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古文史——第三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沈德潜《古诗源》:“子桓诗有文士气,一 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 情。”
王夫之《姜斋诗话》:“曹子建之于子桓, 有凡之隔,而人称子建,不知有子桓,俗论 大抵如此。
(一)诗歌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摇踵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4)注重文学与哲学的结合。
第一章 建安与正始文学
一、建安文学繁荣的社会原因
建安文学的时间段限,上起汉献帝元年(公 元196)下到魏明帝太和六年(公元233)指 汉末魏初的文学,共27年。 其主要作家大 都生活在汉献帝建安时期。
(一)儒学失去统治地位,思想意识的解 放。
谢灵运:“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奇才敏捷,安 有继之?”(李瀚《蒙求集注》)
明代张戎《岁寒堂诗话》“韩退之之文,曹子建 杜子美之诗,后世所以莫能及也。”
二、创作 曹植的诗歌创作,可以曹丕称帝为界,划 分前后两期。
前期诗歌,主要是抒写自己政治上的雄心 壮志和对建功立业的向往。代表作他的 《白马篇》。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征 ——文学的自觉
“文学的自觉”是本时期文学的最主要 的特征。贯串整个魏晋南北朝,大约 经过三百年才实现。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
➢ 第一,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 区分,更重要的是有了对各种体裁的文体 辨析的意识。
《古典文献研究辑刊》(1-12编)目录
《古典文献研究辑刊》(1-12编)编者:潘美月杜洁祥出版发行:花木兰文化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2月(初编)4月(二编)9月(三编)开本:16开精装册数:初编40册;二编20册;三编30册;四编30册;五编30册;六编30册。
定价(新台币): 初编:62000元;二编:31000元;三编:46500元;四编:46500元;五编:46500元;六编:46500元。
适用对象:中国历史文献、古籍整理、古文字、出土文献、历史、考古、语言文字等专业的机构与学者以及国内外图书馆。
出版物目录:初编书目四库学研究专辑第一册龚诗尧:《四库全书总目》之文学批评研究第二册庄清辉:《四库全书总目?经部》研究第三册曾纪刚:《四库全书》之纂修与清初崇实思潮之关系研究─以经史二部为主的观察丛书研究专辑第四册徐小燕:张寿镛及其《四明丛书》研究类书研究专辑第五册张围东:宋代类书之研究图书馆史研究专辑第六册李家驹:中国古代藏书管理李健祥:南宋馆阁典籍考藏书史研究专辑第七册蔡文晋:宋代藏书家尤袤研究第八册严倚帆:祁承?澹生堂藏书研究第九册赵飞鹏:黄丕烈及其《百宋一廛赋注》研究第十册赵飞鹏:观海堂藏书研究蔡芳定:叶德辉观古堂藏书研究历代出版研究专辑第十一册吴瑞秀:清末各省官书局之研究第十二册刘曾兆:清末民初的商务印书馆─以编译所为中心之研究(1902-1932)韩锦勤:王云五与台湾商务印书馆(1965-1979)古代印刷研究专辑第十三册李贵丰:从传统到现代:中国图像版印技术之演变(1600-1900)历代书目研究专辑第十四册杨果霖:新旧唐书艺文志研究第十五册张围东:宋代《崇文总目》之研究专题书目研究专辑第十六册杨果霖:朱彝尊《经义考》研究(上)第十七册杨果霖:朱彝尊《经义考》研究(下)第十八册王鹏凯:历代《论语》着述综录第十九册陈文采:两宋《诗经》着述考辨伪学研究专辑第二十册刘人鹏:阎若璩与《古文尚书》辨伪:一个学术史的个案研究第二一册许华峰: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的辨伪方法吴铭能:梁启超的古书辨伪学考据学研究专辑第二二册张惠贞:王鸣盛《十七史商榷》研究(上)第二三册张惠贞:王鸣盛《十七史商榷》研究(下)版本学研究专辑第二四册林淑玲:陆心源及其《皕宋楼藏书志》史部宋刊本研究(上)第二五册林淑玲:陆心源及其《皕宋楼藏书志》史部宋刊本研究(下)第二六册薛雅文:莫友芝之目录版本学研究传注学研究专辑第二七册吕珍玉:高本汉《诗经注释》研究方志学研究专辑第二八册宋天瀚:论章学诚的方志理论与「方志学」刘廷祥:我国方志地图的研究:以明代方志地图为例金石学研究专辑第二九册蔡清和:欧阳修《集古录跋尾》之研究─以书学、佛老学、史学为主熊道麟:罗振玉金文学着述第三十册沈宝春:《商周金文录遗》考释(上)第三一册沈宝春:《商周金文录遗》考释(中)第三二册沈宝春:《商周金文录遗》考释(下)第三三册李伯华:正史源流考廖正雄:杜佑《通典》的编纂创新及其史学思想文学文献研究专辑第三四册吕光华:今存十种唐人选唐诗考专题文献研究专辑第三五册曾阳晴:唐朝汉语景教文献研究第三六册林珊妏:《三教开迷归正演义》之研究第三七册吴蕙芳:万宝全书:明清时期的民间生活实录(上)第三八册吴蕙芳:万宝全书:明清时期的民间生活实录(下)第三九册徐世珍:张岱《夜航船》研究─兼论晚明文人知识体系与审美意识第四十册陈淑卿:《徐霞客游记》研究─以文献观察为重点二编书目图书馆史研究专辑第一册《二编》总目宋建成:清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史历代出版研究专辑第二册黄韵静:南宋出版家陈起研究第三册张琏:明代中央政府出版与文化政策之研究专题书目研究专辑第四册何广棪:陈振孙之经学及《直斋书录解题》经录考证(上)第五册何广棪:陈振孙之经学及《直斋书录解题》经录考证(下)辑佚学研究专辑第六册江秀梅:《初学记》徵引集部典籍考(上)第七册江秀梅:《初学记》徵引集部典籍考(下)传注学研究专辑第八册简逸光:《谷梁传》解经方法研究第九册刘文清:《墨子闲诂》训诂研究经学文献研究专辑第十册林叶连:中国历代《诗经》学史学文献研究专辑第十一册林珊湘:《史记》「太史公曰」之义法研究第十二册高祯霙:《史》、《汉》论赞之研究第十三册戴美芝:老子学考第十四册黄圣旻:王先谦《荀子集解》的研究文字学文献研究专辑第十五册陈绍慈:徐灏《说文解字注笺》研究佛教文献研究专辑第十六册王晴慧:六朝汉译佛典偈颂与诗歌之研究(上)第十七册王晴慧:六朝汉译佛典偈颂与诗歌之研究(下)第十八册萧文真: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研究道教文献研究专辑第十九册洪嘉琳:唐玄宗《道德真经注疏》研究出土文献研究专辑第二十册邹濬智:《上海博物馆战国楚竹书(一)》〈缁衣〉研究三编书目第一册《三编》总目周彦文毛晋汲古阁刻书考第二册卢锦堂《太平广记》引书考第三册王书辉两晋南北朝《尔雅》着述佚籍辑考(上)第四册王书辉两晋南北朝《尔雅》着述佚籍辑考(中)第五册王书辉两晋南北朝《尔雅》着述佚籍辑考(下)第六册陈冠至明代的江南藏书─五府藏书家的藏书活动与藏书生活第七册何广棪陈振孙之史学及其《直斋书录解题》史录考证(上)第八册何广棪陈振孙之史学及其《直斋书录解题》史录考证(中)第九册何广棪陈振孙之史学及其《直斋书录解题》史录考证(下)第十册杨菁刘宝楠《论语正义》研究第十一册蔡根祥宋代尚书学案(上)第十二册蔡根祥宋代尚书学案(中)第十三册蔡根祥宋代尚书学案(下)第十四册张成秋《诗序》阐微吴国宏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研究第十五册李兴宁魏晋时期别传研究第十六册郝至祥两《唐书》书法暨笔法比较研究─兼论《新唐书》辟佛删史第十七册吴宗儒清儒与元史第十八册潘秀玲《诗经》存古史考辨─《诗经》与《史记》所载史事之比较第十九册施锡美焦竑《庄子翼》研究第二十册郑柏彰钱穆先生《庄子纂笺》及其庄子学研究第二一册周淑媚刘熙载《艺概》研究李四珍明清文话叙录第二二册王熙铨贺裳《载酒园诗话》研究江惜美《乌台诗案》研究第二三册翁敏修唐五代韵书引《说文》考第二四册李淑萍《康熙字典》及其引用《说文》与归部之探究(上)第二五册李淑萍《康熙字典》及其引用《说文》与归部之探究(下)第二六册徐燕玲慧皎《高僧传》及其分科之研究第二七册黄志盛刘邵及其《人物志》研究第二八册吴德玲洪亮吉《意言》研究第二九册苏建洲《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校释》(上)第三十册苏建洲《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校释》(下)《古典文献研究辑刊》四编三十册书目辨伪学研究第一册林清科宋代伪撰别集考辨丛书研究第二册黄庆雄阮元辑书刻书考类书研究第三册孙永忠类书渊源与体例形成之研究藏书史研究第四册陈冠志明代的苏州藏书——藏书家的藏书活动与藏书生活专题书目研究第五册何广棪陈振孙之子学及其《直齐书录解题》子录考证(上)第六册何广棪陈振孙之子学及其《直齐书录解题》子录考证(中)第七册何广棪陈振孙之子学及其《直齐书录解题》子录考证(上)辑佚学研究第八册康世昌孔衍《春秋后语》研究专注学研究第九册车行健毛郑《诗经》解经学研究王淑蕙董仲舒《春秋》解经方法探究方志学研究第十册曾鼎甲论《台湾省通志稿》之纂修——以革命、学艺、人物三志为例经学文献研究第十一册黄复山汉代《尚书》谶纬学述第十二册周少豪《汉书》引《尚书》研究第十三册蔡根祥《后汉书》引《尚书》考辨第十四册赖温如清代《论语》述何学考史学文献研究第十五册张立平司马温公《通鉴》臣光曰研究第十六册黄文荣论清代《三国志》之研究——以校勘、评论、补注为例第十七册康全诚《史记·五帝本纪》辑证曾庆生荀悦《汉纪》之研究诸子学文献研究第十八册张博动魏源《老子本义》研究第十九册苏美文章太炎《齐物论释》之研究第二十册张蜀蕙文学观念的因袭与转变——从《文苑英华》到《唐文粹》许蔓玲钱谦益《列朝诗集》文学史观研究第二一册游秀云元明短篇传奇小说研究第二二册游秀云宋代传奇小说研究陈大道《梼杌简评》研究——魏忠贤时事小说第二三册张继光《霓裳续编》研究文字学文献研究第二四册柯明杰《说文解字释意》析论第二五册巫俊动《字丛》编纂理论研究第二六册叶纯芳孙诒让《名原》研究佛教文献研究第二七册黄怡婷释智旭及其《阅藏知津》之研究第二八册罗永吉《四书蕅益解》研究简瑞铨《四书蕅益解》研究道教文献研究第二九册张美樱《列仙、神仙、洞仙》三仙传之叙述形式与主题专题文献研究第三十册吕乃基何良俊《四友齐丛说》之研究官廷森晚明世说体着作研究《古典文献研究辑刊》五编三十册书目专题书目研究第一册李文琪焦竑及其《国史经籍志》丛书研究第二册林照君郡邑丛书之研究类书研究第三册江育豪徐元太《喻林》研究藏书史研究第四册陈惠美徐乾学及其藏书刻书辑佚学研究第五册黄庆萱魏晋南北朝易学书考佚(上)第六册黄庆萱魏晋南北朝易学书考佚(中)第七册黄庆萱魏晋南北朝易学书考佚(下)版本学研究第八册张翠云《说文系传》板本源流考辨传注学研究第九册张忠贞刘文淇《春秋左传旧注疏证》体例之研究古籍整理与研究第十册陈茂仁《新序》校证(上)第十一册陈茂仁《新序》校证(中)第十二册陈茂仁《新序》校证(下)文献学史研究第十三册谢莺兴胡应麟及其图书目录学研究经学文献研究第十四册赖贵三项安世《周易玩辞》研究第十五册陈明义苏辙《诗集传》研究第十六册陈文采清末民初《诗经》学史论第十七册吴连堂《春秋榖梁经传补注》研究第十八册高荻华皇侃《论语集解义疏》研究吴伯曜林兆恩《四书正义》研究史学文献研究第十九册韩学宏黄宗义《明儒学案》之研究第二十册葛昌伦《宋元学案》成书与编纂研究文学文献研究第二一册徐志平《续玄怪録》研究第二二册张火庆典《说岳全传》研究第二三册沈惠如常尤侗《西堂乐府》研究文字学文献研究第二四册张意霞《说文系传》研究第二五册陈清仙王绍兰《说文段注订补》研究第二六册林叶达《说文古籀补》研究(上)第二七册林叶达《说文古籀补》研究(下)佛教文献研究第二八册方志恩拾得及其作品研究道教文献研究第二九册段莉芬唐五代仙道传奇研究专题文献研究第三十册施又文《神农本草经》研究《古典文献研究辑刊》六编三十册书目藏书史研究第一册阙晓云吴骞及其拜经楼藏书研究第二册张家荣孙丛添《藏书记要》研究专题书目研究第三册许秋碧欧阳修着述考赵国雄两宋《孟子》着述考版本学研究第四册刘卫林宋刊刘禹锡文集版本研究传注学研究第五册张素卿叙事与解释——《左传》经解研究经学文献研究第六册陈昀昀王质《诗总闻》研究成玲《春秋公羊传》称谓例释第七册姜义泰叶梦得《春秋传》研究第八册张清泉清代《论语》学第九册简瑞铨张岱《四书遇》研究第十册向鸿全真德秀及其《大学衍义》之研究第十一册林慧修陈奂之《诗经》训诂研究史学文献研究第十二册廖吉郎两汉史籍研究第十三册廖吉郎两晋史部遗籍考第十四册廖吉郎南北朝史部遗籍考第十五册余志挺裴松之《三国志注》研究第十六册张世昌《华阳国志》研究第十七册陈识仁《水经注》与北魏史学诸子学文献研究第十八册刘荣贤王船山《张子正蒙注》研究文学文献研究第十九册郑婷尹《文选》五臣注诗之比于思维第二十册颜智英《昭明文选》与《玉台新咏》之比较研究第二一册张哲愿方回《瀛奎律髓》及其评点研究第二二册陈文璇邱心如《笔生花》研究第二三册赖淑娟《龙阳逸史》之[小官文化研究第二四册陈怡君《跻春台》研究第二五册邵长瑛《娱目醒心编》研究林文玉《玉麟梦》研究文献学史研究第二六册林良如邵晋涵之文献学探究专题文献研究第二七册林礽乾陈书本纪校注出土文献研究第二八册高佑仁《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曹沫之阵》研究(上)第二九册高佑仁《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曹沫之阵》研究(下)第三十册郑玉姗《上博(一)·孔子诗论》研究出版说明:古典文献的研究是研究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基础工作。
古代文学史三~四编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风骨1、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
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
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
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2、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
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
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3、建安风骨:建安诗坛,指汉末魏初时期诗歌。
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一.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造的全盛局面。
借古题写新事,如《薤露》、《蒿里》,乐府旧辞皆为挽歌,曹操却用悲凉苦恨之调。
二.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大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
如《短歌行》写得高远阔大,有君临天下之气度,与坚若盘石的信心和意志,能激发起读者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
简论曹操《观沧海》的艺术性及其意义此乃我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山水诗。
沈德潜《古诗源》评曰:“有吞吐宇宙气象。
”全篇着眼一个“观”字,“水何澹澹”四句,观海之静,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
“秋风”二句观海之动,景象壮阔雄伟;两个“若出”,想象奇特,博大广袤。
整个诗篇虚实相生,动静相映,情景浑然,风格雄肆苍劲。
简述曹植《白马篇》诗歌的内容与艺术是曹植诗歌的代表作,此作品通过对一个武艺高强、勇猛无畏,又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英雄形象,以爱国勇士英勇卫国的精神的描写,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渴望,寄托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中国古代文学史,章节测试第三编 第五章 南北朝诗歌
第三编第五章南北朝诗歌一、单项选择题1.元嘉诗歌的时间断限是()。
A.宋文帝元嘉元年(元嘉纪元开始)至元嘉三十年(元嘉纪元结束)B.晋宋之交的谢灵运至元嘉三十年(元嘉纪元结束)C.晋宋之交的谢灵运至大明、泰始之交的鲍照D.宋文帝元嘉元年(元嘉纪元开始)至大明、泰始之交的鲍照【解析】C 元嘉诗歌上起晋宋之交的谢灵运,下迄大明、泰始之交的鲍照。
2.“元嘉三大家”中,谢灵运所追求的诗美是()。
A.清水芙蓉之美B.典丽华赡之美C.热烈明畅之美D.平淡自然之美【解析】A 谢灵运所追求的诗美是清水芙蓉之美。
3.谢灵运的五言诗被评为()。
A.铺锦列绣,雕缋满眼B.初发芙蓉,自然可爱C.雕藻淫艳,倾炫心魂D.发唱惊挺,操调险急【解析】B 鲍照曾说“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4.鲍照是()的著名诗人。
A.元嘉诗坛B.永明文学C.梁陈诗坛D.西晋诗坛【解析】A 鲍照是元嘉诗坛的著名诗人。
5.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比较完整的山水诗是()。
A.谢朓的《观潮雨》B.曹操的《观沧海》C.鲍照的《代出自蓟北门行》D.谢灵运的《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解析】B 曹操的《观沧海》是第一首比较完整的山水诗,然而并未在建安诗坛蔚成风气。
6.谢灵运所开创的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
A.山水诗B.田园诗C.玄言诗D.边塞诗【解析】A 谢灵运所开创的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山水诗。
7.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诗人是()。
A.鲍照B.李白C.谢灵运D.孟浩然【解析】C 谢灵运是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诗人.8.鲍照对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A.四言诗B.五言诗C.七言诗D.杂言诗【解析】C 鲍照对于七言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9.下列不属于鲍照的作品的是()A.《代白纻曲》B.《登池上楼》C.《代出自蓟北门行》D.《拟行路难》【解析】B 《登池上楼》是谢灵运的作品。
10.鲍照的诗歌中以边塞征戍为题材,描写边塞的艰苦及将士卫国之决心的是()。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三章:汉代散文
(3)注意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显得有血 注意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有肉、生动丰满,如项羽、李斯。 有肉、生动丰满,如项羽、李斯。 佛斯特:扁平人物(flat character), 爱·摩·佛斯特:扁平人物(flat character),圆 形人物(round character), 小说面面观》 形人物(round character),见《小说面面观》。 互见法” 在本传中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 “互见法 ”,在本传中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 而在 其他篇章揭示他的其他性格特征。 其他篇章揭示他的其他性格特征。 塑造了一大批悲剧人物形象, ( 4 ) 塑造了一大批悲剧人物形象 , 全书充满了浓 郁的悲剧气氛。 郁的悲剧气氛。 这些苦难的悲剧经历, 这些苦难的悲剧经历,无疑暗含了司马迁自己的人 生感慨。在对人物悲剧的探讨中, 生感慨。 在对人物悲剧的探讨中,流露出对天意的 怀疑, 同时又有宿命的悲哀。 伯夷列传》 怀疑 , 同时又有宿命的悲哀 。 ( 《 伯夷列传 》 对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质疑;人性的异化: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质疑;人性的异化 :吴 起杀妻、母死不归) 起杀妻、母死不归)
总序》 (宋)郑樵《通志·总序》: 郑樵《通志 总序 仲尼既没,百家诸子兴焉,各效《论语》 仲尼既没,百家诸子兴焉,各效《论语》,以空言 著书。至于历代实迹,无所纪系。迨汉建元、 著书。至于历代实迹,无所纪系。迨汉建元、元封 之后,司马氏父子出焉。司马氏世司典籍, 之后,司马氏父子出焉。司马氏世司典籍,工于制 故能上稽仲尼之意, 作,故能上稽仲尼之意,会《诗》、《书》、《左 国语》 世本》 战国策》 传》、《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 春秋》之言,通黄帝、尧舜至于秦汉之世, 春秋》之言,通黄帝、尧舜至于秦汉之世,勒成一 分为五体。本纪纪年,世家传代,表以正历, 书,分为五体。本纪纪年,世家传代,表以正历, 书以类事,传以著人,使百代而下, 书以类事,传以著人,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 学者不能舍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作。 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作。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三编第一章笔记
第五章 南北朝诗歌 识记:南北朝诗歌创作⼤势。
⾃刘裕代晋(420),宋、齐、梁、陈四代史称南朝。
南朝诗歌承魏晋诗歌之风,沿着重艺术特质、重抒情以⾄重娱乐的⽅向发展,尤其重视诗歌艺术形式技巧的追求。
与此同时的北⽅政权称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北朝诗歌直接继承汉诗之风,重政教、尚写实、崇朴野。
南北朝民歌则分别以清新活泼和刚健激越为特征。
第⼀节 南朝诗歌 南朝诗歌分为三个阶段:刘宋时代的元嘉诗歌、齐⾄梁初的永明新体诗歌、梁中期⾄陈末的宫体诗。
1.元嘉诗歌 识记:元嘉诗歌的时间断限。
上起晋宋之交的谢灵运,下迄⼤明、泰始的鲍照。
简单运⽤: ①元嘉诗风新变及其原因。
元嘉诗风的主要变化就是以情思代替⽞理,由哲思回到感情上来。
在艺术表现上也由淡乎寡味,变为注意对诗歌艺术形式技巧的探讨。
原因:⼀是刘宋时代⽞学在思想领域中已不占主要地位,在政权领域儒学已占主流。
⼠⼈从⽞虚思索回到现实中来。
⼆是刘宋皇室出⾝寒微,即位后⽤寒门掌机要权柄。
素族⽂⼈进⼊政权的同时也进⼊⽂坛,重抒情代替重⽞思的⽂学思潮便逐步发展起来了。
三是朝野上下普遍爱好欣赏⾃然⼭⽔。
②元嘉诗歌创作新特点。
⼀、⼭⽔题材⼤量进⼊诗歌创作,并且改变了东晋诗歌以⼭⽔作为⽞思载体的倾向,把⼭⽔作为审美的对象,正式奠定了中国⼭⽔⽂学的根基。
⼆、诗歌创作由东晋的哲理化改变为重抒情,抒发了强烈的感慨。
三、元嘉诗歌出现了对不同创作个性的追求。
四。
对诗歌形式的有意探讨。
不但有各种体式的创作,⽽且注意对仗,格外追求⽤典使事。
2.谢灵运及⼭⽔诗 理解:①⼭⽔诗。
先秦⽂学如诗骚中就出现了⾃然⼭⽔,然多⽤作⽐兴的材料或作为⼈事的背景⽽存在,并不是作为独⽴审美客体。
曹操《观沧海》是第⼀⾸⽐较完整的⼭⽔诗,但并未蔚成风⽓,与当时战乱、北⽅环境及诗⼈的审美倾向、⽔平等主观限制有关。
东晋偏安江左,⾃然条件甚好。
⽞⾔诗⼈借⼭⽔以体⽞悟道,不但培养了对⼭⽔的细腻感受,也因此在诗中描写到了⼭⽔风物。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及整理答案(先秦两汉)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及整理答案(先秦两汉)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文学1、举例说明上古歌谣的特点。
口头性(无文学),功利性(无作家),集体性(无自觉审美)---人们在劳动时发出的呼声---‘邪许’2、为什么歌谣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文学艺术起源于集体生产劳动,原始人在劳动中发出有节奏的呼声,这种韵律就是诗歌的起源,也是最早的文学样式。
3、以“女娲补天”和“鲧禹治水”为例,说明英雄神话的模式。
灾难降临---英雄救世---天下太平名词解释:神话---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本身。
背诵: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郊特牲: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鲧禹治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第二章:诗经1、《诗经》的原称是什么?何时称为“经”?诗,诗三百,汉尊为经。
2、《诗经》共有多少篇?各部分具体数量是多少?一共三百零五篇,‘风’有诗一百六十篇,‘雅’有诗一百零五篇,‘颂’有诗四十篇。
3、名词解释:风、雅、颂、赋、比、兴。
风:地方民歌,十五国风雅:京都民歌颂:祭祀、朝会、礼仪音乐赋:白描、叙述比:比喻兴:兴起、引起---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4、说明《诗经》收集的作品时间和空间。
西周到春秋中期五百年,黄河、长江流域5、《诗经》收集作品的方式有哪些?(1)献诗(2)行人采诗6、名词解释:四家诗---齐辕固(齐诗),鲁审培(鲁诗),燕韩婴(韩诗),赵毛苌(毛诗)7、为什么说《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它生活真实、情感真挚,推动诗人、作家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而不是消遣闲情的东西,倡导现实主义精神,证明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
8、《诗经》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1)现实主义诗歌源头(2)赋比兴的影响(3)昭示后代作家向民间文学学习9、周民族史诗有哪几首?《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背诵:《关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册复习资料
.《毛诗大序》的“情志统一”说“情志统一”说是《毛诗大序》提出来的一个诗论观点,文章里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从这里可以看出《毛诗大序》是承认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情与志是统一的。
情,是感情,志,是志意怀抱,但具体所指,根据文中的论述,当多指对人伦教化、政教礼义得失的观点和看法。
感情受到激发,就会发言成诗,而诗歌抒发这种感情,表达心中的志意。
《毛诗大序》强调诗歌“吟咏情性”,但在情志关系上,它更重在志。
这基本上是继承先秦“诗言志”的观点,但它正确地阐明了诗抒情言志的特点,说明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已较先秦时代进一步深化了。
情志说对后来文学批评的影响很大,后世对诗歌思想内容的评价多集中在情和志上。
"情志统一"说:即“志之所之”和“吟咏情性”——对诗歌本质认识的深化。
它吸收了《乐记》的观点,但又有了发展,认为诗歌既是“志之所之”,又是“吟咏情性”,提出了情志统一的诗歌本质论。
见于《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的保守性,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不能超越礼义的大防。
《诗大序》基于儒家的视角,特别重视以政教为核心的诗的社会作用。
所谓“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云云,正是指诗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教化作用。
序文已认识到这种教化作用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所以说“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不过,序文将情感作用(如“动天地感鬼神”云云)与社会作用都夸大了。
由于诗歌被视为一种教化的工具,在《毛诗序》看来,《诗经》中的每篇作品都是对某种教化观念的隐喻,如以“后妃之德”解《关雎》,这就未免牵强附会。
同时,序文认为政治与诗歌既然是不可分的,那么时代政治之盛衰自然对诗歌发展产生极大影响,因而提出了“变风变雅”之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
第三节 其他建安诗人 P155
单选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第三节 其他建安诗人 P156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简答
第三节 其他建安诗人 P156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悲愤诗 蔡琰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 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 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 回疑。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第二节 刚健诗人左思与刘琨
二、刘琨 P168
单选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课后练习
1、史称“少负壮志,有纵横之才,善交胜己,而颇浮夸”的诗人是( )
A.左思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2、名词解释: “左思风力”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答案
1、B 2、C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第三节 其他建安诗人 P153
单选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第三节 其他建安诗人 P153
燕歌行二首·其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中国古代文学史,章节测试第三编 第四章 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第三编第四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诗歌史上开“千古平淡之宗”的诗人是()。
A. 李白B. 杜甫C. 陶渊明D. 孟浩然【解析】C 陶渊明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一种韵味极为淳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之美,而“开千古平淡之宗”,从而在文学史上奠定了其不朽的地位。
2.下列诗句中表现了陶渊明佛家般若思想的是()。
A.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C. 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D.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解析】A 般若思想认为世间一切皆如梦幻、镜花水月,原为幻像本非实有。
那么一念心寂万境皆虚,一切世界种种相既虚幻不实,则不如意事之烦恼也自行消解。
陶渊明诗中也流露出痕迹:“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3.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
A. 田园诗B. 别离诗C. 边塞诗D. 怀乡诗【解析】A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
4.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所代表的诗歌风格是()。
A. 幽婉深沉B. 平淡自然C. 慷慨激昂D. 豪放雄浑【解析】B 最能代表陶渊明冲淡之美的诗,莫过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间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5.就诗歌语言说,陶渊明诗的特点是()。
A. 雄健豪放B. 缛旨星稠,繁文绮合C. 抽象玄虚,淡乎寡味D. 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解析】D 就诗歌语言说,陶渊明诗的特点是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
6.下面诗句所评对象为陶诗的是()。
A.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完人B.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思是吾师C.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D.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解析】D 元好问说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旬三十首》其四),殆非虚誉。
自考古代文学史第三编知识梳理
自考古代文学史第三编知识梳理第一篇:自考古代文学史第三编知识梳理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文学1.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A曹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
曹操诗文俱佳,为文大胆随便。
鲁迅誉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曹操擅长于写四言诗,兼有五言、杂言。
全用乐府古题。
很多具有“诗史”性质。
B曹丕擅长于五、七言诗《杂诗》《燕歌行》,在七言诗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著有《典论》一书.C 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作家,他的散文和辞赋也很出色《洛神赋》。
钟嵘“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建安之杰”。
2.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
A孔融的散文有《论盛孝章书》、《荐祢衡表》,诗《杂诗》。
B刘勰称王粲为“七子之冠冕”,其《七哀诗》三首最为有名,其辞赋《登楼赋》最负盛名C陈琳有《饮马长城窟行》。
D 阮瑀有《驾出北郭门行》。
E刘桢当时与曹植并称“曹刘”,他的《赠从弟》三首写得最好。
F徐干著有《中论》。
3.蔡琰的五言《悲愤诗》是一篇长达540字的自传体叙事诗,骚体《悲愤诗》和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第二章正始诗歌正始诗歌起自魏明帝青龙元年 233 至魏元帝咸熙元年 2641.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竹林七贤”,其中人品和文学成就最高者,是阮籍和嵇康。
A阮籍的代表作品是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清逸玄远”B嵇康的代表作品是《赠兄秀才入军》十八首和《幽愤诗》。
文章有《太师箴》、《与山巨源绝交书》,其特点是立论大胆,思想新颖,论辨充分,说理透辟;使气骋辞,感情充沛,词采峻烈,锋芒毕露。
文风清峻通脱。
2.嵇康诗风,峻切3.嵇康的四言诗,继曹操之后为四言顶峰。
第三章两晋诗歌1,太康诗风;艺术形式特点,缛旨星稠,繁文绮合2,代表人物;陆机,存诗最多。
他在《文赋》中认为诗作因追求炳若缛绣,凄若繁弦 3,潘岳,《悼亡诗》,悼亡一词专用为悼妻之用。
4,刚健诗风,代表人物;左思,西晋诗坛第一人。
《咏史》《三都赋》左思诗歌被誉为文以典怨。
中国古代文学史,章节测试第三编 第二章 正始诗歌
第三编第二章正始诗歌一、单项选择题1.正始诗风的特点是()。
A. 理过其辞,淡乎寡味B. 志深笔长,梗概多气C. 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D. 结藻清英,流韵绮靡【解析】C 正始诗歌是继建安诗歌时代的一个阶段,代表诗人为阮籍、嵇康。
《文心雕龙•明诗》说:“及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
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
”2.正始诗歌,实际是指()时期的诗歌。
A. 自魏文帝至魏明帝B. 自曹丕建魏至司马炎建晋C. 自汉献帝建安元年(196)至魏明帝太和六年(233)D. 自魏明帝青龙元年(233)至魏元帝咸熙元年(264)【解析】D 正始诗歌,实际是指自魏明帝青龙元年(233)至魏元帝咸熙元年(264)这段时期的诗歌。
3.随着建安诗人()的去世,建安诗歌的时代宣告结束。
A. 曹操B. 曹植C. 曹丕D. 王粲【解析】B 随着建安诗人曹植于魏明帝太和六年(232)去世,建安诗歌的时代宣告结束。
4.正始时期,对正始士人心态及诗歌创作影响较大的思潮是()。
A. “四大皆空”的佛家思想B. 以孔孟思想为主导的儒家思想C. 以老庄思想为基础的“玄学”D. “以孝治天下”的“名教”【解析C 正始时期的玄学思潮对正始士人心态及诗歌创作影响更为重大。
5.正始诗人把人对自然的态度引向审美的层次,成为后世()。
A. 山水诗的思想滥觞B. 哲理诗的思想滥觞C. 咏怀诗的思想滥觞D. 隐逸诗的思想滥觞【解析】A 正始诗人把人对自然的态度引向审美的层次,成为后世山水诗的思想滥觞。
6.玄风对正始诗人的另一影响,就是使文学创作出现()。
A. 格律化倾向B. 哲理化倾向C. 抒情化倾向D. 议论化倾向【解析】B 玄风对正始诗人的另一影响,就是文学创作的哲理化倾向。
7.正始诗人阮籍最著名的诗作是()。
A. 咏怀诗B. 幽愤诗C. 拟古诗D. 悼亡诗【解析】A 阮籍的咏怀诗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
8.阮籍诗歌的成就主要在于()。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汉代文学-史传文学
历史散文发展历程
甲骨卜辞——最老的记言、记事文字。 铜器铭文——记事简单,形式一律。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尚书》即上古之史书的意思,第一部真正的散文总集。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传》——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国语》——第一部的国别体史书 《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第一部断代史 《资治通鉴》——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 史传文学是由司马迁开创的。 (1)司马迁的时代,正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期,要求 有一部记载天子盛德、叙述功臣世家贤大夫的史书。 (2)在春秋战国以来社会遽变中,“士”阶层活跃, 大批历史人物涌现,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比较突 出,为司马迁以人物为中心反映历史提供了丰富材料, 并使他认识到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3)先秦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乃至诗歌的丰富创作 经验,为他提供了广泛的艺术借鉴。 (4)他融入自己的经历情感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 体通史——《史记》,开创了我国史传文学。
《史记》名称和体例
• “史记”本是史书的泛称。司马迁之作原名 为《太史公书》,汉人多以此相称,也有 称《太史公记》、《太史公百三十篇》的。 东汉末灵帝时方有《史记》之称。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 了自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 史。全书共130篇,由本纪、书、表、世家、 列传五体组成。
(1) 本纪共12篇,主要叙述帝王事迹; (2)表10篇,是各代的历史大事记; (3)书8篇,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 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专史;
(4)世家30篇,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 (5)列传70篇,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 同阶层的人物的传记,少数是叙述国外和 国内少数民族首领的历史。
本纪、世家、列传是全书的主体,其写法 上的共同特点是“以人系事”。
中国古代文学史,章节测试第三编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
第三编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一、单项选择题1.被鲁迅称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人是()。
A.曹植B.曹操C.王粲D.孔融【解析】B 鲁迅说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有“清峻的风格”——就是文章要简约严明的意思,他还“力倡通脱”。
2.下列属于曹植作品的是()。
A.《求自试表》B.《与繁钦书》C.《让县自明本志令》D.《求贤令》【解析】A 选项B为曹丕作品。
选项CD为曹操作品。
3.建安文章的作者都有很强的个性特点,其中尤有特色者为()。
A.曹植B.孔融C.曹操D.陈琳【解析】C 建安文章的作者都有很强的个性特点,这与建安士人心态关系密切。
时局给士人带来建功立业的机会,士人们又自视颇高,自信颇强,家家自谓握灵蛇之珠,咸以自骋骐騄于千里,造成了风格各异、异彩纷呈的局面。
其中尤有特色者为曹操。
4.王粲最著名的赋作是()。
A.《登楼赋》B.《思旧赋》C.《洛神赋》D.《三都赋》【解析】A 王粲最著名的赋作是《登楼赋》。
5.建安赋作家中,成就最高的是()。
A.王粲和陈琳B.曹植和刘祯C.曹植和曹丕D.王粲和曹植【解析】D 建安赋作家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和曹植。
6.魏晋之际的正始时期,政治黑暗恐怖,给士人的精神造成极大压力,表现在赋的创作,其情绪低沉抑郁,其表现委婉曲折,最典型的是()。
A.阮籍的《清思赋》B.曹植的《洛神赋》C.向秀的《思旧赋》D.曹丕的《悼天赋》【解析】C 魏晋之际的正始时期,政治黑暗恐怖,给士人的精神造成极大压力,表现在赋的创作,其情绪低沉抑郁,其表现委婉曲折,最典型的是向秀的《思旧赋》。
7.西晋散文的总体特征是()。
A.繁缛绮丽B.清词丽句C.粗犷豪放D.质朴自然【解析】A 西晋文坛也是注重形式技巧的讲究,以繁缛绮丽为特征。
8.《兰亭集序》的作者是()。
A.李密B.陆机C.王羲之D.陶渊明【解析】C 王羲之作《兰亭集序》。
9.下列属于左思作品的是()。
A.《籍田赋》B.《三都赋》C.《西征赋》D.《海赋》【解析】B 左思作品的是《三都赋》。
第三编第七章复习笔记
第三编第七章复习笔记09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三编第七章复习笔记2009-2-9 【大中小】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散文理解:建安散文创作大势。
建安魏晋时期,散文一改汉代散文的经学气息,打破桎梏,形成了重抒情、重文采的创作倾向,并为南朝骈文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经过南朝文人的努力,骈文有对偶、用事、辞采、声韵四个方面都已臻极致,为中国文学又创造出一种新的美文文体。
北朝创作出了像《水经注》、《洛阳伽蓝记》这样的散文名著。
第一节魏晋文章1.建安散文理解:①曹操散文特点。
文章清峻通脱。
曹操主要的文章都是政治性应用性很强的令、表之类,但写起来却都能破除公文的虚语与旧格,挥洒自如,直抒胸臆。
②曹丕、曹植散文特点。
曹丕、曹植之文注意藻采骈偶。
曹丕《与繁钦书》中写歌女之状,极丽句佳藻之能;曹植的《求自试表》,气势宏盛,但亦文辞瑰丽。
此种文风,领率文坛,使魏晋文章沿着重辞采的方向发展。
简单运用:建安散文的特点。
一、内容上注重抒发情怀,言之有物。
二、形式上注重文采,渐求骈丽。
三、风格上,作者都有很强的个性特点。
2.正始散文简单运用:《大人先生传》与《与山巨源绝交书》艺术之异同。
阮籍的《大人先生传》与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都是针对司马氏黑暗政治恐怖和虚伪提倡名教进行讽刺和抨击的文章。
但两者在艺术上也有异同:一、《大人先生传》阮籍对那些虚伪的名教中人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
针对这种规行矩步以谋私利的“君子”,大人先生予以有力的驳斥,达到一种酣畅淋漓、辞采瑰奇,具有震撼心魄的艺术效果。
二、《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拒绝山涛的举荐,不肯与司马氏合作,却以幽默嘲讽出之。
貌似平易之言,将其高洁不污之志尽显,且将官场之俗恶揭露得淋漓尽致。
嵇康、阮籍的散文,既继承建安散文重抒情重文采重个性的特点,又有鲜明独特的现实内容,是散文在重艺术特质方向上发展的重要一环。
3.两晋散文理解:①两晋散文创作大势。
西晋文坛注重形式技巧的讲究,以繁缛绮丽为特征,也不乏情文兼善的佳作,如陆机《辩亡论》、潘岳《哀永逝文》。
马工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全套PPT课件 50109
二、文体辨析、文集编纂及文学批评的兴盛
▪ 汉魏六朝的文学写作,一方面是呈现出繁荣的景象,文章体 类增多,作品数量加大;另一方面则是文体界限不清,写作 体例往往有所混乱。
▪ 文体辨析至南朝时变得尤为迫切。 ▪ 文体辨析的兴盛、文学流派的形成,是文学繁荣和进步的重
要标志,它一方面促进了写作,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批评。
▪ 1.诗歌风格 ▪ 2.文体新变
二、声律的创建
▪ 从理论上开始注意声律的追求和研究,是汉末魏晋以后的事, 与佛教的传入相关联。译经对中国音韵学的创始和发展都有 极深的影响,反切和四声的发现便是受了佛经翻译的启发。
▪ 声律的创建和运用主要是在诗歌和骈文领域。
三、诗歌的典范
▪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非中国诗史上最昌盛的时期,但许多诗歌 和诗人已成为后世景仰的典范。
一、曹操对乐府旧题的改造
▪ 2.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愿望、理想和抱负,如《善哉行》后 二首、《对酒》、《步出夏门行》五首
▪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 良。咸礼让,民无所争讼。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雨泽如此,百谷用成。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空虚,冬节不 断。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 北朝的环境与东晋、南朝有极大差异,其统治思想以儒学为 正统,继承的是汉代以来的经学传统,统治者自上而下以至 文人学士大多不好诗文,而是崇尚质朴,即便汉族高门士人 也大多致力于政治和学术,而无心于文学创作。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地位与影响
一、文学的新变
▪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确以新变见长,每个时代、每种文体、每 位作家,皆呈现出独具的面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古文史——第三编(鸣谢365网友)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风骨1 、建安诗坛的时间断限。
建安诗坛,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 )下迄魏明帝太和六年(233 ),即汉末魏初时期文学。
(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2 、建安风骨形成的原因。
建安时代,汉末的动乱现实一方面给建功立业提供了可能,激发起士人们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给士人带来岁月不居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
因此形成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的风尚。
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1 、曹操生平及思想、性格。
曹操,字孟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曹操是一个注重实际的人,知道乱世用儒学不能及时奏效,所以用刑名法术之学。
精通音乐、书法、围棋,为人简易。
动乱板荡的时局,戎马倥偬的经历,统一天下的雄心,交织在他的诗歌中,形成了他古直悲凉、慷慨沉雄的艺术风格。
2 、曹操诗歌创作成就。
①开创了文人" 拟乐府" 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
②曹操的诗有一种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
3 、曹丕生平及感情特点。
曹丕,字子桓,三十一岁立为魏太子,三十四岁代汉自立。
曹丕博学多识,感情敏锐而细腻,对人生苦短有特别强烈的凄怆感受,诗作中更倾向于对个体感情的体会与抒发。
4 、曹丕对七言计的贡献。
曹丕对七言诗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他的《燕歌行》二首,不仅为乐府产生一新体制,且为中国诗学开一新纪元。
至曹丕始形成纯粹的七言诗。
但还是逐句押韵形式,韵脚尚嫌单调繁促。
5 、曹丕诗歌的特点。
曹丕诗歌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一种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
尤善写游子思妇的思乡怀远之情。
曹丕的一些述怀之作,则写得清峻悲凉。
曹丕还有一些抒发志向记叙军旅的作品。
6 、曹植生平及性格。
曹植,字子建,曹丕弟。
他从小被曹操所喜爱,曾想立为太子,后未果,因此受到曹丕的嫉恨。
史称曹植聪颖过人,个性却是为人过于直率。
超凡的才华与不羁的性格,使他一方面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另一方面却因恃才傲物而饱受压抑,这两个方面在他的作品中都充分表现出来。
7 、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
以建安二十五年(220 )曹操死为界,曹植的诗歌创作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之作。
如《白马篇》,诗歌字里行间迸发着慷慨激昂的炽烈热情,洋溢着高迈不凡的蓬勃朝气;曹植后期的作品则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倍受压抑的郁愤心情,典型代表作是《赠白马王彪》。
8 、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曹植的五言诗创作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是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
他的作品今存九十多首,是建安诗人中最多的。
①曹植的诗歌被誉为" 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钟嵘《诗品》)。
就是说他的诗既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
形成了既华丽绮焕又浑厚雄健的独特艺术风格,达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
曹植诗歌语言华美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
①植诗歌艺术成就还表现在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方面。
曹植的诗歌艺术对后世影响很大,博得极高的评价,被谢灵运誉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9 、建安七子姓氏名字。
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桢10、七子生活道路和文学创作分期。
建安七子的生活道路和文学创作可以分为两个同时期。
前期外在汉末动乱中,目睹生民忧患,个人生活也颠渍不安。
所以前期的作品往往反映动乱的社会现实。
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后期仕途顺利,生活平稳,所以后期作品往往表达对曹氏政权的拥护,表现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
11、七子不同的文学成就。
孔融的散文,诗歌成就最高者为王粲、刘桢,王粲的赋。
徐幹诗文兼善。
陈琳、阮瑀在章表书记方面的成就比其诗歌创作要高。
应瑒现在存诗作只有数首,难以对其判断。
12、王粲生平。
王粲,字仲宣,建安十三年归附曹操,是七子中诗、赋最佳者。
13、王粲诗歌内容。
王粲前期诗作抒发志士怀才不遇之悲愤,与反映战争离乱引起的凄怆之情。
代表作为《七哀诗》。
后期则更多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代表作为《从军行》。
14、王粲诗歌艺术特点:在于抒情深切,慷慨悲凉,文辞秀美,局面阔大。
15、七子其他刘桢,字公干,《赠从弟》是其代表作。
诗中充满磊落不平之气,文辞不事雕琢," 不拘对属" ,而" 气格自高".陈琳,字孔璋,书檄,多出其手。
诗歌代表作为《饮马长城窟行》。
全诗吸收乐府民歌之写实精神,用精彩的对话,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沉痛悲切。
阮瑀,字元瑜,为曹操掌书记。
著有《驾出北郭门行》。
除幹,字伟长,抒情婉曲,辞气平和,其代表作《室思》,拟写思妇怀人之绪,缠绵悱恻。
16、蔡琰生平及作品。
蔡琰,字文姬。
汉末著名学者蔡邕之女。
胡中十二年,生二子。
写有五言《悲愤诗》。
17、五言悲《悲愤诗》内容及艺术特点。
内容:五言《悲愤诗》深刻真实地反映了汉末苦难动乱的年代,艺术地再现了诗人惨痛的人生经历。
第一段写董卓之乱,诗人及难民被掳后的非人遭遇。
第二大段主要写在匈奴时想念父母,被赎时又不忍割舍孩子的肝肠寸断的巨大痛苦。
艺术特点:首先,它是一位女诗人在亲身经历基础上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其感情描写、心理活动刻画,真实、细腻、复杂、微妙,在诗歌史上实属罕见。
其次,能够注意细节的描绘,气氛的渲染,对烘托主题起到了良好作用。
另外,全诗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
第二章正始之音1 、正始诗歌的时间断限。
正始之音,是指自魏明帝青龙元年(223 )至魏元帝咸熙元年(264 )这段时期的诗歌。
2 、正始政治时局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正始时期的政治时局是影响士人心态及他们的诗歌创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司马氏为了进一步巩固权势,在政治上则大杀名士。
在这极端黑暗的政治恐怖下,士人建功立业的理想归于破灭,发之于诗,建安诗歌中昂扬的气概没有了,代之以如履薄冰的忧生之嗟。
司马氏政权,又标榜" 名教" ,更显现出其虚伪卑鄙。
正始士人心中更加鄙弃名教,充满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但又不能直接表达出业,所以表现在诗歌创作上,一方面用韬晦曲折的方式批判名教中人的虚伪龌龊,形成沉痛委曲隐蔽曲折的风格。
另一方面,士人转而追求一种理想中的人生境界,常常表现一种老庄人生理想的倾向。
3 、正始思潮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这时期的玄学思潮对正始士人心态及诗歌创作影响更为重大。
正始诗人,往往都是崇尚老庄的士人,他们大畅玄风,建立玄学理论,开始了一个思想史上的新时代。
在文学中表现人与自然的新和感,表现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开拓了一条广阔的道路,成为后世山水诗的思想滥觞。
玄风对正始诗人的另一影响,就是文学创作的哲理化倾向。
正始诗人在更深的层次上对人生作哲理的思索和哲学的观照,从诗歌的抒情向诗歌的哲思发展,在诗歌中注重表现哲理。
嵇康和阮籍写出了很完整的哲理诗,成为后来玄言诗的滥觞,也对后来咏呸诗的议论化倾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二节阮籍诗1 、阮籍生平与思想。
阮籍(210-263 ),字嗣宗,阮瑀之子。
阮籍的一生是在矛盾和苦闷中挣扎的一生。
他本有心用世,以才高自居。
他十分鄙薄当道,司马氏的大杀名士又使他十分恐惧,所以采取了不积极合作又不坚决斗争的依违避就的态度。
在生活上,他纵酒佯狂,任性而行;在政治上,他十分谨慎,口不臧否人物;在思想上,他倾心玄学,崇尚老庄,追求理想中的美好境界;在感情上,他痛恨虚伪的名教中人,感叹人生的悲哀和沉重。
2 、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1 )《咏怀》诗有一种意蕴深沉之美。
阮籍把人生的悲哀挖掘的更全面更深入。
也更沉痛。
他认为不但自然规律使人生早早凋落,世事无常、社会险恶也给人以重生忧患。
而且人心理中自身的矛盾、苦闷、焦虑也在戕害着人的灵魂和生命。
如此众多的人生悲哀,往往却不能与人诉说和宣泄,而且不被他人所理解,思想的先行者便又增添了一种人生的孤独感。
在艺术表现方式上,阮籍用典颇多,多用比兴、象征烘托意象渲染气氛,来表达自己的深切情思,所以也显得意蕴深沉。
(2 )阮籍的诗还有一种清逸玄远之美。
阮籍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个清虚空灵的庄子式的理想世界。
在这个境界里,他可以无所系念,不受约束,可以自由驰神运想,做到与道冥合。
(3 )阮籍的《咏怀》诗,融哲理、情思与意象为一炉,意蕴深沉,清逸玄远,不但成为正始时代诗歌的高峰,而且创造了抒情组诗的新形式,开后代左思《咏史》组诗、陶渊明《饮酒》组诗的先河。
第三节嵇康诗1 、嵇康生平。
嵇康,字叔夜。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
2 、嵇康诗的特色。
首先,嵇康在他的诗中创造了一个诗化了的人生理想境界。
如《赠兄秀才入军》嵇康第一个把庄子诗化了,使他的诗具有一种清过的境界。
其次,嵇康的部分诗歌中还有一种峻切之语。
另外,嵇康还能脱开《诗经》,在四言诗中另辟蹊径。
《诗经》的古朴写实之风,在嵇康诗中不见了,而出之为清远之意境,隽秀之语言,别具一格。
第三章两晋诗坛1 、晋代诗歌风貌。
晋代诗歌的风貌,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西晋太康、元康年间的创作以繁缛为主,但西晋还有以左思、刘琨为代表的刚健诗风。
东晋则是玄言诗的天下。
晋末宋初有杰出的诗人陶渊明。
第一节太康诗风1 、太康诗风形成的原因。
时局稳定,经济发展,诗人们生活在比较安稳舒适的环境中。
司马氏政权造成了“政失其本”,而“士无特操”的局面。
士人群体的普遍心态是求实逐利,表现为爱财与奢侈;求名自适,表现为清谈与纵欲。
这种士人心态发之于诗,便是抛弃了建安诗歌的梗概多气与正始诗歌的深邃哲思,转而向结藻清英、流韵绮靡的形式技巧方面发展,形成了“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的太康诗风。
2 、太康诗歌内容特点。
太康诗风在内容上的特点之一是" 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诗品》),特点之二是拟古模仿,缺乏现实内容。
3 、太康诗歌艺术形式特点。
太康诗风在艺术形式上的特点,则是“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一是追求文字华美与辞藻华丽。
二是追求新的技巧,注意俳偶。
典型的是陆机。
三是描写更加细腻。
4 、陆机生平。
陆机,字士衡。
陆机的文学成就赋胜于诗。
其《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的名篇。
5 、陆机诗歌内容形式特点。
①就诗歌而言,陆机是太康诗人中存诗最多的,今存107 首。
②陆机的诗歌语言的华丽排偶是最明显的。
常常变古诗之古朴为华美。
③就诗歌内容来说,陆机拟古之作很多,也有许多酬酢之词,因而被认为" 造情既浅,抒响不高".但他毕竟是一位" 天才秀逸" 的诗人,因此有些诗作也能写得情感深沉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