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历程共35页
中国近现代报纸的发展与变迁(1) 定版
总结
• 改革开放的影响,经济,文化,国际交流 的冲击 • 内容丰富多彩,题材丰富 • 颜色多样,欣赏性高 • 发展迅速,稳定,迅速走向正轨
综合归纳
阶段 时期或时间 19世纪中前期 形成
代表刊物
《中国丛报》 《万国公报》_
影
响
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1873年
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时期 新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 新中国 成立初期
战争 时局 低谷
• 抗战胜利后,报刊又曾 兴盛一时 •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接收 其全部报刊,国统区报 纸迅速发展,而后因战 局变化走向衰弱,共产 党在此同时也创办了报 刊与之抗衡最出名的是 重庆的《新华日报》与 《大公报》的论争同时 还有中国同盟会创办的 “第三条路线”报刊, 如《正报》等
• 解放区报纸在解放战争 前期创办,因随内战撤 离和转移而停办,而后 在反攻阶段报纸事业重 新繁荣,探索在城市办 报
国人在上海创办的 第一份中文报纸
我国第一份政论性报纸, 开创中国近代报刊的政论性文体
创刊于中法战争时期, 对刘永福所部黑旗军 抗击法军和香港人民 抵制法国殖民者发动 的侵略战争而进行的 罢工,罢市活动进行 了详细的报道
支持了中国人民反对 外来侵略的斗争
• 第一批国人办报的特点: • ①在办报主题方面,创办者的身份比较复 杂 • ②在办报性质方面,除个别报纸外,这些 报刊一半时私营性质的 • ③在报纸内容方面,这些报刊都是洋务运 动的支持着和宣传者 • ④在政治立场方面,这些报刊都表现出了 鲜明的反侵略爱过思想 • ⑤在业务工作方面,这些报刊在形式上大 多参照了外国人在当地出版的中文 • ⑥在报业环境方面,这些报纸的处境十分 困难
• 戊戌变法失败后,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报 纸全部停刊,梁启超等人在国外办刊
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轨迹
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轨迹一:初创期(1815-1840)㈠外国人办报:由于中国封建制度和自足自己的自然经济影响,中国古代的报纸没有能够直接演进成为近代报纸,近代报刊是需是从西方引进的泊来品。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英伦敦布道会传教士威廉.米怜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办的。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也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其中一篇记述出现在马六甲地区祭祀痘娘娘活动的报道,附的一幅插图《事痘娘娘悬人环运图》,是我国报刊史上最早发表的新闻插图。
《杂闻篇》是马礼逊与1833年4月29日在澳门创办的中国最早的近代中文报刊,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马礼逊于1833年5月1日创办的《传教者与中国杂报》是中国首份以中、英文两种文字合刊的报刊。
1833年8月1日,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出版《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是外国人在中国领土办的第一份中文月刊。
之后,1838年10月18日,麦都思在广州创办并主编了中文月刊《各国消息》。
综上所述,这些报刊本质上都是宗教性报刊,其基本内容一是阐发教义,二是宣传西方文化。
后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这些报刊的宗教色彩渐趋淡薄,而政治、经济色彩则日益浓厚。
特别是对新闻信息传播的日益重视,使这些报刊的新闻传播性质日益凸显。
㈡国人办报:中国近代报刊的开端是以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报开始的,但是国人在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人的身影较早出现在中国近代报刊历史上的是中国刻工梁发。
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主编米怜的主要助手便是梁发。
国人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办报活动的兴起,是始于禁烟运动时期林则徐的译报活动。
在19世纪末期,在外国人在中国报刊、新闻传播理念等的影响下,贯穿中国南北的外报网基本上形成,但是这种新式的传播媒介并没有得到国人的重视。
在中国,最先发现并重视这种近代报刊的官员是林则徐,由于林则徐被罢官免职,他只能组织人员去翻译这些外国人办的报。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PPT实用课件(共32页)
7
(三)其他海外中文报刊 1.麦都思与《特选撮要每月纪传》 2.纪德与《天下新闻》
8
第二节 鸦片战争前澳门、广州的近代报刊
一、葡文报刊在澳门的出版 二、澳门出版的中、英文报刊 (一)《杂闻篇》 (二)《传教者与中国杂报》 (三)《广州杂志》
《蜜蜂华报》
9
三、英文商业报刊在广州的出版
13
(三)麦都思与《各国消息》(1838.10)
宗教内容已经完全消失,主要刊登各国和广州新闻,以及航 运消息、物价行情等。
(四)早期中文期刊的特点
本质上都是宗教性报刊,其创办人与伦敦布道会有一定关系, 基本内容一是阐发教义,二是宣传西方文化。后来随着社会形势 的变化,这些报刊的宗教色彩渐趋淡薄,而政治、经济色彩日益 浓厚,特别是对新闻信息传播的越来越重视。
(三)停刊
17
四、中文商业报纸的崛起 (一)孖剌报馆的《香港中外新报》 1.《香港船头货价纸》 2. 《香港中外新报》
现 藏 于 英 国 剑 桥 大 学 图 书 馆 的 《 香 港 中 外 新 闻 》
18
(二)德臣报馆的《香港新闻》、《中外新闻七日报》 和《香港华字日报》
(三)罗郎也与《近事编录》
期、式样与发行
出版周期:月刊 样式 发行:免费发送
5
5.《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内容 宗旨:“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
宗教。 伦理道德方面的说教。 科学知识,主要为天文学方面的知识。 时事政治问题。 注意:新闻并未受到重视。
6
6.宣传特点 用基督教义附会儒学,也就是说用儒学著作中的语句来 表达基督教义。 在写作上大量使用中国文学特别是古典小说的表现手法。
着水手装的郭士立
中国近代报刊发展.
时务报
《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 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 的机关报。 先后出版了六十九期,发表 了《变法通议》、《论中国之将强》等一 大批鼓吹变法的政论文章,最多时日销达 一万七千份,成为当时国内最受欢迎的一 份报纸。
资产阶级改良派还在全国其他地方创办了 近八十种鼓吹变法的报纸。主要有1897年 2月在澳门创刊的《知新报》、4月在长沙 创刊的《湘学报》、10月在天津创办的 《国闻报》、1898年2月在长沙创办的 《湘报》等。其中,《国闻报》由严复主 编,以在副刊《国闻汇编》上译载了宣传 进化论思想的《天演论》蜚声于时。
外文报刊。
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一批近代报纸
19世纪50年代起,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具有资本主义 倾向的知识分子开始办报。1858年在香港创办了《中外新 报》,这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伍廷芳曾 经参加过它的编辑工作。这以后,陆续创办的有《羊城采 新实录》(1872,广州)、《昭文新报》(1873,汉 口)、《循环日报》(1874,香港)、《汇报》(1874, 上海)、《述报》(1884,广州)等。
循环日报1874年2月4日创刊于香港,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宣扬资产阶级政治 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也是中国人自办 成功的最早的中文日报,宗旨是:“变 法自强”,它的创办人和第一主编是我 国近代著名报刊政论家王韬。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报刊
中外纪闻
于12月16日正式刊行,双日刊,木活字印刷,每册注明 出版年月,无编号,封面有紫红色“中外纪闻”四字。《中外 纪闻》发刊一个月零五天,即遭封禁,但“译印西国格致有用 之书”, 《中外纪闻》特点:1:刊登外文和自然科学知识, 也评论中西方社会的得失,宣传中国应该向西方学习 强学报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 文报纸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1827年11月8日《广州纪录报》创刊,马地 臣出资开办,伍德为编辑,是广州第一份英 文报纸,1839年迁澳,1843年迁港,1858 年停刊。
1831年7月28日伍德开办并编辑《中国差报 与广州钞报》,是美国人在华开办旳第一份 报纸,1833年停刊。
2024/9/28
16
第二节 鸦片战争后香港报业旳兴 起与商业性报纸旳崛起
《申报》1949年停刊。
2024/9/28
44
第四节 在华外报网旳形成与外报 旳历史作用
一、在华外报网旳形成
天津、北京 《时报》 《京津泰晤士报》 《中西闻见录》
2024/9/28
45
二、在华外报旳历史作用
(一)外人在华办报活动是一种殖民主义文 化侵略活动
(二)外报旳出版客观上增进了中西文化交 流
2024/9/28
3
马礼逊、蔡高、梁发 合编书报图
2024/9/28
4
编辑米怜先生
2024/9/28
最早旳中国籍传教士梁发
5
2024/9/28
封面
序文
6
性质:宗教宣传性质旳期刊,以“阐发基督 教义为根本要务”;
内容:神理、人道、国俗、文章、诗歌;
形式:线装书式、雕版印刷;
文风:文白相掺、通俗浅显、对话体、章回 体。
18
1857年10月1日,《孖剌报》创刊024/9/28
19
二、《遐迩贯珍》旳问世
(Chinese Serial)
1853年8月1日创刊,英国传教士麦都思 为开办人和首任主编,内容上以时事新闻为 要点。
它不但是香港最早出版旳中文刊物,也 是最早使用铅印旳中文报刊。
2024/9/28
22
中国近代史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经历了多个阶段,逐渐从雏形阶段发展到繁荣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出版业在普及新闻知识、传播新闻学术、辅助新闻教育、指导新闻业务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815年,第一份中文近代化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创刊。
随后,新闻出版业逐渐传入中国,最早的用中文出版的近代化报刊和最先在中国用外文出版的近代化报刊都是外国人首先创办的。
这一阶段,新闻出版业的主要特点是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的开始,以传教为名,入侵中国宣传。
到了19世纪末,外国人在华办报的数字已经接近200种。
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外国传教士主办的。
这一阶段,外国传教士的办报活动成为主流,他们出版了大量的中文报刊,如 遐迩贯珍》、 丛谈》、 中西闻见录》和 益闻录》等。
1872年,外国人在上海创办了《 申报》,这是中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申报》的创刊标志着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业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此后,新闻出版业逐渐走向繁荣,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报纸,如 大公报》等。
在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过程中,新闻教育也逐步兴起。
1918年,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标志着新闻学这一新兴学科在中国萌芽。
1919年,该学会创办的《 新闻周刊》成为中国最早的传播新闻学知识的业务刊物。
至1949年,中国陆续出版新闻学刊物30余种,它们在普及新闻知识、传播新闻学术、辅助新闻教育、指导新闻业务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业经历了从雏形阶段到繁荣阶段的发展过程,不仅推动了新闻事业的繁荣,还为新闻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出版业在普及新闻知识、传播新闻学术、辅助新闻教育、指导新闻业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近代史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近代的报刊发展
中国近代的报刊发展没想过中国的报刊发展会经过如此漫长的艰辛,这不知其中包含了多少中国人的泪水和艰辛,才会有了如今凳中国报刊。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分为二的,既有好的一面,又有不好的一面,而中国报刊也正是如此,既有曾经的辉煌,又有着深深的叹惜。
中国是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而中国古代的报刊亦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灿烂的辉煌。
它的最早邹形可以说是形成于汉代。
虽对汉代是否真正建立发布官报的体制有争议,但还是不能否认,汉代是中国古代报纸的摇蓝。
三国魏晋时代时近二百年,是军伐割据,战乱频仍,时局纷争扰攘,居民辗转流徙,“国”际间的政治、军事、经济上的交往错综复杂的时代,也是新闻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和社会舆情十分活跃和旺盛发达的时代。
三国时代魏蜀吴三方的政治家们,都十分重视新闻传播,都具有比较强烈的信息需求,都十分关注对方辖区的有关动态,都十分注意搜集敌友我三方的相关新闻和情报。
为了能够及时地获得信息和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魏蜀吴三国的驿传活动都深受当局的重视。
刘备为了伐魏和伐吴,曾在成都到汉中和成都经白帝到夷陵一线修了不少译站。
孙权为了联蜀伐魏,也在境内广设译站,史称“东之与西,驿使往来,冠盖相集”。
三国中,以曹魏的驿传制度最为周全,曾经灾驿站建立起了一个四通八达的驿传网络,并专门制定了一个称为《邮驿令》的单行法。
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
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代。
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
唐代的官报的孕育和发展,是从唐代中期开始的,是和唐代藩镇制度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以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为代表的唐代的报状,是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是一种和宋代的邸报相类似的新闻传播工具。
它以传报来自朝廷的信息为主要内容,由地方一级军政单位派驻首都的进奏官向地方传发。
到了宋代,有了重大的改变,开始出现了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邸报。
北宋初期,沿用了唐,五代的旧制,由各路州郡在首都东京汴梁各自设置进奏院,归各州自行管辖,最多的时候曾经达到200多个。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二、中文宗教性报刊的出版
(一)《六合丛谈》 1.性质:综合性刊物 2.内容:
宗教宣传 天文地理和其他自然科学知识 新近的商业行情信息 中外时事新闻报道
23
(二)从《中国教会新报》到《万国公报》 1.《中国教会新报》(1868年9月5日)
2.《万国公报》(1874年9月)
发生变化的历史原因 内容的改变:宗教宣传淡化、时事色彩强 烈,介绍西方政治模式和西方科技知识。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万国公报》 维新变法中的《万国公报》 停刊
林乐知
24
三、中文商业报纸的迅猛发展
(一)《上海新报》 1.出版概况 2.性质:商业性报纸 3.内容:将商业信息放在传播的首位 4.与《申报》的竞争
改为日刊 增刊诗文小品 降低售价
正面
背面
25
(二)中文商业报纸的重要发展——《申报》的创办 1.美查办报 宗旨:牟利
26
2.《申报》的经营特色 ⑴报纸采编工作的改革
期、式样与发行
出版周期:月刊 样式 发行:免费发送
5
5.《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内容 宗旨:“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
宗教。 伦理道德方面的说教。 科学知识,主要为天文学方面的知识。 时事政治问题。 注意:新闻并未受到重视。
6
6.宣传特点 用基督教义附会儒学,也就是说用儒学著作中的语句来 表达基督教义。 在写作上大量使用中国文学特别是古典小说的表现手法。
(三)停刊
17
现藏于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的《香港中外新闻》
四、中文商业报纸的崛起 (一)孖剌报馆的《香港中外新报》 1.《香港船头货价纸》 2. 《香港中外新报》
18
(二)德臣报馆的《香港新闻》、《中外新闻七日报》 和《香港华字日报》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形式:
1) 每月一期,每期5页, 每面8行,每行20字 2)木刻竹纸印,书册形式 ,全年合订,印有全年目 录、序文和封面 3) 封面正中标报名,左下 角署“博爱者纂”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宗旨:“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宗教宣传性质期刊
内容:阐发基督教义、介绍《圣经》; 宣传西方文化、近代科技知识; 时事政治;(自6卷起设《全地各国纪略》,发时评) 新闻报道较少(《月食》、祭祀痘娘娘活动的报道)
1831年6月,澳门东印度公司创办了英文月刊《广州杂 志》,是澳门历史上的第一份英语报刊。内容多涉及文 化历史。
二、鸦片战争前中国境内(澳门、广州)的近代报刊
广州英文商业报刊《广州纪录与行情报》 (Canton Register and Price Current)
1827年11月8日创刊于广州,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英文 报纸。 1828年改名为《广州纪录报》。是一张商业性报纸,货 价行情、航运消息占主要篇幅,但也广泛刊登政治时事 新闻和评论,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一、鸦片战争前东南亚地区的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
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1815年8月,英国传教士 马礼逊、米怜在马六甲创 办。是外国人创办的第一 份中文近代报刊。
马礼逊、米怜
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1834):英国牧师 ,受伦敦布道会的派遣,于1807年来华,成为第一 个来华的基督教新教(又称耶稣教)传教士。
二、鸦片战争前中国境内(澳门、广州)的近代报刊
广州中文宗教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Eastern Western Monthly Magazine)
1833年8月1日创刊于广州。 创办人和主编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共106页文档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历程
循环日报1874年2月4日 创刊于香港,是我国历 史上第一家宣扬资产阶 级政治改良主义思想的 报纸,也是中国人自办 成功的最早的中文日报, 宗旨是:“变法自强”, 它的创办人和第一主编 是我国近代著名报刊政 论家王韬。
《汇报》是中国最早的留美学生容闳参加 创办的,曾经和外国人所办的中文报纸进 行过激烈的笔战。 《述报》创刊于中法战争时期,对刘永福 所部黑旗军抗击法军和香港人民抵制法国 殖民者发动的侵略战争而进行的罢工、罢 市活动,都作过详细报道,支持了中国人 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受政治因素的影响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报纸发展的黑暗十 年。初期报纸宣传个人崇拜、小报风行、 批判矛头指向刘少奇,各地报社被夺权和 改组。报纸发展在这个时期受到严重禁锢。
思想,内容上的禁锢 政治,社会时局的影响 发展的低谷
返回流程
总结2
•主要受政治、政策影响 •人民思想层次提高
影响因素 内容 特点
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历程
流程
从鸦片战争 到建国
从建国到改 革开放
改革开放后
法律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人在治外法权保护下,继 续在中国办报。 先后创办了《遐迩贯珍》(1853,香港)、 《六合丛谈》(1857,上海)、《万国公报》 (1868,上海)、《中西闻见录》(1872, 北京)、(1850,上海,中文名《字林西 报》)、1894,天津,中文名《京津泰晤士 报》)及《申报》(1872,上海)、《新闻报》 (1893,上海)、《顺天时报》(1901,北京) 等一大批中外文报刊。
文学期刊也在19世纪70年代出现。《申报》 主办的《瀛寰琐记》(1872)、《四溟琐记》 (1875)、《寰宇琐记》(1876)等三个月 刊是其中最早的一批。 文摘性的期刊,以1897年在上海创刊的《萃 报》为最早,稍后创刊的这类刊物还有 《选报》(1902,上海)、《东方杂志》 (1904,上海)等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PowerPoint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 第一个到中国的基督教传教士,是英国伦敦 布道会的马礼逊。1807年到达广州。
¡ 1813年,伦敦会又派传教士米怜(1785- 1822)来华协助马礼逊工作。1815年,米怜 带中国刻字工人梁发等到达英国殖民地马六 甲,建礼拜堂,办学院,设立印刷所,出版 了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和一些宗 教书籍及英文期刊。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 展PowerPoint
第二节 近代报业在பைடு நூலகம்港的兴起
¡ 1857年11月,英文《孖剌报》出版的一份中 文副刊《香港船头货价纸》是香港第一份中 文商业报纸,由广东人黄胜、伍廷芳等编辑。
¡ 1861年7月,《德臣报》发行中文《香港新 闻》,刊登行情、船期和新闻,后停刊。 1871年3月,开辟中文版《中外新闻七日 报》,每周六出,标榜不牟利、广见闻。刊 登新闻、评论等。1872年4月,停刊,改出 《香港华字日报》。先后为周3刊、日刊,出 至1941年才停刊。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 展PowerPoint
第二节 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
¡ 二、中文商业报纸相继出版 ¡ 鸦片战争后,香港最早出现中文商业报纸。
由于香港的资本主义经济相对发达,这些报 纸的商业化程度较高,其办报模式、经验, 对后来的内地的中文商业报纸影响较大。 ¡ 香港的第一份中文报刊出现于1853年,即由 英华书院和马礼逊教育会共同出版的《遐迩 贯珍》月刊。是第一份刊载收费广告和最早 刊登新闻画的中文报刊。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 展PowerPoint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 展PowerPoint
¡ (二)《香港纪录报》:前身为《广州纪录报》, 1839年迁澳,1843年迁港,改本名,为怡和洋行所 办,至1849年转为英商史屈泉所有。产权几度变化, 1863年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