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古诗词背诵之送友人【唐】李白

合集下载

《送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集合7篇)

《送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集合7篇)

《送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集合7篇)《送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1送友人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参考翻译写翻译译文及注释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注释⑴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⑵白水:清澈的水。

参考赏析写赏析鉴赏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

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

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创作背景此诗创作时间、地点不明。

安旗《李白全诗编年注释》认为此诗:“诗题疑为后人妄加其城别之池当在南阳。

”并将此诗创作时间定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

郁贤皓疑为于玄宗天宝六载(747年)于金陵所作。

作者介绍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送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2原文:送友人[唐代]薛涛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译文及注释:译文水乡之夜的水边蒹葭笼罩在月色之中好似染上秋霜,月色与夜幕下的深青山色浑为一体,苍苍茫茫。

谁说朋友之情能在一夕之间完结呢?可离别后连相逢的梦也杳无踪迹,它竟像迢迢关塞那样遥远。

《送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送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送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1送友人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参考翻译写翻译译文及注释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注释⑴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⑵白水:清澈的水。

参考赏析写赏析鉴赏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

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

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创作背景此诗创作时间、地点不明。

安旗《李白全诗编年注释》认为此诗:“诗题疑为后人妄加其城别之池当在南阳。

”并将此诗创作时间定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

郁贤皓疑为于玄宗天宝六载(747年)于金陵所作。

作者介绍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送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2原文:送友人朝代:唐朝作者: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及注释:译文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护城河环绕在城郭的东方。

我们即将在这里离别,你就要像飞蓬一样踏上万里征程。

空中的白云飘浮不定,像你从此游荡各地,我无法与你重逢;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

友情诗:李白《送友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友情诗:李白《送友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友情诗:李白《送友人》原文翻译及赏析友情,友谊的同义词,它是朋友和朋友之间的感情。

它是一种很美妙的东西,可以让你在失落的时候变得高兴起来,可以让你走出苦海,去迎接新的人生。

它就像一种你无法说出,又可以感到快乐无比的东西。

只有拥有真正朋友的人,才能感受到它真正的美好之处。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友情诗:李白《送友人》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送友人唐代: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注释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白水:清澈的水。

一:助词,加强语气。

名做状。

别:告别。

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

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征:远行。

浮云游子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后世用为典实,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

浮云,飘动的云。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兹:声音词。

此。

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班,分别;离别,一作“斑”。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时间、地点不明。

安旗《李白全诗编年注释》认为此诗:“诗题疑为后人妄加其城别之池当在南阳。

”并将此诗创作时间定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

郁贤皓疑为于玄宗天宝六载(747年)于金陵所作。

赏析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

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

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送友人李白原文及翻译

送友人李白原文及翻译

送友人李白原文及翻译
送友人李白原文及翻译
送友人
李白〔唐代〕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注释
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白水:清澈的水。

一:助词,加强语气。

名做状。

别:告别。

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
蓬”。

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征:远行。

浮云游子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后世用为典实,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

浮云,飘动的云。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兹:声音词。

此。

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班,分别;离别,一作“斑”。

李白《送友人》原文翻译赏析

李白《送友人》原文翻译赏析

李白《送友人》原文翻译赏析李白《送友人》原文翻译赏析【写作背景】:一说:李白名诗《送友人》之"友人"为谁,学界至今不得其解。

从种种资料来看,"友人"实为范崇凯。

范崇凯是唐玄宗开元四年状元,后应诏作《花楼赋》,为天下第一。

李白此诗,盖是他15岁时在蜀中送别范崇凯赴长安赶考前之作。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今传范崇凯所作的《花楼赋》并《序》,并非范氏所为,而是高盖之作。

此说较可信,李白在蜀中十年,与当时名动天下的范崇凯交往甚厚,且第一、二句描写与内江县城地貌相似。

另一说:作者送友人,送客地点多在城东尧祠一带,此地是水陆通衢,交通要冲,又多酒肆,便于宴饮饯别,加之景色宜人,易发诗兴。

《送友人》亦写在尧祠前泗水边的石门路上。

北望二十公里处九仙山嶂列,合“青山横北郭”。

泗水从曲向西流来,入州境即转向南,又朝西南流,是谓“白水绕东城。

”【原诗】: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①,白水绕东城②。

此地一③为别④,孤蓬⑤万里征⑥。

浮云⑦游子⑧意,落日故人⑨情。

挥手自兹去⑩,萧萧⑾班马⑿鸣。

【注释】:①郭:外城。

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②白水:明净的水。

③一:助词,加强语气。

④为别:作别。

⑤孤蓬:又名“飞蓬”,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又称“飞莲”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朋友。

⑥征:远征,远行。

⑦浮云:飘动的云。

⑧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⑨老朋友⑩自兹去:从此离开。

兹:此,现在。

⑾萧萧:马的嘶叫声。

⑿班马:离群的马。

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班:分开,分别。

《说文》“班:分瑞玉,从(jué)刀。

”这是个会意字,刀置两玉之间,故为“分瑞玉”。

引申有“分离”“赐予”等义,诗中指“离别”,故《左传》有“班马”一词。

’王琦注李白此诗说:“主客之马将分道,而萧萧长鸣,亦若有离群之感。

”【译】: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明净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方。

我们即将在这里离别,你就要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踏上万里征程。

空中的白云飘浮不定,仿佛你行无定踪的心绪,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

送友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友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友人原文、翻译及赏析送友人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送友人原文、翻译及赏析1送友人唐代: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及注释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白水:清澈的水。

此地一为别,孤蓬(péng)万里征。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一:助词,加强语气。

名做状。

别:告别。

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

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征:远行。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浮云游子意:喻游子四方漂游。

浮云,飘动的云。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挥手自兹(zī)去,萧萧班马鸣。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兹:声音词。

此。

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班,分别;离别,一作“斑”。

译文及注释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注释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白水:清澈的水。

一:助词,加强语气。

名做状。

别:告别。

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

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征:远行。

浮云游子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后世用为典实,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

浮云,飘动的云。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兹:声音词。

此。

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班,分别;离别,一作“斑”。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时间、地点不明。

《送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7篇

《送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7篇

《送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送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7篇《送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送友人游河东唐代:项斯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

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

湖波晴见雁,槐驿晚无蝉。

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译文: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

拂晓时行车已在门口等着通宵话别的远行人,想说一句道别的话,几度哽咽流泪。

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

此时战争仍然频繁,连年饥荒,家乡遥远,一路上肯定会有种种艰难险阻。

湖波晴见雁,槐驿晚无蝉。

江南的秋天天气晴好时,湖边能看见大雁;驿站傍晚,槐下听不见蝉声。

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友人啊,请不要任性久留在河东;东南地处偏远书信难通,太令人挂念了。

注释: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shān)然。

潸然:流泪的样子。

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jǐn)年。

干戈:指战争。

饥馑:灾荒之年,庄稼没有收成。

湖波晴见雁,槐驿(yì)晚无蝉。

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莫纵:不要任性。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句写天刚拂晓,离别的车已在门口等着通宵话别的远行人。

想说一句道别的话,忍不住几度哽咽流泪。

挚友间的远别是伤感的,这是一种“行子肠断”、“居人愁卧”的黯然销魂的场景。

这里作者很形象地描绘了临别一瞬的凄恻容态,反映出朋友间的深情。

这两句破题切情,为全篇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

三四句预想友人旅途的艰难。

“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当时战争频仍,连年饥馑。

友人正在这种兵荒马乱的年月,抛亲别友远去河东。

诗人设想,他一路上定会遇到种种艰难险阻,不禁为之担惊不安。

由此也可推想,友人此行名为“游河东”,实际上可能是迫于某种原因的不得已。

联系“一语几潸然”句,我们明白了,所以如此悲切,除了友情难舍之外,还有着战乱的忧伤。

这两句不仅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体贴深情,而且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人们在这动乱中的痛苦生活。

把个人的惜别和时代的忧患结合在一起,感情沉郁,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和诗人伤时悯世的热情。

五六句想象两地的景象,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李白《送友人》翻译赏析

李白《送友人》翻译赏析

李白《送友人》翻译赏析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简:《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为李白名篇之一,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与离情别绪之意。

此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

起句点出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继写友人别后将如孤蓬万里,不知要飘泊到何处,隐含不忍分离之情。

后四句寓情于景,把惜别的情思写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

李白的送友诗,除绝句《》之外,以这首五言律诗最为有名。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

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

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

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注释:⑴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⑵白水:清澈的水。

⑶一:助词,加强语气。

名做状。

⑷别:告别。

⑸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

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⑹征:远行。

⑺浮云游子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后世用为典实,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

浮云,飘动的`云。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⑻兹:声音词。

此。

⑼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⑽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班,分别;离别,一作“斑”。

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时间、地点不明。

送友人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送友人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送友人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送友人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送友人唐代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注释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白水:清澈的水。

一:助词,加强语气。

名做状。

别:告别。

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

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征:远行。

浮云游子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后世用为典实,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

浮云,飘动的云。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兹:声音词。

此。

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班,分别;离别,一作“斑”。

鉴赏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

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

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

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颔联是说,在此地我们互相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

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不拘泥于对仗,别具一格。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送友人》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送友人》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青山”“白水”,色彩明丽,对仗工整,“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令人回味无穷。

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诗人以“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心。

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

此联从语意上看可视为流水对形式,对仗工整,切景切题,然而纯从对的角度看不是工对,甚至可以说不“对”,它恰恰体现了李白“天然去雕饰”的诗风,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缚内容的看法。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诗人借“浮云”和“落日”来比喻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写得流畅自然,感情真挚。

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

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末联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是鬼斧神工的手笔。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诗中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

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

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李白《送友人》翻译赏析

李白《送友人》翻译赏析

李白《送友人》翻译赏析李白《送友人》翻译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送友人》翻译古诗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简析:《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为李白名篇之一,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与离情别绪之意。

此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

起句点出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继写友人别后将如孤蓬万里,不知要飘泊到何处,隐含不忍分离之情。

后四句寓情于景,把惜别的情思写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

李白的送友诗,除绝句《赠汪伦》之外,以这首五言律诗最为有名。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

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

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

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注释:⑴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⑵白水:清澈的水。

⑶一:助词,加强语气。

名做状。

⑷别:告别。

⑸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

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⑹征:远行。

⑺浮云游子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后世用为典实,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

浮云,飘动的云。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⑻兹:声音词。

此。

⑼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⑽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班,分别;离别,一作“斑”。

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李白古诗《送友人》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优秀)

李白古诗《送友人》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优秀)

李白古诗《送友人》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优秀)送友人入蜀篇一[唐] 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李白《送友人》译文鉴赏及赏析篇二《送友人》唐代: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友人》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送友人》注释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白水:清澈的水。

一:助词,加强语气。

名做状。

别:告别。

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

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征:远行。

浮云游子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后世用为典实,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

浮云,飘动的云。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兹:声音词。

此。

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班,分别;离别,一作“斑”。

《送友人》赏析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

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

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

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说: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

盛唐李白《送友人》原文、译文及注释

盛唐李白《送友人》原文、译文及注释

盛唐李白《送友人》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李白《送友人》此诗创作时间、地点不明。

安旗《李白全诗编年注释》认为此诗:“诗题疑为后人妄加······其城别之池当在南阳。

”并将此诗创作时间定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

郁贤皓疑为于玄宗天宝六载(747年)于金陵所作。

诗人写送别的环境景色,透着轻快明丽的气息。

这里有山的青绿,有水的流转,一静一动,相映成趣。

山的静默,水的远去,也暗示了离别的情景。

接着诗意转为抒情,感叹今此一别,友人即万里游荡,无所归依。

以后的“他”会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现在的“我”如落日依恋大地一样与友人难舍难分。

不过,当离别真的来临时,也只能潇洒地挥一挥手,任凭“班马”嘶鸣。

马犹如此,人何以堪?全诗至此悠然而止,意蕴深远,令人回味不尽。

原文:送友人盛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翻译: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注释: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蓬〕蓬草,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

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浮云〕比喻游子行踪不定。

〔落日〕比喻难舍之情。

〔自兹去〕从此离去。

兹,此。

〔萧萧〕马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

送友人李白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友人李白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友人李白原文及翻译赏析《送友人》通过对送别友人时的景物描写,表达出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下面是由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送友人李白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白水:清澈的水。

一:助词,加强语气。

名做状。

别:告别。

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

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征:远行。

浮云游子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后世用为典实,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

浮云,飘动的云。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兹:这里,此处。

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班,分别;离别,一作“斑”。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

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

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

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说: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

此联从语意上看可视为流水对形式,即两联语义相承。

盛唐-李白《送友人》原文、翻译及注释

盛唐-李白《送友人》原文、翻译及注释

盛唐-李白《送友人》原文、翻译及注释题记:此诗创作时间、地点不明。

安旗《李白全诗编年注释》认为此诗:“诗题疑为后人妄加······其城别之池当在南阳。

”并将此诗创作时间定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

郁贤皓疑为于玄宗天宝六载(747年)于金陵所作。

诗人写送别的环境景色,透着轻快明丽的气息。

这里有山的青绿,有水的流转,一静一动,相映成趣。

山的静默,水的远去,也暗示了离别的情景。

接着诗意转为抒情,感叹今此一别,友人即万里游荡,无所归依。

以后的“他”会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现在的“我”如落日依恋大地一样与友人难舍难分。

不过,当离别真的来临时,也只能潇洒地挥一挥手,任凭“班马”嘶鸣。

马犹如此,人何以堪?全诗至此悠然而止,意蕴深远,令人回味不尽。

原文:送友人盛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翻译: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注释: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蓬〕蓬草,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

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浮云〕比喻游子行踪不定。

〔落日〕比喻难舍之情。

〔自兹去〕从此离去。

兹,此。

〔萧萧〕马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

李白诗词送友人原文及解析

李白诗词送友人原文及解析

李白诗词送友人原文及解析《送友人》 - 诗词原文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友人》 - 诗词解释译文:苍山翠岭横卧北城外,清澈的河水环绕东城流。

此地一为别,你将如蓬草孤独行万里。

游子的行踪似天上浮云,落日难留,纵有深深情谊。

挥手告别,你我各奔东西。

萧萧长呜,马匹也怨别离。

注释:①郭:外城。

②一:助词,加强语气。

孤蓬:蓬草遇风吹散,飞转无定,诗人常用来比喻游子。

征:征途。

③兹:此,现在。

萧萧:马鸣声。

班马:离群的马。

《送友人》 - 作品译文青山横对着北边外城,水绕行到东边的城池。

此地即刻辞别之后,(您)就像孤独的飞蓬一样踏上了万里征程。

飘浮的云影好似您此时的意绪,落日的余绪恰如故人的留恋之情。

挥手之间就从此时此地离开了,连离别的坐骑也发出了(让人销魂的)呜叫声!《送友人》 - 写作背景作者送友人,送客地点多在城东尧祠一带,此地是水陆通衢,交通要冲,又多酒肆,便于宴饮饯别,加之景色宜人,易发诗兴。

《送友人》亦写在尧祠前泗水边的石门路上。

北望二十公里处九仙山嶂列,合“青山横北郭”。

泗水从曲阜向西流来,入兖州境即转向南,又朝西南流,是谓“白水绕东城。

”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

(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送友人》诗意赏析

《送友人》诗意赏析

《送友人》诗意赏析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释: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白水:明净的水为别:分别游子:离家远游的人一:助词,加强语气。

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

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征:征途,远行。

兹:此,现在。

萧萧:马鸣声。

班马:离群的马。

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注:不要写成“斑马”)译文:苍山翠岭横卧北城外,清澈的河水环绕东城流。

此地一为别,你将如蓬草孤独行万里。

游子的行踪似天上浮云,落日难留,纵有深深情谊。

挥手告别,你我各奔东西。

萧萧长呜,马匹也怨别离。

注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横:横陈,横对。

郭:外城。

白水:明净的水,潘岳诗有“白水过庭激”句。

绕:环绕。

○首联用对仗句交待送别的地点及自然环境,充满着诗情画意。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一:副词,表示动作刚一发生,随即会产生某种结果。

为别:分别,送别。

孤蓬:孤独的蓬草,比喻孤身远征的友人;蓬草易随风飞转,脱离根本,古人常以转蓬喻飘泊流浪。

万里:极言其远。

征:远行。

呼应题目中“送”字。

依依不舍,对友人前途的孤寂困苦尤为关切、似有千言万语。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飘浮的云朵如游子的心绪,落日的余辉似故人的恋情。

○用一联名词语含蓄表达了此时心境,是典型的形象思维。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自:介词,常与宾语组成介宾短语,表示与动作有关的时间、处所等的起点。

兹:代词,近指,义为“这”“此”。

现在。

去:离开,离去。

萧萧:象声词,马鸣声;《诗·小雅·车攻》有“萧萧马鸣”。

班马:离群的马。

人;《左传·襄公十八年》“有班马之声。

”杜预注:“夜遁马不相见故鸣。

班,别也。

”○手挥目送,马亦有情,人何以堪!赏析: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首联是一工对,“青”“白”是颜色对,“山”“水”是同类对,“横”“绕”一动一静为反对,“北”“东”为方位对;“郭”“城”为同类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