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积的变化规律

合集下载

苏教数学四年下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及反思(共四篇)

苏教数学四年下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及反思(共四篇)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乘法,初步了解了乘数和积的关系。

本课学习生活中积的变化规律,依据知识的迁移,应用转化的思想,学生可以通过探究,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进一步掌握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探索、分析的能力,在一定情境创设的探究过程中来研究本节课的内容,不会感到很困难,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问题的探索中,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收益。

二、说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

2.理解积的变化规律,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探索和归纳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直接求出积。

难点: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四、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情境导入师:前面我们认识了亿以上的数,下面老师写了两个十二位数,给大家几秒钟的时间,看你能很快的记住哪个数。

学生记数。

师:记住了哪个?(第一个)为什么这么多人记住了第一个数?(因为第一个数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数学中有很多有规律的情况,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是积的变化规律。

看到题目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有什么规律?·学积的变化干什么?·积的变化规律和谁有关系?·怎么就知道这个规律了?师:同学们想知道的真多!相信大家通过自己的研究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设计意图:借助记数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为新课的教学做准备】板块二、探究新知师:请同学们自己按要求算一算,填写表格。

(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例4题)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表格;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汇报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师:比较填出的结果,跟同学讨论两个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积怎样变化?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4、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4、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4、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4、积的变化规律》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和总结,掌握两个数相乘积的变化规律。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与乘数的关系,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乘法,对于乘法的运算规则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通过具体例子来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和总结,掌握两个数相乘积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究积的变化规律。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例子,方便学生观察和理解。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水果、玩具等,用于创设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买水果,让学生观察价格的变化,引发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具体的例子,如2×3=6,3×4=12等,引导学生观察积的变化规律。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等。

苏教版数学四下《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下《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下《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两个数相乘积的变化规律,包括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两个因数都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积扩大的倍数等于两个因数扩大倍数的乘积,积缩小的倍数等于两个因数缩小倍数的乘积。

这些规律对于学生后续学习分数、小数乘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除法的计算方法,对乘法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理解积的变化规律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因数扩大或缩小0倍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总结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两个数相乘积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两个数相乘积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总结规律。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

2.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实例,如购物时发现商品打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实际支付的金额。

通过实例引入积的变化规律的话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相关图片和数据,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当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时,积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总结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运用刚总结的规律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掌握程度。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积的变化规律-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积的变化规律-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积的变化规律-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积的变化规律2. 积的变化规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积的变化规律的本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让学生初步感受积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出示例题,让学生观察积的变化。

(2)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3)师生共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3. 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汇报解题过程,教师点评。

4. 应用拓展(1)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2)学生汇报解题思路,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6.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合作交流。

3. 学生能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新课导入”和“巩固练习”环节。

以下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新课导入1. 观察积的变化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数学例子来引导学生观察积的变化。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两组乘法算式,如:- 第一组:\(2 \times 3 = 6\), \(4 \times 3 = 12\), \(6 \times 3 = 18\)- 第二组:\(2 \times 4 = 8\), \(2 \times 6 = 12\), \(2 \times 8 = 16\)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两组算式中积的变化规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积的变化规律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积的变化规律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积的变化规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如果两个因数扩大相同的倍数(0除外),积扩大的倍数就等于两个因数扩大倍数的乘积;两个因数都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积缩小的倍数等于两个因数缩小倍数的乘积。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探索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探索规律的方法学习数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积的变化规律,让学生在探索中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类推的方法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积的变化。

教师出示几组乘法算式,让学生计算并观察积的变化。

如:3 ×4 = 126 × 4 = 249 × 4 = 3612 × 4 = 48引导学生发现:一个因数(4)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引导学生探索两个因数的变化对积的影响。

教师出示几组乘法算式,让学生计算并观察积的变化。

如:2 ×3 = 64 × 3 = 126 × 3 = 188 × 3 = 24引导学生发现:如果两个因数扩大相同的倍数,积扩大的倍数就等于两个因数扩大倍数的乘积。

(3)引导学生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并强调在计算乘法时要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积的变化规律》是小学数学中的一节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两个数相乘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在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乘法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对乘法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积的变化规律,他们可能还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同时,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好奇心较强,对探索新知识有较高的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两个数相乘积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发现并归纳积的变化规律。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让学生自己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教师制作课件,展示相关案例和图片。

2.学具:为学生准备相关学具,如小卡片、计算器等。

3.教学场地:确保教学场地整洁、舒适,有利于学生学习。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如2×3=6,让学生观察积的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系列案例,如3×4=12,4×5=20,5×6=30等,让学生观察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当两个因数都扩大相同的倍数(0除外),积扩大的倍数等于两个因数扩大倍数的乘积。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积的变化规律》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积的变化规律》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积的变化规律》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积的定义及其性质,掌握积的加减法则,掌握积的倍数规律,能够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实践中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1 积的定义及性质•积的定义:把两个或多个数相乘所得的积就是乘积,用符号$\\times$或$\\ast$表示。

•积的性质:–任何数与1相乘,积仍是这个数;–任何数都能被0乘,积为0;–任何数乘以一个负数,积为一个负数;–乘法交换律:乘法可以交换,即$a\\times b=b\\times a$;–乘法结合律:乘法可以结合,即$(a\\times b)\\times c=a\\times (b\\times c)$;–数乘法分配律:$a\\times(b+c)=a\\times b+a\\times c$。

1.2 积的加减法则•积的加减法则:–积的分配律:$(a+b)\\times c=a\\times c+b\\times c$,a,b,c 为任意实数;1.3 积的倍数规律•积的倍数规律:当乘数或被乘数中有一组数依次增加(或减少)时,积依次增加(或减少)。

1.4 积的变化规律及应用•积的变化规律:当乘数或被乘数同时增加(或减少)时,积会怎样变化?•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面积、长度、时间等问题。

2.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运用板书和示例演算,向学生阐述积的定义及性质,以及积的加减法则和倍数规律;•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合作,通过讨论问题、互相交流思路,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课堂练习法:通过习题训练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积的变化规律》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积的变化规律》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积的变化规律》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积的变化规律》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

2.知道扩大几倍、缩小几倍的意义,理解积的变化规律,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探索、归纳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课前准备:口算卡片、小黑板。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咱们来做几道口算题,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教师用卡片出示口算题,学生抢答。

56+34= 68+25= 73-42=
100-57= 34= 67=
426= 819=
二、扩大、缩小
1、教学扩大
师:再看下面几道口算题。

不但要口算出结果,还要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课件出示课本第一组乘法算式:
3710=
生:3710=370,37乘1等于37,然后在末尾添上一个0,就是370。

教师显示结果:3710=370
师:很好!下面看这道题:
出示37100=
生:37100=3700,37乘1等于37,然后在末尾添上两个0,就是3700。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挺好的。

在数学上,3710还可以说成把37扩大10倍,37100可以说把37扩大100倍。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4《积的变化规律》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4《积的变化规律》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4《积的变化规律》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4《积的变化规律》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并掌握两个数相乘(都不为0)积的变化规律。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本运算,对于探究规律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抽象的积的变化规律,可能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并掌握两个数相乘(都不为0)积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发现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例如,展示2乘以3等于6,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2变成4,积会变成多少?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积会变成12。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实际的图片或者数据,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巩固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

可以设置一些选择题或者填空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选择或者填写正确的答案。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例如,可以设置一些需要计算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运用规律,计算出正确的答案。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可以设置一些需要学生自己设计问题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运用规律,设计出正确的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4课时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探究积的变化规律,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乘法运算,但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探究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分析、归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积的变化规律,掌握积的变化规律的应用。

2.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能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准备PPT,用于展示问题和解答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问题:“小明有2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2倍,小丽又有3个苹果,他们三人的苹果总数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并解答。

通过这个问题引出积的变化规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实例,如:1×2=2,2×3=6,3×4=12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组实例中积的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增加或减少时,积也会相应地增加或减少。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一些实例,验证积的变化规律。

每组选取一个实例,如:4×5=20,5×6=30等,观察并解释积的变化规律。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6 积的变化规律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6  积的变化规律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6 积的变化规律 | 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积的变化规律2. 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积的变化规律的本质,灵活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乘法的意义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 让学生观察一些积的变化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观察到的规律,并尝试总结规律。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积的变化规律,并给出数学表达式。

3. 巩固练习-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际应用- 让学生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5. 总结提升-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积的变化规律的本质和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积的变化规律的应用。

2. 观察生活中的积的变化现象,并尝试用积的变化规律解释。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 在实际应用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 教师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环节,因为这个环节是学生发现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的关键步骤。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和总结,掌握积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应用和拓展,以及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解决。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的乘法、除法和加减法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也需要在本节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和总结,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供学生探究和操作。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积的变化规律。

例如,展示两组数相乘的结果,让学生观察积的变化情况。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尝试找出积的变化规律。

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解决。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是本单元的最后一个小节,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口诀、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归纳,发现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乘法基础,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也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只关注乘法算式的结果,忽视了解题的过程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从而发现积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归纳,发现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2.运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采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积的变化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PPT、实物模型等。

2.准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材料。

3.教师提前学习相关内容,做好教学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积的变化规律。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题目的特点是什么?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积的变化规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积的变化规律。

2. 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1. 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 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四、教学难点1. 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2. 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 通过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 分组讨论,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 教师点评,强调积的变化规律。

3. 巩固练习- 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引导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4. 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 强调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 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

3.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 学生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3.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参与,合作交流。

八、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

2. 教学实验器材。

九、教学时间1. 1课时。

十、教学建议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

4.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积的变化规律积的变化规律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能否理解和掌握这个规律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

因此,我们需要详细补充和说明积的变化规律,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积的变化规律指的是,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积的变化规律》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积的变化规律》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积的变化规律》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掌握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能够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重点:1.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积的变化规律三、教学难点:1.积的变化规律2.将积的变化规律应用于实际问题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黑板笔和学生用纸2.复习代数式及其解法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复习第一、第二二步中的代数式的概念及其解法(2)引出新课:你们知道a*b的意思吗?(3)如有学生回答不清楚,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积及积的计算方法2.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教师板书:a*b=c(2)解释:积是两个数相乘的结果(3)举例:将乘数和被乘数写在等于号两侧,以求积数3.积的变化规律:(1)教师板书:a1*b=c1,a2*b=c2,a3*b=c3(2)解释:一组乘数和积的数列叫做积的变化规律(3)例如:2*3=6、4*3=12、6*3=18 这三组数就是由3异变正向异变的一种积的变化规律(4)再例如:0.2*2=0.4、0.4*2=0.8、0.8*2=1.6 这三组数就是有2异变正向异变的一种积的变化规律4.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板书:楼托高6层,共72米,塔一楼高,求塔有多少层?(2)解题步骤:1)确定乘数和积的关系,即第一层高h,塔共有n层,则h*n=722)找出相同的异变规律,由式子得h*2=h1h1*2=h2h2*2=h3.....3)根据规律求出答案,所以h=6,所以h1=12,h2=24,h3=48....(3)进一步练习:(1)当a=36,b=4时,a*b=c,a-4=b,d=c-4求c、d的值(2)这幢房子原来的层数为15层,现在想建一个墙把每层的高度增加0.2米,墙高为6.4米,求新的楼层数六、教学小结:1.掌握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学会描述积的变化规律及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3.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自主创新和发散思维七、教学反思:1.本课中涉及到代数式,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应多加强练习2.对于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生应意识到字母的意义变化,在抽象问题中看到具体的应用地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究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对于乘法算式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积的变化规律还没有清晰的认识,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例题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和合作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合作交流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享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互相学习和交流。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加深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内容包括例题、练习和总结。

2.学习材料:学生准备练习本和笔,用于记录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发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个算式,让学生计算出结果,然后教师改变算式中的某个数,再次让学生计算结果,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系列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例题中的变化,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反馈和鼓励。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4、积的变化规律》教案2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4、积的变化规律》教案2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4、积的变化规律》教案2一. 教材分析《4、积的变化规律》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中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乘法运算,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对于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算式中积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或黑板报。

2.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讲解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积的变化规律。

例如,展示两个数相乘的结果,然后改变其中一个因数,再次展示结果,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积的变化情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报,展示积的变化规律的定义和表达式。

让学生理解和记忆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解答。

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积的变化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举例说明,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如何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等。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积的变化规律的重要性和运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和复习。

3.积的变化规律(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3.积的变化规律(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3.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积的变化规律2. 积的变化规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积的变化规律2. 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应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 新课导入(1)出示例子,引导学生观察积的变化2 ×3 = 64 × 3 = 126 × 3 = 188 × 3 = 24(2)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3. 活动一:探究积的变化规律(1)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2)教师总结并板书积的变化规律。

4. 活动二:应用积的变化规律(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如:一个因数是4,积是24,另一个因数是多少?(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5. 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练习题。

(2)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

6.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1. 课本练习题。

2. 家长签字,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七、板书设计3.积的变化规律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如:2 × 3 = 64 × 3 = 126 × 3 = 188 × 3 = 24八、课后拓展1. 探究积的变化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分享学习积的变化规律的感悟。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探究,使学生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积的变化规律》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两个数相乘时,其中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规律。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乘法口诀和基本的乘法运算,本节课则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活动,发现积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充满好奇心。

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规律,仍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图片来进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好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发现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难点:让学生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通过小组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烹饪等,用于导入和巩固知识点。

2.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有不同数值的乘法算式,用于学生操作和练习。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实例和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计算总价,烹饪时计算食材用量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同样的商品,数量不同,总价也会不同呢?引导学生发现,这是因为在计算总价时,商品的单价不变,只是数量发生了变化。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乘法算式,如2×3、3×4等,让学生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积的变化规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积的变化规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 4 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1.探索、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的变化规律;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灵活地进行计算。

2.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通过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性。

教学重点:探索、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经历自主探究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并应用规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创设问题。

小明在计算“42×5”时,将因数5写成了50并进行了计算。

问题一:小明能算出这个算式的正确答案吗?问题二:那他算出的积和正确的答案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2.导入新课。

在乘法里面,两个因数相乘就得到了积,那因数的变化是否也会引起积的变化呢?它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例题4的表格。

(1)让学生独立计算,填写表格。

(2)指名汇报,课件出示学生完成的表格。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独立观察。

请同学们自己观察表格中的因数和积的变化情况,想一想: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怎样变化?你有什么发现?(2)小组交流。

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

教师巡视全班,了解各小组的交流情况。

(3)全班汇报交流。

指名汇报交流,教师可以让参与汇报的学生到讲台前运用实物投影进行汇报。

汇报预测:①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乘2,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2。

②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乘10,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10。

③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乘4,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4。

④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乘5,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5。

(4)概括规律。

提问:谁能将刚才四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概括,说一说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学生交流后得出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4 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探索、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的变化规律;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灵活地进行计算。

2.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通过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性。

教学重点:探索、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经历自主探究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并应用规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创设问题。

小明在计算“42×5”时,将因数5写成了50并进行了计算。

问题一:小明能算出这个算式的正确答案吗?
问题二:那他算出的积和正确的答案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2.导入新课。

在乘法里面,两个因数相乘就得到了积,那因数的变化是否也会引起积的变化呢?它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例题4的表格。

(1)让学生独立计算,填写表格。

(2)指名汇报,课件出示学生完成的表格。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独立观察。

请同学们自己观察表格中的因数和积的变化情况,想一想: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怎样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

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

教师巡视全班,了解各小组的交流情况。

(3)全班汇报交流。

指名汇报交流,教师可以让参与汇报的学生到讲台前运用实物投影进行汇报。

汇报预测:
①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乘2,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2。

②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乘10,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10。

③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乘4,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4。

④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乘5,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5。

(4)概括规律。

提问:谁能将刚才四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概括,说一说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后得出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3.验证规律。

引导:刚才大家发现的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研究数学问题一般不要急于得出结论。

请同学们再找一些例子算一算、比一比,看看积的变化是不是有同样的规律,在小组内交流。

(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验证规律。

(2)交流验证的情况。

4.解决课堂导入时的问题。

提问:小明在计算“42×5”时,将因数5写成了50,他算出的积和正确的答案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
指名汇报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纠正。

引导学生发现:小明在计算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所以他算出的积也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3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一个因数是怎样变化的,再直接填出积。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想法。

2.完成教材第33页“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先观察每组中各个算式之间因数的联系,再根据每组第1题的积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积。

3.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六”第10、1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