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加热和冷却》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9)
四年级《加热和冷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大多数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会利用热胀冷缩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能为生活生产服务。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模仿实验,体验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通过设计实验,认识固体、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学会合作交流,树立“做中学”的意识。
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法。
3.理解事物都有两面性的道理,学会扬长避短。
【教学重难点】重点:固体、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的现象以及利用。
【教学准备】(各8组)1.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锥形瓶8个、玻璃管8根、单孔橡皮塞8个、杯子16个、红墨水若干、酱油若干、牛奶若干、果汁若干、冷水若干、热水若干2.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一二三四组):铜球铁圈4套、酒精灯4个、打火机4个、杯子8个、冷水若干3.气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五六七八组):矿泉水瓶子4个、气球4个、杯子8个、热水若干、冷水若干4.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表、自制热胀冷缩教具(加热后铜丝膨胀接通电路,灯泡亮)、“老干妈”带盖玻璃瓶一个【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第一张幻灯片:标题)师: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是大家司空见惯的,但并不被我们所关注。
可是往往在平常的现象中,却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
同学们看这两瓶水,用眼睛看能发现什么区别吗?生:一瓶满,一瓶不满。
师:是的,这个同学观察得非常仔细,微小的差别也没有逃过大家的眼睛。
满的这瓶是老师自己装的,没满的这瓶是刚在商店买的,那为什么商家不把水装满呢?是不是仅仅这一瓶有问题呢?其他的呢?(第二张幻灯片:不同品牌的瓶装液体图片)生:(学生观察并讨论)同学们都长着一双雪亮的眼睛,观察都很仔细,但是我们不仅要勤观察,更要善于思考。
师:如果说一瓶有问题,可能是偶然,不可能所有的商家都有问题。
加热和冷却 科学四年级苏教版 教学设计
四年级《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加热和冷却》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中的第三课,热胀冷缩是热学的基本现象,《加热和冷却》课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冷和热的动手实践课程。
本课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现象质疑,通过学生活动,得出热胀冷缩的结论,揭示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本质,再联系身边的实际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同时为《水在加热和冷却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下册《认识液体》的基础上又学习了本章前两节,初步理解了冷、热和温度等概念,但对常见的热学现象不能给出科学的解释,仍然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对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基本原理以及实践操作还不甚以解。
而这些问题恰好为本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切入点,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达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逐步树立“做中学”的学习意识。
【设计理念】《加热和冷却》本单元承上启下的一课,热胀冷缩现象是物体的基本性质,结合学生学情以及小学科学的探究式学习特点,这一课我通过“观察瓶装液体的共同点进行探究质疑” 来导入,旨在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分组实践操作“探究加热和冷却对液体体积的影响”实验,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进行分工、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习惯;再次鼓励小组自主设计“探究加热和冷却对固体和气体体积的影响”的实验,逐步确立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式学习,体现由帮扶到放手的转变,并培养学生在做中学的意识。
通过探究让事实说话、让学生感受到物体在加热与冷却时体积的变化,讨论总结出热胀冷缩的原理,养成通过实验现象形成科学态度的学习习惯。
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从而达到扬长避短、合理利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大多数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会利用热胀冷缩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能为生活生产服务。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模仿实验,体验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加热和冷却》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加热和冷却》教案3.加热和冷却【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做实验进行观察,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2.能够设计实验,认识到热胀冷缩会导致物体体积发生变化。
3.阅读温度计发明的故事。
知道温度计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4.能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意识到热胀冷缩现象有利有弊。
科学技术是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完善进步的。
【教学重点】认识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教学难点】学生设计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蜡烛、火柴、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红墨水、烧瓶、中间插玻璃管的胶塞、气球、水槽、记号笔、热水等【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上课开始,教师(出示蜡画):“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喜欢吗?”2.“谁知道画是用什么怎样制作的?”(板书:蜡烛)3.学生简单描述自己知道的制作画的过程。
4.“你们想不想亲自试试?”不过,一定要注意安全!二、用蜡烛绘画,了解加热和冷却能使蜡烛的形态变化1.“请大家拿起蜡烛,点燃,用火焰给蜡烛加热,看谁能用蜡烛在纸上作画。
”2.学生开始制作蜡画。
老师巡视,指导注意安全。
提示:“做完的同学想一想: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科学知识!”3.“成功了吗?把你的作品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
”部分先完成的学生展示自己的蜡画作品。
(有苹果形的、西红柿形的、五角星形的、大山形的、草莓形的)4.“请大家把蜡画放下,想想,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科学知识?”5.教师引导:“蜡烛原来是什么形态?”(板书:固体)“让火焰加热(板书:加热、箭头)后变成了什么形态?”(板书:液体)“由于它是液体,可以流动,所以我们可以用它来作画。
流到纸上的蜡烛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箭头)“为什么会凝固?”(板书:冷却)6.“加热使蜡烛由固体熔化为液体,冷却又使液体凝固为固体。
这就是我们今天需要研究的———(板书:加热和冷却)”7.加热和冷却使蜡烛的形态改变了。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加热和冷却》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加热和冷却》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理解温度变化的基本概念,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温度高低的差别。
2.学生能够了解常见物体加热后的变化,冷却后的变化。
3.学生了解常见物体加热和冷却的规律,从而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4.学生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加热和冷却的基本概念。
2.加热和冷却对物体的影响和规律。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笔记本电脑、投影仪。
2.教师准备PPT课件和实验器材。
3.教师准备课件上的图片和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1.上一堂课介绍了什么内容?(复习知识点)2.请同学们轮流说出几个已知物体和它们的温度。
2. 感性认识部分(15分钟)1.引入课题,介绍温度变化的概念。
2.展示常见物体受热后发生的现象,如巧克力融化、蜡烛燃烧等。
3.请同学们手触不同物体的温度差异,通过探究实验现象体会温度变化的感受和受热、冷却后的变化规律。
3. 理性认识部分(25分钟)1.通过研究常见物体受热和冷却变化,引导学生总结物体受热后发生的变化,如变软、膨胀、变液体等。
2.展示课件上加热和冷却的实验视频。
请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课堂演示学习掌握加热和冷却对物体的影响和规律。
3.通过学习掌握加热和冷却的规律和应用。
请学生尝试从已有的知识中回答下列问题:–在哪些生活中,我们会运用到加热和冷却的规律?–如何合理运用加热和冷却的规律,保护我们的生活和身体安全?4. 实验探究环节(20分钟)1.在实验课件中,请同学们搭建简单的实验装置,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探究。
例如,利用玻璃杯、水、冰淇淋棒、温度计、手套等材料,对水进行温度探究,探究水的温度变化和冷却规律,同时观察用水对各种物体进行冷却操作的效果和实际应用,尝试寻找应用加热和冷却规律的方法。
5. 课堂讨论及总结环节(10分钟)1.讨论实验结果,回答上述问题。
2.给学生总结课程内容,回顾温度概念、常见物体受热后的变化及规律,学习掌握做实验、运用规律的能力。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加热和冷却的概念和基本过程;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物体加热、冷却的现象和变化;3.能够理解加热和冷却的应用,如冷暖气、制冰及暖水袋等。
二、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电子课件或黑板、彩色粉笔、尺、温度计、烧杯、水、冰、锅、火柴等。
2.教具:–温度计、烧杯、水、冰、锅、火柴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1 创设情境,引入话题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张暖气片、一个冰箱、一包冰块或者一个电热水壶,让学生分别猜测这些物品有什么特别的功能。
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温度变化和与生活相关的现象。
1.2 思考问题,激发兴趣老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 怎样才是最好的制冰、烧开水的方法? * 为什么夏天开了冰箱还是热? * 和外面大雪天气不同,为什么暖气片还是会发热?2. 学习环节2.1 冷却和加热的概念通过实际的物品,例如冰块、烧杯、水等物品的展示,向学生介绍加热和冷却的概念。
可结合电子课件或实物进行展示,以便理解。
2.2 烧杯实验:观察水的加热变化给学生提供烧杯、温度计、火柴等物品,让学生自己操作烧水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水的温度变化。
老师可以适当地提出一些提问,如:•烧杯里的水温度是多少度?•开始烧水时,水温的变化情况是什么样的?•烧开后,水的温度是否还在上升?2.3 实验记录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的过程及结果。
记录可以以画图、写字等形式方式进行。
3. 总结环节3.1 知识回顾通过和学生交流,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3.2 思考提升对于加热和冷却的重要性及应用领域进行探讨和思考。
例如暖气片、制冰和烧开水方法等。
四、教学反思4.1 教学成功点通过教学实验,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欲望。
除了学习基本的知识外,还能够替学生打开科学实验的大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实验记录能力。
4.2 教学失败点在烧水实验中,若温度计的测量不准确,将会对观察到的实验结果产生误导。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7)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加热和冷却》教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会做加热糖的实验,观察糖的形态变化;2.会观察加热铁垫圈的实验,能观察分析铁垫圈的体积变化;3.会做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
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2.知道固体、液体、气体基本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3.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4.知道温度表的工作原理,了解温度计的发展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2.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好处。
【教学重点】认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体积的影响【教学难点】学生设计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教学准备】红糖、铁勺、火柴、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烧瓶、橡胶塞、玻璃管、气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聚焦话题问题:我们已经研究了有关冷和热的一些问题,物体受遇冷后的变化,以聚集探究的目光,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情况,通过分析切入探究的问题,进而引发学生想继续探究的欲望,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冷和热会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我们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研究。
二、认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一)创设情景:糖加热后会有什么变化?提出实验的要求:把糖放进小铁勺子里,加热,观察糖的变化。
教师巡视学生做实验,并给以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小组汇报实验现象。
提问:有哪些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产生相似的变化。
介绍工业炼钢:钢铁在温度达到1530摄氏度的时候会变成铁水。
小结:物体在遇冷或受热的时候会发生形态的变化,在科学上把固体受热变成液体叫熔化,把液体遇冷变成固体叫凝固。
(二)探究活动二:研究冷和热对物体体积的影响1.加热铜球额出示:铜球、铁圈,问题:给它加热会不发生什么变化呢?会不会熔化呢?(不能因为它的熔点在1500多摄氏度)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用什么实验来证实呢?教师演示:铜球不加热时能穿过铁环加热后穿不过铁环,不过冷却后又可以通过。
2.加热液体液体在加热遇冷时会不会也发生类似的变化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猜测对不对呢?(实验)我们可以以水为例进行研究。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除了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外,也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能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1、能够设计实验,证明气体和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通过给铜球加热和冷却,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敢于大胆想象,勇于动手实践。
2、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3、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
难点:设计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教学准备:1、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酒精灯、火柴、实验记录表、水槽、湿抹布、2、为每组准备: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冷水,热水,红墨水、烧杯20个、酒精、暖壶。
3、烧瓶、插有弯玻璃管的胶塞、气球、空瓶子、热水、滴管、乒乓球、4、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实验导入,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都看到过我们学校综合楼前面美丽的喷泉吧?那你有没有见过自己制造的小喷泉?想不想亲自看看?好!那我就为大家做个“小喷泉”,用一个烧瓶,里面装一些水,为了便于观察,我把水染成了红色,现在我往这个烧瓶上倒热水,请大家仔细观察。
师:你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吗?生:为什么往烧瓶上倒热水就会使里面的水喷出来?生:水是怎样出来的?可能和什么有关?生:……师:是呀,为什么往烧瓶上倒热水就会使里面的水喷出来?“小喷泉”里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科学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第3课《加热和冷却》。
看看加热和冷却除了像我们上节课研究的,可以影响物体的形态以外,还会对物体产生什么影响。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一、认识加热和冷却对气体体积的影响1、谈话:真不错,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大胆猜想,猜想对于科学研究非常重要,我们的很多科学研究都是从大胆的想象开始的。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10)
四年级上学期科学《加热和冷却》教案3、加热和冷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液体、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能用液体、固体的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设计实验,证明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通过给铜球加热和冷却,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2、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固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1、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铜球、铁圈等)、酒精灯、火柴、水槽(装冷水)、湿抹布2、为每组准备: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锥形瓶20个、细塑料管、胶塞,课前需检查液柱高度)、烧杯20个、红墨水、醋、酒精、食用油、橙汁、牛奶、冷水、暖壶(实验中用到的热水要课前准备好)。
3、备用:烧瓶、插有弯玻璃管的胶塞、气球、空瓶子、热水、滴管、乒乓球4、多媒体课件(液体热胀冷缩动画需提前调好顺序)、实验记录表(需提前打印好下发)、课前黑板上写好实验注意事项5、课前提醒学生注意:①分组实验时播放轻音乐,音乐停,大家就停止实验。
②实验过程中,如果时间允许,要把实验再做一遍,认真观察和做实验记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能够设计实验,证明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过程:一、集中话题,导入新课1.在今天的科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件礼物。
2.出示:第一件礼物----银杏叶蜡画,让学生猜一猜这片叶画是用什么做的。
3.点拨:这是用蜡笔做成的。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出课题二、探索和调查探究蜡笔受热熔化、受冷凝固的现象1.提问:你们知道这幅蜡画与蜡笔之间有什么奥秘吗?2.制作蜡画的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小组讨论3.分小组制作(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具,制作自己喜欢的一幅蜡画)实验制作4.教师巡视指导,与学生一起探究。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加热和冷却》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加热和冷却)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会做加热糖的实验,观察糖的形态变化;●会做加热铁垫圈的实验,能利用器具观察到铁垫圈的体积变化;●会做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
2、知识与技能●了解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了解固体、液体、气体根本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了解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了解温度表的工作原理,了解温度计的开展史。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意识到每一项科技创造都是科学家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良的结果;●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好处。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2、难点:发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打算)砂糖、易拉罐底、蜡烛、火柴、玻璃片、固体体胀演示器、烧瓶、橡胶塞、玻璃管、气球、水槽、冷热水。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话题“聚集〞商量:加热和冷却会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你为什么这样想?理由是什么?二、认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创设情景:一块糖,加热后会有什么变化,冷却呢?提出实验的要求:①先将蜡烛点着。
②将装有糖的锅放在蜡烛上。
在觉得可以作画的时候画出你们小组心中的画。
③注意分工合作,不要烫到手。
教师巡视学生做实验,并给以适当的指导和援助。
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并请各小组说出是在糖什么状态下开始作画的。
提问:有哪些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产生相似的变化。
请每人写在活动记录本上,并猜测描述出这个物体在加热和冷却后整个状态的变化,并回家做实验加以验证。
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加热和冷却对固体体积的影响提问:一些看不出变化的物体比方小铁圈,在受热以后会发生变化吗?看书上21页实验进行商量。
师演示固体体胀演示器。
小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引导学生利用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二、认识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提问:水和空气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铁垫圈这样类似的变化吗?指导学生设计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可以认真看书上的方法〕。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加热和冷却》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加热和冷却》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加热和冷却》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2、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物体热胀冷缩会引起体积发生变化。
3、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
4、学生能够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各种实验器材,并且能够自主设计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
2学情分析加热和冷却是学生常见、熟悉的现象,具有很多的感性认识,也有很强的研究兴趣。
另外, 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继续锻炼学生模仿实验、设计实验、亲自动手实验以及根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的科学素养。
3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难点:发现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1、(出示一个中踩瘪了的乒乓球)师:同学们,你们当中有没有爱打乒乓球的?乒乓球不小心踩瘪了怎么办?(生:用开水烫一下)2、师:乒乓球受热后为什么能复原,里面隐藏着什么科学奥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加热和冷却》。
(板书课题:加热和冷却)活动2【讲授】研究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及体积的影响(一)研究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1、观察蜡烛的变化师:这个月,有没有过生日的同学?让我们点燃生日蜡烛为他们庆祝一下好吗?同时,请仔细观察蜡烛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固体——液体)。
苏教版科学四上《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四上《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董茂娉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第二课时教学策略:新课程强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要紧途径。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而且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进展需要和已有体会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截了当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热的伙伴。
因此这一课要使学生认识液体、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了解热胀冷缩这一现象产生的缘故,就必须由学生自己去探究,亲身去经历,从实践中自己发觉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明白液体、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能用液体、固体的热胀冷缩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设计实验,证明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通过给铜球加热和冷却,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奇异,科学就在周围。
2、喜爱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固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发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预备:1、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铜球、铁圈等)、酒精灯、火柴、水槽(装冷水)、湿抹布2、为每组预备: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锥形瓶20个、细塑料管、胶塞,课前需检查液柱高度)、烧杯20个、红墨水、醋、酒精、食用油、橙汁、牛奶、冷水、暖壶(实验中用到的热水要课前预备好)。
3、备用:烧瓶、插有弯玻璃管的胶塞、气球、空瓶子、热水、滴管、乒乓球4、多媒体课件(液体热胀冷缩动画需提早调好顺序)、实验记录表(需提早打印好下发)、课前黑板上写好实验注意事项5、课前提醒学生注意:①分组实验时播放轻音乐,音乐停,大伙儿就停止实验。
②实验过程中,假如时刻承诺,要把实验再做一遍,认真观看和做实验记录。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是大伙儿司空见惯的,并不被我们注意。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3.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1
3.加热和冷却【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做实验进行观察,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2.能够通过实验,认识到物体的热胀冷缩体积发生变化现象。
3.在研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理解科学技术是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完善进步的。
4.能够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能正确的运用各种实验中的实验器材,并且能够自主的设计空气的热胀冷缩的实验。
【教学重点】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
(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设计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记录表。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认识物体的形态变化1.(出示各种各样的蜡烛)问:这些都是什么?2.大家想不想自己做一个蜡烛?怎么做呢?谁能猜一猜?3.到底怎么做呢?请大家睁大眼睛看一看。
(观察蜡块)4.学生实验5.提问:谁注意到蜡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多角度描述)6.总结:蜡加热时从固体状态变成液体状态,冷却后又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我们称之为形态的变化。
由此可见,加热和冷却会对蜡的形态产生影响。
追问:还有哪些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产生和蜡相似的变化?(巧克力、荤油、巧克力、棒棒冰……)补充:当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它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
干冰在室温时又会变回到气体状态。
7.这些事例和实验说明:加热和冷却对物体的形态会产生影响。
除此之外,加热和冷却还可能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呢?(不要求回答)二、认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1.介绍:这只小瓶里装的是染成红色的水。
观察:如果把装有红墨水的小瓶放入热水中,液面有什么变化?问:看到什么?往上升说明什么?再把装有红墨水的小瓶放入冷水中。
问:怎么又少了?2.谁完整地解释一下这个现象。
(小组讨论,让几个学生概述)总结:看来,加热和冷却对水的体积还会产生影响。
红墨水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缩小。
这种现象叫做红墨水的热胀冷缩。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除了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外,也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能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设计实验,证明气体和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通过给铜球加热和冷却,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敢于大胆想象,勇于动手实践。
2、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3、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
(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设计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教学准备:1、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铜球、铁圈等)、酒精灯、火柴、实验记录表、水槽、湿抹布、2、为每组准备: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锥形瓶20个、细塑料管、胶塞)、冷水,热水,红墨水、烧杯20个、酒精、暖壶(内装热水)。
3、烧瓶、插有弯玻璃管的胶塞、气球、空瓶子、热水、滴管、乒乓球、4、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实验导入,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都看到过我们学校综合楼前面美丽的喷泉吧?那你有没有见过自己制造的小喷泉?想不想亲自看看?(想)好!那我就为大家做个“小喷泉”,用一个烧瓶,里面装一些水,为了便于观察,我把水染成了红色,现在我往这个烧瓶上倒热水,请大家仔细观察。
(教师演示“喷泉实验”:水从塑料管中喷出来,形成一个小喷泉)师:你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吗?生:为什么往烧瓶上倒热水就会使里面的水喷出来?生:水是怎样出来的?可能和什么有关?生:……师:是呀,为什么往烧瓶上倒热水就会使里面的水喷出来?“小喷泉”里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科学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第3课《加热和冷却》(板书课题)。
看看加热和冷却除了像我们上节课研究的,可以影响物体的形态以外,还会对物体产生什么影响。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加热和冷却第课时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2,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快。
3、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有
重点认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体积的影响。
难点学生设计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导学流程
/
1
1
A
B
C
D
2
3
4
A
5
A
B1010分钟记。
导学流程
录下水
和沙的温度变化情况。
C P78的表格中。
D P78的剩余内容。
6
7
A
B实验。
2
1
2
A
B
C
D
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加热和冷却
加热热涨体积变大冷却棱鮻体积变小。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加热和冷却_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加热和冷却_苏教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固体、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能用固体、液体、气体的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设计实验,证明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通过给铜球加热和冷却,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2、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1、为每组准备: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1套,酒精灯1盏,火柴一盒,饮料瓶1个,气球1个,量杯1个,水槽1个,暖壶(实验中用到的热水要课前准备好)2、课前提醒学生注意:①分组实验时播放轻音乐,音乐停,大家就停止实验。
②实验过程中,如果时间允许,要把实验再做一遍,认真观察和做实验记录。
3、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课前通过PPT给同学展示几幅精美的糖画作品。
学生被美丽的糖画所震撼。
教师讲述糖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艺术瑰宝之一。
2、提问:糖画是如何制作的呢?糖画的制作过程就涉及到了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从而引出本课课题:加热和冷却(板书课题)。
学生讲述糖画制作过程。
教师展示糖画艺人制作糖画的照片,接着讲述糖画的制作过程。
(重点点出糖画制作过程中糖形态的变化)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是大家司空见惯的,并不被我们注意。
可是往往在平常的现象中,却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像糖一样加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固成固体?学生举例回答(多找几个同学补充)。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几种具有这一性质物体。
教师补充小资料:当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它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
干冰在室温时又会变回到气体状态。
科学中有一重要规律:性质决定用途。
教师介绍二氧化碳的一种用途————制作舞台烟雾。
(原创)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加热和冷却(共计5页)_苏教版
(原创)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加热和冷却(共计5页)_苏教版市三小周静华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做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能用文字、图表描述所观看到的现象。
知识与技能明白物体受热或受冷后会发生形状、体积和其他方面的一些变化;明白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明白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识到热胀冷缩现象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好处,也带来坏处。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难点:发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预备糖、蜡烛、火柴、不锈钢勺子、固体体胀器、酒精灯、水槽、锥形瓶、胶皮塞、空矿泉水瓶、气球、热水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在今天的科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件礼物。
教师出示;第一件礼物——银杏叶蜡画,让学生猜一猜这幅叶画是用什么做的。
教师提示:这是蜡笔做成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二、探究活动(一)探究蜡笔受热融解、受冷凝固的现象1.提问;你们明白这幅蜡笔画与蜡笔之间有什么关系吗?2.汇报:把蜡笔加热融解后,地在卡纸上做成的。
3.师生共同讨论制作蜡笔画的注意事项。
4.分小组制作。
5.教师巡视指导,与学生一起探究。
6.各小组汇报、展现。
7.学生汇报实验记录。
8.提问;还有那些物体加热、冷却后会产生与蜡笔相似的变化?9.阅读资料:二氧化碳状态的变化。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上,学生通过蜡笔受热融解、受冷凝固的现象的探究,专门是对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蜡笔的制作,感受到蜡笔画的奇异,激发探究科学的爱好和积极性。
让小孩们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空间,使思维火化得以绽放,并为下一步的探究活动做好了铺垫。
)(二)探究小铜球热胀冷缩的现象1.谈话: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大伙儿发觉冷和热对物体的阻碍可真不小。
那么,一些看不出来变化的物体,比如铜球,受热后会发生变化吗?2.学生小组内交流、汇报。
3.教师提问:怎么说它会可不能发生变化?我们应该如何办?4.学生分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明白。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加热和冷却的基本概念;2.掌握加热和冷却的表现形式和方法;3.能够区分不同物体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1.以实验为主、思维导入为辅;2.展开讨论,增强合作意识;3.学生自主学习,合理分配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现象;3.体会实验过程中的惊喜与收获。
二、教学过程第一步认知难点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思考,通过思维导图或概念图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加热和冷却的概念,开展初步认知。
第二步示例实验示范实验:通过示例实验来让学生初步了解加热和冷却的表现形式。
选择一些常见物体,如水、金属、石头、纸张等,用水杯和温度计进行实验。
第三步讨论加热引导学生在示范实验后,进行课堂讨论。
讨论问题包括:1.在实验中,加热后水的温度变化如何表现?2.如何让水温度升高?第四步讨论冷却在讨论加热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冷却的讨论。
讨论问题包括:1.在示范实验中,冷却后水的温度变化如何表现?2.如何让水温度降低?第五步课后练习安排学生进行加热和冷却相关练习,并要求学生在课后复习加热和冷却相关知识点。
三、教学效果评估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单独练习和课堂问题回答来进行评估。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在学习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知识和技能,将学生的表现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教学反思1.通过实验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快速的认识加热和冷却的概念;2.讲解时,要深入学生的思想,并适时地提醒、激励他们;3.在课堂讨论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因为互相讨论能够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知识点。
四、总结本教学方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加热和冷却知识点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增强合作意识,从而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惊喜与收获,增强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与热爱。
【K12学习】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除了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外,也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能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设计实验,证明气体和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通过给铜球加热和冷却,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敢于大胆想象,勇于动手实践。
2、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3、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
(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设计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教学准备:1、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铜球、铁圈等)、酒精灯、火柴、实验记录表、水槽、湿抹布、2、为每组准备: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锥形瓶20个、细塑料管、胶塞)、冷水,热水,红墨水、烧杯20个、酒精、暖壶(内装热水)。
3、烧瓶、插有弯玻璃管的胶塞、气球、空瓶子、热水、滴管、乒乓球、4、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实验导入,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都看到过我们学校综合楼前面美丽的喷泉吧?那你有没有见过自己制造的小喷泉?想不想亲自看看?(想)好!那我就为大家做个“小喷泉”,用一个烧瓶,里面装一些水,为了便于观察,我把水染成了红色,现在我往这个烧瓶上倒热水,请大家仔细观察。
(教师演示“喷泉实验”:水从塑料管中喷出来,形成一个小喷泉)师:你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吗?生:为什么往烧瓶上倒热水就会使里面的水喷出来?生:水是怎样出来的?可能和什么有关?生:……师:是呀,为什么往烧瓶上倒热水就会使里面的水喷出来?“小喷泉”里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科学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第3课《加热和冷却》(板书课题)。
看看加热和冷却除了像我们上节课研究的,可以影响物体的形态以外,还会对物体产生什么影响。
四年级科学上册《3加热和冷却》教案 苏教版
《3. 加热和冷却》教案教学目标:过程与技能1.会做加热糖的实验,观察糖的形态变化。
2.会做加热铁垫圈的实验,能利用器具观察到铁垫圈的体积变化。
3.会做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
科学知识1.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
2.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基本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3.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
4.知道温度表的工作原理,了解温度计的发展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
2.意识到每一项科技发明都是科学家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的结果。
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好处。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描述糖受热冷却后的形态变化。
描述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的实验。
描述温度计的发展历史。
举例说出人们利用加热和冷却物体所做的事情。
教学材料:蜡烛、火柴、铝片、竹夹、烧杯、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茶叶、高锰酸钾、砂糖、蜡烛、火柴、牙签、玻璃、加热容器、铁垫圈、热胀冷缩的铜球。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1.在今天的科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件礼物。
2.出示:第一件礼物----银杏叶蜡画,让学生猜一猜这片叶画是用什么做的。
3.点拨:这是用蜡笔做成的。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出课题。
探索和调查探究蜡笔受热熔化、受冷凝固的现象。
1.提问:你们知道这幅蜡画与蜡笔之间有什么奥秘吗?2.制作蜡画的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小组讨论3.分小组制作(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具,制作自己喜欢的一幅蜡画。
)4.教师巡视指导,与学生一起探究。
5.各小组汇报:各小组把制作的蜡画展示前面的黑板上(有苹果形的、西红柿形的、五角星形的、大山形的、草莓形的)。
学生代表汇报实验记录6.教师点拨:还有哪些物体加热后会产生与蜡笔相似的变化?学生根据材料做出假设、并实验7.观看教学光盘中巧克力受热后的变化。
探究小铜球热胀冷缩的现象1.谈话:通过以上两个探究活动,大家发现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可真不小。
那么,一些看不出来变化的物体比如这个铜球,受热后会发生变化吗?学生小组内交流、汇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加热和冷却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做实验进行观察,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2.能够设计实验,认识到热胀冷缩会导致物体体积发生变化。
3.阅读温度计发明的故事。
知道温度计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4.能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意识到热胀冷缩现象有利有弊。
科学技术是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完善进步的。
【教学重点】
认识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教学难点】
学生设计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蜡烛、火柴、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红墨水、烧瓶、中间插玻璃管的胶塞、气球、水槽、记号笔、热水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上课开始,教师(出示蜡画):“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喜欢吗?”
2.“谁知道画是用什么怎样制作的?”(板书:蜡烛)
3.学生简单描述自己知道的制作画的过程。
4.“你们想不想亲自试试?”不过,一定要注意安全!
二、用蜡烛绘画,了解加热和冷却能使蜡烛的形态变化
1.“请大家拿起蜡烛,点燃,用火焰给蜡烛加热,看谁能用蜡烛在纸上作画。
”
2.学生开始制作蜡画。
老师巡视,指导注意安全。
提示:“做完的同学想一想: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科学知识!”
3.“成功了吗?把你的作品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
”
部分先完成的学生展示自己的蜡画作品。
(有苹果形的、西红柿形的、五角星形的、大山形的、草莓形的)
4.“请大家把蜡画放下,想想,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科学知识?”
5.教师引导:
“蜡烛原来是什么形态?”(板书:固体)
“让火焰加热(板书:加热、箭头)后变成了什么形态?”(板书:液体)
“由于它是液体,可以流动,所以我们可以用它来作画。
流到纸上的蜡烛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箭头)
“为什么会凝固?”(板书:冷却)
6.“加热使蜡烛由固体熔化为液体,冷却又使液体凝固为固体。
这就是我们今天需要研究的———(板书:加热和冷却)”
7.加热和冷却使蜡烛的形态改变了。
刚才看到同学们在用蜡烛绘画时产生了一些碎蜡烛,有的同学的蜡烛已经很短了,扔掉挺可惜的,想一想:怎样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变废为宝,用好这些短蜡烛、碎蜡烛?
8.讲述:利用短蜡烛、碎蜡烛可以制作新蜡烛,还可以制作彩色蜡烛。
三、课件
介绍二氧化碳和干冰的转化。
四、拓展延伸
提问:有哪些物体加热和冷却后形态也会产生相似的变化。
【板书设计】
3.加热和冷却
加热
蜡烛固体液体
冷却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提出预测
1.加热和冷却会对物体产生什么影响?
2.导入: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它们对物体体积的影响。
板书:体积
3.了解前概念:加热和冷却对物体的体积有什么影响?学生自由发言。
二、实验探究,验证猜测
活动一:演示铜球加热和冷却,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加热和冷却还有很多有趣的现象。
大家看,老师这里有个铜球(板书:铜球),铜球加热和冷却,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呢?我们请一个同学来演示。
”
2.学生在老师的监护下做演示实验。
“这是一个铁环,这是一个铜球,铜球恰好可以从铁环中间穿过(演示铜球能够穿过铁环)。
给铜球加热……”,“铜球还能够穿过铁环吗? (学生试一试铜球能不能穿过铁环)将铜球放入凉水中冷却后再试,观察:又发现什么?”
3.“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
“这个现象说明铜球的什么改变了?”
“铜球的体积改变了”(板书:体积)
“体积是怎么改变的?”
“没有加热的时候铜球恰好可以穿过铁环,说明铜球比较小;加热后铜球不能够穿过铁环了,说明铜球的体积胀大了”(板书:热胀)
“把铜球放入冷水中冷却后,又能够穿越铁环,说明铜球的体积缩小了”(板书:冷缩)。
“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热胀冷缩”。
4.小结: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活动二:水的加热和冷却,认识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大家猜一猜:水加热和冷却体积会不会发生变化?”
“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
2.老师介绍:“这是一个装满了红色水的小瓶子,瓶盖上插了玻璃管;我们可以观察到玻璃管里的水位。
先把小瓶子放入热水中,让小瓶子里的红水受热,仔细观察玻璃管里的水位有没有变化;过一会儿,再把小瓶子放入冷水中,让小瓶子里的红水冷却,再仔细观察玻璃管里的水位有没有变化。
”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谁来说说,通过这个实验,你们认为水加热和冷却以后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请说出你的理由!”
5.“吸管里的水上升、下降,为什么说水的体积就发生改变了?”
6.小结:通过以上实验说明(板书:水)水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活动三:迁移方法,探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1.(出示空烧瓶)设疑:这只烧瓶中有什么呢?是的,还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
空气是否也具体相同的性质呢?
2.预测。
3.迁移实验方法。
我们怎么知道它受热或冷却时体积变化的情况呢?看看这些材料(出示烧瓶、气球、水槽)再回忆刚才做的实验,你应该会有所启发。
4.交流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5.分组实验,
6.汇报小结。
归纳小结,揭示物体的热胀冷缩
在刚才的一系列实验探究中我们知道了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板书:热胀冷缩
三、科学阅读,情感教育
过渡:温度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发明的。
1.你们知道它是怎样发明的吗?
2.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3.阅读《温度计的发明》,谈收获或感受。
4.视频介绍温度计的发展史。
四、联系生活,巩固运用
1.说一说热胀冷缩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播放视频:浇水泥地时要切缝、自来水管会冻裂、夏天电线变长)
2.老师考考你:你能让瘪了的乒乓球变圆吗?
师演示:利用加热还可以弯曲玻璃管。
3.课堂总结:结合板书,回忆刚才的实验,你能告诉我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吗?
【板书设计】
3.加热和冷却
固体(铜球)加热膨胀
液体(水)体积热胀冷缩
气体(空气)冷却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