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完整版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身边的物质1.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2 固体、液体和气体1.3 混合物与纯净物2. 第2章:力和运动2.1 力的初步认识2.2 运动的形式2.3 力与运动的关系3. 第3章:声音3.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2 声音的特征3.3 声音的应用与噪声防治4. 第4章:光和颜色4.1 光的传播4.2 颜色的形成4.3 光和颜色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物质的性质、力的作用、声音和光的传播等基本概念,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声音和光的传播、颜色的形成等概念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试管、酒精灯、天平、小车等)、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报告单、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验现象,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详细讲解重点、难点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学生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代表性的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突出本节课的主题,如“力的作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等。

2. 内容:列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以提纲形式呈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生活中的三种固体、液体和气体。

请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请简述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

请解释颜色的形成原理。

2. 答案:略略略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科学读物、科普视频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第1课《我们的地球》:介绍地球的基本面貌,包括地形、气候、资源等。

第2课《太阳和月亮》:探讨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律及对地球的影响。

第3课《水的世界》:分析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第4课《植物的生长》:观察植物的生长现象,了解植物的六大器官。

第5课《动物的生存》:研究动物的生活习性,探讨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6课《人体的奥秘》:认识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第7课《声音的传播》: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第8课《光的传播》:了解光的传播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欲望。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科学方法的运用。

难点:科学现象的解释和科学原理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模型、图片等。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册、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与课程相关的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运用PPT、模型、图片等教具,生动形象地讲解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巩固所学内容。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实验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6. 知识拓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

(2)结合生活实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绘制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

2. 作业答案:(1)实验结果解释:根据实验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结果。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器官及其功能。

2. 第二章《动物的行为》:探讨动物的行为特点、分类及适应性。

3.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认识天气现象、气候类型及气候变化。

4. 第四章《电与磁》:了解电与磁的基本概念、现象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植物、动物、天气、电与磁等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2. 能力目标: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培养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环保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天气与气候的区分、电与磁的应用。

2. 教学重点:观察和分析生物现象,了解天气与气候的特点,掌握电与磁的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天气符号卡片、电路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画图工具、放大镜、温度计、风向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1.1 植物的生长:观察教室内的植物,讨论植物的生长过程。

1.2 动物的行为:观看动物视频,分析动物的行为特点。

1.3 天气与气候:记录近期的天气现象,探讨天气与气候的关系。

1.4 电与磁: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现象,引入电与磁的学习。

2.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

2.1 植物器官的功能:以叶片为例,讲解光合作用。

2.2 动物行为的适应性:以鸟类的迁徙为例,分析其适应性。

2.3 天气与气候的区分:以北京为例,讲解气候特点。

2.4 电与磁的应用:介绍电风扇的工作原理。

3.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3.1 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绘制植物生长图。

3.2 分析动物行为,编写动物行为观察报告。

3.3 收集天气信息,制作天气符号卡片。

3.4 进行电路实验,了解电路的连接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过程、器官及其功能。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方法2. 生命世界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的适应与行为3. 物质科学水的性质与循环简单机械与能量4. 地球与宇宙天气与气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2. 让学生了解生命世界的多样性,认识植物和动物的生长特点及适应性。

3. 让学生掌握物质科学的基本知识,理解水的性质、简单机械原理及能量转换。

4. 培养学生对地球与宇宙的认知,了解天气、气候以及地球的运动规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生命世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物质科学中的能量转换、地球与宇宙的运动规律。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植物样本、动物模型、实验器材、地球仪、天文望远镜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尺子、温度计、湿度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植物生长、动物行为等实例,引出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性。

2. 例题讲解:以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适应性与行为为例,讲解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

3.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并记录植物、动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和实验。

4. 知识拓展:讲解水的性质、简单机械原理、能量转换以及地球与宇宙的运动规律。

5. 小组合作:设计实验,验证物质科学原理,观察天气变化,制作地球仪模型。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方法流程图2. 植物生长与繁殖、动物适应性与行为关键点3. 水的性质、简单机械原理、能量转换示意图4. 地球与宇宙运动规律示意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生长特点,绘制植物生长过程图。

观察动物行为,分析其适应性,写下观察报告。

制作一个简单机械模型,说明其原理及作用。

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天气与气候的关系。

2. 答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予指导性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针对课堂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种子发芽等。

课时:4课时内容:植物生长的过程、植物繁殖的方式、种子发芽的实验等。

2. 第二章《动物的适应与进化》:探讨动物如何适应环境、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证据。

课时:4课时内容:动物的运动、感觉、保护色、进化原因和证据等。

3.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了解地球的结构、运动及宇宙的基本知识。

课时:4课时内容:地球的结构、自转与公转、季节变化、太阳系等。

4. 第四章《能量与机械》:学习简单机械、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课时:4课时内容:简单机械原理、能量转化、能量守恒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进化、地球运动、能量转化等抽象概念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过程、动物适应环境、简单机械原理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学习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

2.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掌握关键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5. 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体现教学思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2)举例说明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3)简述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4)解释能量守恒定律。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命世界多种多样的生物生物与环境2. 物质科学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简单机械3. 地球与宇宙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太阳系与宇宙4. 技术与工程生活中的简单工具建筑结构与材料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命世界、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技术与工程等基本科学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地球资源的利用与保护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简单机械的原理与应用宇宙与地球的关系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标本、图片、模型实验器材、药品地球仪、天文望远镜简单机械模型、工具2. 学具:画图工具、测量工具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单制作小工具、搭建模型材料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自然现象,引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工具,引入物质科学的性质与变化通过了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引入地球与宇宙的关系2. 例题讲解:以生物多样性为例,讲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简单机械为例,讲解物理原理及其应用以地球资源利用为例,讲解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 随堂练习:观察并记录身边的生物,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动手制作简单机械模型,了解其原理与应用测量并记录地球仪上的资源分布,探讨资源利用与保护4. 小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学习,提高认识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生物与环境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2. 板书内容:生物多样性、环境因素物质性质、简单机械原理地球资源、宇宙探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生物,描述其与环境的关系,并绘制生物图谱制作一个简单机械模型,并解释其原理2. 答案:生物图谱:真实记录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简单机械模型:演示杠杆、滑轮等原理短文: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地球资源的措施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针对性地进行辅导2. 拓展延伸:组织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展科普讲座,拓宽学生知识面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激发创新精神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5. 小组讨论的引导和成果分享6. 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教学过程中,难点与重点的确定至关重要。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题是“走进大自然”,主要内容包括:1. 理解大自然的概念和特点;2. 观察和体验大自然,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2. 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大自然,培养对自然的保护意识;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大自然的概念和特点;2. 重点:观察和体验大自然,培养对自然的保护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图片、视频;2. 学具:笔记本、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2. 知识点讲解: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讲解大自然的概念和特点;3. 观察与体验: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和体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和体验的感悟;六、板书设计大地的概念和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道相关的作业题目;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给出与本节课相关的拓展延伸材料,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走进大自然:1. 教学内容:介绍大自然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大自然,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大自然,培养对自然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大自然的概念和特点;重点:观察和体验大自然,培养对自然的保护意识。

4.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图片、视频;学具:笔记本、观察记录表。

5. 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知识点讲解: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讲解大自然的概念和特点;观察与体验: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和体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和体验的感悟;6. 板书设计:大自然的概念和特点7.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道相关的作业题目;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给出与本节课相关的拓展延伸材料,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完整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完整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完整一、教学内容1. 《我们周围空气》空气成分及特性空气对生物重要性2. 《水和水蒸气》水三态变化水循环过程3. 《力作用》力概念与分类力作用效果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空气、水和力基本概念及其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科学现象,激发他们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空气成分及其对生物重要性水三态变化及其循环过程力概念及其作用效果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让他们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科学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空气成分实验器材水三态变化演示器材力作用演示器材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画图工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空气、水和力现象,引发学生思考。

提问:为什我们需要空气?水有哪些状态?力是如何影响物体?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详细讲解空气、水和力相关概念。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解空气成分、水三态变化和力作用效果。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空气、水和力现象。

指导学生绘制实验现象图示。

提问: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六、板书设计1. 空气成分及其对生物重要性2. 水三态变化及其循环过程3. 力概念及其作用效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举例说明空气、水和力在生活中应用。

绘制水三态变化示意图。

2. 答案:空气:吸、燃烧等水:冰、水、水蒸气力:推、拉、挤、压等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探究欲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空气、水和力现象,分享发现。

推荐相关科学读物,拓宽学生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2. 实践情景引入方式3. 例题讲解深度和广度4. 学生分组实验指导5. 板书设计条理性和逻辑性6. 作业设计针对性和拓展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我在教学中要明确教学难点和重点,对空气、水和力相关概念进行深入讲解,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自然界中的材料金属材料纤维材料合成材料破坏性材料2. 动物与生态动物的特征生态系统的概念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平衡3. 植物与生态植物的结构植物的生长植物与生态的关系绿色植物的意义4. 电电的概念电路的组成安全用电电器的工作原理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不同材料的性质与用途,了解动物、植物与生态的关系,认识电的基本概念。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食物链与食物网、安全用电等知识。

2. 教学重点:不同材料的性质与用途,动、植物与生态的关系,电路的组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展示、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实验盒、材料包、画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新课内容:(1)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物展示、模型、挂图等进行讲解;(2)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理解;(3)例题讲解,巩固所学知识;(4)随堂练习,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采用提纲式板书,清晰展示教学内容;2. 结合图表、图片等,形象直观地展示重点知识;3. 采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难点。

七、作业设计(1)列举三种金属材料,并说明它们的用途;(2)简述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关系;(3)设计一个安全用电的提示标语。

2. 答案:(1)略;(2)食物链是食物网的基础,食物网是食物链的复杂化表现;(3)如:“请勿湿手触摸电器,防止触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手段的合理性,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材料、生态、电的知识;(2)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的条件、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2. 第2章《动物的行为与习性》:学习动物的生活习性、行为特点、适应环境的能力等。

3. 第3章《岩石与矿物》:认识岩石、矿物的种类、特点及成因,了解地球的物质组成。

4. 第4章《能量的转换与应用》:探究物体内能的转换、简单电路、可再生能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动物的行为特点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进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量的转换与应用、岩石与矿物的识别。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行为特点、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种子、动物模型、岩石矿物标本、电路元件等。

2. 学具:放大镜、显微镜、实验器材、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故事、观察等方式,引入新课。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章节内容,结合实际操作、观察、思考,让学生掌握知识。

3.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7. 课后实践: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教材重点、难点内容。

2. 板书结构:清晰、简洁,逻辑性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植物生长过程中,种子发芽的条件有哪些?(2)举例说明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3)简述岩石与矿物的区别。

(4)列举三种可再生能源。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书籍、网站、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的确定与解析2.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现3.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4. 板书设计的重要性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的确定与解析1. 能量的转换与应用:此部分涉及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对于小学生来说较难理解。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与变化》,包括第1课《植物的生长条件》、第2课《植物的生长过程》、第3课《植物的开花与结果》。

2. 第二单元《电路的奥秘》,包括第1课《电路的组成》、第2课《电路的连接方式》、第3课《电路的开关》。

3. 第三单元《磁铁的力量》,包括第1课《磁铁的性质》、第2课《磁铁的磁性方向》、第3课《磁铁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条件、生长过程、开花与结果的特点;掌握电路的组成、连接方式和开关的作用;认识磁铁的性质、磁性方向及其应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电路的连接方式、磁铁的磁性方向。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条件、电路的组成、磁铁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电路实验器材、磁铁及磁性材料。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演示电路实验、展示磁铁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生长条件:阳光、水分、土壤、空气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2. 电路的奥秘:电路组成: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连接方式:串联、并联3. 磁铁的力量:磁铁性质:磁性、极性、磁性方向应用:磁铁吸附、指南针、电动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植物的生长条件。

(2)列举电路的连接方式。

(3)简述磁铁的性质及应用。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表达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我们周围的物质1. 物质的特点2. 物质的分类3.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第二章:地球上的水1. 水的特点2. 水的循环3. 水的利用和保护第三章:天气与气候1. 天气的特点2. 气候的特点3. 天气和气候的关系第四章:动植物的世界1. 动物的特点2. 植物的特点3. 动植物的保护第五章:人体的奥秘1. 人体的结构2. 人体的功能3. 健康的生活习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评估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部分)六、第四章:动植物的世界(续)1. 生态系统的组成2. 食物链和食物网3. 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七、第五章:人体的奥秘(续)1. 人体健康与疾病2. 人体营养与保健3. 心理健康与生活习惯八、第六章:生活中的科技1. 科技与生活的关系2. 常见科技产品的原理与应用3. 科技创新与未来发展九、第七章: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结构与特征2. 宇宙的组成与规律3. 人类对地球与宇宙的探索十、第八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影响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方法3.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实践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探索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种子发芽、植物光合作用、开花结果等基本知识。

2. 第二章《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研究动物的行为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包括觅食、防御、繁殖等方面。

3. 第三章《岩石与矿物》:学习岩石的分类、特点及矿物的形成过程,培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4. 第四章《电的奥秘》:初步了解电路的组成、电流现象以及安全用电的常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册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生长、动物行为、岩石矿物和电的基础知识,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获取信息,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关爱生命、保护环境、安全用电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光合作用的理解、动物行为与适应的关系、岩石矿物的辨别、电路的组成与应用。

2.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动物行为的观察与分析、岩石矿物的特点与分类、安全用电的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动物行为视频、岩石矿物标本、电路实验箱等。

2. 学具:放大镜、显微镜、实验记录本、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播放动物行为视频,引发学生对本册内容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植物生长过程、动物行为特点、岩石矿物分类及电路原理。

3. 实践:分组进行观察、实验,如观察种子发芽、制作简单的电路等。

4. 课堂讲解: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结合实践情景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生长过程图解2. 动物行为特点表格3. 岩石矿物分类图4. 电路原理示意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种子发芽的过程。

(2)举例说明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2024年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自然界的多样性1.1 生物的分类1.2 植物的多样性1.3 动物的多样性2. 第二章:物质与能量2.1 物质的状态2.2 物质的性质2.3 能量及其转换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分类、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认识到自然界的丰富性。

2. 使学生掌握物质的状态、性质以及能量转换的基本概念。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性质的理解、能量转换的应用。

2. 教学重点:生物的分类、自然界多样性、物质与能量的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器材、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引出生物分类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讲解生物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别的生物特点。

(2)介绍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丰富性。

(3)通过实验和例题,讲解物质状态、性质及能量转换。

3.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分类、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

2. 物质状态、性质、能量转换。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生物分类,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2)简述物质的三种状态及性质。

(3)解释能量转换的例子。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生物分类、物质与能量概念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生物观察,深入了解生物特点。

(2)开展物质与能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能量转换。

(3)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3.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4. 教学过程的实施,特别是导入、新课导入和随堂练习的设计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和答案的详细程度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组织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密围绕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教材,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科学在我们身边》: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探究方法,科学素养的培养。

详细内容:科学的概念、特点、与生活的联系;科学探究方法;科学家的故事。

2. 《生物与环境》: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详细内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及特点;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3.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繁殖的方式。

详细内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植物的繁殖方式。

4. 《动物的生存与适应》:了解动物的特点,认识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详细内容:动物的特点;动物的运动、捕食、防御行为;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5. 《力的作用》:学习力的基本概念,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

详细内容:力的概念、分类;力的作用和效果;简单机械的认识。

6. 《电与磁》:了解电与磁的基本现象,学习安全用电知识。

详细内容:电与磁的基本现象;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安全用电常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认识科学探究方法;(2)掌握生物与环境、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的生存与适应等基础知识;(3)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掌握简单机械的使用;(4)认识电与磁的基本现象,学会安全用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2)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3)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1)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2)生物与环境、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的生存与适应等知识点的理解;(3)力的作用和效果的理解;(4)电与磁现象的理解。

2. 教学重点:(1)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2)生物、植物、动物知识的学习;(3)力的作用和效果的应用;(4)安全用电知识的掌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
-分类方面,可结合教材中的物质分类图,详细解释各类物质的特性,如金属、非金属、无机物、有机物等。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分
-通过实验演示,强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在现象、性质、能量等方面的区别。
-引导学生关注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以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二、例题讲解解析
1.物质性质的判断与分类
-优化作业题目和答案,使之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五、课后拓展
-反思课后拓展活动是否具有实践性和趣味性,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结合学生兴趣和实际需求,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后拓展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语调应富有变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课堂氛围活跃。
二、时间分配
-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内容充实,又不显得匆忙。
-例题讲解和实验演示环节应适当延长,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三、课堂提问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鼓励学生思考和参与。
-针对不同难度的知识点,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
一、教学内容
本教案依据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涵盖以下章节和内容:
1.事物的性质与变化
-物质的性质与分类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生活中常见的能量
-电能
-热能
-声能
3.地球上的力与运动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力的作用与运动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物质的性质与分类,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
-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实验、讨论、游戏等,以提高教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增加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分享观点,提高课堂氛围。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生命周期及与环境的关系。

1.1 节《种子的发芽》;1.2 节《植物的生长》;1.3 节《植物的营养》;1.4 节《植物与季节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生命周期及与环境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生命周期及与环境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实物(种子、幼苗、成熟植株等)、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画图工具、放大镜、种子、花盆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探究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第1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生命周期及与环境的关系。

3. 实践操作:(1)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记录观察结果;(2)动手种植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3)探讨植物的营养来源,分析植物与季节的变化。

4. 例题讲解:针对植物的生长过程、生命周期等知识点,进行例题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植物生长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植物的生长与变化2. 板书内容:(1)植物的生长过程;(2)植物的生命周期;(3)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种子的发芽过程;(2)用自己的话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3)分析植物与季节的变化关系。

2. 答案:(1)种子的发芽过程:种子吸收水分,膨胀,胚根生长,突破种皮,形成幼苗;(2)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株,开花结果;(3)植物与季节的变化关系: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季节影响,如春季植物生长旺盛,秋季植物逐渐枯萎。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篇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篇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选3篇(一)教学目的:1. 知识与技能:掌握四个单元的知识内容,包括物质的变化、水的变化、空气和光的利用。

掌握科学实验的根本方法和过程。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学习策略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各种资,如实验室、图书等,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物质的变化过程和规律,掌握水的变化过程和规律,掌握空气的利用和光的利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才能,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变化过程和规律。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教材、实验器材、实验模型等。

学生准备教材、作业本等。

教学过程:Unit 1 物质的变化第一课:水的物态变化教学内容:1. 通过观察实验,理解水的三种物态变化,即液态、固态和气态。

2. 理解水在不同物态下有不同的性质和用处。

学习活动:1. 向学生展示水在不同物态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水的不同形态。

2. 组织学生观察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冰的熔化过程。

3. 引导学生讨论水的不同物态下的性质和用处。

第二课:固态物质的变化教学内容:1.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固态物质的变化过程,如燃烧、溶解等。

2. 理解固态物质的变化过程和规律。

学习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一些固态物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固态物质的特点。

2. 组织学生进展实验,观察不同固态物质的变化过程。

3. 引导学生总结固态物质的变化规律。

Unit 2 水的变化第一课:水的蒸发和沸腾教学内容:1. 通过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沸腾过程,理解水的变化规律。

2. 理解水蒸气的性质和用处。

学习活动:1. 向学生展示实验器材和实验模型,引导学生猜想水蒸发和沸腾的过程。

2. 组织学生进展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沸腾过程。

3. 引导学生总结水的蒸发和沸腾的规律。

第二课:水的结冰和融化教学内容:1. 通过实验,观察水的结冰和融化过程,理解水的变化规律。

科学教案四年级上册教科版(6篇)

科学教案四年级上册教科版(6篇)

最新科学级上册教案科学教案四年级上册教科版(6篇)科学级上册教案科学教案四年级上册教科版篇一1.能交流搜集到的植物资料按问题进展讨论。

2.引导学生观察叶的蒸腾实验。

3.能概括植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重点:做植物蒸腾实验,能解释实验中的现象,理解叶的蒸腾作用。

教学难点:概括植物的共同特点。

一盆植物。

一个透明的大塑料袋。

老师为学生准备一些如少儿植物图册一类的书,课前通知学生带这类书。

师:“上节课前大家搜集了我们身边各种各样的植物,以及植物的有关资料,让我们这节课继续研究植物。

”〔1〕聚集学生带来的各种植物、植物书、有关植物的资料,把学生所说的各种植物的名称一一列在黑板上。

〔2〕把有关书籍分配到各小组供学生研究和查阅。

〔1〕阅读教材中所列的凤仙花的五个特征。

〔2〕分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方面观察植物和查阅资料,答复:生长发育过程〔注意引导学生要涉及植物的变化,植物有生长的阶段,也有死亡的阶段〕。

繁殖后代。

身体构造。

生长环境。

运动与反响。

〔注意要求学生列举与凤仙花一样和不同的植物,到达理解植物多样性和具有共同特点目的。

〕〔1〕做实验,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2〕“别的植物也是这样吗?”——推广到所有的植物。

〔3〕说说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气候、对其他生物和对人有什么作用。

〔1〕师:“你能说说形形色色的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吗?”〔2〕师:“在观察和理解了许多植物之后,我们知道植物的共同特点了吗?请你写写植物的共同特点。

”你能寻找出动物和植物有哪些一样点和不同点吗?科学级上册教案科学教案四年级上册教科版篇二1、可以根据云量的多少,把天气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知道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降临。

2、用图示法说明云的种类,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3、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重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最新(新教材)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 :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最新(新教材)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 :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2020秋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目录:声音1.听听声音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5.声音的强与弱6.声音的高与低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8.制作我的小乐器呼吸与消化1.感受我们的呼吸2.呼吸与健康生活3.测量肺活量4.一天的食物5.食物中的营养6.营养要均衡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运动和力1.让小车运动起来2.用气球驱动小车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4.弹簧测力计5.运动与摩擦力6.运动的小车7.设计制作小车(一)8.设计制作小车(二)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让学生以关注的态度在充分感知声音的活动中,学会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别和鉴别,对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加以适当地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乐于交流。

激发学生探索声音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亲临探究过程,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并对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能加以区分和鉴别。

【教学难点】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记录自然界声音的视频和音频课件,二枚钉子、一个乒乓球、小鼓等,每人一份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环节一:倾听声音活动一:听音辨物。

(1) 猜教师正在利用什么物体发出声音?(2) 听一段声音,找出里面有哪些物体在发出声音?活动二:给声音分类(1) 说说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写在活动练习册上并模仿。

(2) 你能给这些声音分成二类可三类吗?看课件之后让学生回答,并总结。

你能分辨哪是动物的叫声?哪是自然界的声音?哪是人类活动产生的声音?活动三:综合练习(2) 汇报。

我听到的声音,注意对声音的描述要从高、低,轻、重,远、近等叙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秋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目录:声音1.听听声音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5.声音的强与弱6.声音的高与低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8.制作我的小乐器呼吸与消化1.感受我们的呼吸2.呼吸与健康生活3.测量肺活量4.一天的食物5.食物中的营养6.营养要均衡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运动和力1.让小车运动起来2.用气球驱动小车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4.弹簧测力计5.运动与摩擦力6.运动的小车7.设计制作小车(一)8.设计制作小车(二)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 听听声音教案第一单元声音1.1听听声音教学目标1.知道我们周围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见它,但可以感受它。

2.引导学生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描述声音。

3.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知道声音可以分为大自然的声音、动物发出的声音、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

4.对声音的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并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重点会用词语来描述我们周围的声音,并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难点用词语来描述我们周围的声音,并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准备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视频素材、声音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图片观察图片,想象图片中事物发出的声音,将学生的注意力汇聚到声音这个问题。

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用简单的词语描绘自己想象的声音是怎样的。

将注意力集中到声音上。

二、聚焦试着举例说一说你听到过的声音,用什么词语可以描述它。

学生交流与讨论。

听到的声音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对声音主要特点的描述咳嗽声人的喉咙男人的咳嗽声低沉,女人的高雷声云层的碰撞产生响(强),低,比较刺耳溪水声溪水撞击物体比下雨声响,悦耳马蹄声马蹄撞击地面比较沉闷(低),有节奏敲门声手指撞击门比较响(比较刺耳)笛子声嘴巴吹,手指按很动听,一会高,一会儿低三、探索活动一:观看视频描述你听到的交通工具的声音。

提示:对听到的声音进行记录,描述。

汽车喇叭声——很响(强),比较刺耳汽车轰鸣声——响亮、刺耳车子刹车声——响亮、刺耳、尖锐活动二:描述你听到的动物发出的声音狗叫声——汪汪,比较响马蹄声——比较沉闷(低),节奏感强知了叫——响亮、刺耳、令人烦躁活动三:描述你听到的球类发出的声音。

球——咚咚咚活动四:描述你听到的生活中的声音。

敲门声——比较响、刺耳闹铃声——很响、比较刺耳鼓声——很响、比较沉学生记录自己听到的声音,并用词语进行描述。

研讨:讨论关于声音你知道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提出一些关于声音有价值的问题。

四、拓展给学生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音符的高低变化。

学生可以用手势来比划音乐的高低起伏。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让学生以关注的态度在充分感知声音的活动中,学会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别和鉴别,对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加以适当地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乐于交流。

激发学生探索声音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亲临探究过程,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并对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能加以区分和鉴别。

【教学难点】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记录自然界声音的视频和音频课件,二枚钉子、一个乒乓球、小鼓等,每人一份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环节一:倾听声音活动一:听音辨物。

(1) 猜教师正在利用什么物体发出声音?(2) 听一段声音,找出里面有哪些物体在发出声音?活动二:给声音分类(1) 说说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写在活动练习册上并模仿。

(2) 你能给这些声音分成二类可三类吗?看课件之后让学生回答,并总结。

你能分辨哪是动物的叫声?哪是自然界的声音?哪是人类活动产生的声音?活动三:综合练习(2) 汇报。

我听到的声音,注意对声音的描述要从高、低,轻、重,远、近等叙述。

能说出人对这种声音的感受是悦耳还是刺耳。

环节二:区分声音活动:闯三关第一关:声音有强弱之分。

你能做出一个轻音,一个重音吗?自选器具。

补充:教师做一个音,问:这是一个重音吗?第二关:声音有远近之分,这是一个从远到近的声音吗?第三关:声音有高低之分。

你能按从高音到低音的顺序给下面的杯子排排队吗?环节三:理解声音活动一:听一段简单的乐曲《闪烁的小星星》,你能识别乐曲中的音符吗?1-do 5-suo 6-1a ……哪个音高?哪个音低?声音的高低与强弱相同吗?它们有什么区别?活动二:讨论噪声听一段乐曲,感受优美的旋律,或嘈杂的声音,理解噪声。

感受和谐的声音让人感觉动听悦耳;不和谐的声音让人感觉刺耳。

讨论:生活中我们应怎样避免噪音污染?[学案单]第1课听听声音[科学词汇]声音的高、低,强、弱,悦耳与刺耳。

学习过程:活动一:听音辨物。

(1)说说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2)根据老师播放的音频,填写记录表,注意对声音的描述要从高、活动二:区分声音1、你能做出一个轻音,一个重音吗?自选器具。

2、声音有远近之分,这是一个从远到近的声音吗?(是/否)3、声音有高低之分。

杯中装水少的音比较(高/低),杯中装水多的音比较(高/低)。

活动三:初步理解声音1、听一段简单的乐曲《闪烁的小星星》,你能识别乐曲中的音符吗?1-do声音(高/低),6-la声音(高/低)。

2、听一段乐曲,感受优美的旋律,或嘈杂的声音,理解噪声。

我们能感到和谐的声音让人感觉(悦耳/刺耳);不和谐的声音让人感觉(悦耳/刺耳)。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1)家里人说话的声音(2)电视机发出的声音(3)电话铃声(4)门窗打开的声音(5)窗外汽车发动机的声音(6)树上鸟儿的声音(7)邻居大声交谈的声音..(8)说话声、笑声、喊叫声、咳嗽声(9)歌声、肚子咕叫声、(10)拍手声、跺脚声提问: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出示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板书课题)积极回答知道的声音生沉浸在搜寻各种声音的乐趣中。

通过提问,引出今天的课题。

2. 科学探索探索一:橡皮筋发声实验实验材料:橡皮筋、小木棍实验方法:(1)拉伸橡皮筋(2)按压橡皮筋(3)揉搓橡皮筋(4)弹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实验现象:实验分析:轻轻拉伸、按压、揉搓或拉动橡皮筋时,橡皮筋没有明显的振动,没有发出声音; 通过科学实验:研究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实验分析:拨动钢尺、敲击鼓面、敲击音叉时,它们发出声音时,都受到了力,并且产生了运动这一现象,猜测声音的产生可能和物体受到的力和自身的运动有关。

弯曲钢尺、按压鼓面、轻轻触摸音叉,这三种情况,物体受到了力,也产生了运动,但却没有发出声音,猜想声音的产生可能和物体受力以及运动的方式(振动)有关。

实验结论:物体发声时会有振动;物体停止振动后,不会发出声音。

总结:声音的产生和物体受力以及运动的方式(振动)有关。

3. 科学研讨探索一: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

如我们弹吉他时,吉他弦发生振动,并发出声音。

而当我们轻轻按压吉他弦时,并没有发出声音,因为此时吉他弦并没有振动;我们轻轻拨动橡皮筋,会听到声音,这是因为橡皮筋产生了振动。

而我们轻轻拉伸橡皮筋,不会听到声音,这是因为橡皮筋只是形状发生变化,并没有产生振动。

根据所学内容解释声音产生的实例。

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答。

拓宽自己的认知,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讲授新课橡皮筋发声实验。

1.研究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实验目的:通过不同方式对橡皮筋发力,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实验材料:橡皮筋、小木棍。

实验步骤:(1)两只手分别捏住橡皮筋的两端,轻轻拉伸,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实验步骤:(2)将橡皮筋放在桌面上轻轻按压,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3)将橡皮筋放在手中轻轻揉搓,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4)把橡皮筋的两端固定下来,轻轻弹拨橡皮筋或拉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实验现象:当我们轻轻拉伸、按压或揉搓橡皮筋时,橡皮筋没有发出声音;当我们把橡皮筋拔动橡皮筋两端固定下来,轻轻弹拨橡皮筋时,橡皮筋发出了声音,轻轻拉动橡皮筋,橡皮筋没有发出声音。

实验记录:方式能否发声音拉伸橡皮筋否按压橡皮筋否思考、操作并汇报。

思考并回答。

通过实验感受物体发声的共同特点,利于激发学生动脑思考求证方法。

通过橡皮筋发出声音,探究声音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①拨动、拍打、敲击都能使钢尺发出声音。

②用手拍打或用鼓槌敲击鼓面,能使鼓发出声音。

③用小锤敲击音叉,能使音叉发出声音。

实验步骤:(2)什么情况下这些物体不能发出声音。

①慢慢弯曲钢尺,钢尺不能发出声音。

②慢慢按压鼓面,鼓不能发出声音。

③轻轻触摸音叉,音叉不能发出声音。

(3)用手轻轻触摸这些还在发声的物体,你有什么感觉?实验现象:拨动钢尺、敲击鼓面、敲击音叉都能发出声音;弯曲钢尺、按压鼓面、轻轻触摸音叉都不能发出声音。

当用手轻轻触摸这些还在发声的物体时,会感觉它们在振动,随着振动的停止,便不会听到声音。

实验现象: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记录表发声物体 我看到的现象 我的想法 弹拨橡皮筋 橡皮筋在振动 声音的产生于物体的振动有关拨动钢尺 钢尺上下振动 敲击鼓面 鼓面产生振动 敲击音叉 音叉剧烈振动实验分析:(1)拨动钢尺、敲击鼓面、敲击音叉都能发出声音,根据它们都受到了力,并且产生了运动这一现象,猜测声音的产生可能和物体受到的力和自身的运动有关。

(2)由弯曲钢尺、按压鼓面、轻轻触摸音叉这些情况分析,物体受到了力,也产生了运动,却没有发出声音的事实,猜想声音的产生可能和物体受力以及运动的方式(振动)有关。

实验分析:(3)物体发声时会有振动,所以轻轻触摸会感觉到物体的振方面来验证之前对物体发出的声音方法放入猜测。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振动和物体发声之间的关系。

通过总结,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以及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测。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 副本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目的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心理目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传播。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方式。

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水槽、水、烧杯、石块、课本、小盒、土电话、铃铛、小槌、鼓、鼓槌、纸屏、泡沫小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