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备课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表格式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第5单元
1.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1题。
引导猜测:小明的生日是下个月的第1天,你知道是几月几日吗?
要求:请用类似“我的生日在教师节前两天”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生日让其他同学猜。
2.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2题。
(1)提问: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在今年的年历上把它们圈出来。
(2)追问:爸爸、妈妈的生日过了吗?在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一天,你为他们做了什么?还没有过的同学,你打算怎样给爸爸、妈妈过生日?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小组交流
汇报
交流
圈出
汇报
填空
订正
板书设计
年、月、日
一年有12个月:
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4月、6月、9月、11月;
有28天的月份是平月:2月
教
学
后
记
第五单元年、月、日
科目
数学
教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一、谈话引入
1.提问:你知道你出生的具体时间吗?
让学生自由发言。
追问:×年×月×日,有的同学还知道×时×分,你知道这些信息里都包含哪些信息吗?(年、月、日、时、分)
教学难点:掌握判断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年份是否是闰年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小华每次过生日都要种一棵“生日树”,她在12岁生日那天种下了第3棵“生日树”。你知道她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电子备课(第五六单元)
五、后教
1、更正:
写完的同学检查,检查完了以后观察堂上板演的内容,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上堂更正。
2、议一议:
(1)80×10=()认为对的请举手,你是怎样计算的?
小结:先算8×1=8,因数末尾一共有2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2个0。。
(2)700×20=()认为对的举手,你是怎样计算的?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59页例2中黄色云彩里的内容及下面的估算过程,重点看估算方法,思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有几种?
4分钟后,比一比谁会准确的进行估算。
四、先学
1、看一看:
生看书自学,师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
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
师:认为对的请举手,为什么?(生: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师板书: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4)评板书,全对100,字漂亮小红旗。
(5)下面的同学前后互改,全对的举手,错的更正。
(6)拓展练习
数学课本第63页第3、4题。
六、全课小结
口述小结: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生小结,师补充)
4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
四、先学
1、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2、看一看:
生看书自学,师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3、做一做:(课本第76页的“做一做”)
a、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请举手。下面,就要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数位对齐,数字要写得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要划出学生板演的位置)。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模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模板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模板1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1.掌握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和退位的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
【能力教学点】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小数加减法进位、退位的竖式算法。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1、笑笑到邮局寄书给她的好朋友小明。
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再与同桌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哪些数学问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下面,咱们先来解决“一共花了多少钱”的问题。
(1)引导学生估算。
师:大家现在能不能估算一下笑笑大约要付多少邮费呢【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尝试解决问题师:自己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把过程写下来。
(3)交流算法。
A、1元+12元=13元,6角+8角=14角=1元4角,所以是14元4角.B、1.6元=16角,12.8元=128角,16+128=144角,C、用竖式:1.6+12.814.4【设计意图】先自己思考,经历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再交流,体现算法的多样,活跃学生思维。
(4)讨论。
提问:用1.6+12.8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小结:和整数加法一样,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总结小数进位加法的竖式算法,让学生能掌握算法。
2、尝试练习(1)2包的邮费相差多少元(学生思考后在作业本上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2)小红付给阿姨15元,应找回多少元①学生思考后在作业本上试做。
②汇报交流算法。
(3)师:在计算小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和整数减法一样,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一。
【设计意图】自主探索小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小结竖式算法,让学生掌握竖式算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曹清华参与研讨老师:熊芳、丘雄英、李改第五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总课时8课时单元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初步的自学能力。
4.学生在活动中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能利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估计,动手实践验证等数学探究,让学生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2.让学生在经历比较面积大小的过程中,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4.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5.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面积是一个新的教学内容,虽然物体表面的大小在生活中接触较多,但它比较抽象,要建立面积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可能有点难度。
特别是较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更难让学生感知。
因此教学中,应该多使用体验学习的方法,多给学生提供具体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自我感知,并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1、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单元课时安排:(共8课时)1、面积和面积单位(一)。
(例1、2,练习十四1—4题)2、面积和面积单位(二)。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教案(人教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名数,两位数乘一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而且把握了多位数乘一名数的计算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集体备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名数,两位数乘一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而且把握了多位数乘一名数的计算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要紧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本单元的口算乘法要紧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
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名数的估算和把握了乘法的大体口算方式的基础上教学的。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
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式做好必要的预备。
而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能够进一步巩固口算。
如此,有利于培育、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
先显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份积的书写位置,帮忙学生明白得笔算的算理。
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进程,帮忙学生把握笔算乘法的方式。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因为,学生把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式,不仅能够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那么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增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
第一,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
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明白得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式。
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成心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1 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
(一)活动一:说一说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5份
就是它的()
(二)活动二:分一分
师:同学们,请将书翻到附页2中的
图7,这是一个什么图形?(正方形)请拿出红色、
黄色、蓝色的水彩笔,按照你们自己的喜好将这
些小正方形涂成三种不同的颜色,开始!
(学生涂一涂。
)
2请涂好的学生上前展示,学生评价。
3你能说一说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占大
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吗?
(红色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
(三)活动三:试一试
实物出现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
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出示一
组填
空题。
2021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第5单元教学设计(表格版)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一说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如正方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大小就是三角形的面积……(3)比较地图的大小。
完成教科书P64“练习十四”第2题。
师:这是从同一幅中国地图上描出的三个省(直辖市)的轮廓图,比较这三个省(直辖市)的面积大小。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四川省的面积最大,北京市的面积最小。
教师适时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引导学生思考物体面积的具体含义。
3.归纳小结。
师:像这样,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物体的面积。
(板书)二、自主探究,体验方法1.呈现材料,提出问题。
教师用课件呈现两张长方形纸片,请大家比较一下,看看这两张纸片中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
学生也拿出各自在课前准备的两张长方形纸片。
【学情预设】预设1:看不出来哪个面积大。
预设2:把两张纸片重叠起来,也无法比较出两张纸片的大小。
2.动手操作,探究体验。
师:看来直接观察、两张纸片重叠比较都有困难,我给大家一个提示:我们可以先用课前准备的小圆片、小三角形、小正方形纸片摆一摆,再想一想,选用哪种图形作单位来测量比较合适?请大家分组合作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用不同图形拼摆,教师组织反馈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用圆片摆的,第一个图形摆了10个圆片,第二个图形摆了12个圆片,所以第二个图形的面积比第一个图形的大。
预设2:用三角形纸片摆的,第一个图形摆了18个三角形纸片,第二个图形摆了21个三角形纸片,所以第二个图形的面积比第一个图形的大。
预设3:用正方形纸片摆的,第一个图形摆了10个正方形纸片,第二个图形摆了12个正方形纸片,所以第二个图形的面积比第一个图形的大。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运用课件展示。
课题面积单位3.讨论比较,感悟体会。
师:同学们刚才用三种方法都比较出了两个图形的大小,用哪种图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为什么?【学情预设】有的学生会说“用圆片摆不好,因为圆片之间有空隙,这样就不准确了”,也有的学生会说“用正方形好,能够在图形中全部摆满,数起来也方便”。
(三年级数学教案)数学第五单元表格式教案
数学第五单元表格式教案三年级数学教案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测量和计算具体事物和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时划分第五单元教学总课时数: 4 课时1.《什么是周长》…………………… 2 课时2.《长方形周长》…………………… 1 课时3.《练习四》…………………… 1 课时三数(上)教案授课内容什么是周长(1) 第 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景和具体图形和物体,理解周长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学会用工具测量周长的长度。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准备树叶,直尺等。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看一看,描一描。
1.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些美丽的叶子图片!多漂亮的叶子呀!可爱的蚂蚁看到它,高兴极了。
(精品文档)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1.时间单位“秒”的认识2.对于一段时间的感受和体验3.简单的时间计算二、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
3.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编排特点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主题图中新年联欢晚会的倒计时。
商场内钟表柜台的场景。
上学路上花费时间的计算。
学生的作息时间。
商场开门、关门时间。
火车晚点。
调查50米跑花的时间等。
2.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体验1分钟有多长,1分钟能做什么,刷牙、整理书包等需要多少时间。
和所有计量单位一样,除了重视单位的换算及相关计算以外,要更强调“观念”的建立。
3.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练习十四第3题,第7题。
四、具体编排(一)秒的认识1.主题图结合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
教学时可以用录像的形式让学生看一下这个场景,也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每天新闻联播前面也有这样的倒计时,还可以拿一个钟让学生听一下“滴答声”,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
2.秒的认识和“1分=60秒”(1)教材直接说明要用“秒”来计量很短的时间,然后提出问题“怎样计量?”引出钟表上的秒针。
教材上呈现了商场里钟表柜台的情景,图中的大部分钟表上都有秒针,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下。
(2)接下来,学生利用不同的计时工具来进一步认识秒,并探索1分=60秒的关系。
在这儿,有机械钟表,有电子钟表,还有秒表。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机械钟表上有三根针,秒针走得最快,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1圈(60格)时分针走1格,所以1分=60秒。
在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钟表方面的经验和知识,这个活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
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秒针走得最快,时针走得最慢?”3.做一做(第61页)(感受时间的长短)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所以要借助于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表格式)
草塔镇小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 1 课时时间2010 年月日教学内容三角形的认识1 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教学目的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3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教学重难点难点;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修改意见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一、联系生活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
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2 播放录像师:接下来来看老师收集的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
3 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过程三、师生互动引导探索(一)三角形的意义:1 活动。
要求:(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
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的。
)2 学生拼图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请同学一起来观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图案(展示学生所摆的图)请同学们一起做裁判,看看哪些是三角形?[ 学生会认为(1)、(2)、(3)(4)为三角形,但对(2)、(3)(4)有争议]师:那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到底这几个图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学们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请学生阅读课本的内容。
板书: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因此判断图案(2)(3)(4)不是三角形。
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3.教师问: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1)三角形的边、角、顶点(2)三角形表示法;(3)三角形的高和底(二)三角形的特性: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2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试拉它们,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3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算乘法
学时
共学时
本节内容
口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四的相关练习)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过程与方法: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12×400 240×2 130×3 30×311×50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32 18 687 295 358 42
选择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
198×4 305×6 485×3 182×5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示例2图:请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内容分析
重点: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难点: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内容分析
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难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方法
教具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
40×1060×20 30×40 300×70 200×80
官店民族小学电子备课模板
教学内容
大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
口算乘法
学时
共学时
本节内容
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1~4题。
第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
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18×2222×18
(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 22≈2020×20 = 400
(2)张村共养40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并弄明白两个问题的不同。
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讲评。
2、果园里有28行橘子树,每行32棵。果园里大约有多少棵果树?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
(2)集体订正,讲讲估算的方法。
2、练习十四第8题:
(1)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已经种了的93棵树苗是几行?”这块地有几个93呢?
(3)请独立列出算式并进行估算。
四、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官店民族小学电子备课模板
教学内容
教具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两节课学习的内容。
2、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
50×1070×20 40×40 500×70 600×80
12×300 240×2 130×2 90×311×30
选择一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3、听算练习:
40×10 30×20 30×50300×10 300×80
学生活动
一、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
口算下面各题:
40×460×5 30×3 300×7 200×8
12×4 24×2 13×3 32×311×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例1图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独立完成练习十四1~2。
3、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十四3~4。
四、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官店民族小学电子备课模板
教学内容
大课题
口算乘法
学时
共学时
本节内容
59页例2(估算)
第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内容分析
重点::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难点::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方法
教具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方法二:18≈20 22×20 = 440
方法三:22≈20 18×20 = 360
(4)比较、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23×30 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么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22×40 330×2 120×3 30×6 10×50
4、估算:
42×11 68×10 32×47
45×1726×18 36×21
四人小组互相说说是怎样估算的?有多少种估算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养一张蚕需要桑叶约600千克,可产茧约50千克。
(1)小明家养了4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