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点梳理】2014中考语文(安徽)现代文阅读梳理: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

合集下载

安徽省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阅读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 中考

安徽省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阅读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 中考

中考知识点梳理一、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标准,说明文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1)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①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

如:《苏州园林》,作者通过介绍苏州园林这种具体事物,让读者了解苏州园林的美丽、精巧等。

②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

如:《奇妙的克隆》,作者把克隆这一抽象的科学道理深入浅出地进行说明,使读者了解克隆技术的奥秘。

备注:有时,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明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和表达方式使用情况的不同,还可以把说明文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实的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语言平实准确,具体介绍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及不朽的艺术价值;一类是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如:《看云识天气》,说明与描述相结合,具有一定的文艺色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云的各种形态和特点,说明云与天气的关系。

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7年4篇4考]说明文都是说明一定的事理,阅读说明文,只有把握住文章所要说明的事物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

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里外)、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等)、成因、功用等。

(具体的解题方法指导见P83“考点3 把握说明对象特点”) 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

常见的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如下:(1)自然现象及科学技术类:分类、形态、形成过程、性质、发展变化、益处害处及改进方法。

(2)生物类:产地、类属、形态、习性、生活环境、饲养和培育、益处和害处。

(3)生产实验类:原料、设备、工具、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实验结果、注意事项。

(4)制品类:名称、类别、原料、形状、构造、制作方法、生产程序、规模型号、功能用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2014年安徽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14年安徽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14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6分)①肉食者鄙,。

(《左传·庄公十年》)②,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③,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④,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⑤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⑥,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⑦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水调歌头》)⑧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2)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4分)答: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9分)动物在睡眠时,大脑能像人脑那样发出电波,也会做梦。

如猫在睡觉的时候会竖起耳朵,嘴边的长须会颤动,有时它还会轻轻地叫几声,好像在追捕什么目标似的。

鹦鹉睡觉①把头藏在翅膀下面,②也会发出很低的叫声。

除了猫和鹦鹉之外,马和狗等家chù,以及其他一些哺乳类动物也会做梦。

动物的梦有多有少。

蝙蝠、老鼠比人更易做梦。

③鸟类很少做梦,爬行动物也很少做梦,因为④它们必须随时保持对敌人的警告,以便能够及时逃脱。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3分)颤.()动家chù()哺.()乳(2)根据句子意思,将“偶尔”“常常”分别填入①②两处横线上。

(2分)答:(3)将③画线的两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句子。

(要求:符合语境,不改变句子原意)(2分)答:(4)在④画线处有一个词用得不恰当,可将“”改为“”。

(要求:符合语境)(2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1)我国文学家在《朝花夕拾》中回忆留学生活时,着力写了一位老师和一位朋友。

老师是,朋友是范爱农。

(2)“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出自原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

2014年安徽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4年安徽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4年安徽中考语文试卷分析第一大题“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秉承过去的一贯套路,立足基础,突出了语文积累。

第1小题“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其中第(1)小题补写上下句在内容上仍然是诗文并重,其中四题为古文中名句,采用“8选6”的形式,给了考生更多的选择空间。

第一句考查的是八年级上册的《左传庄公十年》这一课,第二句考查的是九年级下册的《出师表》,第三句考查的是八年级下册的陶渊明的《饮酒》,这首诗在2012年安徽中考试题中也出现过,但是考查的不是同一句诗,陶渊明的饮酒在中考试题中考查的频率也是比较高。

第四句考查的是七年级上册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在13年的青海省的中考题中也考过。

第五句考查的是八年级上册的杜甫的《春望》,这首诗在13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卷中考查过。

第六句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李贺的《雁门太守行》。

第七句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诗在09年的安徽中考试题中也考查过,但不是同一句。

第八句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辛弃疾的《破阵子》,这首诗在10年和12年的安徽中考试题中都考查过。

由此可见,辛弃疾的破阵子在安徽中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也是比较高的。

第(2)小题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小题考察的是整首诗的默写,在08年的安徽中考试卷中考查的也是这首诗的默写。

综上可以看出这些古诗文全部出自教材,并且都选自《考试纲要》要求必背的篇目,体现了重基础、重落实,重积累的特点。

此题只要平时能够认真识记并克服错别字现象,几乎没有难度。

但是,从今年的阅卷情况看,失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错别字、多字、漏字、书写不规范等仍是此题失分的主要原因。

比较典型的错别字是“家书抵万金”的“抵”;“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摧”;“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涨”;把“山气日夕佳”的“气”写成“汽”。

2、有的考生答非所问,张冠李戴,错写诗文内容。

3、少数考生没能将《考试纲要》中规定的50篇古诗文全部识记,有的第1小题没选够6题作答,还有的考生第2小题整诗默写未作答。

【中考考点梳理】2014中考语文(安徽)现代文阅读梳理:专题一 说

【中考考点梳理】2014中考语文(安徽)现代文阅读梳理:专题一 说

专题一,说明文阅读中考知识梳理1. 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知识性、科学性和说明性是说明文的基本特点。

2. 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标准,说明文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一),根据说明对象(指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①.事物性说明文以实在具体的事物为说明对象,侧重说明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种类、功用等。

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

②.事理性说明文以抽象事理为说明对象,侧重缠述概念、原理、规律、原因、关系、方法等。

如《死海不死》等。

备注:有时,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缠明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和表达方式的不同,还可以把说明文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实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一类是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如《看云识天气》。

平实说明一般以平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具体科学、简明易懂。

生动说明一般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写的笔法,以对话、故事、拟人等形式来加强说明的形象性,使文章生动、有趣。

3. 说明文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一),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

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常以时间性词语为标志,或者是年月,或者是时代、朝代等。

如《中国石拱桥》。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

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以空间方位词东西南北中,上下前后左右,里外远近等为标志。

如《核舟记》,按头—舱—尾—贝的顺序说明。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2014安徽中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4安徽中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35分)1、(10分)(1)①铜雀春深锁二乔②秋风萧瑟③悠然见南山④蜡炬成灰泪始干⑤受任于败军之际⑥山随平野尽⑦肠断白蘋洲⑧了却君王天下事(共6分。

选填6句,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共4分。

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2、(9分)(1)xuàn ruǐ盎(共3分。

每空1分)(2)形容颜色绿的好象要滴下来一样了。

(共2分)(3)示例:那绿得发亮的草皮,迎接着休闲的人们(共2分。

意思对即可。

)(4)春天的气息被每个角落充满了。

(共2分)3、(4分)(1)鲁滨逊波儿(共2分。

每空1分)(2)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不怕吃苦,坚持努力,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共2分。

意思对即可。

)4、(12分)(1)示例:男生知晓率普遍高于女生,说明男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大于女生;随着中国探月工程的分步实施,男女生对科学探索的关注度正在逐步提高。

(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

)(2)①示例:“雪狼狐班”网友,嫦娥三号登月成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但你说的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已经赶上美国了欠妥。

这只是我国探月工程迈出了关键一步,今后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②示例:“小米粒”网友,你说得很不妥当。

我们的科学家为了实现中国的探月工程,追求的是民族之梦,科学之梦,这种崇高的境界值得我们景仰,决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共2分。

话语得体,1分;内容有针对性,1分。

)(3)①大概(或:多)还是应该应该还是(共4分。

前一空2分;后两空,每空1分。

)②B C (共2分)二、(55分)[一](17分)5、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3分)6、(6分)(1)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只能由自己来承担;(2)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3)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4)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2014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简评

2014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简评

2014年安徽中考语文试题评析变革与传承——浅析2014年安徽中考语文试题今年安徽语文试题总体格局不变,但在不变中又有求新求活的变化。

在新活的基础上主客观题目的形式也有变化。

因此在侧重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理解概括及知识灵活运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题目出得既灵活又有新意,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段赏析有新题考查到了句式转换,这在往年的安徽中考题中极少出现。

但是,这道将两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句子的题目,难度适中,学生可以从容应答。

2、综合实践“新材料”提供的材料新。

相较于往年考查社会热点事件,今年提供的材料是诗歌。

不仅如此,这道题考查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考到了诗歌的节奏划分。

这应该算是今年中考语文试题中最大的一个转变了。

其余的几小题也是围绕这首诗歌而来,如仿写、自由表达经历感悟和口语表达。

3、记叙文题目的新变化今年的记叙文,考查到了“从情节角度分析修改的好处”,这在往年是没有出现过的。

往年的试题更多地侧重考查句子和词语的理解与赏析,而今年这道题却是结合全文的内容,从情节角度来分析,这就对学生的概括和综合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应变新题能力的考查。

4、议论文阅读考查有亮点近几年来的安徽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开始考查句子的表达作用,从2010年到2012年的议论文再到今年的《学者的态度与精神》无一不体现了这样的特点。

这种题原来基本上都是放在记叙文阅读中考查,现在这也成为安徽中考议论文阅读题的一个特色。

这有淡化对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及常规题型机械地考查,更注重学生对语言表达的理解与欣赏。

二、主客观题目的形式也有变化1、选择题增多,而且分值较大纵观历年的安徽中考语文试题,选择题出现地较少。

但是今年考到了两道,而且分值较大。

这使得学生易因失误而丢分,从而也拉大了学生分数的差距。

同时安徽的“6”分题今年仍有几题。

2、词语题增多今年的试卷有两道题纯粹考查词语。

一道是语段赏析中的填词题,一道是记叙文阅读中的选择题。

2014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4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4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①肉食者鄙,。

(《左传·庄公十年》)②,奉命于危急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③,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④,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⑤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⑥,甲光向日金麟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⑦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水调歌头》)⑧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2)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动物在睡眠时,大脑能像人脑那样发出电波,也会做梦。

如猫在睡觉的时候会竖起耳朵,嘴边的长须会颤动,有时还会轻轻地叫几声,好像在追捕什么目标似的。

鹦鹉睡觉①把头藏在翅膀下面,②还可能发出低声的叫声。

除了猫和鹦鹉之外,马和狗等家chù,以及其他一些哺乳类动物也会做梦。

动物的梦有多有少。

蝙蝠、老鼠比人更易做梦。

③鸟类很少做梦,爬行动物也很少做梦,因为④它们必须随时保持对敌人的警告,以便能够及时逃脱。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颤()动家chù()哺()乳(2)根据句子意思,将“偶尔”“常常”分别填入①②处横线上。

(3)将③画线的两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句子。

(要求:符合语境,不改变句子原意)(4)在④画线处有一个词用得不恰当,可将“”改为“”。

(要求符合语境)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1)我国文学家在《朝花夕拾》中回忆留学生活时,着力写了一位老师和一位朋友,老师是,朋友是范爱农。

(2)“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出自原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

4.某班围绕下面一首诗开展诗歌诵读活动。

2014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4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安徽省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语文积累与综合应用1.【答案】(1)①未能远谋②受任于败军之际③山气日夕佳④潮平两岸阔⑤家书抵万金⑥黑云压城城欲摧⑦月有阴晴圆缺⑧梦回吹角连营(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解析】第一小题都为上下句对接,背过会写字即可得分,这一小题有八个上下句对接的诗句,考生须注意②③④⑥句,有下句要求写上句,有些考生思维会短路。

第二小题为全诗默写,提示考生在备考前,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与归类,诗词各种考查题型不可偏颇。

总体上看,这道题的难度不大。

古诗文名句的默写,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2.【答案】(1)chàn畜bǔ(2)①常常②偶尔(3)鸟类和爬行动物都很少做梦。

(答“爬行动物和鸟类都很少做梦”亦可)(4)警告警觉(答“警惕”“警戒”“戒备”等亦可)【解析】(1)“颤动”的“颤”读chàn,“哺乳”的“哺”读bǔ,考生同时注意“家畜”的写法,这就提醒考生在备考前,对于常见的字词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另外还要掌握一些方法,如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做字形题,要积累词语,注意书写。

特别是同音异形字在应用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记扎实。

(2)“常常”表示次数多,而且时间相隔不久。

“偶尔”意思是间或;有时,指偶然发生的,没有计划的,无周期、无规律;个别的。

本题各句所用虽然都是一些常用词语,但判断起来还是有难度,学生只是了解词语大概的意思,对而一些词语的适用对象和词义的轻重不甚了解。

因此,考生在备考前,一定要识记一些词语,方法是:一定要具体了解词语的意义,尤其是它使用的语言环境,这样才能正确使用成语。

(3)比如长短句变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变换等。

本题是要求两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句子,做这类题型,考生须注意句子一定要符合语境,且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2014年安徽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安徽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本答案系涡阳县石弓学区中心学校醉翁先生独立完成,仅供参考!)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①肉食者鄙,。

(《左传·庄公十年》)②,奉命于危急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③,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④,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⑤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⑥,甲光向日金麟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⑦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水调歌头》)⑧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2)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动物在睡眠时,大脑能像人脑那样发出电波,也会做梦。

如猫在睡觉的时候会竖起耳朵,嘴边的长须会颤动,有时还会轻轻地叫几声,好像在追捕什么目标似的。

鹦鹉睡觉①把头藏在翅膀下面,②还可能发出低声的叫声。

除了猫和鹦鹉之外,马和狗等家chù,以及其他一些哺乳类动物也会做梦。

动物的梦有多有少。

蝙蝠、老鼠比人更易做梦。

③鸟类很少做梦,爬行动物也很少做梦,因为④它们必须随时保持对敌人的警告,以便能够及时逃脱。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颤()动家chù()哺()乳(2)根据句子意思,将“偶尔”“常常”分别填入①②处横线上。

(3)将③画线的两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句子。

(要求:符合语境,不改变句子原意)(4)在④画线处有一个词用得不恰当,可将“”改为“”。

(要求符合语境)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安徽省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阅读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 常考说明文训练(含解析)

安徽省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阅读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 常考说明文训练(含解析)

常考说明文分类训练第一类科普类二、(2015包头)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17分)科学家揭开变色龙变色之谜①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对变色龙通过变色吸引同伴、吓退情敌、迷惑捕猎者的原理着迷。

②今天,科研人员宣布他们揭开了变色龙变色的秘密,而这一发现让他们大为震惊。

③科研人员发现,变色龙不是通过色素来改变颜色的,而是靠调节皮肤表面的纳米晶体,通过改变光的折射而变色的。

④日内瓦大学的生物学家米歇尔·米林科维奇说:“我们十分惊讶,人们曾认为它们是通过色素来变色的,但真正的原理完全不同。

”⑤雄性变色龙变色,可以让自己的外表更加华丽,以吸引异性、吓退情敌;或是让自己的外表更加不起眼,从而躲过捕食者。

⑥大多数其他种类的变色动物通过黑色素在载黑素细胞内聚集和发散来调整颜色的明暗程度,它们改变的是颜色的亮度而不是色调。

⑦研究团队称,此前人们也一直用该原理解释变色龙的变色过程。

但这个说法现在被证明是错误的。

⑧对变色龙皮肤的分析显示,变色龙的变色是由透明的被称为“光子晶体”的纳米物质控制的。

光子晶体位于虹细胞层,在变色龙的色素细胞之下。

⑨日内瓦大学在一份报告中说,变色龙可通过“调节”虹细胞内的纳米晶体结构来改变光线的折射。

“当变色龙状态平静时,纳米晶体呈密集网状分布,折射出蓝光。

而当变色龙兴奋时,纳米晶体结构会变得松散,因此折射的光线呈黄色或红色等其他颜色。

”⑩他们发现变色龙还有更深一层的虹细胞。

这些细胞包括“体积更大、更不规律”的晶体,可折射强光,实质上是一层智能隔热板.....。

⑪研究团队说:“虹细胞呈两层分布是进化的新特点。

这令变色龙可以迅速在有效保护色和鲜艳颜色间转换,同时提供被动热防护。

”其他爬行动物体内只有一种无法变色的虹细胞。

(选自2015年3月12日《参考消息》)1.文章第①段是否可以删去,请说明理由。

(3分)【解析】文章第①段通过介绍变色龙变色的几种表现形式和原理,很自然地引出了文章的说明对象,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014年安徽省中考作文题解析共6页word资料

2014年安徽省中考作文题解析共6页word资料

2014年安徽省中考作文题解析真题回放请以“说说我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④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⑤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写作指导“说说我自己”可实写,也可虚写。

可从以下角度进行构思:写自己待人接物的种种表现。

描摹自己的外貌固然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但更重要的是自己对生活、对学习,待人接物的态度。

如热情洋溢、冷如寒冰、欣喜若狂、沮丧低落等,个人的爱好、心中的梦想等。

遴选自己有内涵的典型事例。

要准确地写出你的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如通过写自己和父母、老师处处唱反调的典型事件,来体现自己率真、逆反的青春期性格。

描摹我不断成长变化的灵魂。

通过描写,勾画自己不仅身体长大,自己的灵魂也在不断成长。

运用好各种细节描写,如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各种修辞手法来表达你的情感。

这里不仅写自己的外貌、性格,更重要的是写自己的思想,这个自己是渐渐长大的你,通过自己说自己,“说”出了思想,来勾勒个人的灵魂,彰显个人的魅力。

镜头组合呈现我自己的形象。

用镜头的方式将生活的点滴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篇文章。

如用一个个情景将自己的性格特征慢慢展现给了读者,或一个丢三落四、傻乎乎的贪玩的、懒懒的形象,或天真、文静又活泼可爱的形象等。

佳作展示一说说我自己安徽考生音乐如潮水般温柔地围绕在我的耳边,柔软了我的心绪。

在动人的歌声里,我仿佛成了舒适海浪里一棵轻轻摆动的某种不知名的水生植物。

随着忧伤的旋律,我沉浸在那份华丽的伤感中,不能自拔。

轻轻地用脚尖拍打地面,试图让尘封的灰尘也唤起乐感的记忆……没错,我爱音乐,不同的声线交织出哀伤与快乐愿景,格外喜欢把自己塞进充盈的华丽伤感。

书香袅袅于精致的香炉之上,浓郁地缠绕在我的鼻尖。

缓缓地,深深地呼吸一口,顿时觉得胸腔内都被那种恬静、美好的气息填满。

安徽2014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安徽2014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安徽2014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中考频道第一时间为大家发布2014安徽语文中考真题及中考答案。

中考网温馨提示,各位考生在经过了初始的洗礼后,可以进行适当的放松。

2014年安徽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发布入口
中考网提醒
大多语文学科实行全市统一网上评卷,考生必须认真阅读答题注意事项;答题纸上的条形码纸由考生负责粘贴。

条形码应平整地粘贴在“贴条形码区”内,不按规定区域粘贴,本科目成绩无效。

在语文答题纸上答题时,考生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黑色字迹水笔答题,并在规定地方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考生登记号(7位)和座位号(9位);答题时,考生应注意试题顺序,答题顺序颠倒,责任自负;答题纸上黑色矩形边框内的区域为考生答题区,超出黑色矩形边框的答题或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禁止使用涂改液或用透明胶带纸粘贴欲修改的内容;保持答题纸清洁。

答题纸不得折叠、破损。

严禁在条形码纸上或图像定位点(黑方块)周围填涂或做任何标记。

2014年高考安徽卷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4年高考安徽卷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

1.找出句子的主干 要对文中重要句子作出正确解读,首先从 句子自身入手。如果是单句,就要作句子 结构分析,弄清其基本结构,在找出其主 干的同时,还要弄清主干与其修饰限制成 分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重要语句主干 所包含的内容,常常就是文段甚至是全文 的核心或主旨所在,修饰限制成分所表达 的内容,则是对核心或主旨的阐释与解说。

1.关键概念的理解 论述类文章中常常出现许多术语、概念, 它们大多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的面目出现, 准确理解它们中间带有关键性质的词语, 往往是理解和把握它所在的文段甚至整篇 文章重要信息的钥匙。高考考查这类词语, 不是要求考生掌握它们在某专业领域中的 规范性的定义,而是要求考生从语文角度 能够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对它们作出具 体而准确的理解,以体现出个人的语文能 力。
2014届高考现代文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章一般以议论文的形式出现,以 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 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 为主要内容。
有关论述类文章的考查,可从以下五个方 面来分析。 1.从选文看,由于试卷篇幅的限制,选 文一般不会过长,也不会太深奥,大多是 反映近年来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短文或长 文节选。这类文章立足于文化视角,又特 别关注文化的民族性、传统性、地域性, 极具时代性,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生活,是 对考生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一种检验。
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对于论述类文章来说,信息主要是指两个 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文中显示观点态度的 语言材料,它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 引述的别人的观点态度等;二是文中用作 论据的叙述性或说明性材料。筛选信息是 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或按照一定的标准, 经过辨别、梳理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 整合信息,就是将从文中筛选出的相对分 散的相关信息集中起来,并进行加工组合, 形成一个较为条理化、系统化的信息链。

安徽中考现代文阅读《说明文专题》复习计划教案

安徽中考现代文阅读《说明文专题》复习计划教案

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教课方案教课目:1、复明文般常及知重点。

2、掌握中考明文常型及答方法。

教课重点:1、明文的知点和常型。

2、出示真,当堂。

安排:一教课步:一、明文的一般知。

1、掌握明象及其特色。

考型:直接学生回答:“篇文章(或文段)的明象是什么?”:《巍巍中山陵》、《宇宙里有些什么》、《花儿什么》的明象分是什么?策:事物明文一般就是明的象如《巍巍中山陵》;事理明文找准开尾的句。

因明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或名短,能够从两个方面下手:一看文二看首尾段。

事物明文指出被明事物即可。

事理明文指出明内容,形成一个短:介了⋯⋯的⋯⋯(象加内容)。

如《宇宙里有些什么》介了宇宙的有关知;《花儿什么》介了花儿色彩的原由。

型1、直接找出明事物的特色的句子1/5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重点词句(比方: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种类2、归纳说明事物的特色对策:剖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结词,如“第一”“其次”“还”“也”“别的”等词语2、掌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以月考卷《中国汉字》为例进行剖析)作用=方法自己的作用+说明对象及其特色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色,加强了文章的兴趣性。

列数字::详细而正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色,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绘图表直观形象地说了然事物的××特色。

举例子:详细真实地说了然事物的××特色。

作比较突出重申了被说明对象的××特色(地位、影响等)。

下定义用简洁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露,进而更科学、更实质、更归纳地揭露事物的特色(或事理)。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色(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详细生动形象。

分类型:条理清楚地说了然事物的××特色。

对事物的特色(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引资料::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色,加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2014年中考语文“真题+模拟”专题精讲精练(说明文阅读)精品文档36页

2014年中考语文“真题+模拟”专题精讲精练(说明文阅读)精品文档36页

2014年中考语文“真题+模拟”专题精讲精练(说明文阅读) 考点透视近年来,说明文阅读的考查已逐渐由以客观题为主向以主观题为主转化;自主性、开放性、综合性题目的比重不断加大。

从材料的选择看,内容丰富,主要涉及环境气候、前沿科学、传统文化、建筑艺术、科普探索、科学猜想、食品卫生、动物植物等八个领域,考查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区别不同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的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品味语言的能力,发表看法、提出建议的能力。

从考查的题型看,以简答题为主,兼有填空题、判断题和选择题。

从具体的考点看,主要涉及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分析理解重点词句、筛选文章重要信息以及一些拓展延伸题,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说明文文体知识及阅读能力。

鉴于此,备考说明文阅读我们应该注意以下考点:①辨识说明对象及说明中心;②把握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③理清文章的结构及说明顺序;④辨识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⑤捕捉、筛选重要信息;⑥理解重点词句;⑦品味语言的准确性;⑧综合理解与评价文中重要信息;⑨领会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⑩根据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献计献策。

【技巧点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只有仔细研究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命题思路与考查重点,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与技巧,讲求答题的规范性,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解答说明文阅读题,我们不妨记一下这样的顺口溜:“初读文本通文意,再读要求要牢记,找出范围做标记,比较甄别看差异。

”(一)初读文本通文意。

面对一篇完全陌生的文章,首先要通读全文,大体了解文章的说明对象及其主要特征,了解文章的大意,给段落标上序号,初步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及段落层次间的关系,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

(二)明确要求定范围。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认真阅读题干要求,注意题干中修饰限制的词语以及括号中的相关要求,然后根据要求再读文章,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划定答题的范围并做上标记。

2014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安徽中考语文试题2014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1. (1)①未能远谋②受任于败军之际③山气日夕佳④潮平两岸阔⑤家书抵万金⑥黑云压城城欲摧⑦月有阴晴圆缺⑧梦回吹角连营(6分,选填的6句,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1)chàn 畜 bǔ( 3分,各1分)(2)①常常②偶尔(2分,各1分)(3)鸟类和爬行动物都很少做梦。

(2分,意思对即可)(4)警告警惕(2分)3.(1)鲁迅藤野先生(2分,各1 分)(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2分,各1分)4.(1)才有了/ 滋润大地的雨水(2分)(2)太阳跌倒了才有了静谧的夜晚(3)示例:我也会一种“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这个“美丽的姿势”它带着自信,带着迎难而上不怕困难越挫越勇的精神。

(4)示例:文文,不敢在讲台上诵读是你人生的一道坎,成功跨过去,你会发现一片灿烂的天地,那里有你的自信,有你的荣耀。

文文,用你“最美丽的姿势”最美的嗓音大胆去读吧,你失去的将是怯懦,收获的将是成功!(3分,要有称呼,要结合本诗,要有鼓励性话语。

)二、阅读(55分)【一】(22分)5. 对美的无比热爱,但又不知如何去体会美;在某种程度上还有一定虚荣心在作怪,也想人前显贵。

(3分)6. C(3分)7.非常喜欢红书包并渴望得到它磨父母买红书包珍藏回忆红书包获得教益(6分)8.把“妈妈”改为“爸爸”,正和前文“爸爸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的情节相照应,还和后文写红书包来之不易并受到父亲的教育相一致。

这样一改不但结构上更加严谨,而且更能体现父母对“我”疼爱。

(4分,意思对即可)9. (1)人都应追求美好的东西(2)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

(3)追求美但不一定要得到它。

(6分)【二】(18分)10.B(4分)11.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的“常态”主要有:在失败后常“作狡辩”,常“作遁词”,甚至出现“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等现象。

【中考考点梳理】2014中考语文(安徽)现代文阅读梳理:专题二 议

【中考考点梳理】2014中考语文(安徽)现代文阅读梳理:专题二 议

专题二议论文阅读中考知识梳理1. 议论文的概念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2. 议论文的主要特点(一),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其他表达方式(最常见的是穿插记叙:用记叙交代议论的背景和对象;以记叙的事实作为论据)。

(2),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

(3),用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见解或主张。

3. 议论文的三要素(一),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

有的议论文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与被统率的关系,就是中心论点统率各分论点,各分论点证明阐释中心论点,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道理论据。

论点应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判断句(或肯定的判断,或否定的判断)或肯定句,标志是用判断词“是”或能愿动词“应该”、“必须”、“要”等,语言要明确,不能是模棱两可、难以确定含义的语句。

作为论点的句子,应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但不能是疑问句。

论点应正确、鲜明。

(2),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根据(包括事实和道理)。

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

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

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原理、定律等。

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论据证明论点,论点被论据证明。

论据应典型、确凿。

(3),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

解决“怎样进行证明”的问题。

论证方法分归纳法(由个别到一般)和演绎法(由一般到个别)两类。

论证应合乎逻辑。

4. 论证方式(一),立论: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述、证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立论首先要做到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主张,观点要鲜明,论据要充分,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

其次,要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2),驳论: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驳斥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和主张,从而确立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2014年安徽中考语文试题评析(二)

2014年安徽中考语文试题评析(二)

2014年安徽中考语文试题评析(二)
试题紧扣生活安徽元素频现
2014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依然显得朴实简约、难度适中,试卷模式、题量、分值与往年的试题相似(总题量比去年减少了1题,与2012年一致)。

首先,注重了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中要求默写的古诗文都是名篇名句;第2题的小语段选用了说明文的语言材料,兼顾了文体的全面性。

名著阅读题还是一中一外。

综合运用部分历年来变化最大,今年的考查点为朗读节奏、仿写句子、语言表达、口语交际等,突出了语文的实践性。

其中现代诗歌朗读节奏题目在我省中考题中首次出现,体现了“稳中求变、守正出新”的特点。

其次,阅读题注重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

现代文阅读材料延续了以往的文体规律,答题时常见的问题是对文意把握不准,进而概括得不够全面和准确,容易丢掉得分点。

议论文阅读考查了划分层次、筛选信息、论证方法、概括论点等阅读能力,只要学生能细心阅读文本,不难找到答案。

文言文阅读仍是采用单篇阅读的形式考课内的重点篇目。

第三,写作题目依然没有审题障碍,而且显得自然亲切。

“说说我自己”,旨在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表达对自我的认知、对生活的体悟,学生应该不会离题,而且有话可说。

但要防止写得浅薄、空泛,应力求角度新颖、重点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说明文阅读中考知识梳理1. 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知识性、科学性和说明性是说明文的基本特点。

2. 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标准,说明文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一),根据说明对象(指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①.事物性说明文以实在具体的事物为说明对象,侧重说明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种类、功用等。

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

②.事理性说明文以抽象事理为说明对象,侧重缠述概念、原理、规律、原因、关系、方法等。

如《死海不死》等。

备注:有时,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缠明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和表达方式的不同,还可以把说明文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实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一类是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如《看云识天气》。

平实说明一般以平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具体科学、简明易懂。

生动说明一般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写的笔法,以对话、故事、拟人等形式来加强说明的形象性,使文章生动、有趣。

3. 说明文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一),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

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常以时间性词语为标志,或者是年月,或者是时代、朝代等。

如《中国石拱桥》。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

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以空间方位词东西南北中,上下前后左右,里外远近等为标志。

如《核舟记》,按头—舱—尾—贝的顺序说明。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

具体表现为:由原因到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主要到次要,由整体到局部,由一般到个别,由具体到抽象,由特点到功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等。

如《死海不死》一文,由现象到本质(成因),揭示了死海的特征,并介绍了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

4. 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是说明文中为了说清楚事物的特征或缠述明白事理所用的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如下:(一),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一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作用:使那些概括的、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清楚、明白。

例子前常有“例如”“比如”“如”等,标志性词语。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这时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作用:因为从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角度对事物进行了多层次的说明,所以事物之间的关系眉目清晰,避免了产生重复交叉的现象,不同类别的事物特征明了,让人印象深刻。

(3),列数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作用:能够给人以准确、具体的印象,增强说明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作用:通过比较,使事物间的相似点与不同点都明显地表现出来,便于读者把握事物的特征,特别是事物之间的差别。

(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

这是说明事物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方法。

作用:便于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该事物与别的事物严格的区分开来。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手法中的比喻。

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把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便于理解。

作用:可以使原本不为人所熟悉的或抽象的事物变得通俗易懂,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

(7),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比较灵活自由,不要求完整地揭示事物的全部本质属性。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下定义要求完整;而作诠释并不要求完整,而是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8),摹状貌:就是通过描绘事物形貌的方式揭示事物的特征。

作用:有助于把说明对象说的形象、具体、生动。

(9),画(列)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比较抽象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绘制精确图表,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

有时,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定统计表,将有关数据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十),引资料:包括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以及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资料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说明方法的速记口诀:十种方法要知道:举例分类作比较,定义诠释画图表,比方数字摹状貌,还有一种很重要,引用说明(引资料)。

5. 说明语言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阅读时要特别注意文章中是怎样运用限制性词语、概括性词语来修饰中心语的,分析它们的特点、作用。

具体来说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注意分析限制性词语的表达作用;二是要注意分析表示估计和猜测的词语的表达作用;三是要注意分析词语的搭配。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尝,有的以生动活泼见尝。

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等等,总之不拘一格。

6. 说明文的结构(一),总分式:包括“总分”式(如《苏州园林》)、“分总”式(如《什么是生态系统》)、“总分总”式(如《看云识天气》)。

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如《万紫千红的花》一文,第一步说花有各种颜色的原因,第二步说明花变色的原因,第三步说明花与昆虫的关系,第四步说明花与人的关系,逐层深入,各层之间关系是递进的。

(3),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是平行式的结构。

多用于控间顺序的说明文。

(4),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

多用于时间顺序的说明文。

常考考点及方法指导考点1,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一、典例剖析【例题】(2013年安徽)6题:西塘的古桥、廊棚都很有特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6分)(原文见123页“聚焦安徽中考”第一题)对象,古桥,特点是:对象,廊棚,特点是:【思路归纳】分析说明对象特征,实际上是对文意理解及概括能力的考查。

首先分清文章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本题从文章标题《西塘古镇》来看,可判断出是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西塘古镇。

题目中的表格只是列出了西塘古镇中的两个方面,所以只需概括这两个方面的特征,即古桥和廊棚。

写古桥的是第④段,通过“河桥密布”“种类繁多,造型也很精美”可以概括出答案;第⑥段写廊棚,通过“西塘的规模最大”“沿河而建,造型古朴”可以概括出答案。

【答案及评分】(6分)古桥:数量多,种类多,造型精美。

廊棚:规模大,沿河而建,造型古朴。

(每点3分。

意思对即可)二、阅读方法指导找说明对象的方法:(一),看题目。

有的标题直接表明说明对象,如课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这些都是事物说明文,标题就直接表明了文中要说明的事物,即说明对象;再如《植物的抗旱本领》,这是事理说明文,题目就表明了要说明的事理“植物的抗旱本领”。

(2),观首段。

题目没有表明说明对象时,甚至有时阅读没有题目时,那么我们就要看文章的第一段,在第一段的结尾处往往会点出文章的说明对象。

(3),找结尾段。

有时文章标题与首段找不出说明对象时,作者会在文章的结尾处揭示文章的说明对象,所以要十分关注这些重要的段落。

(4),抓关键句。

有些说明文除了在文章开头、结尾处易出现说明对象外,还往往利用一些段首的中心句或段尾的总结句来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

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到这些句子,进而把隐含在文中的说明对象凸现出来。

(5),归纳总结。

如果以上的方法都不可行,那么这时候,只能研读全文,逐段分析、归纳、总结,最后确定说明对象。

概括说明对象特征:(一),认真读题,根据题干表述,明确在文中搜索信息的范围(清楚题目问的是整篇还是某段或某几段)。

(2),快速通读全文,看文章题目、抓首括句和中心句、找段落中心句或关键句(很多说明文,往往运用这些句子来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对这些句子进行摘要总结,即可得到答案。

注意:有些信息需要同学们对该段或几段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这时候要注意语言的准确、简洁。

(3),答案形成之后要与题干问法、赋分进行对照,检查有没有漏掉要点。

【针对训练】123页(2011年安徽)《微藻——可循环的“绿色油田”》第1题。

124页(2013年新疆)《五彩滩:上帝打翻的调色盘》第1题。

考点2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一、典例剖析【例题】(2011年安徽)6题: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4分)(原文见123页“聚焦安徽中考”第二题)【思路归纳】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熟悉常用的说明方法,如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等。

再根据说明方法各自的特点或标志来判断。

注意题干已经指明是两种说明方法,第③段开头说“与大豆、油菜和麻风树等油料植物相比”可看出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而紧接着说“微藻的生长周期短,从初生到可以制油仅需一个星期左右,而大豆等油料植物一般需要几个月”及后面的“数百倍”“几万升”可看出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再结合本段内容,可看出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正是为了说明微藻制油的优势,使说明的内容具体而有说服力。

【答案及评分】(4分)列数字,作比较。

突出了微藻制油的明显优势;使说明内容具体而有说服力。

(说明方法、好处各占2分。

意思对即可)二、阅读方法指导1. 判断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首先要了解并掌握常见说明方法的主要特征。

可以找一些语言标志来辨别。

如举例子:例如、比如、据说、譬如等;列数字: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注意与年代的区别);分类别:一类(种)……一类(种)……;作比较:比、而、相对于、较什么;打比方:像、仿佛什么;下定义:判断句(比喻句、否定句不是下定义);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