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浅析智能交通领域的PPP模式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探索与思考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探索与思考【摘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投融资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建设效率与质量。
本文针对传统模式、PPP模式、政府引导基金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各有利弊。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优化策略,包括完善法律法规、提高信息透明度等措施。
对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的管理措施。
在总结了各种模式的价值与启示,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对于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优化与创新。
【关键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PPP模式,政府引导基金,风险管理,优化策略,社会资本合作,风险分析,结论总结,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交通发展的瓶颈。
传统的政府投资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建设需求,如何探索新的投融资模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政府财政收入有限,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传统的政府投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探索和创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势在必行。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引导政府引导基金,可以有效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传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分析,探讨PPP模式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以及政府引导基金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探讨,为提出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优化策略和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措施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经验。
的重要性在于为本文后续内容的展开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研究动力。
1.2 研究意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是当前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对于改善国家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PPP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解析
PPP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解析摘要:政府在建设城市轨道过程中,事先对步入实地,全面考察建设城市轨道有关状况,基于此,作出分析,经过详细的分析,明确建设所需,与规模企业展开合作,通常选取的企业或公司为规模庞大的财团,对资金使用进行补偿,政府与合作对象一同完成特定许可权益协议的签订工作。
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群众需求越来越高,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出现了较大的缺口,在这种形式下,PPP模式应运而生,成为一种新的模式,应用在实践中,获得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PPP模式城市轨道;应用1、PPP融资模式的概念PPP融资模式即,政府部门与民营企业展开合作,详细而言,国内的政府部门和盈利、非盈利性的机构,利用特定的公共项目,开展合作,生成特定关系的融资模式。
这种模式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
以彼此合作的方式,共同承担责任与融资风险,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公共部门的成本与风险。
PPP融资模式的应用,上述机构间承担同一个项目的风险,将各项目风险减至较低,推动了公共事业的进步。
2、PPP模式的特点(1)PPP项目为一类特许权项目。
PPP模式适用的对象很多,如,基础设施与资源开发项目等。
许多国家将上述项目归为国家所有,PPP模式的应用,由政府赋予社会企业上述项目建设与维护的特许权,事实上,终极所有权还是属于政府。
(2)PPP为一类项目融资方式。
PPP为一种融资模式,运用了项目期望收益与合同权益等。
该模式的应用,不依赖对项目发起人的资信,也不过多让有形资产来配置融资。
政府支持、项目现金流量等经过转化,产生收益,用于贷款的偿还与投资回报的补偿,政府有限承诺与项目公司资产为贷款提供了安全前提。
(3)PPP是政府和企业之间长期的合作。
通常PPP项目存在10-30年的特许期,有时一些合作占据项目全寿命期。
长期合作最终是为了获得较高的项目总体效率与长期效率,减少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消耗,不是纯粹地减少建设成本,还要重视运营与维护成本。
智能交通ppp实施方案
智能交通ppp实施方案智能交通PPP实施方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运输需求的不断增长,智能交通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管理模式,已经逐渐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这一背景下,公私合作(PPP)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融资模式,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围绕智能交通PPP实施方案展开讨论,旨在为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首先,智能交通PPP实施方案需要明确项目的定位和目标。
在确定项目的范围和规模后,需要明确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目标和意义,包括改善交通运输效率、提升城市形象、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的目标。
同时,还需要明确PPP模式在项目中的定位和作用,包括政府和社会资本在项目中的分工和责任,以及双方在项目运营期间的权益分配等方面的内容。
其次,智能交通PPP实施方案需要充分考虑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
在PPP模式下,政府和社会资本需要共同承担项目建设和运营中的各种风险,因此需要在合同中明确风险的分担和应对措施。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运营。
另外,智能交通PPP实施方案还需要注重技术创新和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管理模式,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信息化平台,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以提升交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同时,还需要注重智能交通系统与城市其他领域的融合,包括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应用。
最后,智能交通PPP实施方案需要注重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项目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和贡献,包括对城市形象、环境质量、居民出行等方面的影响。
同时,还需要注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包括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考虑,以确保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智能交通PPP实施方案需要在项目定位、风险防范、技术创新、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以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的顺利建设和运营。
希望本文的讨论能够为智能交通PPP模式的实施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探索与思考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探索与思考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和扩建。
由于建设规模大、投资金额高、收益周期长等特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传统的政府投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其需求。
探索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模式,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从建设投融资模式的现状分析和存在问题出发,探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创新与完善思路,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1.政府主导的投资模式在我国,过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政府主导投资模式占据主导地位。
政府出资建设道路、桥梁、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并通过收取通行费等方式进行运营和维护,收回投资成本。
由于项目规模大、资金需求量大、运营周期长等特点,政府财政资金无法满足全部需求,往往需要大力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
2.社会资本参与的PPP模式为了弥补政府财政资金不足的问题,我国逐渐开展了以PPP模式为代表的社会资本参与模式。
PP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指政府依托特许经营、合资合作、收费权出让等方式引导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的一种模式。
社会资本通过参与道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获取投资回报,并且分担部分风险。
这种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政府财政资金的不足问题,但也存在着合作机制不够完善、风险分担不清晰等问题。
3.建设投资模式存在的问题从当前来看,政府主导的投资模式和社会资本参与的PPP模式分别存在一些问题。
政府主导的投资模式存在财政资金有限、效率低下等问题,而PPP模式也存在合作机制不够完善、风险分担不清晰等问题。
如何创新和完善建设投资模式,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接下来,我们将从若干方面出发,探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创新与完善。
1. 创新金融工具,拓宽融资渠道在建设投融资模式中,金融渠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PPP模式在铁路建设中的应用和分析
PPP模式在铁路建设中的应用和分析1. 引言1.1 PPP模式概述公私合作(PPP)模式是指政府和私营部门共同合作执行项目或提供服务的一种机制。
在铁路建设中,PPP模式可以有效地引入私人资本和管理方式,促进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
PPP模式在铁路建设中通常包括政府和私人投资者合作建设、运营和维护铁路基础设施,通过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责和利益分配,实现共赢。
该模式在铁路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铁路发展注入新动力。
PPP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发挥政府和私人部门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政府在PPP模式中扮演监管和规划者的角色,引导投资方向,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而私人部门则通过资本和技术优势提高项目的效率和创新。
通过PPP模式,铁路建设可以更好地应对资金短缺、管理不善等问题,提高项目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PPP模式在铁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了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
在未来,随着PPP模式的不断完善和推广,铁路建设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2 铁路建设中的重要性铁路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铁路建设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运输效率,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加强国家统一和安全。
铁路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撑,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
铁路是国家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供高效、安全、快捷、便利的运输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铁路是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障,能够提供快速、灵活、稳定的军事运输体系,保障国家安全和稳定。
铁路建设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需要不断加大投入,推动铁路建设走向现代化,实现对全社会的全面推动。
2. 正文2.1 PPP模式在铁路建设中的应用随着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PPP模式在铁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PPP即政府与民间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是指政府和私人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和其他领域的合作关系。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探索与思考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探索与思考【摘要】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各界对于建设投融资模式也一直在不断探讨与完善。
本文从背景介绍和研究意义入手,分析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以及传统建设投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后探讨了建设PPP模式的应用和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创新思考,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未来展望中也指出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发展方向,希望能够促进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进步。
【关键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PPP模式、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创新思考、建议、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交通压力大、建设需求旺盛等特点,传统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探索和创新适合我国国情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我国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加速。
政府大力推动PPP模式在交通领域的应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提高建设效率,降低运营风险。
随着PPP模式的逐渐深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鉴此,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进行探索与思考,不仅有助于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提升建设质量和效益,还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本文将围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展开探讨,分析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传统建设投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PPP模式的应用和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举措,以及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创新思考。
1.2 研究意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促进产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国家竞争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的PPP应用模式探讨
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的 PPP应用模式探讨摘要:公路交通建设作为国家基础建设之一,是关系我国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前提。
在各行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公路交通作为桥梁与纽带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巨大的经济投入是制约公路交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PPP融资模式应运而生。
下面就PPP模式及PPP模式在我国公路交通建设中的应用进行具体探讨。
关键词:公路交通;建设项目;PPP应用;模式;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公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面对公路交通建设项目中出现的融资困难的问题,PPP模式应运而生。
PPP模式是将私营企业和政府等公共部门联系到一起的纽带,通过不同比例的前期投资合作,减轻政府自身进行运营的成本,提升整个项目的工程效率和工程质量。
通过项目自身长期的回报,逐渐实现私营企业和公共部门的资本回收,从而实现两者的共同盈利。
在当前的社会现状下,PPP模式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现状问题,需要对这些现状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一、PPP模式的基本概念1.PPP模式PPP模式是为了社会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具备发展的前沿性和可持续性,而出现的一种服务型的投资模式。
PPP模式的形成过程需要公共部门和私营资本以项目为纽带,通过共同参与、共同投资、共同持股的方式,完善项目自身的运营能力和竞争优势,从长远发展的角度上,实现投资双方的互利共赢。
PPP模式保证了投资签约双方的平等的角色地位。
在项目的启动之前,针对项目自身的评价行报告,将将全面的展示项目在管理发展中所能带来的收益比。
2.PPP模式的特点PPP模式作为一种政府公共资本与私营资本合作的新型方法,具备自身独特的特点。
首先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签约的双方具备同等的角色关系地位,而不再是以往政府项目以政府为主导。
平等关系的定位得益于投资收益的合理化分配,通过持股比例决定最后的分配模式。
PPP模式支持下的公路交通建设项目,自身除了具有投资收益性之外,本身还带有一定的公益性的特征。
城市轨道交通ppp投融资模式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ppp投融资模式分析城市轨道交通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投融资模式是指政府和私营部门联合投资和运营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一种合作模式。
这种模式旨在通过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合作,发挥双方的优势,共同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达到资金共享、风险分担、效益共赢的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PPP模式的投融资过程可以分为项目准备、投资者选择、项目合同签订、项目建设、运营管理和退出机制等几个阶段。
在项目准备阶段,政府主管部门需要进行项目前期研究,包括可行性研究、风险评估、技术方案设计等。
此阶段重要的一点是确定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的可行性和潜在投资机会。
在投资者选择阶段,政府部门通过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的方式选出合适的投资者。
投资者可以是经过资质审查和竞争选择的商业机构或企业。
在项目合同签订阶段,政府部门和投资者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约定项目建设和运营的责任、风险分担、资金投入和回报等。
在项目建设阶段,投资者按照合同要求进行项目建设,负责投入资金、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确保项目的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在运营管理阶段,投资者负责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日常运营管理。
政府部门则负责监督和监管投资者的运营情况,确保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安全、便捷和高效运营。
在退出机制阶段,政府部门和投资者在项目合同约定的期限到期时,可以选择继续合作、终止合作或进行其他形式的合作。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总结经验教训,借鉴成功经验,做好下一轮PPP项目的准备。
城市轨道交通PPP投融资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吸引私营部门的资金和技术力量,提高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效率。
政府可以通过PPP模式分散企业债务,降低自身债务风险。
城市轨道交通PPP模式还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轨道交通PPP模式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风险。
政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项目筹备和管理,确保项目的合规性和顺利进行。
浅谈国内轨道交通PPP项目主要运作模式及其特点
浅谈国内轨道交通PPP项目主要运作模式及其特点摘要】城市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制式,国内目前已有30多座城市建成或正在新建、或拟建设规划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任务重、投资巨大。
为有效解决融资问题,自北京轨道交通4号线首次引入PPP模式并取得成功后,各地政府纷纷开始采用PPP模式,有效缓解了政府债务负担,并使社会资本增加了更大的投资空间。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成功案例,对目前城市轨道PPP项目的主要运作方式及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项目决策者选择适合自身的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运作模式提供帮助。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PPP;运作模式;案例【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居民对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与日剧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任务重、开工建设项目较为集中、给地方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和沉重的债务负担。
近年来,国务院及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国家全面开放轨道交通投资与运营市场,构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平台,推进轨道交通项目投融资方式多样化发展。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PPP模式成为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建设的主力军,相应的社会资本市场已经培育发展起来,社会资本方具备丰富的轨道交通行业PPP项目运作经验和资本,促使政府和社会资本有效结合,可以很好地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双赢。
鉴于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盈利性不足以及运营成本高的特点,如何设计既符合社会资本经济利益最大化、又符合社会效益最大化的项目运作模式,是决策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1.城市轨道交通采用PPP模式的优势PPP模式下,政府不再作为直接投资者,而是给予项目公司特许经营权,与投资者约定投资成本和预期收益,通过特定形式给予相应的补贴,不再承担由于项目公司经营不善亏损的风险,政府只承担有限责任。
可在有限财力情况下,给予投资者信心,政府以远期社会收益替代了近期的集中投资,有效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一是引资,通过合理的投融资结构的设计,实现了社会资本资金的有效利用;二是引智,社会资本在项目前期参与轨道交通项目线路、建设标准、客流、经济可行性等论证,提升了决策科学性;三是PPP模式下,通过PPP合同约定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在轨道交通项目全生命周期双方的权利义务,风险在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实现了有效分担,理顺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四是在轨道交通投资、建设、运营领域引入了竞争机制,并且通过绩效考核机制,提高了运营服务水平和效率,降低了项目成本;五是提高了轨道交通项目运作透明度。
PPP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的应用思考
PPP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的应用思考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即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的一种融资模式,是指政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基于某个项目形成一种相互合作的关系。
这种合作关系主要通过一套协议和计划来进行,其目的就是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合作各方共同承担投资、风险、责任以及分享回报,其内容通常包括融资、设计、建设、运营以及维护基础设施和服务等内容。
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合作各方可以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既能满足投资者营利性的要求,又能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下面探讨轨道交通项目PPP模式的创新与应用,以期能提供一些新的融资建设思路。
轨道交通引入PPP模式的目的轨道交通具有投资额巨大、价格受到政府监管、投资回收期长及公益性等特点,决定了它不同于一般的产品或服务,不可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产业化,因此“民有民营”的模式很难取得成功。
而我国在轨道建设初期所采取的“国有国营”的建设和运营模式证明,在城市政府经济基础薄弱的现实条件下,这一模式存在着政府财政负担重、难以保证建设资金和补贴资金的到位、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
为了拓展资金来源,提高效率,可以在地铁的投资、建设、运营等不同环节建立多样化的收益模式,吸引社会投资,采用公私合作机制。
对于轨道交通而言,引入PPP模式通常出于如下考虑。
实现资金的最佳价值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社会投资人的竞争性选择来增加垄断领域的竞争,为项目从设计、建设到运营整个生命周期提供一个持续的激励;二是利用社会投资人的专业资源和创新能力,提供质量更高、更有效率、更有创造性的服务,带来更富创新性的收入来源的机会;三是将部分风险转移给能够更好地控制那些风险的社会投资人;四是促使政府投资方和社会投资人对各自的风险和成本进行全面、长期的考虑,以最低的长期经济成本在项目期限中持续提供优质服务。
弥补政府财政资金的不足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大、周期长,政府没有能力提供充足的资金。
PPP模式在我国公共事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PPP模式在我国公共事业中的应用与发展PPP模式是指政府、社会资本和专业机构通过合作的方式共同投资、
建设、运营和管理公共事业项目的一种模式。
它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发挥
政策引导和监管的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事业建设,改善公共服务
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资本的壮大,PPP模式逐渐成为
推进公共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自202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和规范
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领域运营管理的若干意见》以来,PPP合作在
交通、能源、水务、环保、教育、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在交通领域,PPP模式的应用以高速公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为主。
通过
政府引导和社会资本参与,加强了投资建设的力度,提高了建设速度和质量,缓解了交通压力,改善了公共出行条件。
在能源领域,则主要体现为水电、风电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项目的合作。
通过PPP模式,政府可以减少投资压力,引入社会资本的技术和管理
经验,提高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清洁度,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水务和环保领域,PPP合作可以有效整合资源,提高污水治理、垃
圾处理等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水平,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教育领域,PPP项目主要包括高校、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建设和运营。
通过引入优质的社会资本,提升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现代化。
在医疗健康领域,PPP模式可以加强医疗设施的建设和设备更新,提升医疗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和公共卫生水平,满足人民对健康服务的需求。
交通设施的可持续融资和PPP模式
交通设施的可持续融资和PPP模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然而,传统的政府融资模式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资源有限、效率低下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实现可持续融资,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采用公私合作(PPP)模式来推进交通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本文将探讨交通设施的可持续融资和PPP模式的相关内容。
一、可持续融资的背景和需求交通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而传统的政府融资模式往往无法满足需求。
首先,政府财政收入有限,无法独自承担交通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费用。
其次,政府融资往往面临着高利息、负债问题,给财政带来沉重负担。
因此,可持续融资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可持续融资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交通设施可持续融资的问题,政府采用了多种方式。
首先,引入民间资本通过发行债券、引入银行贷款等方式进行融资,分散了融资压力。
其次,政府通过政府基金设立和专项债券发行等方式,实现了资金的长期稳定供给。
此外,政府还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交通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通过建立股权合作、利益共享等机制,实现资金和风险的共担共享。
三、PPP模式的介绍和优势作为一种新兴的公私合作模式,PPP在交通设施建设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企业在特定区域或项目上开展合作,共同参与交通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维护。
这种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资金优势:PPP模式能够引入民间资本,扩大了融资渠道,减轻了政府的融资压力。
同时,私人企业参与后,还可以通过市场手段进行集资,提高项目的募资效率。
2. 风险分担:PPP模式使政府和私人企业在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中共担风险。
合同中可以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减少政府对于项目风险的承担,确保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并获得成功。
3. 高效运营:私人企业参与后,引入了市场机制,提高了交通设施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政府与企业之间还可以通过明确的约束机制,确保企业能够按照合同要求进行运营,提高交通设施的使用寿命和效益。
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运用PPP模式简析
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运用PPP模式简析发表时间:2017-10-16T10:57:11.6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作者:屈韬[导读] 摘要: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民生质量、推进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近年来,我国主要城市公共交通问题严峻,城市轨道交通以其环保、高效、便捷等特点逐渐成为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重点,各地城市轨道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但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88摘要: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民生质量、推进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近年来,我国主要城市公共交通问题严峻,城市轨道交通以其环保、高效、便捷等特点逐渐成为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重点,各地城市轨道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但在另一方面,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所需资金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资金缺口巨大,财政压力沉重,传统的投资建设方式已经很难适应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要求,投融资己经成为制约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环节。
因此,只有加快转变与创新投融资模式,才能更好地保障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PPP、投融资0 引言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是近年来国家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重点推广运用的一种新模式,以特许经营、政府付费等方式为基础,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为特征,通过引入市场竞争和激励约束机制,发挥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双方优势,以提高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供给效率,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化解地方债务、破解资金瓶颈、提高公共产品效率、完善建设运营管理意义重大。
因此,研究建立适应我国现状的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对公共交通出行的改善及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本文结合目前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投融资模式实践,分析在轨道交通领域推广运用PPP模式的优劣及相关对策。
1.城市轨道交通的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经济发展已到新的阶段,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市民出行交通需求不断增长,各人口密集地区改善交通出行现状需求强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呈爆发式增长。
交通建设领域“PPP”模式的探索 吴跃峰
交通建设领域“PPP”模式的探索吴跃峰摘要:随着我国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推进,交通建设投融资正积极从计划经济下的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渠道唯一向主体多元化、项目业主多层化、筹资方式多样化转变。
但总体上看,交通设施投资仍主要依赖于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投资主体仍较为单一,市场化程度不高,资金缺口大,难以满足建设增长的需求。
在国家严控地方政府性债务,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监管的大环境下,原有的融资渠道日益萎缩,迫切需要创新筹融资机制。
目前,国家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为破解交通建设筹融资难题,实现交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关键词:基本概念;国内现状;模式应用一、PPP模式的基本概念(一)PPP模式的定义根据财政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4〕76号),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
通常模式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二、国内PPP模式的现状(一)PPP模式在收费公路中的应用模式目前的收费公路主要是高速公路,按照属性分为政府还贷公路与经营性公路。
投资主体主要是政府投融资平台及大型建筑施工类央企。
以往高速公路的建设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
由于高速公路建设成本大幅攀升,而政府投融资平台负债率较高,投融资能力受金融政策影响较大,高速公路投资未来主要依靠社会资本。
因此,必须增强项目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推进以投资者合理回报为核心的交通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制度,并通过PPP模式引进社会资本。
(二)PPP模式在非收费公路中的应用模式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2014〕2724号),对于缺乏“使用者付费”基础、主要依靠“政府付费”回收投资成本的项目,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采用建设—拥有—运营(BOO)、委托运营等市场化模式推进。
浅析PPP项目的模式及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浅析PPP项目的模式及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摘要:PPP即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的一种融资模式,轨道交通具有投资额巨大、价格受到政府监管、投资回收期长及公益性等特点,为拓展资金来源,提高效率,可以在地铁的投资、建设、运营等不同环节建立多样化的收益模式,吸引社会投资。
本文主要从PPP概念、模式及交易结构等方面介绍PPP及其主要特征,并以北京、徐州、乌鲁木齐地铁PPP项目为案例,分析不同运作模式下的PPP应用特点,最后对PPP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融资模式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PPP、融资、城市轨道、模式1.概述近年国内掀起了一股PPP模式的热潮,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
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PPP本身是一个意义非常宽泛的概念,PPP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PPP泛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各种合作关系,而狭义的PPP可以理解为一系列项目融资模式的总称,包含BOT、TOT、DBFO等多种模式。
2.PPP项目的主要三大特征2.1伙伴关系伙伴关系是PPP最为首要的问题。
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给予授权、征收税费和收取罚款,这些事务的处理并不必然表明合作伙伴关系的真实存在和延续。
PPP中私营部门与政府公共部门的伙伴关系与其他关系相比,独特之处就是项目目标一致。
在某个具体项目上,以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多最好的产品或服务的供给。
私营部门是以此目标实现自身利益的追求,而公共部门则是以此目标实现公共福利和利益的追求。
2.2利益共享PPP中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并不是简单分享利润,还需要控制私营部门可能的高额利润,即不允许私营部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形成超额利润。
其主要原因是,任何PPP项目都是带有公益性的项目,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
那么,如何与私营部门实际地共享利益呢?在此,共享利益除了指共享PPP的社会成果,还包括使作为参与者的私人部门、民营企业或机构取得相对平和、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
PPP模式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研究
PPP模式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研究北京地铁四号线采用PPP模式运行的成功案例,为我国公共交通领域发展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从某种程度来讲,公交运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采用PPP模式其实更具有先天优势,值得研究。
章文晋陈尧PPP模式是指公共部门(政府)与社会资本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以特许协议为基础形成的一种伙伴合作关系,该模式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运用的一种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2014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以下简称PPP)模式。
PPP模式有利于缓解财政支出压力,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同时有利于提高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供给效率,发展空间广阔。
但是,在我国公共交通运营领域,却很少运用到PPP模式,究其原因,主要是公交系统是老国企,属于民生公益性行业,是采取依托政府扶持的模式发展。
公交日常的运营需要获得政府的补贴,公交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大多由各地政府的城投公司为主体实施建设。
从当前政策层面来看,政府希望PPP能够在这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可通过大量引进社会资本替代原有的融资模式。
PPP项目的特点及其应用一、PPP项目的特点PPP项目引入市场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式合作。
优势互补:社会资本对于市场动向有敏锐的观察力,同时在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上有一些相对优势。
国有企业和政府在资源上和纪律检查工作上有相对优势。
双方实现互补,是项目可持续性发展的优势。
利益共享:合作双方都能取得合理的资金回报率,是社会资金进入的源动力,从而促使了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这也是政策性上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民生行业并取得合理回报率。
风险共担:既然是投资必然有风险。
风险共担是项目合作的基础。
从前的政府合作项目出现亏损和无法持续的情况,一般是政府进行兜底。
采用PPP模式后,双方明确权责。
原则上,项目设计、建造、财务和运营维护等商业风险由社会资本承担;法律、政策和最低需求等风险由政府承担;不可抗力等风险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理共担。
智能交通领域的PPP建设模式
浅析智能交通领域的PPP建设模式————————————————————————————————作者:————————————————————————————————日期:浅析智能交通领域的PPP建设模式一、什么是PPPPPP,是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缩写,直译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简译为公私合营,在中国又常被翻译为公私合伙、政企合营等。
2014年11月29日,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中,明确规定PPP项目运作方式模式包括OM(委托运营)、BOT、BOOT(建设-拥有-经营-转让)、DBFO(设计-建设-融资-运营)、TOT(转让-经营-转让)、BOO(改建-运营-移交)等等。
投资规模较大、需求长期稳定、价格调整机制灵活、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类项目,适宜采用PP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通常模式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PPP模式因其在资金和效率上的优势,可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开发,电厂、供水或污水处理厂,通信,公路、隧道或桥梁,铁路、地铁,机场、港口等建设领域。
PPP模式是一个完整的项目融资概念,但并不是对项目融资的彻底更改,而是对项目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组织机构设置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
它是政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以"双赢"或"多赢"为理念的相互合作形式,参与各方可以达到与预期单独行动相比更为有利的结果。
PPP模式的目标是多方参与、多方共赢。
PPP的巨大优越性是很明显的:PPP模式实现了政企的真正合作;由于能够吸引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最重要的是PPP模式将风险管理透明化,PPP模式通过对政府和企业双方股权结构的设计来合理分配风险和权利,这样的风险管理能够很好的契合市场对风险的定价机制。
浅谈PPP模式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浅谈PPP模式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客运量大、速度快、污染少等特点在公共交通中占有相对优势,备受世界各大城市青睐。
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开始起步,以政府财政投资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随着城市建设规模及市民出行需求的不断扩大而越来越受到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国内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将超过2000亿元。
如此巨额的投资需求,仅靠政府财政投资难以满足需要,因此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和市场化,特别是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是加快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必经之路。
一、正确认识PPP模式及其在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一)PPP模式介绍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模式,即公共部门与民营企业合作模式,是指政府(公共部门或国有企业)与社会投资人基于某个项目形成的一种相互合作的“双赢”或“多赢”的现代融资模式,是近年来国际上最为流行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融资模式。
该模式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
通过这种合作形式,合作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使政府及公共部门的成本和风险大幅度降低,既满足了社会投资人获取利益的要求,又提高了公用事业的服务效率和质量。
继英国之后,智利、葡萄牙、巴西等国家相继引入该模式,吸引大量社会资本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较强的公共产品的公益性(非竞争性)属性,同时兼有私人产品的效用可分性和赢利性属性,因此属于准公共产品,其建设和运营既可以由政府来提供,也可以通过政府建立某种补偿机制,通过市场来运作。
过去,我们缺少对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提供方式的充分认识,要么全部由政府大包大揽;要么试图走到另一个极端,将本属于政府的公共责任推向市场,搞绝对市场化。
PPP融资模式正好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恰当的结合点,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正是由于PPP模式具有诸多优势,国内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维护中应用PPP模式。
PPP模式在交通项目管理中的思考
PPP模式在交通项目管理中的思考摘要:PPP模式作为当前各级政府重点推广的项目建设形式之一,对推动地方建设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同时,随着PPP行业的发展,各类相关政策文件的推陈出新,PPP项目的管理模式也逐渐趋于完善。
本文基于余杭区东西向快速通道的建设体会,以PPP项目合同甲方与政府行业主管的双重身份对交通PPP项目的建设模式进行了相应的思考。
关键词:PPP;交通;模式一、引言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是指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系,通过适当的资源分配、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
该模式具有生命周期成本更低,合同管理更加方便、风险控制更加合理、项目管理更加高效、公共服务更具创新性等诸多优点。
在欧美发达国家,PPP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市政设施、交通运输、医疗等一系列公共服务领域。
目前PPP模式还没有一个得到世界公认的概念,但究其主要特征,有以下4点:①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合作;②以合作的方式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包括提供基础设施;③提高效率,实现共赢;④风险分担。
二、我国PPP模式发展的现状(一)在整体规模方面,PPP项目呈扩大现象,但随着本年度政策的引导,市场逐步趋于理性。
2016年3月末,全国各地共有项目总数为7721个,总投资额约为8.8万亿元。
到了2017年3月末,全国各地共有项目总数达到12287个,总投资额达到了14.6万亿。
可见,一年间PPP项目进行了爆发式地增长,但其中很大一部分仅处于项目识别阶段。
因此在2017年一季度之后,不再将仍处在识别阶段的项目纳入详细的统计核算。
截至2018年9月底,PPP管理库项目总数为8289个,总投资额约为12.3万亿元,涵盖交通运输、水利建设、农业、科技等19个方面,覆盖31个省市。
2016年3月——2017年3月投资占比表(含识别阶段的项目)2017年6月——2018年9月投资占比表(不含识别阶段的项目)(二)各省份项目发展不平衡,各地签约项目存在分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智能交通领域的PPP建设模式一、什么是PPPPPP,是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缩写,直译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简译为公私合营,在中国又常被翻译为公私合伙、政企合营等。
2014年11月29日,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中,明确规定PPP项目运作方式模式包括OM(委托运营)、BOT、BOOT(建设—拥有—经营—转让)、DBFO(设计-建设-融资-运营)、TOT(转让-经营-转让)、BOO(改建-运营-移交)等等。
投资规模较大、需求长期稳定、价格调整机制灵活、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类项目,适宜采用PP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通常模式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PPP模式因其在资金和效率上的优势,可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开发,电厂、供水或污水处理厂,通信,公路、隧道或桥梁,铁路、地铁,机场、港口等建设领域。
PPP模式是一个完整的项目融资概念,但并不是对项目融资的彻底更改,而是对项目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组织机构设置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
它是政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以“双赢”或“多赢”为理念的相互合作形式,参与各方可以达到与预期单独行动相比更为有利的结果。
PPP模式的目标是多方参与、多方共赢。
PPP的巨大优越性是很明显的:PPP模式实现了政企的真正合作;由于能够吸引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最重要的是PPP模式将风险管理透明化,PPP模式通过对政府和企业双方股权结构的设计来合理分配风险和权利,这样的风险管理能够很好的契合市场对风险的定价机制。
但是PPP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PPP模式解决的是政府层面的融资问题,却没有解决参与其中的企业的融资问题。
有人撰文称,PPP项目的融资可以将基金搭配债务、银行贷款,如基金出20%,银行贷款20%,基金要求10%的回报,银行要求7%的回报,1:1配比,综合成本就变成8.5%,比基金低一些,比银行贷款高一些。
在传统的智能交通领域的融资建设项目中,大多采用的是BT模式,由社会资本垫资,建好后转交给政府,政府分期付款,但BT项目都需要市一级政府审核批准,非批准项目不得采用BT模式。
但PPP模式明显排除了BT模式,因为从PPP所包含的建设模式中,所有模式都包含了一个“O”,也就是运营,而BT只是简单的建设—转交。
之所以排除BT模式,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目前地方债规模已经远超出地方财政支付能力(一般口径为15万亿,2014年我国财政总收入也不过14万亿多一点),我们也经常听到某某集成商抱怨某某项目拖款严重,导致企业现金流非常紧张,无法按计划参与下阶段的BT项目。
二、交通管控项目的PPP在2014年以前,智能交通领域的大型项目多为交通管控项目,如道路交通监控、信号控制、交通诱导、系统集成等,业主和发包方基本上为地方政府,因此智能交通领域的BT项目基本上全部来自交通管控领域。
高速公路机电领域的项目也很大,但其中有相当部分为民营资本所组建的高速公路管理公司所发包建设,BT项目也不多。
BT项目的好处是,集成商可以在短期内汇集资金、设备、人员,完成项目建设调试,然后抽身参与其他项目;坏处在于,BT项目的合同金额往往超出合同约定,且分包严重、项目质量难以保障。
整体而言,交通管控项目多是管理需求而产生的项目,属于“政府付费”的模式,不能对管理对象进行收费,在运营方面,也不可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所以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大多采用财政投资建设方式,很少向社会融资,在中西部部分经济实力不足的城市和地区,则倾向于采用BT以及其他融资建设模式,通过分期付款的形式,缓解财政压力。
交通管控项目的“交通违法罚款收入”是直接进入到地方财政账户,项目建设和运营方不能参与“交通违法罚款收入”的分成,而且是被国家命令禁止的。
现在有一些地方的项目,项目建设费用的来源,从“交通违法罚款收入”中分期拨付,与以往建设方直接参与分成相比,这一模式是将建设方排除在建设运营之外的,点位设置、设备选型等都由业主方决定,而以往则是直接由建设方负责,而且设置点位和设备类型在2007年公安部出台《关于规范使用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的通知》前,都是不向社会公开的。
但这一模式是否违法国家禁令,还没有明确的意见。
交通管控项目一直以来重硬偏软,在一些项目中,软件是作为硬件的附赠服务存在的,项目建成之后,往往缺乏足够的力量进行维护和运营,也缺乏明确的标准对项目的质量进行评价。
现在在一二线城市中,对交通管控系统的运营维护工作已经非常重视,千万级别的运营维护项目也不断出现。
正因为以往的项目中,建设方在运营环节是缺席的,所以现在大多数交通管控项目会将系统的操作、维护培训作为要求之一写入合同,而且不少地方政府都越来越倾向于将项目打包给当地的电信运营商,再由电信运营商进行项目的招投标,项目建设的主体其实还是集成商,但在这些项目中成为了影子英雄,也就是说,电信运营商在这其中不仅承担了项目总包的角色,还承担了运营的角色,项目有了本地化的运营维护企业,同时也可以根据项目建设质量和运行效果,对项目建设运营提出整改要求,更重要的是,本地的电信运营商大多是当地政府的长期合作伙伴,在项目费用的支付方面,可以有很多的变通方式,不会造成因项目费用支付不及时,导致项目建设进程拖沓、运营效率低下等情况发生。
而对于参与建设的集成商而言,其好处在于不用担心项目费用的拖欠。
交通管控项目所具有的管理属性,没有商业运营模式,不管采用哪一种模式,最后的结果还是财政买单,加上目前政府拖欠工程款的现象不容乐观,使得交通管控项目设计成为PPP方式的难度较大,资本感兴趣的可能性较低。
比较可行的方式,一是上文所提及的,将“交通违法罚款收入”与交通管理水平相结合,用科学的评价体系,在项目周期内测算道路交通通行效率和交通拥堵水平,然后从“交通违法罚款收入”中分期付清项目费用;二是与当地电信运营商合作,由电信运营商作为总建设和服务单位,电信运营商再公开招标选择集成商,政府只与电信运营商发生经济关系,政府可用的支付物品包括财政支付、土地支付以及其他抵押物,此外,交通管控项目所产生的动态交通信息和交通视频资源,也可以作为电信运营商向用户提供动态交通信息服务的一个抵押。
三、智慧交通与智能公交项目的PPP先要了解的一点是,交通口的智慧交通项目大多是偏软的信息系统集成项目,重硬轻软也同样存在于这个领域。
一段时间以来,交通口的智慧交通项目,大多小而散,主要为运输企业、公交出租企业的自发需求,也是为企业的车辆安全管理、智能调度而建设,项目简单,智能化水平较低。
只有北上广等少数城市,所成立的交通信息中心/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等类似机构,有比较大型的信息系统集成和数据处理的项目。
在2014年以后,智能运输领域的大型项目也开始增多,主要集中在公交智能化、出租汽车管理信息服务、路网监测和应急指挥、联网售票等方面,而且这些项目的兴起,大多有来自交通运输部的政策支持,前期的示范项目也大多有部一级的财政支持。
因为项目较少,项目总额不大,这个领域很少采用社会融资建设模式,基本来自政府财政投资。
当交通运输部所主导的一些示范性项目落地之后,各示范城市(大多为省会城市)所在省份的其他城市,受到示范城市的影响,也开始建设一些智慧交通项目,主要为公交智能化、出行信息服务、出租汽车管理信息服务项目,这些项目从原来分散在各运输企业,逐步升级打包为市/区一级项目,体量和项目总额都迅速扩大。
但整体来说,交通口在智慧交通领域的项目几年难得一个,在申请财政资金方面,不是很困难,所以采用社会融资建设并不多见,在招投标中也很少见BT模式,印象中近几年只有前年的阜阳智能公交项目采用了BT。
高速公路领域的交通智能化项目,比如ETC、高速公路监控等等,其建设主体都是高速公路管理公司,大多是不差钱的主,有稳定的高速公路通行费收入。
即便高速公路建设是PPP模式,但高速公路机电以及其他智能化项目大多也会是运营主体直接面向市场招投标建设。
只有路网监测和交警口的视频监控设备,面向于管理,项目费用来自政府投资,需要财政拨款,很少有社会融资的需求。
交通运输部2014年开始推行的省级客运联网售票项目,意欲在2017年实现二级以上客运站的全国联网售票,已有部分省份项目已建成,多是当地交通运输部门财政投资,也有部分PPP项目,比如甘肃。
甘肃省运管局采用PPP模式建设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的过程中,其下属的甘肃道路运输场站资产监管运营中心作为国投资金出资人,委托下属全国资的新陆港资产运营公司履行国有资金股东权益,与招标确定的社会资本方——北京盛威南凌科技有限公司按照混合所有制企业模式,成立股份制的甘肃公众道路客运联网售票运营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在具体运作中,甘肃道路运输场站资产监管运营中心负责组织实施项目的招标、建设等具体工作,并引进社会资本2100万元,填补了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解决了“建设难”问题;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在道路客运售票联网的同时开发商旅、广告等业务,解决“运营难”问题;通过制定统一规则,和客运站签订合同,确保其合法利益,解决了“组织难”问题。
城市智慧交通领域的项目包括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交通信息与应急指挥中心、停车管理/收费联网、公交智能化系统/出租车管理信息服务、出行信息服务、公共自行车等等。
交通口的项目有面向管理需求的,也有面向服务需求的,交通口的智能系统所覆盖到的交通参与者要远远超过交警口,服务对象也是面向所有出行者,而且其中有一些领域是可以合法合理的面向用户收费运营。
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交通信息与应急指挥中心,这个大多在一二线城市才有,是整合了路政、运管、轨道、港航、城市客运管理等诸多系统内的交通信息,一些城市甚至接入了交警、气象等部门的信息资源,最大化的获取与城市有关的交通数据,从而为交通组织、交通运行、交通应急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为市民出行提供信息参考。
这一类型的项目,将成为城市智慧交通建设的重要项目,能够放入智慧城市框架下,作为其重要一部分,与其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这一类型的项目,基本上只能依靠财政拨款来维持运营,也没可能获得“交通违法罚款收入”,目前也很少看到社会融资,因为建设城市大多是经济发达的城市,而且一个城市也仅有一个项目,多为财政投资,未来中西部城市或可能需要社会融资,但PPP模式是否适用于这一领域,还有待资本来设计模式,以及行业内的智慧支持。
停车管理/收费联网、公共自行车、出行信息服务等,都直接面向使用者,尤其是前两者,每使用一次,都需要向运营方付费,这两个项目类型可以设计出很多的PPP模式,而且政府也完全可以放手让社会资本参与,但前提是做好系统规划和技术方案设计,同时出台严格的考核措施,规范收费费率和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