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科学应对精神疾病20130501

合集下载

精神疾病的识别与治疗科普知识

精神疾病的识别与治疗科普知识

精神疾病的识别与治疗科普知识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与普通人不一样,他们有着常人所不能理解的想法,他们会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行动,他们被称为精神病人。

据统计,全世界每4个人中就有1个患有精神疾病。

在我国,每1000人中就有1位精神病患者。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3亿人患精神疾病。

而在我国,每年新增的精神疾病患者高达1000万左右,占所有精神病人的80%以上。

其中一半以上的人都在农村。

因此,对精神病人的识别和治疗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精神病是一种具有多种临床表现的心理疾病。

精神疾病是指能够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产生影响的一种疾病。

抑郁症,焦虑,强迫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是最普遍的精神障碍。

这些症状不仅会给病人的生命带来极大的危害,还会引起病人的自杀等心理疾病。

因此,确定并处理心理问题是很关键的。

1.精神疾病的识别方法1.1了解症状精神疾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不过有许多共同之处。

可以通过观察朋友,家人,同事的行为,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等等,来了解他们的疾病。

通常,精神障碍的症状会在情绪上,个人行为上,焦虑,集中力上。

情绪上的表现有情绪低落,孤独,自责,情绪不稳定等。

在个人行为上,可能会出现工作、学习以及社交方面的一些行为改变,比如对工作或学习感到厌倦,不愿意与人沟通等。

焦虑与注意力的症状可以是肉体上的不安,思想混乱,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1.2寻求专业帮助当这些迹象发生时,无论是你还是别人,都应当向专家咨询,看看有没有心理问题。

对心理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是对其进行早期介入,使其有较大可能战胜精神障碍,重返正常人的生活。

专家或者心理学者可以通过检测和评价,找出导致这些疾病的神经生理或者其它原因,从而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法。

2.精神疾病的识别与治疗2.1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常见于青壮年男性。

起病大多缓慢,早期可表现为不食、不眠、烦躁不安或情感淡漠,也可出现焦虑、抑郁和行为障碍等。

精神疾病防治知识

精神疾病防治知识

精神疾病防治知识
精神疾病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和幸福感。

以下是一些关于精神疾病的防治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了解精神疾病的常见症状
- 焦虑:包括紧张、担忧、恐惧等情绪的持续存在。

- 抑郁: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动力下降等。

- 精神分裂症:幻觉、妄想、语言和思维紊乱等。

- 双相障碍:情绪波动剧烈,包括抑郁和极度兴奋。

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当的运动。

- 与他人保持社交联系:与家人、朋友和社区建立密切联系,分享快乐和烦恼。

- 学会应对压力:研究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以减轻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

寻求专业帮助
- 精神健康专业人士:寻找合适的医生或心理咨询师,接受专
业的帮助和治疗。

- 社会支持机构:了解当地的社会支持和康复机构,获取必要
的支持和资源。

- 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亲人和朋友分享自己的困扰和需求,
互相支持和理解。

避免对精神疾病有误解和偏见
- 提高认知水平:了解精神疾病是一种病理状况,与个人的意
志无关。

- 理解患者的困扰:学会换位思考,尊重患者的感受和需求。

- 避免歧视和排斥:以平等、友善和支持的态度对待患者,帮
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希望以上的精神疾病防治知识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让我们共同关注和关心精神健康问题,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贡
献一份力量。

精神疾病的社会认知和心理教育

精神疾病的社会认知和心理教育

精神疾病的社会认知和心理教育精神疾病是一类涉及个体心理和行为功能障碍的疾病,其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患者本人,还波及到整个社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的提高,精神疾病的社会认知和心理教育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社会认知和心理教育两个方面探讨精神疾病的问题。

一、社会认知:1. 精神疾病的普及教育: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的高速流动,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和了解逐渐增多。

各级媒体可以通过宣传、报道和访谈等方式,普及有关精神疾病的知识,增强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减少对其的偏见和歧视。

2. 专家学者的参与:精神疾病的治疗和研究需要专业人才的参与。

政府可以通过资助相关研究和人才培养项目,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加入到精神疾病的研究与教育中来,提升社会对精神疾病的认知水平。

3.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是提供给社区居民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

通过建立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和咨询,让患者和家属能够及时得到支持和关怀,减轻他们的精神压力,提高他们对精神疾病的认知。

二、心理教育:1. 高校心理教育:在高校中开展心理教育工作非常重要。

可以开设心理学相关的课程,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对精神疾病的认知。

同时,建立校园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2. 微博、微信等平台的心理教育宣传:借助社交媒体的力量,可以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推送心理教育的内容和信息,引导公众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对精神疾病的认知,促进人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度。

3. 心理健康宣传活动:举办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可以通过讲座、演讲、展览等方式向大众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对精神疾病的认知,让更多的人了解精神疾病的症状、治疗方法和康复途径。

总结:通过社会认知和心理教育的双管齐下,可以促进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和早期治疗,减少疾病造成的负面影响。

同时,增强社会对精神疾病的认知,消除对患者的歧视和偏见,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环境和社会支持。

精神病防治知识

精神病防治知识

精神病防治知识精神病是指神经系统功能异常而导致思维、情感和行为方面的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社交功能。

在现代社会,精神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预防和治疗精神疾病,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精神病预防和治疗的方法。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精神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了解,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进行心理调节,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调节、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应该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

二、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精神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熬夜、饮酒、吸烟等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合理安排饮食,适度运动,远离烟酒等有害物质。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维护身心健康,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

三、积极参与社交活动社交活动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

人是社会的动物,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能够满足人的社交需求,增强心理健康。

与他人的交往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增加积极情绪,帮助人们远离孤独和抑郁。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家人、朋友、同事等进行交流和互动,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增强社交能力,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

四、及早识别和治疗精神病症状早期干预和治疗是预防精神病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旦出现精神病症状,应及早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诊断和治疗。

精神疾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焦虑、抑郁、幻觉、妄想等。

一旦出现这些症状,我们应该及时对其进行识别,并尽早治疗,以避免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五、合理用药,遵医嘱对于已经确诊的精神病患者,及时、合理地用药是治疗的重要方面。

精神病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按照医嘱进行治疗。

同时,我们也要提醒患者家属和朋友,不要滥用药物,不要盲目相信一些传言和偏方,遵照医生的指示使用药物。

精神疾病知识

精神疾病知识

精神疾病知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精神疾病这档子事儿。

你说精神疾病,是不是听着就觉得怪吓人的?其实啊,它没那么神秘,也没那么可怕,就像咱平时会感冒发烧一样常见呢!咱就说,谁的生活里还没点压力和烦恼呀?有时候这些压力就像小怪兽,不停地攻击我们的精神世界。

比如说焦虑,那感觉就好像心里有一群小蚂蚁在爬来爬去,让你坐立不安。

抑郁呢,就像被一团乌云笼罩着,怎么都走不出来,干啥都没劲儿。

还有那强迫症,总觉得有些事儿不做个几遍心里就不踏实。

这精神疾病啊,有时候就跟那调皮的小孩子似的,时不时就来捣乱一下。

可咱不能怕呀!咱得想法子对付它。

就像你对付一个调皮孩子,得有耐心,得了解它为啥调皮。

你想想,要是咱身体生病了,会怎么做?当然是去看医生呀!那精神生病了也一样嘛!别觉得不好意思,也别觉得丢人。

这有啥呀,谁还没个不舒服的时候呢!而且,咱身边的人也得多多关心呀!别觉得人家就是矫情,说不定人家正被那小怪兽折磨着呢!给个拥抱,说句暖心的话,那可比啥都强。

咱还得学会给自己解压。

工作累了,就出去走走,看看蓝天白云,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心情郁闷了,找朋友聊聊天,吐吐槽,把心里的不愉快都倒出来。

或者干脆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唱唱歌呀,跳跳舞呀,把烦恼都忘掉。

咱可不能小瞧了精神疾病,它要是严重起来,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但咱也别被它吓住了,咱要勇敢地面对它,和它斗一斗。

就像那句话说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咱不能让这精神疾病挡住咱追求美好生活的路呀!咱要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让那些小怪兽都离咱远远的!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咱可不能被它给打败了,咱得坚强起来,和它抗争到底!让咱的精神世界也充满阳光和温暖!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正确对待精神疾病患者

正确对待精神疾病患者

正确对待精神疾病周娟很多人都知道精神病与遗传有关。

其实遗传并不是最可怕的。

精神疾病犹如大树一样,仅有树根、种子,没有一定的水分、空气、土壤、肥料,是长不起来的!遗憾的是,教育的失误,传统对精神病的认识——包括大多数医生——都将精神病人视为另类,从而给精神病人打下了“疯子”的烙印。

一般,这种烙印都会印记他(她)的一生。

社会对精神病人的歧视,如家庭成员对精神病人的过度呵护或野蛮管束,都是促使精神病发生、复发的水、空气、土壤、肥料。

其实,我们仔细观察一般的精神病人的言行,将他们与醉酒相比,区别是不大的。

他们无非“醉”得深一些、久一些。

醉酒后打人、骂人,只要酒醒了,社会、学校、家庭都将他们作为正常人来对待,因此,他们马上就能以正常人的心态投入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而精神病人就不一样了。

一旦患过此病的人,社会、学校、家庭及他们自己大都心照不宣地耿耿于怀那“疯子”的烙印;学校、社会、家庭,明里暗里对“疯子”的特殊待遇一次又一次加深着那可怕的迹印,以至影响他们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学习、工作,甚至终身都走不出那“疯子”的阴影。

因此,社会及家庭对精神病人的正确对待和怎样让精神病人面对现实,成了避免此病复发的关键。

这里,我们主要从家庭与精神病人及精神病的治疗方面谈谈精神病。

首先,精神障碍患者在急性期应及时得到正规、专业的治疗。

有人(包括部分非精神科的医生)认为,心细的人可以及时发现精神病人的病情发作并帮助解除其痛苦,并且认为家属不应该轻易把病人弄去精神病医院就诊,而是寻找有爱心、耐心的人为其疏导,甚至请巫师作法就可以缓解患者的病情。

以为这样就可以避免给患者打上“疯子”的烙印。

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

精神疾病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而且绝大部分精神障碍的急性期是很难通过单纯的心理疏导来改善病情的,即使是专业的心理治疗师也很难做到,延误治疗只会使得最佳治疗窗口期的延误。

错误的治疗甚至可能强化患者的精神症状,如某女生被送中医科就诊,后来中医说该女生的精神病是“热入血室,与月经有关”。

精神疾病的常见误解与社会偏见你要了解

精神疾病的常见误解与社会偏见你要了解
痛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消除对精神疾病的污名化
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 鼓励患者寻求帮助和支持 倡导平等对待精神疾病患者,消除歧视和偏见
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支持给精神疾病患者
提供平等的就 业机会:消除 就业歧视,为 精神疾病患者 提供公平的就 业机会。
0 1
增加对精神疾病 的认识和理解
鼓励患者和家属 分享自己的故事
和经历
加强社区教育和 宣传,提高公众 对精神疾病的认

倡导平等对待精 神疾病患者,反
对歧视和偏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THANK YOU
汇报人:
精神疾病患者被误解
精神疾病患者被 视为“疯子”或
“精神病人”
精神疾病患者被 误解为具有暴力
倾向
精神疾病患者被 误解为无法治愈
精神疾病患者被 误解为不需要治
疗或帮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精神疾病患者被忽视
精神疾病患者往往被贴上“疯 子”、“精神病”等标签,受 到歧视和排斥
社会对精神疾病的认知不足, 导致患者被忽视
精神疾病患者具有攻击性
误解来源:媒体对精神疾病患者的负面报道 事实: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并不具有攻击性 影响:导致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和排斥 应对措施:加强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消除误解和偏见
02
社会对精神疾病的偏见
精神疾病患者被歧视
社会对精神疾病的误解 和偏见导致患者被歧视
精神疾病患者在就业、 教育、医疗等方面受到
精神疾病需要接 受专业的治疗, 包括药物治疗和

精神疾病的认知与干预

精神疾病的认知与干预
缺乏亲密关系、家庭不和或社交 孤立等因素可能导致精神疾病的 易感性增加。例如,孤独感和社
交焦虑症在人际交往中常见。
生活压力
长期或重大的生活压力,如失业 、亲人过世或经济困难等,可能 导致精神疾病的易感性增加。例 如,抑郁症和焦虑症在面临压力
的人群中较为常见。
遗传因素
基因突变
一些精神疾病的发生与基因突变有关。例如,精神分裂症 和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的遗传研究中发现了多个基因 的突变。
染色体异常
一些精神疾病与染色体异常有关。例如,唐氏综合征等染 色体异常可能导致智力障碍和其他精神疾病的症状。
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
基因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也可能影响精神疾病的发生。 例如,遗传因素可能增加个体对环境压力的敏感性,从而 在特定环境下增加精神疾病的易感性。
03
精神疾病的预防与早期干预
提高公众认知
影响生活质量
精神疾病可能导致个体在社交 、工作、学习等方面出现困难
,降低生活质量。
增加自杀风险
精神疾病患者自杀的风险较高 ,需要得到及时关注和治疗。
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精神疾病可能引发躯体疾病, 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家庭和社会负担
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可 能面临较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02
精神疾病的成因分析
01
02
03
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社区活动、学 校讲座等方式,普及精神 疾病知识,减少社会对精 神疾病的歧视和误解。
消除偏见
倡导平等、包容的社会氛 围,鼓励人们关注精神健 康,为患者提供支持和理 解。
自我意识
提高个人对精神健康的关 注,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 理状态,及时寻求帮助。
定期心理健康检查

精神疾病的正确对待

精神疾病的正确对待

精神疾病的正确对待精神疾病是指人的心理状态或行为模式出现异常,影响了正常生活和社交能力的一类疾病。

然而,由于对精神疾病的误解和偏见,很多人在面对患有精神疾病的个体时常常表现出不理解和歧视。

本文将探讨精神疾病的正确对待,以期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患者的认知和理解。

I. 理解精神疾病的本质精神疾病是与身体疾病一样,属于医学范畴的疾病,但其病因和症状与身体疾病有所不同。

精神疾病的本质在于神经系统的异常功能导致了个体的心理行为出现异常。

要正确对待精神疾病,首先需要了解和接受这一事实,摒弃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和歧视。

II. 在言语行为上保持尊重和理解与患有其他疾病的个体一样,精神疾病患者也是需要尊重和理解的。

在与精神疾病患者交流时,我们应尽量保持温和的语气和亲切的态度,避免以嘲笑或贬低的言辞来对待他们。

III. 提供专业的医疗支持精神疾病需要得到专业的医疗支持和治疗。

对于患有精神疾病的个体,我们可以推荐他们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并引导他们到合适的诊所或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许多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和康复。

IV. 提供适当的社会支持精神疾病患者往往在社会中面临着失去工作、被孤立和遭受歧视等问题。

为了正确对待精神疾病,我们应该为患者提供适当的社会支持。

这包括提供就业机会、教育资源,以及鼓励社会大众与患者进行正常的互动,减少对他们的偏见和歧视。

V. 加强教育和宣传为了改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看法,我们需要加强教育和宣传工作。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公众传递正确的精神疾病知识,帮助他们了解精神疾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同时,还应呼吁社会各界给予精神疾病患者更多的关怀和支持,共同营造尊重和理解的社会环境。

VI. 增加政府投入和法律保护针对精神疾病问题,政府应加大对精神卫生领域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医疗资源和设施。

同时,还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精神疾病患者的权益,打击对他们的歧视和欺凌行为。

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精神疾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它不仅会给患者本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也会对其家庭和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然而,如果能够早期识别并进行有效的干预,许多精神疾病的不良后果是可以减轻甚至避免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

常见的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那么,如何早期识别精神疾病呢?这需要我们关注一些常见的症状和表现。

情绪方面,比如长时间的情绪低落、焦虑不安、无故的烦躁易怒等。

行为上,突然出现的行为异常,如孤僻退缩、不愿与人交往、过度的洁癖或邋遢、睡眠和饮食规律的改变等。

认知方面,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思维迟缓或混乱等都可能是精神疾病的早期信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要留意身边人的言语表达。

如果一个人经常表达出无助、无望、无价值感,或者出现一些奇怪的、不合逻辑的想法和言论,这也可能是精神出现问题的迹象。

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于早期识别精神疾病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一个人在经历重大的生活事件,如失业、失恋、亲人离世等之后,如果出现了上述的一些症状,且持续时间较长,就需要引起重视。

早期识别精神疾病不仅需要我们有敏锐的观察力,还需要我们对精神健康有正确的认识,摒弃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和误解。

很多人认为精神疾病是“想太多”“太脆弱”导致的,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精神疾病就像身体疾病一样,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需要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一旦发现可能存在精神疾病的迹象,早期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

早期干预的方法多种多样。

心理治疗是常见的一种方式,比如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关系疗法等,可以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也是重要的干预手段之一。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如何应对精神健康危机演讲稿

如何应对精神健康危机演讲稿

如何应对精神健康危机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关乎每个人的话题——精神健康危机。

在现代
社会,精神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如何应对精神健康危机,更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重要议题。

首先,我们需要正确认识精神健康危机。

精神健康危机并不仅仅是指严重的精
神疾病,它还包括了焦虑、抑郁、压力过大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干预和治疗,就有可能演变成更为严重的精神疾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困扰。

其次,我们需要学会关爱和倾听。

对于身边有精神健康问题的人,我们应该给
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排解压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面对精神健康危机时,尤其需要我们的耐心和理解,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怀,从而更有勇气面对困难,走出困境。

最后,我们需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心态对于维护
精神健康至关重要。

适当的运动、均衡的饮食、良好的睡眠,都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此外,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在面对精神健康危机时,我们不应该回避,而应该勇敢面对,及时寻求帮助。

只有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才能让精神健康问题得到更好的关注和解决,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身心健康的幸福生活。

最后,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精神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的
社会更加温暖、美好!
谢谢大家!。

科学应对精神疾病-科普

科学应对精神疾病-科普
• 精神疾病的症状 感知与思维
了解精神疾病
• 精神疾病的症状 情感与行为
了解精神疾病
• 精神疾病的症状 注意与记忆
了解精神疾病
• 症状对病人的影响
症状的影响
认知模式

• 症状对病人的影响 认知功能改变(异常认知与认知缺 陷) 反应方式的改变(情感与行为)
知己知彼,科学应对
知己知彼,科学应对(后 期篇)
二、维持期三宝 药物、随诊、心理与康复支持
知己知彼,科学应对(后 期篇)
维持期服药 由于发展水平受限,很多疾病的 治疗并不是“去根”的治疗,所 以维持期服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须监督坚持服药、规律服药和不 自行减药。
知己知彼,科学应对(后 期篇)
维持期门诊随诊: • 跟进治疗 • 及时处理药物副反应 • 定期复查监测机体状况 • 早期干预病情反复
知己知彼,科学应对(中 期篇)
• 二、中期之住院须知 哪些病人须考虑住院治疗? • 患者病情较重,在外管理困难; • 病情发展迅速,病因不明; • 病人完全不配合治疗或门诊疗效 不佳; • 有可能影响其自身或他人生命安 全; ... …
知己知彼,科学应对(中 期篇)
住院的目的: • 控制急性期症状 • 制订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案(生活 习惯与治疗需要的冲突) • 帮助病人认识及应对疾病
知己知彼,科学应对(初 期篇)
“不用治”,有些疾病确实不用 治,但只有一小部份,且即使是 这种病急性期作必要咨询也有利 无害。 “看中医就好”,对精神疾病中 医有辅助治疗作用,但单用效果 欠佳。
知己知彼,科学应对(中 期篇)
• 一、中期之门诊就诊 就诊意见要坚持 就诊流程要清晰 治疗务必遵医嘱 回家服药须定时 药物反应先了解 及时处理莫耽误

正视精神疾病

正视精神疾病

正视精神疾病,及时接受心理帮助和治疗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劳动力的重新组合,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原有社会支持网络被削弱,导致了各种心理应激因素急剧增加。

特别是抑郁症,它不仅给患者自身带来痛苦,更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多不稳定性,因此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

今天是第2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为“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精神疾病,理解、关爱抑郁症患者。

自我院脑病科门诊开展伊始,就诊人群趋于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患者逐年增长,城镇人口发病率大于农村。

青少年和老年人为抑郁症易发区前阵子,门诊患者女,今年13岁,从小自卑,自我评价低,不敢和别人说话。

两年前开始抑郁,服药后抑郁好转,但还是恐惧社交。

遇到困难、做错事会自责难过。

觉得记忆力很差,常发呆,反应慢,学习很吃力,让家长很烦恼。

情绪低落、兴趣缺乏、自我评价低、自责自罪、失眠等等都是抑郁症的表现。

当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心情是会有起伏,这是正常的。

但如果情绪一直低落,并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即需考虑接受专业医生的帮助。

抑郁症的发病原因有很多。

从目前我们接诊的情况来看,抑郁症在各个年龄段都有;从性别来说,女性由于经历生理期、怀孕、生育、月经等更易患抑郁症;从年龄结构来说,青少年和老年人为易发群体。

因为青少年处于青春期,身心发育、逆反心理、性别意识、同伴交往等往往导致情绪波动及品行问题。

老年人退休后,生活发生巨大改变,加上缺乏业余爱好,生活单调,子女不在身边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精神疾病宜早治而不应忌医时下,很多民众对精神疾病还难以启齿,怕受到歧视,更不必说就医了。

实际上,在国外精神疾病接受心理辅导治疗及专业医生治疗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

近几年,在我国的许多城市陆续出现了很多心理咨询工作室,人们开始坦然接受心理帮助。

其实一些精神疾病和我们日常所见的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一样,属于慢性病,需患者坚持治疗才能得到康复。

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精神疾病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且不容忽视的问题。

许多人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扰,而早期的识别和干预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

常见的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那么,如何早期识别精神疾病呢?这需要我们关注一些常见的信号和表现。

情绪方面,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过度的悲伤、焦虑、恐惧、易怒或者情绪波动极大的状态,就可能是精神疾病的早期迹象。

比如,原本性格开朗的人突然变得沉默寡言、郁郁寡欢,或者平时温和的人变得极易暴躁。

行为上的改变也是一个重要的线索。

比如,睡眠模式发生显著变化,要么过度嗜睡,要么严重失眠;饮食习惯突然改变,要么暴饮暴食,要么毫无食欲;个人卫生习惯变差,不再注重外表整洁;社交活动减少,对原本感兴趣的事物失去兴趣,变得孤僻、退缩。

认知方面,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决策能力变差、思维变得迟缓或者混乱等,都可能提示存在精神问题。

此外,身体症状也不能忽视。

有些人在精神疾病早期可能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背痛、肠胃不适等躯体症状,但经过医学检查却找不到明确的病因。

当我们发现这些迹象时,应该如何进行干预呢?首先,要给予患者足够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接纳,减少病耻感。

家庭和社会环境的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是关键。

可以咨询心理医生、精神科医生等专业人士,他们会通过详细的评估和诊断,确定是否存在精神疾病以及具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在治疗方面,通常会采用综合的方法。

药物治疗可以帮助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缓解症状。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人际治疗等,可以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提高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的能力。

精神疾病的识别与防治

精神疾病的识别与防治
精神疾病的识别与防治
(优选)精神疾病的识别与防 治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 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 充分了解自己。 ❖ 生活目标和理想切合实际。 ❖ 能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 悦纳自己。 ❖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 能适当地宣泄情绪与控制 情绪。
❖ 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 下充分地发挥个性。
❖ 环境意识障碍可有:意识内容与清晰性障碍 (幻想与妄想) 、意识范围缩小(朦胧、神游 症 、睡行症)。
❖ 自我意识障碍有:人格解体、双重人格、人格 破裂、自知力缺失。
常见症状:智能障碍
❖ 智力或智能,是指个体以思维活动来适应新情 境的一种潜力。
焦虑(ansiety) ❖ 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
有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尤其是有抑郁症、躁狂发作。 二、精神疾病的概念和分类
❖ 恐惧(fear) 颅脑外伤:震荡、挫折。
指的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的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况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 (一)器质性精神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病、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病性
抑郁(deprestion) ❖ 障碍)
她每天洗手几十次,拼命地擦洗碰过毛虫的那只手,即使擦掉了皮、搓出了血也不在乎,别人怎样劝说都不行。 注意障碍可表现在注意强度、范围和持久性方面的改变。
易激惹性(irritability) 常见症状:情绪、情感障碍
❖ 错觉(illusion)指人对客观事物的错误知觉。
❖案例:自杀事件的性质
❖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自杀事件: ❖ 人格障碍(依赖人格、幼稚人格等),心理素质差,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 ❖ 有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尤其是有抑郁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精神疾病的防治
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
2. “三早”预防 “三早”早发现(包括与之直接沟通,讨论近期观察 到的改变、查阅相关资料及咨询专业人员等);早 就诊(到专业机构);早治疗。
解放据第九十一中心医院
二、精神疾病的防治
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
(1)如何早起发现精神疾病 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②睡眠障碍; ③情感紊乱; ④敏感多疑; ⑤性格突变; ⑥行为诡异。
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
5.神经病和精神病: 神经病:是指脑瘫或者神经系统某部分损伤所附 带产生的的精神症状,它的发病机制很清楚是属于 生理系统的原因。
解放据第九十一中心医院
一、正确认识精神疾病
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
精神病:是指精神系统并没有损伤,而单纯出现 精神症状。狭义的精神病指的是重型精神疾病,广
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
1.精神病同“感冒”、“肺炎”一样,是一种疾病,
而且,并非是一种少见的疾病。
2.精神疾病主要分为轻型精神疾病与重型精神疾病。
3.常见的重型精神疾病有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偏
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等。
4.常见的轻型精神疾病有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
等。
解放据第九十一中心医院
一、正确认识精神疾病
三级预防
解放据第九十一中心医院
二、精神疾病的防治
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
1.病因学预防
研究和确定人类精 神疾病基因组图谱 基因特征 基因治疗 通过基因技术阻 止精神疾病发生
优生优育
劝阻有遗传倾向的 精神疾病患者生育
营造和谐、愉悦的 社会与工作环境
改善环境
纠正人格和心理 行为特征的偏移
心理行为 矫治
解放据第九十一中心医院
我国人群精神疾病总患病率为15%左右。
解放据第九十一中心医院
一、正确认识精神疾病
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
4.卫生部近日公布:目前神经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 负担中排名首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超过了
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等疾病的
负担。
解放据第九十一中心医院
一、正确认识精神疾病
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
解放据第九十一中心医院
三、精神疾病的康复
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
④头痛、头昏、疲乏无力
、食欲减退、消瘦等。
⑤原有的精神症状重新出
现。
⑥病人原来主动服药治疗
,突然不承认自已有病
拒绝服药治疗。
解放据第九十一中心医院
三、精神疾病的康复
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
5.科学生活
①生活规律 ②主动交流 ③居室安静 ④禁酒慎烟 ⑤精神刺激
医行动。
解放据第九十一中心医院
三、精神疾病的康复
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
3.注重维持 维持期三宝:药物、随诊、心理与康复支持。
解放据第九十一中心医院
三、精神疾病的康复
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
4.警惕复发 ①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易醒、多梦。 ②情绪变化。如病人。情绪不稳定,烦燥不安、易发 脾气、无故担心等。 ③发呆,语言增多或减少、反应迟钝,活动减少、不 爱理事、生活懒散。
解放据第九十一中心医院
二、精神疾病的防治
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
精神疾病 家族遗传史 人格特征与素质 心理、社会、环境 因素 基因组学特征
解放据第九十一中心医院
二、精神疾病的防治
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
单基因遗传疾病:肝癌、鼻咽癌、白血病;在单 基因遗传病中,遗传因素起了决定作用,而环境因
素基本不起作用。多基因遗传疾病:高血压、糖尿
义的精神病包括重型和轻型精神疾病。
解放据第九十一中心医院
一、正确认识精神疾病
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
(二)精神病学发展历史
1.“精神病学”的起源:源于希腊语,psyche即精神
、灵魂,iatria则为治疗之意。 2.古代文明:希腊医学家希波 克 拉 底 ( Hippocrates , 公
元前460-377)被认为是科学
什么是真正的“个性化治疗”? ①针对未知的患者个体特性; ②从基因学角度认识的个性化(根据病人的基因信息 ,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对症治疗用药,修复 病变基因的对因治疗措施)
解放据第九十一中心医院
二、精神疾病的防治
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
规范化治疗
心理治疗(时机) 物理治疗(专业)
规范化 治疗
药物治疗(疗程) 康复治疗(社会)
解放据第九十一中心医院
二、精神疾病的防治
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
(4)住院须知 ①患者病情较重,在外管理困难; ②病情发展迅速,病因不明; ③病人完全不配合治疗或门诊疗效不佳; ④有可能影响其自身或他人生命安全;
解放据第九十一中心医院
二、精神疾病的防治
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
(一)Personalization-个性化(规范化)
病、精神疾病、原发性癫痫。
解放据第九十一中心医院
二、精神疾病的防治
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
多基因遗传病:是遗传信息通过两对以上致病 基因的累积效应所致的遗传病,其遗传效应较 多地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单基因遗传病相比 ,多基因遗传病不是只由遗传因素决定,而是
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
解放据第九十一中心医院
正确认识、科学应对精神疾病
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 高存友
一、正确认识精神疾病
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
(一)什么是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 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 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
,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
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 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 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解放据第九十一中心医院
一、正确认识精神疾病
解放据第九十一中心医院
二、精神疾病的防治
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
(2)初期的误区 ①“不可能有病” ②“鬼上身、中了邪” ③“都是某人某事的错” ④“不用治” ⑤“看中医就好”
解放据第九十一中心医院
二、精神疾病的防治
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
(3)就诊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就诊意见要坚持 ②就诊流程要清晰 ③治疗务必遵医嘱 ④回家服药须定时 ⑤药物反应先了解 ⑥及时处理莫耽误
解放据第九十一中心医院
三、精神疾病的康复
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
2.端正态度
①承认现实:由于世俗偏见,家属往往怕丢面子,怕
影响病人的前途而不予承认这一客观现实。其实这 样既耽误病人诊疗良机,廷误病情,同时也加重家
庭负担。
②正确对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一方面给病人
以情感上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采取积极主动求
解放据第九十一中心医院
三、精神疾病的康复
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
1.常见误区 ①否认患有精神疾病 ②紧张、恐惧、内疚、羞耻感 ③盲目就诊、服药 ④西药副作用大不遵循医嘱
解放据第九十一中心医院
三、精神疾病的康复
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
⑤求治心切,频繁换药换医生 ⑥见好就收 ⑦复诊不及时 ⑧期望值高,神仙一把抓。
二、精神疾病的防治
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
(二)Prevention-预防
当前强调的 精神疾病“早期干预” 和“全病程治疗”理念
,与三级预防的概念同
出一辙。
解放据第九十一中心医院
二、精神疾病的防治
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
病因学 预防
早发现、 早诊断、 早治疗
防止复发和残 疾,促进康复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解放据第九十一中心医院
一、正确认识精神疾病
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
(三)精神疾病社会负担
1.世界卫生组织(WHO)日前统计显示,全世界将近1.2 亿人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 2.2020年心理疾病将成为继心脏病之后人类面临的第 二大常见疾病。 3.CDC(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
(四)精神疾病的病因
遗传因素: 多基因遗传 躯体因素:年龄、性别 和机体功能状态
精神 疾病
其他:精神 创伤
素质及心理因素:反应能 力、承受能力、性格等。
环境因素:生活和工作环 境、社会人际关系等。
解放据第九十一中心医院
二、精神疾病的防治
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
“谈到精神疾病防治,就
要 谈 到 “ TP 医 学 ” 。 “TP医学”带来新的希 望,是在基因组科学发 展的基础上,于21世纪 初(2006年)由巴德年 教授率先在国内提出。
病,往往会被认为是上邀天宠 的一群,可以和常人以外的世 界接触。
解放据第九十一中心医院
一、正确认识精神疾病
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
5.近代:精神病被看成是一种
需要治疗的疾病。法国大革
命后,皮内尔(P.Pinel, 1745—1826)是第一个被任 命当“疯人院”院长的医生 。
解放据第九十一中心医院
一、正确认识精神疾病
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
6.现代:概念的确定(精神
分裂症、躁郁症);精神
分析法的创立;病因学的 探讨;治疗方法的不断扩 展。
解放据第九十一中心医院
一、正确认识精神疾病
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
7.中医精神病学
远古-先秦 秦汉时期 晋唐五代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近现代 扁鹊:六气治病论 《黄帝内经》:科学认识精神疾病 《诸病源侯轮》:疾病分类 《河间六书》、《丹溪心法》:治疗 中西医融合 康复医学的发展与医学模式的转变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 名誉院长。
解放据第九十一中心医院
二、精神疾病的防治
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
预防
个性化
Prediction
Prevention
Personaliz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