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出版社_小学一年级第一册《品德与生活》教案.doc

合集下载

教科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案一、教材解析1.教材概述教科版品德与生活是一套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材,本教育学教材涵盖一年级至六年级共六本教材。

本教材能够很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实践与探索。

2.教材结构本教材一年级上册共12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主题都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每个单元均包含教学时数、课题、基本知识与技能、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明确道路安全知识点,了解交通标志的含义,厘清行人、车辆、信号灯在道路交通中的作用,掌握正确的过马路方式等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 能口齿清晰、流利地运用基本交通语言;同时,要培养学生端正的行为、精神品质和良好的道德观念,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自觉做到“安全行为、文明交通”,树立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能够通过自己努力让周围的道路环境更加安全、文明。

三、教学步骤1.导入引导学生讲述自己曾经在道路上出现的一些安全隐患情况以及后果,让学生意识到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2.讲解讲解交通标志的含义、行人和车辆在道路上的作用、信号灯的使用等相关道路交通知识,引导孩子如何安全过马路。

3.练习结合实际情况,练习正确的使用步道、人行横道、过马路等方法,并进行图画展示等多种方式,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道路交通安全手段。

4.总结结合小朋友们的实际习惯和经验,更新自己的道路交通认知,确保所有孩子都能够自觉地做到文明交通和安全行为,正式进入接下来的学习内容。

四、课堂教学!希望这篇文档能够对小学教师们的教学及备课有所帮助。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礼貌用语和文明行为。

2.培养学生与人友好相处、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文明礼貌第一课:礼貌用语第二课:文明行为2.第二单元:关爱他人第三课:关爱同学第四课:帮助他人3.第三单元:生活习惯第五课:规律作息第六课:健康饮食4.第四单元:学习习惯第七课:专心听讲第八课:认真完成作业三、教学重点与难点2.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并付诸实践。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礼貌用语1.导入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他们平时是如何与人打招呼的。

2.教学内容学生跟读,模仿教师发音。

3.情景演练学生分组,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场景,运用所学的礼貌用语。

第二课:文明行为1.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文明行为的现象。

2.教学内容教师讲解文明行为的含义,如:排队、不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等。

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的不文明行为。

3.情景演练学生分组,模拟文明行为的场景,如:在公共场所排队、保持安静等。

第三课:关爱同学1.导入教师通过故事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关爱同学。

2.教学内容教师讲解关爱同学的方式,如:关心同学的生活、学习,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等。

学生分享自己的关爱经历。

3.情景演练学生分组,模拟关爱同学的场景,如:帮助同学解决问题、陪伴同学度过难关等。

第四课:帮助他人1.导入教师通过故事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帮助他人。

2.教学内容教师讲解帮助他人的方式,如:捐款、捐物、志愿服务等。

学生分享自己的帮助经历。

3.情景演练学生分组,模拟帮助他人的场景,如:帮助老人过马路、为灾区捐款等。

第五课:规律作息1.导入2.教学内容教师讲解规律作息的好处,如:保持身体健康、提高学习效率等。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息习惯。

3.情景演练学生分组,模拟规律作息的场景,如: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等。

第六课:健康饮食1.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2.教学内容教师讲解健康饮食的原则,如:均衡搭配、定时定量等。

(新课标)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课标)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课标)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我上学了主题一上学去教材分析:《上学去》是《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上学了》中的第一个活动主题。

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虽然对上学向往已久,但也心存疑虑。

他们对全新的小学生活既充满了好奇与希望,又不免胆怯和紧张。

针对孩子的种种心理,本课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帮助他们解除困惑,体会上学的快乐,激励他们愉快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本课共有六幅图,旨在启发学生回忆自己上学的感受以及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熟悉自己的学习环境,激发创作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美好憧憬,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活动目标:1、在老师的帮助下,和同学分享自己第一天上学的感受。

2、体会角色的变化,感受成长与变化带来的喜悦。

3、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美好憧憬。

活动准备:录音机、《幸福拍手歌》磁带、录像(有条件的可以整理课件,条件不具备的自己准备相应的照片和图片)活动时间:建议授课一课时活动过程: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1、引导学生感受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想一想自己成为小学生后内心的体验。

2、课前自由参观学校以及教室的各个角落,对学校环境有一个直观印象。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1、引入话题,唤醒生活师:亲爱的同学们,热烈欢迎你们加入学校这个大家庭,我是你们的新朋友——╳╳老师。

从今天开始,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门有趣的课程——《品德与生活》,(板书课题)师:同学们,你们现在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

平时,你最爱干什么?生:唱歌生:画画生:跳舞……师:同学们,你们的回答非常好,你们喜欢的这些事情学校里都有,喜欢不喜欢在美丽的校园里快乐的学习呢?生:喜欢。

2、合作学习,体验生活活动一:我上学,我快乐师:同学们,你们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说说你们来到学校都见到了哪些新鲜的东西?是不是好多东西与你们在幼儿园的时候大不一样了?请你悄悄地告诉身边的朋友,再告诉大家。

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全册教案

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全册教案

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全册教案第一章:主题一我是中国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内容:1. 中国的基本国情介绍。

2. 中国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

3. 国旗、国歌和国徽的象征意义。

教学活动:1. 观看中国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视频。

2. 学习国旗、国歌和国徽的知识。

3.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中国的特点。

第二章:主题二家庭小天使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家庭的重要性和功能。

2. 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3. 家庭和睦相处的方法。

教学活动:1. 讨论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成员的角色。

2. 学习家庭和睦相处的方法。

3. 学生分享自己家庭的趣事。

第三章:主题三我是小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学生的角色和责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小学生的角色和责任。

2. 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3. 学校生活的适应方法。

教学活动:1. 讨论小学生的角色和责任。

2. 学习小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3. 分享适应学校生活的经验。

第四章:主题四:我的梦想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梦想,培养学生的梦想追求意识。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内容:1. 梦想的意义和价值。

2. 如何追求梦想的方法。

3. 实现梦想的困难和挑战。

教学活动:1. 讨论梦想的意义和价值。

2. 学习追求梦想的方法和技巧。

3. 分享实现梦想的经验和教训。

第五章:主题五:关爱他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行为习惯。

教学内容:1. 关爱他人的意义和价值。

2. 如何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3. 关爱他人的困难和挑战。

教学活动:1. 讨论关爱他人的意义和价值。

2. 学习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3. 分享关爱他人的经验和教训。

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我上学了单元目标:1、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讲礼貌、受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2、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学生学会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3、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

单元理解:一年级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对自己“身份”的变化需要体验;对学校的环境和设施必须了解;对在学校里怎样学习、生活应该知道,即必须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在“我上学了”这一单元主题下,设计了三个活动主题:一、上学去。

根据初入学儿童的心理特点,孩子们通过去上学和初到学校的感受,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从而进一步激发喜欢上学的情感。

二、看看我们的学校。

这一活动主要是介绍学校的构成和主要工作人员,孩子们初步熟悉学校的环境,并学习利用学校里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三、在学校的一天。

上学了,在学校的一天里大致要做些什么事情和应该遵守哪些学校常规,这是每个小学生应该知道并必须照着去做的。

单元总课时7课时活动设计活动主题一上学去主题目标:1、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小学生了,学生喜欢上学,有成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2、学生在活动中互相认识,学会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能友好的和同学相处。

3、学生熟悉所处的环境,了解学校生活的常规。

活动重点: 学生在活动中互相认识,学会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能友好的和同学相处。

活动难点: 学生在活动中互相认识,学会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能友好的和同学相处。

活动准备:音乐、花、纸、彩笔活动导入:“击鼓传花”——介绍自己的活动,花停留在谁的手里,谁就站起来进行自我介绍。

在进行这一活动时,教师要注意争取让每个孩子都有进行自我介绍的机会。

活动过程:小论坛话题一:上学了,心情怎么样?话题二:上学了,你最想干什么?话题三:上学了,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活动延伸:课后开展“找朋友”游戏,引导学生通过做名片、交换或佩戴名片以及多种游戏方式来认识、交往。

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全册教案(教科版)2

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全册教案(教科版)2

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全册教案(教科版)2活动主题二好好走路活动目标:1. 学生在活动中有自我约束实力和良好的行为标准。

2. 学生懂得遵守交通规那么,留意平安上学。

3. 了解平安常识,熟识重要的交通平安标记。

4、学生在活动懂得在放学途中要留意平安,要相互协助,学会自己照看自己.5、学生具有初步的时间概念,知道每天放学后不在路上逗留,按时回家.造就学生自我爱护的意识和实力.活动重点:熟识重要的交通平安标记,遵守交通规那么,留意平安上学活动难点:有自我约束实力和良好的行为标准。

活动打算:学生——搜集了解常见的交通标记,并视察自己上学路上的交通状况。

老师——一段“上学路上”的录像;制作一些常见的交通标记牌及表演用的头饰。

第一课时活动目标:1. 学生在活动中有自我约束实力和良好的行为标准。

2. 学生懂得遵守交通规那么,留意平安上学。

3. 了解平安常识,熟识重要的交通平安标记。

活动重点:熟识重要的交通平安标记,遵守交通规那么,留意平安上学活动难点:有自我约束实力和良好的行为标准。

活动打算:搜集了解常见的交通标记,并视察自己上学路上的交通状况。

活动过程:一. 录像导入,激发爱好1. 小挚友们,你们喜爱交警叔叔吗?今日我们也来当“小交警”,大家开心吗?2. “小交警”正式执行任务了!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挚友做得对不对?〔播放录像,让学生进展评价。

〕3. 在上学路上,我们应当留意什么呢?〔学生沟通汇报。

〕揭题:好好走路二. 联系实际,明理导行1. 小挚友们,你们平常是怎样上学的?能跟大家说一说吗?〔指名说,老师随机评价。

〕2. 你能将你的“上学路途图”画出来吗?请在简单发生危急的地方做个记号!〔学生动手画,播放轻松的音乐。

〕3. 请每组画得最棒的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老师适时提出问题,请学生说出解除危急的方法。

〕4. 大家的表现真不错!交警叔叔特意送来一首儿歌鼓舞大家呢!小挚友,记心上,公路不是嬉戏场。

行人要走人行道,公路中间不乱闯。

新课标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新课标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新课标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案全册第一册单位:班级:姓名: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分“生活体验式”和“问题探究式”两个教学策略,针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两个学科的相关内容采用不同的模式进行设计教学。

(一)生活体验式课堂教学策略1.教学策略(1)课前体验,初步感悟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所关注的问题获得直观印象和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感悟道德认识。

操作要领:课前,教师根据主题的特点,引导或指导学生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参观访问、实地观察等一系列体验活动;也可鼓励学生把即将要学的内容与家长进行讨论。

(2)课中体验,深化感悟①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学习目标:让学生迅速进入情感状态,形成认知,产生情感。

操作要领: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正在进行着的现实生活,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引发学生的体验。

②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学习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

操作要领:教师利用学生课前活动的收获,引导学生开展课堂活动,通过游戏、表演、讨论、交流等形式,体验生活,感悟道德。

③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学习目标:引领学生运用道德认知讨论辨析道德行为,强化道德体验,深化道德情感。

操作要领:教师在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讨论、辨析、反思、评价等方式来丰富获得的情感体验,强化道德认识。

(3)课后践行,内化感悟学习目标:通过课后实践不断深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操作要领:课后加强实践活动,把活动延伸到学校、家庭、社区,去深入体验,重构新的生活,实现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2.策略解读本教学策略适用于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有关生活体验的教学内容。

1.课前体验,初步感悟课前体验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实效性。

做到三点:①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把握要科学客观,符合学生实际。

②体验的内容要充满生活性和真实性。

③体验的目标要明确具体,通过指导让学生有目的地去体验。

教科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案教科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案1活动导入:大家说:“上学了,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活动过程:1、小调查:学校里有哪些活动常规?2、建立“我的档案袋”: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测量、记录自己的身高、体重,画出自己的手印、脚印等。

3、在儿童的手印、脚印上可写下名字和日期。

活动中引导儿童相互合作,还可以请家长参加。

4、根据实际情况收集、保存儿童的其他作品。

活动延伸:与家人、朋友、小伙伴分享上学的快乐。

看看时间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儿童记住一天中最重要的几个时间,初步形成一定的时间概念;2、逐步养成按时作息的生活习惯。

活动准备:小闹钟一个。

活动过程: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出示小闹钟)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2、小闹钟能告诉我们什么?3、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要有时间观念,我们一起来了解一天中最重要的几个时间吧!二、合作探究,体验快乐1、我们班里有哪些小朋友认识钟表呀?真不错,聪明的小朋友,除了认识钟表,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判断时间呢?2、小组交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作息时间表。

我的时间表早上,我6:30起床,离开家。

中午,我到家吃中餐,到学校上课。

下午,我回到家。

晚上,我上床休息。

3、小组合作表演“我的一天”。

议一议:他们的时间安排得合理吗?小结:小朋友,快快行动吧!让我们都来争当守时的好孩子!三、自我评价,延伸导行你能每天按时上学,不迟到吗?做到了自己奖励一颗红五星,每周评一评谁的红星多。

(老师和家长共同监督学生的行为,及时给予评价。

)教科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通过游戏等活动,认识并喜欢班级的老师和同学,愿意与他们交往。

行为与习惯: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我介绍,能熟悉新老师、新同学,适应新环境。

知识与技能: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等活动认识并熟悉新老师、新同学。

教学重点:通过游戏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并熟悉自己的新同学、新老师教学难点:在游戏过程中如何很好的介绍自己。

教科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案7篇

教科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案7篇

教科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案7篇教科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案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科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教科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学校,了解自己所在学校的环境,知道学校是个可爱的地方。

2、激发学生爱护学校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爱护学校环境的情感,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

教学准备:水彩笔、铅笔、纸、参观需要的手持扩音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小朋友,开学了,步入新的校园学习也好几天了,谁来大声的告诉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你是在什么学校哪个班学习吗?师:喜欢我们的学校吗?为什么?学生发言。

师:你去过学校的那些地方(场所),你对学校哪里印象深刻呢?说来听听。

学生发言可能还有一些小朋友还不了解学校,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看看我们的小学,好吗?二、活动准备阶段1、(出示校园实景图)小朋友,看图,你们知道这是学校的哪里吗?你们喜欢校园的什么地方,这节课我们就先参观。

2、学生商量、确定参观的内容和路线。

(学校大门、传达室、宣传栏、体育馆、大礼堂、儿童食堂、大操场、教学楼、科技楼、厕所、小花园……)3、学生排队,选出小组长,由老师带队集体参观。

三、活动进行方式:集体参观,学生观察,不明白的地方老师解说。

1、参观学校大门,提示观察大门上的字及匾牌荣誉,感受学校的好。

2、参观传达室,教育学生要尊敬学校教职员工,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传达室做什么用的,平时怎样利用传达室的功能来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

3、参观宣传栏、体育馆、大礼堂、儿童食堂、大操场,感受校园的美好,教育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

4、参观教学楼,数一数有几楼,有几间教室,看一看教室里有什么?教育孩子们路过教室时要轻轻地,不能影响别人,使他们明白在学校里的主要活动是在课堂上学习,大家一起学习,就必须按统一的纪律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

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全册 共26页)

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全册 共26页)

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全册共26页)
本教案共包括26页内容,旨在帮助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品德与生活方面的成长。

教案中包括课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教学安排、教学评价等内容。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四方面,分别是:1.了解自己的身体特征和性别特征;2.了解环卫工人的工作内容和辛苦程度;3.认识灭火器的基本使用方法;4.知道如何与别人分享事物。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注意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包括:如何通过生动的形象、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安排包括:预活动、课堂教学活动、巩固练以及课后作业等环节。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板书等方式进行教学,同时还需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交流和实践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评价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个是学生品德、生活惯的培养情况。

在学科知识方面,可以通过测试、考试等方式进行测评,以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品德、生活惯方面,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听取家长反馈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表现情况。

总的来说,本教案为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育提供了详细系统的指导。

希望老师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品德与生活》教材解析一、品德与生活实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主要特点1.按主题进行整合,体现综合性品德课程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

因此在教材编写中,我们强调以学生现实生活中综合主题的形式而不是以学科知识或知识点的形式组织、表达课程内容,保证教材内容的生活化、综合化。

在重视各主题不同层面的相互联系和支持的同时, 突出主题间合乎生活逻辑的联系和延伸。

在主题构建上,突出了主题内容的系统性、针对性和选材角度的灵活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生活的整体认识,促进学生情感、态度、能力等品质的协调发展。

以品德为灵魂,综合科学、劳动等学科的知识,实现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加强学生多自我、多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指导学生认识生活、参与生活和适应生活的能力。

如单元主题“上学路上”(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既有科学的内容(时间的认识)、也有社会的内容(交通规则、自我保护),还有品德的内容(良好的作息习惯、初步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的能力)等。

“今天吃什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既有科学教育(食物知识、营养常识),也有品德教育(良好的饮食习惯)等。

单元主题“我生活的地方”(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既有生活教育的内容(了解并利用所住地方的生活设施),也有品德教育(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为保护所居住地方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单元主题“我们去发现”(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既有科学知识的教育,也有从事科学研究的品质、科学精神的培养。

2.以儿童的生活为源泉,体现生活性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

教材从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真实生活出发,以学生当下的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生活本身对儿童发展的特殊价值,充分利用儿童的经验背景,尊重学生的认知需要和情感需求,设计成系列的、综合性的、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教育性活动。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通过生活学会生活,热爱生活。

为学生形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教材单元主题的确立(以一年级上册为例,“我上学了”、“上学路上”、“我的同学和老师”、“家里的我”、“大自然真美丽”五个单元主题都是一年级学生生活中面临的、要解决的生活问题),到教材的活动主题(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同学和老师”,下设的三个活动主题“我的家”、“我是家里的开心果”、“这是我的心意”)和教材的具体内容(一年级上册P5“我知道我是一.2班的学生”、P10 **厕所在教学楼的后面”等,这样的地方随处可见),一年级下册P6, P11-13等,都是儿童真实生活的再现和提升。

3.重视情感陶冶,体现情感性教材注重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的、情境性的、形象化的情感体验,并且在此基础上有所领悟,强调启发道德自觉,避免生硬说教。

主张结合具体生活实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包含情感的内容,一些在生活中看似平凡却值得回味意义深远的细节:给老师爆米花;教师节送别样的石头;把路上被人遗弃的小乌龟带回家养;小猪找快乐;喜欢自己的几个理由;一些富有情趣的儿歌……我们想通过对这些情感细节的注意、挖掘,使教育变得更能打动人、感染人。

从而实现心灵对心灵的感应,感情对感情的激发,智慧对智慧的启迪。

如一年级上册教材P2“上学了,你的心情怎样?”;P7父母与孩子的对话:“把你在学校里开心的事说给我们听听!”、“张老师今天摸了我的头,她可喜欢我了。

” P37“我的快乐在哪里?在教室里,在操场上,在小伙伴的笑声里。

” P47“奶奶的爱,藏在弯弯的背里;爷爷的爱,藏在花白的胡须里;妈妈的爱,藏在柔柔的手里……”等。

一年级下册P23“我把风车送给了玲玲,她笑了,我也很开心。

” P33 “我们大家在一起,都是好朋友。

你是快乐的,我就是幸福的。

” P71 “稻草绳,绑呀绑,我给小树穿衣裳。

北风呼呼吹得急,别讣小树着了凉。

” 二年级上册一开篇P2 “每天,问问自己:我快乐吗?我今天快乐吗?我现在快乐吗?妈妈说,我是快乐的小天使。

我喜欢快乐的自己!”P16 “让我们一起来爱这个美丽的世界吧。

爱越多,快乐越多!”P60“家乡的山最青,家乡的水最甜,家乡的月最明,家乡的人最亲。

”二年级下册P5 “我选择,我喜欢,你有这样的体会吗?” P17 “你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吗?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 P55 “祖国真伟大,我们一起说一说。

”等等。

4.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体现主体性主体性教育的核心是参与和自主。

教材注重学生在真实生活中的感受、体验、探究、交流、领悟,突出“体验式” “研讨式”“探究式”的学习特点,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精心创设探究情境,编写典型案例,凸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体验性学习。

采用体验、解决问题等形式对师生的“教”“学”活动进行提示和预设。

既体现了课程目标对教学活动的引导,又为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留出了空间。

如:一年级上册P9 “我们再到别的地方看看……”,鼓励学生自己的参观、交流、探索;P58“我们找到秋天了”、“美丽的小问号”等。

一年级下册P2 “我来尝一尝”;P8“娃娃餐厅”;P16 “大家一起来做做动手健脑的游戏”;P21-23、P26-27、P44-55、P60、P62、P67、P71等等。

二年级下册P27通过活动(一只手穿衣)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方便。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去发现”集中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

5.操作性强,拓展空间大,体现开放性教材、教室、学校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很好的教科书。

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正在成为教学改革实践的新观念。

因此,教材内容的设计不局限于课堂内的教学活动,而是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

强调从学生生活常见的现象,以及学生的生活疑虑和感受入手,拓展学习主题。

而研讨问题的提出,不追求固定的统一的结论,为学生留有更多的选择和创造空间。

教学内容的选取,在完整准确体现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适当拓展,以使学生在某一主题学习中,能从多角度获得更深刻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或者在现有生活范围内,能有一个更开阔的视野。

这样,使教材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

教材在编写中为教师的引导作了比较明确的提示,教材的核心内容突出,有利于教师的操作;同时,又注意点与面的结合,使不同地域的教师可根据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改编和拓展,从而使教材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如城市与乡村儿童的不同生活,教材都有体现,一年级上册P56;—年级下册P5、P60-61等。

教材做得比较活,为师生的再创造留下了充足的空间,如教材的许多省略号之处。

6.呈现形式生动活泼,体现趣味性与审美性教材在呈现形式上受到教育部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

版式设计新颖、生动形象,人物造型贴近儿童实际,符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审美趣味,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如二年级上册P72“小水管,低着头,嘀嘀哒哒泪直流。

问他哭什么,低头不开口。

我来替他擦眼泪,快快关紧水龙头。

”《中国教育报》2002年9月10 H基础教育版专版介绍品德课程实验情况,所选教材插图全部为我社教材插图,教材封面也全部刊出。

7.关注广大农村根据教材编写多样化的要求,我们把本套教材的适用范围确定为:农村兼顾城镇。

以农村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教材内容的主要源泉,展不发展变化中的新农村、新农家的生活理念。

教材的形式选择充分考虑农村儿童的现实需求。

教材重视广大农村儿童的体验、感受、向往和追求,帮助他们学会认识、处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设计思路我们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特征、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有关规定,从当下儿童的生活出发,编写了《品德与生活》实验教材,4册,每册5个单元,共有20个单元主题,61个二级主题,95个二级主题。

教材的设计同样从儿童成长所面临的三对关系出发,即从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这三对关系出发,深入把握了这三对关系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将三对关系中的每一对关系以及四个层面都有机地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活动内容。

力图突出学生生活的特点,做到从儿童现实生活情境出发,贴近儿童生活。

力图突出综合的特点,不仅将多科较好地进行了整合,而且也较好地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力图突出实践活动内容,强化学生的参与。

力图突出积极引导发展的特点,方向性明确,体现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等等。

如《大自然真美丽》,体现的内容标准为:“健康、安全地生活”——爱护公共环境卫生“愉快、积极地生活”一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一一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一一有好奇心,喜欢提问;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这里既有“生活”,又有“常识”,也有“品德”,综合表现为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学到知识,也有情感投入,同时也反映在活动中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感受、欣赏大自然的美,初步体验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结构体例上,我们力图创新,没有了原来品德教材呆板的形式,充分吸收了当今国内外儿童喜欢的表现形式,在细化课程内容的过程中,注意把握潜在的层次,体现不同重点,努力避免过量、过难、过深。

在对课程的内容标准整体把握、全方位考虑、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取其中的一条或几条为主,以儿童生活所需重组专题,形成单元,用单元主题统领,集中反映单元主旨,用多个二级主题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来展开单元主题,用多个三级主题将二级主题具体化。

三级主题(或二级主题)下通过“旁白”或“提不文字”引出一个个话题,提不组织活动的线索;通过“主题文字”揭示活动主旨意义;通过“情境对话”营造现场情境,提示活动方式、内容,增添生活情趣等,让学生直面教材,成为教材情境中的人物,而不是旁观者;通过呈现“学生作品”,真实具体地反映学生自己的生活,增强教材的亲切感、生活化、个性化,使孩了们觉得是在读自己的书,与教材零距离;通过“小资料”对某些知识进行必要的补充,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一种提不;通过“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增强实践性。

(二)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上学了1.本单元体现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健康、安全地生活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10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11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愉快、积极地生活愉快、开朗1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有应付挑战的勇气8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诚实友爱3关心和爱护同伴遵守社会规范5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6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作用,遵守学校纪律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动手、动脑6会正确使用工具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9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获得知识、积累经验11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2.单元活动内容剖析本单元以“我上学了”为题,旨在引导学生体验小学生活的愉快,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