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统计资料的整理

合集下载

第三章社会统计资料的整理

第三章社会统计资料的整理
表1 某班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表
本例视研究对象本身的特点和研究的目的,按组距为10,定组数为5。按经验的看法,组数过多过少都不妥,一般情况下可分为5~7组,组数尽可能取奇数,避免偶数。
(二)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 组距数列根据组距是否相等,分为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两种。等距数列中各组组距都是相等的(如表1所示);异距数列中每组的组距是不全相等的(如表2所示)。
分配数列是统计分组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可以反映总体的结构分布状况和分布特征,这对于统计分析是很重要的。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配数列可分为两种:品质分配数列(简称品质数列);变量分配数列(简称变量数列)。 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为品质数列。品质数列由各组名称和次数组成。各组次数可以用绝对数表示,即频数;也可以用相对数表示,即频率。见表3-3。
由此可见,变量数列也是由各组名称(由变量值表示)和次数(或频率)组成。频率大小表明各组标志值对总体的相对作用程度,也可以表明各组标志值出现的频率大小。变量的具体数值即变量值通常用符号x表示;各组单位数即次数或频数(其相对形式即频率)通常用符号f表示。变量数列的编制,特别是其中组距数列的编制是比较复杂的,下面就组距数列的编制方法专门加以研究。
等距数列适用于标志变异比较均匀的现象,或者说,各组性质差异是由变量值均匀增加或减少而引起的。例如,学生成绩60分以上者,每增加10分就进入高一级档次。人口按身长、体重的分组等,一般均采用等距数列。
2、异距数列。异距数列各组次数的数值受组距不同的影响。在研究各组次数实际分布时,要消除组距不同的影响,这就要将不等组距的次数换算成标准组距次数。可以数列中最小组组距为标准组距,将不等组距次数换算为统一的标准组距次数,并以此绘制图形,或者是在原数列基础上先计算次数密度或频率密度,其公式为: 次数密度=各组次数/各组组距 频率密度=各组频率/各组组距 以上两种方法实质上是一样的。

社会实践中的统计数据分析方法

社会实践中的统计数据分析方法

社会实践中的统计数据分析方法统计学作为一门科学,广泛应用于社会实践中的各个领域。

它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帮助我们了解现象背后的规律,并为决策提供依据。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社会实践中的统计数据分析方法。

一、数据收集与整理在进行统计数据分析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实验研究等方式进行。

在选择数据收集方法时,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的可行性进行合理选择。

而数据的整理则是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筛选、清洗和归档,以便后续的分析工作。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是对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的方法。

它通过计算数据的中心趋势(如均值、中位数、众数)、离散程度(如标准差、极差)和数据的分布情况(如频数分布、百分位数)等指标,来描述数据的特征。

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基本情况,为后续的推断性统计分析提供参考。

三、推断性统计分析推断性统计分析是基于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的方法。

它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抽样分析,得出关于总体的概率推断。

常见的推断性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估计。

假设检验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假设检验,判断总体参数是否符合某种假设;置信区间估计则是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给出总体参数的一个区间估计,以反映估计结果的不确定性。

四、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是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它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来衡量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

常见的相关系数包括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

相关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质,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五、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研究因果关系的方法。

它通过建立统计模型,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回归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从中找出影响因素。

常见的回归分析方法包括线性回归、逻辑回归和多元回归等。

六、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研究时间上变化的方法。

它通过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建模和分析,揭示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社会统计资料的整理练习题

社会统计资料的整理练习题

第三章社会统计资料的整理一、填空1.统计表从内容上看,是由()和宾词两部分构成的。

2.主词是统计表要说明的();宾词是用来说明主词的()。

3.统计表通常有一定格式,统计表各部位的名称分别是()、横行标题、纵栏标题、()。

4.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和划分各组界限,统计分组法是统计资料________阶段的基本方法。

5.统计表按主词的分组情况,可分为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和()。

6、变量数列中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称________,各组单位数占单位总数的比重称________。

7. 各组频数与组距之比称为__________,频数分配数列按照数量标志分组可以得到__________ 。

8.将全部变量值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每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这样的分组方法称为________分组。

9. 变量数列有两个构成要素()和()。

对于连续变量,恰是某一组限的数据应按照____的原则归入相应的组别。

10.若采用异距分组,_______反映单位组距内分布的频数。

2.在频数分布图中,()标示为曲线的最高点所对应的变量值。

11.绘制直方图时,对于___变量和定序变量的分组,矩形的宽度是没有意义的。

6.u型曲线的特征是_______。

12.实际收入分配情况则由洛仑兹曲线表示,一般表现为一条下凹的弧线,下凹程度愈大,收入分配(),反之,则收入分配()。

13.基尼系数为(),表示收入绝对不平均;基尼系数为(),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整理所涉及的资料是( C )。

A.原始资料B.次级资料C.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D.统计分析后的资料2. 单项数列分组通常只适用于( ) 的情况。

A.离散变量且变量值较多B.连续变量,但范围较大C.离散变量且变量值较少D.连续变量,但范围较小4.以一、二、三等品来衡量产品质地的优劣,那么该产品等级是()。

A. 品质标志B. 数量标志C. 质量指标D. 数量指标7. (B )的数列属于连续型变量数列。

统计资料保存、管理制度

统计资料保存、管理制度

统计资料保存、管理制度一、前言统计资料保存、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利用和销毁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规定。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各种统计资料的收集和利用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统计资料保存、管理制度对于各种机构和企业至关重要。

二、统计资料的分类统计资料主要可以分为纸质资料和电子资料两种形式。

纸质资料包括各种报表、文件、表格等纸质载体,而电子资料则是指各种数字化的数据、文件等。

针对这两种不同的形式,统计资料保存、管理制度应当有所不同的规定。

三、统计资料保存管理制度的内容1、统计资料的收集在统计资料保存、管理制度中,首先需要规定统计资料的收集程序和要求。

包括对于哪些数据进行收集和记录、如何进行数据采集、由谁来负责数据的录入等详细的规定。

2、统计资料的整理和保存统计资料整理和保存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关乎到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统计资料保存、管理制度中应当规定统计数据的整理程序和标准,以及统计资料的保存时限和保存形式等。

3、统计资料的利用统计资料的利用是统计工作的最终目的,因此在统计资料保存、管理制度中也应当有相关规定。

包括如何进行数据分析、报表的制作、数据的报送和共享等方面的规定。

4、统计资料的销毁统计资料的销毁是保护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统计资料保存、管理制度中应当规定统计资料的销毁程序和要求,包括哪些数据可以销毁、如何销毁、由谁来负责销毁等方面的规定。

五、统计资料保存管理制度的要求1、合法合规统计资料保存、管理制度应当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确保统计数据的合法合规性。

2、科学严谨统计资料保存、管理制度应当科学严谨,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便捷高效统计资料保存、管理制度应当考虑到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保证统计数据的便捷获取和高效利用。

4、安全可靠统计资料保存、管理制度应当注重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确保统计数据不受损坏、篡改或泄露。

第4章 统计资料整理

第4章   统计资料整理

20
例:某企业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日产量分组(件) 工人数 日产量分组(件) 工人数
50—60 60—70 70—80 80—90
6
90—100
15
9
100—110
18
12
110—120
20
14
120—130
8
要求:1、指出上述变量数列属于哪一种变量数列? 这个数列说明什么问题?
2、指出统计表中的变量、变量值、上限、下限、次 数、频率、总体单位总数
200以下 10 200—400 30 400—600 35 600—800 15 800以上 10
频率 10%
30% 35% 15% 10%
要求:各组的频率大于0,各组的频率总和等于1 •累计频数指首先列出各组的组限,然后依次累计到本 组为止的各组频数。 •累计频率指累计频数除以频数总和。
2019/9/26
2019/9/26
27
平衡数列
平衡数列是利用总体内部有关变量或统计指标之间 的数量平衡关系而编制的统计数列,又称平衡表。
结构关系、比例关系 平衡关系有:相加平衡关系、相减平衡关系、收支
平衡关系。 分类
按内容不同分为人口平衡表、劳动力平衡表等。 按计量单位不同有价值量平衡表、实物量平衡表。 按统计范围不同分为综合平衡表、专项平衡表。 按排列不同分为收支对照式和棋盘式。
• 汇总技术:
手工汇总:划记法、过录法、折叠法、卡片法。
电子计算机汇总
5、表现统计资料
编表:经过汇总,得出表明社会现象总体和各个组的单 位数和一系列标志总量的资料,把这些资料按一定的规则在 表格上表现出来。
统计表、统计图、统计报告、统计模型、统计数据库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1)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1)
• 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选择 ——在多个标志中选择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标志 ——注意不同时代标志的意义变化
分组的原则:穷尽和互斥
1.按品质标志分组或按数量标志分组,或用两 种标志结合分组 2.按主要标志与辅助标志分组
(四)统计分组体系
1.简单分组与平行分组
标 按性别分组
志 男性 女性
(二)统计分组的作用
1.划分性质不同的各种类型,研究其特征和规律性
表1 我国近几年农业总产值情况 单位:亿元
类型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农业 11884.6 13539.8 13866.9 14099.3
林业
709.9
778 817.8 848.7
牧业
6044.9 7083 7620.3 7729.8
如:某校按学生人数分组,其组限为: 100人以下 101—200 201—300 301人以上
组距分组中,上述分组都是等距分组,即各组组 距相等,其特点是:
由于各组组距相等,各组次数的分布不受组距大 小的影响,它消除了组距对其分布的影响,与次数 密度的分布是一致的,一般呈正态分布。
同时也存在不等距分组即只要有一组组距不相等的 分组,也称异距分组。例如学生年龄18岁以下,1920,21-24,25岁以上等。其特点是:
60—70
—60
70以上等
61人以上等
我们把这种分组形式称为开口组。“以下”称之 为下开口,“以上”称之为上开口。
下开口的组中值=本组上限-(1/2)*相邻组 的组距
上开口的组中值=本组下限+(1/2)*相邻组 的组距
例如结合上面学生成绩的分布计算其组中值 下开口组中值=60-(1/2)×(70-60)=55 上开口组中值=70+(1/2)×(70-60)=75

第三章 统计资料整理

第三章 统计资料整理

31
简单表案例
某年某公司所属两企业自行车合格品数量表
厂别 甲厂 乙厂 合 计 合格品数量(辆) 5000 7000 12000
32
简单分组表案例
2005年某月某公司各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表 分组 总产值 (万元) 职工人 数(人) 劳动生产率 (元/人)
大型
中型 小型 合计
33
复合分组表案例
某年某地区工业增加值和职工人数
26
第三步:确定组限和组中值。以区分事物质的差别。
对于离散变量,相邻组组限可以间断,也
可重叠;
对于连续变量,相邻组组限必须重叠; 符合“上组限不计入”原则; 首末两组可使用“××以下”及“××以
上”的开口组。
27
第四步:归类汇总,计算各组次数。
本着“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按照各个总体单位的具体 标志值,将其划归某一具体组之中。 对于重叠设置的组距数列,要本着“上限不在内”的原则。
19
某地区人口分布状况
人口按年龄分组 1岁以下(婴儿组) 1-7岁(幼儿组) 7-17岁(学龄儿童组) 17-55岁(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组) 55岁以上(老年组) 合计
人口数(万人) 1 6 12 24.6 8.1 51.7
20
对于异距数列,为了消除各组组距大小对次数分布的影响,
需计算
次数密度=该组次数/该组组距
14-16
16-18 18-20
16
12 5
540
620 680
8
三、统计分组的种类和分组标志的选择
(一)统计分组的种类 1、按标志的性质不同分为:品质标志分组和数量标志分组: 2、按选择标志的多少不同,可分为: 简单分组:对统计总体仅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特点:只能 反映现象在某一标志特征方面的差异情况,说明的问题比较 简单明了。 复合分组:对同一总体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 进行分组。特点:可从几个不同角度了解总体内部的差别和 关系,因此能更全面、更深入地研究问题;复合分组的组数 随着分组标志的增加而成倍地增加。

统计学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统计学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汇总技术:
有传统手工汇总和现代电子计算机汇总两种技术。
(1)手工汇总。常用的汇总方式有四种: • 划记法。划“正”字符号计数,多用于对总体单位数或次数的简单汇总。
• 过录法。将原始资料分类过录到事先设计的汇总简表中,可用于对内容项 目较多的资料的汇总。
• 折叠法。将每张调查表中需要汇总的同类项目及数据折压一个印记,一张 一张的重叠在一起,再进行汇总。这种方法一次只能选择一个项目及其数 据进行汇总,故适用于数据较少的资料。
• 卡片法。将需要汇总的项目数据分类登记在卡片上,再汇总计算。这种方 法适用于总体单位数多、且多采用复合分组形式的事物,特别是设备、器 材类的实物资产的汇总。
(2)电子计算机汇总。其数据处理程序如下: • 第一步,编程。使用计算机语言编写出一套完整的数据处理程序。
• 第二步,数据录入。计算机自动按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并将数据处理结果 存储在磁盘、磁带等磁介质中。
树茎
数叶
数据 个数
10 7 8 8
3
11 0 2 2 3 4 5 7 7 7 8 8 8 9
13
向上累 计个数
3
16
12 0 0 1 2 2 2 2 3 3 3 3 4 4 4 5 5 6 6 7 7 7 8 8 9
24
40
13 0 1 3 3 4 4 5 7 9 9
10
50
14 0 0 1 3
16284
22.3
第三产业
20228
27.7
合计
73025
100.0
3、变量数列的编制
成绩 (分)
某班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布表
学生人数 频率 (人) (%)
向上累计

第二章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第二章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应用条件:大型、国有企业来说,具有 时间快、成本低的优点;大量的小型、 非国有经济单位,则难以全面采用统计 报表调查
分类:
按报送范围: 全面报表——要求调查对象中的每一个 单位均要填报 非全面报表——只要求一部分调查单位 填报 按报送日期: 月报、季报、年报 月报内容简单、时效性强 年报内容比较全面
(二)报告法
基层单位根据上级的要求,以各种原始 记录与核算资料为基础,搜集各种资料, 逐级上报给有关部门
统计报表制度
(三)观察与实验
调查者通过直接的观察或实验获得数据 的一种方法
1.直接观察法
是指就调查对象的行动和意识,调查人 员边观察边记录以收集信息的方法
由于调查人员不是强行介入,受访者无 需任何反应,因而常能够在被观测者不 觉察的情况下获得信息资料
第二章 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第一节 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
一、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渠道 直接来源
是通过直接的调查获得的原始数据, 一般称之为第一手或直接的统计数据 主要通过统计调查获得 间接来源 是别人调查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 行加工和汇总后公布的数据,通常称之 为第二手或间接的统计数据
二、统计数据资料的间接来源
内容:
表式 由国家统计部门根据研究的任务 与目的而专门设计制定的统计报表表格, 用于搜集统计资料。是统计报表制度的 主体
填表说明 是对统计报表的统计范围、 指标等做出的规定,具体有填报范围、 指标解释、分类目录、其他有关事项的 规定
(四)重点调查
概念: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 单位进行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市场调查和社会调查常用方法
2.邮寄调查
是通过邮寄或宣传媒体等方式将调查表 或调查问卷送至被调查者手中,由被调 查者填写,然后将调查表寄回或投放到 指定收集点的一种调查方法

如何进行有效的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如何进行有效的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如何进行有效的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分析,可以揭示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本篇文章中,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处理和利用数据。

一、数据整理数据整理是进行统计分析的前提,只有经过合理的整理,数据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数据整理技巧。

1. 数据清洗在进行数据整理之前,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

数据清洗包括删除重复数据、填补缺失值、处理异常值等。

通过数据清洗,可以减少数据的干扰,提高数据的质量。

2. 数据格式化在进行数据整理过程中,需要统一数据的格式。

例如,将日期格式转换为标准的日期格式,将文本格式转换为数字格式等。

通过数据格式化,可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处理。

3. 数据归类和排序对于大量的数据,需要进行分类和排序。

通过将数据按照特定的条件进行归类和排序,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分布特点,便于后续的统计分析。

二、统计分析数据经过整理之后,接下来就可以进行统计分析了。

统计分析是揭示数据规律和趋势的重要手段,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

1. 描述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分析是对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的方法。

通过计算数据的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指标,可以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进而对数据进行描述和比较。

2. 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是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

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可以判断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强弱和正负相关程度。

相关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后续的预测和决策提供依据。

3.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研究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可以揭示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回归分析可以用于预测和控制因变量的变化,帮助我们进行决策和优化。

4. 统计图表统计图表是将数据以图形形式展示的方法。

通过绘制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图表,可以直观地显示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统计整理的概念和程序

统计整理的概念和程序
2
一、统计整理的概念
统计调查取得的大量原始资料,只能反映总体单位个体 特征,是分散的、不系统的,属于反映事物表面现象和 外部联系的感性材料。
搜集的原始资料即使是十分丰富、正确和详尽的,如果 不按科学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加工整理,或者整理不当, 可能使丰富的材料失去其价值,也不可能进行科学的统 计分析。
统计学
一、统计整理的概念
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将调查取得的 大量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或分组)、汇总,为统计 分析提供条理化、系统化的综合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有时,为了特定的目的,对已经整理过的统计资料(即 次级资料)进行加工,以满足统计分析的要总体,即
4
二、统计整理的程序
统计整理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对调查资料的审核 (二)统计分组 (三)统计汇总 (四)编制统计表
5
二、统计整理的程序
(一)对调查资料的审核 为了确保统计工作的质量,在统计整理过程中首先要做
好原始资料的审核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准确性审核 2.完整性审核 3.及时性审核 4.适用性审核
6
二、统计整理的程序
(二)统计分组 只有按照最基本的、最能说明问题本质特征的统计分组
和相应的统计指标对统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才能对被 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准确的数量描述和数量分析, 因此,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基础,分组科学与否直接 影响到统计整理工作的质量。
7
二、统计整理的程序
(三)统计汇总 选择适当的汇总组织形式和技术方法,按分组要求对原
3
二、统计整理的程序
统计整理既有理论性的问题,又有综合汇 总的技术问题,是一项细致的工作。
正确制订整理纲要(或称汇总方案)是保 证统计整理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依据。

统计资料管理制度(六篇)

统计资料管理制度(六篇)

统计资料管理制度为确保统计资料的完整及连续性,加强统计资料的保密管理和有效利用,统计资料实行档案化管理。

一、定期整理统计资料,加强统计资料管理。

各种统计资料保存连续完整,及时按照归档要求整理、装订、编号、管理、移交;及时备份同期计算机统计资料、统计软件,并保证与纸介质资料一致,积极推行档案存储光盘化;能够将年度统计资料整理成册。

二、设立专门的档案橱,确保档案资料完好无损。

三、各种统计报表和分析资料、原始记录及有关统计工作的文件、材料做到及时整理,分类入楼,并对历史统计资料搞好搜集和整理。

四、统计人员调动或调整时,要分类别、按时间先后顺序搞好交接。

交接的资料、材料要列出清单,并由交接双方签字。

五、各种统计资料要妥善保管,严格遵守《统计法》和《保密法》中有关统计资料保密工作的规定,不得乱翻阅,严格借阅手续,杜绝统计资料丢失现象的发生。

六、按照文书档案管理标准,及时向综合档案室移交,并办理移交手续。

统计资料管理制度(二)为妥善保存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并规范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的标识、收集、编目、归档、贮存、保管和处理工作,特制订本制度。

第一章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管理制度第1条原始记录要全面、完整,主要包括:(1)企业基本情况类。

企业及下属经营单位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资质证书、税务登记证等相关证照或行政审批资料。

(2)审批文件类:各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备案、许可文件,包括:发改、建设、土地、环保、规划、银行等主管部门审批、备案、许可文件。

(3)施工类:施工合同、劳务合同、施工许可证、开工报告、项目形象进度,工程预算、结算、变更记录等;(4)竣工类:工程决算、质量验收、交付凭证等;(5)销售类:销售许可证,各小区(楼盘)的待售、销售、出租以及不可销售房屋记录等;(6)劳资类:人员的构成、技术结构及变动情况,工资、福利、津贴、奖金等;(7)投资资金类:投资资金来源记录与凭证;(8)安全类:工程事故、伤亡报告、索赔等;(9)财务类。

第三章统计资料的整理

第三章统计资料的整理

本章重点
1.分组的概念、特点和原则,分组的作用,能 熟练进行分组 2.频数分布的概念及其构成
3.组限的表现形式及原则、组距和组中值的计 算 4.统计表的含义及其构成,统计表的编制方法 和原则
本章难点
1.统计数据的预处理
?
2.统计分组的方法
3.频数分布的编制
4.组限的表现形式、组距和组中值的计算
第一节 统计整理概述
次数分布数列,或称分配数列。
频数分布的两个要素
1.组别: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
2.频数(次数)和频率:各组的单位数叫频数,用
f 表示,各组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总数之比叫
频率,用 f 表示 。频率具有如下两个性质:
f
(1)各组频率都是界于0和1之间的一个分数。 即: f 0 1 f
(2)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 。即
(3)如果所发现的差错在其他单位也可能发生 时,应将错误情况通报所有单位,以免发生类 似错误。
(4)对于严重的错误,应发还重新填报,并查
明发生错误的原因,若属于违法行为,则应依
法严肃处理。
第二节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
统计分组
根据社会经济现象的特点和统计研究的
目的要求,按照某个重要标志(或几个标志) 把总体划分为若干不同性质的组,称为统计 分组。
在下列情况下,就必须考虑采用异距分组:
第一,标志值分布很不均匀的场合。
第二,标志值相等的量具有不同意义的场合。
第三,标志值按一定比例发展变化的场合。
3.间断组距式分组和连续组距式分组
(1)间断组距式分组 :是指组限不相连
的分组。
(2)连续组距式分组 :凡是组限相连(或 重叠)的分组,即以同一数值作为相邻两组的 共同界限的分组。统计上规定 :“上限不在内”

报告中的资料收集和整理方法

报告中的资料收集和整理方法

报告中的资料收集和整理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报告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学校、工作、企业还是政府机构,都需要进行各种形式的报告,以便更好地向他人传递信息和展示工作成果。

然而,要制作一份成功的报告,离不开准确、全面的资料收集和整理。

本文将介绍六种常用的资料收集和整理方法,帮助读者提高报告的质量和效果。

一、个人调查法个人调查法是一种直接向个体提问以获取信息的方法。

它通常包括面对面采访、电话调查或在线问卷调查。

个人调查法的优势在于可以获得直接的个体观点和反馈。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样本容易出现偏差,受访者可能回答不准确或有主观性。

二、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指通过查阅书籍、期刊、报纸、论文等已有的文献来获取信息。

这种方法适用于已经有大量相关研究和资料的领域。

在进行文献研究时,需要注意查找权威、可靠的资料,避免引入错误或过时的信息。

三、实地调研法实地调研法是指亲自到相关场所进行观察和采集信息的方法。

通过实地调研,可以获得直观的观察结果和实际数据。

例如,一份对某个地区消费习惯的调研报告可以通过实地走访商店、餐馆等地进行观察和采集数据。

当然,实地调研也需要注意安全和隐私问题。

四、统计数据法统计数据法是通过收集和分析现有的统计数据来支持报告的内容。

这些统计数据可以来自各种渠道,比如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社会调查等。

使用统计数据法需要注意数据的来源和可靠性,并正确解读和分析数据。

五、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通过研究和分析相关案例来获取信息和提供实例。

案例可以是个人、企业、组织或事件等。

通过对案例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揭示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然而,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案例,以确保它们与报告的主题和目的相关。

六、专家咨询法专家咨询法是指向相关领域的专家或权威人士咨询以获取信息和建议。

专家可以通过面对面会议、电话或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咨询。

专家咨询法可以帮助获取权威的意见和建议,但需要注意与专家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资料的整理与基本分析

资料的整理与基本分析

资料的整理与基本分析在现代社会,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成为一项重要的技能。

资料的整理和基本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面对的各种信息,从而提高我们的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基本分析是对整理好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提取和分析。

基本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资料中的规律和趋势,从而得出有用的结论和结论。

常见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比较分析、趋势分析等。

统计分析是最常见的基本分析方法之一、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总体特征的描述和推断。

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等。

比较分析是对不同组别或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从而找出差异和共同点。

趋势分析是对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通过对数据的走势进行观察,可以判断出未来的走向。

此外,对于一些特定的资料,如文本资料和图像资料,我们还可以使用文本分析和图像分析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文本分析是对文本数据进行处理和挖掘,帮助我们提取关键词、主题和情感等信息。

图像分析是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帮助我们提取图像的特征和信息,如边缘、颜色和纹理等。

资料的整理和基本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所搜集到的信息。

通过整理和归纳数据,我们可以将大量的信息变得更加清晰和易于查询。

通过基本分析,我们可以发掘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从而得出有益的结论和结论。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基本分析。

比如在市场调研中,我们需要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市场数据,以帮助我们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

在学术研究中,我们需要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文献和数据,以帮助我们提出新的理论和观点。

总之,资料的整理和基本分析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面对的各种信息。

通过整理和归纳数据,我们可以使大量的信息变得更加清晰和易于查询。

通过基本分析,我们可以发掘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从而得出有益的结论和结论。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基本分析,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决策和解决问题。

【精选】社会统计学-精心整理

【精选】社会统计学-精心整理

社会统计学第一章导论一.社会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1.国势学派:(又称记录学派或历史学派)对国家显著事迹的记录和比较。

“有名无实”代表人物:阿享瓦尔(1719—1772)“统计学之父”、康令(1606—1681)2.政治算术学派:对国家事项首创数字对比、分析。

“有实无名”代表人物:威廉 配第(1623—1687)“政治经济学之父”、格朗特(1620—1674)3.数理统计学派:将法国古典概率论引入统计学,用纯数学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

代表人物:凯特勒(1796—1874)“现代统计学之父”4.社会统计学派:研究社会现象代表人物:克尼斯(1821—1898)、梅尔(1841—1925)、恩格尔(1821—1896)二.社会统计学的对象和特点社会统计学:用于统计的一般原理,对社会各种静态结构和动态趋势进行定量描述或推断的一种方法与技术。

研究对象概括而言是指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

社会统计学特点:就研究对象而言,社会统计学主要是从研究和反映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方面去认识社会;就研究内容而言,社会统计需要对人们的态度、观念、行为进行度量,测量这些社会现象目前还没有一个精确而统一的尺度,只能以近似估算或词语表达等方式来代替;就调查方法而言,社会统计中,由于其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征,抽样调查更为常用。

三.社会统计学的方法1.大量观察法:就总体中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用以反映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

2.大数定理:是随机现象出现的基本规律,一般意义为:观察过程中每次取得的结果可能不同(因为具有偶然性),但大量重复观察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

3.综合指标法4.统计推断法四.社会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1.总体与单位总体:作为统计研究对象的,由许多具有共性的单位构成的整体。

单位:构成整体的每一个个体。

2.标志与变量,标志:总体的每个单位都具有许多属性和特性,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数量特征的名称在统计上称为标志。

社会学 统计方法

社会学 统计方法

社会学统计方法我折腾了好久社会学统计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我一开始接触社会学统计方法的时候啊,那真是瞎摸索。

就像在黑暗里走路,完全不知道哪条路是对的。

最开始我只知道简单的计数,比如统计一个社区里男性和女性的人数。

我就拿着个本子,见到一个人就记一笔,这可算最原始的统计方法了吧。

但这种方法一遇到大量的数据就不行了,比如说要统计一个城市里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的各种活动频率,这种原始的计数法就完全搞不定了。

后来我尝试使用电子表格来统计,这可把我的效率提高了不少。

不过我也犯了不少错。

最傻的一次,我以为在表格里只要把数据输进去就完事了,结果分析的时候发现好多数据输重复了,就好像去买东西的时候收银员把一样东西扫了两次码一样。

所以啊,输入数据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核对。

再后来,我开始接触一些比较复杂的统计软件。

我试过SPSS,这个软件功能很强大,但刚开始用的时候真的把我难住了。

里面的菜单、选项感觉就像一团乱麻。

我经常是想要一个分析结果,但是不知道该点哪个按钮。

比如说做相关性分析的时候,我一开始以为随便选几个变量就可以了,但是得到的结果完全不对。

后来才知道要先清理数据,把那些不合理的值去掉,就像整理一个堆满杂物的房间,要先把没用的东西扔掉一样。

还有样本的抽取也是很关键的一步。

我印象特别深的一次,我在研究一个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成绩的关系时,我一开始抽取的样本都是成绩特别好的学生,这就导致最后得出的结论特别片面。

我就像想知道整个森林的情况,结果只研究了一大片树林中的几棵粗壮的大树一样。

所以样本一定要具有代表性,要涵盖各种情况的对象才行。

做问卷收集数据也是在社会学统计里常用的。

在设计问卷的时候,可不能随便乱问问题啊。

我最早设计问卷很失败,问题表述模糊不清。

比如说问一个人收入情况,就简单问一句你收入多少,这可不行,范围不明确,人家怎么知道你是问月收入、年收入,是总收入还是工资收入呢。

而且问卷的问题要简洁明了,别像出一份考试试卷似的那么复杂,这样别人才愿意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社会统计资料的整理
原始资料杂乱无章,需加整理,才能为人所用。

统计资料的整理,其基础是统计分组。

所谓统计分组.就是按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将总体单位或全部调查数据按一定的标志划分成若干组,使组内差异尽量小,而组与组之间则有明显差异,从而使原本杂乱无章的资料有序化,以便为在统计分析中提炼各种有用信息打下基础。

第一节统计分组的原则与标准
统计分组的标志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两大类。

按国际惯例,无论采用何种标志进行统计分组,都应遵循以下一般原则:(1)分组应使各类别构成之和等于总体;(2)分组设计应能反映统计总体的分布规律性。

在统计资料搜集的基础上,按分组原则,将总体中所有单位依一定顺序归类整理,即可得到能够表明总体单位总数在各组分配情况的频数(或次数)分布数列,简称数列。

频数分布数列是统计分组工作的产物。

显然,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我们可以得到品质数列;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我们可以得到变量数列。

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一般来讲,按品质标志来分组,其差别比较明确,区分也较容易。

按数量标志来分组则不同,对于划分各组界限,变量数列有较大的任意性。

如果划分不当,不仅容易混淆各组的差别,也可能无法反映变量的分布特征。

在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中,广泛应用变量数列,借以观察某一数量标志的变动及其分布状况。

因此,如何编制变量数列是我们重点需要掌握的。

第二节统计表
统计调查搜集来的资料往往是没有次序的原始资料,使原始资料有序化,列表和作图是两种基本方法,得到的分别就是统计表和统计图。

变量数列是统计表的一种常用形式。

1.统计表的格式、内容与种类
统计表是表示统计资料的表格,在由横行、纵栏交叉结合而成的表格上,它能系统地组织和合理地安排大量数字资料。

统计表的主要功用是汇总和积累统计资料,以简捷和有条理的方式表示统计资料的特征,从而使统计资料易于查对、比较、分析和记忆。

统计表通常有一定格式:总标题、横行标题(表侧)、纵栏标题(表头)、统计数值(表身)。

统计表从内容上看,是由主词和宾词两部分构成的。

主词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它可以是总体各单位的名称、总体的各个组或总体单位的全部。

宾词是用来说明主词的标志和标志值(或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

主词通常列于表的左瑞,宾词通常列于表的上端。

但有时为了编排合理和阅读方便,也可以互换位置,将主词置于表的上端,将宾词置于表的左瑞。

统计表的种类是按主词和宾词交叉划分的。

统计表按主词是否分组以及分组的程度,可分为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和复合分组表。

统计表按宾词如何表达和配置,可分为简单设计两种。

2.统计表的制作规则
第三节 变量数列的编制
在社会统计学中,总体中各单位的分布特征首先是用统计表来表示的。

能够表示变量分布及其特征的统计表,即变量数列。

它的编制,在社会统计资料的整理中有特殊的意义。

变量数列有两个构成要素;①变量值——用来分组并按大小顺序排列的数量标志的具体数值,用符号i X 表示;②频数——总体单位在各组中出现的次数,用符号i f 表示。

将各组频数除以总体单位总数N (也称总体容量),就得到相对频数,简称频率.用符号i P 表示。

用频率也可以将变量分布的状况清晰地表示出来。

变量数列的编制比较复杂,这不仅因为划分各组界限有较大弹性,而且因为因变量有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之别,需分别加以讨论。

1.对于离散变量
离散变量所描述的对象的数量特征,可以按一定次序列出它的整数值,相邻两变量值不会出现小数.因而能编制出单项式和组距式两种变量数列。

所谓单项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个变量值一组,有几个变量值就有几组;所谓组距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组由两个变量值的一个差值范围来表示。

首先,离散变量的整数值如果变动幅度较小,可以将每一个变量值列为一组,编制单项数列。

其次,离散变量的整数值如果变动幅度较大,而且总体单位数N 又很大,则要编制组距数列。

组距数列又有等距和异距两种。

组距数列的首组和末组还有开口组和闭口组之别。

对离散变量编制组距数列的具体做法是:在变量值变动的最大范围内,将全部变量值依次划分为几个区间,一个区间内的所有变量归为一组。

变量值变动的最大范围称为全距(R );区间距离(i h )称为组距;组距两端的数值称为组限;上限与下限之差就是组距;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i m )称为组中值。

2.对于连续变量
连续变量因其数学特征,在一个区间可以有无限多数值,无法按顺序一一列举,所以只能编制组距数列。

与离散变量组距数列不同之处在于,根据连续变量的特征,此时组距数列中相邻两组的上限和下限共有一个组限,即相邻两组交界处的组限重合。

至于恰等于某一组限的数据归于哪一组,应该按照“上限不包括在内”的原则处理。

有了这一规定,就不会在编制连续变量的数列时,发生违背“穷举”与“互斥”这两个基本原则的情况了。

3.组距和组数的确定
显然,组距和组数两者成反比关系。

因为等距分组和闭口组有编制方便、便于计算和便于绘制统计图等优点,因而统计分组应尽量采用等距分组以及闭口组。

但是如果碰到有极端值的情况,就要采取首组“向下开口”或末组“向上开口”的方式来处理。

异距分组主要在变量变动很不均匀而有急剧上升或突然下降之类情况发生时考虑。

有时,为了适应某项专门工作的需要,也采用异距分组。

4.累计频数
累计频数一般用大写字母F来表示。

累计又分向上累计和向下累计。

所谓向上累计,是以变量数列首组的频数为始点,逐个累计各组的频数,每组累计频数展示了小于该组上限的频数合计有多少。

所谓向下累计,则是以变量数列末组的频数为始点,逐个累计各组的频数,每组累计频数展示了大于该组下限的频数合计有多少。

当然,累计也可以根据相对频数分布来进行,得到的便是相对频数累计(或百分数累计)了。

第四节统计图
频数分布不但可以用统计表的形式表现,也可以用统计图的形式表现。

用统计图表示频数分布,较之用统计表,要直观便捷得多。

但缺点是不及统计表精确。

统计图的种类很多,本书使用的统计图有频数(频率)分布图、时间数列的历史曲线、相关关系的散点图等等。

根据编制好的频数分布数列,可以绘制出相应的统计图,最常用的有频数分布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以及累计频数分布曲线。

具体方法是:先画直角坐标,横轴代表分组或各组组限,纵轴代表各组频数或频率,然后再根据相应的分配数列作图。

洛仑兹(Lorenz)曲线是一种用来反映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累计百分数曲线。

洛仑兹曲线的特点是在纵轴和横袖两个方向上都进行累计。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Gini)根据洛仑兹曲线提出了一种判断社会收入分配平
均程度的指标,用G表示。

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均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

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均程度。

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