间距较小;平面布置不灵活;大房间受到限制;自重大;刚度大,周期短)(3)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组成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瓶座用的高层建筑结构。
建筑知识: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
建筑知识: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作为一种现代建筑的代表,高层建筑的出现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建筑技术不断创新的结果。
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不仅涉及到工程技术、建筑学、力学等多个领域,还需要考虑到设计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
一、结构形式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包括了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框架-筒结构、桁架结构等多种形式。
在选择结构形式时,需要考虑到建筑的高度和建筑的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
如在地震多发地区,需要选择更加稳固的结构形式来增强建筑的抗震能力。
而在风力较大的地区,需要选择相应的增强结构形式来加强建筑的稳定性。
二、结构材料高层建筑的结构材料包括了钢筋混凝土、高强度钢、玻璃、铝合金等多种材料。
选择结构材料时,需要考虑到每种材料的物理性质、经济性以及可持续性等因素。
如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环保理念的提升,建筑采用了更加环保的材料。
同时,在某些高密度城市中,由于土地资源的短缺,选择高性能的建筑材料可以使建筑更加轻盈、经济且美观。
三、安全性设计高层建筑的安全性设计包括了火灾预防、地震防护、抗风性等多种因素。
在设计结构时,需要从建筑的整体性和细节方面进行考虑,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满足原则性和松散性的统一。
例如,结构细节设计时,需要避免薄弱部位的出现,减少梁柱接头的数量,优化设计产生更少的B人,保证结构整体强度的提升。
通过材料选择、卫生间、一键操控等多方面的建筑设计,来提升高层建筑的安全性。
四、可持续性设计高层建筑的可持续性设计包括了节能、减排、绿色建筑等多方面的设计。
在设计结构时,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功能不同,配备太阳能发电设施、循环空气净化系统、雨水回收吸收系统等,以实现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包括了多方面的因素。
在需求多变的市场中,高层建筑的设计需要更加侧重创新和合理性,以满足人们对建筑安全、经济、环保等多方面的需求。
2024年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2024年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经验总结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超高层住宅建筑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常见。
这些高层建筑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宜居的居住环境,还成为了城市的地标和风景线。
然而,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参与了多个超高层住宅建筑项目的结构设计工作,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下面是我的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首先,超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首要考虑的是安全性。
由于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和体量巨大,其结构必须能够承受来自地震、风力和其他外部荷载的作用。
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必须采用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保证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或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等灵活的结构形式来满足这些要求。
其次,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要注重抗震性。
地震是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最主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在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地震荷载的大小、方向和频率,采用相应的抗震措施来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常见的抗震设计措施包括采用悬臂柱、增加结构节点的刚度、设置防震墙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减震器、阻尼器等辅助设备来进一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第三,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要考虑风力效应。
由于超高层建筑的高度较大,所受风力荷载也相应增大。
在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到风的方向、速度和荷载分布,对建筑进行风洞试验和风力计算,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增加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同时还可以采用空气动力设计和阻尼器等手段来减小风力荷载对建筑的影响。
第四,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要注重节能与环保。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建筑节能已经成为重要的设计要求。
在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可以采用合理的立面设计和绝热材料,减少能量的消耗和热量的传递。
此外,还可以选择高效的建筑设备和系统,如节能灯具、空调系统等,以减少能源的使用。
同时,还可以考虑采用可再生能源或绿色能源来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
第五,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要注重经济效益。
(完整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总结
1.高层:大于等于10层或房屋高度超过28m的住宅和房屋高度大于24m的其他民用住宅。
2.高层结构设计特点:a水平荷载是决定性因素、b侧移是控制指标、c轴向变形、d延性、e结构材料用量显著增加。
3.高层建筑结构类型分类: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
4.高层建筑结构体系:a框架、b剪力墙、c框架剪力墙、d筒体、e框架-核心筒、f带加强层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5.高层建筑结构总体布置包括:结构平面布置和结构竖向布置。
6.结构平面布置基本原则:尽量避免结构扭转和局部应力中,平面宜简单、规则、对称,刚心与质心或形心重合。
7.结构竖向布置基本原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自下而上逐渐减小,变化均匀、连续、不突变,避免出现柔软层或薄弱层。
8.基础应具有足够埋深的原因:a防止基础发生滑移和倾斜;b增大埋深可提高承载力,减少基础沉降量;c增大埋深后,地面运动时阻尼增大,减少震害。
9.风荷载:当风遇到建筑物时在其表面上产生的压力或吸力即为建筑物的风荷载。
10.风荷载影响因素:除风速风向外,还和建筑物的高度、形状、表面状况、周围环境等因素有关。
11.地面越粗糙风速变化越慢,梯度风高度越高。
12.高层建筑结构的计算分析:弹性分析方法、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非线性分析方法等。
13.整体倾覆原因:高宽比较大、风荷载或水平地震作用较大、地基刚度较弱。
14.延性比较大的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若延性较差,则容易发生脆性破坏。
15.延性要求(抗震等级):很严格(一级)、严格(二级)、较严格(三级)、一般(四级)。
16.结构抗震等级的确定应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抗震等级抗震。
16.抗震概念设计:应从场地条件、结构体系和抗侧刚度的合理选择、结构的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延性和地震能量散耗、薄弱层、多道抗震设防、缝的处理等方面,最好建筑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
17.剪力墙墙体承重方案:a小开间横墙承重;b大开间横墙承重;c大间距纵横墙承重。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2章_高层建筑结..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2章_高层建筑结..《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 2 章高层建筑结构体系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成为了建筑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各种类型、特点以及适用情况。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主要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结构体系,由梁和柱组成框架来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
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形成较大的空间,便于用户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分隔。
然而,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较小,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如地震和风荷载,位移较大。
因此,它一般适用于层数较少、高度较低的建筑。
剪力墙结构则是利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
剪力墙的侧向刚度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较小,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但其空间布置不够灵活,无法像框架结构那样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
剪力墙结构常用于住宅等对空间布局要求相对规整的建筑。
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
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既能保证建筑平面布置的灵活性,又能提高结构的侧向刚度,增强抗震能力。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剪力墙承担大部分水平力,框架则承担少部分水平力。
这种结构体系适用于层数较多、高度适中的高层建筑。
筒体结构又分为框筒结构、筒中筒结构和束筒结构等。
框筒结构是由周边密集的柱和高跨比很大的窗裙梁形成的筒体;筒中筒结构是由内筒和外筒组成,内筒一般为剪力墙围成的实腹筒,外筒则是由密排柱和窗裙梁组成的框筒;束筒结构则是由若干个筒体组合在一起。
筒体结构具有很大的侧向刚度和抗扭刚度,适用于高度很高的超高层建筑。
在实际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首先是建筑的功能需求。
例如,商业建筑可能需要较大的开放空间,框架剪力墙结构可能更为合适;而住宅建筑对空间布局的规整性要求较高,剪力墙结构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合肥绿地中心250米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管理总结
合肥绿地中心250米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管理总结[关键词]结构优化楼承板含钢量超限结构体系1项目概况合肥绿地中心位于合肥市包河区南二环与宿松路的交叉口,本项目由南北 2两个地块组成,项目规划 257 米超高层一栋(D 座),80 米高度甲级办公楼 1 栋,100 米高度甲级办公楼 1 栋,130 米高度甲级办公楼 1 栋,住宅 4 栋,以及 12 万平方米的商业中心,总建筑面积约42.3 万平方米。
D 座超甲办公楼,总建筑面积为 13.2万m2,建筑高度为 257m,地下三层,地上五十七层,结构体系为型钢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
2 设计参数本工程抗震设防为乙类,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基本风压0.35KN/ m2(50年一遇)。
基本雪压0.6 KN/ m2,地面粗造度类别为C 类。
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类别二类,场地特征周期0.35s。
3 结构体系本工程平面尺寸长X宽为45.8mX45.8m,结构总高度为242.65m,长宽比为 1,高宽比为 5.3,标准层核心筒面积占总面积24.4%。
结构体系为型钢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主要构件类型:混凝土核心筒外墙最大厚度1000mm,核心筒墙体仅仅在四角设置十字形型钢型从负一层至第19层,外框柱为型钢混凝土柱,地上部分,外框结构梁为钢梁(主梁高:1000/700,次梁高:600),外框采用开口型压型钢板楼承板,核心筒内采用现浇混凝土楼承板;地下部分:核心筒内外楼板均采用现浇混凝土楼承板,柱子为型钢混凝土柱。
标准层平面图如图1所示。
图1标准层结构平面图表1 柱子截面尺寸变化表2 核心筒外墙墙体厚度尺寸变化4 楼承板选型分析由于本工程梁为钢结构梁,固不易采用一般现浇混凝土楼板。
针对楼板荷载值和梁间距大小,设计三种适合本工程的楼承板,进行了经济性、施工便利性、施工质量的保证性以及进度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心得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心得在建筑领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和复杂性的工作。
作为一名从事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多年的工程师,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心得,在此与大家分享。
高层建筑的出现,是为了满足城市人口增长和土地资源有限的需求。
然而,与低层建筑相比,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方面面临着更多的难题和挑战。
首先,高层建筑需要承受更大的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如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其次,由于高度的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变形控制变得至关重要。
此外,高层建筑的施工难度大,对材料和施工技术的要求也更高。
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首要任务是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
常见的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每种结构体系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高度、抗震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例如,框架结构适用于多层建筑和小高层建筑,具有布置灵活、空间利用率高的优点;剪力墙结构则适用于高层住宅,能够提供较好的抗侧力性能;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适用于综合性的高层建筑;筒体结构则适用于超高层建筑,具有很强的抗风抗震能力。
在确定结构体系后,需要对结构进行详细的计算分析。
这包括计算结构的内力、位移、周期等参数,以评估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计算分析通常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但工程师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仔细的判断和校核,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合理地确定计算模型和参数,如梁柱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荷载取值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结构的非线性特性,如混凝土的开裂、钢筋的屈服等,以更真实地反映结构的受力情况。
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
基础是结构的根基,它需要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巨大荷载,并将其均匀地传递到地基中。
常见的基础形式包括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桩基础等。
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建筑物的荷载、施工条件等因素。
在软弱地基上,通常需要采用桩基础或筏板基础,以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和减少不均匀沉降。
高层建筑设计总结
高层建筑设计总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市中崛起。
高层建筑不仅是城市现代化的象征,也是解决城市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然而,高层建筑的设计并非简单的堆砌,而是需要综合考虑众多因素,包括结构、功能、美学、环境、安全等。
在经历了一系列高层建筑设计项目后,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在此进行总结。
一、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整个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由于其高度较高,受到的风力、地震力等水平荷载较大,因此需要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来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常见的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在选择结构体系时,需要考虑建筑的高度、使用功能、平面布局等因素。
例如,对于高度较高、使用空间较为灵活的建筑,可以选择框架核心筒结构;对于住宅类建筑,剪力墙结构可能更为合适。
同时,还需要对结构构件进行精心设计,确保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满足要求。
此外,在结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抗震设防要求。
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确定合理的抗震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如设置抗震缝、加强节点连接等,以提高建筑在地震中的抗震能力。
二、高层建筑的功能布局高层建筑的功能布局需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和流线组织。
一般来说,高层建筑可以分为底部裙房、中间标准层和顶部设备层或观景层等部分。
底部裙房通常用于商业、餐饮、娱乐等公共功能,需要有良好的交通可达性和开放性,吸引人流。
中间标准层则主要用于办公、居住等功能,其布局应尽量规整,提高空间利用率。
顶部设备层需要合理安排各种设备设施,保证其正常运行和维护。
在功能布局中,还需要考虑垂直交通的组织。
电梯是高层建筑中主要的垂直交通工具,其数量、速度和停靠楼层需要根据建筑的高度、使用人数等因素进行合理配置,以保证人员的快速疏散和高效通行。
同时,还要注意防火分区的划分。
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和面积,合理划分防火分区,并设置相应的防火设施,如防火墙、防火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地控制火势蔓延。
2024年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经验总结(2篇)
2024年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经验总结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超高层住宅建筑在城市中逐渐兴起。
超高层住宅建筑具有独特的建筑结构设计要求,需要满足抗震、抗风等多重工程技术要求,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就2024年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二、经验总结1. 抗震设计超高层住宅建筑处于地震作用较大的区域,抗震设计是保证建筑安全的重要因素。
2024年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加强了抗震设计的力度,采用了更高的设防烈度、更大的基本减震系数,提高了建筑的抗震能力。
2. 抗风设计超高层住宅建筑容易受到风力的影响,所以在结构设计中加强了抗风设计。
采用了更大的基本风速、更严格的风振系数,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和剪力墙等措施来增加建筑的抗风能力。
3. 结构优化超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需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材料的使用,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通过结构优化的方法,合理分配结构材料,控制材料的使用量,降低建筑成本,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
4. 刚度控制超高层住宅建筑的刚度控制是保证建筑安全性和人们舒适性的关键。
在2024年的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中,采用了多种刚度控制措施,如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设置剪力墙等,来增加建筑的整体刚度,减小变形。
5. 构件材料选择超高层住宅建筑的构件材料选择对于保证建筑的安全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2024年的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中,选择了新型高强度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材等,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和抗风性能。
三、未来展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建筑理念的不断更新,未来超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将会呈现以下特点:1. 系统集成化设计未来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将趋向于系统集成化设计,将建筑结构与其他系统(如机电设备、管道等)进行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建筑整体性能。
2. BIM技术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将广泛应用于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中,通过数字化的建模和仿真,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建筑结构的受力状况,提前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高层建筑设计总结
高层建筑设计总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市中拔地而起。
高层建筑不仅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城市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众多因素,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功能性、美观性和可持续性。
以下是对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些总结。
一、建筑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整个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由于高度的增加,建筑物所承受的风荷载、地震作用等水平力显著增大,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来保证其稳定性。
常见的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框架结构具有布置灵活、空间利用率高的优点,但抗侧刚度相对较小,适用于层数较低的高层建筑。
剪力墙结构则具有良好的抗侧刚度,但空间布置相对受限。
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能够在满足建筑功能需求的同时提供较好的抗侧性能。
筒体结构,如框筒结构、筒中筒结构等,适用于高度较高、风荷载较大的建筑。
在结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结构的抗震性能。
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加强关键部位的抗震构造等措施,提高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
同时,要进行详细的结构计算和分析,确保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
二、消防设计消防安全是高层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由于人员疏散距离长、火灾蔓延速度快,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规范。
首先,要合理设置消防疏散通道和楼梯。
疏散通道应保证畅通无阻,疏散楼梯的数量、宽度和疏散距离要满足人员疏散的要求。
同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或封闭楼梯间,以防止火灾时烟雾进入楼梯间影响人员疏散。
其次,要设置完善的消防设施,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等。
这些设施的选型、布置和联动控制要经过精心设计,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
此外,还需要合理划分防火分区,通过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等将建筑物分隔成若干个防火区域,以限制火灾的蔓延范围。
3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引言概述在现代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高层建筑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和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是确保高层建筑安全可靠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就3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进行详细阐述,包括结构特点、设计原则、载荷计算、结构材料和构件选型等方面。
正文内容1. 结构特点1.1 高度高层建筑的高度常常超过传统建筑的限制,因此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垂直荷载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的稳定性。
1.2 建筑体量高层建筑的体量较大,通常包括多个楼层和大型空间跨度,因此在结构设计中需要合理规划支撑结构具体的布局和单元划分。
1.3 抗侧风性能高层建筑容易受到风力的影响,因此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抗侧风的设计,包括采用适当的结构形式和风荷载计算。
2. 设计原则2.1 安全性优先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安全性是首要原则,需要确保结构能够承受各类荷载并保证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
2.2 经济性考虑结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投资成本,寻求结构设计的最佳经济效益。
2.3 环境适应性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需要兼顾环境适应性,如考虑使用环保材料、减少能耗等,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 载荷计算3.1 垂直荷载垂直荷载包括自重和使用荷载,需要根据建筑的用途和结构特点进行合理计算和分配。
3.2 水平荷载水平荷载主要包括风荷载和地震荷载,需要根据规范和地理区域的特点进行准确计算和考虑。
4. 结构材料4.1 钢结构钢结构具有高强度、刚度大等特点,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但需要注意防腐蚀和保护性涂料的选择。
4.2 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但施工过程需要严格控制。
4.3 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轻质化特点,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持续增加,但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材。
5. 构件选型5.1 梁柱系统梁柱系统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需要根据楼层布置和载荷计算选择适当的梁柱尺寸和截面形式。
高层结构设计总结内容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
指超出国家和地方现行规范、规程所规定的适用高度 和适用结构类型的高层建筑工程; 体型特别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工程; 有关的政府管理机构文件中规定应当进行抗震专项审 查的高层建筑工程。 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 带加强层的高层建筑结构 错层结构 连体结构 多塔楼结构
尺寸:最小、高宽比、剪跨比、轴压比 纵筋:最大最小配筋率、间距 箍筋:加密区范围、间距、直径、最小体 积配筋率、形式
连接和锚固
连接部位: 连接方式:机械连接、绑扎搭接或焊接
锚固长度
节点核心区
控制剪压比
抗剪验算
箍筋的构造要求
墙体布置 控制洞口和短肢墙 剪力墙结构要强墙弱梁 墙肢和连梁强剪弱弯 墙肢轴压比限制 设置边缘构件 加强重点部位:底部加强部位 保证墙肢、连梁延性
墙布置:双向、上下连续、洞口对齐成列、 墙段长度和高宽比、加强部位范围 墙与梁相连:剪力墙、扶壁柱、暗柱(最 小配筋率、箍筋直径、间距) 短肢剪力墙:适用高度、轴压比、最小配 筋率 墙肢和连梁:增大剪力、控制剪压比
墙肢
墙肢厚度、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排数、最小配
连梁
筋、间距、直径、轴压比、施工缝 短肢剪力墙厚度、轴压比、最小配筋率 边缘构件:约束边缘构件、构造边缘构件、暗 柱、端柱、翼墙、配箍特征值、最小配筋率、 间距、直径、根数、钢筋锚固连接
增大梁剪力
控制截面剪压比:尺寸、破坏方式
验算
构件承载力
节点区 承载力
尺寸:高宽比、高度、最小、特殊形式 (扁梁、加腋) 计算处理:起拱、翼缘板 压区高度系数:延性 受拉钢筋:最大最小配筋率、上下部钢筋 比例、直径、贯通 箍筋加密区:间距、直径、最小体积配筋 率
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方法总结
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方法总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层建筑在现代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是保障建筑安全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对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的方法进行总结,包括结构形式选择、荷载计算、构造设计以及风振控制等方面,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首先,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选择对整体设计方案的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筒结构等。
框架结构具有简洁、刚性好等特点,适用于中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通过设置剪力墙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适用于超高层建筑;框筒结构则将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的优点结合起来,适用于高层建筑。
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对于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至关重要。
其次,针对高层建筑的荷载计算是设计的基础。
荷载计算应考虑建筑自重、使用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以及温度荷载等因素。
其中,风荷载是高层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常用的风荷载计算方法有等效静力法和风洞试验法。
等效静力法通过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高度,按照风荷载标准进行计算,得出风荷载值。
风洞试验法则通过在实验风洞中对建筑模型进行测试,获取风荷载值。
根据不同情况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进行荷载计算,确保结构的安全。
高层建筑的构造设计也是关键环节之一。
在钢结构设计中,常用的构造形式包括框架结构、桁架结构以及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等。
框架结构通过柱、梁和节点等构件的组合,形成起抗弯和抗剪的整体结构,适用于中小跨度的高层建筑。
桁架结构则通过采用三角形形式的构件来提供稳定性,适用于大跨度的高层建筑。
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则将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的优点相结合,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根据建筑的需求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构造形式对高层建筑的性能和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高层建筑的风振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风振是由风力作用导致的建筑结构振动现象,可能给建筑的使用者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总结
2 . 6 准 确 解 析 、核 实 设 计 结 果 在 高 层 楼 宇构 造 策 划 程 序 中 大 多 使 用 电脑 ,不 过 因 为 现 在 市 场 中存在 的电脑软件类 型繁 多,不一 样的 电脑程序设计的结果也是不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中,其高度不同 ,那么其 受力情况 也就不 同,其水平荷载跟竖 向荷载共 同作 用,是对高层建筑整体设计效果 进 行控制的主要因素 。但是 随着建 筑高度的不断增加 ,其侧 向位移 增 加 的 速度 也 越 来 越 快 ,底 部 弯矩 也 随 之 加 大 , 其 侧 向变 形 过 度 会 导致其结构在横 向荷载 下,附加应 力明显增加 ,从而 引起 了填 充墙 裂缝的出现:导致 电梯轨道 以及装 修等服务设施 ,出现变形或 者裂 缝问题,严重危及了高层建筑结构的正常使用和耐久性 。 2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2 . 1 高 层 建 筑 基 础 设 计 中注 意 事 项 在高层楼宇根基策划 中要 关注 的情况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 ,高 层 楼 宇 根 基 一 定 要 持 久 耐 用 , 由于 高 层 楼 宇 根 基 在 地 下部 分 ,地 下 水分含量高 ,根基大 多处在 比较潮 湿的环境 中,因此建筑 高层楼 宇 的根基一定要使用持久耐用 的材料 ,如增加根基 中钢筋混凝土 的钢 筋结构;第二类 ,高层楼宇 的根基 要足够厚实 ,才能够确保承担住 上层 构 造传 递 下 来 的 重 量 , 同 时匀 称 的 传 递 到 高 层 楼 宇 的根 基 中 ; 第三类 ,高层楼宇根基计划一 定要进 行整体的考虑 ,不能 只想 到建 筑楼 宇 自身的高度 以及对 附近 建筑 物的作用 ,还要想到 高层楼 宇在 承 受 冲击 之 后 是 不 是 形 状 能 够 不 改 变 ,符 合 科 学 、经 济 的建 筑环 境 。 2 . 2 高 层 楼 宇 构 造 策 划 中 的共 振 情 况 共振 形 成 的 环 境 是 ,高 层 楼 宇 的 自震 时 间 以及 出现 地 震 位 置 的 特 性 一致 抑 或 相 当 , 因此 能 够 使 用 具 有 目的 性 的 预 测 楼 宇 出现 地 震 时 的特 点情 况,之后加强高层楼宇 的 自震时间和楼宇所建筑地 区地 震 特 点之 间 的距 离 , 来 防 止 形 成 共 振 的可 能 性 。 2 . 3高层楼宇构造策划 中的水平挪动情况 高层 楼 宇 构 造 策 划 中水 平 挪 动 不 能 仅 以达 到 高 层 楼 宇 建 筑标 准 为 基 础 ,还 要 结 合 所 建 位 置 的地 震 周 期 等 情 况 。 如 在 高 层 楼 宇 构 造 低 于地震策 划时,因为抗震情况和 构造 刚度有关 ,是正 比的关系 , 所 以策划 的构造 刚度小 ,不过 出现 的挪 动在 允许的范畴 内,构造周 期长 ,抗 震力不 大,因此这种构造策划是不科学 的。 2 . 4 选 取 适 宜 的 设 计 简 图 设计 简 图 一 定 要 确 保 有 相 关 的 高 层 楼 宇 结 构 技 术 , 并且 有 对 高 层楼宇构造 的设计方式 ,设计简 图如果选取的不适合甚至对高层楼 宇 构 造 的 安 全产 生 不 良影 响 ,所 以保 证 高层 建 筑 构 造 稳 定 的关 键 是
2024年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经验总结(二篇)
2024年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经验总结超高层住宅建筑是指建筑高度超过300米以上的住宅建筑,其结构设计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和复杂性。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总结如下:1. 综合考虑建筑高度和地震设计要求超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较大,受到地震力的影响更为显著。
在结构设计上,需要充分考虑地震设计要求,并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
同时,还需要进行地震效应的动力分析,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2. 合理选择结构形式超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桁架结构等。
在选择结构形式时,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要求、高度、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3. 加强结构的抗风性能超高层建筑容易受到风力的影响,尤其是顶部和侧面的风荷载较大。
为了保证建筑的稳定性,需要进行风荷载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增加弯曲刚度、设置风致振动减震装置等,以提高结构的抗风性能。
4. 加强结构的抗火性能超高层住宅建筑的抗火性能直接关系到人员的生命安全。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合理选择防火材料和控制结构的燃烧扩散速度,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结构能够保持稳定,为人员的疏散提供时间。
5. 合理布置消防设施和疏散通道超高层建筑应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和疏散通道,以保证人员在火灾发生时的安全疏散。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消防设施的布置和疏散通道的设置,并确保其通畅和安全。
6. 加强结构的耐久性设计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周期很长,因此在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结构的耐久性。
合理选择材料、设计保护层和注意防水、防腐措施等,以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7. 强化结构监测和维护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和高度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结构监测和维护制度。
及时监测结构的变形和裂缝,并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以保证结构的安全运行。
总之,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具有极高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在实践中,需要充分考虑地震、风荷载等特殊情况,并通过合理选择结构形式、材料和加强抗灾性能等措施,确保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总结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总结摘要: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工作,是建造建筑物的基础工,结构设计的优劣对建筑物的安全性、经济性、实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城市化;抗震为了更好的节约城市土地空间,提升城市化发展水平,城市中的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高层建筑的质量问题,比如高层建筑设计人员对建筑结构设计不规范,进而导致建筑质量下降,影响到整个建筑的安全性。
设计人员在进行相应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状况以及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这样可以保证建筑结构质量,提升建筑的安全性。
1、高层建筑结构特点及布置原则1.1 高层建筑结构特点在高层建筑中,每一个建筑都有自身的结构特性。
这需要设计师根据建筑周围状况以及建筑自身的特性来进行结构设计,这样才可以保证建筑整体质量,提升建筑的安全性。
高层建筑结构要承受两种载荷,他们分别来自垂直载荷以及水平载荷,同时它还要承受自然灾害例如地震的影响。
相对于低层建筑来说,高层建筑所要承受的载荷力比较大,如果结构设计不精确,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安全质量,最终会影响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高层建筑中,载荷以及地震的作用会随着建筑物的高度增加而增加,这样容易导致建筑位移速度加快,但是如果位移过大,就会导致建筑安全问题出现,还会对非结构构件以及结构构件造成损坏。
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该讲结构的位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减少位移带来的建筑结构风险。
1.2 高层建筑结构布置原则高层建筑结构的布置非常严格,这样才可以保证建筑的安全。
在高层建筑结构的布置原则中主要有两种。
第一,结构平面布置;第二,结构立体布置。
结构平面布置就是指在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和布置时,设计人员要按照平面的形状来进行,做到简单、规则和对称,这样可以使质心和刚心重合。
如果建筑结构的偏心过大,就会导致结构构件的位移,使得应力过于集中,影响到建筑结构质量。
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经验总结一、引言超高层住宅建筑具有高度、结构复杂、地震抗力要求高等特点,其结构设计必须考虑到多种因素,包括自重、抗风抗震、抗侧扭等。
本文将总结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的经验,包括设计原则、结构形式选择、力学分析等方面。
二、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超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首要原则是保证安全。
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的自重和荷载,通过合理配置结构材料和断面尺寸,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
2. 经济性原则超高层住宅建筑通常是庞大的工程,因此在设计中必须保证经济性。
在结构形式选择和设计过程中,应合理利用材料、节约成本,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效益。
3. 可行性原则超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要符合实际施工的可行性。
要考虑到施工方便性、材料供应、施工工艺等因素,确保设计的可行性。
三、结构形式选择1. 砖混结构砖混结构是超高层住宅建筑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
它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刚性,不易变形,施工简单方便,价格相对较低。
2.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刚度,适用于设计复杂的超高层住宅建筑。
它能够有效抵抗侧向荷载,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3. 钢结构钢结构是超高层住宅建筑中最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
它具有自重轻、施工速度快、可重复使用等优点,适用于大跨度、大高度的建筑。
四、力学分析1. 自重分析自重分析是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工作。
通过计算建筑的自重,确定结构的断面尺寸和材料使用。
自重分析可以采用有限元分析、强度分析等方法。
2. 抗风分析超高层住宅建筑面对的最主要的外力是风力。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建筑的抗风性能,通过风洞试验、风荷载计算等手段,确定建筑的结构布局和断面形状。
3. 抗震分析超高层住宅建筑必须具备较好的抗震性能,以保证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稳定。
在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确定建筑的抗震设计参数和措施。
五、设计经验总结1. 充分利用高强材料在超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应充分利用高强材料,如高强度混凝土、高强度钢筋等,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高层:大于等于10层或房屋高度超过28m的住宅和房屋高度大于24m的其他民用住宅。
2.高层结构设计特点:a水平荷载是决定性因素、b侧移是控制指标、c轴向变形、d延性、e结构材料用量显著增加。
3.高层建筑结构类型分类: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
4.高层建筑结构体系:a框架、b剪力墙、c框架剪力墙、d筒体、e框架-核心筒、f带加强层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5.高层建筑结构总体布置包括:结构平面布置和结构竖向布置。
6.结构平面布置基本原则:尽量避免结构扭转和局部应力中,平面宜简单、规则、对称,刚心与质心或形心重合。
7.结构竖向布置基本原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自下而上逐渐减小,变化均匀、连续、不突变,避免出现柔软层或薄弱层。
8.基础应具有足够埋深的原因:a防止基础发生滑移和倾斜;b增大埋深可提高承载力,减少基础沉降量;c增大埋深后,地面运动时阻尼增大,减少震害。
9.风荷载:当风遇到建筑物时在其表面上产生的压力或吸力即为建筑物的风荷载。
10.风荷载影响因素:除风速风向外,还和建筑物的高度、形状、表面状况、周围环境等因素有关。
11.地面越粗糙风速变化越慢,梯度风高度越高。
12.高层建筑结构的计算分析:弹性分析方法、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非线性分析方法等。
13.整体倾覆原因:高宽比较大、风荷载或水平地震作用较大、地基刚度较弱。
14.延性比较大的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若延性较差,则容易发生脆性破坏。
15.延性要求(抗震等级):很严格(一级)、严格(二级)、较严格(三级)、一般(四级)。
16.结构抗震等级的确定应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抗震等级抗震。
16.抗震概念设计:应从场地条件、结构体系和抗侧刚度的合理选择、结构的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延性和地震能量散耗、薄弱层、多道抗震设防、缝的处理等方面,最好建筑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
17.剪力墙墙体承重方案:a小开间横墙承重;b大开间横墙承重;c大间距纵横墙承重。
18.剪力墙的布置:a平面布置宜简单规则;b应具有适宜的侧向刚度;c剪力墙宜自下到上连续布置,避免刚度突变;允许沿高度改变墙厚和混凝土强度等级,使侧向刚度沿高度逐渐减小;d剪力墙的洞口布置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d应具有较好的延性,细高的剪力墙容易设计成具有延性的弯曲破坏剪力墙,从而可避免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
19.剪力墙分类:a整截面墙(受力特点:截面正应力呈直线分布,沿墙的高度方向弯矩图即不发生突变也不出现反弯点,变形曲线以弯曲型为主)、b整体小开口墙(受力特点: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主要由墙肢的轴力承担,墙肢弯矩较小,弯矩图有突变,但基本无反弯点,截面正应力接近于直线分布变形曲线以弯曲型为主)、c联肢墙(墙肢弯矩图有突变且有反弯点存在,墙肢局部弯矩较大,整个截面正应力已不再呈直线分布,变形曲线为弯曲型)、d壁式框架(受力特点:弯矩图有突变且大多数楼层中都出现反弯点,变形曲线呈整体剪切型)、d错洞墙和叠合错洞墙。
20.剪力墙的简化分析方法:a材料力学分析法、b连梁连续化分析方法、c带刚域框架计算方法。
21.等效刚度:如果剪力墙在某一水平荷载作用下的顶点位移=某一竖向悬臂梁受弯构件在相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则可采用竖向悬臂受弯构件的刚度作为剪力墙的等效刚
度。
它综合反映了剪力墙弯曲变形、剪切变形和轴向变形的影响。
22.剪力墙平面协同工作基本假定:a楼盖在自身平面内的刚度无限大,忽略其平面外的刚度;b各片剪力墙在其平面内的刚度较大,忽略平面外;c水平荷载作用点与结构刚度中心重合,结构不发生扭转。
23.双肢墙内力和位移计算基本假定:a每一楼层处的连梁简化为该楼层均匀连续分布的连杆;b忽略连梁的轴向变形;c每层连梁的的反弯点在梁的跨度中央;d墙肢和连梁沿竖向的刚度及层高均匀不变。
24.α——整体工作系数。
25.双肢墙内力和位移分布特点:aα增大,墙的刚度越大,位移越小;b当α值较大时,连梁剪力增大,剪力最大的连梁位置向下移;c当α值增大时,连梁剪力增大,墙肢轴力也加大;d随α值增大,墙肢轴力增大,墙肢弯矩减小。
26.壁式框架与一般框架的区别:a梁柱杆端由于有刚域存在,使杆件刚度增大;b梁柱截面刚度较大,需考虑杆件剪切变形的影响。
27.剪力墙类别的划分考虑因素:一是各墙肢间的整体性由整体工作系数α来反映;另一个是沿墙肢高度方向是否出现反弯点(In/I),出现反弯点的层数越多,受力性能越接近于壁式框架。
a当α<1时,各墙肢分别按独立的悬臂墙计算;b当1≤α<10时,按联肢墙计算;c当α≥10,且In/I≤ζ时,按整体小开口墙进行计算;d当α≥10,且In/I >ζ时,按壁式框架计算。
26.在塑性铰区采取加强措施称为剪力墙的加强部位。
27.框剪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a宜均匀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附近、楼梯间、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或恒载较大的位置,间距不宜过大;平面形状凹凸较大时,宜在突出部分的端部附近布置剪力墙;b纵、横向剪力墙宜组成L、T形;c剪力墙布置不宜过分集中;d剪力墙宜贯通建筑物全高,避免刚度突变;剪力墙开洞时,洞口宜上下对齐。
28.框架-剪力墙协同工作特点:a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单独剪力墙的变形以弯曲变形为主;单独框架的总体变形以整体剪切为主;b在框剪结构中其变形曲线介于弯曲型和整体剪切型之间;c框剪的协同作用使侧移减小且内力分布更趋合理。
29.λ—框架-剪力墙铰接体系的刚度特征值,是一个与框架和剪力墙刚度比有关的参数。
30.连梁刚接对侧移和内力的影响:a考虑连梁约束作用时,λ增大,侧移减小;b考虑连梁约束作用时,剪力墙上部截面的负弯矩将增大,下部截面的正弯矩将减小,反弯点下移;c考虑连梁的约束作用时,剪力墙的剪力将增大,框架剪力减小。
铰接体系中,连杆代表刚性楼板,使各榀抗侧移结构在同一层具有相同的侧移;刚接体系中连梁的两端产生约束弯矩,它对框架和剪力墙均形成约束。
31.筒体结构分类:框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桁架筒结构、束筒结构和框架-核心筒结构。
32.筒体特征:筒体结构的外框筒为密柱深梁,影响对外视线,景观较差,建筑外形比较单调。
33.剪力滞后效应:剪力使联系柱子的窗裙梁会产生沿水平方向的剪切变形,从而使柱之间的轴力传递减弱,在翼缘框架中远离腹板的各柱轴力愈来愈小,在腹板框架中远离翼缘框架各柱轴力的递减速度比按直线规律递减的快。
34.如何减少剪力滞后:a设计密柱深梁;b建筑平面应接近方形;c结构高宽比宜大于
3,高度不小于60m;d楼板的整体性好。
34.复杂高层类型:带转换层和带加强层的高层建筑结构。
35.转换层的分类:a上、下部结构类型的转换;b上、下部柱网和轴线的改变;c上、下部结构类型和柱网均改变。
主要形式:梁式、斜杆桁架式、空腹桁架式、箱型和板式。
36.加强层的主要形式:伸臂、腰桁架和帽桁架、环向构件。
(如三者同时设置宜设在同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