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感恩教育初探
当代中国青少年感恩教育初探的开题报告
当代中国青少年感恩教育初探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者和建设者,当代中国的青少年肩负着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使命。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当代的青少年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如过度焦虑、缺乏价值观等。
与此同时,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个人主义的兴起,也使得青少年感恩意识的培养面临着一些困难。
然而,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美德和精神力量,感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少年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
因此,在当代中国青少年的教育中,如何深入开展感恩教育,引导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同时,该课题的研究,也可以为青少年品德教育、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选题意义1.有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培养当代青少年面临着诸多的压力和挑战,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和处理内心的问题,就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感恩教育可以让青少年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以及社会给予自己的资源,理解到爱与被爱是一种互动和回报,从而调节青少年的心理情绪和建立积极的人生观。
2.有助于青少年品德素养的提升感恩是一种人际交往和社会道德的表现,培养青少年的感恩意识可以增强他们的道德观念和品德素养,塑造他们良好的品德风范,从而让他们成为合格的公民。
3.有助于青少年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感恩教育可以引导青少年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反思,帮助他们学会感恩父母、家庭、社会和祖国,从而让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和社会充满信心、勇气和希望。
这对于青少年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选题的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综合性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资料分析、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方式,对当代中国青少年的感恩教育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
四、选题的预期成果1. 通过对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可以了解当代青少年的感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可以探讨感恩教育的内涵和特点,为感恩教育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3. 通过总结和归纳基于感恩教育的优秀实践案例,可以为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新时代背景下青少年感恩教育及意识现状调查
新时代背景下青少年感恩教育及意识现状调查新时代背景下的青少年感恩教育及意识现状调查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代背景下的青少年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感恩教育被认为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对新时代背景下青少年感恩教育及意识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探讨如何加强青少年的感恩教育。
我们对一所中学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高中和初中的学生。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感恩的意识有一定的认识,认为应该感谢父母、老师、朋友等人对自己的帮助和支持。
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对感恩的理解还比较浅薄,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感谢,缺乏真正的行动。
这表明,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青少年的感恩意识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我们分析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首先,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使得一些青少年更加注重个人利益,忽视了对他人的感恩。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首先,家庭应该成为感恩教育的第一课堂。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教会孩子感恩之道。
可以通过参与公益活动、与孩子分享生活中的感恩经历等方式,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其次,学校应该加强对感恩教育的培训和引导。
可以组织感恩教育活动,开设相关课程,并通过讲座和演讲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感恩的理解。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该共同努力,通过媒体宣传、社会实践等方式,传递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对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感恩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感恩意识,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通过感恩教育,青少年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增强社交能力。
此外,感恩教育还能够提高青少年的学习成绩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可以说,感恩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时代背景下青少年感恩教育及意识的现状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为了加强青少年的感恩教育,我们需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我们才能够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有真正感恩意识的青少年,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生感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途径研究
学生感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途径研究一、内容1.培养正确价值观:感恩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育者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帮助,培养出感恩的内心。
2.感恩家庭:学生在家庭中接受教育是感恩教育的重要环节。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温床,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倡导家庭感恩文化。
例如,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帮助他们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3.感恩学校: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学校可以通过感恩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尊重教师和同学,学会感恩学校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会弱势群体,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激发学生对社会的关怀。
4.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感恩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他人的关爱和帮助,增强对他人的感恩之情。
例如,学生可以到敬老院为老人们提供服务,或者到社区协助做公益活动。
二、方法途径1.家庭教育:家庭是培养孩子感恩之心的重要场所。
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感恩经历,让孩子了解到感恩的重要性。
同时,家长还可以带领孩子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培养孩子的关爱他人的能力。
2.学校课程设置:学校可以将感恩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例如,在语文课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关感恩的优秀作品进行解读;在班会上,可以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恩故事。
3.志愿者活动:参与志愿者活动是一种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以在周末或暑假等时间安排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感受到他人对他们的感恩之情。
4.感恩教育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感恩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增强对他人的感恩之情。
例如定期举办感恩晚会,邀请学生表演感恩的节目,让他们在表演中体会到感恩的价值。
总结起来,学生感恩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培养正确价值观、感恩家庭、感恩学校和社会实践活动。
而方法途径则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学校课程设置、志愿者活动和感恩教育活动等来进行实施。
关于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
•••••••••••••••••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关于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一、感恩教育的意义(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很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逆反情绪,表现在:对自己缺乏信心,不愿参加活动,害怕失败,自暴自弃,漠视关心,不接受建议,抵触情绪严重等等。
很多学生甚至感受不到同学的友谊,老师和家长的关心。
我们应该重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增强感恩意识,这就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正确引导。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感恩是和谐社会的情感基础:一方面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为人与人的和谐共处,为家长、学校实施青少年感恩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学校德育、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三)弘扬中华美德的需要感恩思想得到古人的推崇:“知恩图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等都体现着一种知遇之恩、养育之恩、培养之恩、救命之恩。
二、当代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一)家庭因素的影响“什么样的家庭走出什么样的孩子”这句流传甚广的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从社会角度来说,青少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期。
他们的智力、性格发展直接影响今后的人生以及对未来社会的看法。
在这个时期,父母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对青少年起到重大影响。
从家庭环境角度来说,孩子人品的好坏就是父母人格的体现。
(二)学校教育的忽视从课程角度来说,思想政治课本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最好平台,但受到条条框框的制约,受到课程化的限制。
从学校教育角度来说,重智轻德、强调政治性、忽视德育实践、无视德育评价,导致学校德育目标难以实现。
(三)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文化舆论环境。
讲道德的人吃亏,不讲道德的人却谋得好处;有权有势,在学校受到照顾,甚至欺负同学;做了好人好事,却被人敲诈勒索。
这些现象,让青少年感到困惑,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会逐渐形成扭曲的人格,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
感恩教育初探
无 关 之 事 ,甚 至 顶 撞 老 师 ,更 有 甚 者 动手 打 老 们 ,当你们为孩子付 出一切时 ,你有 没有想过 ,
“滴水之恩 ,当以涌泉相报。”感 恩 ,是我们
师 ;学 生 不 服 家 长 的管 教 ,要 离 家 出走 。 他 们 在 你付 出的爱是否有助于孩子的成 长?如果 一个 民 族 的 优 良传统 ,也 是 一 个 人 的 基 本 品 德 。谭 振
种内驱力使 自己“向善”,主动理 解学校 的管理 开始 ,首先 ,教育 学生感谢父母 的养育之恩 ,我 增进 了他的 见识 ,感谢他 的老师给了他知识和
与 要求 并 内化 为 A己 的要 求 ,作 为 一 名 教 育 工 为:“感谢父母养育我 ”活动采取过下列措施 : 看世界的眼睛 ,感谢 生活给予 的一切 ,感谢 ……
~ 1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演 讲 :《人生路上 的领 路一 感 谢您 ,老
花 开 花 落
只注重经济利益 ,忽略了对孩子的基 础教育 。 师 》;
— — 我 一 样 会 珍 惜
4 培 养 学 生 感 恩 情 素 的 措施
b-,J、报 比赛:《我爱我师》。
在反复听 《感 恩的心》这首歌 的同时 ,想起
孩 子们 的行为 习惯的养成、道德思想 的完
b.给父母打 一次 电话 ,送去一声问候 ;
动 ,珍 惜 自 己 ,尊 重 自己 。
力 。
c.给 父母 捶 捶 背 、搓 搓 手 (握 握 手 );
参 考 文 献
3学生 缺少感 恩情素的成因
4.22 开展征 文活动 :《写给父母的话》、《父 『11陶志 琼 .关 于 感 恩教 育 的几 个 问题 的 探 讨 [J].
中学生感恩教育方式的探究
感恩教育是以关爱、关心、尊重、理解、责任等为价值取向,以培养学生形成感恩意识,强化感恩之情,发展个体的感恩行为,形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回报的一种亲和态度和人格特征的教育为目标。
感恩教育包含三个方面:一方面是认知能力培养,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并在心里认可;一方面是情感的培养,要让学生在认知基础上,衍生出愉悦、温暖、幸福的感情,从而转化为自觉的感恩意识和回报恩情的冲动;另一方面是实践层次的培养,要将感恩的意识和回报的冲动转化成为报恩的行为。
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中学生感恩教育思想的明确感恩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需要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引导与培养。
但现如今的中学生正处在叛逆思想的拐点上,那么就需要首先从情感方面作为切入点,注重培养中学生的道德情操,然后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面循序渐进的开展教育工作,使得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成为有机的统一体,让学生慢慢的做到感恩于行。
二、中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1.学校教育重智轻德,忽视感恩教育。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父母往往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而忽视了德育的培养,感恩教育更是流于形式,不能深入学生心中,致使自私自利、缺乏修养、情感冷漠的现象存在。
2.家庭教育方式不健康,阻碍感恩意识的萌生。
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容易受家庭的影响。
家庭教育比社会教育有着更直接的功效。
现在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好,竭尽全力为其创造优越条件,满足子女的各种物质要求,而忽视了精神需求。
在如此的环境下,成长中的孩子接受的更多是利益关怀。
如此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不懂得生活的艰辛,认为家长宠爱似乎是理所当然,逐渐的就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甚至脱离于社会。
三、中学生感恩教育方式的探求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就是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那么,中学生的感恩教育首先可以从感恩父母开始,并结合实际中的感恩典型人物,给学生们宣传子女对父母心怀感恩的优秀案例,让学生心中萌发“感恩于心,感恩于情”之芽,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加深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青少年成长中的感恩教育
标题:青少年成长中的感恩教育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在这个过程中,感恩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他们的价值观,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通过各种方式,使青少年了解并认同家庭、学校、社会给予他们的恩惠,进而形成感恩心态的过程。
感恩教育旨在培养青少年一种良好的道德情感,使他们能够珍视现有的生活,感激他人的付出,同时愿意回馈社会。
二、感恩教育的实践1.家庭感恩教育: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应当以身作则,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教育孩子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珍惜家庭的温暖。
此外,家庭也可以定期组织家庭活动,如家务分享日、节日感恩活动等,使孩子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家庭生活中,学会感激家庭的付出。
2.学校感恩教育:学校应当注重道德教育的实施,将感恩教育纳入课程设置中。
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感恩活动,如"感谢师恩"主题班会、校园感恩节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给予他们的关怀和帮助。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社会各界代表进行感恩讲座,让学生了解社会各界的付出和贡献。
3.社会感恩教育:社会是青少年成长的大环境,各种社区、公益组织等都可以成为实施感恩教育的平台。
社区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感恩和回馈;公益组织可以开展公益讲座,让学生了解公益事业的意义和价值。
三、感恩教育的效果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感恩的心态。
他们学会了珍惜现有的生活,感激他人的付出,愿意回馈社会。
这种心态不仅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还能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当他们长大成人后,这种感恩的心态将转化为对社会的贡献,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四、反思与建议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过度溺爱导致孩子不懂得珍惜;学校教育中过于注重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社会环境中对青少年的过度保护导致他们缺乏对社会的认识和责任感。
初中生感恩教育初探
初中生感恩教育初探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认为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想要回赠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
在物质生活已达到较高水平的今天,学生感恩意识淡薄,不懂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常发生,这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
因此,感恩教育成为目前学校德育最为迫切的一项任务。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关键阶段,更应该在加强德育的同时着重强化感恩教育。
那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一、校园文化熏染感恩氛围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学校始终将良好教育氛围的营造作为一种重要教育资源和教育途径,强调学生在共同参与这种文化氛围的营造过程中得到熏陶和启发,从而提供良好的环境。
为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从校园布置着手,从教学楼的标语、图片,到宣传橱窗里张贴的展版,都紧紧围绕“感恩”这个主题精心设计,以此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述说着感恩”的话题;班级里通过黑板报、教室布置比赛,使“让学校的每一个班级充满感恩的气息”;提倡学生设计“感恩画、感恩卡、感恩诗、感恩报”等一系列活动,让学校每一个活动充满感恩,富有生机。
二、学科教学渗透感恩思想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各学科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知恩教育。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维,在思维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
如,《只有一个地球》,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深入认识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体会地球对人类的恩情是不可代替的。
音乐课可以教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爸爸妈妈》、《感恩的心》等,使感恩歌曲响遍学生的心间,温暖孩子们的心田;数学课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家庭教育问卷调查,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实践课可以组织学生制作“爱心卡”送给父母、老师等。
所以我们首先创设了一个感恩教育的和谐环境,能使各学科和德育教育相互渗透更加有效。
青少年“感恩父母”意识的缺失及教育策略初探
青少年“感恩父母”意识的缺失及教育策略初探【摘要】感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性良知之本,也是青少年德育建设的重要内容。
然而,当前许多青少年却缺乏感恩父母的意识,加强感恩教育刻不容缓。
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四方面因素出发,探讨青少年感恩父母意识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其旨归是通过培养青少年学会感恩父母,从而学会感恩社会、感恩他人,做一个有德行的,人格健全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关键词】青少年;感恩父母;感恩意识;缺失;教育策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孝经世传自古今,父母情恩似海深。
鸟兽尚知哺育恩,爹娘不敬敬何人。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孝敬父母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
然而,我们不难发现,青少年感恩父母意识的匮乏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具体表现在:有的学生不知道或漠视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和关爱,不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对父母不会心存感激;有的学生只会一味向父母索取,不懂得关心、体贴、回报父母,不会帮助父母做家务;有的学生羞于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有的学生对自己含辛茹苦的父母不太礼貌,甚至顶撞父母;更有的学生做出忘恩负恩,伤害父母的事。
[1]据报道,济南一女孩因为母亲没有给她买衣服,两人在公交车上发生争执,女儿嚷到:“你为什么不给我买啊?”随后,竟掀住母亲的衣领,对母亲大打出手,当有乘客劝阻时也被其破口大骂。
这样的案例虽然只是个别,却折射出长期以来我国感恩教育的缺失。
浅谈初中生感恩教育的有效策略
浅谈初中生感恩教育的有效策略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这一特殊阶段的学生来说,感恩教育更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个阶段,他们正在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感恩教育则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心态和行为,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需要探讨一些有效的策略来进行初中生的感恩教育。
一、设立感恩教育的课程针对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加入感恩教育的内容。
通过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课程来教育学生感恩的重要性,引导他们从小事做起,学会感恩身边的人和事物。
在生活技能课或者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参与感恩主题的故事分享、感恩活动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刻体会感恩的意义。
二、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教师和家长作为初中生的主要教育者,他们扮演着榜样的角色。
他们的言传身教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和家长应该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感恩,并且时刻引导着学生。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注重言传身教,善于发现和点赞学生的优点,教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好、珍惜眼前,不断强调感恩之心的重要性。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初中生正处在个性逐渐形成的阶段,在感恩教育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当学生能够自觉地传递感恩,自觉地去体验感恩的快乐和幸福,就会更深刻地感悟到感恩的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可以借助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交等方方面面,引导他们自觉体验感恩,形成感恩意识,进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和行为。
四、运用多种形式的感恩教育活动除了在课堂上开展相关教育内容外,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相应的活动来推动感恩教育的深入。
可以通过开展感恩周、感恩节等系列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感恩主题的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绘画比赛等,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激之情,从而让感恩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五、指导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是初中生最主要的任务,在感恩教育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从学习方面去感恩。
青少年感恩教案探究课程设计
【引言】现在的青少年生活已经受到了许多便捷和创新科技的影响,但有时我们也需要重拾一些传统的美德和文化,用来引导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感恩精神是其中之一,它帮助我们学会珍惜和感激,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青少年感恩教案探究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探究课程设计的理由】感恩教育不仅是一种文化传统,也是现代成长教育的必备内容。
青少年正处于个人成长和道德规范建立的重要时期,而感恩教育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我、尊重他人,还可以促进我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发挥人类恒久的善良本性,让我们对周围的人事物产生积极的影响力。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青少年的感恩精神和实际行动。
这需要我们思考如何从青少年生活的实际角度出发,将感恩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体验益处。
下面是一些可行的思路:(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调研,了解青少年对感恩概念的认知和实践,尤其是他们对与家庭、亲友、社会等不同关系的感恩态度。
(二)设立小组活动和社会实践,让青少年亲手参与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提高他们实践感恩的能力和意愿,同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和讲座,探究感恩思想与人的文化认同、道德情感以及人际关系等之间的关系。
(四)将感恩教育与其他课程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语文、历史等课程中体验到感恩的美好意义,并日积月累地形成良好的感恩心态。
【课程设计的具体实施】在具体实施感恩教育的课程设计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情境和不同的生活问题,选择合适的方式和策略,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深入领悟感恩的深刻内涵。
【一】小学阶段在小学教育中,我们应该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感受感恩的意义,引导他们学会感恩。
1. 练习写感谢信或卡片,对家人、老师和朋友表示感激之情。
2. 开展“感恩小卡车”活动,送真挚的感恩卡片给社会需要帮助的人。
3.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参与环保、温暖公益等志愿服务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青少年感恩教育探析
1、大多数学生对感恩的理解存 在偏差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感恩的理解存在偏差。在回答“什么是感恩”这一 问题时,只有30%的学生能够准确地解释感恩的含义;有50%的学生认为感恩就是 回报父母;有20%的学生认为感恩就是回报社会。这表明大多数学生对感恩的理 解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没有意识到感恩更是一种责任和情感。
青少年感恩教育探析
01 一、问题的提出
目录
02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03 三、调查结果
04 四、对策
05 参考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今天的孩子在家庭中,往往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被视为家庭的中心,成为家 庭的“太阳”。许多父母对孩子的爱只注重物质方面的满足,而忽略了对其思想 道德方面的培养,尤其是关于“感恩”这样一种重要的情感。因此,在提倡“和 谐”“文明”
调查显示,学生对待自然缺乏敬畏之心。在回答“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自然”这一问题时,只有40%的学生认为我们应该保护自然;有30%的学生认为我 们应该利用自然;有20%的学生认为我们应该征服自然。这表明学生对待自然缺 乏敬畏之心,没有意识到自然对我们的重要性和作用。
四、对策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还可以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深入了解 环保的重要性和作用。
总之,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加强感恩教 育,引导学生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等方式,我们可以帮 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内容
在当今社会,青少年感恩缺失的问题日益凸显。许多青少年对父母的养育之 恩、老师的教诲之恩以及社会的关爱之恩缺乏感激之情。针对这一问题,学校作 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采取有效的感恩教育策略至关重要。本次演示将从青 少年感恩缺失现象和学校感恩教育策略两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青少年感恩观念培育的途径探析
青少年感恩观念培育的途径探析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对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感恩价值观。
青少年感恩观念培育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
文化传承方面: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价值,实现感恩的文化传承;完成传统感恩观念的当代转向,以传统文化滋养感恩。
环境熏染方面:积极拓展感恩载体,凸显感恩创新性;定期举行感恩仪式,凸显感恩神圣性;切实完善感恩制度,凸显感恩规范性。
榜样示范方面:选拔感恩榜样要做到示范好、引领强;培养感恩榜样要做到持续性、长期性;感恩榜样宣传要做到可学性、激励性。
个体教育方面:增强感恩认知度,让青少年懂得“知恩”;提高感恩体验度,让青少年体会“感恩”;促进感恩践行度,让青少年主动“报恩”。
标签:感恩;青少年;价值观感恩是一种对外界(他人、社会、自然等)给予自己的恩惠产生认知并伴随积极情绪的复合社会认知过程,包括感恩意识、感恩情绪和感恩行为的社会认知过程。
①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现实社会中却屡屡发生知恩不报的冷漠行为,甚至有恩将仇报的恶行。
因此,探索青少年感恩观念培育的有效途径,培育他们的感恩意识,提升他们的感恩水平,使他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怀揣一颗感恩之心,用善良的心态和理解的态度去对待他人和社会,就显得尤为必要。
青少年感恩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感恩价值观。
通过对传统感恩文化的解读及传承、感恩人文社会环境的营造、感恩榜样的挖掘和培养及感恩行为的塑造和巩固等一系列感恩观念培育举措,青少年的感恩意愿和行为势必会明显增强。
青少年的感恩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势必会推动和谐社会的建构和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
一、礼敬中华:以文化新生传承感恩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是感恩文化的重要根源。
从古至今,感恩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指引并修正着人们的道德品质建构。
1.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价值,实现感恩的文化传承感恩文化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对感恩的描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儒家的“仁爱”、墨家的“兼爱”以及道家的“天人合一”。
青少年成长中的感恩教育实践
标题:青少年成长中的感恩教育实践一、引言在当今社会,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日益凸显。
其中,感恩教育作为青少年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及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青少年成长中的感恩教育实践,以期为青少年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感恩教育的内涵与重要性感恩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各种方式、手段,引导青少年学会珍惜、感激和回馈他人对自己的恩惠和帮助,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和行为习惯。
感恩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具有以下重要性:1.增强社会责任感:感恩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
2.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感恩教育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青少年学会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他人,从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3.促进个人全面发展:感恩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自信心、自立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实践方法与案例在实践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组织主题活动: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引导青少年表达对父母、老师、朋友等人的感激之情。
2.家庭教育与社区参与: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同时鼓励青少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实践体验: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如义工活动、感恩节庆祝活动等,使青少年在亲身经历中感受感恩的内涵。
以下是一个实践感恩教育的成功案例:某中学开展了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活动,通过观看感恩主题的视频、分享感恩故事、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感恩的意义。
班会上,一位学生分享了他如何在父母的关爱和陪伴下健康成长,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这个分享引起了其他学生的共鸣,许多学生纷纷表达了对家人、老师、朋友等人的感激之情。
这次班会活动不仅增强了同学们的感恩意识,还让他们学会了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四、反思与总结经过实践反思,我们发现感恩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青少年的感恩教育初探
青少年的感恩教育初探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进展,经济物质水平的提高,生活节拍的加速,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疏远,心怀感恩的思想意识也日趋淡薄。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若是丢失应有的道德修养、社会责任与感恩意识,必将会影响国家的和谐文化进展,因此,增强青少年的感恩教育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美德的传承,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进展。
本文结合今世青少年感恩教育的现状,分析其缺失原因,初步提出对感恩教育的一些试探。
关键词:青少年、感恩教育、初探感恩教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是青少年对给予其恩惠的他人和对其成长产生踊跃影响的人、集体、社会的心理活动反映,表现出的一种思想意识、情怀和行为的情感。
感恩教育包括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认知方面,让青少年熟悉和了解自己所受到的恩惠是他人非必要给予的馈赠,并发自心里的认可并所受恩惠;二是情感方面,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愉悦的幸福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感恩、感激、感动意识;三是实践方面,将感恩意识转化为实践的行为,以实际行动报答他人和社会。
一、青少年缺失感恩的问题我国是“礼仪之邦”,从来重视道德文明的修养,自古就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古训和典故,一直鼓励后人不忘感恩报恩。
但是,随着社会的飞速进展,生活节拍的加速,信息的不断转变,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得冷漠,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愈来愈遥远,感恩的意识却日趋淡薄。
专门是青少年在人生观,世界观慢慢形成和健全进程中,普遍存在一系列不懂恩,不知感激、忘恩的事件,只求索取,不知奉献,自我为中心,无视朋友的关爱,不睬解老师的辛勤培育等;把父母给予的生命滥杀无辜,把父母给予的哺育视为应该,把同窗间的友谊看成可有可无,把陌生人的相助当做天经地义。
这些问题严峻阻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严峻违背社会和谐的大进展。
二、青少年感恩缺失的原因今世青少年的感恩教育确实存在许多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一)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环境是青少年从小到大的生活圈子,是青少年成长关系最紧密的因素,包括家庭气氛和父母的教育方式的因素。
浅谈中学生的感恩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感恩教育第一篇:浅谈中学生的感恩教育浅谈中学生的感恩教育在中学生的道德教育中,“感恩教育”是一个起点。
当前,许多中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主要由于父母的宠爱、溺爱,造成个别孩子由娇而横,惟我独尊,由爱生恨,甚至还有的恩将仇报。
这类现象的出现,我们应该反思当前的教育方式,唤醒学生的感恩情怀,让学生学会感恩。
一、重视感恩教育启蒙,开启学生感恩之心“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我们利用各种机会或场合在学生心地播种善的种子,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让学生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援助时,给他人以回报,不要只图索取和享受。
教育学生将他人恩惠铭记在心,增强责任感,要有一棵感恩之心,懂得怜悯,懂得尊重,懂得负责,与人为善,善代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
二、及时点播学生,参与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学生的心灵在充满感恩的氛围中得到洗礼。
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如下:1在寒假的作业中留了一份特殊作业,让每位学生为父母洗一次脚,写写感受;2开学的时候交流体会,同时讲件与父母间最温情的故事;3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作一件作品,寓意着师恩、社会、父母等与学生之间恩情关系的内容。
让学生将文化艺术融入感恩活动中,从中得到熏陶。
4开展为灾区学生捐款捐书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
感恩教育有内涵,吸引力大使学生愿意参加,亲身体验,去感悟人生,去领悟真理。
三、体验“感恩”的真实情感结合节日,开展活动。
体会父母老师等不同身份的人为我们学生自己所做的一切,从真实中体会到父母的伟大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感激父母的情怀。
青少年感恩教育初探
青少年感恩教育初探作者:潘静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7年第1期近几年,随着社会心理学的兴起,人们对感恩这方面的关注也越来越密切。
通过收集大量的与感恩相关的统计结果之后,我们发现:对于我国社会来说,良好的感恩品质能够增强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具有感恩意识的人能够加强自身的移情能力,也能够拥有更为强烈的集体感与归属感。
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青少年的感恩意识缺失,导致大部分青少年的团队意识、归属感都不强。
为此本文特对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真实案例来为感恩教育的实施提供一定的依据。
一、青少年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1.受经济发展的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就一直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近几年为了能够顺应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开始转型。
在这个转型期,受不少因素的影响,一些唯利是图、冷漠自私的行为日益高发,不少青少年原本较强的感恩意识逐渐丧失,变成自私自利的性格。
就拿最近微博上的热门新闻来说,一个妙龄女性去往医院的路上看见一个大爷不慎摔倒,便上前扶救,恰巧被热心网友拍下上传到互联网。
上传之后,引起一番众议。
不少网友评论“拍出来的照片明显是摆拍”“想成网红想疯了吧”等。
原本应该受人称赞的见义勇为之举被别人说成是炒作,导致不少人原本有施恩之心,因为这些恶议而不敢做善行,这也就使得我们的社会逐渐成为一个丧失感恩之心的冷漠社会。
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与其他国家不同,一直处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即便是素质教育早在20世纪的80年代就已经被提出来,并且要求实施下去,可我国大部分的中小学教育依旧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部分的中小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一味教导学生要以成绩为主,其他的都不重要。
即使是在教授的课本上碰到了有关德行教育题材的内容也只是一晃而过,不会“深究”。
这也就导致学生所获得的认知体验不是深刻的。
尽管这两年有部分学校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知道应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学校开展的心理教育依旧以考试为中心,对感恩方面的教育依旧漠不关心。
感恩教育实践探究青少年感恩教案论坛
古语有云:感恩是一个美好的品德,人类应该将感恩之心放在心底,培养其品德修养。
感恩教育是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教育方向,它是培养青少年感恩精神和品质的一种教育方式,让青少年感受到父母、老师、朋友、社会的关爱和信任,从而培养起他们的感恩之心,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成为具有独立自主意识的有爱有责任感的人。
近日,由一位教育专家策划的关于青少年感恩教育实践探究的教案论坛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此次论坛旨在深入探讨关于青少年感恩教育的方式与方法,为广大教师朋友提供了一个探讨的舞台。
本次青少年感恩教案论坛,主要偏重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旨在探究感恩教育的实战教育,使青少年能够在感悟父母恩情,感激师长教诲,感恩爱护周围人的基础上更好地成长为社会栋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背负着责任。
从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来看,此次青少年感恩教案论坛更加注重实践,主张教学中尽量运用集体化、互助共学和多元化的课程安排,以及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感恩素养,形成集思广益的教育氛围,为青少年的教育提供更加有意义的实践课程。
当下,社会上的焦点仍然关注学生学习的直接效益,而忽视了学生成长的全面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人文化和道德教育的缺失也让我们意识到了我们的工作的不足之处,从而也有必要关注青少年感恩教育的教学和实践方式、方法的改进与优化。
挑起当前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议题,着眼于青少年的感恩教育的探究,促进学生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下,在思想和言行中表现出感恩之情,这是当前青少年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引发了我们一致的关注度的源泉。
从内容上来看,本次青少年感恩教案论坛除了设立口头报告外,还将引入多样化的讨论与互动环节,比如以感恩为题的故事分享、寻找感恩翻译、合唱等教学形式,旨在为学生们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加深对感恩意义的认识,从而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感恩的情感和心灵的净化。
此次青少年感恩教案论坛的成功举办,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们无愧于感恩的幸福与快乐,而感恩可以成为现实中的一种力量,它可以帮助青少年明白爱是除了食物和衣服之外另一种生长和成长的必需品,让他们在感悟父母恩情、感激师长教诲、感恩爱护周围人的基础上更好地成长为社会栋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背负着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感恩教育初探
摘要: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巨大的改变,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青少年的感恩意识更是越发淡薄。
一个国家的和谐稳定发展离不开社会责任和感恩意识。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加强青少年的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本文针对当前青少年的感恩意识现状,初步提出感恩教育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青少年;感恩;教育;初探
【中图分类号】g642
感恩教育是一种思想意识和行为的情感,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青少年对给予其恩惠的或对其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的人、集体、社会的一种心理活动。
感恩教育由三方面的内容构成:一、认知方面,让青少年认识和了解自己所受到的恩惠是他人非必要给予的馈赠,并发自内心的认可并所受恩惠;二、情感方面,在感恩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幸福情感体验,进而激发感恩、感激和感动意识;三、实践方面,将感恩意识转化为一种实践行为,以实际行动报答他人和社会给予的恩惠。
一、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等训言。
我国向来十分重视道德文明,一直激励国人不忘知恩图报。
然而,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通讯方式越
来越便捷,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发疏远,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越来越淡漠,感恩意识日益淡薄。
媒体曝光青少年不懂恩,不知感激、忘恩的事件屡见不鲜,青少年处在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和健全过程中,只索取,不奉献,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更有甚者无视父母的哺育、老师的培养、朋友的关怀、陌生人的帮助等等,他们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毫无感恩意识。
这些问题不但违背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更严重阻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二、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造成当代青少年的感恩意识缺失的因素有很多,从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来看,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因素:
(一)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是关系青少年成长的最密切的因素,是青少年从小到大的生活圈子。
家庭环境包括家庭氛围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两个方面。
首先,在家庭氛围中,如果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和谐相处、团结友爱,孩子感受到的是家庭的温馨与团结,他便学会了爱与感恩。
反之,家庭成员之间冷漠无情、距离疏远、亲人之间不团结、气氛凝重,必然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阴影,甚至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对良好品质形成有着极大的消极意义。
其次,对孩子最直接的影响因素还有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如何进行教育,都将影响着子女的心理成长。
要时常教育孩子知恩图报,教导孩子牢记恩情,逐渐拥有知恩感恩的优良品德。
(二)学校环境因素
除了家庭环境外,对孩子心理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第二大因素是学校环境。
在学校中,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最密切的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的因素,教师不但要知识渊博,其师德、品德更是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其次,同学、朋友的因素,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青少年时期的同学、朋友多半是由年龄、兴趣、爱好等方面相近的人组成的小群体。
和什么类型的人成为朋友,必将影响他们的心理与言行举止。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处在品德高尚的群体,在品德高尚的氛围中学习与生活,必将对自身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意义。
相反,必将造成不利影响。
另外,当今学校对感恩的情感教育不足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如今,分数依然排在衡量学校实力标准的首位,学习缺乏“教书先育人”的教育理念,青少年感恩之心缺乏便成为了普遍现象。
(三)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作为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宏观因素,包括社会制度不健全、社会群体复杂、社会交往不清、道德规范不标准、国家法律不健全等等。
由于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各个方面都发生巨大变化,使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等发生了扭曲,人际情感淡漠,感恩意识弱化等,都是对感恩教育的不利因素影响。
三、青少年感恩教育的途径与方式
青少年是人的个性迅速发展并趋于稳定的时期,在学校环境和教
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具有差异性的稳定个性。
因此,针对青少年的身心特征,进行适当的感恩教育是极为重要的,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积极合作。
(1)家庭: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成员要充分发挥德育的启蒙作用。
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以自己的感恩行为作为最有效的教育途径。
同时,父母要时常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要让孩子学会感谢他人、集体、社会给予的帮助和恩惠,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让他知道自己所得到的一切并非理所应当,要懂得知恩图报,珍惜他人的劳动和情谊。
通过家庭的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逐渐形成尊敬师长、感谢他人的生活习惯。
(2)学校: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师德建设,充分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的榜样作用,做到“其身正,不令而从”。
其次,学校教育应加大情感教育的投入,以德为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青少年。
完善奖惩机制,对品德优良的学生进行鼓励,对行为不良的学生加以惩罚,使其改正。
最后,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校教育要引导学生如何交友,在进行感恩教育的同时,针对不同年龄层和不同群体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给予不同的教育内容,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3)社会:在青少年的教育中,社会大环境起着重大的作用。
社会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和社会舆论导向,弘扬真、善、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纯净的环境。
要大力宣传人与人之间知恩感恩,懂得真情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美德,让青少年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逐步完善自己的行为,培养优良品质。
总而言之,青少年的感恩教育虽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只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青少年的感恩教育一定能有所成效,人与人之间必将更加团结,社会必将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蔡丹丹.感恩教育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j].科技教育.2009(8):159-160.
[2].朱颖.感恩教育的缺失与重构途径[j].社会经纬.2010(206):32-33.
[3].刘慧.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健康进行体育教学的研究[j].教学研究,2010:46-48.
[4].张长水,李化树.青少年感恩教育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7(6):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