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作业论文.doc
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研究
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研究摘要: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在干燥情况下,具有较高强度和较低压缩性,遇水后在一定外力作用或在自重作用下强度骤降的一种特殊岩土。
湿陷性黄土对高速公路危害主要表现为遇水后的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大面积开裂、下陷,从而引起其他次生病害,进一步加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引起恶性循环。
本文主要针对路基CFG桩的施工进行探讨。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1、CFG桩施工1.1 CFG桩施工工艺流程CFG桩施工工艺:清表→测量放样→钻机就位→钻进→钻进至施工图标示深度→混凝土拌和→提钻→管内拌和料有足够高度→提出钻杆→封顶→移机→结束1.2 CFG桩施工方法CFG桩施打方法:一般应进行跳桩法施工,避免造成相临桩断桩,同时避免串孔现象出现。
1.2.1布置桩点:场地清理整平,按桩点设计布置图放样布点。
对桩位的测量及控制采用徕卡RTK 测量或徕卡全站仪极坐标放样法均可控制,具体控制为横向控制两侧边桩桩位,再用钢尺平均分出中间桩位。
为保证桩孔位置控制在规范范围之内,至少抽检总桩数的10%进行全站仪极坐标放样法复核,桩位纵横向允许偏差50mm。
1.2.2钻机就位:桩机就位前应核对图纸与桩位,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钻机必须铺垫平稳,确保机身平整,钻杆垂直稳定牢固,钻头对准桩位,偏差不大于5cm。
钻机就位后,用钻机塔身的前后和左右的垂直标杆检查塔身导杆,校正位置,使钻杆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确保CFG桩垂直度控制在1%以内。
现场控制采用在钻架上挂吊线的方法测量该孔的垂直度。
每根桩施工前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桩位对中及垂直度检查,满足要求后,方可开钻。
1.2.3钻进成孔:关闭钻头阀门,移动钻杆至钻头触及地面,启动马达先慢后快钻进,减少钻杆摇晃,检查钻孔的偏差。
在成孔过程中,发现钻杆摇晃或难钻时,可放慢进尺,避免导致桩孔偏斜、移位,甚至使钻杆、钻具损坏。
1.2.4混合料搅拌:按试验配合比进行配料并搅拌混合料,上料顺序为:先装碎石、石屑,再加水泥、粉煤灰,最后加砂搅拌均匀,放入搅拌桶。
湿陷性黄土公路路基施工的若干方面探讨
湿陷性黄土公路路基施工的若干方面探讨引言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在一定的压力下,下沉稳定后,受水浸湿,显著附加下沉,并造成土结构迅速破坏,故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进行建设,应按照建筑物的重要性、地基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以及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运用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方法,避免地基湿陷对建筑造成的危害。
笔者结合近几年来在湿陷性黄土土质地段的施工经验,提出一些看法。
一、工程概况兰州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临洮至渭源段LW09合同段,K141+800-K142+600段路基为挖方段,属自重湿陷性场地,为II级(中等),湿陷性黄土以黄色为主,有灰黄、褐黄色,含有大量粉粒,具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具有湿陷性。
此段原设计地基加固为全断面挖方路基路床底面30遍冲击碾压,路床填筑天然砂砾80cm。
施工开挖至路床底面后,现场土含水率高,试验测得含水率为21.3%,经设计变更后,路床下换填70cm天然砂砾。
在换填开挖至标高后,原地土翻挖晾晒30cm,碾压后,冲击碾压30遍,保证换填前原地基达到设计要求压实度(90),再换填70cm天然砂砾,换填至路床底后,再施做原路床80cm 天然砂砾。
二、湿陷性黄土的分布与危害黄土是在第四纪形成的一种特殊的陆相疏松堆积物颗粒成分以粉粒为主,颜色呈黄色或者褐黄色的粘性土,天然黄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在被水浸湿后,黄土的质量会快速被破坏,并产生明显的湿陷变形,其强度也会随之降低,这种黄土被称为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俗称大孔土,在我国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山西、陕西、甘肃大部分地区以及河南西部,其次是宁夏、青海、河北的一部分地区,新疆、山东、辽宁等地局部也有发现,分布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
湿陷性黄土遇水浸湿时,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或在附加压力与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下,引起的湿陷变形是一种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失稳性变形,对建筑物危害性大。
三、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原则及处理方法(一)基本原则湿陷性黄土地区的路基处理的基本原则是破坏土的大孔结构,改善土的工程性质,减少土的压缩性和渗水性,以此控制湿陷性的发生,部分或者全部消除湿陷性的发生。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强夯技术论文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强夯技术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地基的处理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它需要有一定的科技手段进行有效的处理,才能够达到建筑物对地基要求的标准。
尤其湿陷性黄土地基,由于黄土的湿陷性是黄土受到水的浸湿,导致出现了黄土的结构发生了一定破坏的现象。
目前,强夯技术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有效的成果。
如果要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工程的建设,就必须要对地基进行有效的处理。
本文将对黄土湿陷性的机理以及影响地基建设的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对强夯技术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技术;实践;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强夯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建设当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黄土的湿陷性是由于黄土受到了水的浸湿,导致其结构被破坏,从而产生湿陷性。
一般情况下,黄土在天然含水率的条件下,具有比较高的强度,并且可压缩的系数很小。
湿陷性黄土的形成是在覆盖土层的自重压力下,加之在建筑物的附加压力之下,其自身受到了水的浸湿,导致黄土的结构被迅速的破坏掉,它的承载能力不断的下降,从而产生了地面下沉的现象,使建筑物自身出现裂痕。
一、黄土湿陷性分析到目前为止,我国对于黄土湿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的分析与研究,并且,这些研究都是从黄土的机理出发,以及影响黄土湿陷性的因素出发,去研究黄土的微观特征以及黄土的孔隙特征,并对黄土在工程建设中所呈现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明确黄土湿陷性形成的原因等。
(一)黄土湿陷的机理分析黄土湿陷的机理主要从黄土的本质特征进行分析。
即:1、一般而言,黄土的结构比较疏松,并且具有多孔性的特征。
由于黄土自身存在着结构性孔隙,这就为黄土湿陷性创造了空间条件。
2、黄土本身也具有不抗水的特性,不抗水的粒间联结是黄土的湿陷性形成的第二条件。
3、在黄土中,不抗水的联结主要是指粘土中的水、胶的联结。
由于黄土中存在着可溶盐、溶液中离子的种类以及溶液的浓度,都给黄土的湿陷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研究论文:浅谈路基施工中湿陷性黄土地质特性及处理方法
研究论文:浅谈路基施工中湿陷性黄土地质特性及处理方法91042 地理地质论文浅谈路基施工中湿陷性黄土地质特性及处理方法黄土地区经常会因为暴雨、水流的影响而发生水土流失、地基沉陷、边坡失稳、路堑滑坡等灾害性地质活动,这种问题的出现给工农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经常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在工程施工之初我们必须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湿陷性黄土问题进行处理,从而保证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对于促进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 湿陷性黄土概述湿陷性黄土是我国众多不良土质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它具备着范围广、特殊难度大、构成成分复杂的特点。
同时,这种土质还经常存在着难以消除或者减少的变性危害,其地基承载力以及基础处理问题上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必须要对其土壤的组成以及特点具备详细的认识。
1.1 湿陷性黄土概念湿陷性黄土主要指的是那些非饱和的不稳定土质,这类土质结构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遇到水之后会发生变形、沉降等变动,从而给工程施工和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
湿陷性黄土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可以说国内各个省份都有存在,而路桥工程的施工建设本身就是一个施工范围广、基础整体性要求高的工作模式,因此在施工中对于遇到的湿陷性黄土必须要给予应有的重视,并且及时的加以处理。
1.2 湿陷性黄土组成就目前常见的湿陷性黄土进行分析,其主要组成包含了风积得砂、冲积土、次生型黄土、残积土、可溶性沙土等,其中湿陷性黄土的最为典型的代表土层为黄土,这也是世界上分布组委广泛的一种土质结构。
这种土质结构在受到风的搬运作用下会发生沉积,而未曾经过次生扰动、无层理的情况下会形成黄土的块状土,在受到含水量受到限制的时候,一般都具备着较高的强度和极小的压缩性。
这种土质结构在受到水浸湿之后在自重压力以及附加压力的作用之下便会产生沉陷和变形,从而造成土质失稳等质量隐患,给道路工程的施工带来严重影响,在平坦的地区这一问题还不怎么明显,但是在那些山区地带,对于道路安全性的影响十分严峻。
湿陷性黄土地段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探讨
车辆工程技术71工程技术1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常用方式1.1 换填垫层法 换填垫层法是指在地表浅层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挖除后,将坚硬、粗粒材料回填、夯实,形成垫层的一种高效、方便的地基处治措施。
换填垫层法多用于浅层不良地基处理,比如,淤泥质土、杂填土地基、暗沟、湿陷性黄土等。
一般来讲,需在0.5~3.0m之间控制换填处理深度,若垫层厚度太薄,则无法充分发挥换土垫层的优势作用。
针对湿陷性黄土区域或较好土质地区,当坑壁能够直立、边坡稳定性良好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换填处理深度,但不得超过5m。
常见的换填垫层法包括:砂砾垫层、抛石挤淤、换填法等。
1.2 深层密实法 深层密实法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其一,动力压密法,是指通过动荷载加固地基的一种有效地基处理方法,相比静载预压法,动力压密法成本低,更具经济性。
其二,深层挤密桩法,是指通过振动、冲击等方式成孔,随后将砂、碎石、灰土等不同材料填入孔内,并进行振捣、挤密等一系列施工,从而在地基内形成一个大直径的密实桩体。
无论是哪一种深层密实法,都需要利用特定的地基处理技术达到加固深层地基的作用。
常见的深层密实法包括:强夯法、挤密法、粉体喷射搅拌法等。
1.3 化学加固法 化学加固法是指在土内灌入适量化学溶液或股结剂,促使土粒胶结。
这种加固方法适用性强,在砂土地基、淤泥质地基、粉土地基等均有所应用,且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通过化学材料的掺加,可以促使化学材料和土体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由此对土壤内的多余物质进行挤压,最终达到土地紧密的效果。
当前,选用的化学浆液如水泥浆液、水玻璃、丙烯酸胺等。
常用的加固方法包括硅化法、水泥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等,这种加固方法形成的地基也被叫做复合地基。
1.4 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是指在一定荷载作用下,在地基上通过竖向排水井的布设,慢慢排出土内孔隙水,降低孔隙比,加速地基固结,减少预压工程的预压时间,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达到良好的固结效果,从而增加地基土的强度。
湿陷性黄土论文
湿陷性黄土与黄土地区地质灾害一、黄土黄土是一种第四纪地质历史时期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物。
刘东升等在1965年指出,“以风力搬运堆积未经次生扰动的、无层理的、黄色粉质富含碳酸盐并具有大孔隙的土状沉积物称之为黄土。
具体说就是以分布在山西、陕西和甘肃等地构成黄土高原的黄土做代表。
风力搬运堆积外的其他成因的黄色的,又常常有层里和砂、砾石层的粉质沉积物称之为黄土状岩石。
”黄土状岩石解释一般所称的次生黄土,其成因与黄土有一定联系,多数为黄土经流水等营力再搬运,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内再沉积而成。
一般认为黄土具备以下全部特征:1、为风力搬运沉积,无层理。
2、颜色以黄色、褐黄色为主,有时呈灰黄色。
3、颗粒组成以粉粒为主,含量一般在60%以上,几乎没有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
4、富含碳酸钙盐类。
5、垂直节理发育。
6、一般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
当缺少其中的一项或几项特征时,称为黄土状土或次生黄土,满足前述所有特征的称为原生黄土或典型黄土。
一般将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统称为黄土。
二、黄土的湿陷性黄土湿陷性是指土在上覆自重应力或总应力作用下,当受浸湿时产生急剧而大量的附加下沉现象。
影响影响黄土湿陷性的因素很多,内部因素主要是由于土本身的物质成分(颗粒组成、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及含水量,外部条件包括水和压力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黄土中黏粒含量越多,湿陷性越弱,但有时还与小于0.001mm的颗粒的含量及其赋存状态有关,黏粒含量中小于0.001mm的颗粒含量对湿陷性影响较大,就赋存状态来看,若黏粒基本分布于骨架颗粒之间,则能起到很好的“胶结”作用;对黄土湿陷性有影响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碳酸钙、石膏与其他易溶性盐的含量及其赋存状态,就赋存状态而言,若它是以薄膜状分布或与黏粒混在一起构成集合体时,它就是胶结物的一个重要部分,从而影响黄土的湿陷性;在某一定值压力作用下,黄土的孔隙比越大,湿陷系数也越大;天然含水量越高,黄土的湿陷性越低,它们之间呈反相关,这主要是作为胶结物的粘粒天然含水量增加,连结力减弱,相同压力下压缩性提高,而土体的变形空间是一定的,压缩量与湿陷量之和趋于定值,因此压缩量与湿陷量在某种程度上互为消长,压缩量增加,则湿陷量减弱。
水利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措施论文
水利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措施论文摘要:近年来在坝体建设中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被广泛使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新型材料的研究使用.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越来越多,也有了一定的施工经验。
黄土是干旱或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物,在生成初期,土中水分不断蒸发,土孔隙中的毛细作用,使水分逐渐集聚到较粗颗粒的接触点处。
同时,细粉粒、粘粒和一些水溶盐类也不同程度的集聚到粗颗粒的接触点形成胶结。
试验研究表明,粗粉粒和砂粒在黄土结构中起骨架作用,由于在湿陷性黄土中砂粒含量很少,而且大部分砂粒不能直接接触,能直接接触的大多为粗粉粒。
细粉粒通常依附在较大颗粒表面,特别是集聚在较大颗粒的接触点处与胶体物质一起作为填充材料。
粘粒以及土体中所含的各种化学物质如铝、铁物质和一些无定型的盐类等,多集聚在较大颗粒的接触点起胶结和半胶结作用,作为黄土骨架的砂粒和粗粉粒,在天然状态下,由于上述胶结物的凝聚结晶作用被牢固的粘结着,故使湿陷性黄土具有较高的强度,而遇水时,水对各种胶结物的软化作用,土的强度突然下降便产生湿陷。
1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其最大特点就是湿陷变形,有两个显著特征:1)变形量大,常常超过正常压缩变形的几倍甚至几十倍;2)发生快,一般在浸水1h~3h就开始湿陷。
就一般的湿陷事故而言,往往在1d~2d内就可能产生20cm~30cm的变形量,这种量大、速率快而又不均匀的变形往往使水利工程发生严重变形甚至破坏。
所以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考虑因地基湿陷引起附加沉降对工程可能造成的危害,来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避免或消除因地基的湿陷或少量湿陷所造成的危害。
2影响黄土湿陷性的因素(1)粒间的组成对湿陷性的影响试验说明,粘粒含量越少,湿陷性越强。
粘粒在黄土的结构中主要起胶结作用,尤其是小于0. 002 mm的细粘粒,它所起的胶结作用更加明显。
粘粒含量少时,黄土骨架的胶结形式主要是薄膜式,所以这种胶结强度教低,容易破坏,从而湿陷性强;粘粒含量高时,黄土骨架的胶结形式多为镶嵌式,故这种胶结强度高,不容易破坏,从而湿陷性弱。
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公路地基处理技术论文
论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公路地基处理技术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不断向前发展。
同时对高速公路施工的需求量也就越来越大,对高速公路施工的工程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高速公路软弱地基处理技术作为高速公路施工中的重点课题之一,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近些年来,我国对高速公路的软弱地基处理技术越来越重视。
目前我国在高速公路软弱地基处理技术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距离先进的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
近年出现的各种高新技术为人们在实际施工中提供了广泛的思路。
湿陷性黄土在我国分布广泛,涉及面广。
由于其特殊的地质条件,容易发生沉降变形。
因而更要从多角度加以考虑。
本文通过对湿陷性黄土地基一些原有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方法,并且做出了进一步的分析建议。
关键词:湿陷性;地基处理;处理方法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a一、概述所谓软弱地基,顾名思义,就是由一些特殊土层构成的地基。
该类土层压缩性高于普通土层。
如淤泥土层、杂填土等等。
像此类地基在我国较为常见,这也是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在面对相关项目的时候要攻克的难题之一。
软土的特殊性很多:含水量与压缩性都较高,此外其孔隙比也较大。
抗剪强度较差、力学承载性能也较差。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渗透性很差,几乎密闭不透水。
所以说,这样会导致压缩固结慢。
湿陷性黄土在我国所占面积很大,约有三十一万平方千米。
大约是我国黄土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五。
如果在该类地区进行高速公路施工,不能有效地对地基的湿陷性进行技术处理的话,则很容易发生各类安全事故。
比如沉降变形、液化等经过工程实际证明,该类湿陷性地形会给高速公路施工造成不少的麻烦,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人们不断研究各类处理方法,以保证施工顺利完成。
二、各类不同处理技术(一)实际工程中实行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的目的与措施确定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减小地基土的孔隙体积,增大干密实度,使得地基土的压缩性降低,承载力提高,湿陷性全部或部分消除,进而使得地基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
浅谈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
Research 研究探讨311浅谈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乔帅(四川蜀通港口航道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四川南充 637000)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7)06-0311-02摘要:在不良地质分布的湿陷性黄土,需要有大面积的特殊路基处理,这对公路建设有很大的影响。
在有湿陷性黄土分布的不良地质情况下,需要进行特殊路基处理,这对公路建设有重大影响。
为了保证公路路基处理的加固效果,可以采用多种措施来保证黄土地基湿陷性问题,以有效的提高承载力、减少路基沉降。
本文重点介绍的是强夯法、冲击碾压法、挤密法、预浸水法及化学加固法。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强夯;冲击碾压;挤密;预浸水;化学加固引言我国在21世纪的发展十分迅速,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的不断进步,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于各种资源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大,土地作为不可增长的资源,其使用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所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施工项目,包括一些特殊的土建工程,因此,了解不同地基上各种特殊土的工程特性是非常重要的。
在公路的建设中,如果有湿陷性地基路段,应当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解决问题。
1湿陷性黄土的概述1.1湿陷性黄土的定义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在一定压力下被水浸泡的黄土,土体结构破坏迅速,有明显的附加沉降。
其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自重湿陷性,另一种是非自重湿陷性,下面针对其具体不同进行介绍。
自重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在上覆土的自重作用下被水浸泡后,显著下沉的湿陷性黄土。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在上覆土自重压力作用下浸水,不会出现明显的下沉湿陷性黄土。
1.2湿陷发生的原因黄土的湿陷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括物理以及化学反应。
它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首先是受到了外部的压力,然后遇水浸泡,从导致湿陷沉降。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由于黄土的固有特性。
黄土湿陷的内因是黄土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
湿陷性黄土的本质就在于受到压力的情况下,如果再遇到水,就会发生明显的形变,下沉。
关于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论文
关于湿陷性黄土及其地基处理方法摘要:建设工程越来越多地遇到不良地基。
因湿陷性黄土在我国分布很广,所以尤其以湿陷性黄土不良地基最为广泛。
本文根据黄土特性分析了黄土湿陷性原因,结合工程实际阐述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存在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1.黄土的分布、分类1.1黄土的分布世界各大洲均有黄土分布,各大洲黄土覆盖面积占其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欧洲7%、北美5%、南美10%、亚洲3%。
中国黄土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比较集中的是黄河中游,如山西西部,陕西及甘肃大部分地区内。
黄土分布地区气侯干燥,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黄土分布地区年降水量多为250~500mm,年降水量小于250mm的地区,则黄土较少,而代之的是沙漠和戈壁;年降水量大于750mm的地区基本上没有黄土分布。
黄土是典型的大陆性更新世沉积物,黄土厚度最大可达300米。
1.2黄土的分类及其特征1.2.1黄土的分类从有无湿陷性来分:湿陷性黄土(自重湿陷湿陷性黄土、非自重湿陷湿陷性黄土)、非湿陷性黄土。
1.2.2特征湿陷湿性黄土遇水湿陷,非湿陷性黄土遇水不湿陷;自重湿陷性黄土在自重作用下遇水湿陷,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在无荷载作用下遇水不湿陷。
2.湿陷湿黄土地基2.1黄土湿陷的原因与主要影响因素内因:黄土内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黄土颗粒表面含有可溶盐。
外因:水浸入可溶盐溶解。
影响因素:天然空隙比与天然含水量。
天然空隙比大,湿陷性强;天然含水量高,湿陷性低。
2.2 黄土湿陷性的判定黄土的湿陷性判定多用室内侧限压缩试验所得的湿陷系数来判定,试验方法基本同一般土,所不同的是在规定压力作用下并压缩稳定后开始浸水,计算土样在浸水前后并压缩稳定后的高度或孔隙比,求出湿陷系数 ,用来判定黄土是否具有湿陷性,黄土的湿陷系数按下式计算:p p p s h h h /-=δ 或 p p p s e e e +-=1/δ 其中:p h 、p e --分别是保持天然含水量和结构的土样,在侧限条件下加压到规定压力P (KPa )时,压缩稳定后的高度(cm )和孔隙比;--//,p p e h 分别是上述加压稳定后的土样,在浸水作用下压缩稳定后的高度(cm)和孔隙比;--o o e h ,分别是土样的原始高度(cm)和原始孔隙比;当015.0 s δ时,定为非湿陷性黄土; 当015.0 s δ时,定为湿陷性黄土。
浅析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作业
浅析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作业浅析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作业摘要:以临午改建工程为例,对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施工措施工程应用进行介绍。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在干燥情况下,具有较高强度和较低压缩性,遇水后在一定外力作用或在自重作用下强度骤降的一种特殊岩土。
它广泛分布于我国甘肃、宁夏、陕西和山西等黄土高原地区。
其中以03马兰组黄土最具有代表性。
湿陷性黄土对公路工程的工程危害主要表现为遇水后的不均匀沉降,引起公路路面大面积开裂、下陷,从而引起其他次生公路病害,进一步加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引起恶性循环。
所以公路工程中的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公路的施工质量以及后期运营期养护工程。
省道临午线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西北地区,公路等级为23m宽的四车道一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为60km/h。
设计荷载100kN.m。
沿线经过汾河阶地、昕水河阶地和山前台地。
在河流阶地以及山前台地地表覆盖有厚度达5m~9m厚湿陷性黄土,湿陷等级为Ⅱ级自重湿陷。
因此,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的施工措施恰当与否对整个项目的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省道临午线K15 900~K17 100段为山前台地,地表覆盖9m厚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表冲沟、陷穴发育。
设计中对填方路段原地面清表后采用1000 kN.m夯击能强夯处理消除湿陷性,对于挖方路段挖至距离路床后采用1000kN.m夯击能强夯处理消除湿陷性并设置30cm后灰土封层。
对于高挡土墙及桥台地段则采用灰土挤密桩消除整个湿陷性土层的湿陷性。
施工过程中根据规范要求、设计图纸及当地实际情况,对不同段落分别采取了措施。
具体如下:1填方路段黄土路段施工过程中应严格做好防排水,避免施工场地排水不畅或浸水。
对各个处置措施的施工工艺均应设置试验段,以确定各施工参数。
1.1填方路基基底处理在路基填筑前,应对原地面进行处置,处置宽度应大于路基坡脚外1/2湿陷性黄土层厚,并不小于2m。
根据设计要求,路基基底采用1000kN.m强夯处理,对于重要建筑物附近,且建筑物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路基基底清表后采用冲击碾碾压40遍。
湿陷性黄土路基改良施工工艺应用与探讨
湿陷性黄土路基改良施工工艺应用与探讨引言:黄土是在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由风力搬运堆积的沉积物。
在我国,黄土主要分布在黄河中、小游地区,其中在黄土高原地区呈现连续分布[1],青海省黄土主要分布于我国湿陷性黄土区划中的陇西地区,具有自重湿陷性土层厚、自重湿陷性强、自重湿陷量大、黏土含量较多的特点[2]。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黄土湿陷性成因的研究由来已久,形成了盐溶说、结构学说、动水压力说、抗剪强度降低说、微结构不平衡吸力说等一系列研究成果[3-4]。
总而言之,黄土湿陷变形是一个受物理、化学和力学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且水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水侵入黄土自身的特殊架空孔隙结构后,极大削弱黄土颗粒的联结强度,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的共同作用下,黄土原有土体结构失稳而引发湿陷[5-6]。
本文依托项目西宁至互助一级公路扩能改造工程路线全长42.68 公里,采用高速公路标准,路线范围内分布有Ⅰ(轻微)非自重~Ⅲ级(严重)自重湿陷性黄土。
为有效消除黄土湿陷性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黄土路基进行了改良施工,本文重点介绍强夯、冲击碾压、水泥土挤密桩、水泥土填筑在项目的应用以及相关工艺原理及控制要点,相关成果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1.工艺原理强夯法适用于Ⅲ级湿陷性黄土且填高大于4m 的路基段落,采用2000kN·m 能级的强夯设备,夯点采用正方形布置[7],夯点间距4m,强夯施工前进行试夯,夯点的夯击次数根据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点夯两遍,满夯一遍,采用轻锤或低落距多次夯击,锤印相互搭接,满夯完成后采用平地机将地表刮平。
冲击碾压采用25KJ三边形冲击式压路机对原地面以及每填高1.5m 冲击碾压一次[8](30 遍),冲击碾压采用排压法,纵横向轮迹交错,行驶速度宜在10~12km/h,轮迹之间相互重叠,每冲击碾压6 遍,用平地机刮平地表,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或振压将地表面压实1~2 遍,继续冲压施工。
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摘要:随着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地基处理是一个影响工程整体质量的主要因素,湿陷性黄土的工程地质具有特征性,针对地质特点对建筑物稳定性的影响,分析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和工作经验,提出一些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为以后的工程提供简单的参考.关键字:地基处理湿陷性地基研究引言由于我国地质的特殊,在一些地方总是分布着一些与一般土性质有显著不同的特殊土,由于生成时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地质成因以及次生变化等原因,使他们具有一些特殊的成分、结构、性质。
这些特殊直接影响工程过程中,地基处理的难题。
其中湿陷性黄土在我国分布较广,对地基处理不当,会造成无法继续施工或严重的工程事故。
然而湿陷性黄土的湿陷变形是影响地基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下主要从湿陷性黄土的特征入手,分析湿陷变形的原理和一般处理方法。
1 分析湿陷性地基处理地质的特点土在自重压力或非自重压力和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受水浸湿时将产生急剧而大量的附加下沉,这种现象称为湿陷。
具有湿陷性质的黄土,叫做湿陷性黄土层或简称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的主要特征为:(1)基本色调是黄色,通常为黄褐,褐黄,灰黄,棕黄等颜色;(2)含盐量较大,特别是碳酸盐含量尤为突出,另外硫酸盐、氯化物等含量也都比较高;(3)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岩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
化学成分为Si02,A12O3和碱土金属钙镁含量都比较高;(4)粉土颗粒含量较多,湿陷性黄土粉土颗粒(0.05~0.005 mm)一般占半数以上55%~60%者居多;(5)一般具有大孔性,大孔隙常常肉眼可见,空隙在1.0左右,呈松散结构状态;(6)在天然剖面上,具有垂直节理;(7)具有湿陷性。
受水浸湿后仅在土的自重压力作用下就产生失陷的土叫自重湿陷性黄土;而受水浸湿后需要在土的自重压力和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才产生湿陷的土称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自重湿陷性黄土只有在一定埋藏条件的黄土层中才能产生,大量观测和工程实践表明,如果均质黄土层较厚,地下水位较低。
小议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
小议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摘要:湿陷黄土的特性比较独特,在遇到水分时会产生结构性的改变,从而使其强度降低。
为了避免黄土地基发生沉降等问题,必须增加对其工程技术的重视。
文章从对湿陷性黄土进行了剖析,并对其所引起的问题进行了梳理,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保证其在设定的寿命内能够正常的运行。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黄土病害;路基填筑;施工技术0引言黄河地区是典型的湿陷性黄土,其土壤在遇到水分时会产生明显的改变,从而导致其强度迅速降低。
在这种条件下,当湿陷黄土的构造受到很大的压强时,就会产生地基沉降,从而影响行车的安全。
要改善公路运输使用状况,营造良好的行车环境,必须对湿陷黄土地基进行质量控制,使其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能够达成既定的寿命。
1 湿陷性黄土分析以往,由于国内的技术落后,在黄土地带的建设无法确保项目能够满足建设的需求。
在全国公路的施工过程中,为了形成一个庞大的运输网络,以适应区域发展对公路的利用,必须重视黄土区域的开发。
在黄土高原进行公路施工,不可避免的要面临的是湿陷性黄土,这是一种典型的土体,它通常是在土体自身重量和外加荷载的情况下,造成土体的结构性和变形。
据调查,我国北方地区的湿陷性黄土,是湿陷性黄土的代表,在一般条件下的黄土具有较低的压缩性和较高的强度。
但在水分渗透下,由于土体应力的影响,导致土体的构造发生了变化;同时也会导致土壤的硬度迅速降低。
2 湿陷黄土引发的道路问题2.1 路基塌陷公路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基的关系,一旦出现了问题,就难以满足施工的需要。
由于地基渗漏,其特性和成分都会发生变化。
随着黄土的渗透,土体自重逐步增大,附加力增大,土体强度降低。
黄土构造变形后,地基稳定迅速降低,受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地基塌方。
2.2 边缘固定性下降在一般条件下,黄土地基不会发生边坡失稳,而在渗水后,黄土的湿陷特性会使其稳定性和强度降低;同时,黄土地基的边坡稳定度也出现了明显的降低。
若遇大雨,则会造成路面坍塌等问题,甚至造成路面开裂;当路面下面是黄土路基,则会增加司机安全风险,而当土质渗水时,则会使路面的稳定性下降,使司机的生命危险大大增加;不仅会导致交通意外,而且会影响到公路的运行,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
水电站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论文
水电站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论文【摘要】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其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孔隙发育。
在未受水浸湿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
当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附加沉陷,强度迅速降低。
故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进行建设,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物产生危害。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钢筋砼灌注桩 CFG桩1 工程概况西北某水电站为引水式电站,电站工程主要由引水渠首、引水渠、前池、压力管道、泄水陡坡、厂房、尾水渠和防洪堤等组成。
电站设计水头135m,设计引水流量60.6m3/s,设计发电流量56.8m3/s,装机容量66MW,设计年发电量2.55亿kW.h。
2 工程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本电站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前池基础、压力钢管及泄水陡坡上段基础位于黄土地层,黄土地基承载力低且具自重湿陷性,影响建筑物工程安全性。
厂区前池黄土厚度自地表起可达45m,建基面以下湿陷性黄土厚度15m,地基主要持力层岩性为上更新统卵砾石,地基承载力400kPa。
压力管坡地层岩性复杂,其中全新统坡积物及低阶地冲洪积含砾粉土工程地质条件差,不适宜作为建物地基,第三系泥岩具崩解性和弱膨胀性,地基承载力300~400kPa。
3 厂区建筑物地基处理方案3.1 厂区建筑物工程地质概况3.1.1 前池工程地质条件前池位于Ⅳ级阶地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Q3eol)黄土边坡上,地基土自上而下分为三层:①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Q3eol)黄土,土黄色,干燥,稍密~中密,具孔隙,且孔隙杂乱,土层内含白色物和蜗牛壳。
前池建基面以下黄土层厚度约32m,建基面至1186m高程之间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建基面以下9m范围湿陷系数多大于0.03,为中等―强烈湿陷,9m~16m湿陷系数多小于0.03,为轻微湿陷,湿陷起始压力100KPa~175KPa,地基承载力90KPa。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基本方法论文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的基本方法及思考摘要:从力学角度来考虑,湿陷性黄土的特性突出地表现在它的结构性、欠压密性和湿陷性三个方面。
因此,对于在湿陷性黄土地域进行施工建设,首要问题是决绝路基建设,主要可以从治陷和防湿两方面着手,双管齐下、综合处理。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方法长远思考黄土是一种以粉粒为主、具有大孔隙、天然含水量小、呈黄色或黄褐色、富含碳酸钙或硫酸钙成分的粘质土。
产生黄土湿陷的原因非常复杂,总体上可以归纳为内部和外部两种因素,内因是黄土的骨架颗粒形态、排列方式、孔隙特征和颗粒胶结形式等显微结构特征;而土体中的吸力和非水稳定性胶结力破坏及由此而引起的水稳定性胶结力和摩阻力的超载,所以导致的土体结构破坏,则是黄土湿陷性的外因。
湿陷性黄土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结构记忆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下沉,因此在工程上研究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处理十分迫切与重要。
湿陷性黄土的变形包括压缩变形和湿陷性变形两种。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设计中,为了道路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往往需要采取路基处理措施。
湿陷性黄土的路基处理措施主要是通过采取人为手段对土基下一定范围的湿陷性黄土层进行加固处理或更换一种土,并在施工中注意排水、防水问题,以改变其物理学性质、达到消除湿陷性、减少压缩性和提高承载能力。
而这种人为手段有多种多样,针对不同黄土的湿陷性程度不通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处理路基建设问题。
1、换填垫层法当湿陷性黄土层厚度不很大时,可将路基面以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部分或全部挖除,然后换填强度较大的土或其它稳定性能好、无侵蚀性的材料(通常是渗水性好的中粗砂)称为换填或垫层法。
此法处理的经济实用高度为2~3m,如果湿陷性黄土层厚度过大,则采用换填法会增加弃方与取土方量而增大工程成本。
这种方法施工简易,效果显著,是一种常用的地基浅层处理或部分湿陷性处理方法,经这种方法处理的灰土垫层的地基承载力可达到300kpa(素土垫层可达200kpa)且有良好的均匀性。
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作业论文.doc
对于设置构造物的路段需原地面处理结束后,方可进行构造物基础的开挖施工。
1.2 黄土路基填筑(1)当利用挖方黄土填筑路基时,CBR不满足要求时,掺灰处理。
(2)路床0~30cm部分采用砂砾填筑。
(3)当使用黄土作为路基填料时,路基填筑施工每隔2.0m填高采用500kN.m的夯击能进行强夯补压。
(4)设置构筑物的冲沟内的路基,台后换填范围(不小于6m)的路基不容许采用强夯处理;采用填筑时构筑物顶部4m范围内也不容许采用强夯处理;4m以上采用强夯时,夯击能不得大于1000kN.m。
1.3 挖方路段处理挖方路段挖至设计标高后,进行强夯处理,并对强夯后的沉降采用6%灰土补填,为保证施工车辆对路基不行车破坏,顶部15cm设置砂砾。
灰土隔水层采用分层路拌法施工。
外掺石灰,石灰采用钙、镁质Ⅲ级生石灰。
1.4 路基挖方段边坡黄土路段挖方边坡应一次性挖成型,避免原状土扰动,严禁超挖后采用同填方式修整边坡。
黄土路堑的边坡率为1:0.75或1:1。
黄土段落的具体位置请查阅相应的地质报告,如果在施工中发现地质与实际不符,应及时与设计部分联系进行调整。
1.5 边坡防护(1)填方路基边坡采用适合于当地生长的植被进行绿化防护,填方路基自第二级边坡(1:1.75)以下采用网格骨架防护。
(2)挖方边坡的碎落台两泄水槽之间布置绿化带,绿化带缘石高出碎落台5cm。
(3)边坡平台采用25cm厚浆砌片石防护,并设置30×30cm 浆砌片石平台排水沟。
(4)对边坡为2级及2级以上的,在土质第一级边坡范围内设置空心六角型预制块防护。
如果挖方段设置挡土墙,则只在土质范围内设置六角型预制块防护,并在挖方坡率过渡段内做好挡土墙高度过渡。
(5)路基挖方段在冲沟处设置的急流槽,注意将进口防护应深入冲沟壁,边坡急流槽下及两侧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干砌片石防护。
(6)黄土路基边坡防护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开挖情况适当布置。
1.6 黄土路基排水(1)路基排水系统由边沟、截水沟、泄水槽、急流槽、渗(盲)沟及桥涵结构物等组成,排水系统均采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预制材料,排水沟构造物底部设置15cm厚度的2:8灰土(体积比),边沟的灰土垫层下铺设涂沥青的土工布,以防渗水。
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方法论文
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方法论文【摘要】研究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在设计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建筑物的体量、结构、形式及使用要求,承载力、工期要求,结合现场地质、水文、地形、地貌等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以期达到预定的处理效果。
一、湿陷性黄土的概念及分布黄土是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多孔性具有柱状节理的黄色粉性土。
由于其垂直人孔性的松散多孔结构和遇水则降低或消失的土颗粒间的加固凝聚力,在压力及水的外部作用下,容易发生湿陷天然黄土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或者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称为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广泛分布在我国华北、西北等地在湿陷性黄土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考虑因地基湿陷引起的附加沉降对建筑造成的潜在危害因。
因此,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避免或消除地基湿陷造成危害,就显得相当重要。
二、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机理和湿陷变形特性1.湿陷变形的突变性与非突变性。
湿陷变形是黄土在承受一定压力时,由于浸水作用而使土体在短时间内物理状态和力学性质发生突变引起的附加变形。
它的特点是速度快(常常在地基浸水1~2h后产生)和变形量大,常常超过建筑所允许的程度。
此外,黄土湿陷变形的突变程度还取决于温度、应力状态和增湿水平。
黄土的天然含水量越低,注水速度越快,在较大压应力作用下浸水湿陷的突变程度就越高;反之,突变程度就降低了。
在分级浸水的湿陷试验中就不易出现突变性的特点。
2.湿陷变形的不连续性和连续性。
从微观上看,湿陷是黄土骨架颗粒间胶结强度弱化与天然结构的崩解,在湿陷变形过程中,不仅有颗粒间的相对滑移,还有小颗粒落入架空孔隙和大孔隙的跃迁。
从宏观上看,湿陷变形是整个变形的不连续过程,具有跳跃性。
然而,如果从黄土湿陷变形与总变形过程的空间特征来看,湿陷变形只是黄土总变形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一个连续过程。
大量工程实践经验表明:地基湿陷变形随含水量和应力的增加而增大,是连续的变化过程。
黄土湿陷性的施工处理措施分析-毕业论文
黄土湿陷性的施工处理措施分析【摘要】对于湿陷性黄土渠道, 基础处理不当, 会造成渠道湿陷破坏。
渠道湿陷性处理应根据实际条件及湿陷特性分段进行。
预浸水法需要预留的浸水时间长、耗水量大, 对于工期要求紧或缺水地区应谨慎使用; 先试水后运行法不仅浪费水, 而且试水运行安全不易保证, 不宜采用; 灰土或水泥土垫层法、原土翻夯法是比较经济、实用的渠道湿陷性基础处理方法, 适用于处理湿陷性较强的自重湿陷性渠道基础。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渠道基础处理1 我国现状我国黄土分布面积约为63 万余km2 , 主要分布在甘肃、陕西、山西三省, 在青海、宁夏、河南也有部分分布, 其他在河北、山东、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等省(区) 也有不连续或零星的分布。
湿陷性黄土面积约占黄土分布总面积的60 %左右, 大部分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
湿陷性黄土的孔隙比一般比较大, 并往往具有肉眼可看到的大孔隙, 但由于在颗粒间具有较大的结构强度, 故在天然干燥状态下, 黄土仍可承受一定的荷重, 并且变形量也较小。
但在自重或一定荷重作用下, 受水浸湿后, 黄土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的附加下沉, 这就是黄土湿陷性。
近年来, 我国西北湿陷性黄土地区兴建的提水灌溉和引水灌溉工程很多, 例如甘肃的引大入秦、临夏南阳渠灌溉工程、靖会电力提灌工程、兴堡子川电力提灌工程, 陕西的泾惠渠、冯家山水库灌区、东雷灌区, 宁夏的同心扬水工程、固海扩灌工程, 山西禹门口灌区、大禹渡灌区等工程, 均布置在湿陷性黄土区内。
在这些地区, 有些工程由于湿陷性黄土处理的工程措施不当, 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黄土的湿陷性已成为这些地区的主要工程问题。
2 几种常用的渠道基础处理措施目前, 在我国湿陷性地区常用的渠道基础处理方法主要有垫层法、预浸水处理法、先试水后运行法、原土翻夯处理法。
以下分别进行介绍:2.1 垫层法垫层法就是将渠底以下一定范围内的湿陷性土层挖去, 用一定体积比配合的灰土或水泥土, 或粘土在最优含水量情况下分层回填夯实或压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设置构造物的路段需原地面处理结束后,方可进行构造物基础的开挖施工。
1.2 黄土路基填筑
(1)当利用挖方黄土填筑路基时,CBR不满足要求时,掺灰处理。
(2)路床0~30cm部分采用砂砾填筑。
(3)当使用黄土作为路基填料时,路基填筑施工每隔2.0m填高采用500kN.m的夯击能进行强夯补压。
(4)设置构筑物的冲沟内的路基,台后换填范围(不小于6m)的路基不容许采用强夯处理;采用填筑时构筑物顶部4m范围内也不容许采用强夯处理;4m以上采用强夯时,夯击能不得大于1000kN.m。
1.3 挖方路段处理
挖方路段挖至设计标高后,进行强夯处理,并对强夯后的沉降采用6%灰土补填,为保证施工车辆对路基不行车破坏,顶部15cm设置砂砾。
灰土隔水层采用分层路拌法施工。
外掺石灰,石灰采用钙、镁质Ⅲ级生石灰。
1.4 路基挖方段边坡
黄土路段挖方边坡应一次性挖成型,避免原状土扰动,严禁超挖后采用同填方式修整边坡。
黄土路堑的边坡率为1:0.75或1:1。
黄土段落的具体位置请查阅相应的地质报告,如果在施工中发现地质与实际不符,应及时与设计部分联系进行调整。
1.5 边坡防护
(1)填方路基边坡采用适合于当地生长的植被进行绿化防护,填方路基自第二级边坡(1:1.75)以下采用网格骨架防护。
(2)挖方边坡的碎落台两泄水槽之间布置绿化带,绿化带缘石高出碎落台5cm。
(3)边坡平台采用25cm厚浆砌片石防护,并设置30×30cm 浆砌片石平台排水沟。
(4)对边坡为2级及2级以上的,在土质第一级边坡范围内设置空心六角型预制块防护。
如果挖方段设置挡土墙,则只在土质范围内设置六角型预制块防护,并在挖方坡率过渡段内做好挡土墙高度过渡。
(5)路基挖方段在冲沟处设置的急流槽,注意将进口防护应深入冲沟壁,边坡急流槽下及两侧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干砌片石防护。
(6)黄土路基边坡防护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开挖情况适当布置。
1.6 黄土路基排水
(1)路基排水系统由边沟、截水沟、泄水槽、急流槽、渗(盲)
沟及桥涵结构物等组成,排水系统均采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预制材料,排水沟构造物底部设置15cm厚度的2:8灰土(体积比),边沟的灰土垫层下铺设涂沥青的土工布,以防渗水。
(2)路堑边沟底部设纵向碎石渗沟(深度60cm、宽度同边沟底宽度)。
(3)路基排水系统与自然地表排水系统必须通畅连接;边沟必须设置到冲沟底部排水沟内,禁止边沟于桥头或冲沟坡顶截止;挖方段要保证截水沟、平台流水槽、边坡急流槽的设置数量、长度及边沟的顺畅连接,保证顺利排水。
1.7 黄土路段跨越冲沟处理
(1)冲沟壁比较陡的情况下,冲沟底部视黄土湿陷程度及黄土层厚度,采用强夯或灰土桩等方法处理;冲沟壁按照每级不小于2m宽平台开挖成台阶状(台阶平均坡度不大于1:1)后分层填筑路基;每级台阶填筑完成后采用1000kN.m的夯击能进行强夯补压。
(2)对于冲沟内设置构造物时,在台后换填范围(且不小于6m)的路基不允许采用强夯处理。
采用黄土填筑时构造物顶部4m 厚度范围内不允许强夯,4m以上采用强夯时,夯击能不大于1000kN.m,但桥台台后路基应满足相应的压实度要求。
(3)淘壁处理。
冲淘处的路基填筑从沟底向上分层施工,并采取一边填筑一边将沟壁挖成台阶,始之咬合;每级台阶宽度不小于2m(台阶平均坡度不大于1:1,反坡4%);每级台阶填筑完成后采用1000kN.m的夯击能进行强夯补压。
(4)冲沟防护:
①冲沟底宽≥20m的冲沟,上下游从涵洞八字墙末端一占地界采用35cm的将砌片石进行沟底铺砌,铺且末端设隔水墙,墙宽50cm,深度150cm。
②冲沟底宽20m的冲沟,整个冲沟底进行铺砌,铺砌长度上游从涵洞八字墙末端-占地界外15m,下游从涵洞八字墙末端-占地界外10m,铺砌末端均设隔水墙;两侧的冲沟壁根部设拦土墙,拦土墙顶宽50cm,拦土墙高度200cm,冲沟壁侧墙面直立,冲沟侧墙面坡度1:0.3,拦土墙冲沟壁的转折而转折修建。
③冲沟内的边坡、护坡道全部采用将砌片石进行防护,冲沟沟顶外3m~5m长度的边沟及护坡道也同样进行工程防护。
④冲沟内的路堤迎水面边坡采用35cm浆砌片石-护坡进行防护,防护高度为设计水位+50cm且不低于涵洞顶面高程,护坡的坡脚处设浆砌片石矩形基础,基础顶宽60cm,深度80cm。
(5)冲沟排水:
①路堤冲沟排水:边沟水流人冲沟时设急流槽,并在急流槽底部设置消力井,尚有急流槽接人消力井,在接入路基边沟,路堤边沟深至涵洞口处;下游急留槽接入消力井。
②挖方冲沟排水:当冲沟坡度大于10%时,将占地界外5m 的上游冲沟底面整修成10%的纵坡且成水簸箕行,然后采用35cm厚度的浆砌片石进行沟底铺砌,铺砌后,再设一道隔水墙,其后采用抛石填筑;当冲沟坡度不大于10%时,将占地界外5m 的上游冲沟按原坡度进行整修,再用35cm厚度的浆砌片石进行
沟底铺砌。
③在占地界处设拦水墙,拦水墙顶面厚度50cm,高出地面60cm,深入地面80cm,拦水墙长度为冲沟的宽度;占地界外5m 处设拦水墙,拦水墙顶面厚度50cm,高出地面30cm,深入地面120cm,拦水墙长度为冲沟的底宽。
拦水墙中心处设急流槽,将水引入路堑边沟,拦水墙采用M7.5浆砌片石。
④铺砌和急流槽的基地垫层:非黄土段采用砂砾10cm,黄土段采用2:8灰土1.5cm。
(6)沟填平处理:
①不设构造物的冲沟,应采用弃土或弃渣填平造地方案,顶面覆盖种植土后,种植沙棘林绿化;弃土或弃渣时,冲沟的形状不必整治成规则状,并应将冲沟上游填满,弃土或弃渣填土的压实度不小于90%;冲沟下游设拦土墙截弃土,防止水土流失;
②冲沟填平占地的土地类别除沟底部较宽、种植大片旱田外,一般应按荒地、荒沟考虑,并列为永久占地;
③非黄土段的冲沟应根据沟壁的情况、沟的宽窄等进行设计,除基底强夯外,其余均应参照执行。
2 结束语
湿陷性黄土作为在山西省广泛存在的一种特殊岩土,对山西省公路工程的影响较大。
采用经济、合理的技术措施对其进行处理利用,将为公路建设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