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自查表
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自查表
![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自查表](https://img.taocdn.com/s3/m/b13242a53c1ec5da51e2702e.png)
附件 1医疗器材使用质量管理自查表填报单位:(盖印)序号《方法》内容自查内容自查状况问题汇总整顿举措整顿结果医疗器材使用单能否装备医疗器材质量管理机构或许管理人员。
二级(含位应该依据本方法,相当于二级,下同)及以上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医疗器材质量管1装备与其规模相适应理部门,其余医疗器材使用单位应该建立医疗器材质量管理部的医疗器材质量管理门或装备医疗器材质量管理人员。
从事医疗器材质量管理工作机构或许质量管理人人员能否具备医疗器材有关专业知识,熟习有关法例,能够履员。
行医疗器材质量管理职责。
2医疗器材质量管医疗器材管理机构或质量管理人员能否有效肩负本单位使理机构或许质量管理用医疗器材的质量管理责任。
有关职责起码包含(一)草拟质人员应该肩负本单位量管理制度,指导、监察制度的执行,并对证量管理制度的执使用医疗器材的质量行状况进行检查、纠正和连续改良;(二)采集与医疗器材使用管理责任。
质量有关法律、法例以及产质量量信息等,实行动向管理,并成立档案;(三)敦促有关部门和岗位人员执行医疗器材的法例规章;(四)审察医疗器材供货者及医疗器材产品的合法资质;(五)负责医疗器材的查收,指导并监察医疗机构采买及保护维修;(六)检查医疗器材的质量状况,监察办理不合格医疗器械;(八)组织或辅助展开质量管理培训;(九)组织展开医疗器材不良事件监测及报告工作;(十)组织展开自查;(十一)其余应该由质量管理机构或许质量管理人员执行的职责3医疗器材使用单能否成立覆盖质量管理全过程的使用质量管理制度。
有关位应该成立覆盖质量质量管理制度起码包含:(一)质量管理机构或质量管理人员的管理全过程的使用质职责;(二)供给商审察、采买、查收管理;(三)库房储藏管量管理制度。
理、进出库管理;(四)维修、保护和养护;(五)使用前检查和植入类医疗器材使用记录管理;(六)转让与捐献管理;(七)医疗器材追踪、溯源:(八)设备设备保护及考证和校准;(九)质量管理培训及查核;(十)医疗器材不良事件监测及报告;(十一)质量管理自查;(十二)不合格处理。
2019年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自查表【表格模板】
![2019年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自查表【表格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c633d17ccbff121dd3683fc.png)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是否从具有资质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购 进医疗器械,索取、查验供货者资质、医疗器械注册证或者备案 6 凭证等证明文件。对购进的医疗器械应当验明产品合格证明文 件,并按规定进行验收。对有特殊储运要求的医疗器械还应当核 实储运条件是否符合产品说明书和标签标示的要求。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是否真实、完整、准确地记录进货查验情况。 进货查验记录是否保存至医疗器械规定使用期限届满后 2 年或 7 者使用终止后 2 年。大型医疗器械进货查验记录是否保存至医疗 器械规定使用期限届满后 5 年或者使用终止后 5 年;植入性医疗 器械进货查验记录是否永久保存。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不得购进和使用未依法注册或者备案、无合格 11 证明文件以及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医疗器械使用前质量检查制度。在使 用医疗器械前,应当按照产品说明书的有关要求进行检查。使用 12 无菌医疗器械前,应当检查直接接触医疗器械的包装及其有效期 限。包装破损、标示不清、超过有效期限或者可能影响使用安全、 有效的,不得使用。
19 明文件,受赠方是否进行查验,符合要求后使用。是否捐赠未 x
x
依法注册或者备案、无合格证明文件或者检验不合格,以及过
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质量负责人签名:
联系方式:
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签名:
联系方式:
x
x
x
x
-5-
序号
自查要点
自查情况 原因分析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发现使用的医疗器械存在安全隐患的,是否
17 立即停止使用,通知检修;经检修仍不能达到使用安全标准的, x
x
整改措施
x
整改结果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考核自查表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考核自查表](https://img.taocdn.com/s3/m/484321e5e518964bce847c4c.png)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考核自查表
为了帮助我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切实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工作,促进企业质量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依据《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办法》(局令第22号)及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标准制定了本自查表,以供相关生产企业参考使用。
注:
1.本申请表仅供企业申请质量管理体系考核前自查使用,且申报体系考核时无需提交,但可作为现场考核的参考资料。
2.企业应根据申请考核产品的特点和体系运行的情况,切实开展自查工作,并落实改正自查中发现的问题。
3.本自查表中的“检查项目”对应22号令中自查表的项目;“建议自查项目及内容”为建议的自查项目、内容及具体要求,但是并不局限于此。
4.“▲”、“■”对应《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办法》(局令第22号)中的重点考核项目。
企业基本情况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考核自查表。
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自查表(范本).docx
![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自查表(范本).docx](https://img.taocdn.com/s3/m/90a8d5ee69dc5022aaea00b5.png)
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自查表自查单位(盖章):年月日序号12《办法》内容自查内容自查情况问题汇总整改措施整改结果是否配备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
二级(含相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配备当于二级,下同)及以上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疗器械质量管理部门,与其规模相适应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机构或其他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设立医疗器械质量管理部门或配备医疗者质量管理人员。
器械质量管理人员。
从事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工作人员是否具备医疗器械相关专业知识,熟悉相关法规,能够履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职责。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机构或质量管理人员是否有效承担本单位使用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责任。
相关职责至少包括(一)起草质量管理制度,指导、监督制度的执行,并对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纠正和持续改进;(二)收集与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相关的法律、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法规以及产品质量信息等,实施动态管理,并建立档案;(三)督促相关部门和岗位人员执行医疗器械的法规、规章;(四)审核医疗器员应当承担本单位使用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械供货者及医疗器械产品的合法资质;(五)负责医疗器械的验收,责任。
指导并监督医疗机构采购及维护维修;(六)检查医疗器械的质量情况,监督处理不合格医疗器械;(七)组织调查、处理医疗器械质量投诉和质量事故;(八)组织或协助开展质量管理培训;(九)组织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及报告工作;(十)组织开展自查;(十一)其他应当由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履行的职责。
序号《办法》内容自查内容自查情况问题汇总整改措施整改结果3 4 5 6是否建立覆盖质量管理全过程的使用质量管理制度。
相关质量管理制度至少包括:(一)质量管理机构或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二)供应商审核、采购、验收管理;(三)库房储存管理、出入库管理;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建立覆盖质量管(四)维修、维护和保养;(五)使用前检查和植入类医疗器械使用理全过程的使用质量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自查表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自查表](https://img.taocdn.com/s3/m/372bd199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a9.png)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自查表1.查看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职责权限文件,确认是否符合规定。
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的主要责任人,全面负责企业日常管理,包括任命文件签发、资源配置批准、重大事项决定等。
2.查看组织机构图及各部门职能、人员职责管理文件,并与员工花名册对照,确认企业部门、岗位、人员配置情况。
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应当提供必要的文件,保证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有效履行职责,确保企业按照本规范要求经营医疗器械。
3.查看企业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条件,包括办公室、办公桌、电话、计算机、网络环境、传真机、档案柜等。
1.查看企业质量负责人任命文件和职责权限文件,确认质量负责人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履行职责的相关记录,如退货管理、不合格医疗器械管理、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等。
企业质量负责人负责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工作,应当独立履行职责,在企业内部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具有裁决权,承担相应的质量管理责任。
2.通过现场谈话等方式了解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对职责与权限文件的熟悉程度,并抽查质量管理人员履行职权的相关记录,如资质审核、不良事件收集、不合格产品确认、质量事故调查等。
3.检查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履行以下职责的情况:组织制订质量管理制度,指导、监督制度的执行,并对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纠正和持续改进;收集与医疗器械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实施动态管理;督促相关部门和岗位人员执行医疗器械的法规、规章及规范;负责对医疗器械供货者、产品、购货者资质的审核;负责不合格医疗器械的确认,对不合格医疗器械的处理过程实施监督;负责医疗器械质量投诉和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及报告;组织验证、校准相关设施设备。
管理制度,覆盖医疗器械经营全过程,并保存相关记录或档案。
其中包括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质量管理的规定,采购、收货、验收的规定,供货者资格审核的规定,库房贮存、出入库、运输管理的规定,销售和售后服务的规定,不合格医疗器械管理的规定,医疗器械退、换货的规定,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规定,医疗器械召回规定,设施设备维护及验证和校准的规定,卫生和人员健康状况的规定,质量管理培训及考核的规定,医疗器械质量投诉、事故调查和处理报告的规定等内容。
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自查表
![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自查表](https://img.taocdn.com/s3/m/e850b395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33.png)
建立覆盖质量管理全过程的使用质量管理制度。
查是否建立覆盖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全过程(至少应包括供应商审核、采购、验收、贮存、使用、维护、维修、转让、捐赠、销毁、报废、不良事件监测等过程)的使用质量管理制度。
3
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制度,按照不良事件监测的有关规定报告并处理不良事件。
查制度是否建立,内容是否符合相关法规要求,检查不良事件收集、上报及处理记录。
转让(捐赠)双方应当签订协议,移交产品说明书、使用和维修记录档案复印件等资料,并经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转让(捐赠)。
受让(受赠)方应当参照进货查验的规定进行查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7
不得转让(捐赠)未依法注册或者备案、无合格证明文件或者检验不合格,以及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
查看产品注册证或备案凭证、包装标签说明书、检验报告或合格证等。
医院类
非医院类
法定代表人
单位地址
检查科室
检查日期
年月日
检查类别
■监督检查
口限期整改后复查
检查依据
■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口其他
检
查
记
录
序号
缺陷内容描述
1
2
3
4
5
检查组成员签字
组员
组长
观察员
医疗单位确认检查结果
医疗单位负责人签字(公章)年月日
备注
温州市洞头区医疗器械使用质量安全
三年行动计划进展情况表
看医疗器械维护维修管理制度及相关协议,是否明确使用单位维护维修方式。
序号
章节
自查内容
自查方法
自查结果
整改措施
23
使用、维护与转让
由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或者维修服务机构对医疗器械进行维护维修的,应当在合同中约定明确的质量要求、维修要求等相关事项,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在每次维护维修后索取并保存相关记录。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自查检查表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自查检查表](https://img.taocdn.com/s3/m/2ad0e250cc22bcd127ff0c1c.png)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自查报告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自查/检查表
注解:
本指导原则条款编号的编排方式为:X1。
X2。
X3,其中X1为章节的顺序号,如1.1.1的第一位X1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2.1.1的第一位X1表示“厂房与设施”章节;X2为同一章节内条款的顺序号,如1.1.1的第二位X2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第一条要求,1.2.1的第二位X2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第二条要求;X3为同一条款内细化的检查指导的顺序号,如1.1.1的第三位X3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对第一条要求细化的第一个检查要点,1.1.2的第三位X3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对第一条要求细化的第二个检查要点。
其他章节编号规则相同。
本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配合!。
医疗器械自查表【范本模板】
![医疗器械自查表【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4b8c0e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e.png)
本单位根据《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开展自查,填报本表,保证所有填报内容真实、有效。
单位名称: (加盖公章)填表人: (签字)上报年度:年填报日期联系人:联系电话:本自查表由医疗器械使用单位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填报。
医院级别医疗机构需在医疗器械使用监管系统中填写本表 ;其他级别医疗机构及其他使用单位根据所在辖区食药监部门要求网上填报或提交纸质报告。
纸质报告不得手写,须打印并加盖单位公章.打印后报送的自查表不得手写涂改。
如有涂改,须加盖单位公章或由单位负责人签字。
自查结果填写“是”或“否",填写“否”时应同时注明原因 ; 如不适用该项目,可按缺项处理,填写“不适用”。
页面某项表格不够填写时,可另加附页。
1 2 检查项目机构设置采购验收检查内容1)是否配备与其规模相适应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2)是否建立覆盖质量管理全过程的使用质量管理制度?1) 明确规定由指定部门统一采购?2) 是否建立并执行医疗器械进货查验制度?3) 进货查验制度中是否按要求规定查验记录的保存年限?4) 是否实施进货查验并留存相关资质、购进记录、票据?5) 进货查验记录是否真实、有效?6) 大型医疗器械、植入性医疗器械及其他医疗器械的进货查验记录是否按规定的年限进行保存?7) 第三类医疗器械的原始资料(产品注册证书、合格证、说明书,经营公司的资质、采购合同、发票等)是否保存完整?8) 采购的医疗器械是否具有《医疗器械注册证》?9) 是否购进和使用未依法注册或者备案、无合格证明文件以及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自查结果是是是是是是是不适用是是否序号3 4 检查项目运输储存使用维护检查内容1) 是否建立医疗器械贮存相关制度?2) 贮存场所的面积和分区是否满足医疗器械品种、数量的需要?3) 贮存场所的条件是否满足产品说明书、标签标示的要求?4) 贮存场所的设施是否与贮存产品相适应?5) 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有特殊要求的,温湿度监测、调节设施是否有效,相关记录是否真实?6) 是否对应当按照贮存条件、医疗器械有效期限等要求贮存的医疗器械进行定期检查并记录?1) 是否建立使用前质量检查制度;是否按医疗器械使用前是否按说明书要求实施了使用前检查?2) 无菌类医疗器械是否检查直接接触医疗器械的包装及其有效期限?3) 是否使用包装破损、标示不清、超过有效期限或者可能影响使用安全、有效的无菌产品?4) 是否对植入和介入类医疗器械应当建立使用记录,植入性医疗器械使用记录永久保存?5) 是否建立医疗器械维护维修管理制度?是否按要求建有设备档案;6) 是否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并记录?自查结果是是是是是是是是否不适用是是序号检查 项目检查内容自查 结果7) 是否按照产品说明书等要求使用医疗器械?8) 是否符合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不得重复使用、对使用过的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销毁并记录要求?9) 过期失效、已淘汰医疗器械是否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报废; 记录应符合要求?是是是56转让赠与不良事件 监测 转让赠与是否符合法规要求?1) 院内是否指定部门负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是否明确医 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联络员;使用科室是否明确医疗器械不良 事件信息收集员?2) 是否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制度且制度包含内容符 合要求?不适 用是是3) 是否按要求实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 是情况说明:大型医疗器械、植入性医疗器械,植入和介入类医疗器械,转让赠与这几 项不适用于我院。
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自查表(范本)
![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自查表(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4b7259690740be1e650e9adb.png)
对使用期限长的大型医疗器械,应当逐台建立使用档案,记录其使用、维护等情况。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医疗器械规定使用期限届满后5年或者使用终止后5年。
对使用期限长的大型医疗器械,是否逐台建立使用档案,记录保存期限是否符合要求。
16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可以按照合同的约定要求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提供医疗器械维护维修服务,也可以委托有条件和能力的维修服务机构进行医疗器械维护维修,或者自行对在用医疗器械进行维护维修。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委托维修服务机构或者自行对在用医疗器械进行维护维修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提供维护手册、维修手册、软件备份、故障代码表、备件清单、零部件、维修密码等维护维修必需的材料和信息。
8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妥善保存购入第三类医疗器械的原始资料,确保信息具有可追溯性。
是否妥善保存购入第三类医疗器械的原始资料,原始资料至少包括第三类医疗器械的供货者资质和产品注册证合格证明、购进票据等原件或有效复印件。
9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贮存医疗器械的场所、设施及条件应当与医疗器械品种、数量相适应,符合产品说明书、标签标示的要求及使用安全、有效的需要;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有特殊要求的,还应当监测和记录贮存区域的温度、湿度等数据。
3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建立覆盖质量管理全过程的使用质量管理制度。
是否建立覆盖质量管理全过程的使用质量管理制度。相关质量管理制度至少包括:(一)质量管理机构或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二)供应商审核、采购、验收管理;(三)库房储存管理、出入库管理;(四)维修、维护和保养;(五)使用前检查和植入类医疗器械使用记录管理;(六)转让与捐赠管理;(七)医疗器械追踪、溯源;(八)设施设备维护及验证和校准;(九)质量管理培训及考核;(十一)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及报告;(十二)质量管理自查;(十三)不合格品处置。
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自查表
![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自查表](https://img.taocdn.com/s3/m/88900c9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ac.png)
13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对植入和介入类医疗器械是否建立使用记录,植入性医疗器械使用记录永久保存,相关资料是否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确保信息可追溯。
每项医疗器械使用都建立有完整的使用记录,确保信息可追溯。
14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是否建立医疗器械维护维修管理制度。对需要定期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的医疗器械,是否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并记录,及时进行分析、评估,确保医疗器械处于良好状态。
暂未接受过捐赠,如有捐赠,会做相应检查及证件效期校验!
质量负责人签名:联系方式:
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签名:联系方式:
每项医疗器械都有真实、完整、准确地记录进货查验情况,并记录在案。做到各项都有记录可查!
8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是否妥善保存购入第三类医疗器械的原始资料,确保信息具有可追溯性。
确保保存第三类医疗器械的原始资料,确保可追溯性。
9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贮存医疗器械的场所、设施及条件是否与医疗器械品种、数量相适应,符合产品说明书、标签标示的要求及使用安全、有效的需要;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有特殊要求的,是否监测和记录贮存区域的温度、湿度等数据。
已建立
4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发现所使用的医疗器械发生不良事件或者可疑不良事件的,是否按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有关规定报告并处理。
暂无不良事件发生,如有发生会按照规定报告并及时处理!
5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是否对医疗器械采购实行统一管理,由其指定的部门或者人员统一采购医疗器械,其他部门或者人员不得自行采购。
安排指定人员统一采购管理!
17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发现使用的医疗器械存在安全隐患的,是否立即停止使用,通知检修;经检修仍不能达到使用安全标准的,是否停止使用,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置。
2024年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自查
![2024年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自查](https://img.taocdn.com/s3/m/b498a37c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2.png)
(五)质量管理自查制度;
(六)医疗器械供货者和产品资质审核制度;
(七)医疗器械采购管理制度;
(八)医疗器械收货和验收管理制度;
(九)医疗器械贮存(陈列)和在库检查管理制度;
(十)医疗器械出入库管理制度;
(十一)医疗器械效期管理制度;
(十二)医疗器械运输管理制度;
(十三)医疗器械销售和售后服务管理制度;
※3.21.2
从事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批发业务的,企业还应当建立购货者档案。
对从事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批发业务的企业,查看其是否建立购货者档案,档案中是否包含《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第八十一条、八十二条的内容。
(一)负责收集和管理与医疗器械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有关规定等与质量管理相关的信息,建立医疗器械质量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并督促相关部门和岗位人员执行;
(二)负责组织制定质量管理制度,指导、监督制度的执行,并对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纠正和持续改进;
(三)负责对医疗器械经营相关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质量控制功能和操作权限进行管理;
查看质量负责人是否有任命文件。查看质量负责人岗位说明或者岗位职责与权限是否有上述要求内容。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内容,查看质量负责人的履职记录,核实其是否能独立履行职责,在企业内部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是否具有裁决权,承担相应的质量管理责任。
※3.19
企业应当具有与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企业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3.20.1
企业应当依照本规范建立覆盖医疗器械经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当符合企业实际,并实施动态管理,确保文件持续有效。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当由企业负责人批准后实施,并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自查情况表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自查情况表](https://img.taocdn.com/s3/m/9fd02da4941ea76e58fa0480.png)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自查情况表条款自查内容自查情况整改情况职责与制度1、企业是否收集并保存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法规、规章,并自觉执行最新法规要求。
2、企业是否具有健全的质量管理机构,明确质量管理机构或质量管理人员职责。
3、企业的质量管理机构或质量管理人员是否履行职责。
4、企业是否建立覆盖经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制度,并保存相关记录或档案。
人员与培训1、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否熟悉国家有关医疗器械的法规、规章。
2、企业是否具有与经营范围相适应的相关专业人员。
3、是否对质量负责人及各岗位人员进行与其职责和工作内容相关的岗前培训和继续培训,建立培训记录,并经考核合格后上岗。
4、直接接触医疗器械岗位的人员是否每年进行健康检查。
设施与设备1、是否具有符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要求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保证经营的产品可追溯。
2、经营场所及库房地址是否与许可证的地址相符。
3、经营场所及库房是否设在居民住宅内4、经营场所及库房面积是否符合要求。
5、库房是否具有干燥、通风、避光和防潮、防霉、防污染、防鼠、照明和消防等设施。
6、是否对库房实行色标管理,产品进行分类存放。
7、库房温度、湿度是否符合所经营医疗器械说明书或者标签标示的要求。
对有特殊温湿度贮存要求的医疗器械,是否配备有效调控及监测温湿度的设备或者仪器。
8、批发需要冷藏、冷冻贮存运输的企业,是否对冷库以及冷藏、保温等运输设施设备进行使用前验证、定期验证,并形成验证控制文件。
9、企业是否为其他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提供贮存、配送服务。
10、企业是否符合为其他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提供贮存、配送服务的条件。
采购、收货与验收1、企业是否在采购前审核供货者的合法资格、所购入医疗器械产品的合法性,并获取和留存加盖供货者公章的相关证明文件或者复印件。
2、企业是否存在从不具有资质的生产、经营企业购进医疗器械的情况。
3、企业是否与供货者签署采购合同或者协议,与供货者约定质量责任和售后服务责任。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自查表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自查表](https://img.taocdn.com/s3/m/33e9a5c858fb770bf68a5596.png)
合理缺项□
不符合规定□
问题描述:
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应当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有效履行职责,确保企业按照本标准要求经营医疗器械。
1.查看组织机构图及各部门职能、人员职责管理文件;
2.与员工花名册对照,确认企业部门、岗位、人员配置情况;
3.查看企业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条件〔如办公室、办公桌、、计算机、网络环境、机、档案柜等〕。
企业应当对质量负责人及各岗位人员进行与其职责和工作内容相关的岗前培训和继续培训,建立培训记录,并经考核合格前方可上岗。培训内容应当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医疗器械专业知识及技能、质量管理制度、职责及岗位操作规程等。
1.对照人员花名册查看相关人员的培训方案和培训、考核记录。
符合规定□
合理缺项□
不符合规定□
问题描述:
〔二〕从事植入和介入类医疗器械经营人员中,应当配备医学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经过生产企业或者供给商培训的人员。
〔三〕从事角膜接触镜、助听器等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医疗器械经营人员中,应当配备具有相关专业或者职业资格的人员。
1.查看企业关键岗位人员〔质量管理、验收、销售等〕劳动用工合同、简历;
2.查看质量管理人员的学历或职称证明、离职证明,履行职责的相关记录;
1.查看企业质量组织机构图、员工花名册、质量管理人员任命文件。
符合规定□
合理缺项□
不符合规定□
问题描述:
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应当具有国家认可的相关专业学历或职称。
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质量负责人应当具备医疗器械相关专业〔相关专业指医疗器械、生物医学工程、机械、电子、医学、生物工程、化学、药学、护理学、康复、检验学、管理等〕大专以上学历或者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同时应当具有3年以上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工作经历。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2023质量管理体系自查表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2023质量管理体系自查表](https://img.taocdn.com/s3/m/c8f1f86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e.png)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2023年度质量管理体系自查表一、基础信息企业名称:有效期至:经营许可证编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否具有二类经营备案凭证:口是口否备案凭证号:企业住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营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库房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委托第三方贮存、运输□是□否受托第三方名称:地址:从事网络销售:口是□否入驻平台名称或自建网络(可多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营方式:口批发口批零兼营口零售口为其他生产经营企业提供贮存、配送服务二、人员信息法定代表人:联系电话(手机):企业负责人:联系电话(手机):质量负责人:学历:专业:联系电话(手机):三、经营品种(一)角膜接触镜(二)仪器设备类(四)体外诊断试剂类如企业经营冷链运输贮存医疗器械,还需填报自查项目一: 如企业开展医疗器械网络销售,还需填报自查项目二:自查项目一:经营冷链运输贮存医疗器械企业自查项目项目二:开展医疗器械网络销售自查项目自查结果:口合格口不合格法定代表人或企业负责人签字(盖章):日期:年月日。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自查检查表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自查检查表](https://img.taocdn.com/s3/m/8f40b344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a.png)
生产区应当有足够空间,并与产品生产规模、品种相适应。
2.6.1
仓储区应当可以满足原材料、包装材料、中间品、产品等贮存条件和规定。
2.6.2
仓储区应当按照待验、合格、不合格、退货或召回等进行有序、分区寄存各类材料和产品,便于检查和监控。
现场查看与否设立了有关区域并进行了标记,对各类物料与否按规定区域寄存,应当有各类物品旳贮存记录。
公司负责人应当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营所需旳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
1.2.4
公司负责人应当组织实行管理评审,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营状况进行评估,并持续改善。
查看守理评审文献和记录,核算公司负责人与否组织实行管理评审。
*1.2.5
公司负责人应当保证公司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旳规定组织生产。
1.3.1
1.设计和开发旳各个阶段旳划分;
2.适合于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旳评审、验证、确认和设计转换活动;
3.设计和开发各阶段人员和部门旳职责、权限和沟通;
4.风险管理规定。
5.2.1
在进行设计和开发筹划时,应当拟定设计和开发旳阶段及对各阶段旳评审、验证、确认和设计转换等活动,应当辨认和拟定各个部门设计和开发旳活动和接口,明确职责和分工。
4.重要任务和阶段性任务旳筹划安排与整个项目旳一致;
5.拟定产品技术规定旳制定、验证、确认和生产活动所需旳测量装置;
6.风险管理活动。
应当按照筹划实行设计和开发。当偏离计划而需要修改计划时,应当对计划重新评审和批准。
5.3.1
设计和开发输入应当涉及预期用途规定旳功能、性能和安全规定、法规规定、风险管理控制措施和其他规定。
查看提供旳质量手册,与否涉及公司旳组织机构图,与否明确各部门旳互相关系。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自查检查表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自查检查表](https://img.taocdn.com/s3/m/2f8480de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19.png)
生产环境应当壑洁、捋合产品质量需聾及相关授术标 准的要求.
2。2 3
产品有特殊要求的,应当确保厂房的外部环境不能对 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必要叶位当进行股证.
2 3。1
厂房应当硝保生产和贮存产品康量以及相关设备性篇 不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受到影响.
2。32
厂房应当有适当的JS明,虽度.湿度存it风控钢条件.
生产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谁條軻谁护应当符合 预定用途,便于操作,清洁和维护.
象看生产设各恥途记录,确认是否満足预更旻求.夏 场査看生产设备是否便于操作、清洁和堆护.
3.2。
2
生产设井应当有明显的状态标识,防止非預期使用.生产设备标识.
3.2。3
应当建立生产设备使用、清洁、傕护和维修的操作规 程,井保存相应的设务操作记录.
1.皮当在设计和开辟址程中开展设计转换活动以餅决
*
节
条款
育畫内専
自安给果
(•ar可核查的専实)
技査/检養紺果 (由核査/検査人貝填写)
可生产性,部停及封料的可萩得桂、所蕾的生产设备. 操作人员的焙训等;
2.设计转换活动应当将产品的毎一技术旻求正璃转化 成与产品实现相关的具体过程或者程序;
3.设计辅换活动的记录应当表明设计和开辟输出在成 为最侈产品规范前得到验证,并保VK2记彖.以确 保设计和开辟的■出适于生产;
技査/检養紺果 (由核査/検査人貝填写)
设 计 开 发
5 1„
1
应当建立设计控机程序井形成文件.对医疗器蛟乾设 计和开辟过程实酸策划和控制・
査者设计控牌程叙文件.应当清晰,可鎌作,能控■!设 计开辟过程.至少乜括以下内春:
1.设计和开辟的各个阶段的划分:
2.适合于毎个设计輝开辟阶段的评审,验证,确认和设 计转挽活动;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自查表格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自查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71b2a8a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8c.png)
合理缺项□
不符合规定□
问题描述:
2.6
企业质量负责人负责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工作,应当独立履行职责,在企业内部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具有裁决权,承担相应的质量管理责任.
1.查看企业质量负责人任命文件和职责权限文件;
2.查看质量负责人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履行职责的相关记录如退货管理、不合格医疗器械管理、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等.
企业应当对质量负责人及各岗位人员进行与其职责和工作内容相关的岗前培训和继续培训,建立培训记录,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内容应当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医疗器械专业知识及技能、质量管理制度、职责及岗位操作规程等.
1.对照人员花名册查看相关人员的培训计划和培训、考核记录.
符合规定□
合理缺项□
不符合规定□
问题描述:
2.查看经营场所、库房面积.
符合规定□
合理缺项□
不符合规定□
问题描述:
4.1条件.
符合规定□
合理缺项□
不符合规定□
问题描述:
4.17
库房的选址、设计、布局、建造、改造和维护是否符合医疗器械贮存的要求,能防止医疗器械的混淆、差错或被污损,并具有符合医疗器械产品特性要求的贮存设施、设备.
四负责对医疗器械供货者、产品、购货者资质的审核;
五负责不合格医疗器械的确认,对不合格医疗器械的处理过程实施监督;
六负责医疗器械质量投诉和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及报告;
七组织验证、校准相关设施设备;
八组织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收集与报告;
九负责医疗器械召回的管理;
十组织对受托运输的承运方运输条件和质量保障能力的审核;
十一设施设备维护及验证和校准的规定包括设施设备相关记录和档案等;
十二卫生和人员健康状况的规定包括员工健康档案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自查表
单位名称:
地址:
联系人:联系电话:
序号
《办法》内容
自查内容
自查情况
问题汇总
整改措施
整改结果
1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配备与其规模相适应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
是否配备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二级(含相当于二级,下同)及以上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疗器械质量管理部门,其他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设立医疗器械质量管理部门或配备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人员。从事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工作人员是否具备医疗器械相关专业知识,熟悉相关法规,能够履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职责。
15
对使用期限长的大型医疗器械,应当逐台建立使用档案,记录其使用、维护等情况。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医疗器械规定使用期限届满后5年或者使用终止后5年。
对使用期限长的大型医疗器械,是否逐台建立使用档案,记录保存期限是否符合要求。
16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可以按照合同的约定要求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提供医疗器械维护维修服务,也可以委托有条件和能力的维修服务机构进行医疗器械维护维修,或者自行对在用医疗器械进行维护维修。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委托维修服务机构或者自行对在用医疗器械进行维护维修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提供维护手册、维修手册、软件备份、故障代码表、备件清单、零部件、维修密码等维护维修必需的材料和信息。
由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或者维修服务机构对医疗器械进行维护维修的,合同是否约定明确的质量要求、维修要求等相关事项,查看相应的维修记录是否真实、完整。医疗器械使用单位自行对医疗器械进行维护维修的,是否对从事医疗器械维护维修的技术人员开展培训考核,建立培训档案,并保存相关培训考核记录。
18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发现使用的医疗器械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通知检修;经检修仍不能达到使用安全标准的,不得继续使用,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置。
是否明确由专门机构或人员统一采购医疗器械。是否存在其他科室、部门或人员擅自采购的情形。
6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从具有资质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购进医疗器械,索取、查验供货者资质、医疗器械注册证或者备案凭证等证明文件。对购进的医疗器械应当验明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并按规定进行验收。对有特殊储运要求的医疗器械还应当核实储运条件是否符合产品说明书和标签标示的要求。
7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真实、完整、准确地记录进货查验情况。进货查验记录应当保存至医疗器械规定使用期限届满后2年或者使用终止后2年。大型医疗器械进货查验记录应当保存至医疗器械规定使用期限届满后5年或者使用终止后5年;植入性医疗器械进货查验记录应当永久保存。
是否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其中进货查验记录内容应至少包括医疗器械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批号(生产批号、编号、序列号、灭菌批号等)、有效期、注册证号或备案凭证号、生产企业的名称、供货者的名称、联系方式及相关许可证明文件编号、储运条件、到货日期、验收日期与结论并经验收人签字。查看相关记录,内容是否真实、完整、准确。需冷链管理的医疗器械的验收记录,是否记录运输方式、到货及在途温度、启运时间和到货时间等信息;需进行安装调试的医疗器械的验收记录,是否记录安装调试合格的有关信息。进货查验记录的保存期限是否满足要求。
4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发现所使用的医疗器械发生不良事件或者可疑不良事件的,应当按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有关规定报告并处理。
是否建立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并按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有关规定报告和处理。
5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对医疗器械采购实行统一管理,由其指定的部门或者人员统一采购医疗器械,其他部门或者人员不得自行采购。
13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对植入和介入类医疗器械应当建立使用记录,植入性医疗器械使用记录永久保存,相关资料应当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确保信息可追溯。
是否对植入和介入类医疗器械建立使用记录并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其中使用记录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一)患者信息;(至少要明确患者姓名、住院号、手术信息)(二)医疗器械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批号(生产批号、序列号、灭菌批号等)、有效期、注册证号、生产企业的名称;(三)供货者的名称及相关许可证明文件编号;(四)其他必要的产品跟踪信息。
存在接受捐赠医疗器械的,捐赠医疗器械的合格证明文件与检验报告是否合法、有效。是否按照进货查验的规定进行查验。
是否存在其他违反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行为及整改情况: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授权人签字(公章):
年 月 日
贮存医疗器械的场所、设施及条件是否与医疗器械品种、数量相适应,符合产品说明书、标签标示的要求,是否具备防虫、防鼠、通风、照明等设施,对不合格或待验收的医疗器械等是否进行分区管理或张贴状态标识。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有特殊要求的,是否配备温湿度监测、调节的设施,相关设施设备是否及时维护、校准并做好相关记录,保证有效运行。
2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应当承担本单位使用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责任。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机构或质量管理人员是否有效承担本单位使用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责任。相关职责至少包括(一)起草质量管理制度,指导、监督制度的执行,并对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纠正和持续改进;(二)收集与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产品质量信息等,实施动态管理,并建立档案;(三)督促相关部门和岗位人员执行医疗器械的法规、规章;(四)审核医疗器械供货者及医疗器械产品的合法资质;(五)负责医疗器械的验收,指导并监督医疗机构采购及维护维修;(六)检查医疗器械的质量情况,监督处理不合格医疗器械;(七)组织调查、处理医疗器械质量投诉和质量事故;(八)组织或协助开展质量管理培训;(九)组织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及报告工作;(十)组织开展自查;(十一)其他应当由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履行的职责。
8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妥善保存购入第三类医疗器械的原始资料,确保信息具有可追溯性。
是否妥善保存购入第三类医疗器械的原始资料,原始资料至少包括第三类医疗器械的供货者资质和产品注册证合格证明、购进票据等原件或有效复印件。
9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贮存医疗器械的场所、设施及条件应当与医疗器械品种、数量相适应,符合产品说明书、标签标示的要求及使用安全、有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需要;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有特殊要求的,还应当监测和记录贮存区域的温度、湿度等数据。
3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建立覆盖质量管理全过程的使用质量管理制度。
是否建立覆盖质量管理全过程的使用质量管理制度。相关质量管理制度至少包括:(一)质量管理机构或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二)供应商审核、采购、验收管理;(三)库房储存管理、出入库管理;(四)维修、维护和保养;(五)使用前检查和植入类医疗器械使用记录管理;(六)转让与捐赠管理;(七)医疗器械追踪、溯源;(八)设施设备维护及验证和校准;(九)质量管理培训及考核;(十一)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及报告;(十二)质量管理自查;(十三)不合格品处置。
购进医疗器械时是否审查供货者资质、并至少索取留存以下证明文件:(一)营业执照复印件;(二)医疗器械注册证或者备案凭证复印件;(三)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证和(或)备案凭证复印件;(四)销售人员的身份证明复印件和法人授权书原件;(五)进口医疗器械产品通关文件;(六)标签和说明书样件复印件;(七)医疗器械相关票据原件。是否存在从未取得生产经营许可或者未办理备案的企业购进第二、三类医疗器械的情形。是否对医疗器械逐批次进行验收,验明产品信息、产品合格证明文件、相关票据、储运条件和包装状况等。是否拒收不符合验收要求的医疗器械。
查看相关制度文件是否明确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医疗器械排查与处理的要求。查看有关记录,是否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处置。
19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之间转让在用医疗器械,转让方应当确保所转让的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并提供产品合法证明文件。转让双方应当签订协议,移交产品说明书、使用和维修记录档案复印件等资料,并经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转让。受让方应当参照本办法第八条关于进货查验的规定进行查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不得转让未依法注册或者备案、无合格证明文件或者检验不合格,以及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
14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医疗器械维护维修管理制度。对需要定期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的医疗器械,应当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并记录,及时进行分析、评估,确保医疗器械处于良好状态。
是否建立并执行医疗器械维护维修管理制度,明确人员对需要定期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的医疗器械,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并记录,及时进行分析、评估,确保医疗器械处于良好状态。
12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医疗器械使用前质量检查制度。在使用医疗器械前,应当按照产品说明书的有关要求进行检查。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前,应当检查直接接触医疗器械的包装及其有效期限。包装破损、标示不清、超过有效期限或者可能影响使用安全、有效的,不得使用。
是否建立并执行医疗器械使用前质量检查制度。使用医疗器械前是否按照产品说明书的有关要求进行检查,对经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器械是否采取相关处置措施。
存在医疗器械使用单位之间转让在用医疗器械的,查看转让医疗器械的合格证明文件与检验报告是否合法、有效,查看相关文件,判断是否按照转让协议移交产品说明书、使用和维修记录档案复印件等资料。对受让方,还应查看是否按照进货查验的规定进行查验。
20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接受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或者其他机构、个人捐赠医疗器械的,捐赠方应当提供医疗器械的相关合法证明文件,受赠方应当参照本办法第八条关于进货查验的规定进行查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不得捐赠未依法注册或者备案、无合格证明文件或者检验不合格,以及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医疗器械使用单位之间捐赠在用医疗器械的,参照本办法第二十条关于转让在用医疗器械的规定办理。
10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按照贮存条件、医疗器械有效期限等要求对贮存的医疗器械进行定期检查并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