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多重耐药菌院感预防与控制指南》

合集下载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指南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指南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指南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s, MDROs)是指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微生物。

这些耐药菌对治疗产生了巨大的挑战,因为很少有有效的药物可以用于治疗。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非常重要,以减少感染的传播和发展。

下面是一些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指南。

1.感染控制措施:医疗场所应当制定一套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等。

医务人员和患者应当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和遵守感染控制规定。

2.隔离措施:病例感染者应当被隔离,以避免感染扩散。

病房应当有单间或负压隔离区域供病例使用。

患者和医护人员应当戴上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和防护衣等。

3.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临床医生应当谨慎使用抗菌药物,遵循适应症和剂量指南。

过度或错误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

4.高风险患者筛查:对于特定的高风险患者群体,如接受长期治疗的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等,应当进行定期的耐药菌感染筛查。

这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控制感染。

5.患者教育:患者和其家属应当接受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的教育,了解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物,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措施。

这将帮助他们减少感染的风险。

6.有效的清洁和消毒:医疗设施应当采取有效的清洁和消毒措施,包括定期清洗表面、更换使用过的设备、正确处理废弃物等。

这有助于减少耐药菌株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

7.社区监测和警报系统:建立社区的多重耐药菌监测和警报系统,可以帮助及时发现感染病例、采取控制措施,并向公众传达相关信息。

8.政策制定和执行:政府和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政策和指南。

这需要有关部门的合作和支持,以建立有效的监测和应对机制。

总之,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措施。

从个人到机构,从监测到政策制定,每个人都有责任遵守和贡献。

只有通过集体努力,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传播和发展。

卫生部《多重耐药菌院感预防与控制指南》

卫生部《多重耐药菌院感预防与控制指南》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

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本机构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

医疗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

特别要加大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以及长期收治在ICU的患者,或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种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等重点人群的管理力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卫生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卫生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卫生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卫办医政发〔201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我部组织制定了《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一一年一月十七日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

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本机构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

多重耐药微生物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微生物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微生物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目标
本文档旨在制定多重耐药微生物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制度,
确保医院环境的安全与患者的健康。

预防措施
1. 定期进行医院环境清洁和消毒,特别是手术室、病房和设备。

2. 建立良好的手卫生措施,如经常洗手、正确使用消毒剂和佩
戴手套。

3. 鼓励医务人员和患者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
和隔离衣。

4. 进行合理的抗生素使用,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抗生素。

5. 提供健康教育,向医务人员和患者普及多重耐药微生物感染
的预防知识。

控制措施
1. 及时检测、诊断和隔离多重耐药微生物感染患者,防止感染
传播。

2.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确保正确处理和处置以避免感染传播。

3. 建立有效的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感染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团队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制度的执行和工作效果。

监测和评估
1. 定期对医院环境、设备和医务人员的卫生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2. 分析医院内部感染数据和趋势,定期评估制度的有效性和改进空间。

3. 定期开展感染控制巡查和内部培训,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

总结
上述多重耐药微生物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的实施,将有效降低医院感染风险,保障医院环境卫生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我们将持续改进和优化制度,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感染控制挑战。

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和防控

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和防控

临床科室
1. 临床科室在接到检验科多重耐药菌的报告或发现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时,必须严格落实医院《多重 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通知全科人员积极采 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临床科室
2. 严格实施隔离措 施。禁止将多重耐 药菌感染或者定植 患者与有气管插管 、深静脉置管、开 放性伤口或者免疫 功能低下患者安置 在同一病房。
我国现状
• 多重耐药菌感染率高 • 标准预防意识不强 • 手卫生依从性很差 • 无大规模﹑准确的感染率基本调查数据
二﹑什么是多重耐药菌
指对下列7类抗生素中的3类或3类以上抗生素耐药,为多 重耐药(MDRO)。 1.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类 2.头孢菌素类 3.单环类 4.碳青酶烯类 5.喹诺酮类 6.氨基糖苷类 7.青霉素类
1.定植: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病原微生物‚但患者无感染的 相应临床表现,细菌感染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感染早 期即升高,随病情加重而升高)﹑血清降钙素原(PCT,感 染早期就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等测定不升高。 2.感染: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病原微生物‚患者同时有感染 的相应临床表现,CRP和PCT等测定升高。
ICU CCU
病情危重,复合伤多、并发症多、昏迷、卧床患 者多,气管切开患者多,侵袭性操作多,住院时间 长,机体免疫力低,是多重耐药菌的易感对象。
应时刻保持高度的消毒隔离意识, 严格执行各项 操作规范,加强感染管理和预防,加强各项目标性 监测,预防多重耐药菌的播散,将交叉感染率控制 到最低水平。
九﹑本院WDRO管控存在的问题
1.监管不到位﹑不重视。 2.临床﹑院感科对检验科的WDRO感染报告未作鉴别。 3.未体现多部门多学科的联合协作防控.职责不明确。 4.防控目标不清晰,措施不规范不落实‚如手卫生﹑隔离措 施﹑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高危人群的保护﹑清洁消毒等。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指南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指南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指南一、背景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三类或三类以上临床常用有效的抗生素同时耐药的细菌。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和传播日益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安全,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预防措施1.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1)合理使用抗生素:医生在开具抗生素处方时,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根据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2)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剂量和疗程: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减少抗生素暴露,降低耐药菌产生的风险。

2. 提高手卫生意识(1)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后,应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采用肥皂和水或免洗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

(2)鼓励患者和家属在接触患者或护理患者时,也注意手卫生。

3. 加强无菌技术操作(1)医务人员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确保器械和物品的无菌状态。

(2)加强诊疗环境的清洁和消毒,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4. 隔离措施(1)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应采取单间隔离,若条件有限,可将同类耐药菌感染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2)隔离区域应有明显标识,提醒医务人员和家属注意感染控制。

5. 加强患者和医务人员防护(1)医务人员在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时,应佩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

(2)鼓励患者和家属在护理患者时,也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6. 加强感染监测(1)定期开展多重耐药菌监测,掌握感染情况和趋势。

(2)对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及时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三、控制措施1. 合理选用抗生素(1)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考虑联合使用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2. 加强营养支持(1)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

(2)注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促进患者康复。

3. 严格控制感染源(1)对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患者,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30
我国控制耐药菌感染的主要文件
《卫生部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
(2008年6月卫办医发〔2008〕130号)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2009年4月卫生行业标准WS/T 312-2009)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
2010年9月卫办医发〔2010〕161号)
“明天”就无药可用!
8
2007年11月美国政府调查报告,被称为“超级细 菌”MRSA正在美国蔓延,每年预计有超过9万人感染, 被列为世界三大最难解决感染性疾患第1位,年致死人 数超过艾滋病。
9
在2015博鳌亚洲论坛“病毒与人类”分论坛上,金
砖四国概念之父、前高盛首席经济学家Jim O‘Neill指 出,全球每年大概有7万人都死于耐药性所导致的问题, 这比埃博拉严重的多(截止6月10日,死亡11158人,死 亡率40.9%)。他预测,如果继续没有任何作为的话,
肺炎克雷伯 氏菌
(对西力欣 、复达欣等 16种高档抗 生素的耐药 性高达52%100%) CRE
暴风雨来 临前的最 后平静
14
二.特点:
1.种类和数量仍在迅速增加;
(耐药基因;抗生素选择;转移传播)
2.病死率高; 3.医疗费用急剧上升……
形势严峻 !!!
15
三.感染部位:
呼吸道定植
肺部感染
皮肤定植 尿路感染 血源性感染 伤口定植和感染
13
1920年
1960年 MRSA
1990年 耐万古霉 素的肠球 菌 耐链霉素 的“食肉 链球菌”
2000年
绿脓杆菌 (对氨苄西 林、阿莫西 林、西力欣 等8种抗生 素的耐药性 达100%)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是: 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是:
8.手术持 手术持 续的时间
7.手术 手术 技术 6.手术过程的 6.手术过程的 无菌操作
9.预防性抗菌 预防性抗菌 药物使用情 况等
SSI概况
• 1986年—1996年,美国593344例手术, 发生SSI15523次,发生率为2.62%。 • 1997年—2001年,英国152所医院 74734例手术,3151例发生SSI,发生 率为4.22%。 • 手术感染病人中,SSI是最常见的医院 感染,约占38%。
不同类型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学 株数( ) 革兰染色属性分布 株数(%)
病原体 切口感染类型 表浅切口 深部切口 器官腔隙 合计
G+细菌
673 34.37) (34.37) 1225 62.56) (62.56) 51 2.70) (2.70)
267 35.79) (35.79) 443 59.38) (59.38) 32 29) (4.29)
备皮时间
方法/时间
2847例选择性清洁或清洁污染切口 例选择性清洁或清洁污染切口
结论:抗生素应该在皮肤切开前半小 时或麻醉诱导开始时。
温度控制
• 200 名结肠直肠手术患者
– 对照组 常规术中加温护理 对照组-– (保持 保持34.70C的平均温度直到送入 保持 的平均温度直到送入 PACU) – 处理组 积极加温 (平均温度为 36.60C) 处理组平均温度为
46( 17) 110 ( 5.62 ) 46(6.17)
168(5.65) 12 ( 4.49 ) 168(5.65)
234(7.88) 156 ( 7.79 ) 63 ( 8.45 ) 15 ( 5.62 ) 234(7.88) 36( 84) 36(1.84) 53( 71) 53(2.71) 2(0.10) 10) 11( 47) 11(1.47) 18( 41) 18(2.41) 0(0.00) 00) 2 ( 0.75 ) 49(1.65) 49(1.65)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制度与措施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制度与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卫生部2008年[130号]文的要求及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一)开展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广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XDR-AB)、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XDR-PA)、全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等。

【注】(二)早期检出带菌者、严密监测高危人群加强微生物室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早期检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加强对从其他医院转入者及易感者的检查,尤其是对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免疫力低下患者、接受侵入性检查治疗如气管切开患者、住院时间长及近期使用广谱、高档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等高危人群要严密监测。

(三)监测报告、职责为全面掌握导致耐药菌株感染的发病原因及流行特点,预防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临床发现耐药菌株病例后应于2小时内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情况进行督导及流行病学调查。

1、临床科室职责临床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或疑似)患者后,应立即采集相应的病原学标本送检,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发现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或接到反馈电话后,记录在登记表上,并立即向科主任及护士长报告,由科主任及护士长通知全体医护人员,做到人人知晓,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在床头牌、病历夹上放置相应隔离标志,填写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调查表报院感科。

2、检验科职责微生物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多重耐药菌者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多重耐药”,立即电话(或院内网上发检验报告)通知临床科室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做好记录。

若发现某一科室在短时间内发生3例及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时,应立即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呼吸科院感知识培训记录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卫生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全院各临床科室。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发现多重耐药菌株流行可能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及时组织调查,临床科室、微生物实验室密切配合。

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减少使用可促使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

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1.多重耐药菌种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氢酶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泛耐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氢酶烯肠杆菌科(CRE)。

2.早期检出带菌者、严密监测高危人群加强微生物室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早期检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对从他院转入者及易感者,尤其是对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免疫力低下患者、接受侵入性检查治疗如气切患者、住院时间长及近期使用广谱、限制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等要严密监测。

三、诊断与报告1. 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的诊断。

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到以上多重耐药菌应利用短信平台及时告之临床科室,并在报告单上提醒。

2. 临床科室接到通知后,立即按要求做好多重耐药菌的隔离工作,以防扩散流行。

确诊为医院感染病例应在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不定期检查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四、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1. 隔离:单间隔离,或相同耐药菌安置在同一病室,没有条件时床旁隔离。

2. 床头及病历卡有接触隔离(蓝色)标识。

3. 床边备快速手消毒剂,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或周围环境前后洗手或手消毒。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制度与措施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制度与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卫生部2008年[130号]文的要求及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一)开展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广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XDR—AB)、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XDR—PA)、全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等.【注】(二)早期检出带菌者、严密监测高危人群加强微生物室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早期检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加强对从其他医院转入者及易感者的检查,尤其是对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免疫力低下患者、接受侵入性检查治疗如气管切开患者、住院时间长及近期使用广谱、高档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等高危人群要严密监测.(三)监测报告、职责为全面掌握导致耐药菌株感染的发病原因及流行特点,预防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临床发现耐药菌株病例后应于2小时内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情况进行督导及流行病学调查.1、临床科室职责临床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或疑似)患者后,应立即采集相应的病原学标本送检,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发现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或接到反馈电话后,记录在登记表上,并立即向科主任及护士长报告,由科主任及护士长通知全体医护人员,做到人人知晓,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在床头牌、病历夹上放置相应隔离标志,填写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调查表报院感科。

2、检验科职责微生物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多重耐药菌者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多重耐药”,立即电话(或院内网上发检验报告)通知临床科室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做好记录.若发现某一科室在短时间内发生3例及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时,应立即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联席会议制度感控标准预防执行之手卫生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联席会议制度感控标准预防执行之手卫生管理制度

市立医院感染预防工作制度院感三甲评审复评审修订版目录: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感控标准预防执行之手卫生管理制度多重耐药菌感染具有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

为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医院感染风险,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全院三主要内容1定义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三类或三类以上的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株指: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CRE(耐碳青霉素烯肠杆菌科细菌),CR-AB(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PAE(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等。

2临床医师要有多重耐药菌主动筛查意识,感染患者及时留取标本送检。

特别加大对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科、内科、感染性疾病科等住院时间长,接受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接受侵入性操作,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等重点人群管理力度,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

3微生物实验室负责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并做好记录及质量控制;积极开展主要目标菌的监测,发现主要目标菌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及感染管理科,三方分别做好登记。

4临床科室接到通知后,立即落实各项隔离措施,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条件受限时也可以执行床边隔离,但避免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手术、有开放性伤口、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同室安置,悬挂明显的隔离标识。

5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核心措施,核心措施包括:手卫生、接触隔离、环境清洁消毒、可复用器械的清洁消毒灭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无菌技术操作、标准预防、减少侵入性操作、以及主动监测与干预。

6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微生物检测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正确合理的选择抗菌药物。

7执行诊疗护理操作时,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正确合理选择各种防护用具,必要时穿隔离衣。

8监护仪、体温计、注射泵、输液架等应专人专用,不能专用的轮椅、担架、心电图机、X线机等每次用后均进行消毒处理;该患者周围环境、物体表面应每班消毒1次,各种洁具专用。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1)5号)、《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WS/T524—2016)、《医院感染监测标准》(WS/T312—2023)、《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WS/T 826-2023)等规范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报告1、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分离到的多重耐药菌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并在检验报告单上标注“多重耐药菌”标识;若发现某一科室在短时间内出现3例及以上同种病原菌时,应立即电话报告临床科室和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提供全院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

2、临床科室:临床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必要时开展主动筛查,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告知科室所有人员,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晨会进行交班,必要时请临床药师会诊,指导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发现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散发病例, 应及时下达隔离医嘱,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于24小时内在“卫宁系统”内填写医院感染登记表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3、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通过瑞美检验系统查看多重耐药菌报告单,及时到临床科室了解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指导临床科室做好消毒隔离等工作,追踪隔离措施落实情况。

会同微生物实验室、药学部每季度向全院公布临床常见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临床分布,反馈细菌耐药分析及抗菌药物的预警信息,汇总分析全院细菌分离及耐药菌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等。

4、如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则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和处置管理规范》的要求按时限报告。

多重耐药菌联合管理相关部门职责

多重耐药菌联合管理相关部门职责

多重耐药菌联合管理相关部门职责一、目的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与防控工作中,医务科、护理部、医学检验科微生物室、感染防控办。

临床、药剂科各自职责明确。

指导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

二、适用范围感染防控办、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微生物室、临床科室三、依据[1]卫生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1]5号[2]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480号四、内容(一)临床科室职责1.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严格实施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

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房间、病历夹或床头、一览卡应当有隔离标识(蓝色三角),在患者的医嘱中应下〃接触隔离〃,提高医务人员的警惕性。

3、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

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4、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推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6、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7、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8、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连续两次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强化环境清洁与消毒
总结词
环境清洁和消毒是防止多重耐药菌传播的重要环节,应定期清洁和消毒医院内的 公共区域和患者房间。
详细描述
医院应制定清洁和消毒规程,并定期对公共区域和患者房间进行清洁和消毒。对 于患者房间,应特别注意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床头柜、医疗器械等 。在患者出院或转院时,应对房间进行全面的清洁和消毒。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进 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要 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强化MDRO预防与控制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制定MDRO的预 防与控制措施,严格执行隔离、消毒、手卫生等措施,防止 MDRO的传播。
02
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 制措施
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要点一
总结词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关键,应遵循 抗菌药物使用原则,避免滥用。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然而,不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从 而降低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因此,医生应遵循抗菌药物使 用原则,根据感染的种类、严重程度和患者的个体差异来 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此外,医院应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制 度,监督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
消毒与隔离
加强病房内空气净化、消毒和隔离 措施,确保环境卫生安全。
04
培训、监督与评估
加强人员培训
培训对象
全体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 、药剂师、检验师等。
培训内容
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诊断、 治疗及预防控制措施。
培训方式
采用集中授课、案例分析、小组 讨论等多种形式。
定期监督检查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多重耐药菌(Multi Drug Resistant Organisms,MDROs)是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微生物,包括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和ESBLs(广谱β-内酰胺酶产生菌)等。

这些菌株在临床环境中广泛存在,对患者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感染,医院需要实施一系列的预防与控制技术。

一、感染控制委员会的成立与功能2.对医院内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感染控制标准和指南。

3.定期开展感染控制相关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和技能。

4.监测监控感染事件和细菌菌群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二、手卫生与个人防护1.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包括使用合适的洗手液或洗手液、适当的洗手时间、正确的手部清洁动作。

2.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以防止接触和飞沫传播引起的感染。

三、环境清洁与消毒1.定期对医疗器械、设备和常用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2.防止污染源在医院内传播,对接触到的表面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容易被多重耐药菌污染的区域。

3.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和工作程序,对空气、水源和废弃物进行消毒处理。

四、医院内感染预防1.明确感染预防的负责人和责任部门,建立感染防控工作的责任制。

2.定期开展感染因素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源。

3.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合理开展感染相关的检查和治疗,减少耐药菌的发生和传播。

4.建立有效的隔离和流行病学调查制度,对感染者进行追踪和隔离,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

五、建立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系统1.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是防控多重耐药菌传播的关键。

2.向医护人员普及感染控制知识,提高他们的意识和责任意识。

3.定期组织感染控制培训和考核,确保医护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六、加强与社区合作1.建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机制,共同防控感染传播。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多重耐药菌感染 预防与控制
1
多重耐药菌的定义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 MDRO)
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三类或三类以上不同类别的抗菌药 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例:
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头孢他定、头孢吡肟) 抗假单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 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 氟喹诺酮类 氨基糖苷类
预防性使用抗菌素决不能代替正确的无菌手术 操作!
6
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常见因素(二)
耐药菌在病人中传播:ICU ;RICU 耐药因子在细菌内转移 医护人员的手、工作衣MRSA检出率为
71.8%和6.7%,定植率约16.5%,在 接触病人时传播,占医源性感染的30% 空气及气溶胶传播
7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的常见部门
13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 药菌,我们该如何 做?
14
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
(一)患者: 1.确诊感染的患者入院时做到有样必采,做
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2.对免疫力低下、危重患者、对上级医院转
回病人、有相关流行病学史患者,入院时进 行微生物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及时采集标 本。
1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 (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18
一、建立健全多重耐药菌感染和定植病例 的监测与报告制度
完善多重耐药菌的主动筛查制度:对于存在多重耐 药菌感染或定植高危因素 --长期入住ICU患者; --接受过广谱抗生素治疗或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的感染; --留置各种插管如气管插管或切开; --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

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本机构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

医疗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

特别要加大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以及长期收治在ICU 的患者,或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种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等重点人群的管理力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识,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

医疗机构应当提供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特别是在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应当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医疗机构应当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

1.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

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

2.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

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3.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
最后进行。

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

(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四)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

医疗机构要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特别要做好ICU 、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

要使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
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

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

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

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医疗机构应当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正确、合理地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医疗机构要建立和完善临床抗菌药物处方审核制度,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最新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总结报告和趋势
分析,正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抗菌药物处方水平。

四、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

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建设,积极开展常见多重耐药菌
的监测。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要进行监测,及时采集有关标本送检,必要时开展主动筛查,以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二)提高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能力建设,提高其对多重耐药菌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水平。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应当及时反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以及相关临床科室,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感染控制措施。

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当至少每半年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