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阅读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理解《临江仙》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理解《临江仙》含答案(2021·山东·高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冯延巳秣陵①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
路遥人去马嘶沉。
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
徘徊一晌②几般心。
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①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
②一晌:很短的时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路遥人去马嘶沉”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
B.“沙头惊起双禽”中“惊”不仅指水边的禽鸟被笛声惊飞,还指主人公从满腔愁绪中惊醒。
C.“徘徊一晌几般心”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他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寂寞,更从“一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
D.全词最后定格于“凝恨独沾襟”的主人公形象,离索之情、惜别之恨郁凝于心,无以宣泄,唯有泪湿衣襟,词人在篇末简笔画像,留给读者无限遐思。
2.柳永《雨霖铃》的下阕“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请比较“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异同。
【答案】1.C2.相同点:两句都借“柳”的形象来表达惜别留恋之情。
不同点:冯词描绘了春光中万枝新柳闪烁金光的鲜丽春景,以乐景写哀情,倍显主人公离索惜别的愁情;柳词描绘了晓风残月下杨柳岸清冷萧索的秋景,渲染了离别后的寂寞相思之意。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与赏析能力。
C.“一晌”指时间之短暂,该句表达的是在短暂时间内感情变化剧烈。
对时间、生命无常的感悟并无依据。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词的能力。
“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
“柳”与“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
“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这两句是说,青帘斜挂着,万枝杨柳呈现出金色。
送别诗: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别诗: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翻译及赏析临江仙·送钱穆父宋代: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尊通:樽)译文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走辗转在人间。
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
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象秋天的竹竿。
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
陪酒的歌*不用冲着酒杯太凄婉。
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栈停了又走,走了又停。
注释临江仙: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临江仙》。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赏析这首词是公元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
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
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
元祐初年,苏轼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
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
岁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
三年来,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
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
更为可喜的是友人与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借用白居易《赠元稹》诗句来说,即“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作者认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一样,是因为朝好议论政事,为言官所攻。
以上数句,先从时间着笔,回忆前番离别,再就空间落墨,概述仕宦生涯,接下来抒发作者对仕宦失意、久处逆境所持的达观态度,并用对偶连喻的句式,通过对友人纯一道心、保持名节的赞颂,表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坚贞的操守。
《临江仙》阅读答案
《临江仙》阅读答案《临江仙》阅读答案在学习、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
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临江仙》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临江仙》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梅李清照(宋)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
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鹧鸪天·赏荷蔡松年(金)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
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
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22. 两首词均为咏物词,但第一首词描写的是(季节)的景色,第二首词描写的是(季节)的景色。
23. 李词中的“玉瘦檀轻无限恨”与蔡词中的“胭脂雪瘦薰沉水”两句都用到了“瘦”字,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22. 冬季(或晚冬)秋天(或初秋)23. 李词中的“瘦”字写出了晚冬时候梅花花朵凋零、花枝清瘦的特点。
主人公以花自喻,表现出了主人公因思念离人而心生埋怨,以至憔悴瘦损的哀婉形象。
蔡词中的“瘦”字表现出了荷花的纤细柔美,以此衬托荷叶的丰腴饱满,写出了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表达了词人月下赏荷时的愉悦、闲适之情。
【解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诗词内容要点能力。
解答此类题,通读诗词,整体把握诗词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回归诗词,抓住相关的意象,词句进行分析,把握诗词内容要点,回答问题。
本题要求分别指出这两首词是什么季节的景物。
第一首,根据题目“梅”,词中“云窗雾阁春迟”(意思是“云簇阁楼的窗户,淡淡的雾气弥漫在四周,春天却迟迟不来”)“玉瘦檀轻”(梅花风姿清瘦)推断出该词描绘的是冬季,或说是晚冬季节的景色。
第二首词,根据题目“赏荷”上片描绘的荷花情形,以及下片中“暮云秋影”“西风”“夜凉”判定该词描绘的应该是秋天,确切说应该是初秋季节的景物。
临江仙阅读答案附赏析
临江仙阅读答案附赏析临江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等。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临江仙阅读答案附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临江仙阅读答案附赏析篇1临江仙元好问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注],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
红妆翠盖木兰舟。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
一尊白酒寄离愁。
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注】李辅之是元好问的朋友。
齐州即东州,今山东济南。
济源,今河南济源。
作者写此诗前三年曾与李辅之两次畅游济南大明湖。
一:1:上片是如何表现“江山如画”的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5分)2:从上下片的关系角度,简要分析词人的情感?(6分)参考答案1:(5分)选择了初秋季节大明湖上的荷叶、荷花、木兰舟等意象来突出表现“江山如画”的特点(2分)然后用比喻的手法把荷花比作“红妆”把荷叶比作“翠盖”,色彩鲜明。
(3分)2:(6分)上片是回忆与李辅之游大明湖时的得意情景,下片是写与友人分别后只能借酒寄托离愁的现实.(2分)以美好回忆反衬今之离愁.(2分)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2分)二:1.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看,这首词的上下片有何不同?请对此作简要说明。
(4分)2.词作下片集中写“离愁”。
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离愁的。
(4分)参考答案:1.(4分)作者写作此词时正客居济源,已与李辅之分别三年了。
上片,作者回忆三年前的初秋时节,在济南(齐州、东州)与李辅之泛舟畅游大明湖的惬意与欢欣;下片,作者回到现实,写在济源思念相隔千里、远在东州的朋友。
2.(4分)作者将抽象的离愁形象化,用具体可感的载体来表现离愁。
(2分)作者与李辅之分别后,离别之愁无以排遣,便借酒消愁,希望借“一尊白酒”来“寄离愁”,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
不仅如此,作者还希望桥下“殷勤”的流水能将自己内心的“离愁”带到东州去。
(2分)三:【注】作者曾与友人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
苏轼《临江仙 送钱穆父》原文译文及赏析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译文及赏析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译文】京城一别我们已是三年未见,你总是远涉天涯辗转在人世间。
相逢欢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
你心始终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似秋天的竹竿。
心中惆怅你连夜就要扬帆出发,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光淡淡。
不要端着酒杯愁眉不展了。
人生就是座旅店,我也是匆匆过客。
【注释】临江仙: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
《临江仙》。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钱穆:名勰,又称钱四。
元佑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
元佑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
元佑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父: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
都门:是指都城的城门。
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春温:是指春天的温暖。
古井:枯井。
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筠:竹。
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女子的眉毛。
颦:皱眉头。
逆旅:旅舍,旅店。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在公元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今属浙江)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知瀛洲(治今河北河间)途经杭州的老友钱勰(穆父)而作。
当时苏轼也将要离开杭州。
所以以此词赠行。
【赏析】这是一首赠别词。
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
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
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翻译及赏析1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宋代〕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尊通:樽)译文京城一别我们已是三年未见,你总是远涉天涯辗转在人世间。
相逢欢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
你心始终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似秋天的竹竿。
心中惆怅你连夜就要扬帆出发,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光淡淡。
不要端着酒杯愁眉不展了。
人生就是座旅店,我也是匆匆过客。
注释临江仙: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临江仙》。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钱穆:名勰,又称钱四。
元佑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
元佑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
元佑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父: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
都门:是指都城的城门。
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春温:是指春天的温暖。
古井:枯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筠:竹。
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女子的眉毛。
颦:皱眉头。
逆旅:旅舍,旅店。
赏析这是时首赠别词。
全词时改以往送别诗词缠于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月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月个性风貌。
词人对老友月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时波三折,动人心弦。
词月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
元祐初年,苏轼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
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
语文古诗文阅读单元验收试题及答案
语文古诗文阅读单元验收试题及答案语文古诗文阅读单元验收试题及答案一、古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6分)浪淘沙欧阳修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
绛纱囊里水晶丸。
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旧事忆开元,妃子偏怜。
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尘凡无驿使,满眼骊山。
(1)联系全词,赏析“偏”字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2分)(2)“只有尘凡无驿使”一句包括了作者如何的情感?请作简析。
(4分)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文后题目(8分)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煤焦油泵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作者因遭诬告被贬为睦州司马,本诗写于赴任途中。
(1)本诗颌联景物描述有何作用?试作简析(4分)(2)试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3.阅读下面立式导热油泵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滕王阁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①。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②。
阁中帝子今安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①渚:水中小洲。
佩玉:一种玉饰物,通常悬挂腰间。
鸣鸾:车上鸾的鸣声。
罢:停止。
②物换星移:物象变幻,星辰移动,指时间流逝。
(1)这首诗BWCB沥青泵的颔联有什么写作特色,渲染了一种如何的气氛?(4分)(2)简析诗歌中诗人所表达的情怀。
(4分)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送别杜审言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①,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②,流落在丰城。
【注】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②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地下四余丈的地方,曾有一石函,光气超级。
YHB润滑齿轮泵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1)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5分)(2)前人评此诗“一个‘嗟’字,自然蕴藉,写尽了作者的复杂心情”,请结合全诗进行具体分析。
【古诗文阅读】苏轼《临江仙》阅读答案
【古诗文阅读】苏轼《临江仙》阅读答案临江仙苏轼夜尝东坡睡着复醉,启程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呼救都不该,自得杖听到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备注】①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
这首词就是苏轼贬谪黄州时所写下。
⑵?纹:比喻水波细纹。
?,绉纱。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上阙首句代普雷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酒而复睡着、睡着而复醉酒的叙述,整体表现了作者寄情于纵饮的心境。
b.“归来仿佛三更”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回寓所的时间之晚,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当时酒醉的情态。
c.上阙后三句写下家童已鼻息如雷引致作者无法进屋,只好转而妙音江涛滚滚的声音,更烘托作者内心的无奈。
d.下阙前两句写出词人的叹息:遗憾自己总是身不由己,没有办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总免不了劳苦奔波。
e.一叶小舟从作者眼前的江面飘逝,不由得使作者感慨万千,期望能够将自己的后半生倾注在这宽广的江海。
2.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这首词上下阕中都有这样的词句,请指出并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ce(选e给3分,选c给2分。
c项中“内心的无奈”理解有误,此处恰恰表现的是作者进退悠然的豁达情怀。
e项中“小舟从此逝”并非实写,而是词人超脱现实的浪漫主义想象。
)2.①上阕中“自得杖听到江声”,写下词人夜尝启程,呼救埃尔科县而“自得杖听到江声”,塑造出夜的静寂,词人置身于宁静、旷阔的大自然中,遗世独立,人生的利害荣辱仿佛被一笔勾销,深感一种精神上的证悟,其中充满著超然物外的旷达之情。
(3分后,找到写景句1分后,感情分析妥当2分后)②下阕中“夜阑风静?纹平”一句,一语双关,情景交融。
既写自然景象,又写作者的心境。
既是写深夜风平浪静之景,也是词人所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的一种体现,是词人渴望生活自由、希望精神解脱的愿望的一种表达。
(3分,写景句1分,感情分析到位2分)(只赏析一句最多些3分后)。
苏轼《临江仙》的阅读答案
苏轼《临江仙》的阅读答案苏轼《临江仙》的阅读答案临江仙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注】①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
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写。
⑵縠纹:比喻水波细纹。
縠,绉纱。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上阙首句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寄情于纵饮的心境。
B.“归来仿佛三更”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回寓所的时间之晚,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当时酒醉的情态。
C.上阙后三句写家童已鼻息如雷导致作者无法进门,只好转而谛听江涛汹涌的声音,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奈。
D.下阙前两句写出词人的叹息:遗憾自己总是身不由己,没有办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总免不了劳苦奔波。
E.一叶小舟从作者眼前的江面飘逝,不由得让作者感慨万千,希望能将自己的后半生寄托在这广阔的江海。
2.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这首词上下阕中都有这样的词句,请指出并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CE (选E给3分,选C给2分。
C项中“内心的无奈”理解有误,此处恰恰表现的是作者进退悠然的豁达情怀。
E项中“小舟从此逝”并非实写,而是词人超脱现实的浪漫主义想象。
)2.①上阕中“倚杖听江声”,写词人夜饮归来,敲门无应而“倚杖听江声”,衬托出夜的静寂,词人置身于宁静、旷阔的大自然中,遗世独立,人生的得失荣辱仿佛被一笔勾销,感到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其中充满超然物外的旷达之情。
(3分,找出写景句1分,感情分析到位2分)②下阕中“夜阑风静縠纹平”一句,一语双关,情景交融。
既写自然景象,又写作者的心境。
既是写深夜风平浪静之景,也是词人所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的一种体现,是词人渴望生活自由、希望精神解脱的愿望的一种表达。
(3分,写景句1分,感情分析到位2分)(只赏析一句最多得3分)。
苏轼诗词《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诗词《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译文赏析《临江仙·送钱穆父》宋代·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尊通:樽)【译文】京城一别我们已是三年未见,你总是远涉天涯辗转在人世间。
相逢欢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
你心始终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似秋天的竹竿。
心中惆怅你连夜就要扬帆出发,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光淡淡。
不要端着酒杯愁眉不展了。
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
【注释】临江仙: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临江仙》。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钱穆:名勰,又称钱四。
元佑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
元佑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
元佑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父: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
都门:是指都城的城门。
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春温:是指春天的温暖。
古井:枯井。
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筠:竹。
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女子的眉毛。
颦:皱眉头。
逆旅:旅居。
常用以喻人生匆遽短促。
【赏析】这是一首赠别词。
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
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
元祐初年,苏轼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
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
岁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
2021届高考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专题08 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1)
2021届高考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专题08 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1.(14届湖北孝感高三第一次统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本诗选自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人那时客居在夔州西阁楼中的,他从霜雪之夜的所见所闻,联想到当前国家时事和自己衰老多病飘泊天涯的生活,心情异样繁重,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小题1】杜甫在这首诗中感叹万千,请联系具体诗句,说说诗中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悲慨之情。
(4分)【小题2】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制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请说说诗人在此联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4分)【答案】2.(14届吉林高中毕业班摸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目。
菩萨蛮周邦彦银河①宛转三千曲,浴凫飞鹭澄波绿②。
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
天憎梅浪发③,故下封枝雪。
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
[注]①银河:天河。
借指人世的江河。
②浴凫飞鹭:凫:野鸭。
鹭:白鹭。
③浪发:滥开。
【小题1】这首羁旅词中的“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运用了哪一种表达技术?请简要分析。
(6分)【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5分)【答案】3.(14届辽宁省实验北校高三上期中)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宋末诗人、画家。
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
宋亡后,隐居苏州。
【小题1】这首诗写了菊花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
(4分)【小题2】这首诗采纳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情感?(4分)【答案】【解析】【小题1】4.(14届湖北武汉部份学校新高三第一次调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送陈七赴西军孟浩然吾观超级者,碌碌在目前。
苏轼《临江仙 送钱穆父》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与苏轼同朝为官,因直言得罪权贵而被外放。
②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首句“三改火”“天涯踏尽”,写时空角度的旷远,暗含离别沧桑又不失洒脱。
B.“有节是秋筠”句,既赞美了钱穆父坚贞耿介的操守,也暗含二人志同道合之意。
C.“尊前不用翠眉颦”句,与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劝慰意有共通处。
D.词的最后一句格局大开,表示在这人世间皆为过客,应该直面困难,迎难而上。
16.本词虽是赠别词,却蕴含哲理,于日常送别中写出新意。
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认识。
(6分)
参考答案:
15.D最后一句的含义是说“人生就是座旅店,我也是匆匆过客”,表达的对钱穆父的劝慰,洒脱旷达,并非“直面困难,迎难而上”之意。
16.①送别从回忆写起,赞友人虽三年宦海沉浮,仍保持耿介风节和达观心态;写眼前别离,孤帆夜行、月色微云,歌姬蹙翠眉,虽惆怅惜别,却言不用为此悲戚。
②结尾逆旅喻人生,既然人人皆过客,又何必述离殇,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收束全词,表达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每点3分,满分6分)。
苏轼《临江仙 送钱穆父》全诗译文及赏析
临江仙·送钱穆父宋·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尊同:樽)注释临江仙: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临江仙》。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钱穆父:名勰,又称钱四。
元佑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
元佑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
元佑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父: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
都门:是指都城的城门。
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春温:是指春天的温暖。
古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筠:竹。
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女子的眉毛。
颦:皱眉头。
逆旅:旅舍,旅店。
译文京城一别我们已是三年未见,你总是远涉天涯辗转在人世间。
相逢欢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
你心始终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似秋天的竹竿。
心中惆怅你连夜就要扬帆出发,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光淡淡。
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
人生就是座旅店,我也是匆匆过客。
赏析这是一首赠别词。
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
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
元祐初年,苏轼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
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
岁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
三年来,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
临江仙阅读附答案
临江仙阅读附答案临江仙阅读附答案临江仙阅读附答案1临江仙许庭不见灞陵原上柳,往来过尽蹄轮。
朝离南楚暮西秦,不成名利,赢得鬓毛新。
莫怪枝条憔悴损,一生唯苦征尘。
两三烟树倚孤村。
夕阳影里,愁杀宦游人。
登宝意寺上方旧游韦应物翠岭香台出半天,万家烟树满晴川。
诸僧近住不相识,坐听微钟记往年。
【注】宝意寺在武功,诗人曾居此寺。
1.《临江仙》一词中,诗人为何而愁?请简要概括。
(5分)答:①对家乡亲友的思念、漂泊在外的艰辛;②奔走求仕的辛劳、仕途失意的悲酸;③功业未成的无奈、年华渐老的感伤。
(答两点给4分,答出3点给5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两首诗都写到了烟树,这两处烟树所营造的意境有何不同?(6分)参考答案:①许诗中,孤村边,只有稀疏的`三两棵树在夕阳残照中立着,似有轻烟笼罩,朦胧落寞。
(1分)烟树渲染出一种凄清惆怅的氛围,(2分)集中地表现了诗人在宦游在外、仕途不顺的落寞失意之情;(3分)②韦诗中,烟树满晴川,勾勒出一幅树木蓊郁、堆烟叠翠的美景,(1分)营造出明快清丽的氛围,(1分)寄托作者远眺时的心旷神怡,同时也出淡淡怅惘。
(1分)临江仙阅读附答案2临江仙离果州作陆游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
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
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
水流云散各西东。
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注】诗人走上了他渴望已久的军旅道路,赴任途中经果州(今四川省南充市)时写下了此词。
(1)词的上阕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3分)(2)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前后有变化,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①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
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把春光说成与美人一样,在相聚的时候,彼此间无限眷恋,但说到分手就这样依依不舍地分手了(1分),生动形象地展示出诗人恋春又惜春的真挚感情(1分)。
②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
首句中,在鸠鸟的呼唤下,雨水催促着芳草、树林,形成了一片新绿;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中,写出了与春光分手时的依依不舍(1分),生动形象地展示出诗人恋春又惜春的真挚感情(1分)。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译文及赏析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释】〔1〕临江仙: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临江仙》。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2〕钱穆:名勰,又称钱四。
元佑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
元佑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
元佑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3〕父: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
〔4〕都门:是指都城的城门。
〔5〕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6〕春温:是指春天的温暖。
〔7〕古井:枯井。
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8〕筠:竹。
〔9〕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女子的眉毛。
〔10〕颦:皱眉头。
〔11〕逆旅:旅店。
【参考译文】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波辗转在人间。
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
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象秋天的竹竿。
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
陪酒的歌妓不用冲着酒杯太凄婉。
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栈停了又走,走了又停。
【赏析】“樽前不用翠眉颦〞一句,由哀愁转为旷达、豪迈,说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
这一句,其用意一是不要增加行者与送者临歧的悲感,二是世间离别本也是常事,那么亦不用哀愁。
这二者似乎有矛盾,实那么可以统一强抑悲怀、勉为达观这一点上,这符合苏轼宦途多故之后锻炼出来的思想性格。
词末二句言何必为暂时离别伤情,其实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 19-20 题。
(8 分)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改火:指过了一年。
筠:竹。
只应:只以为,这里指“岂止”。
19.苏词画线句用、的表现手法盛赞了友人在面对坎坷奔波时所坚守的品节。
(2分)
20.以上两首词同是写送别友人,苏词与辛词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6 分)
答案:
19.比喻、对偶、象征(答对1个给1分)
20、相同点:两人均宽慰友人,不必为离别哭泣,要保重自己。
(2分)
不同点:苏词认为人生如寄,无须为暂时的离别伤情,表达了苏轼旷达洒脱的情怀。
(2分)
辛词认为友人此行的风险并不只是自然方面的艰辛,来自小人的威胁和陷害才是最危险的,表达了词人对友人前途的担忧和自己内心壮志难酬的悲愤。
(2分)。
2020届高考语文复习冲刺训练 古代诗歌阅读(七)(含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七)
临江仙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咏史词,开篇便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样,气势恢宏,词境壮阔,有豪放之风。
B.在上阕之中,作者采用了触景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长江”“青山”“夕阳”“秋月”“春风”等意象都寄托了作者深深的情感。
C.下阕的“惯”字让读者感到作者的孤独:他似乎习惯了这里的秋去春来,就连与偶尔来访的好友喝壶浊酒、交谈就已经很满足了。
D.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读者感受到苍凉悲壮的同时,也能在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中品悟到词中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2.请简要分析作者抒发的情感以及阐述的哲理。
参考答案
1.B;
2.情感:(1)喜悦与痛快。
作者面对滚滚长江巍巍,高山与隐士高人把酒畅谈,纵论古今自有一番愉悦与畅快。
(2)豪迈与悲凉。
大江裹挟着浪花奔腾而去,英雄人物随着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见踪影。
“是非成败转头空”,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的豪迈,也有自己功业未就的悲凉与失落。
(3)淡泊与洒脱。
作者借江渚上白发渔樵惯看秋月春风,笑谈英雄往事,表达了自己淡泊洒脱的人生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阅读答案
《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阅读答案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
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
③筠:竹。
⑴“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3分)
⑵“送行淡月微云”营造了什么气氛?表达了什么心情?(2分)
⑶“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简要分析。
(3分)
参考答案:
14.【解析】这首词是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
元祐初年,苏轼在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
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
岁月如流,此次在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
三年来,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
分别虽久,可情
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
更为可喜的是友人与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借用白居易《赠元稹》诗句来说,即“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1)运用了比喻、对偶、化用的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
(3分,答出两种手法得1分,两种品格各1分)
(2)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寡欢的心情,(2分,“凄清幽冷”1分;“抑郁寡欢”1分,答成惆怅、孤寂、惜别亦可得分)
⑶①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
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
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
②是失意惆怅。
意在感伤自身。
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
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
③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
(3分,其中“看法”1分,联系作品分析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