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文本资源指导学生写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分利用文本资源指导学生写作

小学作文教学让语文老师颇为头疼,对目前小学作文中的种种困难和问题,我觉得充分利用文本资源,把作文教学贯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是指导学生写作的简单高效的方法。

如何利用文本资源指导学生写作呢,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注意抓住以下几点:

1主题阅读,积累素材

素材是作文的物质基础,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作无米之炊。”可是学生的生活积累实在是太少了。有调查显示:小学生写作素材的来源依次为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其他媒介。这其中以家庭和学校生活为学生习作素材的主要来源,而且年级越低的小学生,活动的范围就越小,所能搜集到的素材就越有限。

我们语文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嘱咐学生:要多读书,从书本中积累素材。可是读什么书,怎么读,,却没有教给学生,既缺乏指导,又不易检查和反馈。我们要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我们应把积累写作素材从无章法的反复强调变成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我们的教材具有主题单元的性质,每个单元都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进一步优化了课文的组合,提升了育人的效果。每一个单元后的习作虽然并不是篇篇都与单元主题一致,但大多是有联系的,有些甚至紧紧扣住了单元学习主题,给人以单元学习后水到渠成之感。因此,

在进行每一单元的学习之前,我们要引导学生开展“大阅读”活动,围绕单元主题在更大范围内搜集习作素材,丰富其写作素材。

如:苏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第一个单元主题是“园丁之歌”收录了《师恩难忘》、《陶校长的演讲》、《古诗两首》,习作是“在教过的老师中选择一位,写他帮助、教育自己的一两件事”。老师就可以搞“主题读书周”活动,围绕单元主题,学生可以读赞美老师的诗文,尊师的名言,了解社会生活中优秀老师的事迹等。

培养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从社会、自然或其他媒体上有意识搜集主题习作素材的能力和习惯,是不断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关键的第一步。

2.整体把握,学会组织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学习文章如何围绕主旨组织材料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教给了学生瞻前顾后、抓住联系、整体把握等阅读方法,学生把书“读薄” 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于怎样整体把握文题合理组织材料就有了清晰的认识。

如苏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文围绕一个“爱”字组织材料,“爱”中又有侧重,重点表现高尔基对儿子的亲情爱和教育爱,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爱”的主线,了解文章怎样有层次地有重点地展现“高尔基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爱”的,从而学习文章组织材料的严密和巧妙。

提高整体把握能力比较快捷的办法就是让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成为学生的每课必做的习惯。

3.强化诵读,形成范例

小学语文教材将朗读、背诵放在首位,是由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特点决定的,要学会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就得先输入,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只有学生读熟了,背会了,范文中的词语、句式、组织方法、修辞手段才能成为其写作的范例。

我们的语文教材是经过语文教育专家们反复审核后确立的权威

教材,每篇课文就是很好的范文。范文中的词语、句式、组织方法、修辞手段都能成为学生写作的“范例”。教师“轻读重讲”,实则是失掉了语文学习的关键。积累运用,就是靠多读、多背,有这么好的范文,我们就应该强化诵读,做到课课熟读,重点课文篇篇会背,让学生在读背中体味到写作的窍门,提高学习的效率。

4.读写结合,迁移运用

读写结合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最佳途径之一。苏教版小语实验教材的读写结合,是分长、短两条线来安排的。我在这里谈的是短线结合,短线结合是指阅读课中的小练笔,这种与阅读对应的片断训练,用时少,见效快,既是作文教学的补充训练,又是学生习作的基础训练。

教材中的小练笔,教师要重视,要进行充分备课,明确写作目的、要求,既要引导学生找到范文模仿或迁移的点,又要鼓励学生写出自

己的新的内容。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要细致,切记作文题目往黑板上一写,简单几句要求一说了事。

除此之外,教师要注意挖掘课文在写作上可学习的点,找到适合的角度或可迁移的局部,多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引导学生写作,写亲身事身边事,丰富其写作积累。但是,教师切忌不要加重学生的负担,小练笔就要短小精炼,就一点写,不要超过300字,这样,学生才愿写乐写。

以上是我的粗浅经验,有不到之出,请批评指正。我想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写作一定不再是压在学生身上的大山,学生能真正感受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