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课件
合集下载
上课《拟行路难》教学课件共26张PPT(共26张PPT)
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那驱不散 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 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 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 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有一种抗争的意味。
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 ”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 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 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诗的主旨仅是言愁吗?
1、地位低下,无言的资格,自然不 敢言。
2、社会专制黑暗,人们无言的自由 。
所以,诗中有对不平等现象的愤慨 ,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传达了寒门志士 有志难申的慷慨不平的呼声。诗歌不仅 是言愁,而且抒写心中愁愤不平之气。
思考作业
行路难 初中学过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论世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的制度是 “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制度只看你的 家庭出身,不看你的才情和品德,即使你 才华横溢,只要你出身低贱,你就不可能 做到高官。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 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 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 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 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明豪情 酣畅淋漓
+ 展自信
背诵本诗和李白的《行路难》
愁的直接原因怀才不遇,根 源是门第低贱。诗人将其归结 为什么?
对于这种命运,诗人的态度是怎 样的?
认命、抗命、认命
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 认命——不认命——认命
︱︱
︱
• 抨击 悲愤
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 ”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 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 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诗的主旨仅是言愁吗?
1、地位低下,无言的资格,自然不 敢言。
2、社会专制黑暗,人们无言的自由 。
所以,诗中有对不平等现象的愤慨 ,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传达了寒门志士 有志难申的慷慨不平的呼声。诗歌不仅 是言愁,而且抒写心中愁愤不平之气。
思考作业
行路难 初中学过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论世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的制度是 “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制度只看你的 家庭出身,不看你的才情和品德,即使你 才华横溢,只要你出身低贱,你就不可能 做到高官。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 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 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 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 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明豪情 酣畅淋漓
+ 展自信
背诵本诗和李白的《行路难》
愁的直接原因怀才不遇,根 源是门第低贱。诗人将其归结 为什么?
对于这种命运,诗人的态度是怎 样的?
认命、抗命、认命
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 认命——不认命——认命
︱︱
︱
• 抨击 悲愤
《拟行路难》课件
个人评价
• 我认为,《拟行路难》精品课件是一份非常优秀的课件,它以精美的设计、丰富的内容和深入的解析,让我对《拟行路难 》这首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课件中的每一页都充满了鲍照的诗歌精神和思想内涵,让我感受到了鲍照的才华和魅 力。同时,课件的制作也非常用心,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非常到位,让我感受到了制作者的用心和诚意。总的来说,这是 一份非常值得推荐的课件,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诗歌爱好者来说,都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资料。
04 作品影响
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价值
作为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诗歌,鲍 照的《拟行路难》对后世的诗歌 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中 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思想启示
该作品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 实的深刻思考,对后世的文学、 艺术、哲学等领域提供了思想启 示。
对当时的影响
社会反响
该作品在南北朝时期广为流传,引起 了当时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成为 当时文坛的重要话题。
创作大量诗歌,抒发胸臆,反映社会 矛盾。
历经刘宋、萧齐两朝,官场坎坷,怀 才不遇。
创作背景
鲍照目睹社会动荡,感慨人生无 常,创作《拟行路难》抒发愤懑
之情。
借乐府旧题,抒发对门阀制度下 庸碌士族子弟窃据高位而出身寒 微的贤才却埋没屈沉的社会现象
的不满和悲愤。
对当时社会黑暗的不满和愤懑, 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于人生和社会
《拟行路难》精品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作品背景 • 作品内容 • 作品鉴赏 • 作品影响 • 作品评价
01 作品背景
时代背景
南北朝时期,社会动 荡不安,士人阶层命 运多舛。
民族融合带来文化交 流与碰撞。
佛教、道教的盛行对 儒学和士人思想产生 冲击。
《拟行路难》课件(14张)
2、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哪几句 诗最能看出来?
悲愤
拟行路难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
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愁思与愤懑的?
①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③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 难抑的情态。塑造怀才不遇,悲怆难抑,苦闷异常的发 愁者形象。
④ 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明确: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 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 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 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 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敢”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 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 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 作者的《拟行路难》对李白的《行路难》很 有影响。都是写怀才不遇的悲愤不平的感情。 从语言风格来讲,都得力于汉乐府的影响。 语言质朴,用近乎口语的文字表现深邃的诗 意。全诗气势连贯,笔力酣畅淋漓、跳荡雄 肆。
明确: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 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 高 低贵贱决定的。 ② 第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 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明确:反问。从诗歌本身看,作者所说的“命”,就是门 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 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拟行路难》正式课件(共23张PPT)
︱
︱
︱
抨击 悲愤 无奈
结合全诗,理解标题:“行路难” 鲍照家世贫贱,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
结合全诗,理解标题:“行路难”字面意思是什么?又有什么深沉的象征意味?
字面意思是什么?又有什么深沉的 认命——不认命——认命
︱
︱
︱
抨击 悲愤 无奈
8、第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 “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 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 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 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 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歌逐层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平静恬淡——开始 自我宽慰——发展 借酒浇愁——转折 倾泻悲愤——高潮
感情线索:
认命——不认命——认命
结合全诗,理解标题:“行路难”字面意思是什么?又有什么深沉的象征意味?
4、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
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 起的作用?
——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 苦乐 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 应该学会自我宽慰。实际上,语言中蕴 涵着不平之气。
5、前两句作者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有什么作用?
拟行路难(其四)
南朝 ·宋 鲍照
• 拟行路难(其四)
知人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鲍照家
世贫贱,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
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
大影响。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 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 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 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鲍照擅长诗赋和 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豪放,奇矫 凌厉,直接继承了建安传统, 对唐代诗人 李白等很有影响。
《拟行路难》ppt课件
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此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 样的看法?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 的控诉。
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 程中所起的作用。
“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 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应该 学会自我宽慰。实际上,语言中蕴涵着不平之气。 这个反问句,诗人含有不平,提出不言愁,感情基 本上还比较平稳。
古诗文中抒发怀才不遇的诗词很多,但不同的人的态度也不同。 比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辛弃疾的“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苏轼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由于时代的缘故。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讲到:“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 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 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 代的光荣属于青年。”
比兴
水
各自东西南北流人来自各自高低贵贱走比兴手法的作用
比兴手法的作用:
1、开头引出下文,起铺垫作用。 2、景或物 烘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3、比喻,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化繁杂为 简单。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 “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 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 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这起首两句, 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
“元嘉三大家”,但生平遭遇、创作
风格与二人有很大不同。
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 农”(《谢秣陵令表》)。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 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侍郎。以后 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 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 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有《鲍参军集》传世。 尽管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诗品》语)。 但他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有 人甚至认为他是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此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 样的看法?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 的控诉。
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 程中所起的作用。
“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 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应该 学会自我宽慰。实际上,语言中蕴涵着不平之气。 这个反问句,诗人含有不平,提出不言愁,感情基 本上还比较平稳。
古诗文中抒发怀才不遇的诗词很多,但不同的人的态度也不同。 比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辛弃疾的“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苏轼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由于时代的缘故。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讲到:“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 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 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 代的光荣属于青年。”
比兴
水
各自东西南北流人来自各自高低贵贱走比兴手法的作用
比兴手法的作用:
1、开头引出下文,起铺垫作用。 2、景或物 烘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3、比喻,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化繁杂为 简单。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 “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 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 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这起首两句, 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
“元嘉三大家”,但生平遭遇、创作
风格与二人有很大不同。
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 农”(《谢秣陵令表》)。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 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侍郎。以后 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 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 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有《鲍参军集》传世。 尽管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诗品》语)。 但他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有 人甚至认为他是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
《拟行路难》ppt课件21页PPT
▪ 他不顾一切地要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而当他的努 力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世俗偏见的阻碍时,心灵中就激起 冲腾不息的波澜,表现出愤世疾俗的深沉忧愤。这种忧愤的 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独特风格。
鲍照的诗歌创作
▪ 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诗、赋、散文皆 不乏名篇,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诗歌。他的诗内容丰 富,题材多样,有边塞诗,如《代出自蓟北门行》; 有描写游子、思妇、弃妇的诗,如《代白头吟》; 而以《拟行路难》18首为其代表。这组诗主要表 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 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 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较左思的诗,不但有 不满,更有抗争)。
(一)鲍照的生平
▪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祖籍上党,后迁于东 海(今江苏涟水附近)。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 为“元嘉三大家”,但生平遭遇、创作风格与二人 有很大不同。
▪ 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 (《谢秣陵令表》)。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 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侍郎。以后担任 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刘子 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 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有《鲍参军集》传世。尽 管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诗品》语)。 但他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有 人甚至认为他是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
▪ 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他并没有 直面人间的不平而去歌呼呐喊,而是首先以“人 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 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 中求得解脱。
▪ 继而又以“酌酒以自宽”来慰藉心态失去的平衡。 然而,“举杯销愁愁更愁”,就连借以倾吐心中 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如鲠在喉 而“断绝”了。这里诗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诉说自 己的悲哀和苦闷,胸中郁积的块垒,已无法借酒 浇除,他便着笔于如何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 忧中获得宽慰了。这口吻,这笔调,反倒愈加透 露出那深沉浓重的愁苦悲愤的情感,这就造成了 一种含蓄不露,蕴藉深厚的艺术效果。
鲍照的诗歌创作
▪ 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诗、赋、散文皆 不乏名篇,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诗歌。他的诗内容丰 富,题材多样,有边塞诗,如《代出自蓟北门行》; 有描写游子、思妇、弃妇的诗,如《代白头吟》; 而以《拟行路难》18首为其代表。这组诗主要表 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 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 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较左思的诗,不但有 不满,更有抗争)。
(一)鲍照的生平
▪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祖籍上党,后迁于东 海(今江苏涟水附近)。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 为“元嘉三大家”,但生平遭遇、创作风格与二人 有很大不同。
▪ 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 (《谢秣陵令表》)。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 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侍郎。以后担任 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刘子 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 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有《鲍参军集》传世。尽 管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诗品》语)。 但他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有 人甚至认为他是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
▪ 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他并没有 直面人间的不平而去歌呼呐喊,而是首先以“人 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 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 中求得解脱。
▪ 继而又以“酌酒以自宽”来慰藉心态失去的平衡。 然而,“举杯销愁愁更愁”,就连借以倾吐心中 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如鲠在喉 而“断绝”了。这里诗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诉说自 己的悲哀和苦闷,胸中郁积的块垒,已无法借酒 浇除,他便着笔于如何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 忧中获得宽慰了。这口吻,这笔调,反倒愈加透 露出那深沉浓重的愁苦悲愤的情感,这就造成了 一种含蓄不露,蕴藉深厚的艺术效果。
《拟行路难》详细课件
• 拟行路难(其四)
南 朝 · 宋 鲍 照
拟 行 路 难 其 四
( )
背景简介:
门阀制度
论 世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 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 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 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比较鲍、李的《行路难》
写作缘由 鲍照 情感 语言风格
李白
比较鲍、李的《行路难》
写作缘由 鲍照 情感 抒悲愤 语言风格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李白
抒悲愤 + 明豪情 + 展自信
语言清新质朴,气 势连贯,笔力酣畅 淋漓
8、第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 “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 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 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 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 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感情线索:
认命——不认命——认命 ︱ ︱ ︱ 抨击 悲愤 无奈
结合全诗,理解标题:“行 路难”字面意思是什么?又有什 么深沉的象征意味?
“起兴”示例: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 6、五六句,刻画了诗人怎样 的心态? 渴望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 烦忧中获得宽慰,却无法借酒 浇除胸中郁积的块垒。透露出 深沉浓重的愁苦悲愤。
7、第七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诗人 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 的感慨,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 不能使心如槁木,第七句是对前面 几句的总结,用反问的句式,使全 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 的抗争。
南 朝 · 宋 鲍 照
拟 行 路 难 其 四
( )
背景简介:
门阀制度
论 世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 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 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 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比较鲍、李的《行路难》
写作缘由 鲍照 情感 语言风格
李白
比较鲍、李的《行路难》
写作缘由 鲍照 情感 抒悲愤 语言风格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李白
抒悲愤 + 明豪情 + 展自信
语言清新质朴,气 势连贯,笔力酣畅 淋漓
8、第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 “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 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 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 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 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感情线索:
认命——不认命——认命 ︱ ︱ ︱ 抨击 悲愤 无奈
结合全诗,理解标题:“行 路难”字面意思是什么?又有什 么深沉的象征意味?
“起兴”示例: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 6、五六句,刻画了诗人怎样 的心态? 渴望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 烦忧中获得宽慰,却无法借酒 浇除胸中郁积的块垒。透露出 深沉浓重的愁苦悲愤。
7、第七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诗人 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 的感慨,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 不能使心如槁木,第七句是对前面 几句的总结,用反问的句式,使全 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 的抗争。
拟行路难优秀课件
第32页/共42页
全诗小结:
第33页/共42页
全诗小结: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 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 愁。正如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所说:“此诗 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
第34页/共42页
拟行路难 其六 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释〕.案:放食器的小几。 蹀躞(diéxiè):小步走路的样子。 垂羽翼:失意丧气的样子。 孤且直:孤寒而又正直。
第35页/共42页
对比阅读: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拟行路难
(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第2页/共42页
➢倒水在平地上,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淌。 ➢人命有既定,怎能“行”“坐”自怨自艾呢?
➢一边喝点酒来宽慰自己,一边歌唱《行路难》舒展愁怀。
➢悲伤的愁怀呀,因举杯饮酒而暂得中断。
第18页/共42页
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 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 门第就有什么样的人生际遇。作者认为非 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 控诉。
第19页/共42页
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 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全诗小结:
第33页/共42页
全诗小结: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 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 愁。正如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所说:“此诗 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
第34页/共42页
拟行路难 其六 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释〕.案:放食器的小几。 蹀躞(diéxiè):小步走路的样子。 垂羽翼:失意丧气的样子。 孤且直:孤寒而又正直。
第35页/共42页
对比阅读: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拟行路难
(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第2页/共42页
➢倒水在平地上,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淌。 ➢人命有既定,怎能“行”“坐”自怨自艾呢?
➢一边喝点酒来宽慰自己,一边歌唱《行路难》舒展愁怀。
➢悲伤的愁怀呀,因举杯饮酒而暂得中断。
第18页/共42页
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 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 门第就有什么样的人生际遇。作者认为非 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 控诉。
第19页/共42页
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 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演示文稿拟行路难优秀课件
第20页,共43页。
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
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第21页,共43页。
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 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从 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
成天自怨自艾?应该学会自我宽慰。实际
上,语言中蕴涵着不平之气。这个反问
锸下农”(《谢秣陵令表》)。二十多岁时,在 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侍 郎。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 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
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有
《鲍参军集》传世。尽管鲍照“才秀人微,取湮 当代”(《诗品》语)。但他的文学作品的价
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有人甚至认为他是刘 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
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 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
说,这起首两句,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 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
度的不合理性。
第16页,共43页。
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
样的哲理?
第17页,共43页。
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
样的哲理? 这个比喻是说,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
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
调。
第38页,共43页。
诗开头写“金樽
美酒”“玉盘珍馐”, 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 场面。接着写“停杯 投箸”“拔剑四顾” ,又向读者展现了作 者感情波涛的冲击。
第39页,共43页。
中间四句,既感叹
“冰塞川”“雪满山”,
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
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 得到重用。“行路难”
︱
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
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第21页,共43页。
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 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从 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
成天自怨自艾?应该学会自我宽慰。实际
上,语言中蕴涵着不平之气。这个反问
锸下农”(《谢秣陵令表》)。二十多岁时,在 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侍 郎。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 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
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有
《鲍参军集》传世。尽管鲍照“才秀人微,取湮 当代”(《诗品》语)。但他的文学作品的价
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有人甚至认为他是刘 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
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 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
说,这起首两句,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 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
度的不合理性。
第16页,共43页。
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
样的哲理?
第17页,共43页。
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
样的哲理? 这个比喻是说,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
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
调。
第38页,共43页。
诗开头写“金樽
美酒”“玉盘珍馐”, 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 场面。接着写“停杯 投箸”“拔剑四顾” ,又向读者展现了作 者感情波涛的冲击。
第39页,共43页。
中间四句,既感叹
“冰塞川”“雪满山”,
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
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 得到重用。“行路难”
︱
《拟行路难》_PPT课件
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 “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 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 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 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 致。
全诗小结: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 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 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 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 自然生愁”.
结合上题,体会脉络。
(一)鲍照的生平(知人)
鲍照(约414—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 祖籍上党,后迁于东海(今江苏涟水附近)。 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 但生平遭遇、创作风格与二人有很大不同。 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 下农”(《谢秣陵令表》)。二十多岁时,在 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 侍郎。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 最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 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 有《鲍参军集》传世。尽管鲍照“才秀人微, 取湮当代”(《诗品》语)。但他的文学作品 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有人甚至认为 他是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
二、思——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结合课本 自主学习,完成以下有关内容。(时间不 少于12分钟) 1、整体感知 ①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要求富有感情 ②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大意 ③请尝试翻译本诗,要求创设意境,表 述连贯通顺
2、思考以下问题:
①你认为本诗最重要的两个字是什么?为什么? ②这首诗体现出的作者的感情基调怎样? ③第1、2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④结合写作背景,说说第三四句中的“命” 指 什么?从诗的第三司四句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 的心情? ⑤愁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怎 样的形象? ⑥第七八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感情?
《拟行路难》ppt课件(12页)
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
的一个特色。
五、总结全文
个人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千百年来,
拟行路难 多少文人雅士,“才秀”而“人微”,有才而无望,
“英雄无用武之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这是千古悲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在一个
鲍照 可以自由施展才华的时代,只患己之不能,不
患人之不己知。我们要做的只剩下努力使自己 成为一个“德美才秀”的人。我们的时代是大有 作为的!
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 认命——不认命——认命
︱︱
︱
• 抨击 悲愤
无奈
四、整体感知
拟行路难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有怎样 的遭遇。
鲍照 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
面上任命了,实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
四、整体感知
拟行路难 作者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
悲怆的情态。
鲍照 酌酒原为排遣忧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
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激起愁海狂澜,诗人趁着 酒意击节高歌,唱起悲怆的《行路难》,将一 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何等悲怆。读者 从这举杯驱愁而放声悲哭的情节中,可以想见 其悲愁沉郁。
四、整体感知
拟行路难 结合作者情况和时代背景回答。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文采闻
名于世。年轻时候就树立远大政治抱负,但出
身寒门庶族。
鲍照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特殊时期,实行门阀制度,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门阀制度阻塞了
寒士的仕途,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升任
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
四、整体感知
拟行路难 第七句对前几句的总结,诗人那驱不散的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