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分析
八年级数学《数据分析-课题学习》教案
“三部五环”教学模式设计《20.3数据分析-----课题学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生:用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和的平均数。
])()()[(1222212x x x x x x nx n -++-+-=师:以上各种数据的代表与方差各能反应一组数据怎样的特征?它们联系与区别是什么?生:……活动二:联系实际,主动探索(15分钟) 提出问题:问题1、下图是一组数据的折线统计图,这组数据的极差是 ,平均数是 .2.若样本数据1,2,3,2的平均数是a ,中位数是b ,众数是c ,则数据a 、b 、c 的方差是 .问题2、已知;某学校六年级学生的身高的一个样本如下(单位:cm )158 162 146 151 153 168 159 154 167 159167 166 159 154 160 162 164 160 157 149 (1)试填写下面的频数分布表,并绘制相应的频数颁布直方图分组 频数累计 频数146 ~ 149 150 ~ 152 153 ~ 155 156 ~ 158 159 ~ 161 162 ~ 164 165 ~ 167【教师行为】1、通过问题的呈现,让学生运用知识对实际问题中的数据进行处理。
2、引导各位同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合作,讨论交流,得出正确结果。
【教师评价】1、我们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一定在自己独立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再与同伴进行交流。
2、思考问题时要冷静,准确。
交流时扣关键,突难点。
【学生行为】1、独立分析思考完成各道小题。
2、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见解,纠正误区。
【小结】统计调查中,收集整理数据是基础,描述分析数据是关键,得出结论是目【设计意图】 (1)让学生把刚刚复习的知识运用到具体问题中去。
(2)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分析身边存在的现象与问题。
让学生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3)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培养交流合作能力与集体主义精神。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数据意识,提高数据分析素养;
2.培养学生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发展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数学推理和论证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基本概念。平均数是所有数值加总后除以数值的个数,它能够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位于中间的数,它对极端值的影响较小;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它适用于描述分类数据。这些统计量在描述数据时各有优势,是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
-统计图、表的绘制和应用:通过直观的图形和表格展示数据,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举例:在讲解平均数时,强调其受极端值影响较大的特点;在介绍中位数和众数时,通过实例说明它们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时的优势。
2.教学难点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需要学会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描述指标;
-极差、方差的计算及其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理解这些统计量的含义,并能正确应用于实际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来分析一组考试成绩,以及这些统计量如何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数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均数受极端值影响较大,而中位数和众数则相对稳健这一特点。对于极差和方差的计算及应用,我会通过具体数据和图表来帮助大家理解它们在描述数据离散程度方面的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是学生在掌握了统计学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学习数据分析的章节。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使学生能够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掌握数据的处理方法,提高对数据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在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和对数据分析方法的理解。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也需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掌握数据的处理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对数据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据的分布特征和处理方法的理解。
2.数据分析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数据分析的方法。
2.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据分析的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例。
2.准备教学PPT,进行课件的制作。
3.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用于巩固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数据分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以一次考试的成绩数据为例,提出如何分析这次考试的成绩分布,找出优秀的学生和需要改进的学生。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据的分布特征和处理方法,通过PPT展示相关的图表和数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第26讲_中位数和众数 讲义
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6讲:中位数和众数一:知识点讲解知识点一:中位数➢定义: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意义:中位数是刻画一组数据“中等水平”的一个代表,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唯一的➢求法:1.把数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排列2.确定这组数据的个数3.当数据是奇数个时,取最中间的一个数作为中位数;当数据是偶数个时,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例1:求数据2、3、14、16、7、8、10、11、13的中位数例2:10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种零件的个数是15、17、14、10、15、19、17、16、14、12。
求这一天10名工人生产零件的中位数。
知识点二:众数➢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意义:众数是刻画一组数据“大多数水平”的重要代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众数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求法: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而不是出现次数,若一组数据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数据出现的次数并列最多,则这些数据都是众数,故众数可能不止一个。
例3:一组数据2、3、x、5、7的平均数是4,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知识点三: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综合➢平均数✧优点:平均数能充分利用各数据提供的信息,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缺点:在计算平均数时,所有的数据都参与运算,所以它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中位数✧优点:中位数不受个别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一般用中位数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缺点:不能充分地利用各数据的信息。
➢众数✧优点:众数考察的是各数据所出现的频数,其大小只与部分数据相关,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更能反映问题。
✧缺点:当各数据重复出现的次数大致相等时,它往往就没有什么特别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第3课时)》示范教学设计
数据的集中趋势(第3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怎样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2.知道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一般步骤,会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3.了解常见的需要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情形.教学重点会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教学难点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实际应用.教学过程知识回顾什么是加权平均数?【师生活动】找学生回答.【答案】一般地,若n 个数x 1,x 2,…,x n 的权分别是w 1,w 2,…,w n ,则112212++++++n n n x w x w x w w w w 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复习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新知探究一、探究学习【问题】当所考察的对象很多,或者对考察对象带有破坏性时,我们该如何求取平均数?【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小组讨论,然后找学生代表回答.【答案】在统计中我们常常通过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来获得对总体的认识.因此,我们可以用样本的平均数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知道在一些实际应用中需要用样本的平均数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二、典例精讲【例1】某灯泡厂为测量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随机抽查了50只灯泡.它们的使用寿命如下表所示.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是多少?【分析】抽出的5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组成一个样本.我们可以利用样本的平均使用寿命来估计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答案】由表可以得出每组数据的组中值,于是80051200101600122000172400650x ⨯+⨯+⨯+⨯+⨯==1 672, 即样本平均数为1 672.因此,可以估计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大约是1 672 h .【思考】用全面调查的方法考察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合适吗?【师生活动】小组讨论,然后找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整理答案.【答案】因为要考察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考察本身带有破坏性,所以不能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只能通过抽样,利用部分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估计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即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归纳】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一般步骤:(1)确定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总数);(2)计算样本的数据总和;(3)计算样本平均数(样本的数据总和÷样本容量);(4)估计总体平均数.【设计意图】通过这个例题让学生知道需要用样本估计总体的一个情形,然后总结出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一般步骤.【例2】为了检查一批零件(5 000件)的质量,从中随机抽取了10件,测得它们的长度(单位:mm )分别为:15.0,15.1,15.4,15.0,15.5,15.2,15.2,15.1,15.5,15.3.根据以上数据,你能估计出这批零件的平均长度吗?【分析】抽出的10件零件的长度组成一个样本.我们可以利用样本的平均长度来估计这批零件的平均长度.【答案】解:由测得的10件零件长度,可知15.0215.1215.415.5215.2215.310x ⨯+⨯++⨯+⨯+==15.23, 即样本平均数为15.23.因此,可以估计这批零件的平均长度大约是15.23 mm .【思考】教师追问:用全面调查的方法考察这批零件的平均长度合适吗?【师生活动】直接找学生回答,教师整理答案.【答案】因为要考察这批零件的平均长度,考察的对象很多,我们不可能对所有零件进行一一测量,所以不能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只能通过抽样,利用部分零件的平均长度估计这批零件的平均长度,即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归纳】在统计中,之所以要用样本的情况估计总体的情况,主要基于以下两点:(1)在很多情况下总体包含的个体数往往很多,不可能一一加以考察;(2)有些考察带有破坏性,因而考察的个体不允许太多.【设计意图】通过这个例题让学生知道需要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另一个情形,并检验学生对在实际应用中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掌握情况.【例3】某校为了了解学生做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对学生做课外作业所用的时间进行了调查,右表是从该校八年级中随机抽取的50名学生某一天做数学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统计表.(1)第二组数据的组中值是多少?(2)估计该校八年级学生平均每天做数学作业所用的时间.【答案】解:(1)第二组数据的组中值是1020=152+; (2)所抽取的50名学生平均每天做数学作业所用的时间为541562514351345955430.850⨯+⨯+⨯+⨯+⨯+⨯=(min ). 因此,可以估计该校八年级学生平均每天做数学作业所用的时间大约为30.8 min .【设计意图】进一步检验学生对在实际应用中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掌握情况.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一、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一般步骤二、需要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情形课后任务完成教材第116页练习.。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导学案
20.1 数据的代表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能根据所给信息求出相应的数据代表.2、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1、掌握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2、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判断.知识概览图某中学举行歌咏比赛,六名评委给某选手打分如下:78分,77分,82分,95分,83分,75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再统计平均分作为该选手的最后得分.根据打分规则,选手的得分是:14×(78+77+82+83)=14×320=80(分),除了用平均数来衡量选手的得分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呢? 教材精华知识点1 平均数的概念 算术平均数.1)n k x x f n+++++…+f k )一般地,对于n 个数1x ,2x , ,…,n x ,我们把1n(1x +2x +3x +…n x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x ,则x =1n(1x +2x +3x +…n x ).新数据法.当所给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的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公式:x =x '+a.其中a 通常取接近于这组数据的平均数较“整”的数,1x '=1x -a ·2x '=2x -a,…,n x '=n x - a, x '=1n(1x '+2x '+…+nx ')是新数据的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在求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时,如果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k x 出现k f 次(这里1f +2f +…+k f =n ),则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x =1122k kx f x f x f n+++也叫做12,,k x x x ,这k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12,,,k f f f 分别叫做12,,k x x x 的权.总结:如果1231(),n x x x x x n=++++1231(),n y y y y y n=++++则有下列结论:①112233,,,,,n n x y x y x y x y ±±±±的平均数为x y ±; ②112,233,,,,,,n n x y x y x y x y 的平均数为2x y+; ③123,,,,n ax b ax b ax b ax b ++++的平均数为ax b +. 知识点2 总体、个体、样本调查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例如,某班10名女生的考试成绩是总体,每一名女生的考试成绩是个体.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例如,要调查全县农村中学生学生平均每周每人的零花钱数,由于人数较多(一般涉与几万人),我们从中抽取500名学生进行调查,就是抽样调查,这500名学生平均每周每人的零花钱数,就是总体的一个样本.知识点3 中位数的概念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知识点4 众数的概念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例如:求一组数据3,2,3,5,3,1的众数.解:这组数据中3出现3次,2,5,1均出现1次.所以3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又如:求一组数据2,3,5,2,3,6的众数.解:这组数据中2出现2次,3出现2次,5,6各出现1次.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是2和3.【规律方法小结】(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2)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有关,是最为重要的量.(3)中位数不受个别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一般用它来描述集中趋势.(4)众数只与数据出现的频数有关,不受个别数据影响,有时是我们最为关心的统计数据.探究交流1、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一个,这句话对吗?为什么?解析:不对,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不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一个,当这组数据有偶数个时,中位数由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决定,若中间两数相等,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在这组数据之中,反之,中位数不在这组数据之中.总结:(1)中位数在一组数据中是唯一的,可能是这组数据中的一个,也可能不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2)求中位数时,先将数据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或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若这组数据是奇数个,则最中间的数据是中位数;若这组数据是偶数个,则最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
人教课标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小结与复习》优质课件PPT
这组数据的众数。
注意
1.求中位数要将数据排序。 2. 众数可能不唯一。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各自的特点:
1.平均数的计算要用到所有的数据,它能 够充分利用数据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 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
2.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 众数往往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量众数不受极端值 的影响.
典例精析
x
典例精析
能力提升
先计算抽取的总人数
17 8
x
能力提升
添加数据后: 1,2,2,2,3
能力提升
课堂小结
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
一种思想 两个公式
加权平均数和方差 的计算公式
四个概念
加权平均数、中位数 、众数、方差
作业
课本P136 第 4、6题.
用样本平均数估 计总体平均数
计 总
用样本方差估
体
计总体方差
本章知识结构图
数 据
的
平均数
若n个数x1,x2,…xn的权分别是w1,w2,… wn, 则 x1w1 x2w2 xn wn 叫做这n个数的
w1 w2 wn 加权平均数
用样 本平
数 据 的 分 析
集
中 趋 势
将一组数据按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
典例精析
方差越大 ,数据波 动越大, 越不稳定 ; 方差越小 ,数据波 动越小, 越稳定.
典例精析
知识点三 用样本估计总体
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如 果所要考察的总体包含很多个体,或者考察 本身带有破坏性,考察总体平均数和总体方
差时,实际中常常用样本平均数、样本方 差来估计总体平均数、总体方差。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章 数据的分析 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教案_18
20.1.2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应用一、教材分析:1.内容解析:本节课是在学习加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比较这三种统计量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优势与不足,学习根据实际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2.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作为数据代表的意义,能根据所给信息求出相应的统计量;(2)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特点与差异,根据具体问题选择这些统计量来分析数据;(3)经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相关知识解决问题;难点:在具体问题中,选择适当量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二、教学方法:教法分析: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后,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他们研究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思考方法.学法分析:数学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学生大多喜欢做活动、完任务,所以在课堂上要让学生们在活动中表现自我、发现自我,最终理解数学内容。
在这里,我会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教学过程:1.知识回顾:什么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代表的数据意义是什么?【设计意图】:学生作答,回顾一下这三个统计量的概念和意义,为后面的对比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例:某商场服装部为了调动营业员的积极性,决定实行目标管理,根据目标完成的情况对营业员进行适当的奖励.为了确定一个适当的月销售目标,商场统计了每位营业员在某月的销售额,数据如下(单位:万元)17 18 16 13 24 15 28 26 18 1922 17 16 19 32 30 16 14 15 2615 32 23 17 15 15 28 28 16 19(1)月销售额在哪个值的人数最多?中间的月销售额是多少?平均月销售额是多少?(2)如果想确定一个较高的销售目标,你认为月销售额定为多少合适?说明理由.(3)如果想让一半左右的营业员都能达到目标,你认为月销售额定为多少合适?说明理由.【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究问题,某些不好理解的点上面老师可以帮忙引导一下。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极差和方差
甲同学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平方和:
(85-90)2+(90-90)2+(90-90)2 +(90-90)2 + (95-90)2 = 50
乙同学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平方和:
(95-90)2+(85-90)2+(95-90)2 +(85-90)2 +(90-90)2 = 100
上述各偏差的平方和的大小还与什么有关?
4、计算下列各组数据的方差: (1)6 6 6 6 6 6 6; 6 0 (2)5 5 6 6 6 7 7; 6 4/7 (3)3 3 4 6 8 9 9 ;6 44/7 (4)3 3 3 6 9 9 9 ;6 54/7
小明的烦恼
在学校,小明本学期五次测验的数学成绩和英语 成绩分别如下(单位:分)
成绩(分)
下图中画出折线统计图; 100
⑶ 现要挑选一名同学参加竞
95
90
赛,若你是老师,你认为挑 85
考 试
选哪一位比较适宜?为什么? 80
次 数
0 1 2 345
甲 85 90 90 90 95
乙 95 85 95 85 90
_
_
x甲 90(分) x乙 90(分)
甲同学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和:
25
23 22
20
23 21
14 10
24 20
19 16
25
23 22
20
23 21
(1)乌鲁木齐的气温的最大值、最小值各是多少?温差是多少?
广 州呢?
气温 最大值 最小值 温差
乌鲁木齐 广州
24℃ 25℃
10℃ 20℃
14℃ 5℃
(2)你认为两个地区的气温情况怎样? 乌鲁木齐的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广 州的气温变化幅度较小.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数据的分析数学活动优秀教学案例
本教学案例共包括五个部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教学评价环节,我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在教学反思环节,我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其能够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使其能够在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中,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客观、公正、真实。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3.利用小组合作的机会,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
4.注重小组合作的评价,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特长,提高小组整体水平。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教学提供反馈和改进的方向。
1.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经验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代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
1.解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是统计学中特有的规定,准确把握教材,明确所考查的对象是解决有关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问题的关键。
2.平均数:当给出的一组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平均数公式,其中a是取接近于这组数据平均数中比较“整”的数;•当所给一组数据中有重复多次出现的数据,常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
3.众数与中位数: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平均数的大小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任何一个数的波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波动,当一组数据中有个数据太高或太低,用平均数来描述整体趋势则不合适,用中位数或众数则较合适。
中位数与数据排列有关,个别数据的波动对中位数没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用众数来描述。
4.极差: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5.方差与标准差: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叫方差,计算公式是
s2=[(x1-)2+(x2-)2+…+(x n-)2];
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其值越大,波动越大,也越不稳定或不整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试卷
数据分析
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数据2,3,5,5,4的众数是()
(A)2 (B)3 (C)4 (D)5
2、某市在一次空气污染指数抽查中,收集到10天的数据如下:61,75,70,56,81,91,92,91,75,81.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78 (B)81 (C)91 (D)77.3
3、某男装专卖店老板专营某品牌夹克,店主统计了一周中不同尺码的夹克的销售量如下表:
尺码39 40 41 42 43 平均每天销售量/件10 12 20 12 12 如果每件夹克的利润相同,你认为该店主最关注的销售数据是()
(A)平均数(B)方差(C)众数(D)中位数
4、12位参加歌唱比赛的同学的成绩各不相同,按成绩取前6位进入决赛。
如果小颖知道了自己的成绩后,要判断能否进入决赛,小颖需要知道这12位同学成
绩的 ( )
(A )平均数 (B )方差 (C ) 众数 (D )中位数
5、某学校在开展“节约每一滴水”的活动中,从七年级的100名同学中任选出20名同学汇报了各自家庭一个月的节水情况,将有关数据(每人上报节水量都是正整数)整理如下表: 节水量x/t 5.15.0<≤x
5.25.1<≤x
5.35.2<≤x
5.45.3<≤x
人数
6
4
8
2
请你估计这100名同学的家庭一个月节约用水的总量大约是 ( ) (A )180 t (B )300 t (C )230 t (D )250 t
6、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比赛,参赛学生每分输入汉字的个数统计结果如下表:
班级 参赛人数 中位数 方差 平均数 甲 55 149 191 135 乙
55
151
110
135
某同学分析上表后得到如下结论:
①甲、乙两班学生的平均成绩相同;②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每分输入汉字个数≥150为优秀);③甲班成绩的波动比乙班大。
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7、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30双,各种尺码的销售量如下表: 尺码/cm
22
22.5
23
23.5
24
24.5
25
销售量/双 1 2 5 12 6 3 1
如果鞋店要购进90双这种女鞋,那么购进22cm ,24cm 和24.5cm 三种尺码女鞋数量最合适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8、甲、乙两地9月上旬的日平均气温如图所示,则甲、乙两地这10天日平均
气温的方差大小关系为22____乙甲s s (填>或<)
9、一组数据,25,29,x ,14,它的中位数是23,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______. 10、阅读下列材料:
为了在甲、乙两名运动员中选拔一人参加全省跳水比赛,对他们的跳水技能进行考核。
在相同条件下,各跳了10次,成绩(单位:分)如下:
甲 7
6 84 90 86 81 8
7 86 82 85 83 乙 8
2
84
85
89
79
80
91
89
74
79
回答下列问题:
(1) 甲成绩的平均数是________,乙成绩的平均数是________;
16
18202224262830321
2
3
4
5
6
7
8
9
10日期
甲地乙地
温度
(2)经计算知s 2
甲=13.2,36.26s 2=乙
,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用简明的文字语言表述)。
(3)你认为选谁去比赛更合适?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1、国家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1h ”,为此,某市就“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的问题随机调查了辖区内320名初中学生。
根据调查结
果绘制成的统计图(部分)如图所示,其中分组情况是:
A 组:h t 5.0<
B 组:h t h 15.0<≤
C 组:h t h 5.11<≤
D 组:h t 5.1≥ 请根据上述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C 组的人数是__________;
(2)本次调查数据的中位数落在______组内。
(3)若该市辖区内约有32000名初中学生, 请你估计其中国家规定体育活动时间的人约 有多少?
20406080100120140
A
B
C
D
组别
人数
12、一养鱼专业户为了估计池塘里有多少条鱼,先捕上100条作上标记,然后放回池塘里。
过了一段时间,待带标记的鱼混合于鱼群后,再捕捞5次,记录如下:第一次捕捞90条,带标记的有11条;第二次捕捞100条,带标记的有9条;第三次捕捞120条,带标记的有12条;第四次捕捞100条,带标记的有9条;第五次捕捞80条,带标记的有8条。
池塘内大约有多少条鱼?
13、某公司招聘职员,对甲,乙两位候选人进行了笔试和面试,面试中包括形体和口才,笔试中包括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它们的成绩(百分制)如下表:
面试笔试候选人
形体口才专业水平创新能力甲86 90 96 92
乙92 88 95 93 (1)如果公司根据经营性质和岗位要求,以形体、口才、专业水平、创新能力按照5:5:4:6的比确定成绩,请计算甲、乙两人的平均成绩,看看谁将录取?(2)如果公司根据经营性质和岗位要求,以面试成绩中形体占5%,口才占30%,笔试成绩中专业水平占35%,创新能力占30%确定成绩,那么你认为该公司应该录取谁?
14、某商场统计了每个营业员在某月的销售额,绘制了如下统计图。
解答下列问题:
(1)设营业员的月销售额为x (单位:万元)。
商场规定:当x < 15时为不称职,当2015<≤x 时为基本称职,当2520<≤x 时为称职,当25≥x 时为优秀。
试求出不称职、基本称职、称职、优秀四个层次营业员人数所占百分比,并画出相应的扇形图。
(2)根据(1)中规定,所有称职和优秀的营业员月销售额的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分别是多少?
(3)为了调动营业员的积极性,决定制定一个月销售额奖励标准,凡到达或超
123456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8销售额x/万元
人数
过这个标准的营业员将受到奖励。
如果要使得称职和优秀的所有营业员的半数左右能获奖,奖励标准应定为多少元?并简述其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