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

合集下载

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凸透镜是一种透镜,中央较薄,边缘较厚,呈现凸出形状。

它能够将经过透镜的光线聚焦或分散,从而形成实像或虚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通过研究透镜的物理特性,得出透镜成像的一系列规律和公式。

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归纳总结:1.凸透镜成像原理:当平行光线入射到凸透镜上时,经过折射形成的光线会聚于凸透镜的焦点F处。

这是凸透镜的一个基本成像原理。

2.焦距和成像距离关系:通过光学公式可以确定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

光学公式为:1/f=1/v-1/u,其中f表示焦距,v表示像距,u 表示物距。

3.聚焦性质:凸透镜的焦距决定了成像的性质。

当物距大于2倍的焦距时,形成实像;当物距等于2倍的焦距时,形成无限远处的实像;当物距小于2倍的焦距时,形成虚像。

4.放大率:凸透镜的放大率是指像高与物高之比。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放大率可以表示为v/u,其值为正代表放大,负值代表缩小。

5.倍率公式:倍率公式是凸透镜的一个重要成像关系,表示了物体的放大倍数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倍率公式为β=v/u,其中β表示倍率,v表示像距,u表示物距。

6.实像和虚像:当物体在焦点前,即物距小于焦距时,形成虚像;当物体在焦点后,即物距大于焦距时,形成实像。

7.成像位置变化:物体距离透镜越远,成像位置越接近焦点;物体距离透镜越近,成像位置越远离焦点。

8.成像大小变化: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越远,成像越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越近,成像越大。

9.像位置和物位置关系:对于凸透镜来说,像与物的位置关系是一个互逆关系。

即当物体在焦点前,像在焦点后;当物体在焦点后,像在焦点前。

10.平行光束成像:当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凸透镜上时,光线会聚于焦点;而当平行光束倾斜入射到凸透镜上时,光线会聚成一束斜线。

总结起来,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归纳为焦距与成像距离的关系、虚像与实像的形成、放大率与倍率的计算、物体与像的位置关系等。

理解和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对于准确的成像分析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知识点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2它们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

弄清这些仪器的原理,头脑中有使用这些仪器时的情景,就不难记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

要点诠释: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利用平行光源或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室提供的凸透镜的焦距有5cm、10cm和30cm,我们所选的透镜最好在10cm—20cm之间,太大或太小都不方便)2、操作过程中,应固定好蜡烛、凸透镜,然后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读出物距与像距的大小。

3、当物距小于像距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也找不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应去掉光屏,让眼睛在光屏另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火焰的像的情况。

4、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简要归纳成“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1)“一焦分虚实”: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成实像。

(2)“二焦分大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

(3)“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像逐渐变大。

(4)“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也靠近透镜,像逐渐变小。

知识点二、凸透镜成像光路图1、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距2>>如下图所示:>,像距2f v fu f2、成倒立放大实像时,物距2f u f>如下图所示:v f>>,像距23、成正立放大实像时,物距u f 如下图所示:要点诠释:1、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一):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外。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二):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凸透镜成像规律笔记

凸透镜成像规律笔记

凸透镜成像规律笔记
1. 凸透镜是一种具有两个曲面的透明介质,其中一个曲面是凸曲面。

2. 凸透镜可以将平行光线汇聚到一个点上,该点称为焦点。

3. 凸透镜的焦点分为两种,即物方焦点和像方焦点。

4. 物方焦点(F)是指通过凸透镜的平行光线会汇聚的点。

它位于透镜的物方,即与光源相对的一侧。

5. 像方焦点(F')是指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在背面交叉的点。

它位于透镜的像方,即与光源相同一侧。

6. 凸透镜的焦距(f)是指从透镜到焦点的距离。

焦点到透镜的一侧为正,焦点到透镜的另一侧为负。

7.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1/f = 1/v - 1/u,其中f为焦距,v 为像距,u为物距。

8. 物距(u)是指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像距(v)是指像到透镜的距离。

9. 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物距为正;当物体接近凸透镜时,物距为负。

10.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为有限值时,得到实像;当物距为无限大时,得到无实像。

11. 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是,无论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如何变化,像距都是正的。

12. 凸透镜成像的放大率可以通过v/u来计算,其中v为像距,u为物距。

13. 成像规律也适用于凹透镜,只需将曲率半径的符号进行相应的变化。

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理解透镜在光学成像中的作用,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凸透镜成像特点

凸透镜成像特点

凸透镜成像特点一、作图法(其中为u物距,v为像距,f为焦距)。

>2f
2f f f 2f =2f
2f f f 2f
3. f<u<2f
2f f f 2f =f
2f f f 2f <f
2f f f 2f
二、表格法。

物距u像距v正倒大小实虚
u>2f f<v<2f倒立缩小实
u=2f v=2f倒立等大实
f<u<2f v>2f倒立放大实
u=f不成像
0<u<f v>f正立放大虚
1.当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倒立实像。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虚像,并且虚像
比物体的尺寸大。

2.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得到了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相距等于2倍焦距,得到了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物
距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在2倍焦距之外得到了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成虚像时,像与物的左右不互换、上下不颠倒。

当成实像时,像与物的左右
互换、上下颠倒。

四、总结一句话。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五、公式法(其中为u物距,v为相距,f为焦距。

+=。

凸透镜成像考点梳理(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考点梳理(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考点梳理一、规律总结在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考点之前,我们必须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因为它们才是真正做题的基础。

这些特点我们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①物体到凸透镜距离(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或说2倍焦距以外),能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②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大于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时(或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能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③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小于焦距时(或焦距以内),能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其实我们在实验中还能得出这些结论:④成实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两侧;成虚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同侧⑤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当物距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时,像距在2倍焦距以外。

⑥做实验时,如果用纸挡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的像仍然是完整的,只不过像变暗了些。

另外,从凸透镜成像特点①②③中还可进一步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焦距以内成虚像,焦距以外成实像;2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像,2倍焦距以外成缩小的像;简单地说成:⑦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根据2倍焦距分大小这样一个结论,我们又可以推出:成实像时,当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就会越大,像距就会越大;当物体离凸透镜越远,像就会越小,像距就会越小。

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简单地记成:⑧实像时:物近像退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

(物像运动同方向)千里迢迢物追像,物快像慢有希望;追到二倍焦距处,像在等距把它望;追过二倍焦距处,像却比物跑得忙;追到一倍焦距处,物在焦点像渺茫;追过一倍焦距处,物要看像回头望。

找到凸透镜成像的这八个规律之后,不管出现什么样的题型,我们都能轻松应对。

二、典例示例例1.凸透镜焦距f等于15cm,当把物体放在主光轴上距光心31cm时,所成的像一定是()A.缩小倒立的实像B.放大倒立的虚像C.缩小正立的实像D.放大正立的虚像分析:这是直接套用知识点的题型,焦距15cm,物距31cm,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答案选A。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习目标】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2.知道凸透镜成像倒立、缩小(或放大)实像的条件及应用;3.知道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条件;4.掌握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过程。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要点梳理】要点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见下表:物的位置像的位置像的性质应用举例u>2f2f>v>f物像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相机,眼睛u=2f v=2f 等大、倒立、实像特点:实像大小转折点2f>u>f v>2f 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u=f不成像特点:像的虚实转折点(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

(3)“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像逐渐变大。

(4)“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也靠近透镜,像逐渐变小。

要点二、凸透镜成像光路图1、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距2u f>>如下图>,像距2f v f所示:2、成倒立放大实像时,物距2f u f>如下图v f>>,像距2所示:3、成正立放大虚像时,物距u f<如下图所示:要点诠释:1、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一):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外。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二):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典型例题】类型一、探究凸透镜成像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装有6个发光二极管的有方格的白纸板做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又用这种同样大小有方格的白纸板做光屏,然后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

妙记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口诀

妙记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口诀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口诀“凸透镜成像规律”,由于牵涉到的概念多、成像特点变化多,很不容易记忆。

为此,我们根据实验事实,把“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成了四句简明、易记、实用的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异侧虚同侧。

”“一倍焦距分虚实”是说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不能成像;当物距小于焦距(u<f)时成虚像;物距大于焦距(u>f)时成实像,即焦点是凸透镜成虚像或实像的分界点。

“二倍焦距分大小”是说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f<u<2f)时,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u<f)时,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而物距大于二倍焦距(u>2f)时,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即二倍焦距处是凸透镜成放大像或缩小像的分界处。

“物近像远像变大”,即像距变大像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像就向哪个方向移动。

“实像异侧虚同侧”,即呈实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的异侧,呈虚像时在凸透镜的同侧。

应用上面四句口诀,就可以方便地根据物体或像移动的方向与凸透镜位置,确定物距、像距的大小,从而确定像的大小,解决有关问题了。

例:(1998年山东日照中考题)在物体由远处沿凸透镜的主光轴向焦点移近的过程中,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与实像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大B、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小C、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大D、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小分析:物体由远处沿凸透镜的主轴向焦点移近,所以像将沿物体移动的方向移动,即像离透镜的距离越来越远,也就是说像距越来越大,又因为“像的大小像距定”,那么,像也就逐渐变大。

所以,应选择答案A。

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用简要归纳成下面几句话:一倍焦距分虚实,(即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不能成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虚像;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实像,也就是说,焦点是凸透镜成虚像或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定大小。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笔记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笔记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笔记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二物理的一个重要的课程内容,其最基本的
原理是光线经过凸透镜会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焦现象,从而新像形成。

首先我们要了解凸透镜有两种。

一种是瘦呈实心剑形的椭圆凸透镜;另一种是有折射力的空心球形凸透镜。

当光线经过椭圆凸透镜时,凸透镜内有正折射力,入射线被正折射后出射点开始向远处聚焦,而
空心球形凸透镜则有反折射力,入射线是被反折射,并从近处聚焦后
向远处聚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具体来说有四条:
1.凸透镜两端有入射线和出射线,在凸透镜两个端都有来源和接
受点;
2.凸透镜的准线平行于入射线,同时往前逼近于焦点;
3.凸透镜的光线经过焦点后向远处发散;
4.凸透镜离焦点的距离等于焦距。

通过对这四条凸透镜规律的理解以及通过物理实验的方式,给学
生更加直观的体验,加深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从而更好的
掌握这一课程知识。

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不仅仅是物理学习的重要
组成部分,它还能在日常生活中,如在相机、望远镜、安检仪等机器
中发挥重要作用。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器件,被广泛应用于望远镜、显微镜、相机等光学仪器中。

根据透镜的形状,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中心较厚,两侧逐渐变薄,而凹透镜则相反,两侧较薄,中央较厚。

虽然其形状有所不同,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总结如下:1. 成像距离与物距的关系成像距离(图像距离)指的是物体在透镜的一侧产生的像的位置与透镜的距离。

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离(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发生变化时,成像距离也随之变化。

对于凸透镜而言,当物体距离透镜越远时,成像距离也越远;当物体距离透镜越近时,成像距离也越近。

而对于凹透镜而言,成像距离的变化与物距离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

2. 成像位置与物位置的关系成像位置(像位置)指的是光线经过透镜成像后所形成的图像的位置。

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与透镜的位置关系决定了图像与透镜的位置关系。

对于凸透镜而言,当物体位于透镜的一侧(光线从透镜的凸面射出)时,成像位置将位于透镜的另一侧,成像位置为正;当物体位于透镜的另一侧(光线从透镜的凸面进入)时,成像位置也位于透镜的另一侧,成像位置为负。

对于凹透镜而言,成像位置的变化与物位置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

3. 倍率与物的性质的关系倍率指的是成像图像的放大倍数,即图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之比。

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倍率与物体的性质有关。

对于凸透镜而言,当物体位于焦点附近时,成像图像将放大;当物体远离焦点时,成像图像将缩小。

而对于凹透镜而言,倍率与物体的位置关系与凸透镜相反。

4. 图像的性质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其成像规律都遵循建立在薄透镜的近似条件下。

根据成像规律可知,当物体位于透镜的焦点位置时,成像将无穷远,形成平行光;当物体位于焦点和透镜之间时,成像将位于透镜的另一侧,成像呈放大虚像;当物体位于透镜的另一侧时,成像也位于透镜的另一侧,成像呈缩小实像。

总结起来,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归纳为:成像距离与物距的关系、成像位置与物位置的关系、倍率与物的性质的关系以及图像的性质。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一.成像规律二.记忆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和像的移动方向一样)三.考点归纳:1.凸透镜焦距的测量:用平行光(太阳光或远距离的手电筒)垂直照射凸透镜,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承接到最小最亮的亮点,用刻度尺测量出亮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即是凸透镜的焦距。

由此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2.实验器材的摆放顺序:先将凸透镜、蜡烛、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3.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使它们在同一高度上。

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4.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的原因:(1)烛焰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2)烛焰在一倍焦距处不成像;(3)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5.成像变化情况: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大,物体靠近凸透镜,同时光屏远离凸透镜;(物近像远像变大);6.成实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处,像越大;成虚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处,像也越大。

(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7.蜡烛燃烧后会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位置会上升。

8.实验中选择蜡烛的缺点:蜡烛燃烧会变短,光屏上像的位置会上升;烛焰会晃动,成像不稳定。

改进:选发光二极管,优点:成像更稳定,容易对比大小。

9.发光二极管图案的选择:最好左右不对称,上下不对称。

10.实验后,在凸透镜前加凹透镜后,像和像距都变大,光屏需要远离凸透镜,相当于近视眼的原理。

11.实验后,在凸透镜前加凸透镜后,像和像距都变小,光屏需要靠近凸透镜,相当于远视眼的原理。

12.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果用遮光布遮住透镜的一半,则屏上的像是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13.用该凸透镜做成像实验,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若撤去光屏,则人眼在图示位置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14.完成实验后,给透镜戴上远视眼镜,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取下远视眼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远离透镜。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 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 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 仅供参考, 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 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 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距(υ )像的性质应用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实像大小转折)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u = f 不成像(像的虚实转折点)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口决一: "一焦(点)分虚实, 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 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物远实像小而近, 物近实像大而远,如果物放焦点内, 正立放大虚像现;幻灯放像像好大, 物处一焦二焦间,相机缩你小不点, 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凸透镜, 本领大, 照相、幻灯和放大;二倍焦外倒实小, 二倍焦内倒实大;若是物放焦点内, 像物同侧虚像大;一条规律记在心, 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 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 我们调节调焦环, 并非调焦距, 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 物离镜头越远, 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 2本知识点重点掌握的知识为: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

对于规律我们可以如此记忆“一倍焦距不成像, 内虚外实分界明;二倍焦距物像等, 外小内大实像成, 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倒立虚像正, 照、投、放大对应明常见考法本知识主要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 题目的难度较大;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常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

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总结】一、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探究前的准备(1)弄清两个概念:①物距u: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②像距v: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2)实验所用凸透镜焦距的获得方法:①看说明书;②用平行光聚焦法进行测量获得.2、探究时注意事项:(1)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火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轴上,以使实像完整地呈现在光屏中央,便于观察.(2)先观察随u减小(或增大)凸透镜成像时像总的变化,再分不同阶段(u和f大小关系不同),进行探究每一阶段至少收集两组u和v的数据.3、实验器材:刻度尺、蜡烛、火材、凸透镜、光屏,如图4.3.14、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分析数据来归纳规律(1)成像时,u和f满足什么关系?成虚像时,u和f应满足什么关系?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在何处?(2)成放大的实像时,u和f满足什么关系?成缩小的实像时,u和f满足什么关系?成放大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在何处?(3)成实像时,物距变化如何引起像距和像的大小变化?成虚像时,物距变化如何引起像的大小的变化?5、对所成实像的几个拓展性探究(1)用不透明体将凸透镜遮挡一部分后,会观察到光屏上像的大小、正倒、虚实不变,而亮度减弱,尝试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因加以解释.(2)沿着与凸透镜主光轴垂直的方向用嘴轻吹烛焰,观察光屏上像的晃动情况,以感知实像与物既反又倒,尝试用过光心的那条特殊的光线对此解释.(3)将凸透镜上移(或下移),观察光屏上像的移动情况,尝试用过光心的那条特殊的光线对此解释.(4)在u+v>4f时,固定蜡烛和光屏的位置,沿着凸透镜主光轴的方向移动凸透镜,会观察到光屏上先后出现两个大小不等的像,尝试用光路可逆性的原理进行解释.说明:凸透镜成像的原因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的实像是由于物体射向凸透镜的所有光心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而成的;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的虚像是由于物体射向凸透镜的所有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静态规律:(1)列表归纳: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像、物相对于透镜的位置应用大小正倒虚实u→∞(平心光)不成像,可得到一个焦点u>2f 缩小倒立实像f<v<2f 异侧照相机u=2f 等大倒立实像v=2f 异侧f<u<2f 放大倒立实像v>2f 异侧幻灯机u=f 不成像,可得到一个与透镜等大的光斑u<f 放大正立虚像同侧放大镜(1)图示归纳利用图示有助于我们从变化、整体的角度把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图中1~6为物体所在的六个不同位置,1′~6′表示像的位置、大小、正倒及虚实情况.如图4.3.2从图中可知,判断凸透镜成像的情况时,要抓住一倍焦距、二倍焦距这两个分界点,抓住这两个分界点所分开的三个区域的成像特点.①一倍焦距点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外时,②成实像;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成虚像;当物体在一倍焦距处时,不能成像.③二倍焦距点是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④ 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⑤ 当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放大的. 2、动态规律当物体沿着主光轴移动时,像与物的移动方向是相同的.(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2)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像变小;物距增大,像变大.说明:用作图法探究凸透镜的成像如图4.3.3所示,可用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任意两条作出像. 三、凸透镜所成实像与虚像的比较像的性质 光屏上能否成像 正、倒情况 相对于凸透镜的情况放大、缩小的情况成因实像 能 倒立 像、物位于凸透镜两侧 既有放大、又有缩小 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虚像 不能正立像、物位于凸透镜同侧放大 实际光线方向延长线相交而成说明:实像与虚像的比较①实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小孔成的实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凸透镜成的实像是由折射光线会聚而成的. ②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凸透镜成的虚像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③实像都是倒立的,有放大、缩小和等大的实像,实像既能用眼睛观察到,又能用光屏承接;虚像都是正立的,有放大、缩小和等大的虚像(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凹透镜成缩小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只能用眼睛观察到. 四、投影仪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如图所示,投影仪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当透明胶片放在距凸透镜光心距离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屏幕上会得到物体放大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路,使像投在前方的屏幕上.如图4.3.4.【典例展示】题型一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运用例1: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相等的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等大的像.由此可推断:所成的 (都是实像/都是虚像/一个是实像、一个是虚像),甲透镜的焦距 (小于/等于/大于)乙透镜的焦距.例2:如图所示,在发光的到呢个泡附近放置一凸透镜,在远处的墙壁上出现了灯 丝清晰的像.关于此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像是正立的B .像是放大的C .像是虚像D .像比灯丝亮例3:如图所示,F 为凸透镜的两个交点,A ′B ′为物体AB 的像,则物体AB 在( ) A .图中Ⅰ区域,比A ′B ′大,箭头方向向上 B .图中Ⅱ区域,比A ′B ′大,箭头方向向下 C .图中Ⅲ区域,比A ′B ′大,箭头方向向上 D .图中Ⅳ区域,比A ′B ′小,箭头方向向下例4:两个完全相同的凸透镜L 1、L 2如图所示放置,其中AO1=O1B=BO2,过A 点的一条光线经L1折射后按如图方向到达L2,则关于该光线再经L2折射后的去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过L2的二倍焦距点 B .过L2的焦点 C .平行于L2的主光轴 D .过L2的二倍焦距以外的点例5: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帖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A B. C . D .例6:一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cm 处,在另一侧距凸透镜6cm 处的光 屏上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那么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3cm B.5cm C.7cm D.9cm 题型二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例7:小宇像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在用光屏快速确定像的位置时,应将光屏 (填前后或左右)移动,使光屏上承接的像的边缘从模糊到清晰,反复几次后,即可确定像的位置;(2)如果在实验中将蜡烛和透镜的位置固定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 (回答一种情况即可);(3)如果实验中发现光屏上的像如图乙所示,在不移动光屏和透镜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 (填上或下)移动可使像成在光屏中间;(4)在实验中,当观察到光屏上烛焰的像与烛焰自身大小相等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例8:在“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的两个探究:(1)为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①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 (选填:“大”或“小”). ②实验序号1中所成的像应是 (放大/缩小)的实像.(2)小华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E ”的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乙)所示如果只将“E ”,换成“R ”,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是图(丙)中的 (填数字序号).【误区警示】误点 对凸透镜成像的原因理解不透例: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高度,适当移动透镜、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若用一个不透光的物体挡住半个透镜,则在光屏上( ) A.不能成像 B.能成像,但像是原来的一半 C.屏上仍能成原来的像,但是比原来暗 D.像比原来的小【达标训练】1、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的光斑,就可以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实验序号物距u/cm焦距f/cm像距v/cm1 15 8 152 10 30 31260(2)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 (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 移动.2、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验中看到的一种成像情况.此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其成像的条件是 .3、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25cm.(1)想用光屏看到一个缩小的像,该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 的位置. (2)如果把蜡烛从离凸透镜50cm 的地方移到离凸透镜30cm 的地方,像到凸 透镜的距离 ,像的 大小(变大/变小/不变).4、如图所示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 (放大/等大/缩小)、 (正立/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 。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一.成像规律二.记忆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和像的搬动方向相同)三.考点归纳:1.凸透镜焦距的测量:用平行光(太阳光或远距离的手电筒)垂直照射凸透镜,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承接到最小最亮的亮点,用刻度尺测量出亮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即是凸透镜的焦距。

由此可知,凸透镜对光辉拥有汇聚作用。

2.实验器材的摆放序次:先将凸透镜、蜡烛、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3.点燃蜡烛后,调治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使它们在同一高度上。

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4.无论怎样搬动光屏都找不到像的原因:(1)烛焰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2)烛焰在一倍焦距处不行像;(3)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5.成像变化情况: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大,物体凑近凸透镜,同岁月屏远离凸透镜;(物近像远像变大);6.成实像时,物体越凑近焦点处,像越大;成虚像时,物体越凑近焦点处,像也越大。

(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7.蜡烛燃烧后会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地址会上升。

8.实验中选择蜡烛的缺点:蜡烛燃烧会变短,光屏上像的地址会上升;烛焰会晃动,成像不牢固。

改进:选发光二极管,优点:成像更牢固,简单比较大小。

9.发光二极管图案的选择:最好左右不对称,上下不对称。

10.实验后,在凸透镜前加凹透镜后,像和像距都变大,光屏需要远离凸透镜,相当于近视眼的原理。

11.实验后,在凸透镜前加凸透镜后,像和像距都变小,光屏需要凑近凸透镜,相当于远视眼的原理。

12.实验中在光屏上获取了清楚的像,若是用遮光布遮住透镜的一半,则屏上的像是亮度稍暗的完满的像。

13.用该凸透镜做成像实验,把蜡烛放在凸透镜以下列图,搬动光屏,光屏上出现清楚的像,若撤去光屏,则人眼在图示地址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14.完成实验后,给透镜戴上远视眼镜,调治光屏的地址,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楚的像,取下远视眼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地址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获取清楚的像,光屏应该远离透镜。

(完整版)中学物理凸透镜成像原理及规律

(完整版)中学物理凸透镜成像原理及规律

物理凸透镜成像原理及归率目标认知:学习目标:1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4.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学习重点: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会应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和总结过程。

知识要点梳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规律方法指导:一、要解决凸透镜成像问题,同学们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1 •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2.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跟主光轴平行;3.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方向不变。

现在,我们利用这三条光线完成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图,作法:①画一直线表示主光轴;②把透镜放在主光轴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轴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③物体分别放三个位置(u<f、f<u<2f、u>2f );④画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后经过焦点的光线•;⑤ 通过焦点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以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⑥两条折射光线在透镜另一侧相交于一点;⑦ 过这一点作垂直主光轴的线,这就是物体的像;⑧若两条折射光线在透镜另一侧不相交,反向延长,交于物体与透镜的同侧;⑨过这一点作垂直主光轴的线,用虚线表示其成的像为虚像,如图所示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口诀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口诀二: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外。

口诀三: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凸透镜成像规律图

凸透镜成像规律图

凸透镜成像规律图
凸透镜成像光路图
1、 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距2u f >,像距2f v f >>如下图所示:
2、成倒立放大实像时,物距2f u f >>,像距2v f >如下图所示:
3、成正立放大虚像时,物距u f <如下图所示:
要点诠释: 1、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一):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外。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二):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的位置
像的位置 像的性质 应用举例 u >2f
2f >v >f 物像 异侧 缩小、倒立、实像 照相机,眼睛 u=2f
v=2f 等大、倒立、实像 特点:实像大小转折点 2f >u >f v >2f 放大、倒立、实像 幻灯机,投影仪
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1)“一焦分虚实”: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成实像。

(2)“二焦分大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

(3)“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像逐渐变大。

(4)“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也靠近透镜,像逐渐变小。

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指在光线经过凸透镜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和焦点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图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涉及图像的位置、大小和性质等方面。

以下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完整总结。

1.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分别是凸透镜前面的一个焦点和凸透镜后面的一个焦点。

焦点与透镜的曲率半径有关,曲率半径越小,焦点越靠近透镜。

焦距是从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可以由透镜的曲率半径计算得出。

2.物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物距是指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像距是指像到透镜的距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得出以下关系式:1/f=1/v-1/u,其中f为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这个公式被称为薄透镜公式。

3.图像的位置和性质: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物体位于透镜的远焦点之外时,图像位于透镜的近焦点之内。

图像是倒立的,放大的,位于透镜的同侧。

-当物体位于透镜的近焦点之外、远焦点之内时,图像位于透镜的远焦点之外,图像是倒立的,缩小的,位于透镜的同侧。

-当物体位于透镜的近焦点上时,图像位于无穷远处,图像是倒立的,实际上是一个平面波。

4.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是指图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之间的比值。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得出放大倍数的计算公式:放大倍数=,v/u。

当放大倍数大于1时,图像是放大的;当放大倍数小于1时,图像是缩小的;当放大倍数等于1时,图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5.球差:球差是凸透镜成像中一个重要的光学缺陷,导致像上不同位置至焦轴的距离不同,从而造成图像的模糊或色差。

为了减小球差的影响,可以采用复合透镜或附加光具来进行光学设计。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理论的基础,对于理解和应用光学设备和光学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设计和制造出更加精确、高清晰度的光学器件和仪器。

凸透镜成像规律八种记忆方法

凸透镜成像规律八种记忆方法

凸透镜成像规律八种记忆方法一、作图成像法光学作图,是掌握光学内容的有效途径之一。

因此,凸透镜成像规律完全可以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中 的两条,而找到像点,这种方法适用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可以作为实验后,强化知识的一种补充,也 可以为那些要参加各种物理竞赛的学生,作为知识的一种拓宽。

方法是过物体上的一点,画出三条特殊 光线中的任意两条,然后找到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相交的点,或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物体上 该点的像点。

再根据物体与主光轴的垂直关系,画出像也与主光轴垂直,就可以画出虚实像。

还可以借 此介绍虚实像。

本文列举两种利用作图法探究成像规律,作图在下:两条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光轴光线通过焦点。

(1)u >2f ,f 〈v 〈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u <f ,v >u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这种方法适合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初二学生接受起来可能有些困难,可以在初三第一轮复习时, 帮助学生记忆,减轻复习时的学生的记忆压力。

二、光路可逆法光路可逆性是光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学生对这个知识也是记忆犹新。

具体方法是先根据作图法作 出一种成像规律的图后,提醒学生从光路可逆性来考虑问题,把作出来的图,从反面看一下,又是什么 成像规律?这样所有的成像规律,就可以从光路可逆性来记住规律。

下图中就是利用光路可逆性,完成 两个成像规律!这种方法理解层次较高,学生理解起来也很难,可以作为新课以后的辅助练习。

三、童话故事记忆法一个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冬天,唐僧师徒一行四人,为取真经,他们继续向西方徒步前行。

他们 来到一个山洞中休息吃饭。

山洞前有一个大的冰山,冰山中间厚、边缘薄。

孙悟空到外面弄了一些吃的 回到山洞前,他看到冰山后面的山洞里,也有一只倒立、缩小的孙悟空,他以为是妖精,又来吃唐僧的 肉了,连忙拿出金箍棒,准备降服妖精。

这时,冰山后的孙悟空也拿出小金箍棒。

孙悟空连忙向前冲去, 准备与之决斗。

凸透镜成像五个规律

凸透镜成像五个规律

凸透镜成像五个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五个规律是:
1. 物距-像距关系: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称为物距,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称为像距。

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可以用公式来表示:1/f = 1/v - 1/u,其中f为凸透镜的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根据这个关系,当物距增大时,像距也会增大,当物距减小时,像距也会减小。

2. 物象距离比例关系:根据物距-像距关系,可以推导出物体的高度与像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即h/v = h/u,其中h为物体的高度,v为像高度,u为物体的高度。

这个比例关系告诉我们,物体和像的大小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是成反比的。

3. 放大率的定义:凸透镜成像时,物体的放大率定义为图片高度与物体高度的比值:|v/u| = |h'/h|,其中h'为图片的高度。

放大率告诉我们图片相对于物体的大小变化。

4. 倒立成像:对于凸透镜来说,如果物体是直立的,那么它的像是倒立的。

这个规律说明了为什么我们看到镜子中的图片是倒立的。

5. 实像和虚像:当物距小于凸透镜的焦距时,成像是一个正立的、放大的实像。

当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像是一个倒立的、缩小的虚像。

如果物距等于焦距,成像距离无限远,成像是一个实像。

这些规律告诉我们在不同情况下成像的性质。

5.3凸透镜成像规律

5.3凸透镜成像规律

(5)当光屏距透镜18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放大的实像。则焦距范围为 f <9cm 。
【评估】 1、如果在实验过程中无论怎么移动光 屏都看不到像,可能是什么原因?
2、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如图所示的情景, 如何调节才能成像与光屏的中央?
3、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凸透镜的一半被板遮住, 这时原来成在光屏上的像会怎么变?
同异侧 异侧 异侧 异侧
同侧
【总结】 2、动态规律
【归纳】 平行主光轴移动时
1.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2.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总结】 2、动态规律
【归纳】 垂直主光轴移动时
1.成倒像时,物上升像下降,方向相反。 2.成正像时,物上升像上升,方向相同。
例、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图,
一、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探究】 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猜想 与凸透镜焦距和物体到凸透镜距离有关
(选器材)(巧安装)(移位置)(记数据)(看特点) 方案
结论 1、静态特点
2、动态规律
拓展
1.试用凸透镜的特殊光路解析成像原理 2.列举这些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探究】 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总结】 1、静态特点
【总结】 1、静态特点
物距u
/ cm
像距v
/ cm
大小
像的性质 正倒 虚实
u>2f
u=2f
2f>v>f v=2f
缩小 倒立 实像 等大 倒立 实像
2f>u>f
u=f
v>2f
放大 倒立 实像
不成像
u<f
v>u
放大 正立 虚像
【归纳】 1.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一.成像规律
二.记忆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和像的移动方向一样)
三.考点归纳:
1.凸透镜焦距的测量:用平行光(太阳光或远距离的手电筒)垂直照射凸透镜,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承接到最小最亮的亮点,用刻度尺测量出亮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即是凸透镜的焦距。

由此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2.实验器材的摆放顺序:先将凸透镜、蜡烛、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3.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使它们在同一高度上。

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4.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的原因:
(1)烛焰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
(2)烛焰在一倍焦距处不成像;
(3)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5.成像变化情况: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大,物体靠近凸透镜,同时光屏远离凸透镜;(物近像远像变大);
6.成实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处,像越大;成虚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处,像也越大。

(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7.蜡烛燃烧后会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位置会上升。

8.实验中选择蜡烛的缺点:蜡烛燃烧会变短,光屏上像的位置会上升;烛焰会晃动,成像不稳定。

改进:选发光二极管,优点:成像更稳定,容易对比大小。

9.发光二极管图案的选择:最好左右不对称,上下不对称。

10.实验后,在凸透镜前加凹透镜后,像和像距都变大,光屏需要远离凸透镜,相当于近视眼的原理。

11.实验后,在凸透镜前加凸透镜后,像和像距都变小,光屏需要靠近凸透镜,相当于远视眼的原理。

12.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果用遮光布遮住透镜的一半,则屏上的像是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13.用该凸透镜做成像实验,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若撤去光屏,则人眼在图示位置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14.完成实验后,给透镜戴上远视眼镜,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取下远视眼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远离透镜。

15.把蜡烛放在一倍焦点处,移动光屏,光屏上无像,但是会有大小不变的光斑。

16.把蜡烛放在一倍焦点以内,移动光屏,光屏上无像,但是会出现大小变化的光斑。

17.如图所示,若光屏上有像,像必定是倒立、缩小、实像。

这时候把凸透镜固定,把光屏和蜡烛调换,则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实像。

(口诀:物近像远像变大,光屏上的像都是倒立的实像)
18.固定蜡烛和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凸透镜,发现光屏上都没有像,原因是:蜡烛和光屏之间的距离太小了。

(理论要求:u+v≥4f)
19.如图所示切除凸透镜中间的阴影部分后,一个凸透镜变成两个小半凸透镜。

切除后若保持凸透镜剩余部分位置不变,然后把蜡烛放在P点,则光屏上出现1个像。

20.在实验中,光屏上已得到清晰的像,微风吹动烛焰向自己方向摆动时,光屏上的像则远离自己方向摆动。

21.看到u-v图像,立刻可以找到一个点u=v=2f.从而知道f的值。

22.在实验中,光屏上已经得到清晰的像,这时把凸透镜稍微向下移动一点,光屏上像的位置也会向下移动一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