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华英烈——章太炎
高中作文素材:伤不起的医生章太炎
高中作文素材:伤不起的医生章太炎【人物名片】章太炎(1869~1936),原名学乘,字枚叔,浙江余杭人。
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
后易名为炳麟。
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
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
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后自认“民国遗民”。
伤不起的医生章太炎章太炎,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革命家、国学大师。
年轻时,章太炎阅读过几大箱中医书,自认为医术高明,喜好替人医病。
一旦有朋友患病,他便非要替人诊断。
可是朋友照着方子去取药,通常会被告知这方子价格高且根本治不了病,因此很少有人吃他开的药。
朋友都知道章太炎狂傲自大的个性,再遇见他便有意奉承:“上次全亏了你那道妙方,服了后就神清气爽。
”章太炎十分得意,逢人就夸耀:“某某的病经我一看便药到病除。
”听的人明知道实情却假装糊涂,附和着夸赞他医术神奇。
到了中年,章太炎自诩医术更高。
孩子生了病,他不肯去请医生,非要自己看。
夫人知道章太炎的脾气,只好等他开完方子,再偷偷地另请医生开方抓药。
章太炎问起,夫人便说孩子一直吃着他开的药。
等到孩子痊愈,章太炎又向周围人吹嘘自己的方子灵验,孩子只吃了一剂药就恢复了健康。
章太炎确信自己妙手回春,已然成为中医大师。
一次,他不小心患上宿食(消化不良),依旧自开药方,起初以平胃散治疗,引起了发热,后又服下五剂小柴胡汤,仍不见好转。
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章太炎不得已去找当地的名医仲右长求治,结果仅服用了两剂中药便取得良效。
章太炎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医术并非高超,也了解到他人的夸赞是碍于面子,深有感触地说:“将奉承信以为真太可怕了。
它就像一把看不见的刀,消磨了求知的渴望,阻止住前进的步伐。
”此后,章太炎再也不把他人的评价放在心上,而是潜心于中医理论研究,注重实践经验积累,撰写了《霍乱论》等重要著作,也医治了不少疑难杂症。
晚年时,曾有人问章太炎:“先生的学问是经学第一,还是史学第一?”他理直气壮地答:“实不相瞒,我是医学第一。
革命党人书生章太炎
革命党人书生章太炎作者:汪兆骞来源:《领导文萃》2016年第04期章太炎(1868-1936)名炳麟,字枚叔,浙江余杭人。
自幼痛愤满人统治中华,好读书,受顾炎武等人爱国思想影响,在西湖边的“诂经精舍”师从俞樾,对经学、小学、诸子、佛学悉精心攻读,不应科举。
章太炎从追随康有为、梁启超,到与维新派决裂,与保皇派斗争而成为革命者,对当时一代人转向革命,特别是对他的百名弟子投身革命,产生过重大影响。
但他的革命思想中虽有民主主义成分,占主导的还是排满反清的汉民族主义。
这种“光复中华”的思想,影响了他的文化和文学思想。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章太炎逃往台湾,任台湾最大的报纸《台湾日月新报》的记者,主要担任中文版的撰述。
期间,与同人李书私交甚深,常秉烛夜谈。
一日,谈到少时读书的情境,章太炎告诉20岁才延师启蒙的李书,自己六七岁已开始拜师,至20岁已精通经学与小学了。
李书惊讶:“那么早就读书,能记住吗?”章太炎笑曰:“十之八九尚能背诵。
”李书便以自己所学经书相问。
只听章太炎如流水般背诵,并能指出所背在哪部书第几页。
李书这才明白,这位刚到报社的章炳麟为什么文章文华高超,议论有魏晋之风,对其更加敬重。
1900年,章太炎在苏州东吴大学教书。
其间,他去看望了自己曾师从七年的老师俞樾。
此时“诂经精舍”的国学大师已是八十高龄。
孰料,阔别多年,一向温文尔雅的恩师,甫一见面,竟然大发雷霆,将自己的高足骂得狗血喷头,骂他“背父母陵墓”远游为“不孝”,揭露清廷“指斥乘舆”为“不忠”,“不忠不孝非人类也”。
章太炎遭到老师没道理的痛骂,心中不服,不仅当面反唇相讥,回去后即刻写《谢本师》,公开与老师俞樾断绝师生关系。
1903年5月,章太炎在《苏报》发表《〈革命军〉序》,一个月后章太炎又在该报头版发表《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赞美革命,直呼光绪之名“载湉小丑,未辨菽麦”。
上海租界工部局在清廷的重压下,发出对章太炎、邹容等人的拘票,除陈范外,名列拘票者五人全部被捕,“被监禁于上海的西牢”。
辛亥巨擘章太炎
辛亥巨擘章太炎作者:赵继成来源:《北京档案》2021年第08期章太炎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国故学大师。
回顾他传奇而绚烂的一生,“跌宕起伏”成为他人生的主旋律。
在那个专制与民主、愚昧与科学、动荡与安定相交织的年代,他一直冲在时代的最前沿,扮演着改革急先锋的角色。
在学问上他不分政见、门第,践行孔子以来“有教无类”的优秀传统,广收门徒,为民国学术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以北京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和《章太炎年谱长编》为主要材料,講述章太炎从1890到1916年这27年间在理论、实践两方面的突出成就,以纪念110年前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这场伟大革命。
章炳麟,字枚叔,浙江余杭人,生于1869年,去世于1936年,因慕顾炎武的气节遂更名为降,号太炎。
以后政、学诸人皆以号称太炎先生。
他自幼便嗜书如命,但不像传统士大夫那样学而优则仕,始终未能进学。
1890年23岁的太炎先生肄业于诂经精舍,师从古文经学大师俞樾,练就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政治眼光,为他以后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作用做了充足的铺垫。
章太炎与学问无所不窥,所涉猎门类之广世所罕见。
小学(文字、音韵、训诂)成为其治学根基,并在此基础之上兼及经学、史学、文学、哲学、佛学等诸多科学,他的渊博学识为辛亥革命及以后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很大帮助。
(一)精研古籍,论证革命的必要性章太炎在求学期间,研读了大量的诸子学著作,对诸子学的学说理念烂熟于胸。
他写过《论诸子学》对先秦诸子的源流及学说做过精辟的论述。
同时,他又对宋、明、清的儒者们做了一番审慎地考证,视清朝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为圭臬,对此书极力区别孔、孟的真理学和程、朱的假理学深表赞许,并对清朝的雍正、乾隆这类专制统治者给予了猛烈抨击,指出读了《孟子字义疏证》没有不深恨满洲的,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势在必行。
笔者认为:清朝统治者将假理学作为官方的统治学说,像一条无形的锁链捆绑着中国人的思想,钳制着中国人的言论,泱泱大国的人民万马齐喑,死气沉沉。
中华历代名人故事-章太炎的故事
中华历代名⼈故事-章太炎的故事章太炎(1869年1⽉12⽇—1936年6⽉14⽇),浙江余杭⼈。
原名学乘,字枚叔(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后易名为炳麟。
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事⽽改名为绛,号太炎。
世⼈常称之为“太炎先⽣”。
下⾯⼩编给⼤家讲⼀讲中华历代名⼈故事-章太炎的故事。
怒砸总统府章太炎学问淹博,造诣精深,是灵光岿然的国学⼤师,但他的疯癫是出了名的,狂也是出了名的。
他持论偏激,⾏为怪诞,⾃称"章神经"。
早年在⽇本,东京警视厅让他填写⼀份户⼝调查表。
原是例⾏公事,章太炎却⼗分不满,所填各项为:"职业——圣⼈;出⾝——私⽣⼦;年龄——万寿⽆疆。
"这与英国⽂学家王尔德有异曲同⼯之妙。
此公赴美演讲时,海关检查员问他有什么东西需要报关,他说:"除了天才,别⽆他物!"真是神⽓⾮凡。
袁世凯弄权,为了拉拢这位"章疯⼦",曾经聘他为"总统府的⾼等顾问",并颁发勋章给章太炎。
然⽽袁世凯很快就发现⾃⼰看⾛了眼,他知道了章太炎是⼀个不好利⽤的⼈。
⽽章太炎在袁世凯⼿下做了⼀阵"官"以后,逐渐地认清了袁世凯的为⼈。
他发觉袁世凯是⼀个居⼼叵测、想要葬送民国恢复封建专制的野⼼家。
加上处处听来和看到的袁世凯的桩桩件件龌龊事,便要去找那位独夫民贼好好理论⼀番。
⼤冷的天⽓,他蹬⼀双破棉靴,穿⼀领油油的⽺⽪袄,⼿中绰⼀把鹅⽑扇,扇坠吊着袁世凯颁给他的⼤勋章,直闯总统府。
接待员将他安置在接待室中等候,他眼见国务总理熊希龄谈过了,副部长向瑞琨谈过了,还轮不到他。
⼀怒之下,骂道:"向瑞琨,⼀个乳臭未⼲的⼩孩⼦见得,难道我见不得?"他径直往⾥闯,警卫阻拦,双⽅⽴刻起了冲突,章太炎索性⼀不做,⼆不休,操起桌上的花瓶朝⼤总统画像猛⼒掷去。
随后⼜将接待室中的桌椅板凳⼀应摆设全部砸了个稀烂。
袁世凯⾃然恼怒异常,可迫于舆论的压⼒,他不好给章太炎派罪名,就定了个"疯⼦病发违禁"的滑稽名⽬,将他幽禁在北京钱粮胡同的新居。
人物简介:章太炎简介
章太炎简介字号: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更名绛,号太炎,后又改名炳麟生卒: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年代:清末民初籍贯:浙江馀杭人评价: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革命家,一代儒宗生平简介章太炎于1869年1月12日出生于浙江杭州府余杭县东乡仓前镇一个末落的书香门第。
初名学乘,后改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
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
幼受祖父及外祖的民族主义熏陶,通过阅读《东华录》、《扬州十日记》等书,不满于满清的异族统治,奠定了贯穿其一生的华夷观念,并在后来与《春秋》的夷狄观以及西方的现代民族主义观点相结合,形成具有其个人特色的民族主义观。
1891年(光绪十七年),章太炎入杭州诂经精舍,师从俞樾、谭献等,关注经、子之学,初步确立对“今古文”界线的认识,此后几年陆续完成《膏兰室札记》、《春秋左传读》等。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章太炎曾为强学会捐款,与康、梁通信。
1987年到上海任《时务报》主笔。
但终因不满康有为倡言建立孔教,自称“教主”,遭康氏门徒麦孟华等人的围攻殴打,愤而离泸返杭。
此后与较为稳健的“中体西用”派王文俊、宋恕、陈虬等人相往来,创办“兴浙会”,为《实学报》和《译书公会报》撰稿。
1898年春,章太炎受张之洞邀请,赴武昌筹办《正学报》,不到一月即离去。
七月,在沪任《昌言报》主笔,发表《商鞅》、《弭兵难》、《书汉以来革政之狱》等。
戊戌政变后,章太炎因参加维新运动被清廷通缉,遂携家避难台湾,任《台湾日日新报》记者。
1899年夏,东渡日本,与梁启超等人修好,并与孙中山相识。
不久返回上海参与《亚东时报》编务工作。
此时章太炎的排满观和古文经立场日益明确,在苏州出版了其著作《訄书》的第一版(木刻本),由梁启超题签。
1900年义和团事件发生后,晚清趋新的士大夫严复、汪康年、唐才常等在上海组织“中国议会”以挽救时局,章太炎应邀参加。
在会上,章太炎主张驱逐满、蒙代表,并割辫明志。
革命之道德——章太炎
革命之道德(1906年10月8日)章太炎古之所谓革命者,其义将何所至耶?岂不曰天命无常,五德代起,质文相变,礼时为大耶?夫如是,则改正朔、易服色、异官号、变旗识,足以尽革命之能事矣。
名不必期于背古,而实不可不务其惬心。
吾所谓革命者,非革命也,日光复也,光复中国之种族也,光复中国之州郡也,光复中国之政权也。
以此光复之实,而被以革命之名。
呜呼!天步艰难,如阪九折,墨翟、禽滑厘之俦,犹不能期其必效,又乃况于柔脆怯弱如吾属者。
世无黄中通理之人,而汲汲焉以唇舌相斫,论议虽笃,徒文具耳!旷观六合之邦家,虽起废不常,盛衰相复,若其沦于异族,降为台隶者,则亦鲜有;有之,必素无法律政治与愚昧无知之民也。
中国之学术,章章如彼,其民不可谓愚。
秦、汉以降,政虽专制,非无宪章著于官府,良治善法,足以佐百姓者,亦往往而有。
举吾炎赢刘之苗裔,提封万里,民籍巨亿,一旦委而弃之于胡羯,其根本竟安在耶?晋之乱于五胡也,桓温、刘裕起而振之;宋之割于女真也,岳飞、虞允文出而匡之;蒙古不道,宰割诸夏,改玉改步,人无异心,灏州真人,奋臂大泽之间,元政瓦解,北方郡县,传檄而定。
综观往古戎夏交之事,侵入者不过半壁,全制者不逾百年,硕果虽食,不远而复。
今者,满洲之在中国,疆域已一统矣,载祀已三百矣,川楚磨顶于前,金田跣足于后,陨身赤族,卒无一成,是孰使之然耶?昔王而农发愤于晚明之丧,推而极之,至于孤秦陋宋,以为藩旗削弱,州郡无兵,故夷狄之祸日亟,此可为汉族自治之良箴,非所论于覆亡之后也。
近世学者,推寻祸始,以为宋世儒者妄论《春秋》,其教严于三纲,共防弛于异族,逆胡得利用其术以阻遏吾民爱国之心。
然自季明以后,三纲之名虽存,其实废久矣。
而里巷鄙人之言鞑靼者,犹相率以为鄙夷之名,是其心亦未尝泯绝也。
或者又谓祸本之成,咎在汉学,虽日本人亦顺言之。
夫讲学者之疏于武事,非独汉学为然。
今以中国民籍,量其多少,则识字知文法者,无过百分之二;讲汉学者,于此二分,又千分之一耳!且反古复始,人心所同,裂冠毁冕之既久,而得此数公者,追论姬汉之旧章,寻绎东夏之成事,乃适见犬羊殊族,非我亲昵。
章太炎
章太炎纪念馆于1988年1月在南屏山北麓落成。
建筑布局为北方四合院,兼采江南庭园的构筑手法,馆舍为明清建筑风格,白墙黑瓦。
纪念馆的楹联:维新真学问,革命大文章。
鲁迅曾经这样评价他的老师章太炎先生:“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模。
”在投身革命,捍卫民主共和之外,章太炎一生致力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无法超越的一代国学泰斗。
先生书法真迹,从左至右,依次为:“吴其为沼乎”,“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全民主权”,“中华民国”。
国学大师章太炎的简介资料
国学大师章太炎的简介资料章太炎是我们所熟悉的国学大师,著名的作家。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章太炎生平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章太炎生平介绍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浙江余杭人。
原名学乘,字枚叔(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后易名为炳麟。
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
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
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后自认“民国遗民”。
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
光绪三十年(1904年)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出狱后,孙中山迎其至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
宣统三年(1911年)上海光复后回国,主编《大共和日报》,并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
曾参加张謇统一党,散布“革命军兴,革命党消”言论。
民国二年(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参加讨袁,为袁禁锢,袁世凯死后被释放。
民国六年(1917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在苏州设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学为业。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在苏州主持章氏国学讲习会,主编《制言》杂志。
晚年愤日本侵略中国,曾赞助抗日救亡运动。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6月14日病逝。
章太炎到底有多疯章太炎在早些年间其实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但是因为被袁世凯利用一时间接受不了于是变得精神有些失常,他这一辈子都非常的憎恨袁世凯,所以在对待袁世凯的时候才能真正看出来章太炎到底有多疯,他的疯并不是我们意义上所说的疯,而是在投入了很多却没有的带相应的回报所以此出现的懊恼的表现,在他的疯中我们甚至能感受到他的愤怒以及厌恶。
章太炎在当时已经非常疯了,据说有一次章太炎去见袁世凯穿得非常破烂,脚下踩着一双破烂的鞋子身上穿着一件衣不蔽体的褂子,明明是冬天却还拿着一把扇子,守卫的士兵本想把他赶出去但是看到他腰间戴的配饰意识到这是一位重要人物,所以就让他在外面等一会儿,但是一等就是几个小时,这时候章太炎感到非常没面子,觉得自己被怠慢了,袁世凯坐上皇位之后就把他们都抛到了脑后,于是在袁世凯办公室外面的待客厅中就闹了起来,而且声势非常之大,把能砸的都砸了,什么台灯啊杯子啊瓷器啊等等,不管是名贵的还是普通的他一概不管只是随心所欲的砸,最后终于惊动了袁世凯,由此可见章太炎到底有多疯。
章太炎:因口无遮拦两度入狱,间接“气死”袁世凯,将鲁迅逐出门下,却被鲁迅奉为毕生恩师
章太炎:因口无遮拦两度入狱,间接“气死”袁世凯,将鲁迅逐出门下,却被鲁迅奉为毕生恩师鲁迅生前,曾对友人讲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当年,章先生好发议论,被他骂的人为了还击,总爱把他说的话放在报纸上,标题就叫做【章疯子大疯其疯】”“反之,如果章先生恰好骂到了他们的反对党头上,那第二天报纸的标题就是【章疯子居然不疯】”这里的章疯子,指的便是鲁迅曾经的老师,国学大师章太炎。
说起章太炎,不得不提他因为“发疯”而坐的两次牢。
1903年,章太炎顶着舆论压力,写下了著名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在这篇文章中,他强烈驳斥了康有为的保皇理论,同时宣传革命主张,澄清人们的思想。
这封书信,让清廷掌权者大为恼火,以“劝动全天下人造反,大逆不道”之罪,将章太炎关押,期限3年。
那么,章太炎这次入狱,到底冤不冤呢?其实,我们看内容就一目了然,文中称“载湉小丑,未辨菽麦,铤而走险……”他当众骂皇帝是小丑,分不清豆子和麦子,愚昧无知,这绝对算是大逆不道之罪。
再加上,他还公开表示反对保皇,这自然也是妥妥的造反罪。
这两条罪名,换哪个朝代都不会轻饶,正常情况下是要砍脑袋,灭族的。
然而,由于晚清时局动荡,哪怕掌权者也是自顾不暇,根本没有闲心讨论如何处罚他这个文弱书生,便草草判了三年了事。
尽管三年牢狱生活不好过,可当他熬到出狱时,居然发现,他的名字在社会上早已了无痕迹,压根儿没有人记得他做过的事。
如果说第一次因为“疯骂天子”而入狱,算是他年轻气盛不理智,那第二次入狱,就完全是因为他这张管不住的嘴,骂了明知不该骂的人。
袁世凯掌权后,章太炎对他做大总统十分不满,再一次大胆开麦,发表了各种“反动言论”。
有本事逼得清室退位,袁世凯自然不是吃素的,他立刻将章太炎软禁。
但袁世凯也不傻,做戏嘛,总得做全套。
此时,毕竟已经到了民国,有了名义上的“言论自由”,这么个文化界的大名人,袁世凯也不敢说杀就杀,只能先缓缓。
于是,过了三个月后,北京地方监察史的传票,才送到了章太炎手中。
章太炎辛亥革命的旗帜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
章太炎辛亥革命的旗帜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章太炎:辛亥革命的旗帜——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革命运动,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封建专制政权的命运,为中国的民主化和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石。
在这场革命中,许多杰出的领导者和理论家涌现出来,他们不仅在行动上激发着人民的力量,更在理念上引领着中国走向新的未来。
其中,章太炎作为辛亥革命的旗帜和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他的思想和行动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和思想家。
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接触到了西方现代化的思想和制度,深受启发。
回国后,他成为首批主张废除封建专制制度、倡导民主和科学的知识分子之一。
他坚信中国必须进行彻底的革命,才能实现国家独立、民族振兴和全体人民的幸福。
章太炎以其卓越的思想和领导才能,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一员。
他积极参与组织起义和军事行动,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和战略指导。
他在广州成立了许多革命组织,如同盟会和舜耕学社等,为推翻满清政权和建立民主共和国而努力。
在辛亥革命之后,章太炎投身于中国的国家建设和民主制度的推进。
他积极参与政治,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曾担任过国会议员和政府要职,致力于推动宪政制度的建设和法治的实施。
除了政治事业,章太炎对教育事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一直主张教育的现代化和普及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也为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章太炎的思想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他倡导的民主、科学和平等的思想观念深深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意识,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开来。
他崇尚的革命精神和民主思想成为了中国近代革命运动的旗帜,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增添了强大的动力。
然而,章太炎的贡献并不仅限于辛亥革命和思想理论层面。
他的人格魅力和为人民所敬仰的品质也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PPT 辛亥革命人物——章太炎
与刘半农的轶事 “五四运动”时期兴起的白话文运动之中,有一位北大教授,名刘复,字半农,他发出一种 论调说“文言文是死的文字,什么人再写文言文,就是死人;白话文是活的文字,凡是写白话文 的,就是活人。”刘半农采访章太炎时,就问其对白话文的见解如何,章太炎说:“白话文不自 今日始,我国的《 毛诗》就是白话诗。历代以来,有白话性的小说,都是以当时的言语写出来 的,写得最好的是《水浒》、《老残游记》等,甚至有用苏州话写的《海上花列传》。但是你们 写的白话文,是根据什么言语做标准?”刘半农侃侃而谈说:“白话文是以国语为标准,国语即 是北京话。”章太炎听了哈哈大笑,问刘半农:“你知不知道北京话是什么话?”刘半农不假思 索答说:“是中国明清以来,京城里人所说的话。” 章太炎就以质问的口吻问刘半农:“明朝的话你有什么考据?”刘半农呆着无词以对。章师 就用明朝的音韵,背诵了十几句文天祥的正气歌,其发音与北京话完全不同,接着就说:“现在 的国语,严格地说来,含有十分之几是满洲人的音韵,好多字音都不是汉人所有。”这番话说出, 刘半农更呆住了好久,说不出一句话来应付。 章太炎又说:“如果汉人要用汉音,我也可以背诵一段汉代音韵的文字。”说完他就背了两 首汉诗,许多字的音韵都与现代不同。他又问:“你知不知道现在还有人用汉代音韵或唐代音韵 来讲话的?”这时,刘半农已听得呆若木鸡,这一问他倒振作起来,便说:“现在哪里有人用汉 音来说话?”他说得好像振振有词的模样。 章太炎说:“现在的高丽话,主要语是汉音,加上了唐朝的唐音、朝鲜的土话和外来话,即 是今日的高丽话。”接着他说:“还有日本话,主要的中国字,称为汉字,即是汉音,其余的联 缀词,日本各地的土音,又加上了近代各国外来语,就成为现在的日本。日本人的发音,各处不 同,以东京为正宗,汉音也最准。各道各县的发音,连东京人也听不懂,这是你刘半农先生不研 究‘小学’,不研究‘音训’,不曾研究过《说文》,所以你听了我的话,可能会觉得很奇怪。” 刘半农面有赧色,无词以对。 章太炎又说:“我知道你曾经在北方的报纸上,征求过‘国骂’的字句及各地方骂人的话, 第二天早上,就有人到你学校中,在课堂上讲出许多骂你老母的地方话。所以后来你就不敢再做 这件工作,现在我来骂几句给你听。”接着就说汉代的骂人话,是×××出于何书,唐朝骂人的 话,是×××出于何书,直说到上海人宁波人,以及广东人的三字经,完全骂出来。看起来好像 供给他资料,事实上把刘半农祖宗三代都骂到了。这时已超过午餐时间,刘半农同来的人就出来 向章师作揖说:“我们麻烦老师很久,现在我们要告辞了。”
鲁迅的师尊:章太炎
鲁迅的师尊:章太炎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浙江余杭人。
原名学乘,字枚叔(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后易名为炳麟。
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
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
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后自认"民国遗民"。
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朴学大师,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朴学等等,著述甚丰。
位列《华夏名人》899。
代表作品:《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国故论衡》《章太炎医论》。
主要成就: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等。
早年从朴学大师俞樾受业。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投身变法运动,参加强学会,任《时务报》撰述。
政治思想倾向改良主义。
1900年7月,在上海参加唐才常发起的张园国会,因反对既排满又勤王的宗旨,脱离改良派,走上推翻清王朝的革命道路。
1902年再次逃亡日本,与孙中山正式结交。
为了宣传排满思想,和秦力山等人在东京发起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
1903年3月,重至上海,任教于蔡元培创办的爱国学社。
6月在《苏报》上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直斥光绪皇帝为“载湉小丑,未辨菽麦”,对革命则大加赞颂,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同改良派的大论战拉开了序幕。
清统治者和上海租界的工部局相勾结,查封《苏报》,逮捕章太炎,判其监禁3年。
1904年与狱外蔡元培等人联络,发起光复会。
1906年刑满出狱,由孙中山派人接到日本东京,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主编。
1908年,《民报》被日本政府查禁,乃专事讲学和著书。
后因不同意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与孙中山分裂。
1910年他和陶成章在东京重组光复会,并担任会长,从此和同盟会脱离关系。
武昌起义后归国,与黎元洪及立宪官僚广通声气,鼓吹革命军起,革命党消,要求解散同盟会,并组织中华民国联合会,出任会长。
章太炎的小故事
章太炎的小故事章太炎,字仲甫,号颐堂,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是辛亥革命的先驱者之一,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杰出代表。
章太炎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曲折和艰辛,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章太炎出生于清朝嘉兴府秀洲县的一个书香门第。
他自小聪明好学,对于经史子集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家庭的熏陶下,他对于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不公感到深深的忧虑。
年少时,他就立志要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奋斗。
年轻的章太炎考入了南京的江南制造总局学堂,开始了他的求学之路。
在学堂里,他刻苦钻研,广泛涉猎各种学问。
他特别关注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深受启发。
他认为,中国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才能摆脱封建社会的束缚,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章太炎毕业后,他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地从事教育工作。
他积极倡导新式教育,主张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他认为,教育是国家兴旺的基石,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有志于国家发展的人才。
同时,章太炎也积极参与了政治活动。
他加入了同盟会,成为了辛亥革命的积极参与者。
他发表了许多激昂的演讲和文章,呼吁人民起来反抗压迫,争取民主和自由。
他的言论和行动引起了当时政府的警惕,他多次被捕入狱,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屈不挠。
辛亥革命胜利后,章太炎被任命为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部部长。
他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和法规。
他提倡普及教育,倡导男女平等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
然而,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
章太炎深感国家的危机,他积极参与政治斗争,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而奋斗。
他发表了一系列的政论文章,批评当时政府的腐败和无能。
他呼吁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
然而,章太炎的政治活动引起了当时政府的不满,他再次被捕入狱。
在狱中,他遭受着各种折磨和痛苦,但他从未放弃对于国家和民族的信念。
他坚信,只要人民团结起来,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
经过多年的斗争,中国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有学问的革命家——章太炎纪念馆
HANGZHOU 2015.12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妍温馨 Tip:近日,《博古缀遗——名人馆章太炎先生藏 金石拓集》正式与大家见面了,市民们可在前往纪念馆前浏览本 书,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博物馆的馆藏。
馆内珍藏真迹
可以在每周二到周日 8:30--17:00 前去参观,馆内的手稿、真迹 一定让你不虚此行哦!
公交路线:公交 4 路、315 路、Y1 路苏堤站下即可。
“炳麟字太炎,浙江余杭人,年六十七岁。清末 著书排满与清政府对讼于会审公廨,系狱三年。…… 武昌倡义后归国,历任大总统府二等顾问、东三省筹 边使、大元帅府秘书长、川滇黔靖国军总参议,索授勋一位。” 这是近代著名国学大师章太炎对他自己一生的写照。
出身古文经学家的他,注重以金石证史,并且格外关注金石 的发掘和研究成果,这一点从纪念馆内收藏的各种金石拓本中体 现出来。展馆也通过“走近章太炎”“后世楷模”“先哲精神” 三个专题,以章太炎的文房用具、瓷器、印章等物品还原一代大 咖的日常生活。声、电、光等现代科技的运用,瞬间使得章太炎 这位“有学问的革命家” 彷如穿越百年来到小妍眼前。
53
馆内陈列资料
章太炎纪念馆
有学问的革命家—— 章太炎念馆
南屏山荔枝峰下,掩映在一片松柏桂树之间,四合院 式的白墙黑瓦红檐建筑亮眼又不失肃穆,更与苏堤春晓、 花港观鱼相得益彰。院内每逢春季,玉兰满树;秋风飒 爽之时,满园满路的桂花飘香;如今正值严冬,青翠的 苍松则夺人眼球。这环境、颜值逆天的建筑便是章太炎 纪念馆。
悼章太炎先生
悼章太炎先生成柏仁(1936年6 月22 日)胡展堂先生病逝广州,甫满一月,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忽在苏州亦染病不起。
吾人处国家民族垂危之际,连续地失却政治学术各方面之领袖导师,诚为国运之不幸。
胡先生死,吾人既为文以悼之,章先生之逝世,在国学上,在革命历史上,均为不可弥补之损失。
缅怀往绩,痛心横流,“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真不知涕泗之奚从矣!章先生对于国家民族之最大贡献,厥为其一生以言论文章,倡导民族革命之始终如一。
先生治春秋学,于内夏外夷之防,办之至切,守之极严,生当科举盛行时代,以饱学宿儒,曾未一青其衿。
在东京日,与冯自由等,发起汉族亡国242 年纪念,及痛诋康梁之保皇尊清,毅然继承明末王夫之、顾宁人诸大师之所志所事,以主张排满革命之故,身陷缧绁,亡命海外,其志节之坚苦,与人格之高洁,使百世之上,百世之下,皆足以闻风兴起,顽廉懦立。
去岁孙传芳为孝义女子施剑翘所杀,为其父报仇,忽闻孙之墓志,为先生手造,群疑满腹,以为失言,及读志文,首称“同盟之义,在保国族,却异类,”盛誉孙氏破白俄之功,方知先生笃守家法,独见其大,不随世俗好恶为褒贬,隐然为吾族之护法尊者,甚可佩也。
今者异族深入,汉奸四布,亡国之祸,迫于眉睫,以春秋大义之不明,而认贼作父者,盖比比也,安得先生斧钺之笔,雷霆之文,寒奸胆而唤国魂,以挽救吾族垂危之运哉!吾人于先生之死,为国族而痛惜者,盖在此也。
先生毕生致力于国学,造诣均极精粹。
对诸经群史,寝馈熟习,应用无穷,治小学音韵尤精,能灼然见语言文字之本。
晚年讲学苏门,畅述宗风,从之游者,皆敬学深思之士。
方谓假以岁月,宏其造就,对今日为人唾弃之国学,必能振衰起弊,传之无穷。
不意开堂讲学,仅有年余,而出颓木坏,遽丧人师,呜呼,此岂先生一人一家之不幸哉!凡心存国故,志切朴学者,所为扼腕而叹息也!先生自清末主持《时务报》、《昌言报》撰述之后,如《苏报》、《国粹学报》、《中国日报》、《民报》、《大共和报》、《华国杂志》以及现尚出版之《制言半月刊》等,或系创办,或寄文稿,要皆坦白质直地指斥时政得失,发扬学术精髓,综其生平,盖尽瘁于言论学术,而无稍长期间之间断,每一时代中,均有其著述作风之价值,恒为国人所重视。
章太炎故居陈列展示内容
章太炎故居陈列展示内容章太炎故居章太炎(1859年-1916年),字子厚,号颐庐,江苏宜兴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化名人。
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也是民主革命的杰出领导者之一。
位于宜兴市宜城街道南厍自然村的章太炎故居,是纪念章太炎先生的重要场所,也是宜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章太炎故居始建于明代,为章氏宗祠,后经历多次修缮与扩建,成为具有古典园林风格的宅院。
陈列展示内容为了弘扬章太炎先生的崇高思想和伟大贡献,章太炎故居进行了全面的陈列展示,通过丰富多样的展品和展示手法,为游客们提供了一次难忘的参观体验。
1.展示厅一:章太炎先生的生平介绍这个展示厅主要以大型展板和生平事迹的文字描述为主,通过展示章太炎先生的家世背景、求学经历、思想觉醒和革命抱负等内容,使参观者更好地了解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
2.展示厅二:章太炎的著作和文化遗产这个展示厅以陈列文物和书籍为主,展示了章太炎先生的部分原稿、手迹、日记以及他所写的政论文章、散文等作品。
同时还展示了他的书斋、文具和文化艺术品,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章太炎先生的学问造诣和文化品味。
3.展示厅三:章太炎与教育事业这个展示厅主要展示章太炎先生在教育事业上的贡献和影响。
通过展示他参与创办的学校、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的思路,传达出他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倡导。
同时还通过图片、资料展示等方式,向参观者展示章太炎先生对于培养青年学生的深远影响。
4.展示厅四:章太炎与民主革命这个展示厅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展示了章太炎先生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贡献和领导地位。
通过展示他参与的政治活动、与革命志士的合影以及刊登在报纸上的政论文章,让参观者更加深入地了解章太炎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结语章太炎故居的陈列展示内容全面而丰富,通过独特的展示手法和精心挑选的展品,向广大游客展示了章太炎先生的伟大形象和重要贡献。
参观者在这里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章太炎先生的思想、人格和生平,感受到他的思想精神对于中国的深刻影响。
[章太炎遗葬始末] 遗葬
[章太炎遗葬始末] 遗葬国学大师章太炎因鼻咽癌引起气喘等并发症,于1936年6月14日在苏州寓所溘然长逝,逝世后历时近二十年之久,至1955年4月3日,始得安葬于杭州南屏山下,其间之曲折鲜有记述,已出版的几部传记亦多缺载。
近读章太炎夫人汤国梨的《影观集》、宋云彬日记《红尘冷眼》等书,发现其中颇有些材料可补史籍之不足,略加钩稽公之于后。
一章太炎先生晚年定居苏州,其时正当“九一八”事变之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太炎先生病势危重时,已是“七七事变”前夕,中日战争正处于一触即发之势。
因而临终时其遗嘱只有两句话:“设有异族入主中夏,世世子孙勿食其官禄。
”并无一语交代自己身后葬事。
逝世时,全国政界要人、门生故旧,函电交驰,备极哀悼。
夫人汤国梨坚决主张用五色共和国旗覆盖遗体,拒绝用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其特立独行,震撼时论。
逝世后,友人陶冷月为其出面斡旋,抑值购一“索值甚巨”的灵柩成其殓事。
国民政府亦仰顺民意,于7月9日发布了《国葬章炳麟令》,令曰:“宿儒章炳麟,性行耿介,学问淹通。
……岿然儒宗,士林推重。
兹闻溘逝,珍惜实深!应即依照国葬法,特予国葬”云云(1936年7月10日《中央日报》)。
一切均料理停当,就只待茔地选定即可择日下葬了。
章太炎先生在临终时对自己的葬地虽未作交代,但据夫人汤国梨记载,他生前曾表示希望死后葬在杭州西湖张苍水墓侧。
张苍水,即张煌言,明崇祯举人,清兵南下江南时,佐郑成功率师抗清。
郑成功兵败,张苍水散兵隐居海岛,为清兵所获,不屈而死。
他临刑由萧寺赴市时,望南屏说:“好山色也!”死后遂葬于西湖南屏山荔子峰下。
太炎先生因仰慕张苍水的民族气节,曾向夫人表示愿死后埋在张苍水墓侧。
汤国梨在《高阳台》词小序中说:“往者太炎反袁,被禁燕都三载,袁殁后,乡人迎之南归,偕余至湖上南屏山谒苍水公墓,太炎撰文悼之。
”其时即有埋骨于此之想,这是四十年前的遗愿。
故太炎先生殁于苏州后,汤夫人即为“觅茔地于南屏山荔子峰下,与苍水公墓为邻。
辛亥革命人物——章太炎
辛亥革命人物——章太炎————————————————————————————————作者:————————————————————————————————日期:辛亥革命人物—章太炎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姓名:王丽琼(20111003833)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授课教师: 杜胜国2014 年 4 月辛亥革命人物——章太炎在辛亥革命诸多关键人物中,他颇受争议。
他是公认的大学问家、革命家,有人认为他在辛亥革命中功不可没,也有人认为他不懂军事,与孙中山闹矛盾,分裂革命力量。
究竟历史上的章太炎是个怎样的人?他是如何从书斋里走出来,走上革命道路的?一、人物生平章太炎(1869—1936),原名学乘,字枚叔,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
后易名为炳麟。
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
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
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
中国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学家,朴学大师,国学大师,民族主义革命者。
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章太炎先生,一生有多重身份,于政治、学术、思想、实践等方面多有采撷。
我将根据时间列表,对他的生平进行梳理。
此部分将根据他一生(1868—1936)的阶段特点,分四部分介绍。
1、1868-1894 学术奠基阶段章氏出生于地主阶级家庭,从小接受传统的封建教育。
但因受其外祖父影响,较早孕有民主主义思想。
同时,他的青年时代也正是近代中国面临尖锐阶级矛盾和严重民族危机的时代。
1869 1月12日生于浙江馀杭。
1876 始跟随外祖父朱有虔学习,在文字音韵方面打下良好基础1879 偶读蒋氏《东华录》,并受外祖父讲述明清遗事的影响,较早就孕有民主主义思想。
1884 中法战争爆发,章氏有《上李鸿章书》,陈述少年时事。
1890 章父去世。
章氏到杭州诂经舍跟随著名经学家俞樾学习“稽古之学”。
以文字学为基点,从训诂、音韵、典章制度等方面阐释儒家经典、先秦诸子,写了不少读书札记和“课艺”,为其深厚的国学功底打下了良好基础。
纪念中华英烈——章太炎
纪念中华英烈——章太炎摘要:章太炎先生是一个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个文学家。
章先生一生都与革命相关,反清、反袁、反抗日本侵略、参与主持同盟会、建立兴浙会等革命性事件。
关键字:章太炎抗日革命一、章太炎先生简介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初名学乘。
后改名绛,号太炎。
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
中国浙江余杭仓前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
曾是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重要领袖之一。
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二、章太炎一生重大事件及影响分析1.苏报案被捕入狱事件经过:1903年6月29日《苏报》案发生。
义和团运动以后,革命形势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派逐渐成为一支影响力较大的革命力量。
许多革命志士纷纷出版报刊杂志宣传革命。
《苏报》便在这个时期于1899年在上海创刊。
1903年夏,《苏报》支持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的活动,聘请章士钊为主笔,章太炎、蔡元培为撰稿人,报道各地学生的爱国运动。
以后,《苏报》又陆续刊登了许多激烈宣传革命的文章,旗帜更为鲜明。
当时,邹容的《革命军》在上海出版,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也公开发表。
章太炎在此作中,尖锐地批判了康有为‘中国只能改良,不能革命’的谬论,并把矛头指向光绪皇帝。
当这两篇文章问世之后,立即引起了清政府的敌视。
《苏报》节录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痛骂清朝统治者和揭露康有为改良主义奴颜婢膝的一段文字发表成章,并向读者推荐《革命军》。
这些激烈的革命宣传使清政府感到极大的恐慌,于是公然采取镇压手段,下令封闭《苏报》,并逮捕章太炎、邹容等人。
1903年6月29日,清政府勾结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查封了《苏报》,逮捕了章太炎。
邹容激于义愤,自动投案。
章太炎、邹容在会审的时候慷慨陈词,坚持斗争,使《苏报》案成为当时轰动国内外的政治事件。
最后,租界法庭判刑于章太炎,邹容二人,并禁止中国人在租界内以报刊书籍形式宣传革命。
杭州名人故居(4)章太炎
杭州名人故居(4)章太炎
章太炎,1869年—1936年,名炳麟,字枚叔,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国学大师。
他是推翻清朝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先驱者,同时在史学、文学、哲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章太炎故居系章太炎出生与成长之地,坐落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老街。
章太炎在此度过了他青少年时代的22个春秋,投身革命后也曾几度回家探亲、避难。
章太炎故居坐北朝南,共四进一弄。
每进主体建筑均面宽三间,硬山顶。
第一进为临街房,第二进为“扶雅堂”,第三进为卧室,第四进现辟为陈列室,第二、三进东侧分别为厨房和书斋。
前三进为晚清建筑,系章太炎的祖父所建。
第四进系后来添建,与前三进通过整组主体建筑东侧的过弄连接。
四进建筑均为砖木结构瓦房,呈纵向层层推高。
主要建筑上衬望板,墙脚条石砌础,开砖墙身。
章太炎故居是纪念章太炎、研究章太炎生平的重要实物例证,它见证了章太炎青少年时期的成长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
章太炎故居也反映了清代晚期余杭地区民间住宅的特点和传统建造方法,以及小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水平。
章太炎故居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念中华英烈——章太炎摘要:章太炎先生是一个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个文学家。
章先生一生都与革命相关,反清、反袁、反抗日本侵略、参与主持同盟会、建立兴浙会等革命性事件。
关键字:章太炎抗日革命一、章太炎先生简介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初名学乘。
后改名绛,号太炎。
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
中国浙江余杭仓前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
曾是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重要领袖之一。
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二、章太炎一生重大事件及影响分析1.苏报案被捕入狱事件经过:1903年6月29日《苏报》案发生。
义和团运动以后,革命形势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派逐渐成为一支影响力较大的革命力量。
许多革命志士纷纷出版报刊杂志宣传革命。
《苏报》便在这个时期于1899年在上海创刊。
1903年夏,《苏报》支持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的活动,聘请章士钊为主笔,章太炎、蔡元培为撰稿人,报道各地学生的爱国运动。
以后,《苏报》又陆续刊登了许多激烈宣传革命的文章,旗帜更为鲜明。
当时,邹容的《革命军》在上海出版,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也公开发表。
章太炎在此作中,尖锐地批判了康有为‘中国只能改良,不能革命’的谬论,并把矛头指向光绪皇帝。
当这两篇文章问世之后,立即引起了清政府的敌视。
《苏报》节录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痛骂清朝统治者和揭露康有为改良主义奴颜婢膝的一段文字发表成章,并向读者推荐《革命军》。
这些激烈的革命宣传使清政府感到极大的恐慌,于是公然采取镇压手段,下令封闭《苏报》,并逮捕章太炎、邹容等人。
1903年6月29日,清政府勾结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查封了《苏报》,逮捕了章太炎。
邹容激于义愤,自动投案。
章太炎、邹容在会审的时候慷慨陈词,坚持斗争,使《苏报》案成为当时轰动国内外的政治事件。
最后,租界法庭判刑于章太炎,邹容二人,并禁止中国人在租界内以报刊书籍形式宣传革命。
章太炎、邹容在监狱中仍然坚持斗争。
章先生在狱中书写的《答新闻报记者问》中满怀信心地说:“四万万人民都会同情我们,而公理一定会战胜的”。
同时他还参与江浙革命组织“光复会”的筹划工作。
而邹容在监狱生活的折磨下不幸病故,年仅21岁。
1906年,章太炎刑满出狱。
“《苏报》案”是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联合镇压爱国革命运动的事件,清政府和帝国主义企图用高压政策,将革命的声音禁锢起来。
但是,这次事件发生以后,民主革命思想和革命运动迅速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而壮大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声势。
2.参加同盟会,组织中华民国联合会1905年,孙中山把兴中会,同黄兴领导的华兴会以及蔡元培、陶成章、章太炎领导的光复会联合起来,组成中国同盟会,把“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写入誓词,定为革命党人必须遵循的纲领。
这个纲领的实质,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共和政体的犀利武器。
辛亥革命后,同盟会内部矛盾加剧。
部分会内成员,以光复会的主要人物章太炎为代表,对原兴中会一派控制同盟会的局面十分不满。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第三天,章太炎便宣布脱离同盟会,与立宪派、旧官僚联合,在上海组织中华民国联合会。
章自任会长。
后改称统一党。
中华民国联合会由此成立。
3.章太炎与袁世凯在当时的章太炎看来,如果不是强有力的人来处理民国初期的政治局面,势必会导致争乱不息,生民凋敝的局面,而袁世凯在当时也的确是一时之选。
后来,袁世凯有了复辟的迹象,章太炎开始发表文章针砭之。
当黄兴等起兵讨袁的时候,他也发表文章表示支持。
但总体而言,章太炎的立场是既反对袁世凯复辟,也不支持孙黄,而是希望黎元洪出来竞选总统。
争取南北双方的支持。
虽然现在看来多少有些可笑,但不可否认章之本意是厌倦了战争而希望中国迎来一个和平建设的时期。
4.、章太炎与抗日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袭击我沈阳,炮轰北大营,继而向东三省发动了全面进攻。
蒋介石忙于对付汪精卫和镇压国内革命势力,对外不惜退让屈膝,严令东北军“絶对不扺抗”,致使大片国土沦丧,东三省垂危。
中国人民头上降临了新的灾难,严重的民族危机考验着每一个中国人。
由于蒋介石的不扺抗政策,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东三省竟全部沦落日寇之手。
章太炎先生忍无可忍了。
他虽身处逆境,沉寂已久,然国难当头他便翕然而起,拍案怒斥当局,作醒狮大吼。
1932年1月13日,他与熊希龄、马相伯、张一麐、李根源、沈钧儒、章士钊、黄炎培等知名人士,联名通电,痛斥当局。
六天之后,章太炎先生又率张一麐、赵恒惕、沈钧儒、李根源等,联名通电全国——《请国民援救辽西》通电对东北义勇军的奋勇抗敌予以瞭高度评价,他严斥当局“素无斗志,未闻以一矢往援”,指出“国家兴亡之事,政府可恃则恃之,不可恃则人民自任之”。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在东北得手,遂得寸进尺,于第二年的1月28日,对上海闸北发动了突然袭击。
驻守上海的第十九路军将士在全国军民抗日热浪的推动之下,奋起自卫,揭开了悲壮的“淞沪之役”。
当时章太炎先生身居沪上,目睹日军残暴的进攻,看到军民抗战的无畏气概,深为感动。
他用他着称于世的文笔也参加了战斗,撰写了《书十九路军御日本事》,记述淞沪之役中军民可歌可泣的行为,称这一仗是“自清光绪以来,与日本三遇未有大捷如今者也”。
但是,蒋介石与汪精卫之流千方百计地破坏上海军民抗战,竟与日本当局签订了卖国的《淞沪停战协定》。
章太炎先生对此怒不可遏,他断然拒絶出席蒋、汪召开的所谓“国难会议”。
他在《拒絶参加国难会议书》中,指出当局应以实际行动来抗日,而不是用空洞诺言来欺骗民众。
而后东北失守,华北垂危,上海吃紧,中华民族有亡国之危,章太炎再也坐不住书斋了,他毅然决定北上见张学良,凭着他元老的身份和与张学良多年的交情,代东南民众呼吁张学良出兵抗日。
1933年初,山海关沦陷,热河省又兵临城下,西北军首脑冯玉祥特派代表到上海面见章太炎先生。
三月初,章太炎与马相伯先生联名致信给北平军分委员长张学良,保荐冯玉祥将军任热河统军,率军御敌。
张学良将军由于种种压力与束缚,未能采纳,致使热河沦陷,张学良作为替罪羊也被迫辞职。
热河之失,使章太炎先生怒不可遏。
3月7日,他向全国军民发出公开电,谴责当局。
这份公开电,义正词严,浩气凛然,锋矛直指最高当局,这是对蒋介石一伙不扺抗主义的公诉书,是对镇压工农红军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声讨书。
这时章太炎先生哀乐完全与抗战事业融为一体了。
1933年4月1日,他与马相伯、沈恩孚再次发表了《三老宣言》,指出抗日的希望不应寄托在国联仲裁上,应“以自力自助自求”。
五月,冯玉祥将军在张家口就任民众抗日同盟军总司令,率吉鸿昌等宣誓抗日,并通电全国,决心“武装保卫察省而收复失地,争取中国之独立自由”。
章太炎先生立即与马相伯先生通电声援。
每当前线传来捷报,他必致电祝贺,无论喜峰口之捷,还是古北之胜,幷且亲为《察哈尔抗日实録》一书作序,赞颂冯玉祥将军察哈尔抗日的功勋。
当他得知华北失守,危及南京时,便愤然作诗鞭挞:“淮上无坚守,江心尚苟安。
怜君未穷巧,更试出蓝看。
”短短一首诗,把当权者的卖国嘴脸刻划得淋漓尽致。
章太炎先生这支笔使蒋介石之流又恨又怕,他们千方百计地限制对他言行的公开报导,并勾结小报,进行诬陷。
蒋介石对这位倔强的天不怕地不怕的民国元勋,十分恼火,于是让章太炎先生的金兰兄弟——国民党的要员张继出面,来劝“大哥当安心讲学,勿议时事”。
章太炎先生闻之十分愤慨,他固珍爱兄弟之谊,但更爱祖国,更崇拜真理,于是愤然提笔作答,说,“吾老矣,岂复好摘发阴私以示天下不广?……吾辈往日之业,至今且全堕矣,谁实为主?吾辈安得默尔而息也?”“五年以来,当局恶贯已盈,道路侧目。
”“栋折榱崩,吾辈亦将受压。
而弟欲使人不言,得无效厉王之监谤乎?”章太炎先生最后说:我“年已耆艾,唯望以中华民国人民之名表吾墓道”,他反问张继:“谁使吾辈为小朝廷之民者?谁使同盟会为清名而被人揶揄嘲弄者?愿弟明以教我。
”这大义凛然的复信,表达了他的铮铮骨气和义无反顾之气概。
三,评议章太炎“凡人总以安身为贵而学问当是其次,不得因富贵而骄矜,因贫困而屈节。
其或出洋游学,但有资本者皆可为之,何足矜异,若因此养成傲诞,非吾子也。
入官尤须清慎。
若异族入主,务须洁身。
”这一些些话语反映了一个学习与做人的问题,先生认为做学问是次要的,做人才是第一要的,“不得因富贵而骄矜,因贫困而屈节”才是我们做人的精髓。
中国现在的教育从为了实现现代化以来就有一种唯知识第一的思想,贯穿各个教育阶段,很少有老师教育你如何做人如何如何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大部分只是唯成绩是从。
无论是从学校还是老师,成绩就是第一位的,没有成绩就没有学生,没有学生就没有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有钱,就是这样的一个不良循环,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残酷冷漠的一面。
就我个人而言,先生的话振聋发聩。
在这个现代化的社会,随着科学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这个社会越来越体现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特性。
尽管政府制定了相当多的法律法规予以约束,不过还是存在相当的人为了一些小的利益而做出危害社会的事。
比如一部分人用互联网来传播不良内容进而获取暴利。
这就是只重视知识不注重品格修养的危害。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就说明了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对于这个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性。
我认为我们真的是要认真考虑研究先生的“凡人总以安身为贵而学问当是其次”其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