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评价标准
地方课程 教学评价
地方课程教学评价
地方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基于地方文化、地理、历史等特点,自主开发、实施的课程。
其目标是提升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培养他们的地域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对于地方课程的教学评价,首先应关注课程内容的本土性。
评价课程内容是否充分挖掘和利用了地方资源,是否突出了地方特色,是否有助于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也要评价课程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发展需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应关注教师的教学方式。
评价教师是否根据地方课程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小组合作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同时,也要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和专业技能,以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和技能。
此外,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价学生是否通过地方课程的学习,对地方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否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了提升。
对于地方课程的教学评价,应从课程内容的本土性、教师的教学方式和专业技能、以及学生的学习成果等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这有助于提高地方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
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
关于学校课程管理与实施的指导意见(试行)(讨论稿)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需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新课程体系要求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计划的同时,自主开发和实施学校课程。
现根据《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请各学校参照执行。
一、课程目标1.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要求,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相互配合,形成目标一致、内容丰富的课程体系。
2.以学校为主体,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确定学校课程的基本内容,使学校课程的设置与时代发展同步,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3.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青少年特殊的生活体验,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和探索领域,为他们提供自主选择和发展的空间,增进学生对各自生活背景下的文化、社会、自然、科技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和艺术素养,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
二、课程结构学校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领域,是基于学生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它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
与其它课程相比,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以学习探索领域为课程分类形式,以课程模块为课程呈现形式。
学校课程的设置主要在以下五个领域:1.民族文化领域。
通过诵读和研习代表民族文化精髓的诗词、散文、政论等,了解和研究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等,汲取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祖国伟业的责任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一、教学目标1.1理论目标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2实践目标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2.1地方课程(1)地方特色文化:介绍当地的历史、民俗、艺术、传统工艺等;(2)地方资源与环境:分析当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3)地方社会事务:探讨当地社会热点问题、民生工程、社会管理等。
2.2校本课程(1)学校特色项目:介绍学校的教育教学特色、成果展示等;(2)学生素养提升:开展心理健康、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等培训;(3)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志愿服务精神。
三、教学方法3.1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系统掌握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
3.2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考察、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3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安排4.1地方课程第一学期:地方特色文化、地方资源与环境;第二学期:地方社会事务。
4.2校本课程第一学期:学校特色项目、学生素养提升;第二学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五、教学评价5.1学生评价(1)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2)实践活动成绩: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3)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
5.2教师评价(1)教学质量: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2)教学效果: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实践能力。
六、教学保障6.1教学资源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网络资源等。
6.2实践基地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
6.3师资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6.4教学管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地方课程标准 最新
最新地方课课程标准
地方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面向局部地方,满足地方或社区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课程。
它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发展,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通用课程是一门必修课程,是省内中小学教学中普遍适用的地方课程,内容包括除国家必修课程外的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各项专题教育,以及社会、经济、人文历史等。
体现地方特点《标准》充分利用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特色产品和著名人物等丰富的课程资源,选择参与社会生活应具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以及关于浙江省情的基本知识,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关心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课程的内容标准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提高科学和人文素养科学和人文素养是公民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科学和人文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生产实践、。
小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专项方案
肥城市边院镇小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对课程实施起着关键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
评价目标功效、评价目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方法全部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实现, 影响着课程功效落实。
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一、对课程本质和标准有一个正确认识。
1.课程评价标准对于课程评价有很强指向性, 确定课程评价标准, 需要综合各方面原因, 具体需要考虑问题有:2、学生和社会全部是价值主体, 作为评价主体课程评价者怎样综合考虑学生和社会需要。
3.课程评价标准怎样既表现学生主体共同需要又表现学生个性要求。
4.学生参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学习程度大小, 是否有一定爱好。
5、当评价主体和价值主体不一致时, 价值主体需要只有经过评价主体意识和了解才能起作用, 所以, 评价者对价值主体需要认识、了解, 是评价成功是否关键原因。
即使当评价主体和价值主体趋于一致时,主体真实需要和主体愿望之间仍会有差距, 所以应尽可能使愿望和需要保持一致, 从而形成主观价值标准和客观价值标准一致性。
二、评价标准1.科学性标准。
对课程评价要利用科学评价方法, 提升评价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标准。
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 可操作性强。
3.素质培养标准。
对课程评价要重视考察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参与性标准。
对学生评价重视学校课程参与情况, 作为学生学分考评依据。
5.全方面性标准。
对老师评价既要考虑到老师课程目标实施情况, 学生能力提升水平, 又要考虑到教材编写质量。
三、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内容。
地方课程: 探索活动(一——五年级)校本课程:结合我校实际, 我们共开发了以下课程作为我们各年级校本课程。
一、二年级: 小学生道德修养、国防教育、生命秘密。
三年级: 小学生道德修养、国防教育、国学启蒙。
四年级: 小学生道德修养、国防教育、安全教育。
五年级: 小学生道德修养、国防教育、安全教育。
三、评价标准和方法:(一)地方课程评价内容、标准及方法:内容和标准:校本课程评价包含三方面内容:老师课程方案评价、学生情况评价。
学校三级课程实施评价方案
学校三级课程实施评价方案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牢固确立“勇于创新,倡导多元,追求特色”的办学理念,规范学校课程实施行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大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学校课程设置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通过努力,力争达到一下几点:1.提高学科教学水平,推进课程改革的落实。
2.教学工作管理规范性强、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3.教学秩序良好,有明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三、评价目标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课程评价为切入点,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全面评价我校的课程实施状况,力求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改结合,重在提高”的目的。
四、工作措施(一)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认真学习课程设置的相关规定,严格按照规定安排课程表,结合学校实际配备了专兼职教师,确保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组织教师对课程以及课程实施的相关规定和政策进行学习,加强了教师对科目设置、课程特点等方面的了解,提高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为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严抓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1.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学校教师考核细则,着重体现了新课程精神,突出了教师在备课、上课方面的个性体现和创新实力,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继续明确规范了一些制度,特别是对学校课程计划的执行要求自觉严格,决不擅自调课;“细则”在组织课外活动方面也作了较为具体的要求。
2.加强随堂听课的力度,教学工作从基础抓起。
我们采取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随堂听课的方式,改变以前课前通知,教师精心准备,课后不假思索的情况。
这样,有利于教师加强对教材的钻研,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课后进行教学反思。
学校课程评估标准
学校课程评估标准导言:学校课程评估标准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学校课程进行评估和评价的体系。
一个完善的课程评估标准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学校课程评估标准的重要性及其具体内容。
一、准确评估教学效果学校课程评估标准具有重要的准确性,能够评估教学的实际效果。
通过对学校课程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估标准需要包含学生学习成绩、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等多个方面,以全面了解教学效果。
二、确保课程的科学性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培养综合能力。
学校课程评估标准应当能够评估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包括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
评估标准需要综合考虑学科发展趋势、学生需求和教师的教学能力等因素,确保课程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促进教师发展学校课程评估标准还应当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价。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核心,他们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估标准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学生学习情况,对教师进行评估和反馈。
这有助于教师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提高教学水平。
四、关注学生发展学校课程评估标准应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除了学科知识的掌握,还需要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评估标准应当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方法以及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学校课程评估标准需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终身学习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能力,课程评估标准应当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解决和信息获取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评估标准需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课程评估标准需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能力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情况下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评估标准应当包括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学校教学评价准则
学校教学评价准则一、评价的背景和意义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学质量进行的系统化、科学化的评判和分析。
它不仅能够反映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校教学评价准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评价准则的建立1.确定教学目标:制定评价准则的第一步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度量的特点。
2.设定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是根据教学目标制订的,可以从学生知识、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的评价指标可以有所不同。
3.确立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既包括客观的测试形式,也应该包括主观的观察和访谈。
不同的评价方式可以综合使用,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评价结果。
三、评价内容和标准1.知识水平:学生在各个学科中的知识掌握程度是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评价标准可以根据学科知识的难度和层次确定,可以包括知识的掌握程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2.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评价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评价标准可以包括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灵活运用、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等。
3.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评价标准可以包括学生的分析思维、推理能力、创造能力等。
4.情感态度:评价标准应该包括学生的品德素质和道德情感的培养。
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学生的诚实守信、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等。
四、评价过程和方法1.定期评价:学校可以根据学期、学年制定评价时间表,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形式可以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学业水平测试等。
2.常规评价:学校可以每周、每月或每个学科的每个单元进行常规评价。
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小测验、作业、口头报告等。
3.综合评价:学校可以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
五、评价结果和应用1.向学生和家长反馈:评价结果应该及时向学生和家长反馈,告知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进步,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业水平。
学校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教案
学校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教案一、引言1. 课程背景介绍学校地方课程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以及学校课程的定义、目标和意义。
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校地方课程的概念和内容,认识到学校课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学校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学校地方课程介绍1. 学校地方课程的定义和特点解释学校地方课程的概念,介绍其独特性和与国家标准课程的区别。
2. 学校地方课程的内容和目标详细介绍学校地方课程的主要内容,阐述其培养目标和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三、学校课程的重要性1. 学校课程的定义和目标解释学校课程的概念,阐述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和目标。
2. 学校课程的分类和内容介绍学校课程的分类,详细讲解各类课程的内容和重要性。
四、学校课程的实施与评价1. 学校课程的实施策略探讨学校课程的实施方法,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等。
2. 学校课程的评价体系介绍学校课程的评价标准和指标,讲解评价方法和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五、学校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整合1. 整合的意义和目标解释整合的概念,阐述整合学校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重要性和发展目标。
2. 整合的策略和方法探讨整合的实施策略,包括课程设计、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等。
六、学校地方课程的案例分析1. 案例介绍介绍一个具体学校地方课程的案例,包括课程背景、实施过程和成果。
2. 案例分析分析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总结学校地方课程的关键要素和实施策略。
七、学校课程的创新与发展1. 创新的意义和目标解释学校课程创新的概念,阐述其对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和目标。
2. 创新的策略和方法探讨学校课程创新的实施策略,包括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创新等。
八、学校课程的资源整合与利用1. 资源整合的意义和目标解释资源整合的概念,阐述其对学校课程的重要性目标和作用。
2. 资源整合的策略和方法探讨学校课程资源整合的实施策略,包括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和数字化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九、学校课程的评估与改进1. 评估的意义和目标解释学校课程评估的概念,阐述其对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和目标。
地方课程评价方案
地方课程评价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地方课程在教育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地方课程评价成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地方课程发展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地方课程评价方案,旨在帮助地方教育部门评估、改进和提高地方课程的质量。
二、目标和意义地方课程评价方案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科学、全面和可操作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地方课程的质量持续改进。
这样的评价方案可以帮助教育部门和学校了解地方课程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从而提高地方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三、评价指标体系1. 教学目标与内容:评价学校所使用的地方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内容是否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
2. 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教师在地方课程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有效,并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教学资源与支持:评价学校提供给教师的地方课程教学资源和支持是否充足,并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4. 教学评价与反馈:评价学校对地方课程的教学评价是否准确、客观,以及能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
5. 学生评价与参与:评价学生对地方课程的参与程度和评价反馈,以及学生参与地方课程的意愿和积极性。
四、评价方法和工具1. 调查问卷:通过给学生、教师和家长发放调查问卷,以了解他们对地方课程的看法和意见。
2. 实地观察:通过实地观察地方课程的教学现场,了解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行为和学习状态。
3. 文化课成绩评价:结合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评价地方课程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4. 学生作品和项目评价:评价学生在地方课程中的作品和项目成果,如学生的创新作品、实践项目等。
五、评价结果分析与应用通过对收集到的评价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整理,可以得出对地方课程的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可供教育部门和学校参考,依据评价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和教育政策,进一步提高地方课程的质量。
六、改进措施根据评价结果,教育部门和学校应积极采取改进措施,以不断提高地方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评价标准
能力
20℅
积极参与资料搜集,善于整理资料
能够从资料中提取有用信息
能够利用资料完成作业
作业完成
20℅
主题明确,制作精美
按时完成,及时上交
总评
学生成绩等级评定按照“上课出勤率+课堂表现+资料搜集能力+作业完成质量”四方面综合总评,85-100分为A,70—84为B,低于60分为C。
见桥完小地方课程评价标准
三、地方课程评价内容
评价项目
评价要求
评价等级
个人自评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上课出勤率
出勤率达到100℅
出勤率达到90℅-80℅
出勤率达到70℅-60℅
出勤率低于60℅
课堂表现
40℅
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不开小差
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强,声音响亮
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资料搜集能力2源自℅湖滨镇见桥完小二〇一一年八月
积极参与资料搜集,善于整理资料
能够从资料中提取有用信息
能够利用资料完成作业
作业完成
20℅
主题明确,制作精美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效课堂教学探究(2011-11-27 21:16:54)转载▼标签:杂谈分类:有效教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分别为二级课程和三级课程,其内容有学科交叉现象。
山东省地方课程共三科,分别为《传统文化》《环境教育》《安全教育》,校本课程也称学校课程,内容丰富多样。
但是,汇总来说,都是一段材料学习。
如何设计教学法,让学生学会,会学,就需要教师“深挖教材,精心设计,有效施教,拓展延伸”,进而完成两级课程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开手脚,开放思想,敢于创新。
一、全面了解地方和校本课程标准(目标、实施、评价)。
1.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领域,是基于学生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它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以学习探索领域为课程分类形式,以课程模块为课程呈现形式。
2.“改革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教学工作”。
学校要把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
要妥善处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系,重在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重在发展学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重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3. “努力开发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资源”。
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基于学生成长的需要所生成的课程,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加强与工厂、农村、企业以及社会实践基地、革命历史纪念地等单位的联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通过专题报告、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使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实施更加生动,更有活力。
4.学校对学生研修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情况的评价,要更多地采用作业或成果(作品)评价、过程评价等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个体差异和自我反思。
学校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教案
学校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热爱我们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了解我国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提高对学校课程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学校所在地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特征,知道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访问、讨论等方式,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1. 第四章:我们的学校介绍学校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校园文化等。
分析学校的特色和优势,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
2. 第五章:我们的家乡介绍家乡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名人故事等。
分析家乡的发展优势和面临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校和地方的相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学校和地方的真实案例为素材,进行讲解和讨论。
3. 采用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开展调查、访问等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调查、访问、讨论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成果性评价:评价学生对学校和地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高自我认知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学校地方课程指南》2. 辅助材料:学校简介、地方宣传资料、案例故事、调查问卷等3. 现代化教学手段:投影仪、计算机、网络等七、教学安排1. 第四章:我们的学校(2课时)2. 第五章:我们的家乡(3课时)3. 第六章:学校与地方互动(2课时)4. 第七章:社会实践(3课时)八、教学步骤1. 第四章:我们的学校课时1:介绍学校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校园文化等,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的特色和优势。
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
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指出,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需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鼓励地方和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自主开发和实施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根据国家规定和我省实际,制定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
一、课程目标1.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改革的原则要求,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相互配合,形成目标一致、体系严密、内容开放的课程体系。
2.从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出发,依据山东发展对青少年的需要和山东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的特点和优势确定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基本内容,使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设置与山东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为山东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3.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青少年特殊的生活体验,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和探索领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索、想像和表达的空间。
增进学生对各自生活背景下的生命、文化、社会、自然、科技的理解和尊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和艺术素养,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
二、课程结构4.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领域,是基于学生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它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
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
课程结构以学习领域为课程分类形式,以课程模块为课程呈现形式。
5.地方课程的设置主要在以下四个领域:民族文化领域。
通过诵读和研习代表民族文化精萃的诗词、散文、政论等,了解和研究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等,汲取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祖国伟业的责任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评价标准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评价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
要合理进行课程评价,就必须首先对课程的本质和标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一、课程评价标准对于课程评价有很强的指向性,确定课程评价标准,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具体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学生与社会都是价值主体,作为评价主体的课程评价者如何综合考虑学生与社会的需要。
课程评价标准如何既体现学生主体的共同需要又体现学生的个性要求。
学生参与地方与校本课程学习程度的大小,是否有一定的兴趣。
当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不一致时,价值主体的需要只有通过评价主体的意识和理解才能起作用,因此,评价者对价值主体需要的认识、理解,是评价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即使当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趋于一致时,主体的真实需要与主体的愿望之间仍会有差距,因而应尽量使愿望与需要保持一致,从而形成主观价值标准与客观价值标准的一致性。
二、地方与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地方与校本课程开设过程中,注意三种评价标准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评价与鼓励评价相结合。
(一)学习过程评价:
在课程开设过程中,以鼓励性评价、学习习惯形成性评价等定性评价为主,评价标准注重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
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意识,评价学生参与信息收集、汇总与交流的能力,评价学生答应问题的能力等等。
(二)学习结果评价:
、能力考核
学生自主设计小论文。
要求学生从自己生活和社会生产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确定一个研究专题。
老师对小论文做出评价,对优秀论文的科学性、地理性、前瞻性、创新性观点要充分肯定。
、知识考核
学期终结,可以本学期地方与校本课程专题为背景资料,依据学生的出勤情况、材料准备、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对学生学习做出定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