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和寄生虫重点名解大题
医学寄生虫学名解重点整理
医学寄生虫学名解重点整理1.四个宿主四选一:1)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既能寄生于人体,也能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后者体内的寄生虫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这些动物起到保存寄生虫的作用,故称保虫宿主。
例:感染血吸虫的牛和猪均为血吸虫的保虫宿主。
2)终宿主:是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例: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在人体门脉系统内,故人为日本血吸虫的终宿主。
3)转续宿主:有些蠕虫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虽能存活,但仍保持幼虫阶段,不能发育为成虫,只有当该幼虫有机会侵入其适宜宿主体内,才能发育为成虫,这种非适宜宿主为转续宿主。
例:肺吸虫的是人,野猪是其非适宜宿主,肺吸虫进入野猪体内后,长期保持幼虫阶段,当人食入含幼虫的野猪时,幼虫即可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
4)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阶段寄生的宿主。
例:华枝睾吸虫幼虫阶段先后寄生在淡水螺和淡水鱼体、淡水虾体内,所以淡水螺为第一中间宿主,淡水鱼为第二中间宿主。
2.机会致病原虫:某些寄生虫在健康的人群体内寄生时,常不表现明显致病性,但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或免疫缺陷时,可引起人体急性感染或严重发作甚至致死。
例:刚地弓形虫、微小隐孢子虫等。
3.疟疾三选一:1)疟疾发作:表现为周期性寒战、高热和出汗退热三个连续的临床症状。
发作周期和红内期疟原虫裂体增殖周期一致,成熟裂殖体涨破红细胞完成一次裂体增殖,疟疾发作一次。
发作次数越多,病程越长,贫血越严重。
例:恶性疟原虫2)疟疾再燃:急性疟疾患者停止发作后,患者若如无重复感染,仅是体内残余的少量红内期原虫因抗原变异或宿主的抵抗力对疟疾原虫的特异性免疫力下降,而大量增殖引起疟疾的发作称为疟疾再燃。
例: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
3)疟疾复发:患者疟疾初发停止后,红内期原虫已被消灭,未再被蚊媒传播感染,原先侵入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经过数月或年余的休眠后复苏,发育释放裂殖子再进入红细胞繁殖,这时引起疟疾的发作称为复发。
例: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
微生物与寄生虫考试重点(自己精心整理的呦)
微生物与寄生虫考试重点(自己精心整理的呦)名词解释: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
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灭活:凡能破坏病毒成分和结构的理化因素均可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
质粒: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菌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荚膜:包绕在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鞭毛:某些细菌菌体表面附着有细长成波状弯曲的丝状物。
菌毛某些细菌菌体表面遍布着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的丝状物芽孢。
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多层膜状结构的原形或椭圆形小体。
培养基:人工配制的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菌养基质菌落: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18~24小时分离培养,由单个细菌分裂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热源质:即菌体中的脂多糖,大多是革兰阴性菌产生的注入人或动物体内能引发热反应正常菌群:正常人体的体表以及外界相通的腔道黏膜上存在着不同种类和一定数量的细菌,这些细菌对人体无害。
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灭菌: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病原菌、非病原菌的繁殖体及芽孢)无菌:物体上没有任何活的微生物。
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毒性噬菌体: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建立溶菌周期温和噬菌体:感染敏感细菌后不增值,不引起宿主菌裂解而是噬菌体的基因整合于细菌染色体中基因突变:细菌的遗传基因发生突然而稳定的变异导致细菌性状的遗传性变异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称为转化。
接合:是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
使受体菌遗传性状发生改变的过程、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溶原性转换:溶原性细菌因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为溶原性转换。
寄生虫名词解释、问答题
机会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某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出现异常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称之。如弓形虫、微小隐孢子虫。
棘球蚴砂(hydatid sand):它包括三个部分,包括原尾蚴,生发囊,子囊,可从胚层中脱落,悬浮在囊液中,成为棘球蚴砂或囊砂。
机械性传播(mechanical transmission):医学节肢动物对病原体的传播仅起着携带、输送的作用。(如:蝇)
k
l
m慢性感染: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临床症状或出现症状后未经彻底治疗,而转如慢性持续感染阶段。
o
p
q全变态:发育过程经过蛹期的昆虫从幼虫到成虫性成熟过程。
r人兽共患寄生虫病(parasitic zoonoses):有些人体寄生虫病可以在人与动物之间自然的传播。不需要人的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具有明显的自然疫源性。
s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世代交替指的是在生物的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与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列举寄生在人体肌肉内的寄生虫及其阶段。
刚地弓形虫(包囊或假包囊)、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旋毛形线虫(囊包)。
列举寄生在人体脑、眼、肺、肝和皮下组织内的寄生虫。
脑部:溶组织内阿米巴、福氏耐格里阿米巴、棘阿米巴、卫氏并殖吸虫、曼氏迭宫绦虫、链状带绦虫和细粒棘球绦虫
眼部:链状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曼氏迭宫绦虫、结膜吸吮线虫和蝇蛆
寄生虫学名词解释
医学寄生虫学一、名解(5个,15分)1、终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2、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3、保虫宿主:某些蠕虫成虫或原虫的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种类的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寄生的寄生虫传播给人,这些动物即为保虫宿主。
又称储存宿主。
4、转序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并不能发育至成虫,仅能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其有机会侵入正常宿主体内时,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此种非正常宿主即为该种寄生虫的转序宿主。
5、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过程6、寄生: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收益另一方受害的关系,收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若寄生物为动物,则称为寄生虫,受害者即为被寄生的一方,称为宿主,称为寄生生活。
7、感染期:在生活史中,对人具有感染性或感染力的时期。
8、带虫者:感染寄生虫后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可传播病原体,这种感染者称为带虫者。
9、滋养体:原虫能运动,摄食,和生殖的生活史期。
10、蝇蛆病:是由双翅目昆虫的幼虫对人和脊椎动物活体的侵害。
11、带虫免疫:大多数寄生虫感染后,宿主所产生免疫力,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再感染,但不能消除体内已有的寄生虫,宿主保持低度感染,当药物清除体内的寄生虫后,获得的免疫力逐渐消失,这种免疫类型为带虫免疫。
12、伴随免疫:某些寄生生活的成虫,可使宿主产生获得性免疫,这种免疫力对体内的成虫没有作用,但对再感染时侵入的童虫有一定的抵抗力,一旦药物清除体内残存的寄生虫,宿主已获得的免疫力消失。
13、机会性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能力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的寄生虫。
14、完全变态:昆虫幼体发育成成虫的过程中,需经蛹期,且发育各期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各异,成为完全变态。
15、不完全变态:昆虫幼体发育不经蛹期,幼体称若虫,其形态与成虫相似,体积较成虫小,性器官尚未发育,其生活习性与成虫相同,称不完全变态。
微生物和寄生虫重点、名解、大题
9. 荚膜:某些细菌能分泌黏液状物质包围于细胞壁外,形成一层和菌体界限分明、不易着色的透明圈。主要由多糖组成,少数细菌为多肽。其主要的功能是抗吞噬作用,并具有抗原性。
21.菌落:单个细菌经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1. 转化:受体菌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方式、
2. 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去,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方式叫转导。
3. 溶原性转换:温和噬菌体的DNA整合到宿主菌的染色体DNA后,使细菌的基因型发生改变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4. 旧结核菌素(OT):是结核分枝杆菌在甘油、肉汤中的培养物经加热浓缩的滤液,其主要成分是结核菌蛋白。作为结核菌素试验的试剂。
4.不耐热肠毒素(LT):是由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产生的致病物质。对热不稳定,65℃、30分钟可灭活。由A,B两个亚基组成。
1. :霍乱肠毒素:是霍乱弧菌的主要毒性物质。为不耐热外毒素,能作用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腺苷环化酶,使ATP转化为cAMP,促进肠黏膜细胞的分泌功能,使肠液过量分泌,引起严重腹泻和呕吐,大量失水和电解质,导致患者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
(3)F质粒:致育因子,决定细菌性别的质粒,即性菌毛的有无。
7.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具有遗传功能的闭合环型DNA,其编码的产物与细菌性状有关,如R、F和毒力质粒。
8. 普遍性转导:供体局任何片段的DNA都有同等的机会被装入噬菌体内,通过噬菌体进入受体菌内,完成遗传物质的转移过程。
寄生虫大题重点资料
重点:疟原虫,血吸虫,肝吸虫,猪带,钩,蛔,阿米巴,蚊蛔虫的感染率高,流行广的原因是什么。
1.生活史简单,无中间宿主2.雌虫产卵量大,24w/天3.用未经处理的人粪施肥和随地大便的习惯,使蛔虫卵广泛污染土壤4.人的不良卫生行为和缺乏完善的卫生设施5.虫卵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片虫的生活史1、寄生部位:小肠2、终宿主:人保虫宿主:猪(最重要)中间宿主:扁卷螺媒介:水生植物(如菱角、马蹄、茭白等)3、感染期:囊蚴4、感染方式:人吃入含有活囊蚴的水生植物。
以囊蚴、尾蚴为感染阶段的寄生虫?囊蚴:肝吸虫、片虫、肺吸虫、斯氏狸殖吸虫。
尾蚴:血吸虫吡喹酮可治疗什么寄生虫病?血吸虫,肺吸虫,肝吸虫,片虫,包虫,囊虫,微小膜壳绦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曼氏迭宫绦虫,斯氏狸殖吸虫日本血吸虫的致病阶段?最严重的致病阶段及致病部位?致病阶段为尾蚴(速发型、迟发型超敏反应)、童虫(损伤肺:点状出血,出现发热、咳嗽、痰带血丝;分解产物:超敏反应出现荨麻疹)、成虫(机械性损伤:静脉膜炎和静脉周围炎;代产物:免疫复合物沉积肾,血吸虫肾病。
III型超敏反应:蛋白尿,水肿,肾功能减退)及虫卵,以虫卵最为严重(肉芽肿和纤维化)。
(肉芽肿:急性、慢性虫卵肉芽肿;病变注意发生在肠、肝组织)列表比较猪、牛带绦虫生活史不同点猪带绦虫病与囊虫病关系?人体猪带绦虫病是因为误食囊尾蚴引起的,而囊尾蚴病的原因则是驶入了该虫虫卵。
自体感染:将寄生在自己肠道的孕节反入胃中引起感染;自体外感染:误食自己排出的虫卵引起感染异体(外来)感染:误食他人排出的虫卵引起感染猪带绦虫驱虫治疗注意什么?注意:猪带绦虫寄生在肠道可致囊尾蚴病A、及早、彻底治疗B、防止呕吐C、取出头颈节以猫、犬、猪、鼠作为保虫宿主的寄生虫分别有哪些?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传给人,在流行病以成虫、幼虫、虫卵作为主要致病阶段的寄生虫分别有哪些?成虫:蛔虫、鞭虫、钩虫、蛲虫、丝虫、肝吸虫、片虫、肺吸虫、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幼虫:旋毛虫、肺吸虫、斯氏狸殖吸虫、猪带绦虫、孟氏裂头绦虫、细粒棘球绦虫、管圆线虫虫卵:血吸虫请指出所学过的吸虫、绦虫、线虫的寄生部位和感染阶段?吸虫:肝吸虫(肝胆管,囊蚴)片虫(小肠,囊蚴)肺吸虫(肺,囊蚴)斯氏狸殖吸虫(皮下,囊蚴)血吸虫(门脉系统,尾蚴)绦虫:曼氏迭宫绦虫(眼、皮下、颌面、脑,裂头蚴)带绦虫(小肠,囊尾蚴)猪带绦虫(皮下、肌肉、脏,虫卵)细粒棘球绦虫(肝、肺、脏,虫卵)微小膜壳绦虫(小肠,似囊尾蚴)线虫:钩虫(小肠,丝状蚴)管圆线虫(神经系统,感染期幼虫)蛔虫(小肠,含蚴卵)鞭虫(盲肠、结肠,含蚴卵)蛲虫(盲肠、结肠,含蚴卵)旋毛虫(肌肉组织,幼虫囊包)丝虫(淋巴系统,丝状蚴)肛门拭子法、饱和盐水浮聚法分别可用于哪些寄生虫诊断?肛门拭子法:蛲虫卵、带绦虫卵饱和盐水浮聚法:蛔虫卵,够虫卵,鞭虫卵及短毛壳绦虫卵,带绦虫卵直接涂片法可诊断何种寄生虫?并分别指明其检查阶段?线虫:蛔虫、鞭虫、钩虫绦虫:猪带、牛带、微小膜壳绦虫虫卵吸虫:肝、肺、、日本血吸虫溶组织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阴道滴虫列表两种丝虫的生活史、致病和传播媒介有何不同班氏丝虫马来丝虫寄生部位深、浅部淋巴系统浅部淋巴系统Mf夜观周期性10pm-2am 8pm-4am保虫宿主无多种脊椎动物急性炎症期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无慢性阻塞期阴囊象皮肿、睾丸鞘膜积液、乳糜尿无传播媒介淡色库蚊、致倦库蚊、中华按蚊、东乡伊蚊中华按蚊、嗜人按蚊、东乡伊蚊两种微丝蚴形态主要区别班氏微丝蚴马来微丝蚴体态柔和,弯曲自然僵硬,大弯上有小弯头间隙短,长宽比1:1 长,长宽比2:1体核圆,大小均匀,排列疏松椭圆,大小不等,排列重叠尾核无有2个尾核急性阿米巴痢疾粪便性状有何特点?粪检注意事项?痢疾阿米巴粪便特点:1、酱红色2、血多脓少3、特殊腥臭检查注意事项:1、取粘液脓血便2、粪便新鲜,速送速检3、冬天注意保温4、容器清洁干净、无尿、无残留消毒液等污染。
医学寄生虫重点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寄生:是两个生物体间复杂的相互关系。
在这个关系中,二者中某一方(寄生者),暂时地或永久地寄生在另一方(被寄生者)的体内或体表,以被寄生者的组织、体液等作自己的营养,并带给被寄生者以不同程度损害,甚至造成死亡。
在这个关系中,寄生者称作寄生虫,被寄生者称为宿主。
寄生虫的生活史是指寄生虫从宿主排出的新生后代到达易感宿主,经过生长、生殖其下一代的全过程。
又称此过程为生活周期。
直接发育:在寄生虫的生活史中只需要一个宿主(终宿主),这类寄生虫称为同宿主寄生虫。
由虫卵发育到感染性虫卵或感染性幼虫都在外界。
这类寄生虫,大多是由被污染的土壤、饲料和饮水而经口感染;只有少数直接发育的寄生虫是经皮肤而侵入宿主机体如类圆线虫。
间接发育:寄生虫的生活史中,除终宿主外,尚需通过中间宿主进行发育,才能感染终宿主。
这类寄生虫具有两个以上的宿主,称为异宿主寄生虫。
感染性虫卵(幼虫):刚由终宿主排出的新生后代,一般无感染能力,需发育至一定阶段时才具有感染能力。
有的种类幼虫的第一、二次蜕皮均在卵内进行,成为感染性虫卵,如猪蛔虫卵;尖尾线虫、圆形线虫的虫卵需要在外界环境中发育经过两次蜕皮变为低三期幼虫时才具有感染能力。
吸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尾蚴,排出于外界环境中才具有感染能力或形成感染性的囊蚴;绦虫要经过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而成为裂头蚴、囊尾蚴等才具有感染能力。
专性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只寄生于一种或少数几种严格特定的动物体内,我们称这些寄生虫为某种宿主的专性寄生虫,而这些动物即称为该类寄生虫的专性宿主,多宿主寄生虫:有些寄生虫能寄生于许多种宿主,我们称这些寄生虫为多宿主寄生虫,称这些宿主为非专性宿主。
生物源性线虫:此类线虫在发育过程中,幼虫需要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阶段,再感染人,亦称间接发育型。
如寄生于人体组织内的丝虫和旋毛形线虫。
土源性线虫: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为感染阶段直接感染人,亦称直接发育型。
(新)《寄生虫》名词解释试题梳理汇总附答案
名词解释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指在人与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并引起感染的寄生虫病。
共栖: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此种现象称为共栖。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称为互利共生。
寄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的关系称为寄生。
土源性蠕虫:蠕虫中的蛔虫和钩虫,它们的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可直接发育至感染期而感染人体,在流行病学上将此类蠕虫称为土源性蠕虫。
生物源性蠕虫:需要在中间宿主或吸血昆虫体内发育的蠕虫在流行病学上又将其称为生物源性蠕虫。
如疟原虫、血吸虫和丝虫。
保虫宿主:亦称储存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
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
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为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
如猫是华支睾吸虫的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
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
只有当其有机会侵入适宜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为成虫。
此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如野猪是卫氏并殖吸虫的转续宿主。
幼虫移行症:是指某些蠕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这些幼虫可在非正常宿主体内长期存活并移行,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变。
如犬弓首线虫。
幼虫移行症可分为内脏幼虫移行症和皮肤幼虫移行症两种类型。
疟疾的再燃: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若无再感染,仅由于体内残存的少量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的疟疾发作,称为疟疾的再燃。
疟疾的复发:是指疟疾初发患者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已被消灭,未经蚊媒传播感染,经过数周至年余,又出现疟疾发作,称复发。
带虫免疫:人类感染疟原虫后产生的免疫力,能抵抗同种疟原虫的再感染,但同时其血液内又有低水平的原虫血症,这种免疫状态称为带虫免疫。
伴随免疫:血吸虫感染早期产生的针对血吸虫特异性抗原的获得性免疫应答,与宿主抵抗再感染的免疫保护力有关,主要表现为对再次入侵的童虫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而对原发感染的成虫不起杀伤作用,这种原发感染继续存在,而对再感染具有一定免疫力的现象称为伴随免疫。
微生物与寄生虫学题库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名词解释(15分)1.消毒:2.灭菌:3.防腐:4.无菌操作:5.菌落:6.培养基:7.纯培养:8.菌群失调:9.感染:10.侵袭力:11.超敏反应:12.凝集反应:13.沉淀反应:14.血清学反应:二、单项选择题1.酵母菌和类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是( )A.复制 B.出芽 C.复制 D.二分裂 E.菌丝断裂2.属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为( )A.细菌 B.支衣原 C.病毒 D.真菌 E.放线菌3.为治疗菌群失调症,应使用( )A.维生素 B.类毒素 C.抗生素 D.抗毒素 E.生态制剂4.构成细菌毒力的是( )A.基本结构 B.特殊结构 C.侵袭力和毒素D.分解代谢产物 E.侵人机体的途径5.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结构是( )A.荚膜 B.菌毛 C.磷壁酸 D.脂多糖 E.异染颗粒6.与致病性无关的细菌代谢产物是( )A.毒素 B.细菌素 C.热原质 D.血浆凝固酶 E.透明质酸酶7.细菌内毒素的成分是( )A.H抗原 B.肽聚糖 C.抗原 D.脂多糖 E.荚膜多糖8.内毒素的毒性成分是( )A.脂蛋白 B.脂多糖 C.类脂质 D.核心多糖 E.特异性多糖9.下列哪项不是细菌的合成性代谢产物( )A.硫化氢 B.色素 C.细菌素 D.维生素 E.热原质10.对人类致病的细菌大多数是( )A.自养菌 B.专性厌氧菌 C.异养菌 D.专性需氧菌 E.微需氧菌11.研究细菌性状的最好时期为( )A.迟缓期 B.稳定期 C.衰退期 D.对数增殖期 E.A+C12.噬菌体属于病毒类别中的()A、微生物病毒B、昆虫病毒C、植物病毒D、动物病毒E.蛋白质病毒13.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不具有的成分是()。
A、聚糖骨架B、脂多糖C、磷壁酸D、脂蛋白 E.肽链14.下述那个时期细菌群体倍增时间最快 ( )A、稳定期B、衰亡期C、对数期D、延滞期 E. 对数期和延滞期15.消毒是指( )A.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B.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在内的方法C.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D.使物体上不存在活的微生物E.以上都不对16.下述不可能杀灭细菌芽胞的方法是( )A.煮沸法 B.巴氏消毒法 C.间歇灭菌法 D.干热灭菌法 E.高压蒸气灭菌法17.湿热灭菌法中效果最好而又最常用的方法是( )A.巴氏消毒法 B.煮沸法 C.流通蒸气灭菌法D.间歇灭菌法 E.高压蒸气灭菌法18.巴氏消毒法加热的温度和时间是( )A.100℃ 5min B.121.3℃ 15~30min C.61.1~62.8℃ 30minD.80~100℃ 15~30min E.100℃ 30min19.高压蒸气灭菌法所需的温度和时间是( )A.80~100℃ 15~30min B.100℃ 5~15minC.121.3℃ 15~30min D.61.1~62.8℃ 30min E.71.1℃ 15~30s20.下列对紫外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干扰DNA的合成 B.穿透力弱 C.对眼、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D.常用于空气、物品表面消毒 E.穿透力强21.血清、抗生素、生物药品常用的除菌方法是( )A.高压蒸气灭菌 B.紫外线照射 C.巴氏消毒 D.超声波 E.滤过除菌22.常用于饮水、游泳池水消毒的消毒剂是( )A.高锰酸钾 B.石炭酸 C.氯化物 D.过氧乙酸 E.环氧乙烷23.消毒剂的杀菌机制是( )A.使菌体蛋白变性 B.使菌体蛋白凝固 C.干扰细菌酶系统D.损伤细胞膜 E.以上全是24.乙醇消毒最适宜的浓度是( )A.100% B.95% C.75% D.50% E.40%25.关于消毒剂作用原理是()A.使菌体蛋白变性B.使菌体蛋白凝固C.使菌体酶失去活性D.破坏细菌细胞膜E.以上均正确26.关于乙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浓度在70~75%时消毒效果好B.易挥发,需加盖保存,定期调整浓度C.经常用于皮肤消毒D.用于体温计浸泡消毒E.用于粘膜及创伤的消毒27.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 )A.疯牛病B.梅毒C.结核病D.沙眼E.体癣28.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A.肽聚糖含量少B.缺乏五肽交联桥C.对溶菌酶敏感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E.有蛋白糖脂外膜29、属于细菌细胞特殊结构的为()A、荚膜B、细胞壁C、细胞膜D、核质体E、蛋白质30. 抗生素产生菌中,其主要产生菌是()A、真菌B、酵母菌C、放线菌D、病毒 E.霉菌31. 细菌的测量单位。
传染病名词解释-大题
【名词解释】1、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2、感染:又称传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构成此过程有病原体、人体和所处的环境三个要素。
3、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4、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5、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
6、流行: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7、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8、潜伏期: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9、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期。
临床表现通常是非特异性。
10、症状明显期:传染病所特有的症状和体征通常获得体现,如具有特征性的皮疹、脑膜刺激征、黄疸、肝、脾大等。
11、恢复期: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12、再燃:是指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
13、复发:是指当患者进人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潜伏于组织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而使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称为复发。
14、后遗症:是指有些传染病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功能长期都未能恢复正常的情形。
15、感染后免疫: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经显性或隐形感染某种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称为感染后免疫。
16、Dane颗粒:是指完整的HBV病毒颗粒,具有感染性。
寄生虫深刻复知识题及答案解析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寄生虫宿主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生活史感染阶段带虫者伴随免疫夜现周期性生物源性蠕虫疟疾复发生物性传播二、填空题1、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包括、、、。
2、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为、、。
3、寄生虫病的传染源有、、。
4、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为、、。
5、常见蠕虫卵的形态结构,有波浪状蛋白质膜的是,外形两侧不对称的是,最小的是,最大的是。
6、写出下列寄生虫的寄生部位:蛔虫,钩虫,蛲虫,丝虫,肝吸虫,姜片虫,日本血吸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疟原虫和。
7、写出下列寄生虫的感染阶段:蛔虫,钩虫,蛲虫,丝虫,肝吸虫,姜片虫,日本血吸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疟原虫。
8、取痰液检查的寄生虫病有、、。
9、可致肝、肺、脑同时损害的寄生虫有、、、。
10、填中间宿主。
肝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有、,卫氏肺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姜片虫的中间宿主。
11、典型疟疾发作的三步曲是、、。
12、人体寄生虫学内容包括、、。
13、建国初期的五大寄生虫病,在长江以北流行是。
14、线虫的发育过程中有、、三个阶段。
15、蛔虫对人体最严重的危害在于成虫有乱窜、钻孔的习性,由此引起,其中最常见的症状是、。
钩虫对人体的主要危害,丝虫对人体的主要危害。
16、蛔虫病常用的实验诊断方法是。
饱和盐水漂浮法主要用于的检查。
17、送检标本需注意保温的原虫有与,需在晚间采集血液标本检查的寄生虫是。
18、能以引起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是、、。
19、猪带绦虫感染人体的方式有、、。
20、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的主要危害是,其方式有与。
三、单项选择题1、联合国倡议重点防治的6种热带病中除麻风病外,5种是寄生虫病,它们是:A、疟疾、血吸虫病、钩虫病、丝虫病、利什曼原虫病B、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原虫病、锥虫病C、疟疾、钩虫病、丝虫病、蛲虫病、蛔虫病D、血吸虫病、钩虫病、蛔虫病、痢疾阿米巴病2、人体寄生虫学的范畴不包括:A、医学原虫学B、医学蠕虫学C、医学昆虫学D、医学微生物学3、下列哪项不是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A、致病性B、地方性C、季节性D、自然疫源性4、人体抗寄生虫的免疫多表现为:A、非消除性免疫B、消除性免疫C、先天免疫D、伴随免疫5、寄生物是指:A、二种共栖生物中受益的一方B、二种互利共生生物中受益的一方C、寄生关系的二种生物中受益的一方D、寄生关系二种生物中的任何一方6、下列对寄生虫的描述,哪项不恰当:A、一生离不开宿主B、可自宿主体表获得营养C、可自宿主体内获得营养D、对宿主造成损害7、专性寄生虫是指寄生虫的:A、整个生活史中均需过寄生生活B、整个生活史中均需选择特殊宿主C、至少一个生活史期必须过寄生生活D、至少一个生活史期必须严格选择宿主8、第一中间宿主是指寄生虫的:A、无性期寄生的几个宿主中最重要的一个B、无性期寄生的几个宿主中最前的一个C、有性期寄生的几个宿主中最重要的一个D、有性期寄生的几个宿主中最前的一个9、寄生虫的幼虫阶段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称:A、终宿主B、中间宿主C、保虫宿主D、转续宿主10、有些寄生虫是人兽共患寄生虫,在流行病学上这些畜、兽是寄生虫的:A、终宿主B、中间宿主C、保虫宿主D、转续宿主11、转续宿主是指:(了解)A、寄生虫的适宜终宿主B、寄生虫的适宜中间宿主C、寄生虫幼虫寄生的不适宜宿主D、寄生虫成虫寄生的不适宜宿主12、宿主与侵入的寄生虫相互斗争,两者处于平衡状态时,宿主:A、患寄生虫病B、杀死进入的全部寄生虫C、让大量虫体存活,但不造成明显危害D、让少量虫体存活,不造成危害,但可传播病原13、从医学角度看,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是:A、致病B、损害C、免疫D、损害与抗损害的斗争14、消除性免疫是指机体对某种寄生虫:A、无能力消除B、部分消除C、对再感染有短期免疫力D、既能全部消除虫体,又能对再感染具备完全抵抗力15、人体感染寄生虫后产生的获得性免疫大致分为:A、带虫免疫、消除免疫B、伴随免疫、非消除免疫C、终身免疫、带虫免疫D、缺乏有效的获得性免疫、非消除性免疫、消除性免疫16、在流行病学上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重要的传染源是:A、病人B、带虫者C、保虫宿主D、以上都不是17、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包括:A、季节性、气候B、气候、宿主的分布C、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D、地方性、气候18、影响人体寄生虫病流行的社会因素为:A、经济B、文化C、人的行为D、以上均是19、常见蠕虫卵的形态结构中有卵盖的有:A、蛔虫卵B、钩虫卵C、肝吸虫卵D、日本血吸虫卵20、生活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的寄生虫是:A、蛔虫B、肝吸虫C、日本血吸虫D、猪肉绦虫21、能损伤眼部的寄生虫是:A、蛲虫B、钩虫C、日本血吸虫D、猪囊尾蚴22、可破坏肠壁组织的寄生虫有:A、蛔虫B、钩虫C、丝虫D、牛带绦虫23、能在人肌肉组织内寄生的寄生虫是A、肥胖带绦虫囊尾蚴B、旋毛虫幼虫C、卫氏并殖吸虫成虫D、班氏丝虫成虫24、线虫成虫:A、大多雌雄同体B、均雌雄同体C、大多雌雄异体D、均雌雄异体25、吸虫生活史中第一中间宿主可以是:A、人B、其他哺乳动物C、淡水螺D、其他水生动物26、下列吸虫的生活史特点中错误的是:A、需要中间宿主B、首选中间宿主多数是淡水螺C、与水关系密切D、发育过程均须经过体内移行27、关于吸虫的描述错误的是:A、成虫都是雌雄同体的B、成虫都具口、腹吸盘C、生活史中需要中间宿主D、生活史中需要经过水域环境发育28、下列哪项不是吸虫的形态结构特点:A、体扁B、多为叶状或长舌状C、多为雌雄同体D、有吸盘29、关于蛔虫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是人体肠寄生线虫中最大的B、口孔周围有三个呈品字形排列的唇瓣C、雄虫尾端直而钝,雌虫尾端向腹面弯曲D、虫卵呈椭圆形,外有蛋白质膜30、蛔虫卵的形态与其他线虫虫卵主要不同是:A、卵壳透明B、卵内含幼虫C、呈棕黄色D、有明显的凹凸不平的蛋白膜31、在人体内可移行至肺部的寄生虫是:A、肝吸虫B、疟原虫C、蛔虫D、蛲虫32、蛔虫成虫的食物来源为:A、血液、淋巴液B、肠内半消化食物C、沮织液、体液D、肠内容物、组织或血液33、蛔虫产卵量很多,每一雌虫每天排卵约:A、1万余个B、10万余个C、20万余个D、40万余个34、产卵量最大的线虫是:A、美洲钩虫B、蛔虫C、蛲虫D、十二指肠钩虫35、在人体内可移行至肺部的寄生虫是:A、肝吸虫B、疟原虫C、蛔虫D、蛲虫36、蛔虫成虫的食物来源为:A、血液、淋巴液B、肠内半消化食物C、沮织液、体液D、肠内容物、组织或血液37、下列哪种寄生虫属性传播疾病的病原A、阴道毛滴虫B、溶组织内阿米巴C、疟原虫D、弓形虫38、以小肠为寄生部位的寄生虫是;A、蛲虫B、蛔虫C、肝吸虫D、日本血吸虫39、蛔虫的感染阶段是:A、尾蚴B、感染期虫卵C、丝状蚴D、微丝蚴40、蛔虫感染人体的方式是:A、感染性虫卵通过土壤B、丝状蚴通过土壤C、感染期幼虫通过蚊传播D、感染性幼虫粘附在手上41、下列哪种病变为蛔虫病患者没有A、皮炎B、肺炎C、肠炎D、胆道炎症42、下述哪种疾病通常不会由蛔虫感染引起A、缺铁性贫血B、肠梗阻C、肠穿孔D、肺炎43、蛲虫病患儿的主要症状是A、肛门及会阴部搔痒B、肠炎C、消瘦D、夜惊44、夜现周期性与下列哪种虫体有关A、蛲虫B、丝虫成虫C、微弱蚴D、旋毛虫45、钩虫对人的主要危害是引起A、胃肠炎B、皮炎C、肺炎D、贫血46、一儿童突然腹痛,以剑突下偏右侧阵发性绞痛为特点,患儿坐卧不安,伴有呕吐。
寄生虫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寄生虫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名解:1.寄生(parasitism):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的关系。
2.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称寄生虫的生活史。
3.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4.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5.保虫宿主:有些蠕虫成虫或原虫的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种类的脊椎动物。
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这些动物即为保虫宿主。
6.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并不能发育至成虫,仅能长期维持幼虫状态。
只有当其有机会侵入正常宿主体内时,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
此种非正常宿主即为该种寄生虫的转续宿主。
7.带虫免疫:当用药物清除体内的原虫后,适应性免疫也就逐渐随之消失,这种免疫类型称为带虫免疫。
8.伴随免疫:在血吸虫感染中,虽然机体的保护性免疫可抵御尾蚴的攻击,但不能排除体内已存在的成虫,成虫仍可以不断产卵,造成肝损害,这种免疫类型称为伴随免疫。
9.机会性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繁殖力及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此类寄生虫称机会致病寄生虫。
10.夜现周期性: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出现在外周血液中,这种微丝蚴在外周血中出现的夜多昼少的现象称为夜现周期性。
11.生物源性寄生虫:即生活是过程中需中间宿主参与的寄生虫。
12.土源性寄生虫: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的寄生虫。
13.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在寄生虫的原虫中该阶段通常与致病作用有关。
14.包囊: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某些原生动物可以包囊化,身体外面分泌胶质形成包囊,代谢率降低。
15.疟疾的再燃:患者在疟疾发作停止后,在无再感染的情况下,由于血内存在少量残余的红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又大量繁殖,经数周至数月,又出现疟疾发作,称为再燃。
江南大学2018年上半年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第1阶段练习题参考
------------------------------------------------------------------------------------------------------------------------------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第1、2、3、5章(总分100分)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微生物荚膜内毒素败血症温和噬菌体正常菌群代时转化二、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A、形态微小,结构简单B、原始核、细胞器不完善C、二分裂方式繁殖D、有细胞壁E、对抗生素敏感2、溶菌酶对细菌的作用机制是()A、裂解肽聚糖中β-1,4糖苷键B、抑制四肽侧链与五肽交联桥的联结C、与细菌核蛋白体结合,干扰蛋白质合D、破坏细菌细胞膜E、干扰细菌的二分裂3、和细菌分裂有关的是()A、芽胞B、鞭毛C、菌毛D、中介体E、荚膜4、下列哪项不是细菌的特殊结构()A、质粒B、荚膜C、芽胞D、菌毛E、鞭毛5、关于菌毛的叙述,错误的是()A、多见于革兰阴性菌B、有普通菌毛与性菌毛C、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D、是细菌的运动器官E、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力有关6、下列哪组物质或结构与细菌致病性有关()A、毒素和靛基质B、细菌素和热原质C、磷壁酸和菌毛D、异染颗粒和侵袭性酶E、荚膜和中介体7、细菌芽胞所特有的并与其高度耐热性有关的成分是()A、磷脂B、肽聚糖C、磷壁酸D、吡啶二羧酸E、二氨基庚二酸8、关于外毒素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革兰阳性菌或革兰阴性菌产生B、作用具有选择性C、毒性较强D. 细菌细胞壁的组成 E、可制成类毒素9、关于分枝杆菌属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胞壁脂质多B、无鞭毛C、可形成荚膜D、不形成芽胞E、革兰染色呈阴性10、结核菌素试验的应用价值不包括:()A、用于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B、用于接种卡介苗免疫效果的测定C、作为结核病诊断的依据D、测定肿瘤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E、在未接种过卡介苗的人群中调查结核病的流行情况等------------------------------------------------------------------------------------------------------------------------------11、有正常菌群的部位是:()A、胃、肠道、腹腔B、鼻咽腔、脑脊液、眼结膜C、胆囊、肝实质、十二指肠D、尿道、口腔、皮肤E、皮肤、脑脊液、淋巴液12、外毒素的感染免疫是依靠抗毒素的哪种作用机制?()A、调理作用B、黏附作用C、灭活作用D、清除作用E、中和作用13、卡介苗主要用于()A、治疗结核病B、选择OT试验对象C、预防结核病D、诊断结核病E、测定OT接种效果14、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引起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其原因是内毒素毒性成分:()A、化学组成基本相似B、受体基本相似C、抗原性基本相似D、无抗原性E、以上都不是15、溶原性转换转移的遗传物质是:()A、细菌染色体基因B、噬菌体基因C、转座子D、插入序列E、质粒16、溶原性转换与转导的区别是:()A、前者参与的是温和噬菌体,后者参与的是毒性噬菌体B、前者转移的是噬菌体基因,后者转移的是供体菌基因C、前者可引起受体菌耐药性改变,而后者不能D、前者需供菌与受菌直接接触,后者以噬菌体为载体进行基因转移E、前者进行基因转移需受菌处于感受态,后者则否17、关于R质粒的特点,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含编码细菌耐药性的基因B、一种R质粒只含有针对一种抗菌药物的耐药基因C、为接合性质粒D、由耐药传递因子和耐药决定子组成E、耐药决定子上的转座子可编码细菌的多重耐药性18、关于接合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F+菌与F-菌接合,转移的是F质粒B、Hfr菌与F-菌接合,转移的主要是染色体基因C、F’菌与F-菌接合,转移的是F’质粒D、F+菌与F-菌接合后, F+菌并不失去F质粒E、F’菌与F-菌接合后,F’菌失去F质粒19、细菌L型变异的特点,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L型细菌抗原性减弱B、是由于细菌的细胞壁合成受阻C、L型细菌多为革兰染色阴性D、L型细菌呈多形性,可通过细菌滤器E、L型细菌在低渗高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上能缓慢生长20、流产转导是指噬菌体携带的供体菌DNA片段:()A、不能进入受体菌B、进入受体菌后被降解C、进入受体菌后能自身复制,但不能与染色体整合D、进入受体菌后既不能自身复制,也不能与染色体整合E、与受体菌染色体整合后不能表达相应的性状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0个空,每空1分,共30分)1、细菌特殊结构中的___具抗吞噬作用,____具耐热作用。
寄生虫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1、杜氏利什曼原虫:贫血:是内脏利什曼病的重要症状,由于脾功能亢进,血细胞在脾内大量被破坏,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减少,造成全血细胞性贫血。
2.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有哪些?蓝氏贾第鞭毛虫、旋毛形线虫(旋毛虫)、细粒棘球绦虫(包虫病)、刚地弓形虫、隐孢子虫3.可以引起贫血的寄生虫及原因。
钩虫,贫血的原因(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1)以钩齿或板齿咬破肠粘膜吸血为食(2)钩虫吸血部位不断渗血,渗血量与吸血量大致相当(3)不断更换吸血部位(4)头腺分泌抗凝素,伤口不易凝血(5)肠粘膜充血、水肿,影响营养吸收4、疟疾(症原虫)引起的贫血及原因:1)红细胞的直接破坏{①网织红细胞②所有红细胞(最严重)③哀老红细胞}2)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吞噬大量正常红细胞3)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4)免疫病理损害(II型变态反应)5.蚊子可以传播哪些疾病?丝虫病6.有哪几种寄生虫可引起脑部疾病?为什、么?曼氏迭宫绦虫(脑裂头蚴病,侵犯部位以脑额叶、顶叶多见)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脑囊尾蚴病(癫痫、颅内压增高、神经精神状态)细粒棘球绦虫(包虫病)7.有哪几种寄生虫可引起肺部疾病?为什么?钩虫(幼虫在体内移行至肺,穿破微血管)细粒棘球绦虫(包虫病)8.血液中可以查到哪几种寄生虫?用什么方法?各可以查到什么阶段?丝虫病,血内检测微丝蚴(厚血膜法、新鲜血滴法、海群生白天诱生法)9.屠宰类未进行检疫可能感染哪几种寄生虫?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旋毛虫、刚地弓形虫10.条件致病性原虫有哪几种?弓形虫、隐孢子虫、刚地弓形虫。
名词解释:1.Parasite:寄生虫,寄生于人体并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一类生物,包括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生物。
2.Host:宿主,在寄生关系中,被寄生的生物称为宿主。
3.Definitive host:终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4.Intermediate host: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寄生虫名词解释问答题
疟疾的再燃: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若无再感染,仅由于体内残存的少量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的疟疾发作,称为疟疾的再燃。
疟疾的复发:是指疟疾初发患者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已被消灭,未经虫媒传播感染,经过数周至年余,又出现疟疾发作,称为复发。
H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双方互相依靠,彼此依靠,彼此受益。
i
j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寄生虫生活史: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的整个过程。包括寄生虫侵入宿主的途径、虫体在宿主体内移行、定居及离开宿主的方式,以及发育过程中所需的宿主种类(包括传播媒介)和内外环境条件等。
兼性寄生虫(facultativeparasite):有些寄生虫主要在外界营自由生活,但在某种情况下可侵入宿主过寄生生活。如粪类圆线虫。
机会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parasite):某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出现异常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称之。如弓形虫、微小隐孢子虫。
疟原虫:疟原虫直接破坏,每完成一个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就破坏大量红细胞,以恶性疟原虫破坏红细胞为重、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的能力增强、免疫溶血;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钩虫:钩虫口囊中的钩齿或板齿咬附、破坏肠粘膜,造成粘膜出血、吸血时分泌抗凝素,使血液不易凝固,加重血液的丢失、钩虫寄生造成人丢失的血量为吸血量、移位伤口渗血量、咬附点渗血量和偶尔肠粘膜大面积渗血量的总和。每条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每日所致失血量0.14~0.4ml,而美洲板口线虫为0.01~0.1ml、钩虫破坏肠粘膜,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加重贫血的发生、宿主健康状态不佳,营养供应不足,虽有少量钩虫寄生,也可出现贫血。
病原生物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重点整理
病原生物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重点整理第一部分微生物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可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分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多细胞蠕虫型微生物节肢动物质粒:存在于细胞胞质中的双股环状DNA,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分类:F质粒、R质粒、col质粒、Vi质粒特性:1、可携带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性状2、可自我复制并遗传给子代3、不是生命活动所必须的4、可转移或丢失带菌者:体内带有病原菌,但不出现临床症状。
可将细菌传染给他人,危害性大,是重要的传染源。
分类:1、健康带菌者2、恢复期带菌者凝固酶:能使含有枸橼酸钠或肝素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
意义:1、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
2、抗吞噬作用,使感染局限化。
特性:耐热。
易被蛋白酶分解破坏。
具有免疫原性。
L型细菌:在实验室培养过程中,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
特性:1、高度多形性。
2、对渗透压十分敏感。
3、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油煎蛋”样菌落4、许多G-和G+菌都可形成L型菌。
5、仍有一定致病性。
卡介苗(BCG):是将有毒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于含甘油、胆汁、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13年230次传代而获得的减毒活菌株。
是毒力变异株。
现广泛用于人类结核病预防。
荚膜细菌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较厚的粘性物质。
鞭毛细菌菌体上附着的细长+波状弯曲的丝状物。
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分为单/双/丛/周四类鞭毛。
菌毛多数G-菌和少数G+菌菌体表面附着的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的丝状物。
分为普通菌毛+性菌毛。
芽孢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
热原质: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消毒:杀死物体上/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不一定能杀灭芽孢或非病原微生物。
灭菌):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含芽孢在内的所有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寄生虫-名解、填空、大题(1)
人体寄生虫学期中考一.名词解释。
1.土源性蠕虫:有些寄生虫完成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它的虫卵或幼虫直接在土壤中发育至感染阶段而感染人,这种寄生虫被称为土源性寄生虫,为直接型生活史。
2.生物源性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完成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必须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才能感染人,称为生物源性寄生虫,为间接型生活史。
3.机会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阶段,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此类寄生虫称为机会性致病寄生虫。
4感染阶段:寄生虫生活史过程中具有感染人体能力的发育阶段称感染阶段。
5.世代交替:有些寄生虫兼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才能完成一代的发育,即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世代交替进行。
6.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如血吸虫与人,人为终宿主。
7.中间宿主:指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所寄生的宿主。
8.保虫宿主:亦称储存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
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为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
9.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正常发育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该幼虫有机会进入其适宜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成虫。
此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10.带虫者:大多数情况下,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带虫者。
11.多寄生现象:人体同时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寄生虫时,称为多寄生现象。
12.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称为异位寄生。
13.带虫免疫:寄生虫感染后虽可诱导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对体内已有的寄生虫不能完全清除,维持在低虫荷水平,药物驱虫后,宿主免疫力随之消失。
14.伴随免疫:活的成虫可使宿主产生获得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虽对体内原有的成虫不发生影响,可以存活,这种活动性感染与免疫力并存的免疫状态称伴随免疫。
微生物名解及大题2
1.指示微生物(indicator microorganism):在常规卫生监测中,用以指示样品卫生状况及安全性的(非致病)微生物(或细菌)。
2.菌落总数:指被检样品的单位重量(g)、容积(ml)、表面积(cm2)、或体积(m3)内所含有的能在某种培养基上经一定条件、一定时间培养后长出的菌落数量。
3.大肠菌群(coliform group):一群能在35~37℃、24小时内发酵乳糖产气的、需氧或兼性厌氧的、革兰阴性的无芽胞杆菌,是存在于人和温血动物肠道中的一大群菌。
4.消毒(disinfection):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5.灭菌(sterilization):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6.医院消毒(disfection in hospital):是指杀灭或清除医院环境中和物体上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7.疫源地消毒(disfection of epidemic focus):是指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其目的是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
8.随时消毒(concurrent disfection):是指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目的是及时消灭或清除患者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9.终末消毒(terminal disinfection):指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包括传染住院,转移,死亡而离开疫点或终止传染状态)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10.预防性消毒preventive disinfection:是指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消毒。
11.生物危害biological harm:是指由生物因子对环境及生物体的健康所造成的危害。
12.生物战剂biological agent:是指能在人员或动植物及体内繁殖并引起大规模疾病的微生物制剂。
13.生物恐怖:bioterrorism是一个组织或集团利用生物的烈性传播和产生强烈毒性的特性,做成生物战剂来胁迫另一群人或普通公众乃至国家,以达到其政治和军事目的所采取的卑劣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和寄生虫重点、名解、大题.txt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我允许你走进我的世界,但绝不允许你在我的世界里走来走去。
1.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形体微小,数量繁多,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上万倍,才能观察的一群微小低等生物体。
2. 微生物学:用以研究微生物的分布、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包括生理代谢、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在自然界的分布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控制它们的一门科学。
3.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人类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对人体感染和致病的机理、特异性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措施,以控制甚至消灭此类疾病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4. 代时:细菌分裂倍增的必须时间。
5. 细胞壁:是包被于细菌细胞膜外的坚韧而富有弹性的膜状结构。
6. 肽聚糖或粘肽: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壁的特有成分,主要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及肽链或肽键间交联桥构成。
7. 脂多糖: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伸出的特殊结构,即细菌内毒素。
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构成。
8.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结构为双链闭合环状DNA,带有遗传信息,具有自我复制功能。
可使细菌获得某些特定性状,如耐药、毒力等。
9. 荚膜:某些细菌能分泌黏液状物质包围于细胞壁外,形成一层和菌体界限分明、不易着色的透明圈。
主要由多糖组成,少数细菌为多肽。
其主要的功能是抗吞噬作用,并具有抗原性。
10. 鞭毛:是从细菌细胞膜伸出于菌体外的细长弯曲的蛋白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见于革兰阴性菌、弧菌和螺菌。
11. 菌毛:是存在于细菌表面,有蛋白质组成的纤细,短而直的毛状结构,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多见于革兰阴性菌。
12. 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
见于革兰阳性菌,如需氧芽胞菌和厌氧芽胞杆菌。
是细菌在不利环境下的休眠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
13. 细菌L型:有些细菌在某些体内外环境及抗生素等作用下,可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此现象首先由Lister研究发现,故称细菌L型。
在适宜条件下,多数细菌L型可回复成原细菌型。
14.磷壁酸:为大多数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约占细菌细胞壁干重的20-40%,有2种,即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
15.细菌素:某些细菌能产生一种仅作用于近缘关系细菌的抗生素样物质,其抗菌范围很窄。
16.专性需氧菌:该类细菌只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
17.热原质:即菌体中的脂多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
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
18.专性厌氧菌:该类细菌只能在无氧条件下生长。
19.抗生素:有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一些能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或癌细胞的物质。
20.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的细菌,占细菌的大多数。
21.菌落:单个细菌经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1. 转化:受体菌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方式、2. 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去,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方式叫转导。
3. 溶原性转换:温和噬菌体的DNA整合到宿主菌的染色体DNA后,使细菌的基因型发生改变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4. 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主要为质粒)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使受体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5. 噬菌体:是指一类侵袭细菌、放线菌、螺旋体和真菌的病毒。
6. F+菌、F-菌、F质粒:1. F-菌:不具有F质粒菌细菌,不能产生性菌毛的细菌叫F+菌。
(2)F+菌:具有F质粒菌细菌,能产生性菌毛的细菌叫F+菌。
(3)F质粒:致育因子,决定细菌性别的质粒,即性菌毛的有无。
7.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具有遗传功能的闭合环型DNA,其编码的产物与细菌性状有关,如R、F和毒力质粒。
8. 普遍性转导:供体局任何片段的DNA都有同等的机会被装入噬菌体内,通过噬菌体进入受体菌内,完成遗传物质的转移过程。
9. 局限性转导:有温和噬菌体介导的遗传物质从供体菌到受体菌的转移,只转移与噬菌体接合位电附近的供体菌基因,使供体菌特定位电的基因转入受体菌。
10.耐药突变:突变使细菌失去了对某种抗菌物质或毒性物质的敏感性。
11.突变:细菌基因结构发生稳定性的改变,导致遗传性状的变异。
2. 灭菌:杀灭物体所有上病原微生物(包括病原体、非病原体,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如高压蒸汽灭菌法。
要求比消毒高。
3.防腐:防止、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
如食品中的化学添加剂。
4.无菌:指物体中或物体表面不存在活菌的状态。
5.无菌操作:指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方法。
医疗中的手术、介入治疗等。
6.正常菌群:是定居于人体表和开放性腔道中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群。
7.菌群失调:正常菌群之间的数量和组成发生明显的改变即为菌群失调,多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
1. 感染(infection) :细菌侵入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2. 侵袭力(invasiveness):是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与细菌的表面结构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
3. 毒血症(toxemia):病原菌侵入机体局限组织中生长繁殖后,只有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液,细菌本身不侵入血流,外毒素作用于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临床症状,如白喉和破伤风菌等。
4.败血症(septicemia):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全身严重的中毒症状,如鼠疫和炭疽菌,引起不规则发热,皮肤和黏膜有出血点,肝脾肿大等。
白喉和破伤风菌等。
5.带菌者:某些病原菌在引起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后并未被及时清除,可在体内继续存在且经常或间歇性地排出体外,为带菌者。
6.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只有菌体裂解后才释放出来。
7.外毒素:是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成分。
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8.菌血症:病原菌有局部侵入血流,但不在血液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地经过血流到体内有关部位在繁殖而导致的疾病。
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
9.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在其中大量繁殖,并可通过血流到达机体其他器官或组织,产生新的化脓灶。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毒血症,可导致多发性肝脓肿、皮下脓肿、肾脓肿等。
10.类毒素:外毒素经0.4%甲醛处理,可使其失去毒性,保留抗原性,成为类毒素。
11.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多应用于广谱抗生素引起正常菌群间比例失调和改变,引起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
12.条件致病菌(conditional pathogens): 有些细菌可在人体皮肤或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内寄生、增殖,通常不致病,但当条件改变时或因宿主免疫功能下降就可能致病13.致病菌:能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使宿主致病的细菌。
此性能叫细菌的致病性。
14.细菌毒力: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
15.侵袭力:指细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细菌侵袭力与其表面结构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
16.医院内源性感染:指来自自身的病原菌所导致的感染。
病原菌一般都是体内正常菌群的成员,少数是以隐性状态居留的病原菌。
产生的条件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17.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入院时既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在医院获得而于出院后发病的感染。
18.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是指病人遭受医院非本人自身存在的各种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
包括从病人或带菌者到病人或医护人员、健康人,也可从医护人员的直接感染。
19.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院诊断护理实施中由于操作污染、治疗不当引起的感染。
20.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类在长期种系进化和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天然防御功能,其特点是有遗传性,生来就有,故又称先天免疫或天然免疫。
1. 血清学诊断:用已知抗原(如细菌)检测病人体液中有无相应的抗体以及抗体效价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某些传染病的辅助诊断。
因一般采取病人的血清进行试验,故通常称之为血清学诊断。
2.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调配合适的pH(7.2-7.6),经灭菌后使用的培养细菌物质。
3.基础培养基:含有细菌所需要的最基本营养成份,可供大多数细菌生长。
组分是1%蛋白胨和0.5%NA.C.L配制而成,还需加入琼脂(2-3%---固体培养基、0.3-0.5%--半固体培养基)。
4.选择培养基:是利用细菌对各种化学物质的敏感性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的化学物质,抑制非目的菌生长,有利于需要分离细菌的生长,如SS琼脂培养基。
5.鉴别培养基:利用各种细菌分解的作用物及其代谢产物的不同,可应用含有一定作用物和指示剂的培养基来培养细菌,作鉴别之用,如糖发酵培养基。
1. SPA:葡萄球菌表面蛋白A:是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能与人及某些哺乳类动物的IgG分子Fc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与吞噬细胞的Fc受体争夺Fc段,从而降低了抗体的调理吞噬作用,起到了协助细菌抗吞噬的作用。
2. 血浆凝固酶:由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酶,可使液态的纤维蛋白变成固态的纤维蛋白。
3. M蛋白:是溶血性链球菌的蛋白质组分,与心肌组织有交叉抗原,具有抗吞噬与黏附上皮细胞的作用。
4. 链道酶:由致病性链球菌产生。
能分解脓汁中的DNA,使脓汁稀薄,促进细菌扩散的酶。
5激酶:由致病性链球菌产生。
能溶解血块或阻止血浆凝固,促进细菌扩散的酶。
机制是它可使血液中的溶纤维蛋白原转化为成溶纤维蛋白酶。
1. Vi抗原:又称毒力抗原,在新分离的伤寒杆菌和丙型副伤寒杆菌具有此抗原。
2. 肥达反应:系由已知的伤寒沙门菌O、H抗原和甲、乙、丙副伤寒菌的H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病人血清做定量凝集试验。
根据抗体滴度高低和早期与恢复期抗体增长情况以辅助诊断伤寒和副伤寒。
3. S-R变异:是指细菌菌落有光滑型到粗糙型的变异,它是由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中多次传代,其脂多糖失去O特异性侧链或O侧链与核心多糖粘附,仍保有非特异性核心多糖结构造成。
此变异出现时,表示细菌毒力、抗原性等也同时发生变异。
4.不耐热肠毒素(LT):是由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产生的致病物质。
对热不稳定,65℃、30分钟可灭活。
由A,B两个亚基组成。
1. :霍乱肠毒素:是霍乱弧菌的主要毒性物质。
为不耐热外毒素,能作用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腺苷环化酶,使ATP转化为cAMP,促进肠黏膜细胞的分泌功能,使肠液过量分泌,引起严重腹泻和呕吐,大量失水和电解质,导致患者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
2. 一、2.弧菌属: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菌体短小,弯曲呈弧形的革兰阴性菌,以水中为最多。
主要致病类型是霍乱弧菌(引起霍乱)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1. 汹涌发酵:产气荚膜梭菌在牛乳培养基中生长时发酵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将凝固的酪蛋白冲碎,并将封闭的凡士林冲至试管口的现象.2. 破伤风抗毒素(TAT):可中和破伤风痉挛毒素的抗血清.主要用于破伤风感染的治疗和紧急预防.3. 厌氧性细菌:是一类必须在无氧或氧化还原电势低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主要包括:G+芽孢梭菌、G+无芽孢杆菌、G-无芽孢杆菌、G+球菌、G-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