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李冰石像导游词
都江堰二王庙导游词3篇
都江堰二王庙导游词3篇二王庙原名“崇德祠”,寓意李冰治水有功,人们推崇他的恩德。
(公元494年)仅塑李冰石像一尊。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都江堰二王庙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都江堰二王庙导游词范文1:二王庙原名“崇德祠”,寓意李冰治水有功,人们推崇他的恩德。
(公元497年)仅塑李冰石像一尊。
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成都平原五谷丰登,人们怀念李冰疏江导水的恩德,增塑像李二郎石像一尊。
宋、元两代,李冰父子先后敕封为王,故将崇德祠改为二王庙。
从此,蜀人敬李冰如神明。
明朝末年(1644),二王庙毁于战乱,清同治、光绪年间(公元1862年至1908年),相继修复。
本世纪三十年代二王庙主体建筑毁于火灾,再次重建。
“十年浩劫”中,李冰父子塑像又遭劫难,经重塑金身,才为今日之所见。
新建的李冰纪念馆,系统的展示了李冰这位杰出的水利工程专家、地方官的生平事迹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古今慨貌。
庙前横跨内外二江的安澜索桥,被誉为我国古代五大桥梁;蹬庙后在新建观景楼上,古堰雄姿尽收眼底。
自驾: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1. 从瑞莲街向西南方向,前往幸福路 160 米 2. 在幸福路向左转 265 米 3. 向左转,前往五桂桥街 164 米4. 在五桂桥街向右转 201 米 5. 在建设路向左转 156 米 6. 向左转,继续沿建设路前行 1.3 公里 7. 在观景路二段稍向右转 20 米 8. 稍向右转,继续沿观景路二段前行 15 米 9. 调头 39 米 10. 继续前行,上百花岭路 261 米 11. 向左转,继续沿百花岭路前行 0.8 公里 12. 向左转目的地在右侧 108 米都江堰二王庙宾馆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百花岭路3号初建于东汉,时为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朝齐明帝建武年间(494—498),益州刺吏刘季连迁“望帝祠”于郫县,改祀李冰父子于此,称名“崇德庙”,后亦有“江渎庙”,“李公庙”、“王庙”、“秦太守李公祠”、“真常道院”、“川主庙”、“显英王庙”、“二王宫”之称,清乾隆时之《灌县志》中称“二郎庙”,后遂称之曰“二王庙”。
都江堰景点导游词范文
都江堰景点导游词范文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都江堰。
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名字]。
今天呢,我就带着大家走进这个充满神奇魅力的地方,好好感受一下古人伟大的智慧结晶。
咱们现在所在的都江堰啊,那可是一个不得了的地方。
在很久很久以前,成都平原那可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岷江这个调皮的家伙总是到处泛滥,搞得老百姓苦不堪言。
但是呢,咱们老祖宗厉害啊,就有那么一位超级聪明的水利专家李冰,他带着老百姓,像变魔术一样,就修建出了都江堰这个伟大的水利工程。
咱们先从离堆公园开始逛起吧。
一进公园,大家就能看到很多古老而又葱郁的树木,就像一个个老寿星在这儿守护着都江堰呢。
看那棵张松银杏,传说啊,这棵树是三国时候的张松亲手所植,那可是经历了无数个春夏秋冬,见证了多少岁月的变迁啊。
它就像一部活着的史书,默默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沿着这条路走啊,咱们就来到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最核心的部分——宝瓶口。
大家看,这个宝瓶口就像是一个大瓶口一样,窄窄的,可别小看它哦。
这可是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呢。
当年李冰他们是怎么把这个宝瓶口给凿出来的呢?那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他们用火烧岩石,然后再用冷水浇,就这样一热一冷,岩石就“咔嚓”一下裂开来了,经过长时间的开凿,才形成了这个宝瓶口。
宝瓶口的存在就像是给岷江这条调皮的龙套上了缰绳,让它乖乖听话,按照人们的意愿来灌溉农田。
从宝瓶口往上看,那就是飞沙堰啦。
飞沙堰可是都江堰水利工程里一个非常聪明的设计,就像一个会魔法的小助手。
它的高度刚刚好,当内江的水量比较小的时候呢,它就把水拦着,让水乖乖地流进宝瓶口去灌溉农田。
可是当内江的水量太大,洪水来的时候,它就像个懂事的孩子,把多余的洪水和泥沙从这儿排到外江去,这样就不会让成都平原被水淹啦,还顺便把泥沙也给带走了,你说妙不妙?这就好比是一个自动调节的阀门,而且这个阀门还不用交电费,纯天然无污染,全靠这巧妙的设计。
再往前走呢,就是鱼嘴啦。
大家看看这个鱼嘴,它把岷江一分为二,分成了内江和外江。
都江堰景区导游词(6篇)
都江堰景区导游词(6篇)都江堰景区导游词(精选6篇)都江堰景区导游词篇1亲爱的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都江堰游览观光。
今天,我有幸担任你们的导游。
现在请随我一同出发。
请注意:请大家进去后不要乱丢垃圾、践踏花草、随地吐痰。
谢谢!在建堰初期,都江堰名叫“湔堋”,三国时期叫“都安堰”,有名“金堤”,唐代叫“楗尾堰”,到了宋代,才有“都江堰”这个名字。
现在大家请下车,跟我走,前面就是伏龙观。
伏龙观是传说中李冰降服孽龙的地方,现在用于祭李冰,伏龙观里现有李冰石像和飞龙鼎。
现在,请大家自己参观伏龙观,半个小时后在这里集合。
请大家跟我来,这边是安澜索桥,又被称做夫妻桥,是中国古代五大桥梁之一,始建于宋代,17世纪毁于战火,在清代重建,现在把竹索改成了钢索,木桩改为混凝土桩。
刚建桥时,它叫“珠浦桥”,宋代是改名为“评事桥”,直到清代重建时,才改名为“安澜桥”。
请大家跟我上桥,往下看,这河的河床里有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朝万历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国十六年和1994年埋下的,离堆公园里有它们的复制品展览。
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可以去离堆公园、药王庙、二王庙游玩,5点正大家在景区门口集合。
都江堰景区导游词篇2各位团友:大家好!我今天要向大家讲解的景点是都江堰。
那众所周知,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李冰父子于公元前256年修建的,它位于四川盆地边缘的岷江中游,今都江堰市城西,距成都60公里左右。
它是集防洪、航运、灌溉为一体的水利工程。
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它不仅是我国最古老、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远、唯一留存下来并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灌溉面积超过1000万亩。
2200多年来,都江堰仍在正常发挥着它的各项社会功用,而与其同时代修建的郑国渠、灵渠的社会功用却已经早早的废弛了,大家就不禁要问,都江堰为什么能数十年、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如一日的灌溉着成都平原,这样历久不衰。
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呢?其实啊。
都江堰的中文导游词介绍范文5篇
都江堰的中文导游词介绍范文5篇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下面是我搜集都江堰的中文导游词介绍范文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都江堰的中文导游词介绍范文(1)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周围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所以都江堰就叫“湔堋”。
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
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
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
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关于都江这一名称的来源,《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
”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
《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
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的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1]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在位期间,蜀郡郡守李冰率领蜀地各族人民创建了都江堰这项千古不朽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都江堰工程至今犹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灌区范围的扩大,从1936年开始,逐步改用混凝土浆砌卵石技术对渠首工程进行维修、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设施,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没有改变,都江堰以其“历史跨度大、工程规模大、科技含量大、灌区范围大、社会经济效益大”的特点享誉中外、名播遐方,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四川都江堰的导游词范文(2篇)
四川都江堰的导游词范文各位朋友大家好!都江堰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今天,就由小梦来陪大家一起畅游都江堰,了解水利工程,祝大家吃好喝好玩好睡好。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是中国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
都江堰是由齐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____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大家都知道二郎神吧,二郎神便是李冰的儿子,由于李冰无子,传说而来。
为纪念父子俩,修建了我们旁边的这座二王庙,也是观看都江堰最好的观景点。
今天,我们来一个逆向思维——倒着走。
都江堰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今天,我们先从鱼嘴看起。
鱼嘴分水堤又称鱼嘴,因其形状像一张鳄鱼的嘴巴而得名,昂头于岷江江心,将岷江分为内外两江,东边的内江用于灌溉农田,西边的外江则用于排洪。
鱼嘴主要起到两个作用:四六分水,二八分沙。
二八分沙是指沉淀在河床上的泥沙经过鱼嘴上的一颗颗排列整齐的小石头,而使其外江的沙占八成,内江的沙占二成。
这样,灌溉农田的水就会十分清澈,因为大多数泥沙已被外江排走。
四六分水则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大家请看旁边的几个小岛,冬春季江水较枯,水流经几个小岛而绕成S型,使其主流直冲内江,内江进水量约6成,外江进水量约4成;而夏季雨水增多,水位上涨,汹涌的水势不再受小岛所影响,主流直冲外江,内、外江江水的比例便会自动颠倒:内江进水量约4成,外江进水量约6成。
就是这样的鱼嘴,保证了当地人民在枯水期的农田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又在洪水期防范了洪水泛滥的发生,真是功不可没。
当然,没有几个小岛和百丈堤、杩槎、金刚堤的协助,鱼嘴也不可能完美地完成任务,这也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朋友的互帮互助。
现在我们奔向下一站——飞沙堰溢洪道。
飞沙堰具有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显著功能,主要在洪水期将宝瓶口多余的内江水排到外江,如果遇到特大洪水,它还会自行溃堤,让江水流入泄洪道,使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以保证成都百姓不受洪水灾害。
四川都江堰导游词(精选11篇)
四川都江堰导游词四川都江堰导游词(精选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导游,常常需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须是从实际出发,因人、因时而异,有针对性的。
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川都江堰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川都江堰导游词篇1我们今天的游览路线是,从秦堰楼下去,依次参观二王庙、安澜索桥、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最后我们在离堆公园门口集合登车。
整个行程大约需要两个小时。
在游览过程中,请大家爱护景区环境,紧跟团队,以免走失;同时,希望大家记号我们的停车位置和车牌号,以及我的联系方式。
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景区概况。
都江堰修建于公元前256年的秦昭王时期,蜀郡首李冰率民众耗时约20年修建而成,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年代最久远,并且依然发挥巨大效益的无坝引水工程。
难怪余秋雨先生会说:“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都江堰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大部分组成。
现在我暂且不讲飞沙堰如何排水防洪,也不讲宝瓶口怎样控制水量。
重点给各位讲讲都江堰的渠首部分鱼嘴。
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位于江心位置形如鱼嘴的就是鱼嘴分水堤。
鱼嘴为都江堰水利工程奠定了至关重要的三大基础,我个人对它做一个总结,就是巧夺天工的一个“巧”字!第一个巧:分四六,平涝旱。
大家请看,面对滚滚而来的岷江水,河床中央的鱼嘴将它一分为二:一条外江继续担任主河床的作用;一条内江为都江堰新建的引水道。
当年李冰特别将内江的河床深度挖到低于外江河床三尺三,又使外江的河床宽度宽于内江河床九丈九。
这样一来,岷江水流量小的时候,六成的水就流入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用水。
到了洪水季节,岷江水流量大增,河床宽广的外江就会容纳近六成水流量,以免成都平原遭受洪涝之灾。
这种功能就是二王庙石崖上刻着的六个字——分四六,平涝旱。
第二巧,就是它发挥了排沙排石的功能。
由于都江堰处于岷江中游,所以,上游大量的沙石顺流而下。
都江堰景区导游词讲解范文5篇
都江堰景区导游词讲解范文5篇都江堰风景区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都江堰景区导游词讲解范文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都江堰景区导游词讲解范文(1)各位团友,大家好!我今天要向大家讲解的景点是都江堰。
那众所周知,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李冰父子于公元前256年修建的,它位于四川盆地边缘的岷江中游,今都江堰市城西,距成都60公里左右。
它是集防洪、航运、灌溉为一体的水利工程。
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它不仅是我国最古老、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远、唯一留存下来并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灌溉面积超过1000万亩。
2200多年来,都江堰仍在正常发挥着它的各项社会功用,而与其同时代修建的郑国渠、灵渠的社会功用却已经早早的废弛了,大家就不禁要问,都江堰为什么能数十年、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如一日的灌溉着成都平原,这样历久不衰。
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呢?其实啊。
原因就在于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的科学性,可能大家都知道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它科学的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水量等问题,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食无荒年,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之所以能稳稳当当的造福千年,还得益于这三大渠首工程。
首先,让我们看看鱼嘴分水堤的妙用,那顾名思义,是该工程大堤前端形似鱼嘴,故而得名,它的主要功能是分水,将上游奔流而下的江水一分为二,左边称为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的主流,主要用于排洪,右边沿山脚的是内江,为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鱼嘴的设置极为巧妙,它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大的任务,并且在洪水枯水季节不同水位条件下,起着调节水量的作用。
春天,也就是枯水季节时,岷江水量小,灌区正值春耕,需要用水,这时岷江主流直入内江,水量约占六成,外江四成,这样可以保证灌溉,夏季洪水季节时,在弯道动力学原理的作用下,二者的比例会自动的颠倒过来,内江四成,外江六成,使灌区不受水灾。
都江堰导游词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已经到达李冰广场,在你们的左前方就是李冰父子的雕像了,都江堰水利工程造就乃至今日都是“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人民富庶”的天府之国。
那么是谁造就了我们伟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呢?他就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李冰生于战国时期,当年他被秦昭王任命为蜀郡的地方长官太守,那时纵贯四川成都西北灌县的岷江,水患非常严重。
李冰一到任,就决心进行治水工作,带领着广大劳动人民修建的都江堰大型水利工程,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经过实地勘测,定出了每年淘滩修堰的制度,总结出“深淘滩,低作堰”的调节水流的原则。
都江堰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它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
所谓饮水思源,老百姓们为了纪念、感谢李冰父子二人,为他们塑像,所以建立这个李冰广场。
关于李冰广场呢,小导我就先介绍到这里。
我看大家一路舟车劳顿不免有些疲惫了,那么小导我给大家说两个笑话吧。
你好,方便面是吗?我愣了一下,以为是恶作剧。
然后就回了一句,哦,我不是,我是火腿肠。
然后就把电话挂了,躺下来好一会才琢磨过来,他好像说的是,你好,方便面试吗?俗话说,笑口常开,好彩自然来。
一阵欢声笑语过后,大家似乎都精气神十足啊。
咱们来继续欣赏这沿途的风景吧,咱们马上就要到达南桥了,在此之前,我先来简单介绍一下南桥吧,它是都江堰的一处独特的旅游胜地,它又被称为览胜桥,是南街与复兴街之间的一座雄伟壮丽的廊式古桥。
它的历史可有些渊源了,在一百多年间它经历了由绳桥、土桥到水泥与木结构结合的演变。
现在我们看到的南桥是在2008年“512”地震后,第七次重建,经过近百名川西坝子的能工巧匠5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共耗资490万元,达到8度抗震。
南桥,它的桥头丰富多彩,桥亭、石阶、花圃相映成趣,重檐彩塑珍禽奇兽和各种民间传说戏剧人物,情态各具,栩栩如生,桥身雕梁画栋,桥廊增饰诗画匾联。
这俨然是一座诗书画合璧的艺术长廊。
真不愧人们又叫它览胜桥,在这里美景趣事一览无余。
都江堰景区导游词讲解范文5篇
都江堰景区导游词讲解范文5篇都江堰风景区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都江堰景区导游词讲解范文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都江堰景区导游词讲解范文(1)各位团友,大家好!我今天要向大家讲解的景点是都江堰。
那众所周知,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李冰父子于公元前256年修建的,它位于四川盆地边缘的岷江中游,今都江堰市城西,距成都60公里左右。
它是集防洪、航运、灌溉为一体的水利工程。
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它不仅是我国最古老、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远、唯一留存下来并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灌溉面积超过1000万亩。
2200多年来,都江堰仍在正常发挥着它的各项社会功用,而与其同时代修建的郑国渠、灵渠的社会功用却已经早早的废弛了,大家就不禁要问,都江堰为什么能数十年、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如一日的灌溉着成都平原,这样历久不衰。
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呢?其实啊。
原因就在于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的科学性,可能大家都知道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它科学的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水量等问题,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食无荒年,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之所以能稳稳当当的造福千年,还得益于这三大渠首工程。
首先,让我们看看鱼嘴分水堤的妙用,那顾名思义,是该工程大堤前端形似鱼嘴,故而得名,它的主要功能是分水,将上游奔流而下的江水一分为二,左边称为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的主流,主要用于排洪,右边沿山脚的是内江,为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鱼嘴的设置极为巧妙,它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大的任务,并且在洪水枯水季节不同水位条件下,起着调节水量的作用。
春天,也就是枯水季节时,岷江水量小,灌区正值春耕,需要用水,这时岷江主流直入内江,水量约占六成,外江四成,这样可以保证灌溉,夏季洪水季节时,在弯道动力学原理的作用下,二者的比例会自动的颠倒过来,内江四成,外江六成,使灌区不受水灾。
写都江堰景点的导游词(8篇)
写都江堰景点的导游词(8篇)写都江堰景点的导游词(精选8篇)写都江堰景点的导游词篇1欢迎各位来到都江堰市游览。
现在我们的车正经过宽敞平直的幸福大道转上玉垒山公路,去参观闻名中外的都江堰景区。
大家从成都来,都看到沿途纵横交错的河渠,奔涌着盈盈清水,流淌进远近碧绿的田畴,那就是都江古堰的灌渠。
两千多年以来,古堰把滔滔东泻的岷江水引到广袤的成都平原,造就出“天府之国”的富饶和美丽。
在此以前,由于成都平原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从高山连绵的松茂峡谷中汹涌而下的浩荡岷江,一到涨水季节,总是顺地势四下漫流,常常给平原生息的远古生灵带来可怕的洪涝灾难。
后来经过距今大约三千年前的鳖灵治水,才使这片土地初步得到平安。
鳖灵的巨大功绩,使蜀王杜宇把王位让给了他,成为开明王朝的第一位蜀王。
而真正把岷江引进平原,缔造了“益州天府”的大功臣,则是公元前三世纪的蜀郡太守李冰。
是他带领人民群众建造了举世无双的都江堰工程,非常科学地实现了导江、防洪、引流灌溉的一系列功效。
其后,由于都江堰水利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设置专门的官员管理,前后有不少为政高明的管理者,又在管理和维护中不断地将积累的经验变成规范性的典章制度,使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水利功能。
因此,说都江堰是孕育出四川天府的第一奇功,闪射出中华民族智慧之光的典范,是毫不夸张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都江堰可说是古堰逢春,灌溉面积已由建国时的200万亩扩展到1000多万亩。
都江堰能有此千古长效的伟大功能的奥秘所在。
我想这也是各位今天游览的目的吧!现在,我们走上了景区写都江堰景点的导游词篇2你们好!我是都江堰景区导游张文,欢迎大家来到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景区。
今天我们游览的线路是:进入离堆公园,参观堰功道,伏龙观,金刚堤,鱼嘴之后再到安澜索桥,最后原路返回。
游览时间为2小时,希望大家游览过程中紧跟团队,请注意安全,爱护景区环境卫生,今天是都江堰禁烟日。
好啦,现在请随我进入离堆公园,一路走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概况。
导游词讲解:都江堰景区(堰功道)
都江堰——堰公道(1022)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
欢迎各位来到都江堰参观游览,今天我们将依次参观游览离堆公园、安澜索桥、二王庙等景点,请大家注意安全。
都江堰水利工程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民众于公元前256年主持修建的,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并且仍在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2000多年以来一直发挥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现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朋友们,我们现在的来到的地方是离堆公园的堰公道。
为了纪念治水先贤,人们修建了这条长150米,宽14米的堰功道。
左右放置了12尊古朴凝重的塑像,分别代表了从秦汉到明清个历史时期治水建堰的有功之臣。
其中,在我们左手边的这位头戴花翎清朝官员名叫丁宝桢。
如果你不认识他没有关系,但是你一定吃过一道与他有关的菜——宫保鸡丁。
丁宝桢33岁考中进士,属于大器晚成,他升任四川总督一职时已经57岁了,为官数十年,刚正不阿。
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封他为太子太保,人称丁宫保。
于是他府上发明的菜由此得名为宫保鸡丁。
当然,如果仅凭一道菜就把丁宝桢树立在堰功道上,您肯定觉得我们四川人太好耍了。
实际上,丁宝桢当时为四川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就是主持都江堰的岁修。
丁宝桢来到四川上任时,当时的清政府在经历了鸦片战争之后,国库匮乏,都江堰已经半个世纪没有进行过岁修了,渠道垮塌淤塞,连年洪水泛滥,百姓苦不堪言。
于是,丁宝桢带着一批地方官员前往都江堰考察,之后便给朝廷上了奏折,光绪皇帝批准拨款修堰。
1877年12月,这场由丁宝桢主持的岁修终于动工,这次大修工程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在都江堰岁修史上是空前的,经过三个月,耗费白银13万两,折合人民币约1000万元。
这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却没想到给丁大人引来了一场大祸。
修复工程才完成2个月,岷江就爆发了百年难遇的大水,金刚堤、人字堤、内江河道等多处受损、溃堤,于是朝廷上出现了对丁大人的许多质疑,怀疑岁修是豆腐渣工程。
都江堰-李冰石像导游词
都江堰—李冰石像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抽到的是都江堰——青城山,我自选的景点是都江堰,重点讲解的是伏龙观,请问我可以开始了吗?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都江堰水利工程,在游览过程中,请大家注意安全,文明旅游。
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 256 年,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民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
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引水道三项工程组成,采取“分流导江、筑堰引水”的科学办法,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形成了自动分水、自动排沙、自动灌溉,无坝引水的特色。
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都江堰的伏龙观,传说是因为李冰父子治水时曾制服岷江孽龙,并将其锁于离堆下伏龙潭中而得名,后人为此专门立祠祭祀李冰父子的功劳。
伏龙观建在离堆之上,三面悬绝,石阶和开阔的大坝相连,使得伏龙观显得特别雄伟庄严。
伏龙观的主要建筑布置在一条中轴线上,前殿中树立着东汉李冰圆雕石像,后殿陈列有都江堰灌区的电动模型,左侧则是宝瓶口。
最高处建有观澜亭,可以看见鱼嘴、岷江激流、西岭雪峰等壮丽的风光。
伏龙观中文物甚多,其中以东汉李冰石像最为出名。
朋友们请看,大殿正中的石像就是李冰石像了。
李冰石像于 1974 年修建外江节制闸时从河床中挖出,是一座直立全身的大型圆雕,身高 2.9 米,肩宽 0.9 米,肩至足高 1.9 米,用灰白色砂岩筑成,重约 4 吨。
石像的底部有一个方榫(sun)头,残长 18 厘米。
石像头上戴冠,面部肌肉丰满,微带笑容,神态自然。
身穿长衣,腰间束带,两手袖在胸前,衣袖宽大下垂,双脚前部露出衣外。
整个石像造型粗壮稳重,线条简洁有力,这是四川发现最早的一座大型圆雕人像,也是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优秀作品。
李冰为蜀地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四川人民为了怀念他,两千多年来,一直把李冰尊为“川主”,关于李冰的故事也被民间广为流传。
都江堰导游词模版(二篇)
都江堰导游词模版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城西,古时属都安县境而名为都安堰,宋元后称都江被誉为“独奇千古”的“镇川之宝”。
两千年前,李冰父子面对桀骜不驯的岷江水,火攻玉垒化为离堆。
鱼嘴堤分水、飞沙堰溢洪、宝瓶口引水,将逢雨必涝的西蜀平原,化作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这项工程直到今天还在发挥着作用,被称为“活的水利博物馆”。
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一千八百多年前,道教创始人张陵看中了青城山的碧绿清幽,决定在此修炼道法。
青城山的香火愈来愈盛,但道家修建的观宇与亭阁始终深藏于密林之间,与四周的山林岩泉融为一体。
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造就了离堆锁峡、金堤夕照、雄关古道、玉垒仙都、寒潭伏龙、笮桥飞虹、玉女仙姿、岷山晓雪、宝瓶春晓等自然景观,与二王庙、伏龙观、安澜索桥、城隍庙等古代建筑交相辉映,形成了山、水、城、林、堰、桥融为一体的独特风光,成为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天人合一的千古奇观。
具有极强的观赏性、生态性、特色性。
都江堰导游词模版(二)都江堰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四川省成都市的都江堰景区,我将为大家做导游。
我是你们的导游员小李,很荣幸能够为大家讲解都江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的西部,是古老的中国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完整、最早修建的水利工程之一。
它始建于公元前256年,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都江堰是以治水灌溉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水利工程,被誉为“天府之国”的明珠,是中国古代农业灌溉的杰作。
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参观都江堰的主要景点。
首先是都江堰的核心建筑——分水岭。
分水岭上修筑的剑门分水堤,将岷江和成都平原之间的水悄悄地分隔开来。
我们可以站在分水岭上,通过观察分水堤两侧的地势,深刻体会到都江堰的治水灌溉原理。
分水岭的东侧,就是都江堰的灌溉渠道,其中最著名的是宽窄巷子。
都江堰导游词样本(2篇)
都江堰导游词样本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都江堰。
它建于我国战国时期。
这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唯一古仍为今用的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
据说,都江堰建成以前,岷江水一出山口,流速骤减,常泛滥成灾。
距今约____年的秦昭王时期,秦国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兴建水利工程。
这项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你们看,这就是鱼嘴,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
它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
飞沙堰起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
你们看,这像不像一个瓶口?这里的作用是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
这样,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
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称为“陆海”、“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人民受益不浅。
这项工程直到今天还在起作用。
我们再往前走,都江堰一带有不少名胜古迹。
离堆上建有伏龙观,殿宇三重,巍峨矗立,顺山势逐级升高。
前殿陈列着____年修建外江节制闸时从河床中挖出的李冰石刻像,高____米,重____吨。
石像造于东汉灵帝初年,距今已____多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圆雕石像,非常珍贵。
后殿陈列有都江堰灌区的电动模型。
在玉垒山麓有二王庙,是古代人民为纪念李冰父子治水功绩而建,初建于南北朝,名崇德祠,宋代以后李冰父子被封为王,改称二王庙。
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
庙宇依山取势,层层而上,宏伟秀丽,四周古木浓荫,环境幽美。
大殿及后殿内有李冰及二郎塑像。
庙内石壁间刻有李冰治水的口诀:“深掏摊,低作堰”和“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
这里山青青,水粼粼,庙宇古朴,空气清新,长长的安澜桥横江飞架,金刚堤枕水酣卧。
当你亲临其境,目睹这一巨大的工程并了解了其引水泄洪的原理,你不能不被李冰等古代人民的绝世神工所折服!今天,我就介绍到这里了,请大家解散游览,三十分钟后在这里集中,还请大家注意安全!都江堰导游词样本(2)尊敬的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都江堰!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有着悠久历史和卓越工程的文化名城。
都江堰导游词景点讲解3篇
都江堰导游词景点讲解3篇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都江堰导游词景点讲解,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都江堰导游词景点讲解范文篇1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城西,古时属都安县境而名为都安堰,宋元后称都江被誉为“独奇千古”的“镇川之宝” 。
两千年前,李冰父子面对桀骜不驯的岷江水,火攻玉垒化为离堆。
鱼嘴堤分水、飞沙堰溢洪、宝瓶口引水,将逢雨必涝的西蜀平原,化作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这项工程直到今天还在发挥着作用,被称为“活的水利博物馆”。
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一千八百多年前,道教创始人张陵看中了青城山的碧绿清幽,决定在此修炼道法。
青城山的香火愈来愈盛,但道家修建的观宇与亭阁始终深藏于密林之间,与四周的山林岩泉融为一体。
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造就了离堆锁峡、金堤夕照、雄关古道、玉垒仙都、寒潭伏龙、笮桥飞虹、玉女仙姿、岷山晓雪、宝瓶春晓等自然景观,与二王庙、伏龙观、安澜索桥、城隍庙等古代建筑交相辉映,形成了山、水、城、林、堰、桥融为一体的独特风光,成为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天人合一的千古奇观。
具有极强的观赏性、生态性、特色性。
都江堰导游词景点讲解范文篇2亲爱的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都江堰游览观光。
今天,我有幸担任你们的导游。
现在请随我一同出发。
请注意:请大家进去后不要乱丢垃圾、践踏花草、随地吐痰。
谢谢!在建堰初期,都江堰名叫“湔堋”,三国时期叫“都安堰”,有名“金堤”,唐代叫“楗尾堰”,到了宋代,才有“都江堰”这个名字。
现在大家请下车,跟我走,前面就是伏龙观。
伏龙观是传说中李冰降服孽龙的地方,现在用于祭李冰,伏龙观里现有李冰石像和飞龙鼎。
现在,请大家自己参观伏龙观,半个小时后在这里集合。
请大家跟我来,这边是安澜索桥,又被称做夫妻桥,是中国古代五大桥梁之一,始建于宋代,17世纪毁于战火,在清代重建,现在把竹索改成了钢索,木桩改为混凝土桩。
都江堰开头讲解导游词(通用5篇)
都江堰开头讲解导游词(通用5篇)都江堰开头讲解篇1大殿就是李冰殿。
大家知道,战国时期是一个产生杰出人物的时代。
比如墨家墨子,法家的韩非子,儒家的孟子等等。
李冰也是这个时代的杰出人物,诸子百家也应有水利家的一席之地。
李冰是一名政治家,更是一名杰出的水利科学家。
李冰是先秦时期的蜀郡守,相当于现在四川省省长的职位,但蜀郡当时所管辖的区域比现在的四川要小。
李冰一方面因为一心为民办实事,多才能干,治蜀有方,受到秦王的信任;另一方面,他信任群众,依靠群众,用比较现代的话来说,便是“走群众路线”,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只有处理好对上和对下的关系,他才能任职四十年,办了许多实事造福于民,所以承认李冰是一位伟大水利专家的同时,我们必须得承认,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在这尊塑像中,李冰儒雅仁厚、勤于政务的风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李冰殿是一座四合院式建筑,殿的对面是戏楼。
戏楼顾名思义就是唱戏的地方,不过这戏不是唱给凡人看的,而是唱给已被供奉为川主神的李冰看的。
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是二王庙庙会,明清时代,每到这一天,这里都要唱戏,人们赶庙会敬神、祈福、看戏,甚为热闹。
1992年后,赶庙会的风俗又重新恢复。
都江堰开头讲解导游词篇2站在楼台的敞廊上远看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可以看见岷江从山里滚滚而来,在拐弯处被一条像鱼头的长坝一分为二,堤坝这边的江水顺玉垒山脚流到一座孤立的山头前,堤坎矮下去了,而水流都靠着山这边走向远方,这就是都江堰的渠首工程。
长堤的头部叫鱼咀,堤尾矮下去那段叫飞沙堰,孤立的山头和玉垒山之间的水道叫宝瓶口。
鱼咀、飞沙堰、宝瓶口是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鱼咀用于分水,让灌溉的水进内江,多余的水走外江;飞沙堰用于溢洪排沙;宝瓶口用于引流入渠。
就是这三部份工程的巧妙配合,奠定了都江堰千古长存的“不坏金身”。
今天我们看起来,它们是那样的简单。
甚至觉得平凡。
其实正印证了—句“伟大出于平凡”的。
都江堰渠首工程蕴涵着极大的科学性,其设计和建造所体现的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水平之高,即使是二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可以称之为最高水平的成就。
都江堰导游词
都江堰导游词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抽到的片区是成都片区,我的自选景点是都江堰。
请问老师,我可以开始了吗?以左窗边能看到的这两尊塑像为标志,我们就已经到达历史文化名城都江堰了。
这两尊塑像是都江堰的标志,因为都江堰能有今天,全在这父子二人。
父亲李冰,代表朝廷命官,儿子李二郎,代表历朝历代前赴后继,参与治水的无名英雄,劳动大众。
你们别看成都现在是一片繁荣富饶的人间乐土,但是在很久以前成都可不是这样的。
都江堰呢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省北部高山地区。
在都江堰建成以前,每当春夏山洪暴发之时,江水奔腾而下,由于河道狭窄,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
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呢又阻碍了江水东流,于是就造成了东旱西涝。
公元前256年,当时的秦蜀郡李冰带领群众修建了现今为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
各位游客朋友们有谁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些著名的水利工程吗?诶,这位游客朋友答对了,郑国渠算一个,还有其他的吗?好了,还是让我来为大家说说吧。
公元前256年,就是战国末年时期,相当于古希腊的阿基米德时代,建成了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灌溉水利系统,以及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它们与都江堰的修建时间都大致形同,但它们都因为时间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
只有都江堰至今仍在使用,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
此外,都江堰还保证了包括成都在内的大小城市的工业用水和人民的生活用水。
可以说,成都平原之所以能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都江堰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都江堰古名“湔偃”,因境内有古湔水汇入岷江而得名。
三国蜀汉时期,在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当时的都江堰被成为都安堰。
据唐代《括地志》记载:都江即成都江。
都江堰二王庙导游词3篇
二王庙原名“崇德祠”,寓意李冰治水有功,人们推崇他的恩德。
(公元494年)仅塑李冰石像一尊。
都江堰二王庙>,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都江堰二王庙导游词范文1:二王庙原名“崇德祠”,寓意李冰治水有功,人们推崇他的恩德。
(公元497年)仅塑李冰石像一尊。
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成都平原五谷丰登,人们怀念李冰疏江导水的恩德,增塑像李二郎石像一尊。
宋、元两代,李冰父子先后敕封为王,故将崇德祠改为二王庙。
从此,蜀人敬李冰如神明。
明朝末年(1644),二王庙毁于战乱,清同治、光绪年间(公元1862年至1920xx年),相继修复。
本世纪三十年代二王庙主体建筑毁于火灾,再次重建。
“十年浩劫”中,李冰父子塑像又遭劫难,经重塑金身,才为今日之所见。
新建的李冰纪念馆,系统的展示了李冰这位杰出的水利工程专家、地方官的生平事迹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古今慨貌。
庙前横跨内外二江的安澜索桥,被誉为我国古代五大桥梁;蹬庙后在新建观景楼上,古堰雄姿尽收眼底。
自驾: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 1. 从瑞莲街向西南方向,前往幸福路 160 米 2. 在幸福路向左转 265 米 3. 向左转,前往五桂桥街 164 米 4. 在五桂桥街向右转 201 米 5. 在建设路向左转 156 米 6. 向左转,继续沿建设路前行公里 7. 在观景路二段稍向右转 20 米 8. 稍向右转,继续沿观景路二段前行 15 米 9. 调头 39 米 10. 继续前行,上百花岭路 261 米 11. 向左转,继续沿百花岭路前行公里 12. 向左转目的地在右侧 108 米都江堰二王庙宾馆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百花岭路3号初建于东汉,时为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朝齐明帝建武年间(494—498),益州刺吏刘季连迁“望帝祠”于郫县,改祀李冰父子于此,称名“崇德庙”,后亦有“江渎庙”,“李公庙”、“王庙”、“秦太守李公祠”、“真常道院”、“川主庙”、“显英王庙”、“二王宫”之称,清乾隆时之《灌县志》中称“二郎庙”,后遂称之曰“二王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江堰—李冰石像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抽到的是都江堰——青城山,我自选的景点是都江堰,重点讲解的是伏龙观,请问我可以开始了吗?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都江堰水利工程,在游览过程中,请大家注意安全,文明旅游。
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 256 年,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民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
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引水道三项工程组成,采取“分流导江、筑堰引水”的科学办法,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形成了自动分水、自动排沙、自动灌溉,无坝引水的特色。
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都江堰的伏龙观,传说是因为李冰父子治水时曾制服岷江孽龙,并将其锁于离堆下伏龙潭中而得名,后人为此专门立祠祭祀李冰父子的功劳。
伏龙观建在离堆之上,三面悬绝,石阶和开阔的大坝相连,使得伏龙观显得特别雄伟庄严。
伏龙观的主要建筑布置在一条中轴线上,前殿中树立着东汉李冰圆雕石像,后殿陈列有都江堰灌区的电动模型,左侧则是宝瓶口。
最高处建有观澜亭,可以看见鱼嘴、岷江激流、西岭雪峰等壮丽的风光。
伏龙观中文物甚多,其中以东汉李冰石像最为出名。
朋友们请看,大殿正中的石像就是李冰石像了。
李冰石像于 1974 年修建外江节制闸时从河床中挖出,是一座直立全身的大型圆雕,身高 2.9 米,肩宽 0.9 米,肩至足高 1.9 米,用灰白色砂岩筑成,重约 4 吨。
石像的底部有一个方榫(sun)头,残长 18 厘米。
石像头上戴冠,面部肌肉丰满,微带笑容,神态自然。
身穿长衣,腰间束带,两手袖在胸前,衣袖宽大下垂,双脚前部露出衣外。
整个石像造型粗壮稳重,线条简洁有力,这是四川发现最早的一座大型圆雕人像,也是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优秀作品。
李冰为蜀地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四川人民为了怀念他,两千多年来,一直把李冰尊为“川主”,关于李冰的故事也被民间广为流传。
李冰的身世扑朔迷离。
公元前 256 年-前 251 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太守。
关于李冰的籍贯,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因为无论是他的姓名,还是出生在史籍中的记载都残缺不全,史学家们根据各种典籍也只能推算他是秦昭王时期人。
直到1999 年,山西的李氏后裔李保生读了一本名叫《都江堰》的书,想起自家族谱中有对"始祖李冰赴蜀治水"的记载,从此揭开了这个千古之谜,并经各方确认
李冰籍贯为山西运城。
虽然现在社会上普遍接受了李冰为山西籍,但仍然有不同的说法。
由于李保生一族的家谱,52 代之前都没有记载,佐证不够,很难成为直接证据。
所以至今学术界对李冰的身世仍然还在考证中,看着这个对蜀地做出重大贡献的伟人,我们也期待能早一天还原他的身世,让他魂归故土。
李冰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工程学家和发明家。
李冰作为设计者和组织者而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兼有防洪、灌溉、航行三种作用,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上也是罕见的奇迹。
现代社会,我们还能在高校里面学习水利工程专业,但是在当时,李冰哪里学过什么水利。
但是,以使命为宗旨,死钻数十载,他总结出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八字真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直到 20 世纪仍是全世界水利工程的典范。
现在人们说到都江堰,大多只知道李冰,殊不知在李冰的背后还有他儿子李二郎也为都江堰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两千多年前,李冰受命担任了蜀郡郡守,他带着儿子二郎,从秦晋高原风尘仆仆来到多山的蜀都。
那时,蜀郡正闹水灾,父子俩立即去到灾情严重的地方观察水势,只见滔滔江水从万山丛中奔流而下。
每年洪水天,南路一片汪洋,吞没人畜,东边一带却又缺水灌田,旱情严重。
因此父子二人决定治水,化水害为水利,造福当地的老百姓。
在李冰父子的齐心协力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下,主持修建了都江堰,使川西地区从变成了“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的“天府之国”。
当地老百姓为了歌颂李冰父子的功绩,为他们修建了二王庙,世世代代纪念着他们父子两人。
相传,正是因为李二郎与父亲李冰修筑都江堰有功,所以在蜀中汉族民间传说中,李二郎也被民众作为神灵奉祀,这就是我们今天非常熟悉的“二郎神”的原型。
都江堰的修建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量。
李冰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适应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最终建成了震惊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两千多年前的李冰尚能做到如此,而在信息资源都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发挥聪明才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用科学的方法改造自然,最终推动世界的发展。
游览完伏龙观,那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巧夺天工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吧,请跟随我进入下一个景点—鱼嘴,请往这边走。
我的讲解完毕,谢谢各位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