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哲理小故事【三篇】
中华历史哲理小故事5篇
中华历史哲理小故事5篇中华历史哲理小故事5篇你有读过哪些哲理故事吗?一些经典的哲理小故事,读来启人心智,发人深省。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中华历史哲理小故事,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中华历史哲理小故事【篇1】东汉年间,有一个有名的清官,名叫杨震。
一年,他居官荆州,发现王密才华出众,便向朝延举荐王密为昌邑县令。
数年之后,他调任路过昌邑。
王密亲赴郊外迎接恩师,安顿膳宿,照应得无微不至。
晚上,王密前往杨震官邸拜谒,他见室中无外人,迅即从怀中捧出黄金十斤,端放于杨震的`案桌上,说道:“恩师难得光临,特备小礼相赠,以报栽培之恩!”“不可,不可!”杨震见状,连连摆手拒绝。
他想不到王密会来这一手,便语重心长地说:“以前正因为我了解你有真才实学,才推荐你担如此重任,可你这样做,是太不知我的为人了。
”王密自讨了没趣,但仍想力争,于是轻声轻气地说:“反正是黑天,又无外人知道。
”杨震更气了,他正色地说:“你送金子与我,外人怎么会不知?即使没人知道,也是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以为无人知道,就宽容自己,这是很要不得的。
”王密一听,羞愧难言,只得挟起金子,谢罪而去。
中华历史哲理小故事【篇2】其实教育并不只存在学堂之中,生活中许多不经意的瞬间都会成为人们传道授教的机会。
范仲淹在一次游览山水的时候,遇到了一群好学的牧童,范仲淹借机给他们上了一课,牧童们也努力争取到了一次可以学习的机会。
一天,范仲淹和他的好友滕子京游观天柱山。
清晨,范仲淹见东方已露出鱼肚色,便独自一人出门去了。
顺着弯曲大路,一路观赏,山清水秀,绿草如茵,他看得好不入迷。
此时,范仲淹见一群牧童围着一个扎着朝天辫的小牧童一声不吭,不知在干些什么。
他走上前去,只见这个扎着小辫的牧童手拿牛鞭,在地下一笔一划地写着。
仔细一看,原来这群牧童正在听小辫子讲课。
鞭杆作笔,大地当纸,在地下写个“刁”字。
写好以后,还十分神气地说:“你们知道这个字怎么念吗?这个字念‘刀’,砍柴的刀……”,小辫子还没说完,就听身后有人说:“不对,你教错了。
历史人物哲理小故事
历史人物哲理小故事导语: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和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历史人物哲理小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晏婴两度使楚春秋时代,齐国的晏婴他是一位很有才干的国相。
他第一次出使楚国的消息传出后,楚王对身旁的谋士们说:“晏婴在齐国是有名的能言善辩之人。
现在要来楚国,我想当众羞辱他一番,你们看有什么好办法呢?”于是他们商议出了一个坏主意。
这天,晏子如期而至,楚王设宴款待。
当酒兴正浓时,忽见两个差役押着一个被缚之人来见楚王,楚王假装不知地问道:“这人犯了什么罪?”差役赶紧回答:“他是齐国人,到我们楚国来偷东西。
”楚王于是回过头去看着晏婴,故作惊讶地说:“你们齐国人都喜欢偷东西吗?”晏婴早已看出了楚王是在演戏,这时便站了起来,极其郑重而严肃地对楚王说:“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时就结橘,如果将其移栽到淮河以北,结的果实就变成又酸又苦的枳(zhi)了。
它们只是叶子长得十分相似而已,所结果实的味道却大不相同。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是水土不同的缘故啊!眼下这个人在齐国时不偷盗,到了楚国后却学会了偷盗,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会使人变成盗贼么?”一席话噎得楚王尴尬极了,只好赔笑收场。
时隔不久,晏婴又被派往楚国公干。
楚王没有忘记上次宴会上的.难堪,总想伺机报复。
他知道晏婴的身材十分矮小,于是就吩咐在城门旁边另外凿开一扇小门。
当晏婴到来之后,侍卫便让他从小门进去,晏婴见状,立刻正色道:“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会从狗洞中爬进爬去。
我今天是奉命出使楚国,难道也要从这狗洞中进去吗?”侍卫们理屈词穷,只好眼睁睁看着晏婴从大门正中昂首阔步地进了城。
接着,晏婴在拜见楚王时,楚王又用嘲讽的语调说:“齐国大概没有多少人吧?”晏婴闻言,迅速予以纠正:“我们齐国仅都城临淄就有居民七八千户,街上行人摩肩接踵,人人挥袖就可遮住太阳,个个洒汗即如空中落物,您怎么能说齐国无人呢?”楚王听罢,进一步用挑衅的口吻发问:“既然齐国人多,为什么总是派遣你这般矮小的角色作使臣呢?”晏婴对楚王的无礼早有思想准备,他冷笑了一下应道:“我们齐国派遣使臣的原则是视出使国的情况而定,对友好的国家就派好人去,如果出使国的国王粗野无礼,就派丑陋无才的人去。
历史小故事包含大道理3则及感悟
历史小故事包含大道理3则及感悟历史小故事包含大道理3则及感悟导读: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所以一些历史小故事读一读对于我们今天来说还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励志故事网的小编在此精选了历史小故事包含大道理3则及感悟,希望大家读完能有所领悟。
故事1 荒丘的福音孙叔敖是春秋时楚国名臣,在他重病缠身的时候,他告诫儿子说:“大王有很多次要赐给我封邑,我都没有接受,这样做是为了在我升天以后,大王会给你封地。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你千万不要接受土地肥美的地方!在越国和楚国之间有一块荒丘,那是埋葬死人的地方,那个地方名声不好,土地也不肥。
因为楚国人信鬼神而越国人也把祈求鬼神赐福避祸当做常事,因而他们都不会争夺这块“不祥之地”。
你可以靠这块土地来成就你的事业。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要赐给他的儿子一些肥美的土地。
他的儿子没有接受,只请求将“寝丘”那块荒地封给自己,楚王痛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
结果一直到汉代,孙氏家族在那里一直得到繁衍。
【感悟】人必须有一个长远的打算,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舍去长远的利益,否则就会得不偿失。
故事2 桓公大度用管仲齐襄公是个无道的昏君。
当时的齐国,有两位高瞻远瞩、经天纬地的人才:一个是管仲,一个是鲍叔牙。
他们两人商议说:“国君如果再这样昏乱下去的话,必然会丧失政权。
齐国的各位公子中值得辅佐的,只有公子纠和公子小白。
我们各侍奉一人,先得志的一个就招揽另一个。
”他们说的公子纠是齐襄公的长子,是鲁国女子所生;公子小白是次子,是莒国女子所生。
于是,鲍叔牙跟随公子小白到了莒国,管仲跟随公子纠到了鲁国。
齐襄公的昏庸终于引起了群臣的愤怒,发动兵变,杀了齐襄公,立公孙无知为国君。
随后,公孙无知也被刺杀了。
众大臣派人去鲁国迎公子纠为君,公子纠就带着管仲,在鲁军的护送下向齐国进发。
却说公子小白在莒国听说齐国国乱无君,就与鲍叔牙计议,向莒国借得兵车百乘,也回齐国争做国君。
中国古代哲理小故事
中国古代哲理小故事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中国古代小故事中国古代哲理小故事:1.公元前538年的一天,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之要。
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报请鲁君。
鲁君准行。
遣一车二马一童一御,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
见孔丘(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
)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教授之后,又引孔丘访大夫苌弘。
苌弘善乐,授孔丘乐律、乐理;引孔丘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使孔丘感叹不已,获益不浅。
逗留数日。
孔丘向老子辞行。
老子送至馆舍之外,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
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
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於死,在於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於身,在於好扬人之恶也。
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
”孔丘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中国古代哲理小故事:2有兄弟二人,年龄不过四、五岁,由于卧室的窗户整天都是密闭着,他们认为屋内太阴暗,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十分羡慕。
兄弟俩就商量说:“我们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
”于是,兄弟两人拿着扫帚和畚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
等到他们把畚箕搬到房间里的时候,里面的阳光就没有了。
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扫了许多次,屋内还是一点阳光都没有。
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问道:“你们在做什么?”他们回答说:“房间太暗了,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
”妈妈笑道:“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何必去扫呢?” 秘诀:把封闭的心门敞开,的阳光就能驱散失败的阴暗。
中国古代哲理小故事:3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
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
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
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
中国历史哲理小故事【三篇】
【导语】⼈⽣不过是⼀张清单,你要的,你不要的,计算得太清楚的⼈通常聪明⽆⽐,但,换来的却是烦恼⽆数和⾟苦⼀场。
下⾯就是⽆忧考收集的中国历史哲理⼩故事,欢迎⼤家阅读与借鉴。
【居安思危】 洪⽔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
⼀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这么好,⼤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把它的⽛齿磨得⼜尖⼜利。
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虎也不在近处徘徊,⼜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劲磨⽛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天我被猎⼈或⽼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也来不及了。
⽽平时我就把⽛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了。
” ⼈⽣哲理:做事应该未⾬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于⼿忙脚乱。
“书到⽤时⽅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
也有⼈抱怨没有机会,然⽽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叹⾃⼰平时没有积蓄⾜够的学识与能⼒,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三⼈成虎的故事】 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经常发⽣战争,战争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于是很多国家聚在⼀起商议停战。
为了让⼤家遵守停战协定,国与国之间通常都会交换太⼦互相作为⼈质。
魏国和赵国达成了停战协议,魏国派遣⼤⾂庞葱陪魏太⼦到赵国去做⼈质。
临⾛之前,庞葱对魏王说:“⼤王,如果现在有⼀个⼈对⼤王说,街上出现了⼀只⽼虎,⼤王会相信吗?” 魏王摇了摇头,说:“街上怎么会有⽼虎呢?我当然不会相信。
” 庞葱⼜说:“但是,如果现在有第⼆个⼈也对⼤王说,街上出现了⼀只⽼虎,⼤王会相信吗?” 魏王想了想,说:“也许我会怀疑这是不是真的。
” 庞葱接着说:“如果这时⼜有第三个⼈对⼤王说街上出现了⽼虎,那么⼤王会相信吗?” 魏王肯定地说:“三个⼈都这样说,我当然会相信。
” 庞葱说:“街上根本就不会有⽼虎,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
但是如果有三个⼈都说街上有⽼虎,那么很多⼈就会相信。
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哲理故事
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哲理故事中国拥有广博深邃的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
这些智慧哲理可以通过各种故事形式进行传承和表达。
以下是一些精选的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哲理故事,它们既具有教育意义,又令人深思。
故事一:愚公移山山东有一位老人愚公,他家门前有两座高山挡住了去路,因此他决定尽全力移走这两座山。
他的邻居们嗤之以鼻,认为他是痴人说梦。
但愚公笑而不语,坚定地将他的决心告诉了家人。
愚公和他的家人每天辛勤地挖土运石,虽然任务艰巨,但他们毫不气馁。
有一天,众神感念他们的坚持,为他们排难解困。
终于,在众人的努力下,两座山被移走了。
整个过程耗费了几代人的努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
愚公移山的动力不是他的力量,而是他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故事二:百鸟朝凤古时候,有一个神奇的乐器叫做“百鸟朝凤”。
它能模仿百鸟的鸣叫,如同百鸟争鸣,非常美妙。
有一个少年,他追求音乐艺术,梦想能够演奏出百鸟朝凤的声音。
少年找到了乐器制作的大师,希望能够学习乐器制作和演奏技巧。
大师告诉少年,要演奏出百鸟朝凤的声音,需要追求极致的技巧和内心的平静。
于是少年开始苦心修习,专注于乐器制作和演奏技巧的提升。
经过多年的努力,少年终于成功演奏出百鸟朝凤的声音,他的音乐才华为人们所瞩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追求卓越和内心的平静,才能获得真正卓越的成就。
故事三:孔子的弟子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智慧与哲理被千百年来的后人所崇拜。
孔子的故事中,有一则关于他的弟子的故事。
有一天,一个叛逆的弟子赶着一辆马车到孔子的家里,要求得到知识。
孔子告诉弟子,要学会驾驭好马车,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掌握每个环节。
弟子并没有听进去,他认为自己已经很聪明,不需要听从孔子的教导。
结果,弟子在几个小时后竟然连马车的导轨也没有掌握好,导致马车倾斜,不得不放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智慧和哲理需要虚心谦逊,没有实践和耐心,智慧就无法真正掌握。
中国哲理故事
中国哲理故事中国哲理故事哲理,它通常是关于人生问题的哲学学说,它是人生观的理论形式。
小编整理分享的中国哲理故事,欢迎大家前来查阅!中国哲理故事一:老鼠和黄蜂结拜为兄弟,邀请一个秀才去做证,秀才不得已去了,只被排在第三位。
朋友问他:“老兄为何甘心居于鼠辈之下?”秀才回答说:“他们两个一个会钻,一个会刺,我只得让着他们些了。
”点评:宁得罪君子,也绝不得罪小人。
小人善于钻营,在官场上很容易爬到高位,然后就喜欢动用手里的权力给人穿小鞋。
遇到阻碍自己获取利益的人,就会不择手段,群起刺之。
得罪君子,君子有气度,君子有容人之量,所以君子会一笑而过。
得罪小人,小人会一直纠缠不止,明里暗里的使绊子,处心积虑的构陷。
加上本为小人,也就毫无底线,行为之卑劣让人发指。
所以,秀才甘居鼠辈之下,也就情有可原了。
中国哲理故事二:有个用钱买通入学的人,拜谒孔庙,孔子从神座上走下来答谢。
那个人说:“今天是您的弟子拜您,您应该坐在神座上接受礼拜。
”孔子说:“不敢,你是我‘孔方兄’(铜钱内圆孔外方形)的弟子,我绝对不能受拜。
”点评:“孔方兄”是古人对金钱的戏称。
花钱买学历这样的.事,古今都不罕见。
今天许多的成功人士都是成功之后,再到名牌大学去贴牌。
花钱买学历,买面子,买人脉,独独不是买知识。
中国哲理故事三:寺庙里塑有三教的圣像:先是儒教圣像,次是佛教圣像,后是道教圣像。
道士见了,马上将老君移到中位;和尚见了,又将释迦牟尼移到中位;读书人见了,又将孔子移到中位。
三位圣人自相说道:“我们原是好好的,却被这些小人搬来搬去,搬坏了。
”。
历史经典哲理小故事
历史经典哲理小故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经典的哲理故事,它们一次次地启迪和引导人们思考、探索生活的真谛。
这些小故事或是恢宏的历史背景下的智慧传承,亦或是日常生活中的悟道片段,都成为了人们心中不朽的经典。
以下我们就来探寻其中的几则历史经典哲理小故事。
1. 故事一:苏武牧羊公元前59年,西汉时期,汉使苏武前往匈奴使命归来时遭到匈奴的迫害,被囚禁于蒙古国附近的戈壁沙漠。
在沙漠中,苏武放养羊群,艰苦度日。
几年后,苏武终于获得自由并被释放。
他经受了巨大的煎熬,但他没有放弃,没有背叛自己的国家。
苏武以其忠诚与坚韧的品质,成为历史上备受崇拜和赞颂的英雄。
这个故事教会了人们忠诚、坚韧和不屈不挠的品质,告诫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坚守信念,永不放弃。
2. 故事二:孔子见鬼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故事流传至今。
传说中,孔子曾经当面见过一个崇拜自己的鬼魂。
人们问孔子为何要和鬼魂对话,他回答说:“鬼则尚矣,况于人乎?”这句话意味着在和一个崇拜自己的鬼魂对话时,孔子提醒鬼魂要先学会了解和尊重其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同与尊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对待他人以尊重和关怀,相互理解和包容,才能获得他人的真正认同与尊重。
3. 故事三:亚历山大一战亚历山大大帝是古希腊的著名军事统帅,他带领军队征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国家。
据说在一次战斗中,一个人趁机袭击亚历山大,将他击倒在地。
当这个人举剑准备杀死亚历山大时,他突然发现这正是亚历山大!眼看亚历山大脆弱的一切被他掌握,这个人深受震撼,放下了剑。
他向亚历山大低头行礼,并请求成为他的朋友。
亚历山大与他握手,并说:“只要你能成为我的朋友,我愿意与你共同征服世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亚历山大大帝的胸怀和气度,他不记前嫌,也没有报复之心,相反还希望与敌人成为朋友,共同面对世界。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宽容和和解的重要性。
4. 故事四:一群蚂蚁的智慧在殖民地时期的美国,人们经常遭到大面积的蚂蚁侵袭,许多人束手无策。
古代哲理故事
古代哲理故事纵观历史传承,每一历史事迹无一不是通过历史故事源远流长,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古代哲理故事。
古代哲理故事1:金壶妙计,难救亡政春秋战国时期,纪国因为朝政腐败,民不聊生,人心涣散,最终被强大的齐国所灭。
齐国灭纪以后,齐国国王励精图治,吸取纪国亡政的经验教训,采取一系列有利于笼络人心的政策,使齐国出现了一段繁荣的时期。
一日,齐景公由宰相晏婴等大臣陪同到纪地视察,纪国的一位前臣为了讨齐景公欢心,给自己封个一官半职,就拿着偶然得到的一把金壶送给齐景公。
齐景公拿着这把金光闪闪的金壶很是喜欢。
这把金壶不仅做工精美,壶身上还雕刻着各种花纹,而且据说它还是纪国国君祖传的宝贝。
齐景公把壶拿在手中,仔细把玩。
当他打开壶盖的时候,发现里面竟然有两个竹简。
他打开其中一个竹简,只见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不要吃翻转过来的鱼;而另一个竹简上则写着:不要骑走不快的马。
齐景公低头沉吟片刻,对晏婴说:“我明白这两句话的意思,不要吃翻转过来的鱼是要告戒大臣不要贪财,而不要骑走不快的马是要告戒国王不要任用不能干事的人。
对吧?”晏婴说:“大王说的很对,就是这个意思。
这是个治理国家的良策啊!如果我们齐国的每一个大王都能够真正做到这两点,那么我们齐国必然长盛不衰啊!”齐景公点头表示赞许,于是又问:“既然纪国有这么好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怎么还是亡国了呢?”晏婴说“大王,好办法是用来治理国家的,纪国的人把它装进金壶里,却不知道拿它来治理国家,这么好的办法不用岂不是太可惜了。
所以,金壶妙计难救亡政啊。
”古代哲理故事2:不言已过,养之无用晏婴,即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以能言善辩著称于世。
高缭是其宰相府中的一名官员。
平日里,高缭做事认真,凡是吩咐给他的任务,他保证按时保质的完成。
和同僚之间的关系相处的也很好,对待晏婴也是十分尊敬,从来不会背着晏婴说他一句坏话。
高缭在宰相府三年虽然没有太大功劳,但是也没有什么过错。
同僚们还是很认可他的工作能力的。
[中国哲理小故事]中国古代哲理故事
[中国哲理小故事]中国古代哲理故事中国哲理小故事篇一:永远也不会打破碗一位老和尚有两个徒弟,大和尚和小和尚。
一日饭后,小和尚在洗碗,突然把碗打破了一个。
大和尚立马跑向老和尚的禅房打小报告:“师傅,师弟刚刚打破了一个碗。
”老和尚手捻佛珠,双眼微闭,说道:“我相信你永远也不会打破碗!”大和尚真的永远也不会打破碗么?如果洗碗的人是大和尚,打破了一个,甚至两个,大和尚会作何感想呢?他会如何告知老和尚呢?又或者他会不会告知老和尚呢?老和尚的那句“我相信你永远也不会打破碗!”留给我们深深的思索。
大凡人都容易苛刻地对待别人,甚至揪住别人的过错不放,却总能为自己的过错找到理由。
正因为这些苛刻,生活中多了一些误解,多了一些抱怨,多了一些不快乐的记忆……中国哲理小故事篇二:聪明的人和愚蠢的人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个非常富有,但是却很愚蠢自私的人。
还有一个非常贫穷,但却有着善良的心和聪明智慧的人。
富有却愚蠢的人因为贪婪的欲望想拥有更多的钱,而贫穷却聪明的人因为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而需要钱!两个人同时请求神的帮忙,希望可以让自己拥有金钱,可是神只能满足一个人的愿望,神说:“如果你们两个人谁能绕过那座山最快到达我的面前,我就实现那个人的愿望。
”穷人和富人相互争抢绕着那座山跑,贫穷却聪明的人打算走小路穿过去,这样能更快,而富有却愚蠢的人只知道一味的向前奔跑。
富有的人在前面看到一奄奄一息的老人,老人躺在地山恳求富人说:“请你救救我,我知道一处藏有保藏的地方,如果你能救我我愿意把宝藏都送给你。
”富人说:“我才没空救你呢!我还要急着赶回神那里。
”富人就这样走掉了。
而走小路的穷人,却在山下发现一个摔伤的女子,穷人因为善良的心,不忍心见死不救,只好停下来为摔伤的女子包扎伤口,但是穷人又赶着去神那里,只好背着受伤的女子一起赶路。
当穷人赶到神那里时,富人早已经骄傲的站在那里,穷人因为救人,再加上身上背着受伤的人所以没有先赶到神的面前。
古代叙哲理故事_历史故事
古代叙哲理故事历史故事具有生动的情节和丰富的内容,很容易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印象,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古代叙故事。
古代叙哲理故事1:小马过河在一个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听了,高兴极了,连蹦带跳地说:“好啊!怎么不行?我很高兴能够为您做事。
妈妈,什么事啊?”老马高兴地说:“那太好了,孩子,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
跑着跑着,突然前面有一条小河挡住了他的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
小马站在河边,为难极了,心想:这河水有多深呢?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有多好啊!可是现在已经离家太远了,不可能再回去了,我该去问谁呢?他向四周望了望,看见一头牛在河边吃草。
小马嗒嗒地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又跑回了河边,准备过去。
这时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小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当然啦!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小马连忙收住脚步,在河边上走来走去,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他叹了一口气说:“唉!还是回家去问问妈妈吧!”小马甩了甩尾巴,跑回家去了。
妈妈问:“咦,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有一条河挡住了路,我过不去。
”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啊!牛伯伯也是这么说的。
可是松鼠却说河水很深,还淹死了他的伙伴呢。
”妈妈笑了,问道:“那么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头,说:“我没…没想过。
”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来:“小马,你怎么还是要过河,你不要命了吗?”小马说:“让我试试吧。
五则历史哲理小故事_哲理故事
五则历史哲理小故事_哲理故事五则历史哲理小故事故事一:荆轲刺秦王在哲理故事中,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常常被提及。
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
秦国嬴政攻下六国,统一了中国大陆,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力量的中央集权国家,为后来的统一大一统打下了基础。
然而,嬴政的暴政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于是江湖中的英雄豪杰纷纷加入了反秦的行列。
其中,荆轲就是其中之一。
他自幼聪慧,有志于拯救百姓。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毅然决然地刺杀了秦始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为了一个更高的目标,我们需要付出巨大的牺牲。
荆轲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换取了历史上秦始皇的改变和中国的变革。
他的故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警示着我们要勇于追求真理和正义,为了大众的利益而奋斗。
故事二:亚历山大和哲学家第iogenes亚历山大大帝是古希腊的伟大征服者,他带领马其顿帝国扩展到了地中海东部,称霸一方。
然而,亚历山大的征服之路并没有让他变得满足,他一直渴望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有一次,亚历山大来到了哲学家第iogenes的住所,他想要和第iogenes交流思想,向他学习。
然而,当亚历山大找到第iogenes时,他却发现第iogenes正躺在太阳下,悠闲地晒太阳。
亚历山大问第iogenes,你有什么想要?第iogenes回答说,我想要的只是阳光。
亚历山大听后大为诧异,他惊讶于第iogenes并不追求权力和财富,而是追求平淡与自由。
于是亚历山大对第iogenes说,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我希望成为第iogenes。
亚历山大从第iogenes的身上学到了在物质追求之外,还应该追求内心的和谐与满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追求物质财富和权力并不意味着拥有真正的幸福。
相反,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故事三:苏格拉底赛赛斯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和智者。
他以开展对话和提出问题的方式教导学生,他认为自己并不拥有真正的智慧,而是通过对话和思考自己不断地接近智慧之门。
有一次,苏格拉底在雅典的市中心遇到了赛赛斯,一位年轻人正在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智慧。
古代哲理故事
古代哲理故事1. 草木皆兵古代中国有一个国家,叫做齐国。
有一天,齐国的国君决定要发动一场战争,于是他下令让所有人都参加军队。
草木也未能幸免,被要求与士兵并肩作战。
然而,在战争期间,许多草木不仅没有保护好自己,还泄漏了士兵的位置。
最终,这个国家战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盲目地追随和服从命令,应该理智、明智地思考并行动。
2. 骑虎难下古代有一个人,叫做李逵。
他是个著名的英雄,有许多好汉在他的帮助下,成功地打败了许多敌人。
但有一次,李逵骑在一只老虎的背上,发现自己骑虎难下。
他非常慌乱,不知道该怎么办,最终被虎吃掉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不应该盲目地从事某事,因为有时候善意的行动可能会导致我们的失败。
如果你发现你做了错误的决定,不要让自己的困难加倍,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和行动。
3. 大面筛糠古代中国有一个商人,他赚钱很多,但却非常吝啬。
有一天,这个商人请了一个拜私塾老师的学生来教他的儿子读书。
商人问这个学生该收多少钱,学生回答说:“我只要一斤面。
”商人非常高兴,以为他可以省下大量的金钱。
然而,当他到达学生家时,发现学生的家里只剩下一些杂草和糠。
于是,商人不得不用自己的脸挡住糠筛子上方的豆子,以此换取筛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贪心的人只会慢慢变得越来越贫穷。
总是保持他人的尊重和珍惜,才是真正的财富和智慧。
4.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古人有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在城堡里的贵族家庭,过着像皇帝一样的生活,但是在大街上,仍然有很多穷苦的人没有食物或住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阶级差异。
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我们应该时刻谨记那些不幸的人,秉持爱心和同情心,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助他们。
5. 破釜沉舟公元202年,刘备攻占了荆州。
在此之前,几次抵御曹操和孙权的侵略却没有成功,刘备决定用“破釜沉舟”的方法,向大家表示他已经决定发动最后一次反击。
他下令将锅和壶砸掉,洒掉所有的酒和粮食,确保没有退路,然后带领他的军队进入了战斗。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三篇
【导语】故事是⽂学体裁的⼀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头讲述。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国古代哲理故事三篇。
欢迎阅读参考! 【望洋兴叹】 秋天来到,天降⼤⾬,⽆数细⼩的⽔流,汇⼊黄河。
只见波涛汹涌,河⽔暴涨,淹没了河⼼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陡然变宽,隔⽔远望,连河对岸⽜马之类的⼤牲畜也分辩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都汇集到他这⾥来了,不由洋洋得意。
他随着流⽔向东⾛去,⼀边⾛⼀边观赏⽔景。
他来到北海,向东⼀望,不由⼤吃⼀惊,但见⽔天相连,不知道哪⾥是⽔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阵⼦,才转过脸来对着⼤海感概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点的⼈,便以为⾃⼰⽐谁都强。
'我就是这样的⼈啦!" 【孔⼦善待盲⼈和狗】 孔⼦既注重礼貌,⼜很强调要有真情实感。
他很富有同情⼼。
本来孔⼦好唱歌,但是遇到⼈家办丧事的时候,这⼀天他就不再唱歌了。
在死了亲属的⼈旁边吃饭,他不曾吃饱过。
他看见盲⼈、穿孝服的⼈,即使对⽅年轻,也⼀定站起来;路上碰到的也赶快迎上前去。
⼀天,有位盲⼈乐师来见孔⼦,孔⼦赶紧迎上去。
乐师⾛到台阶边的时候,孔⼦就告诉他:“这是台阶”。
当⾛到席⼦边的时候,孔⼦就告诉他:“这是席⼦”。
等乐师坐下以后,孔⼦⼜向他⼀⼀介绍屋⼦⾥的⼈,说:“某某坐在这⾥,某某坐在那⾥”。
送⾛乐师以后,学⽣⼦张便问道:“这样不是太⿇烦吗?”孔⼦回答说:“接待盲⼈就应该这样”。
有⼀次马棚失⽕,孔⼦赶紧问:“伤着⼈了吗?”并不问伤没伤马。
孔⼦的⼀个学⽣因事被捕,进了监狱。
孔⼦并没有嫌弃他,认为“他虽然进了监狱,但并不是他的罪过”,还是把⾃⼰的⼥⼉嫁给了他。
孔⼦也很爱惜动物。
据说孔⼦养的⼀条狗死了,便叫⼦贡给埋起来。
他对⼦贡说:“我听说,破帐⼦别扔,好埋马;破车盖⼉别扔,好埋狗。
我连车盖⼉也没有,你拿我的破席⼦把狗盖上吧,别叫他脑袋露着啊!” 孔⼦很喜欢结交朋友。
中国哲理故事
中国哲理故事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出名的事情,每件事的背后都蕴藏着一定的哲理,需要我们慢慢去探索。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关于中国哲理故事,希望对你有用!关于中国哲理故事1:纵横家苏秦的故事:命随人变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苏秦,曾以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挂六国相印。
他在年轻时就已经是一个雄辩之士,并经常周游列国求仕,但却一直不为人所赏识。
在贫困潦倒之际,他无奈只好返回家乡。
他的嫂嫂见到他一副神色枯槁的样子,便对他说:“做普通百姓或去经商,都可以赚到钱来糊口,可你呢?终日游荡,无所事事,难怪落到今天这般地步。
”一顿奚落之后,他嫂嫂也不下厨给他做饭吃。
苏秦受到自家嫂嫂的如此冷眼相看,更加发奋学习,后来终于出人头地,衣锦还乡。
哲理点拨:人不能安于现状,满足于现状,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时运和命运只能困住凡夫俗子,却困不住适时而变、积极进取的人。
关于中国哲理故事2:天时地利人和的哲理故事孟子有一次和弟子们一起讨论怎样才能在战争中获胜的问题。
有一个弟子说:“我认为,要想打胜仗,必须要顺应天时,即抓住有利的季节和天气不可。
”另一个弟子马上反驳说:“我认为天时并不重要,地利才是最重要的。
有了高墙深池,并凭借山川险阻,这样才会攻必克守必固。
”说完,他看着孟子,认为孟子一定会称赞他的看法。
孟子听了他们的话,用手敲着大腿,慢慢说道:“你们俩说的都是次要的因素,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没有抓住。
从战争全局来看,抓住天时不如占据有利地形,地形有利不如全军将士上下同心。
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
“比如有一座地形有利的城池,在围攻过程中,一定会出现许多合适的战机,但终于没能攻克,这就是天时不如地利;还有一座城池,地理形势险要,城墙高且坚固,粮草充足,但军心涣散,一听到敌人来进攻,都弃城不战而逃,这就是地利不如人和。
“历史上这样的战例是很多的。
这个道理同样可以用来治国,为什么这样说呢?保卫国家不必靠山川险阻,威行天下不必靠强兵利器。
实行仁政的人,老百姓就会支持他。
历史哲理小故事
历史哲理小故事纵观历史传承,每一历史事迹无一不是通过历史故事源远流长,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历史哲理小故事。
历史哲理小故事1:命随人变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苏秦,曾以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挂六国相印。
他在年轻时就已经是一个雄辩之士,并经常周游列国求仕,但却一直不为人所赏识。
在贫困潦倒之际,他无奈只好返回家乡。
他的嫂嫂见到他一副神色枯槁的样子,便对他说:“做普通百姓或去经商,都可以赚到钱来糊口,可你呢?终日游荡,无所事事,难怪落到今天这般地步。
”一顿奚落之后,他嫂嫂也不下厨给他做饭吃。
苏秦受到自家嫂嫂的如此冷眼相看,更加发奋学习,后来终于出人头地,衣锦还乡。
哲理点拨:人不能安于现状,满足于现状,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时运和命运只能困住凡夫俗子,却困不住适时而变、积极进取的人。
历史哲理小故事2:次非逃生楚国人次非在别的国家得到一把宝剑,他准备把它带回家乡。
回乡途中乘船渡江,船到江心时,两条蛟龙从水里窜出,激起的水花像暴雨一样落下来,次非问船夫:“在水里遇到蛟龙,我们还能活命吗?”船夫害怕地说:“遇到一条蛟龙我们都活不了,更别说两条了。
”一船人都吓得发抖,瘫软在船上等死。
次非从背上抽出宝剑说:“蛟龙不过是江中腐朽的枯骨,今天,拼也是死,不拼也是死,我拿这把宝剑豁出去了。
”说着跳到江中,与蛟龙搏斗。
船上的人只看见江水像开了锅一样翻滚,在漫天的水花中看不清蛟龙,更看不见次非。
最后,江中平静下来,鲜血从水底一阵一阵地冒出,蛟龙的尸体也慢慢浮出了水面,最后,次非从水里探出头来,回到了船上,一船人因他的拼命而得救了。
哲理点拨:面临绝境的时候,与其受命运摆布,不如与命运抗争到底。
历史哲理小故事3:曹刿论战公元前684年春天,齐国重兵进犯鲁国。
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大将曹刿与鲁庄公坐一辆战车来到长勺迎战,到了长勺安营扎寨。
第二天,探子回报:齐军旌旗森严,刀戟如林,一派杀气腾腾,准备厮杀的样子。
果然,齐将首先下令进军。
刹那间,鼓声动地,杀声四起。
有哲理的历史小故事
有哲理的历史小故事纵观历史传承,每一历史事迹无一不是通过历史故事源远流长,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有哲理的历史小故事。
有哲理的历史小故事1:肠子烂了从前,有个叫赵伯公的人,长得特别肥胖,肚子圆得裤带都几乎兜不住了,肚脐眼又大又深。
夏天一个闷热的中午,赵伯公坐在树阴下,一边乘凉一边喝酒,还吃了好多西瓜和李子当下酒菜,十分潇洒惬意。
不知不觉地,赵伯公多喝了几杯,头昏昏沉沉的,就一头躺在床上睡起觉来。
赵伯公有个顽皮的小孙子,爬到爷爷身上,骑在他的肚皮上玩。
赵伯公睡得正香,鼾声如雷,一点也不知道。
小孙子把爷爷当了一会儿马骑,觉得没意思了。
再玩点什么好呢?他一眼瞧见赵伯公的肚脐眼,眼珠一转,有了主意。
调皮的小孙子抓起桌上的李子,一个一个往赵伯公的肚脐眼里塞。
赵伯公的肚脐眼也真够大的,竟然装下了七八个李子,可他自己还是睡得死死的,丝毫没有觉察到小孙子的恶作剧。
过了几天,肚脐里的李子全都腐烂了,流出汁来。
赵伯公这才觉得肚脐有点疼,他低头一看,呀,不得了,只见红红的李子汁流得满肚子都是。
赵伯公大惊失色,以为是肚子那儿烂了一个大窟窿,自言自语地说道:“完了,肠子烂了,这回是非死不可了!”他把妻子和家人都叫到一起,痛哭流涕地说:“我的肠子烂了,把肚子都烂穿了一个洞,看来我是活不了了,我实在舍不得你们和人间的生活,但是没有办法,我自己福薄命短,不得不先去了。
我死后你们要好自为之,相亲相爱,不要吵闹斗气。
”赵伯公说完了遗言,又亲自向妻子安排怎样操办葬礼的事,把他认为该办的事全都办好了以后,就开始一心一意地等待死神降临了。
一天过去了,什么事也没发生;两天过去了,赵伯公还好好地活着。
三天以后,李子完全烂光了,李子核从赵伯公的肚脐里滚了出来。
赵伯公奇怪极了,碰到家人就说:“也不知是怎么了,从我的肚脐里滚出来好多李子核。
”小孙子在一边听到了,拍手笑着说:“爷爷,那是你睡着的时候,我塞进去的李子呀!”赵伯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前几天流的是李子汁呀!这下,赵伯公转悲为喜了。
古代哲理短故事
古代哲理短故事故事是历史传承的主要途径,故事取材于历史,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古代短故事。
古代哲理短故事1:伊尹巧做错事伊尹是商朝的建立者商汤的右相,为商汤攻灭夏朝、建立商朝出谋划策,出了不少力。
但是,起初他并没有得到商汤的重用。
伊尹本是商汤的家奴,平时负责种菜做饭。
由于他十分聪明,又善于向别人,所以不仅成为种菜的好手,还有一手绝妙的做菜本领,因而颇得商汤喜爱,多次受到商汤的赏赐。
虽然如此,伊尹还是不甘心做个种菜做饭的家奴,他有自己的抱负,想为国家出力,因而也十分关心时政,只是没有一显身手的好机会。
商汤是个很开明的人,能够知人善任,因此网罗了一批有识之士。
为了引起商汤对自己的注意,伊尹想出了一个有点风险的好主意:有一段,他故意把饭菜做得不合口,不是太咸就是太淡,要不就把饭烧糊,总之,商汤吃的很不适口。
终于有一天,在商汤宴请宾客的时候,伊尹又把饭菜做得很不适口。
宾客们碍于商汤的面子,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勉强吃了一些。
商汤看在眼里实在气愤,本来打算好好款待宾客,赢得他们的和好感,没想到却被厨师搞的这样不尽兴。
于是就气冲冲地命人把伊尹带到面前查问原因。
商汤生气的问道:“伊尹,你平常做菜很好,我也赏赐你了,并没有亏待你,对吧?”伊尹答:“是的,您待我的确很好,我很感激您。
”商汤又问:“既然如此,你为何最近做菜那么不认真?不是太咸就是太淡?还在我宴请宾客的时候让我出洋相?你要是没有合理的解释,可别怪我对你不客气!”伊尹神态自若地说:“主人,做菜时不能放盐太多,太多了就咸得很不合口;可也不能放的太少,太少就会使菜变得没有味道。
只有把盐和各种调料放的合适,做出的饭菜才色香味俱全。
”商汤说:“是啊,你不是很清楚吗,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明知故犯?”伊尹答道:“做饭是这个道理,治理国家也是如此啊!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
就比如您在最近处理的国事中就犯了操之过急的毛病一样。
”商汤听到此处,知道伊尹是个难得的人才,左右的宾客也纷纷点头表示赞许,并给伊尹求情,请求商汤不要难为伊尹。
有哲理的历史故事
有哲理的历史故事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与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来看,故事都是整个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将知识传承的主要途径,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有哲理的历史故事。
有哲理的历史故事1:拒不受鱼公孙仪做过鲁国的相国,他很爱吃鱼,因此全国上下听说他的爱好后,纷纷买鱼前来讨好他。
可不论什么人来送鱼,也不论送的什么鱼,公孙仪从来都不接受。
公孙仪的一个学生见了,就劝他道:“先生,既然您爱吃鱼,可为什么又不愿意接受别人送给您的鱼呢?”公孙仪答道:“恰恰就是因为我爱吃鱼,我才不接受人家送的鱼。
如果我现在接受别人送的鱼,到时候就一定会迁就送鱼的人;既然迁就了送鱼的人,就会歪曲法律。
我是执法的人,如果我知法而又违法,就会被罢免相国的职务。
一旦我的相国职务被罢免了,既便我喜欢吃鱼,这些送鱼的人也不会送鱼给我了。
而那时我已被罢了官,也没钱自己去买鱼。
但是如果我现在不接受这些人送的鱼,就不会贪赃枉法,不会循私情,那么也就不会被罢官免职了。
这样就算我不接受别人的鱼,我爱吃鱼的口味一辈子不变,我照样可以用自己的俸禄买鱼吃。
”有哲理的历史故事2:李离殉法李离是春秋时期晋国的掌管刑罚的最高长官。
李离执法如山、公正不阿,视法律比生命更重要,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李离断案,一向都是细致入微,极其认真,所以他经手的案子从无差错,可是有一天,李离在查阅过去的案卷时,竟发现了一起错杀的冤案,他感到惊骇不已,惭愧万分。
他觉得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不但不配再做执法的长官,而且给国家的法律抹了黑。
于是,李离让手下人将自己捆绑起来,送到晋文公那里,请求晋文公将自己处死。
晋文公对李离这种严于律己的行为十分赞赏,也为他的诚心实意所感动。
晋文公不但没有怪罪李离,还亲自为他解开身上的绳索。
晋文公劝李离说;“这件案子是下面搞错的,并不是你的罪过。
再说,我们每个官员的职务有高有低,因此我们的处罚也该有轻有重。
何况这件案子又不是你直接办理的,我怎么能怪罪于你呢?”可是李离依然长跪不起,他坚持说:“臣下的官职最高,从没把自己的权力让给下属;平时享受的俸禄也最多,也并没有把俸禄分给下属。
蕴含哲理的历史故事
蕴含哲理的历史故事蕴含哲理的历史故事一古时有一个王婆,以酿酒为生。
有个道士常到她家借宿,喝了几百壶酒也没给钱,王婆也不计较。
一天,道士说,我喝了你那么多酒,也没钱给你,就给你挖一口井吧。
井挖好后,涌出的全是美酒,王婆自然发财了。
一段时间后,王婆却说:酒倒是好,就是没有用来喂猪的酒糟。
道士听后,笑着在墙上提了一首打油诗: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
井水做酒卖,还道无酒糟。
从那之后,那口井再也不出酒了。
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意思是说知道满足的就不受辱,知道适可而止的就不危险,可以保持长久。
当一个人该知足而不知足时,就会成为贪欲的奴隶。
蕴含哲理的历史故事二一条船上载着文武两状元和一个孕妇。
因为同是当朝状元,文武两状元谁也不服谁,交谈中两人吹嘘起来。
文状元吟出一首打油诗:我的笔儿尖,我的砚儿圆。
文章三篇好,中个文状元。
吟完,文状元傲慢地盯着武状元。
武状元也不甘示弱,也吟出一首:我的箭儿尖,我的弓儿圆。
马上射三箭,中个武状元。
两状元的态度可谓不可一世,夸耀他们的文才武功。
文状元说自己文章做得好,武状元说自己弓箭用得好。
这时在一旁看热闹的孕妇突然开口吟道:我的脚儿尖,我的肚儿圆。
一胎生两子,文武两状元。
两状元听了,哑口无言。
孕妇的诗是对两人的嘲讽,有点特长就自吹自擂,有什么了不起?你们还不都是娘胎里生出来的?人是虚荣的动物,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当这种虚荣以自我吹嘘、自我膨胀的面目出现时,就会转向傲慢。
王阳明说:“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傲慢之所以排在七宗罪之首,是因为好色的人知道自己好色,贪婪的人明白自己贪婪,都还能自知,而傲慢的人却从不觉得自己傲慢。
蕴含哲理的历史故事三从前有位书生去岳父家祝寿,因众人劝酒,难以推托,喝得烂醉如泥。
小姨子便扶他去书房休息。
谁知迷糊中的书生以为是妻子,便说了几句让人脸红的醉话,然后睡了。
小姨子听了非常生气,离开之前,提笔在书桌的纸上作诗一首:好意扶你睡,竟敢把我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哲理小故事【三篇】
【居安思危】
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
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
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
人生哲理: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
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三人成虎的故事】
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战争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于是很多国家聚在一起商议停战。
为了让大家遵守停战协定,国与国之间通常都会交换太子互相作为人质。
魏国和赵国达成了停战协议,魏国派遣大臣庞葱陪魏太子到
赵国去做人质。
临走之前,庞葱对魏王说:“大王,如果现在有一个人对大王说,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会相信吗?”
魏王摇了摇头,说:“街上怎么会有老虎呢?我当然不会相信。
”
庞葱又说:“但是,如果现在有第二个人也对大王说,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会相信吗?”
魏王想了想,说:“也许我会怀疑这是不是真的。
”
庞葱接着说:“如果这时又有第三个人对大王说街上出现了老虎,那么大王会相信吗?”
魏王肯定地说:“三个人都这样说,我当然会相信。
”
庞葱说:“街上根本就不会有老虎,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
但是如果有三个人都说街上有老虎,那么很多人就会相信。
现在,我去了赵国,我想,在大王面前说我坏话的人肯定不止三个。
希望大王能够保持清醒,不要轻信别人的谗言。
”
魏王点头同意了。
庞葱走后没有多久,果然有很多人在魏王面前说庞葱的坏话。
一开始,魏王不相信这些谗言。
然而,时间久了,魏王就相信了那些人的话。
后来庞葱陪太子回到魏国,但魏王不再信任庞葱,所以再也没有召见他。
其实庞葱根本没有做对不起魏国的事情,但魏王最终还是听信了谗言。
我们做事、看问题要有主见,千万不要盲从。
【愚公移山的故事】
在冀州(在今河北境内)的南边,黄河的北岸,有两座很高的大山——太行山和王屋山。
大山的北面住着一个叫愚公的老头,已经九十多岁了。
由于大山挡在愚公家门前,所以每次出门和回
家都要绕很远的路,非常不方便。
一天,愚公召集全家人商量移走这两座大山。
家人都表示赞同,但他妻子提出了疑问:“凭你的力量怎么可能移得走那么大的山呢?况且山上的泥土和石头又运到哪里去呢?”家人说:“可以把这些东西运到渤海边。
”
第二天,愚公就带领他的子孙们开始挖泥土、凿石头,其他人就用簸箕把泥土运到渤海边上。
有的邻居看到这个情形,也赶来帮忙。
有一个叫智叟的老头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嘲笑愚公说:“愚公啊!你真是太不自量力了!你年纪一大把了,还能再活几年呢?你还想移走大山,我看你想砍倒山上的一棵树都很困难,更不要说把山夷为平地了。
”
听了智叟的话,愚公感叹地说:“你的思想真顽固!没错,我的力量很有限。
但我还有那么多儿子和孙子,他们将来也会有儿子、孙子。
子孙的繁衍是不会停止的,因此我们的力量会越来越强大。
可是山却不会增高,我就不信不能把山铲平。
”智叟摇了摇头,他虽然不理解愚公的行为,但也无法反驳。
后来,天帝听说了愚公移山的事情,被他的精神和诚心所感动,于是派了两个神仙将两座大山背走了。
愚公一家的出行一下子变得非常方便了。
愚公移山的做法看似很愚蠢,但他的观念却很值得我们学习。
只要我们有他那种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那么无论多么困难的事情都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