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主要教学方法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教学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学案教学博苑03-18 145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学案【使用说明】1、先熟读诗歌,标记勾画重点字词,名句,再认真研读本学案2、限时完成,规范认真【学习目标】1、把握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的一般特点2、有感情地吟咏、诵读古典诗歌,感受古典诗歌的音乐美3、深刻理解古典诗歌作品蕴含情感培养自主鉴赏能力【自主学习秀出风采】一、方法介绍1、因声求气,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因声求气”中的“因”解释为____,“声”是指____,“求”解释为____,“气”是指____2、吟咏诗韵,就是字词本身所包含的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1)定准基调: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一般说来:爱的感情“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气足声硬”;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喜的感情“气满声高”;惧的感情“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气多声放”;急的感情“气短声促”;冷的感情“气少声平”;怒的感情“气粗声重”;疑的感情“气细声粘”(2)掌握知识技巧——声律知识①节奏七言诗的节拍“2221、2212、223”如:五言诗的节拍:“23、212、221”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②快慢高兴、害怕、激动、愤怒宜快;悲伤、失望、冷谈、庄严宜慢③抑扬字有四声,阴阳上去;句有起伏,抑扬顿挫高升调:表示鼓励、号召、反问、申诉等感情降抑调:表示果敢、坚决、自信、赞扬等感情平直调:表示悲痛、冷淡、庄严等感情曲折调:表示惊讶、怀疑、讽刺、双关等复杂的感情④轻重在词或语句里念得加重的音叫作重音重音又可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语法重音是句中的主要动词和表性状和程度的状语逻辑重音是读者随情感的需要突出和强调的词语二、知识积累了解的生平和为人李煜{937—978},字____,史称____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____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周邦彦(1056—1121),字___,号____,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因献《汴都赋》升太学正,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宗正少卿等职徽宗即位后,由于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有____集,又名____李贺(790—816):字___,唐宗室远支早有诗才,遭竞争者毁谤,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仅担任过奉礼郎,于27岁病逝怀才不遇,一生潦倒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___文体常识《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铙歌的曲调,题意为“劝酒歌”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2、重点实词注音、释疑《将进酒》将进酒()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岑夫子()钟鼓馔玉()斗酒十千恣欢谑()呼儿将出换美酒()千斤散尽还复来()《虞美人》虞()美人雕栏玉彻( ) 李煜()《苏幕遮》燎()沉香消溽()暑小楫()芙蓉浦()【文本探究】赏析示例部分:《将进酒》(1)这首诗的基调是_____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写___,“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_____之情(2)本诗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的态度(3)李白的浪漫气质和狂放的性格充分体现在诗中对夸张的运用,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歌开篇的长句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通读课文想想诗人为何而愁?(6)起兴与夸张手法的运用是本诗颇具特色之处,请各举一例予以解说答:①起兴手法诗句特色②夸张手法诗句特色自主鉴赏部分《虞美人》了解《虞美人》隔句相承,三度对比的特点,进行诵读问答对何时了应犹在不堪回首江水不言之言(1)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请同学们几个这方面的事例《苏幕遮》.“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赏析“呼”和“语”王国维认为这首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人间词话》),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个评价?【知识链接】中国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与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4、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2教学目标一、诵读教学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在有效的层面上着力--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策略
高中学生的文言 文学 习需求 ” 而编 写 的 , 余 先 生认 为, “ 五四” 新文 化运 动以后 , 白话 代替 了文言 , 古代
文 学 与 读 者 拉 开 了距 离 。 阅读 古 代 诗 文 , 从 以 往 读
者的重在临摹仿效 , 转为偏重鉴 赏和认识 。现代人 古诗文学 习 的直 接 出发 点 , 多 半 在 于 增 进 文 化 涵 养, 提 高审美情 趣 ; 至于写作 应用上 的受 益 , 则不像
矢 正 面证 明忧 劳 兴 国 的 道 理 , 第 三 段 例 举 庄 宗 幸 优
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认 识 , 笔者认为《 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赏 》 教学 的欣赏 、 积淀 是在有效 层面上着力 的 着力点 。为了实现这种有效 , 笔者这样进行操作 。
一
、
回 望 必修 教 材 , 加 力
人教 版选修 教材《 中国古代 诗歌 散文欣 赏 》 教学策 略
◆范 维胜
《 中国古代诗 歌散文欣赏 》 作 为一门选修 课 , 老 师们对待它有两种偏 激的态度 , 一是既为选修课 , 就 干脆舍弃不修 , 提前进入高考复习 ; 二是把它 当做 必
修课 进 行 教 学 。这 两 种做 法 都 偏 离 了选 修 课 设 黄 的
根本意冈。新课标设 置这一 门选修课 的宗 旨, 一 是 “ 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 的浓厚兴趣 , 丰富 自己的 情感世界 , 养 成健 康 高 尚的审 美情趣 , 提高 文学 修 养” ; 二是“ 阅读 占今 中外优秀 的诗歌 、 散 文作 品, 理 解作品的思想 内涵 , 探索作 品的丰 富意蕴 , 领悟作品 的艺术魅 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
境、 灵 活 多 变 的笔 法 、 多 角 度 多 侧 面 的 细 致 的 真 实 描 写; 第 二类 散文 的 特 点 是 正 面 描 写 、 侧 面烘托 、 精 湛 的 场 面描 写 、 个 性化语言 、 动作 神态细节 描写 ; 第 三 类 散 文 的特 点 是 寓 言 说 理 、 铺叙 夸饰 、 渲 染描摹 、 繁 简 搭配 、 多 种修 辞 的运 用 。如 果我 们 在 欣 赏《 项羽之 死》 之后 , 将《 史 汜》 刻 画人 物 的 手 法 , 即 选 取 典 型 事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教案 安乡一中高二语文备课组
三层:引用古人的话为证,形象说明赂秦的危害,
3)教师讲析:以上三小层就赂秦的国家(韩、魏、楚)灭亡的原因进行论述,有理有据,确凿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4)引导背诵。先分层背,再联起来背。
六、教学课文第三段:
1.生字词: 赢yíng洎jì 谗chán诛zhū邯郸hán dàn郡jùn殆dài
辉光明白,若引星辰而上也”。三人(三苏)之文章,盛传于世。得而读之者,皆为之惊,或叹不可及,或慕而效之。自京师至于海隅障徼,学士大夫,莫不人知其名,家有其书。
(选自《苏明允哀词》)
四、教学课文第一段:
1.生字词,
2.朗读:
3.字词讲析,疏通文意:
4.口头翻译:
5.内容分析:
1)本段第一句的作用是什么?提出中心论点。
故曰在赂秦也。
弊在赂秦B、不赂者以赂者丧。
5)请总结段意:
[提出中心论点与分论点。]
6)引导背诵。
五、教学课文第二段:
1.生字词:厥jue暴pu
2.朗读:
3.字词讲析,疏通文意:
4.口头翻译:
6.内容分析:
1)总结段意:
论述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分三小层:
一层:诸候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得失的变化――结论:秦之所大欲,诸候之所大患固不在战;
三层:总说六国,提出假设,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如果韩、魏、楚不赂秦,齐不附于楚,燕赵有正确的决策,也有不灭亡的可能。
3)教师讲析:以上三小层就不赂秦的国家(齐、燕、赵)灭亡的原因进行论述,说明“不 赂者”的灭亡也是“赂”的结果,把“赂者”的失败和“不赂者”的失败联系起来,从正反两方面说,全面深入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2
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2新高考新教法2011-01-09 13115cc149a20100nzwh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2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2、综合鉴赏古代诗歌。
包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特点、表达效果等。
教学重点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内涵,掌握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理论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论结合,析品结合。
开展一次诗歌朗诵比赛。
课时安排5课时[讲(概念理解)+读(概念读解)+析(作品分析)+论(作品讨论)+悟(融会贯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理论内涵。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和诵读的要求。
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蕴涵的情感。
教学步骤一、导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缺乏诵读的阅读与作品的对话是沉闷陌生甚至不友好的。
诵读令作品所有的内容变得栩栩如生。
仿佛是在与或作品中的任务侃侃而谈。
在这种对谈中,阅读者自己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精神状态,产生着共鸣。
桐城派代表人物刘大櫆教人读诗文要“因声求气”“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
”读而出声,始能体会到诗文的声韵之美,诗文作为审美对象的美感将大大增强。
而且,一篇文章的声韵特征往往适应于文章内在的情感特征而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只有出声朗读,我们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节奏,由节奏而把握到文中的情感与气韵。
一篇文章作为一个阅读对象的内涵才有可能充分地展现出来。
二、解题1、因声求气,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
说课标 说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0-2012年高考试题分析
名句默写部分
作者 荀子 韩愈 陆游 孔子 年份 2010 篇目 《荀子•劝学》 《杂说(四)》 《游山西村》 《论语》
《蜀道难》 《醉翁亭记》
2011
体裁 散文 散文 诗歌 散文
课标要求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李白 诗歌 欧阳修 散文
2012 《孟子· 告子上》 孟子 散文 《师说》 韩愈 散文 《遇永乐》 辛弃疾 诗歌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必修四 必修五
诗歌与散文 小说与戏剧 新闻与传记 语言文字应用 文化论著研读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安排
主体部分,提供的阅读鉴赏的作品。
每个单元各举一篇 诗歌或散文为例, 带有举例示范性质, 供学生参考鉴赏。 附1.“探究· 讨论”:指点方法,提示要点。 附2. “相关链接”:提供有关背景资料和信息。
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 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 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 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 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鉴赏方法】 5.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 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 交流体会。【创作实践活 动】
二、说教材
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体系
人 教 版 高 中 语 文 教 材 体 系
注重积累
(朗读、背诵、摘抄、评注)
注重对话
(走进文本、超越文本)
注重专题
(前后勾连,把握重点)
注重读写结合
(赏析与拓展)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策略
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
评论鉴赏文章 读书笔记 作业完成 课堂表现 学习态度
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 趣味、欣赏个性为重点
过 程 性 评 价
评 价 建 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文章,理解诗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多角度探究诗歌主旨。
2.分析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
3.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多角度探究诗歌主旨,并体会诗歌借助意象营造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湘水之神,导入课题湖南岳阳的君山上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竹子,名叫“斑竹”,大家知道它的来历?传说湘君(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
舜的妻子娥皇、女英(尧帝的二个女儿)听到丈夫的死讯后追随到沅、湘,因丧夫而落下的伤心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之后二女也投湘水而死。
这一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在民间一直流传。
人们为了祭祀他们,在湘水旁边,由女巫扮成湘夫人模样去迎接湘君,而男巫则扮成湘君的模样在湘水中修盖华贵的房子,迎接湘夫人的到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这一传说人物有关的诗歌《湘夫人》。
二、初涉湘水——整体感知1.听读正音渚(zhǔ) 眇(miǎo)薠(fán) 罾(zēng) 蘋(pín)芷(zhǐ) 澧(lǐ) 澨(shì) 潺湲(chányuán) 葺(qì) 荪 (sūn) 楣薜荔(bì lì)擗(pǐ) 櫋(mián) 庑(wǔ) 嶷(yí)袂(mèi) 遗(wèi) 褋(dié) 搴(qiān) 汀(tīng) 橑(lǎo)2.结合课下注释自由诵读诗歌,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0分钟思考,5分钟讨论———老师解答,齐读诗作):思考1:伫立水畔的人是谁?他在湘水之畔做什么?主要动作和主要事件有哪些?湘君,赴约。
主要动作:登、骋望、远望、观——驰、济、筑室——捐、遗、搴、遗。
难忘那一抹花香--浅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
升了这节课 的高度 ,与高考很好地连接起来 ,让学生 学 习更 有 目的性 和 积 极性 。
2.披 沙拣 金 .含 英咀 华
这 门选修包括古诗30篇 、文言文18篇 ,但一个学 期根本做不到每篇都要精讲 ,如何尽 可能地多讲 ,又 有一定 的成效 ,灵 活多样的形式举 足轻重 。
语文的本质是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唯美的诗文 ,
首 先 从 唯 美 的 导语 人手 ,未成 曲调 先 有 情 ,营造 适 宜
的 氛 围 。 在讲授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时 ,我设计 了这
样一段开场 白:中国是诗的国度 ,中国的历史就是一 部诗歌发展史。从《诗经 》中的“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 到《楚辞》里的“既含睇兮又宜笑 ,子慕余兮善窈窕”, 爱情总是令人向往 ;从《古诗十九首》中的“不惜歌者 苦 ,但伤知音稀 ”到唐初王勃 的“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 沾 巾”,离别 也打上 了时代 的烙 印 ;从宋人笔 下的烟
好的开始是成功 的一半 ,导语至关重要 ,设计可 以多姿 多彩 ,但要注 意两个方 面 :一是文 质兼 美 ,应 用诗般唯美的词句或散文般含蓄隽永 的语言去唤醒 学 生 内心 对 文本 的热 爱 ,方 能 深 入 其 中 ;二 是 要 利 于 学生对本节课诗文 内容或情感的理解 。
二 、万 紫千 红 才 是 春
了’一 份 热 血月干胆 ! ”
同时 ,教师还应高瞻远瞩 ,将有价值 的信息与高 考中的作 文素材相连 ,让生感 到学 习本册选修 的价 值和意义。在讲述推荐作品《一剪梅》时 ,我补 充了一 段与李清照有关 的文字 :
南宋 的江 山在风雨里摇摇 欲坠,残垣断壁里恍 恍惚惚 的是那半声无可奈何的叹息 。除 了叹息 ,又能 怎样 ?平平仄仄 的词调敌不 过背 面苍凉的战场 ,闺词 娇柔 中的相思在 国破家亡里变得残破不堪 。山河 的 破碎 在你 眼中漾成 了深深浅浅 的痛 。时间的烟云里 , 你放不下 的是夫亡 国衰的苦楚 ,觅到的不过是你无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二单元教学设计(6课时)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2、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诗歌的意境。
4、让学生在品味诗歌的过程中受到健康情感的熏陶。
单元教学重点:1、捕捉意象,感受意境。
2、学习作者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
主要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单元知识总括本单元主要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像,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所谓“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像世界。
要品味、感受意境,需要注意几点:1. 要“沉浸其中”,暂时忘掉周围的一切,对外界的各种因素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个想像的世界中。
2. 要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在想像中让自己进入到诗人用文字勾勒的场景中,去感受、体会,从而与诗人取得共鸣。
有些诗歌写的不是生活中的实物、景色,而是一些神奇的传说和光怪陆离的景象,或者本就是存在于诗人想像中的物象和景象,这种境界是读者从未体验过的。
我们仍然需要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力求与诗人取得共鸣。
因为传说也好,诗人的想像也罢,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而来的,是现实生活的曲折反映。
我们只有充分发挥想像和联想,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尽量构想诗人描绘的奇幻世界,从而获得对人生、自然的新认识。
这就是“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简而言之,就是根据我们在想像中勾勒出来的诗人描绘的意境,触景生情,去感受、体会处于这样的意境中自己萌发的情感,从而推想诗人的情感。
具体阅读一篇作品时,我们还要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不同的欣赏方法。
新课标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新课标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教学博苑06-01 1241新课标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夜归鹿门歌》,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造背景和创造目的。
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2、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品味诗歌,并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一、作家作品1.孟浩然(689~740),襄阳(今属湖北)人,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
他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中年以前曾离家远游.四十岁那年赴长安应进士试,落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到过许多山水名胜之地。
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贬荆州刺史,孟浩然曾应辟入幕,不久辞归家乡,直至去世。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
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
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2.背景介绍(注释)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
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二、诗歌内容赏析:朗读诗歌。
1.并分析第1句: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明确: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课题长恨歌备课时间课型赏析示例课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是他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
是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示例课,重在起示范作用,为学生在自主赏析中的学习提供参考借鉴。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李杨的爱情悲剧,熟读成诵《长恨歌》。
⑵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⑶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⑴理解本诗情、事、景互相交融的艺术手法。
⑵理解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诗歌中的人与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
⑵感受事故诗歌宛转动人,缠绵悱恻的艺术魅力。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李杨的爱情悲剧和故事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
2、教学难点: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教法设计引导教学法,通过设置引导性问题,创设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讨论中探讨交流,在合作中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并给予积极的评价。
课前准备历史舞剧《长恨歌》片段PPT课件教学设计批注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1、播放历史舞剧《长恨歌》片段2、请学生介绍作者白居易,回顾《琵琶行》中的名句(巩固复习已学知识)3、检查预习,幻灯片显示本课字词,学生齐读,教师适当指正、强调。
(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二、介绍创作背景。
三、整体感知,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1.学生速读诗歌,复述诗歌故事情节;播放背景音乐。
2.在复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3.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导入:在我国,历来人们都普遍认为,帝王是没有真正爱情的,他们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岂会专爱一人?可在我国历史上,恰恰就有这么一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皇帝,他只专宠一人,并爱得缠绵深切,以至“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个皇帝是谁?他爱的又是谁?他又是怎样爱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长恨歌》。
二、朗诵精彩片段。
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教学设计
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重点: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内涵。
掌握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论结合,析品结合课时安排:5课时[讲(概念理解)+读(概念读解)+析(作品分析)+论(作品讨论)+悟(融会贯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内涵。
教学步骤:一、读讲(一)以意逆志1、导入:古代诗歌的特点是言简意丰、精妙含蓄。
后人读前人的作品,往往因为某个方面的原因,而曲解了诗意,或者妄加评改。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1)下面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闺意献张水部唐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选择:A爱情诗B闺怨诗C行卷诗酬朱庆馀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典菱歌敌万金。
注:张籍,水部郎中,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
读懂诗歌的重要前提:了解背景(2)明朝人杨慎改杜牧《江南春》绝句,以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中,“千”应为“十”,原因是“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千里莺啼谁人听得?”改得如何?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昔人何文焕在《历代词话考索》中提出批评:“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此诗之意,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
”(这正是用“以意逆志”的方法批驳了他人的谬误,显得合情合理。
)2、导读:那么,何文焕的批评恰当吗?他的批评表现了什么道理?请认真阅读课文“赏析指导”的“以意逆志”部分,并勾画要点,来回答这个问题。
3、答问和讲析:学生回答。
教师讲析。
何文焕的批评是有道理的。
他的批评,指出了体现了对这种死扣词句的做法的否定,其实也暗合了“以意逆志”的诗歌理解的方法。
那么,什么是“以意逆志”呢?孟子在回答弟子的提问时,提出了理解作品的方法:“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doc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案例南漳高级中学徐红菊2013/11/6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总体思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旨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诗词与文言文的能力,因此在教案的总体设计上坚持在课堂上实践“自问自探这种教学模式”,来完成本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及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一篇散文小品,是“序”的体裁。
文字表现形式为文言文。
学生要必修二的教材曾接触过一篇“序”(《兰亭集序》),所以对于文体有一定的了解,而作者李白,也是耳熟能闻。
因此,重点应放在文言字、词、句的学习与整理上,放在对文本内容记叙的情境的描绘与欣赏上,放在对李白洋溢在文中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等的人生观与精神气质的赏析上。
学生情况分析:高二的学生,对于文言文这一版块的内容,通过一年的系统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区域与学生本人知识能力的限制,依需老师的引导与校正,才能较好完成本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2、感受古代散文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3、比较阅读《兰亭集序》,理解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与精神气质的异同,体会李白的性格与才气。
教学重点:感受古代散文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同类文章,领悟李白独特的文情诗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并解题1.导入师:李白在《将进酒》中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饮宴赋诗,自古以来是文人们的一大乐事,何况是在月光也能醉人的“春夜”,何况又是在桃花盛开的园子里,更何况是与自已聪敏多才的“从弟”,这是一场怎样的视觉与精神的盛宴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品读《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2.解题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位堂弟)、事件(聚宴)。
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某个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
二.细读:整理文言字词句并翻译全文通假字“序”同“叙”重点字词逆良坐花醉月古今异义大块文章词类活用歌惭幽咏诗特殊句式 1.会于桃花之芳园 2.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3.罚依金谷酒数4.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三.品读:理解本散文的内容,感受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1.结构这篇小序只一百二十多字,却全面记叙了游赏的缘由、游赏过程、自然的景物、同游人的情况的思想情绪。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知识,包括诗、词、赋、论、辩、书、序等体裁。
2. 通过欣赏古代诗歌散文,使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古代诗歌散文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鉴赏古代诗歌散文的方法和技巧。
3. 分析古代诗歌散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选取代表性的古代诗歌散文作品进行欣赏和解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特点、鉴赏方法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代表性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进行评价和交流。
4.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编写古代诗歌散文,提高创作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第二课时:讲解鉴赏古代诗歌散文的方法和技巧。
3. 第三课时:分析代表性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第四课时:选取一组古代诗歌散文进行欣赏和解读。
5. 第五课时:总结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评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鉴赏方法,分析古代诗歌散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讨论,对古代诗歌散文进行评价。
4. 学生能够动手编写古代诗歌散文,展示自己的创作能力。
六、教学内容与案例分析1. 教学内容:本章节将深入探讨古代诗歌散文的具体案例,包括《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不期的代表性作品。
2. 案例分析:选取《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诗歌,分析其古朴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选取《楚辞》中的《离骚》、《天问》等作品,探讨其浪漫主义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选取唐诗中的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春望》等诗歌,欣赏其豪放与忧国忧民的情怀;选取宋词中的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的《如梦令》等作品,领略其细腻的情感和精妙的词句。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资料(有待整理利用)3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资料(有待整理利用)3古典诗文2011-10-01 07435d56b7b40102drzj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资料(有待整理利用)3一、学习目标1、鉴赏诗歌2、感知“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艺术风格二、相关知识链接1、花间词派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
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
2、(1)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双眼明秋水润。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2)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宋)欧阳修《诉衷情》(3)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宋)阮阅《眼儿媚》(4)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宋)王观《卜算子》(5)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上的痣一点。
——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3、(1)云鬓半偏新睡觉(jué),花冠不整下堂来。
——(唐)白居易《长恨歌》(2)有个女孩名叫婉君,明眸如水绿鬓如云。
——琼瑶《婉君》(3)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杜牧《阿房宫赋》(4)螓(qí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三、诱思导学1、整体感知,在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在这首词中,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3、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一风格的认识。
四、课堂检测1、词,又称()()等,滥觞于(),兴盛于(),主要有()和()两个大的流派。
2、温庭筠,字(),()派之开山鼻祖,与()并称“温李”。
五、拓展阅读谒金门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ruó)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1)试分析“皱”字的好处。
(2)试比较本词与温词《菩萨蛮》的异同。
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有效整合策略
歌 曲中的名言佳 句易学易记 ,许 多古典 诗词 已被谱 曲传 唱 ,因此 ,我整合 了李 煜的 《 虞美人 》 ( 邓丽君演唱 的 ) 和李
总之 ,在新课改理念 的指导下 ,教
借古讽 今等。怀古诗在情感方面主要抒 发对 国运 衰微 的感慨 之情 ,昔盛今衰的
愤 》。这两首诗的整合 旨在让学生 了解
咏怀诗 中常见的对偶 、用典故两种表达 技巧 ,以及 咏怀 诗中常见的情感 :怀才
不遇、 仕途不得志 、 壮志难酬 、 报 国无 门。
通 过对 同一 作家 前后作 品 的对 照 , 我们可 以捕捉到作家情感 的变化 。 例如 ,李 白的 《 梦游天姥 吟留别 》 生对李 白的诗风从豪放到狂放 的转变有 长安饱受权贵 的打击和排斥后 的作 品, 诗人倾注丰富 的想人 ” ,实则 曲折 隐晦
地 表达 了 自己广泛结 交复 明志士 ,但终 4 . 按 其他方式进行整合
水 田园诗多 以质朴 的语 言来描绘 和平 宁 无 回天之力 ,难 酬复围的志向。 整合 的方式 多种 多样 ,可 以和其他 ( 1)与课外 相整 合。 《 种树 郭橐 驼传 》和 《 病梅馆记 》,两篇文章都提
一
—
~
,
1 曩
1 川 眦 课 改 看 台 I l
亲情话题 : 《 祭十二郎文 》 《 项脊
轩志 》。前者写 了兄弟手足之情 ,后者 写 了夫妻之情。两篇文章都是讴歌亲情
的典范 。
I=
…
《
熟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 赏》
有 效 整合 策略
杨 利 东
治 国之道:《 六 国论 》 《 伶官传序 》 。
指导 示例 自主 推荐——谈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
乱 、 脉 中贯 ” 把 握 散 文 的 ( 、散 气 ( 逻 辑 性 和 抒 情 性 ) “ 无 定 格 、 在 鲜 活 ” 体 会 散 文 的灵 活 性 、文 贵 ( 和 趣 味 性 ) 方 面 人 手 , 六个 欣 赏 角 度 都 被 安 排 在 每 一 个 单 三 这 元 的第 一 位 置 , “ 析 指 导 ” 这 些 短 文 起 了 总 领 一个 单元 的 即 赏 。 作 用 , 就 这 一 单 元 所 提 出 的鉴 赏 角 度 . 绍 相 关 知识 和 鉴 赏 它 介 方 法 。 因此 , 师 要 在 阅读 鉴 赏 一 个 单元 的 选 文 之 前 , 导 学 教 引 生 深 入 领 会 “ 析 指 导 ” 分 , 有 意 识 地 结合 “ 析 示 例 ” 自 赏 部 并 赏 “ 主赏 析 ” 推 荐 作 品 ” 的有 关 作 品进 行 分 析 , “ 里 以使 “ 析 指 导 ” 赏
2 2 第 期考 试 o年 2 1
: F U
丁日 口 士生 ; k
。- j
示 侈I J
自 主
推 荐
谈 人 教 版 《 国古代 诗 歌 散 文 欣 赏教 学》 中
刘 明娅
( 徽 省 濉 溪 中学 , 徽 濉 溪 安 安 250 ) 3 10
人 教 版 《 国 古 代 诗 歌 散 文 欣 赏 》 根 据 《 通 高 中语 文 中 是 普 课程标准 ( 实验 ) 编 写 的 一 本 选 修 课 教 科 书 . 本 教 材 的 编 写 》 这 体 例 与 其 他 选 修 模 块 不 同 :为 了 突 出 文 言 文 学 习 中鉴 赏 的 重 要性 , 让学 生感 到 古 代 文 学 的 独 特 魅 力 . 材 打 破 了一 般 以 文 教 学 史 顺 序 或 作 家 文 选 式 的 单元 编 排 方 式 , 文 分 列 , 不 同 的 诗 按 鉴 赏 角 度 、 赏 方 法 设 置 单 元 。而 且 . 模 块 的编 写 与设 计 有 鉴 本 着 强 烈 的方 法 指 导 意 识 , 个 单 元 都 设 置 了 “ 析 指 导 ” 赏 析 每 赏 “ 示 例 ” 自主 赏 析 ” 推 荐 作 品 ” “ “ 四个 部 分 。 我认 为 , 确 认 识 这 正 四个 部 分 的功 能 , 理 发 挥 它 们 各 自的作 用 . 引 导 学 生 鉴 赏 合 是 古 代 诗 歌 散 文 的关 键 。 用“ 赏析 指 导 ” 导 赏 析 指 为 了适 应 进 一 步 学 习 古 代 诗 文 的 需 要 ,本 模 块 从 高 中 生 实 际 水 平 出 发 , 于 诗 歌 , “ 意 逆 志 、 人 论 世 ” 探 究 诗 对 从 以 知 ( 旨 )“ 身 诗境 、缘 景 明 情 ” 把 握 诗 境 ) “ 、置 ( 、 因声 求 气 、涵 咏 诗 韵 ” 体 会 声 韵 ) 方 面 人 手 ; 于 散 文 , “ 造 形 象 、 文 有 ( 三 对 从 创 诗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散文之都第四单元赏析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自己朗读课文,分小组翻译,积累文中重要文言词句。
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感知、想象景物特点。
合作探究共享,追随作者泛舟的行程去欣赏沿途秀丽的景致,并勾勒出景物特点呈现景物风貌。
鉴赏评价,学习游记丰富细腻的写景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感。
树立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赏析游记丰富细腻、生动的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验自学情况:(一)作者的经历及写作背景。
(二)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三)以四人为一小组,参照注释,翻译课文。
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课文,一人翻译,力争准确流畅。
(四)检查对文章中重要字词句的积累:1、解释下列一词多义:A、然(1)杰然特起(2)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3)实不然也(4)碧峰巉然孤起B、以(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2)复以小艇游庙中(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之(1)信造化之尤物(2)自数十里外望之(3)徙倚久之而归(4)何功之有哉?(5)之二虫又何知D、而(1)突兀而已(2)徙倚久之而归(3)岸土赤而壁立(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而母立于兹2、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1)晚泊沙夹(2)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3)掠江东南去(4)如宝装屏风( 5 )岸土赤而壁立(6)上干云霄3、检查几个句子翻译。
4、自己通译全文。
二、再读课文,带着问题整体感知:文中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三.总结本节课内容。
四.作业。
1、翻译全文,做到字字准确,句句贯通。
2.配套练习。
教学研究: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构想
教学研究: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构想高考研究2014-03-17 1640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构想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为了适应高中生学习古代诗文的需要编写的,它着重从文学鉴赏的角度进一步引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一定数量的名篇,通过自己的鉴赏探究,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对古代诗文语言的感受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热爱祖国的情感,增进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与必修教材相比,其专题性更强,选文数量更多,内容更丰富,如果沿用必修教材惯用的单篇教学模式,很难体现教材编写专题探究的意图,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也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从教与学的实际考虑,笔者以为可在各单元的专题下,相机设计几个子专题,对教材选文进行增删重组,通过对比阅读实现专题目标。
下面以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为例。
教材前言告诉我们:‚在具体步骤的安排上,是从学习过程着眼,每章的第一项是‘赏析指导’,就这一章所提出的赏析角度,介绍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
第二项是‘赏析示例’,诗歌和散文各举一篇为例,从该章所提出的学习角度进行分析,带有举例示范性质,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第三项‘自主赏析’是围绕这一章的学习内容,提供阅读鉴赏的作品。
自主赏析作品后面列有‘探究.讨论’题目,这些题目帮助同学们在阅读赏析时打开思路、把握要点,在途径上、方法上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
有的作品在‘探究.讨论’题目之后,还有‘相关链接’,进一步提供有关背景资料和信息。
第四项‘推荐作品’是推荐给同学们与本单元学习内容相关的一些作品,供课外阅读之用。
‛这种运用演绎法的设计安排导之以法在先,目标比较明确,应该说是合理的,可操作性也是很强的,但是它并不符合学生的阅读实情和认知规律,学生更多的是先接触诗文作品,在感性认识积累的基础上,再作理性的分析,探究蕴含其中的奥妙,实际上运用的是归纳法。
因而,我们仍以教材各单元的学习重点为目标,改变一种思维路径,即从具体的作品入手,将有相关点的作品整合重组为几类或几个子专题,让学生在充分赏读的基础上,探究阅读古代诗文的基本原则与途径。
高中语文教材说明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编写说明一、编写的指导思想和整体设计《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一本选修课教科书。
它是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相配套的。
为了使它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并能够切实地培养学生的文学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编者在以下几个问题上,曾进行了反复思考、充分讨论,并采取了一些新的编排思路。
(一)适应高中学生的文言文学习需求。
民国以前,文人科举考试以及公私应用交际、日常记事抒情言志,都离不开用文言形式写的诗文。
对于诗文的学习、探讨,了解其做法,总结其得失,予以借鉴,甚至模仿,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代替了文言,古代文学与读者拉开了距离。
阅读古代诗文,从以往的重在临摹仿效,转为偏重鉴赏和认识。
古诗文学习的直接出发点,多半在于增进文化涵养,提高审美情趣;至于写作应用上的受益,则不像白话文那样直接。
这是读者需求上古与今的差异,面对这种情况,课本的设计必须从欣赏角度入手,以适应读者需求的变化。
(二)采用全新的单元设置角度。
为了突出文言文学习中鉴赏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到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这本课本打破了一般以文学史顺序或作家文选式的单元编排方式。
诗文分列,按不同的鉴赏角度、鉴赏方法设置单元。
诗文各分三个单元,繁简适度,切合高中生的欣赏需要,尽可能地从几个基本方面充分体现两种文体的各自特点。
尤其是散文的单元设计,由于可借鉴的资料不多,自出主张,从散文的形象性、抒情性与逻辑性、灵活性与趣味性三个方面勾勒散文的整体风格,很有创意。
从选目看,各单元所选作品,均不在一个平面上简单罗列,而是根据教学需要和鉴赏需要作多层次安排。
(三)努力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步骤上有所创新。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程把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根本出发点,因此,从单元开头的赏析指导,到课文后的练习与相关资料,均本着加强方法指导的原则作了新的考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主要教学方法
(一)讽读语感欣赏法(以《将进酒》教学为例)
1、基本理念:通过抑扬顿挫的讽诵,借助语感来阅读欣赏诗歌散文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吟咏诗韵,因声求气,由表及里,由实而虚,感受诗歌的旨趣。
下面我们看看这种教法的一些要义。
2、要义:
(1)因声求气,至乎其域
(2)倚气入情,归乎其心
(3)缘情绎义,顺乎其旨
3、用法指要:本法一般通过三读来完成。
(1)读声韵。
要求读准字音,读稳韵脚,读出轻重缓急,形成诗句的回环之美。
(2)读节奏。
要求把握节拍,读好停顿,读出抑扬顿挫,形成诗意的缠绵之美。
(3)读辞气。
要求读准语调,读对语气,读出喜怒哀乐,形成诗情的奔放之美。
4、讽读欣赏法的教例:《将进酒》教学:
(1)一读声韵:把握《将进酒》的韵律,读出诗歌的回环之美。
(2)二读节奏:读出诗意的缠绵之美。
(3)三读辞气:读出诗情的奔放之美。
(二)阅读互动欣赏法(以《长恨歌》教学为例)
1、基本理念互动性阅读,就是阅读走出以往简单追求主体(阅读者)对客体(读物)理解、认同、接受的固有模式,借助开放型阅读活动,激起主体身上的文化“分子”与客体包容的文化成分之间的碰撞,形成一种主客双方相互兼容、互相修正、互动发展的阅读机制,从而创造性读解文本的阅读形式。
2、要义:阅读活动带来主客双方的变化。
一方面主体通过阅读,接受人类文化的营养,再造自我;另一方面主体在接爱人类文化滋养的同时,对人类文化又自觉地进行了自己的加工和创造,将其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在发展自我的同时也发展了人类文化。
3、用法指要:读认——读审——读创。
(1)读认借助有效的阅读形式,接近并体认文本的文化内涵。
(2)读审主体用自己原有的文化贮备观照读认到的文化部分。
(3)读创主客两种文化成分,通过激烈的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并由此孕能出新思想。
(三)阅读观照欣赏法(以《春江花月夜》教学为例)
1、基本理念观照,静观世界以智慧而照见事理。
我们把这种方法借用来进行阅读欣赏诗文,观察认识事物,称为阅读观照欣赏法。
2、要义:包括观、照两个方面
观:就是看,看诗文中歌写了哪些内容,把内容要点提出来,分清哪些是主体,哪些是背景物。
照:就是把看到的主体事物放到特定背景下来分析、比较,洞察其中的意义。
这里的背景包括自然背景、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3、用法指要
观文:仔细阅读诗文,看写了哪些内容。
照义:(1)把诗文各部分合在一起思考,全文写的是什么;(2)把写到的主体事物分别放到文中反映的自然背景、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下,来思考内涵
4、教学示例:《春江花月夜》教学融
(四)阅读参悟欣赏法(《游沙湖》教学)
1、基本理念课堂上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设法让学生沉浸其间,通过自己的设身处地地思考,辨析,会文悟道,形成智慧。
2、要义:强调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性,不同于以往学生被动地听老师讲解,主要依靠老师设定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得对问题的真悟。
3、用法指要:发现问题——形成情境——参透领悟
4、教学示例:《游沙湖》教学
(五)阅读探究欣赏法(以《项羽之死》教学为例)
1、基本理念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鉴赏激情和生发具体的阅读欣赏目标,由此引出具体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欣赏诗文的方法。
2、要义问题情境;探究活动;阅读欣赏
3、用法指要
阅读鉴赏流程:发现问题——形成假设——搜集证据——表达解释
学习形式:课内发动,课外进行,课内评价
4、教学示例
以《项羽之死》为例来讲阅读探究欣赏法。
5、教学演示:
(六)默读涵泳欣赏法(以《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学为例)
1、基本理念古代有一种议论性散文采用形象化的方式说理,具有议论文的框架,散文化的笔法,熔形象、情感、哲理于一炉,诉之于人的思想内涵是理,摄人心魄的力量在义,而统合义理的则是词采文气,因而,形象之中包容着一股沉浑的气运,负载着饱满的义理。
阅读欣赏这类散文,需要静观文本,仔细体会形象与寓意、文气与义理相互交融的特点,沉潜雨文本之中,调息涵泳,从文气的猜读中揣摩义理。
这种阅读欣赏方法叫做“默读涵泳欣赏法”。
2、要义:沉潜涵泳,静观默会
3、用法指要:静观文本,默理文气;接通意脉,寻绎义理
4、教学示例:《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