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新编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新编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1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0.5-1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见它,但可以感受它。

2.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

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1.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

2.对声音的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3.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

用词语描述我们周围各种各样的声音,并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视频。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并描绘听到的声音。

【教学流程】

学环

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

一、导入2 分钟观察图片,想象图片中事物发出的声音,

将学生的注意力汇聚到声音这个问题学生进行交

流讨论,用简单的

词语描绘自己想

象的声音是怎样

的。

将注意力集中到

声音上。

二、

聚焦3分钟试着举例说一说你听到过的声音,用什

么词语可以描述它。

学生交流

与讨论。

聚焦声音的描述

第1单元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

2.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1.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的阐述自己的发现。

2.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2024年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程

2024年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程

2024年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程

一、教学内容

1.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物质与能量

物质的状态与变化

能量的形式与转化

3. 地球与宇宙

地球的结构与运动

宇宙的探索与认识

4. 电磁现象与信息技术

电流的产生与作用

信息传递与通信技术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状态变化和能量转化的规律,培养科学思维。

3. 使学生掌握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激发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能量转化的实例分析

地球与宇宙的相关知识

2. 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物质状态变化和能量守恒定律

地球运动与宇宙探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

生物多样性挂图

物质状态变化实验器材

地球仪、天文望远镜

电磁现象实验器材

2. 学具:

生态瓶制作材料

能量转化实验包

地球与宇宙探索手册

电磁现象实验包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

通过观察身边的生态系统,引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以生活中的实例,探讨物质状态变化和能量转化的规律。

通过观察星空,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与宇宙的奥秘。

以日常生活中的电磁现象,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 例题讲解:

通过讲解生态系统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以物质状态变化和能量转化的例题,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结合地球运动和宇宙探索的例题,使学生对地球与宇宙有更

深入的认识。

通过讲解电磁现象的例题,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原理。

3. 随堂练习: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一、教学内容

1. 《科学在我们身边》

2. 《力的世界》

3. 《空气和声音》

4. 《电和磁》

5. 《光和色彩》

6. 《地球和宇宙》

7. 《植物的生长》

8. 《动物的生活》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力的世界、电和磁、地球和宇宙等章节的概念理解。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教学挂图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学习手册、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消化吸收。

4.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

1. 用大号字体书写课程名称,突出重点。

2. 目录:列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方便学生查看。

3. 关键词:用不同颜色标注,突出教学难点和重点。

4. 图表:用简洁的图形表示复杂概念,帮助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2)列举三种光的传播现象。

(3)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

2. 答案:

(1)力的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科学教育,帮助学生掌握自然科学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分为六个章节,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章:我们的身体

•身体构造:头、躯干、四肢

•器官特点:呼吸、消化、循环、感觉器官、运动器官

第二章:我们的环境

•季节变化:春夏秋冬

•气象变化:晴、阴、雨、雪、风、霜、露

第三章:物体的变化

•物体的形状

•物质的状态:固、液、气

•物质的变化:热胀冷缩、熔化凝固、沸腾热凝、蒸发冷凝

第四章:水的神奇

•水循环

•水的特性:透明、无味、无色、流动、挥发

•水的应用: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

第五章:陆地的魅力

•土壤的类型:黄壤、黑壤、红壤、沙土、粘土

•岩石的类型: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

•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地核

第六章:物体的运动

•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

•运动速度和方向

•运动的力量:重力、弹力、推力、拉力

三、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理解人体器官的特点和功能。

2.理解季节和气象变化的原因和特点。

3.理解物质的状态变化和变化的规律。

4.理解水的循环和水的应用。

5.理解土壤和岩石的类型和地球构造。

6.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量。

四、教学策略

1.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取科学

知识。

2.教师采用图示演示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学现象。

3.教师提供足够的科学实验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并体验科学实验的乐

趣。

五、课堂评价

1.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通过随堂测试、作业布置等方式进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一、教学内容

1. 声音与听觉

2. 光与视觉

3. 电与磁

4. 生命之源

5. 植物的生长

6. 动物的行为

详细内容如下:

1. 声音与听觉:声音的产生、传播、反射;听觉的形成与保护。

2. 光与视觉: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视觉的形成与保护。

3. 电与磁:简单电路、磁铁的性质、电与磁的关系。

4. 生命之源:生物的特征、分类、生长发育。

5. 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结构、生长过程、光合作用。

6. 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运动、繁殖、适应性。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声音、光、电、磁、生物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了解自然界中相关现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

高科学思维。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环保意识和生命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声音与听觉、光与视觉、电与磁等抽象概念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实验操作、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音响、光源、电路元件、磁铁、生物标本等。

2. 学具:放大镜、显微镜、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演示声音传播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讲解光与视觉的关系,让学生思考光的传播方式。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例如:讲解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一、教学内容

1. 《科学在我们身边》: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探究的过程

和方法。

2. 《生物多样性》:研究生物的分类、特征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

意义。

3. 《骨骼和肌肉》:认识人体骨骼和肌肉的组成及功能。

4. 《声音的奥秘》:探索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声音的特性。

5. 《电和磁》:学习电和磁的基本概念,了解电流、磁场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培养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电和

磁的概念。

2. 教学重点:科学基本概念,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科学知识

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实验器材(显微镜、望远镜、电流表、磁铁等),教学

挂图,实物模型。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际案例或生活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思考、

分析、解决问题。

3. 随堂练习:设置与例题难度相近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

高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板书设计

1. 教学内容:以提纲形式展示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重点和难点。

2. 例题解析:将例题及解答过程简洁明了地呈现在黑板上。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

2024年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彩教案教程

2024年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彩教案教程

2024年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彩

教案教程

一、教学内容

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详细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光合作用等;

2. 第二章《动物的行为与适应》:探讨动物的行为特点、生存策略、适应环境的能力;

3. 第三章《身边的物质与变化》:研究物质的性质、状态变化、化学反应等;

4. 第四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介绍能量的基本概念、转化过程、能量守恒定律。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植物、动物、物质和能量的基本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索、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能量转化与守恒的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行为特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显微镜、植物样本、动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植物生长、动物行为、物质变化等知识点;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

1. 板书突出教学主题,简洁明了;

2. 板书内容:用图表、文字、图片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层次清晰,重点突出。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请你描述一下植物的生长过程;

(2)举例说明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3)简述物质的三态变化;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一、教学内容

1.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

2. 物质与能量的转换

3. 地球与宇宙

4. 电路与电能

详细内容如下:

1.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学习生物的分类、特征,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2. 物质与能量的转换:探讨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能量的来源、转换和利用。

3. 地球与宇宙:认识地球的结构、地貌,了解宇宙的组成、恒星与行星。

4. 电路与电能:学习电路的组成、原理,电能的产生、传输与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物的分类、特征,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2)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能量的来源、转换和利用。

(3)认识地球的结构、地貌,了解宇宙的组成、恒星与行星。

(4)掌握电路的组成、原理,电能的产生、传输与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学会收集、整理、分析信息。

(2)运用科学思维,学会提出问题、假设、验证、解决问题。

(3)培养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2)关注生态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3)认识科学对生活、社会的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

(1)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2)物质与能量的转换过程。

(3)地球与宇宙的认识。

(4)电路的原理与应用。

2. 教学重点:

(1)生物的分类、特征及生态系统的组成。

(2)物质的性质、变化与能量的转换。

(3)地球的结构、地貌及宇宙的组成。

(4)电路的组成、原理及电能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一、教学内容

1. 我们生活的世界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天气与气候

地球与宇宙

2. 生命的世界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

动物的运动与行为

人体的结构与功能

3. 能量的世界

光与影

声音与音乐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了解天气与气候现象,认识地球与宇宙。

2. 使学生了解植物、动物的生长与繁殖特点,认识人体的结构与功能。

3. 培养学生了解能量转换和传递现象,探索电、光、声等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

物质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天气与气候现象的判断

能量转换与传递的原理

2. 教学重点:

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动物行为的特点与适应性

人体的结构与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

实物展示:物质变化实验器材、植物标本、动物模型、人体器官模型等。

多媒体:PPT、教学视频、科普动画等。

2. 学具: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温度计、电学实验盒等。

学生手册:记录观察结果、绘图、答题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2. 例题讲解

以教材为例,详细讲解各个知识点,结合实物展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3. 随堂练习

设计与例题相似的问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4. 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问题,培养团队精神。

六、板书设计

1. 教学内容的框架结构,突出重点、难点。

2. 关键词、公式、原理等用不同颜色、字体标出。

3. 结合图表、流程图等形式,直观展示知识结构。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习题,涵盖各个知识点。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案一:第一课,物质的存在形态

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并能够举例说明。

教学准备:教材、实物(水、冰块、水蒸汽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回答问题:“物质有哪些性质?”、“物质的存在有哪些形态?”

2. 展示实物:教师展示实物,如一个杯子装满了水,然后提问:“这个杯子里的物质是什么形态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展示冰块和水蒸汽等实物,引导学生思考。

3. 学习新知识:教师通过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并给出相应的图示,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在组内讨论并列举出更多的物质存在的例子,并说明其形态。

5. 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各种物质的存在形态。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生活中的物质,并归纳总结出物质的形态。

教案二:第二课,物质的性质

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物质的性质,并能够正确使用性质描述物质。

教学准备:教材、不同性质的物质样品。

教学过程:

1. 导入: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回答问题:“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哪些?”、“物质的形态与其性质有何关系?”

2. 展示实物:教师将不同性质的物质样品进行展示和讲解,如铁、纸和水等,引导学

生认识物质各自的性质。

3. 学习新知识:教师通过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物质的性质有哪些,如颜色、形状、

硬度等,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多样性质。

4. 比较活动: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在组内比较不同物质的性质,并向其他组

2024精选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精选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精选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一、教学内容

1. 第1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详细内容为: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营养、植物与生态环境。

2. 第2章《动物的生存与适应》,详细内容为:动物的生活习性、动物的繁殖、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3. 第3章《力的作用》,详细内容为: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简单机械。

4. 第4章《电的奥秘》,详细内容为:静电现象、电路的组成、

安全用电。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植物的营养需求和生态作用。

2. 使学生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 帮助学生认识力的概念,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学会使用简单机械。

4. 培养学生安全用电意识,掌握基本电路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活习性、力的作用效果、电路的组成。

2. 教学重点:植物的营养、生态作用、动物的适应能力、简单机

械的使用、安全用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图、动物模型、简单机械装置、电路实验

器材。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放大镜、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观察教室内的植物、讨论身边动

物的习性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物、图片和实例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

1. 板书2024精选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一、教学内容

1.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与变化》,包括第1课《植物的生长条件》、第2课《植物的生长过程》、第3课《植物的开花与结果》。

2. 第二单元《电路的奥秘》,包括第1课《电路的组成》、第2

课《电路的连接方式》、第3课《电路的开关》。

3. 第三单元《磁铁的力量》,包括第1课《磁铁的性质》、第2

课《磁铁的磁性方向》、第3课《磁铁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条件、生长过程、开花与结

果的特点;掌握电路的组成、连接方式和开关的作用;认识磁铁的性质、磁性方向及其应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

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

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电路的连接方式、磁铁的磁性方向。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条件、电路的组成、磁铁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电路实验器材、磁铁及磁性材料。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演示电路实验、展示磁铁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掌

握关键知识点。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

1.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在“做科学”中培养科学情感和态度。

2.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能力目标

1.学会制作地球仪,培养学生的动手、想象、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查找、分析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

2.通过制作地球仪初步了解地球的知识。

教学重点:

通过制作地球仪,观察体验地球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观察和发现地球仪的基本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视频:地球各种自然现象

谈话:关于地球,你想了解哪些事情?

讲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我们的地球

二.明确提出探究问题

1.讲述:刚才同学们明确提出了很多关于地球的问题,那现在我们就来了解地球是什么样的?

2.学生猜测地球的模样。

3.讲述:古代人对地球是怎样认识的呢?

(CAI: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

4.讨论: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如何发挥作用的?

5.教师小结:科学技术对人类认识地球的作用

三.制作地球仪,发现地球的基本特点。

1.谈话:要更清楚直观的了解地球的知识,你觉得有哪些方法?

2.观察地球仪,说出自身的发现。(经线、纬线、赤道、地轴)

3.学生制作地球仪

4.比较自制地球模型与地球仪。

5.自评,说出要做什么改善。

四.拓展:收集关于地球的资料

1.谈话:你还有哪些途径获得地球的知识?

2.把收集到地球资料整理制作成卡片。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想出多种使运动着的物体停下来的方法。

2.能设计实验证明自身的设想是否正确。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教案如下:

第一课:观察生活中的声音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声音的能力。

2. 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力的基本知识。

3. 培养学生正确的听觉保护习惯。

教学重点:

1. 理解什么是声音,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学习怎样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

教学难点:

1. 学生在观察和实验中提出正确的问题。

2. 学生归纳总结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实验材料:麦克风、发声器、纸做的杯子等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系列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发出的声音是什么。

Step 2: 观察声音的产生

教师出示实验材料,示范用麦克风和发声器产生不同的声音,让学生观察,记录和描述不同声音的特点。

Step 3: 实验感知声音的传播

教师示范用纸做的杯子放在口中发声,然后慢慢将杯子放在耳朵附近,让学生观察杯子放在不同位置时声音的变化,引导学生归纳声音的传播规律。

Step 4: 小结和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总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让学生概括出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并引导学生体会声音是怎样到达我们的耳朵的。

Step 5: 听力保护

教师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讲解关于听力保护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保护习惯。

Step 6: 拓展和延伸

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不同的实验来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第一课结束。

将以上步骤按照教学时间和课程安排进行安排,同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的教材要求进行调整和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篇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篇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选3篇(一)

教学目的: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四个单元的知识内容,包括物质的变化、水的变化、空气和光的利用。

掌握科学实验的根本方法和过程。

2.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学习策略与方法:

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各种资,如实验室、图书等,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物质的变化过程和规律,掌握水的变化过程和规律,掌握空气的利用和光的利用。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才能,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变化过程和规律。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教材、实验器材、实验模型等。

学生准备教材、作业本等。

教学过程:

Unit 1 物质的变化

第一课:水的物态变化

教学内容:

1. 通过观察实验,理解水的三种物态变化,即液态、固态和气态。

2. 理解水在不同物态下有不同的性质和用处。

学习活动:

1. 向学生展示水在不同物态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水的不同形态。

2. 组织学生观察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冰的熔化过程。

3. 引导学生讨论水的不同物态下的性质和用处。

第二课:固态物质的变化

教学内容:

1.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固态物质的变化过程,如燃烧、溶解等。

2. 理解固态物质的变化过程和规律。

学习活动:

1. 向学生展示一些固态物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固态物质的特点。

2. 组织学生进展实验,观察不同固态物质的变化过程。

3. 引导学生总结固态物质的变化规律。

Unit 2 水的变化

第一课:水的蒸发和沸腾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
-例题讲解时,应结合生活实例,如铁、木头、水等,引导学生判断其性质并分类。
-通过对比不同物质的性质,加深学生对物质分类的理解。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实验演示
-演示实验时,应详细解释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如熔化、沸腾等物理变化,以及燃烧、腐蚀等化学变化。
-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直观地感受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
4.知识巩固
-通过实验报告册、学习卡片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
-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六、板书设计
1.板书内容:以提纲形式呈现,包括章节标题、教学重点、难点。
2.板书布局:清晰、合理,突出重点,便于学生记录。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
-列举生活中的三种物质,分别判断其性质并分类。
-描述一个生活中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现象,并说明两者的区别。
2.答案
-作业题目答案详细、准确,便于学生对照检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教师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优点与不足,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三、作业设计解析
1.作业题目
-题目设置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题目应涵盖教学难点,如物质性质的判断与分类、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

千金小学施小红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天气/溶解/声音/我们的身体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的传播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

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7、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

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

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象站,为学生的观察活动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四、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气象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的科学家;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

用感官观察天气;

讨论和记录关于天气特征的信息;

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能用简单工具估计风速、风向;能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观察各种云的不同,并能给它们分类;

能对天气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增强天气意识,提高观察和研究天气的兴趣;

意识到天气如何影响每天的生活的;

意识到测量和长期的记录有助于我们学习更多的关于天气的知识。

1 我们关心天气

探究活动分析: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

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

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

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