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注音法之反切法(整理版)整理.ppt
古代注音反切法
古代注音反切法
古代注音反切法是一种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
具体来说,是用前一个字的声母和后一个字的韵母拼出一个新的读音来。
这种注音方法在古代非常流行,最早可追溯到汉代。
在使用反切法注音时,被注音字叫被切字,简称被切字。
反切的基本原则是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包括介音)和声调相同,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读音。
但是,由于汉字的音节结构复杂,有些汉字的声母和韵母很难准确地用反切法注音,因此需要借助其他工具或者方法来确定读音。
反切法的产生和发展与古代汉语的语音演变有关。
随着时间的推移,语音不断发生变化,而文字的读音则相对稳定。
因此,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读音,这就需要进行注音。
反切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古代字典对汉字注音的不足,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准确和详细的汉字读音标注方式。
在现代汉语中,虽然拼音已经取代了反切法成为主要的汉字注音方式,但是反切法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注音方法,仍然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同时,对于语言学研究和语音史研究来说,反切法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材料和方法之一。
反切-古代注音法
其中的一部分也随之传入。
在汉末和三国时期,随着译经活动的增多,反切法逐渐发展并
03
得到广泛应用。
反切法的定义与特点
反切法是一种通过两个汉字来注 音的方法,取上字声母,下字韵
母和声调。
反切法具有简单易学、注音准确、 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因此在古代
被广泛使用。
与现代汉语拼音相比,反切法更 加注重声调的标注,能够更准确
反切法在语言学研究中的价值
提供语音研究的资料
反切法作为一种古代注音方法,为现代语言 学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语音研究资料。通过 研究反切法,可以了解古代汉语的语音体系 和演变规律。
丰富语言学研究方法
反切法作为一种独特的注音方法,为语言学 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通过对反切法 的研究,可以深入探究古代汉语的语音特点、 方言差异以及语音与语义的关系等问题。
01
语音历史研究
02
方言比较研究
03
语音学理论构建
通过研究古代文献中的反切注音, 现代语言学家可以了解古代语音 的演变过程。
反切法可以用于比较不同方言的 语音差异,有助于方言研究和保 护。
反切法为现代语音学理论构建提 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和实证材料。
反切法在现代汉语拼音中的体现
声母和韵母
现代汉语拼音中的声母和韵母与 古代反切法中的声母和韵母基本 一致,反映了语音的演变规律。
02
反切法的基本原理
上字取声母
反切法是一种古代汉语注音方法,通过两个汉字的音来标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 上字取声母,即用来反切的第一个字(上字)的声母被用来标注被反切字的声母 。
在反切中,上字的声母是决定被反切字声母的关键因素,通常要求上字和被反切 字的声母相同。
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古代注音法之反切法(整理版)
辅音(看阻碍的方式)
(1)塞音:b、p、d、t、g、k(发音时,发音部位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的 通路,气流冲破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
(2)擦音:f、h、x、sh、r、s(发音时,发音部位接近,留下窄缝,软腭上升,堵塞 鼻腔的通路,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3)塞擦音:j、q、zh、ch、z、c(发音时,发音部位先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 鼻腔的通路,然后气流把阻塞部位冲开一条窄缝,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先破裂, 后摩擦,结果形成一个音。)
如延切 ——r ian →r an
3、反切变读/变例——类隔
例4:博怪切 ——b uai →bai
➢ 变普读过规切律4—:—反p切u上o字→声bo母为 b或pü莫介m困音,切,反—则切—被下m切字u字韵n韵母→母为m去有e掉nu u介彼音眷,切或—把—üb介ü音an变→读b为iai介n 音。薄泫切 ——b üan→b ian
(4)鼻音:m、n、ng(发音时,口腔中的发音部位完全闭塞,软腭下降,打开鼻腔 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发音。)
(5)边音:l(发音时,舌尖与上齿龈接触,但舌头的两边仍留有空隙,同时软腭上升 ,阻塞鼻腔的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舌头的两边或一边通过。
辅音(看声带是否振动)
浊音:发音时,声带振动
陈澧:“以二字为一字之音。 上字与所切字双声,下字与所 切字叠韵。”
•《诗经》中的双声叠韵字
• 春秋至汉魏六朝,人名、地 名、物名常用双声或叠韵字
•《诗经》中的双声叠韵字
反切的出现,是古人能对汉字音节进项两分的分析,把音 节离析为“声”、“和韵”。 为归纳汉字的声母韵母奠定了基础。 ·反切上字,可以归纳出汉语的声母,古人称之为“字母” ·反切下字,可以得出汉语的韵母和声调系统,古人称之同 韵母、同声调的字为一个“韵类”。
反切-古代注音法
反切法的起源地点
01
反切法的起源地点在中国,具体来说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洛 阳和长安地区。
02
这一地区是当时的政治、文化和佛教中心,聚集了大量的学者
和僧人,为反切法的产生提供了人才和知识储备。
随着佛教的传播,反切法逐渐向其他地区流传,成为汉字注音
02
反切法的基本原理
反切法的定义
• 反切法:古代汉语注音方法,通过两个汉字来标注一个汉字的 读音。第一个字称为“反切上字”,第二个字称为“反切下 字”,被注音字和反切上字、下字的声母、韵母相同,声调不 同。
反切法的使用方式
反切上字
取与被注音字声母相同的字,作为反切上字。
反切下字
取与被注音字韵母相同的字,作为反切下字。
03
的重要方法之一。
反切法的起源背景
反切法的起源背景是复杂的 ,其中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
素。
1
首先,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民 族大融合的时期,不同方言 和语音的交流为反切法的产
生提供了语音基础。
其次,佛教的传入和译经活 动的兴起,为反切法的产生 提供了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 。
最后,当时的学者和僧人对 于语言和语音的研究和探索 ,为反切法的产生提供了理 论和实践基础。
反切法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古代汉语教学
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反切法是教授语音的重 要手段之一,有助于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正 确发音。
语音训练
通过学习反切法,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汉语的语音特 点,提高语音辨析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比较与现代汉语
反切法可以帮助学生比较古代汉语与现代汉 语的语音差异,加深对现代汉语语音系统的 认识和理解。
反切_古代注音法
◆ 反 切 与 古 代 注 音 方 法
1、反切产生基础——双声叠韵 • 汉末以来民间流行的“反切 语”——一种语言技术。 “双反语”:用两个字先顺后 倒地切合两次。如梁武帝中 大通时的民谣:“鹿子开城 门”
“鹿开” ——来
又:《水经 注》“索郎酒” =桑落酒
◆ 反 切 与 古 代 注 音 方 法
◆ 反 切 与 古 代 注 音 方 法
2、读若法:
一般格式:×,读若×。
或:×,读如/读近/读似×。
《吕氏春秋》“是月也,命渔 师始渔,天子亲往。”高诱注: “渔,读如《论语》之语。”
◆ 反 切 与 古 代 注 音 方 法
3、譬况法:
用譬喻或描述的方法,说明被 注字的发音方法、发音部位。
《释名· 释天》“天,豫、司、 兖、冀以舌腹言之,天,显也; 青、徐以舌头言之,天,坦也”
◆ 反 切 与 古 代 注 音 方 法
3、反切变读/变例——类隔 举韦切
jǚ uéi
——
juēi×
(guēi) (jià)
(qīng) (pì )
古讶切
gǔ ià
—— ——
già ×
cīng ×
仓经切
cāng jīng
芳辟切
fāng pì
—— fì×
◆ 反 切 与 古 代 注 音 方 法
3、反切变读/变例——类隔
反之,反切上字的声母若是 轻唇音,但反切下字声母为 重唇音,变读为重唇音。
◆ 反 切 与 古 代 注 音 方 法
3、反切变读/变例——类隔
例:匹凡切 ——pan →fan 匹问切 ——pen →fen 扶板切 ——fan →ban 芳杯切 ——fei →pei
◆ 反 切 与 古 代 注 音 方 法
反切与古代注音法
与 古代注音方法
◆ 反 切 与 古 代 注 音 方 法
古代注音的方法:
直音法 读若法
譬况法 反切法
◆ 反 切 与 古 代 注 音 方 法
1、直音法:
用一个同音的字注音。 一般格式:×,音×。例如:
《离骚》“偭规矩而改错。” 洪兴祖《补注》:“偭音面。”
《周礼》“拔茅茹。”郑玄注: “茅,音苗。”
3、反切变读/变例——类隔 变读规律7:反切上字的声母 是重唇音,而反切下字声母 是轻唇音,变读为轻唇音;
反之,反切上字的声母若是 轻唇音,但反切下字声母为 重唇音,变读为重唇音。
◆ 反 切 与 古 代 注 音 方 法
3、反切变读/变例——类隔 变读规律8:反切上字是全浊 声母,反切下字声调为上声 的要变读为去声;
◆ 反 切 与 古 代 注 音 方 法
3、反切变读/变例——类隔
例4:博怪切 ——b uai →bai 变读规律 :反切上字声母为 —— p uo →bo 普过切 4 b p m,反切下字韵母为有 u 莫困切 ——m un →m en 或ü介音,则被切字韵母去掉 büan →b ian u介音,或把 ü介音变读为 i介 彼眷切 —— 音。 薄泫切 ——b üan→b ian 眉殒切 ——m ün →m in
1、反切产生基础——双声叠韵 • 汉末以来民间流行的“反切 语”——一种语言技术。 “双反语”
“切脚语”(切脚字):
“叵” ——不可 ; “甭” —— 不用 “孔” ——窟窿;“精” ——
◆ 反 切 与 古 代 注 音 方 法
2、反切正例——音和 胡笼切
hú lóng
——
hóng
(红) (旦)
(照) (去)
◆ 反 切 与 古 代 注 音 方 法
反切古代注音法
◆ 反 切 与 古 代 注 音 方 法
3、反切变读/变例——类隔
例2:子亮切 ——z iang→j iang 变读规律2:反切上字声母 —— z üan → j üan 子泉切 为z c s,反切下字韵母为齐 齿呼、撮口呼,则被切字声 仓经切 ——c ing →q ing 母z变读为j、 c变读为q、s变 ——c üan →q üan 此缘切 读为x。 素鸡切 ——s i →x i 似鱼切 ——s ü →x ü
《淮南子》“其地宜黍,多旄 犀。”高诱注:“旄读近绸缪 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吕氏春秋》“崔杼之子相与 私闀。”高诱注:“闀,读近 鸿,缓气言之。”
◆ 反 切 与 古 代 注 音 方 法
清· 陈澧《切韵考》:
“古人音书,但曰读 若某,读与某同,然或无 同音之字,则其法穷;虽 有同音之字而隐僻难识, 则其法又穷。……”
1、反切产生基础——双声叠韵 • 汉末以来民间流行的“反切 语”——一种语言技术。 “双反语”
“切脚语”(切脚字):
“叵” ——不可 ; “甭” —— 不用 “孔” ——窟窿;“精” ——
◆ 反 切 与 古 代 注 音 方 法
2、反切正例——音和 胡笼切
hú lóng
——
hóng
(红) (旦)
(照) (去)
反之,反切上字的声母若是 轻唇音,但反切下字声母为 重唇音,变读为重唇音。
◆ 反 切 与 古 代 注 音 方 法
3、反切变读/变例——类隔
例:匹凡切 ——pan →fan 匹问切 ——pen →fen 扶板切 ——fan →ban 芳杯切 ——fei →pei
◆ 反 切 与 古 代 注 音 方 法
◆ 反 切 与 古 代 注 音 方 法
反切,古代注音法
反切法的起源 反切法的基本原理 反切法的应用 反切法的局限性和缺陷 反切法的现代研究和发展 总结与展望
contents
目 录
01
反切法的起源
反切法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反切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最初是为了解决汉字注音问题而创造的一种注音方法。
在汉朝之前,汉字的读音主要依靠口口相传,缺乏准确的注音方式,而反切法的出现为汉字注音提供了一种准确、简便的方法。
直音法是用一个汉字来标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相比之下,反切法更加灵活,能够更准确地标注汉字发音。
与直音法的比较
拼音法是用字母来标注汉字的发音,相比之下,反切法更加简单易学,但在标注复杂读音时不如拼音法准确。
与拼音法的比较
反切法与其他注音方法的比较
03
反切法的应用
反切法在古代文献中的应用
反切法是古代汉语注音的一种方法,通过将两个汉字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汉字的读音。在古代文献中,反切法被广泛用于注音和解释字义。
总结
随着现代语音学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于语音的认识已经越来越深入。在未来,我们可以通过更加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反切注音法,进一步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特点。
未来我们也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来进行语音分析和语音合成,从而更加准确地还原古代语言的发音。这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加准确的语音资料,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
此外,我们也可以将反切注音法与其他语言学研究方法相结合,例如声学分析、生理学研究和语言演化研究等,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语音的演变和方言的形成。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揭示语言的本质和特点,为语言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VS
虽然现代汉语已经不再使用反切法,但其影响仍然存在。现代汉语中的一些词语、音节和声调与反切法有关。
反切法
反切法(古汉字注音)反切法是用兩個漢字合起來為一個漢字注音的方法。
是中國傳統的注音方法。
有時單稱反或切。
漢語本來的注音方式是讀如某字,隨著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傳入,其聲明學為漢語引入了反切這種注音方法。
另據考證,反切的產生,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音辭篇》雲:“孫叔言創爾雅音義,是漢末人獨知反語,至於魏世,此事大行。
”(孫炎,字叔然,名炎)陸德明《經典釋文》也說:“孫炎始為反語,魏朝以降漸繁。
”事實上,孫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如東漢服虔注《漢書》“惴,音章瑞反”。
孫炎對反切進行了整理,並編成了〖爾雅音義〗。
用作反切的兩個字,前一個字叫反切上字,簡稱切上字或上字,後一個字叫反切下字,簡稱切下字或下字。
被注音字叫被反切字,簡稱被切字。
反切的基本原則是上字與被切字的聲母相同,下字與被切字的韻母(包括介音)和聲調相同,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讀音。
例如,《廣韻》“冬,都宗切”,就是用都的聲母、宗的韻母和聲調為冬注音。
反切的產生,是為了補救讀若、直音注音方法的不足,是漢字注音方法的一個巨大的進步,標誌著漢語語音學的開始。
隋唐的反切是研究中古漢語語音系統的基本資料,是漢語音韻學的基礎之一。
據歷史學家範文瀾研究,音韻學開始于東漢末年,當時某些儒生受梵文拼音字理的啟示,創反切法來注字音.孫炎作《爾雅音義》,用反切注音,一般認孫炎為反切的創始人。
《中國通史簡編》修訂本第三編第一章(人民出版社1965年11月版) 。
反切是中國傳統注音方法,即用兩個漢字合起來為一個漢字注音。
古人因為沒有拼音文字,用兩個漢字來注一個字的反切原理反切的基本原則是上字與被切字的聲母相同,下字與被切字的韻母(包括介音)和聲調相同,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讀音。
反切與拼音主要有三點不同:1.拼音是用一個或幾個音素符號來表示聲母、韻母的實際音值,而反切所用的每一個漢字都代表一個音節,單純表示輔音的漢字不存在,以母音開頭的漢字也是少數。
所以代表聲母的反切上字不能不帶韻母,代表韻母的反切下字又常常帶有聲母。
反切与古代注音法
◆ 反 切 与 古 代 注 音 方 法
3、反切变读/变例——类隔 例2:子亮切 ——z iang→j iang 变读规律2:反切上字声母 子泉切 ——z üan →j üan 为z c s z s,反切下字韵母为齐 齐 齿呼、撮口呼,则被切字声 齿呼、撮口呼 ing →q ing 仓经切 ——c 母z变读为j、 c变读为q、s变 z j q s 此缘切 ——c üan →q üan 读为x。 x 素鸡切 ——s i →x i 似鱼切 ——s ü →x ü
又:《水经 注》“索郎酒” =桑落酒
◆ 反 切 与 古 代 注 音 方 法
1、反切产生基础——双声叠韵 • 汉末以来民间流行的“反切 语”——一种语言技术。 “双反语” 双反语” “切脚语”(切脚字): “叵” ——不可 ; “甭” —— 不用 “孔” ——窟窿;“精” ——
◆ 反 切 与 古 代 注 音 方 法
◆ 反 切 与 古 代 注 音 方 法
1、反切产生基础——双声叠韵 陈澧:“以二字为一字之 音。上字与所切字双声,下 字与所切字叠韵。” •《诗经》中的双声叠韵字 • 春秋至汉魏六朝,人名、地 名、物名常用双声或叠韵字
◆ 反 切 与 古 代 注 音 方 法
1、反切产生基础——双声叠韵 • 汉末以来民间流行的“反切 语”——一种语言技术。 “双反语”:用两个字先顺后 双反语”:用两个字先顺后 倒地切合两次。如梁武帝中 大通时的民谣:“鹿子开城 门” “鹿开” ——来 “开鹿” ——哭
3、反切变读/变例——类隔 变读规律5:反切上字是全 浊声母时—— 反切下字声调为古仄声, 被切字声母一律变读为不送 气声母; 反切下 字声调为古平声, 被切字声母则一律变读为送 气声母。
但 赣 通 言 却 读 ◆ 反 切 与 古 代 注 音 方 法 方 3、反切变读/变例——类隔 话 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典切 ——h ian→x ian
优选文档
四呼
18
齐齿呼 i、ia、ie、iao、iou、ian、in、 iang、ing
开口呼 -i(前、后)、a、o、e、ê、er、ai、ei、
ao、ou、an、en、ang、eng
合口呼 u、ua、uo、uai、uei、uan、uen、
uang、ueng、ong
(判) (娑) (劝) (欢)
优选文档
2、反切正例——音和
14
反切正例,反切即取上字声母,下字韵母合声调。
例子: 之少切——照 zhi shao zhao
优选文档
3、反切变读/变例——类隔
15
举韦切 jǚ uéi —— juēi× (guēi) 古讶切 gǔ ià —— già× (jià) 仓经切 cāng jīng —— cīng × (qīng) 芳辟切 fāng pì —— fì× (pì)
得按切 dé àn —— dàn
之少切
—— zhī shào
zhào
丘倨切 qiū jù —— qù
(红) (旦) (照) (去)
优选文档
2、反切正例——音和
13
普半切 pǔ bàn —— pàn
速多切 sù duō —— suō
七愿切 qī üàn —— qüàn
火官切
—— huǒ guān
huān
砌口:反过来,由双声词合声合为一“返”
回原切之音。砌,即两音叠砌。
△返回复归还原————反切的反
优选文档
“双反语”
10
定义:用两个字先顺后倒地切合两次。
如梁武帝中大通时的民谣:“鹿子开城门” “鹿开” ——来
l+ai
lai
“开鹿” ——哭
k+u
ku
优选文档
“切脚语”(切脚字):
11
定义:用反切上下字代替本字,实质是古语或标准语7那么诗经中的双声叠韵是?
双声词:指两个音节声母相同的连绵词。 (参差cen ci、忐忑tan te、吩咐fen fu、淋漓lin li)
叠韵词:指两个音节的“韵”相同的连绵词。 (彷徨pang huang、窈窕yao tiao、从容cong rong、 烂漫lan man、徘徊pai huai)
连绵词:指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成一个语素,表示一个意义的词。
1
古代注音法 之
反切法(补充)
制作:ydenise 时间:2015年10月
优选文档
反切法:
2
格式:×,××切。 或:×,××反。 例:贡,古送切。
被切字 反切上字 反切下字
优选文档
反切法:
3
被切字 反切上字 反切下字
贡 g ong
古 gu 送 song 切
反切规则:上字取声,下字取韵, 上定清浊,下定四声。
优选文档
1、反切产生基础——双声叠韵 8
• 汉末以来民间流行的“反切 语”——一种语言技术。
“双反语”:用两个字先顺
后倒地切合两次。如梁武帝
中大通时的民谣:“鹿子开
城门”
又:《水经
“鹿开” ——来
注》“索郎酒” =桑落酒
优选文档 “开鹿” ——哭
“反切语”
9
反切 的两 面
{
切口:切口的切是说语言是可以切割的, 单音词缓读分音一分为二叫做“切口”。
如延切 ——r ian →r an
优选文档
3、反切变读/变例——类隔
21
例4:博怪切 ——b uai →bai
➢ 变普读过规切律4—:—反p切u上o 字→声bo母为 b或p莫ü介m困,音切反,—切则—下被m字切u韵字n母韵→为母m有去eun掉 u介彼音眷,切或—把—ü介bü音an变→读b为iai介n 音薄。泫切 ——b üan→b ian
撮口呼 ü、üe、üan、ün、iong
优选文档
3、反切变读/变例——类隔
19
例2:子亮切 ——z iang→j iang ➢ 变读规律2:反切上字声母
为子z c泉s切,反—切—下z ü字a韵n→母j 为üa齐n
齿仓呼经、切撮口—呼—,c i则ng被→切q字in声g 母 读此z为变缘x读 。切为—j、—cc变ü读an为→qq、üsa变n
素鸡切 ——s i →x i
似鱼切 ——s ü →x ü
优选文档
3、反切变读/变例——类隔
20
例3:知演切 ——zh ian→zhan
➢ 变章读与规切律3—:—反zh切ü上→字z声h 母u 为 为昌z齐h里齿ch切呼s、h—撮r—,口c反h呼切i ,下→则字c被韵h切i母(后-i) 字昌韵缘母切齐齿—呼—变ch读üa为n→开c口h 呼ua、n 撮食口允呼切变读—为—合sh口ü呼n→。sh un
优选文档
3、反切变读/变例——类隔
16
类隔:是一个音韵学术语,凡反切上字与所切之字有重唇、
轻唇或舌头,舌上之异,叫做“类隔切”。
隔就是隔碍。
因为一些语音读不出来。
优选文档
3、反切变读/变例——类隔
17
例1:古稽切 ——g i →j i
➢ 变古读讶规切律1—:—反g 切ia上→字j声ia母为 g呼k康、h礼撮,切口反呼切—,下—则字k 被韵i 切母→字为q声齐i母齿g 变苦读泫为切j 、—k变—读k 为üaqn、→hq变ü读an为 x。胡决切 ——h üe →x üe
6
反切的出现,是古人能对汉字音节进项两分的分析,把音 节离析为“声”、“和韵”。
为归纳汉字的声母韵母奠定了基础。
·反切上字,可以归纳出汉语的声母,古人称之为“字母”
·反切下字,可以得出汉语的韵母和声调系统,古人称之同 韵母、同声调的字为一个“韵类”。
上字定声母,下字定韵和调。
优选文档
•《诗经》中的双声叠韵字
优选文档
4
反切基本知识例解
反切产生基础——双声叠韵 反切正例——音和 反切变例——类隔
优选文档
1、反切产生基础——双声叠韵 5
陈澧:“以二字为一字之音。 上字与所切字双声,下字与所 切字叠韵。”
•《诗经》中的双声叠韵字 • 春秋至汉魏六朝,人名、地 名、物名常用双声或叠韵字
优选文档
•《诗经》中的双声叠韵字
中的单音节词在向口语转化的过程中,由于缓读的作用, 而分化为用两个音节(即两个汉字)表达一个不可拆开 解释的词义。
“叵”——不可 ; “甭” ——不用
(po)
bu ke
(beng)
bu yong
“孔” ——窟窿;“精” ——机灵
(kong)
ku long
优选文档
2、反切正例——音和
12
胡笼切 hú lóng —— hóng
眉殒切 ——m ün →m in
优选文档
22
古调知识
古今调类不同,古调分为“平、上、去、入” 而今调类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是由“平分阴阳,入归四声”形成的现代汉语的声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